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咳嗽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二节 咳嗽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二节 咳嗽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3)风燥伤肺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 有血丝,咽喉干痛,口鼻干燥,初起或伴有少许恶寒,身 热头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
桑杏贝母豉沙参,栀皮梨皮顿服珍, 清宣温燥润肺咳,外感温燥此方存。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3)风燥伤肺(温燥证) 常用药:桑叶、薄荷、豆豉疏风解表;杏仁、前胡、牛蒡 子肃肺止咳;南沙参、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生津润 燥。 辨证加减:若津伤较甚,舌干红苔少,加麦冬、北沙参; 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侧柏叶;痰黏难出,加紫菀、瓜萎 仁;咽痛明显,加玄参、马勃。属温燥伤肺重证,症见身 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改 投清燥救肺汤。
三拗汤:
麻黄不去根节,杏仁 不去皮尖,甘草不炙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梗荆陈甘, 宣利肺气疏风咳,风邪犯肺姜汤咽。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 常用药:麻黄宣肺散寒;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 金沸草等宣肺利气,化痰止咳。 辨证加减:若咽痒咳嗽较甚,加细辛、五味子;鼻塞声重 较甚,加辛夷、苍耳子;咳痰黏腻、胸闷、苔腻,加法半 夏、厚朴、茯苓;素有寒饮伏肺,兼见风寒表证,治以疏 风散寒,温化寒饮,改投小青龙汤;表寒未解,里有郁热, 热为寒遏,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黏稠,口渴,心烦, 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解表清里。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2)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 不爽,痰黏稠或色黄,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 风,身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

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咳 嗽

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咳 嗽

第二单元咳嗽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或伴咳吐痰液而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病因病机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1)外因:六淫之邪,侵袭肺系。

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2)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分其他脏腑病变及肺和肺脏自病。

他脏及肺有饮食不调、情志不遂。

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咳嗽的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的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咳嗽首先应辨外感、内伤;其次要辨虚实;最后辨咳嗽、痰液的特点以判别不同的病邪、病理因素、病变脏器与虚损之性质。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见症。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属邪实。

而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虚实之间尚有先后主次的不同,他脏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实致虚,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

详言之,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

还应分清标本主次缓急。

(3)辨咳嗽及咯痰特点:咳嗽一般从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因素鉴别,痰液从色、质、量、味等辨别。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常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虚、属寒;咯吐血痰者,多为肺热或阴虚;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者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中医内科学-肺系-知识要点

中医内科学-肺系-知识要点

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

病因:1、外感六淫,风为主因2、时行疫毒伤人基本病机:邪犯肺卫,卫表不和病位:肺卫病理性质:表实证辨证要点:1、辨风寒风热2、辨不同兼杂3、辨偏实偏虚治疗原则:解表达邪概念: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

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病因:1、外感六淫(外感)2、内邪干肺(内伤)主要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病证鉴别一、咳嗽特点的鉴别:包括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痰湿或痰热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久咳致喘的虚寒证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咳声粗浊者——风热或痰热伤津咳声洪亮有力者——实咳而声低气者——虚病势缓而病程长者——阴虚或气虚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痰湿情志郁怒加重者——气火劳累、受凉后加重者——痰湿、虚寒二、咳嗽特点的鉴别:包括痰的色、质、量、味等。

咳而少痰者—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风、寒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虚、寒痰白质黏者—阴虚、燥热痰黄而稠者—热咳吐血痰者—肺热、阴虚脓血相兼者—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咳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者—痰热味甜者—痰湿味咸者—肾虚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哮病概念: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因:1、外邪侵袭2、饮食不当3、情志刺激4、体虚病后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病证鉴别辨证要点:分清邪正虚实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概念: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肺系疾病(一)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肺系疾病(一)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肺系疾病(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是外感咳嗽的主要特征?()。

A.实证多见B.常伴卫表证C.病程较短D.起(江南博哥)病较急E.易反复发作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①外感咳嗽多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②内伤咳嗽属本虚标实,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他脏见症。

E项,易反复发作为内伤咳嗽的特征。

[单选题]5.哮病发作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A.饮食B.情志C.外感D.伏痰E.劳倦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哮病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单选题]6.患者痰多胸闷,心烦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应首选()。

A.六磨汤B.胃苓汤C.导痰汤D.越婢加半夏汤E.二陈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题意,患者主症为胸闷痰多,可初诊为肺胀。

心烦口苦为肝经痰热;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征。

治疗应当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用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A项,六磨汤用于气泄腹急,大便秘涩。

B项,胃苓汤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黄疸,或大便泄泻,小便短少,不烦不渴。

C项,导痰汤用于痰涎壅盛,胸膈痞塞,或咳嗽恶心,饮食少思。

E项,二陈汤用于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

[单选题]7.中医内科学在宋代被称为()。

A.小方脉B.大方脉C.食医D.疡医E.带下医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中医内科学在宋代被称为“大方脉”。

A项,小方脉之称始于宋朝,是小儿科的别称。

C项,食医是周朝医官名,相当于营养师。

D项,疡医最早见于《周礼》,相当于外科医生。

E项,带下医之名出自《史记》,指妇科医生。

[单选题]8.哮病缓解期的主要病机是()。

A.脏腑虚弱,气失所主B.邪客于肺,气道不利C.宿痰内伏于肺D.外邪侵袭,触动伏痰E.痰瘀相搏,气道被阻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哮病缓解期的主要病机为脏腑虚弱,气失所主。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味甜属脾,味苦属肝,味咸属肾 病机:痰湿蕴肺,肺失宣降。 每于晨间咳痰尤甚,因疾而嗽,痰出则咳缓。
• 内伤:起病缓,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可 胸满咳逆,痰盛,便秘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逐痰;
主症: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
伴有脏腑功能失调。 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审证要点:咳嗽痰黄伴风热表证 其在气候反常时更要注意调摄。 盗汗加乌梅、生牡蛎、浮小麦收敛止涩;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2.辩痰: (1)痰量: 痰多者,属湿 痰少者,属燥、阴虚
(2)痰色: 痰白者,属风、属寒、属湿 痰黄者,属热 痰灰者,属痰浊 痰白带血者,属虚寒 痰黄带血者,属肺热
• (3)痰质: • 痰液稀薄属风寒、虚寒 • 痰液浊厚属湿热 • 痰粘稠属热、燥、阴虚 • (4)痰味: • 有热腥气或腥臭气为痰热 • 味甜属脾,味苦属肝,味咸属肾
※咳嗽初期一般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肺气宣 畅则咳嗽自止。
(三)分证论治: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
热,无汗。 舌象: 舌苔薄白。 脉象: 浮或浮紧。 病机: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审证要点:咳嗽、咳痰清稀色白伴风寒表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 1.辨外感与内伤: 咳甚---金银花、浙贝、枇杷叶宣肺清热止咳;
审证要点:咳嗽气逆,胸胁引痛,性急易怒。 外感咳嗽易治,若失治、误治,反复发作,内伤咳嗽。
• 外感:起病急,病程短,伴有恶寒发热等 久病脾虚,酌加 参、白术益气健脾。
白芥子---温肺利气化痰;
表证; 恶风,咯痰,鼻涕稠枯而黄,多属热
2. 分清寒热虚实 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多属寒 恶风,咯痰,鼻涕稠枯而黄,多属热 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属实 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乏力属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精)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精)

3.
在一般情况下, 多逐渐演变为成痈期, 溃脓期, 随着大
量腥臭脓痰的排出, 可进入热势渐退、痰量日少之恢复期, 此
时多见气阴两虚之证。 (顺证)
4. 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之, 因正气虚弱, 或 肺有郁热, 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化。 (逆证)
5. 在溃脓期, 若热毒壅盛而内陷, 亦可产生内闭外脱之危 象。
讨论范围
肺 痈 肺脓肿及化脓性肺炎
肺坏疽
支气管扩张
概 支气管囊肿 述 肺结核空洞
伴化脓感染而表现肺痈证候者
病因
肺 痈 感受风热

因 病
痰热素盛

病机 (以示意图表示)
外感风(寒)热

腠内

理外
不合 固邪

熏 蒸气耗 痰
壅热 血败肉腐
瘀 正虚 邪恋
恢复 慢性
初期
成痈
溃脓
病因病机小结
肺 痈
病位:
病性:
本病病位在肺。
其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
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
热壅血瘀, 蕴酿成痈, 血败肉腐化脓, 肺损络伤, 脓

疡溃破外泄。
因 病机关键: 病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 主要在于血瘀。血瘀则热聚,
血败肉腐酿脓。
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 可以随

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 表现

液平面, 或见两肺多发性小脓肿。
治疗原则
肺 痈 当以祛邪为原则
辨 证
采用清热解毒、
脓未成
应着重清肺消痈
论 治 化瘀排脓的治法
脓已成
需排脓解毒。按照有 脓必排的要求, 尤以排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39页】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39页】

32
[加减应用]
1.火旺者,咳嗽甚、痰黄,加山栀、丹皮、浙贝、杷叶以增清热化 痰。
2.胸闷气逆,加葶苈子、瓜蒌、枳壳、旋复花利气降逆。
3.胸胁痛加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
4.痰粘难咳加浮海石、贝母、冬瓜仁清热豁痰;
5. 火郁伤阴者,口咽干燥、咳嗽少痰,日久不愈,加北沙参、百合、 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敛肺。
30
[代表处方]:清金化痰汤 [加减应用]: 1.痰黄而脓有热腥味加鱼腥草、浙贝母、冬瓜仁、生苡仁以清热化
痰解毒。 2.胸满咳逆,痰多,便秘者加葶苈子、大黄泻肺逐痰。 3.痰热甚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竹茹以清化痰热。 4.痰热伤津,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ppt课件
31
(六).肝火犯肺
[临床表现]:
咳嗽
ppt课件
1
咳嗽
一、定义:
概述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 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主症的疾病。
ppt课件
2
二、源流
(一)病因病机 1、战国时期《素问·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咳
嗽的病位在肺。 2、《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加重因素: 饮食肥甘、生冷而咳嗽加重者,多属痰湿; 情志郁怒加重者因于气火; 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ppt课件
16
3、辨寒热虚实
寒证:
多有“冷、淡、清、稀、青、白、迟”的特点
热证:
多有“热、渴、稠、秘、红、黄、数”的特点
ppt课件
17
(二)治疗要点
(1)外感咳嗽治宜宣肺散邪为主。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 及消瘦表现。
• 查体:体温37.2度,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 及小水泡音,心率78次/分,无杂音,肝脾肋下 未及,四肢关节无畸形,无浮肿,舌淡红,苔薄 白,脉浮紧。胸透示左下肺炎,血常规示白细胞 11.2x109/L,中性0.81。
2020/5/25
中医内科学
30
• 诊断:外感咳嗽(风寒袭肺)
• 依据:患者以咳嗽、咳痰为主症,起病急,伴 外感表证,肺部可闻及湿罗音,参胸片和血象 可作出诊断。
• 辨证分析:风寒袭肺,肺气壅塞不通,故咳而 声重、气急;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 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 痰,故痰咯稀薄色白;风寒外束肌腠,故伴有 头痛身楚,寒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 为风寒在表之征。
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
• 2)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分类为十种咳。 • 3)金元 •张从正《儒门事亲》指出外因六气皆能致咳。 • 4)明 •张介宾《景岳全书 咳嗽》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咳嗽一
证,…… 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但于二者之中当辨阴阳,当分虚实 耳”。
中医内科学
17
2)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气粗,痰多质粘厚或稠厚,咯吐不 爽,或有热腥味,或咯吐血痰,胸胁胀满, 咳时引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2020/5/25
中医内科学
18
3)肝火犯肺证
•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 咯之难出,量少质粘,胸胁胀痛,症状可随情绪波 动而增减,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 3 西医问诊及检查要点:

中医基础知识题库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咳嗽

中医基础知识题库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咳嗽

肺系病证-咳嗽一、A11、治疗咳嗽常须佐以化痰药物,下列哪味药物不宜用于热痰证候()A.全瓜篓B.川贝母C.白芥子D.竹茹E.天竺黄2、外感咳嗽以下列何邪为先导而夹它邪()A.风邪B.寒邪C.热邪D.燥邪E.湿邪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肺阴亏耗型咳嗽的主症()A.干咳,咳声短促B.痰少黏白C.口干咽燥D.食少脱痞E.脉象细数4、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尽或感邪复发,咽痒咳痰不爽,痰稠黏者,宜选用()A.三拗汤B.止嗽散C.桑杏汤D.麻杏石甘汤E.杏苏散5、外感咳嗽治疗原则是()A.祛邪利肺B.疏风散寒C.调和营卫D.解表发汗E.祛风化痰6、治疗痰热郁肺咳嗽的主方是()B.麻杏石甘汤D.清金化痰汤E.清肺汤7、下列哪项不是内伤咳嗽的分型() A.痰湿蕴肺 B.肝火犯肺 C.痰热郁肺 D.肺气郁痹 E.肺阴亏耗8、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主症特点为() A.咳声气促、B.咳声重浊、C.咳嗽频剧、D.咳声重浊、E.咳嗽气促、 9、咳嗽初起,忌用() A.黄苓、冬花二、A21、患者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伴恶寒,鼻塞,流清涕,肢体酸楚,舌苔薄白,脉紧,属咳嗽之何证() A.风寒咳嗽 B.风热咳嗽 C.燥热咳嗽 D.凉燥咳嗽 E.肝火犯肺2、患者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偶或带血,午后潮热,自汗,盗汗,纳少神疲,便清,面色白,颗红,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其辨证是()A.肺阴亏虚 B.阴虚火旺 C.气阴两虚 D.阴阳两虚 E.肺肾阴虚3、患者干咳,或咯少量黏痰,有时痰中带血,胸部隐痛,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或有盗汗,舌质红苔薄,脉细数,其辨证为() A.肺阴亏虚痰多质黏痰黄量少痰少而黏痰多胸闷痰黄稠厚C.气阴两虚D.阴阳两虚E.肺肾阴虚4、患者干咳少痰质黏,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胸胁胀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咽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其辨证是()A.肺阴亏虚B.风燥伤肺C.风热犯肺D.肝火犯肺E.痰热郁肺5、患者咳嗽少痰,黏稠难出,痰中带血丝,鼻燥咽干,恶风发热,舌质红少津,脉浮数或小数,此属何证()A.阴虚感冒B.风燥咳嗽C.肺痈初起D.风热咳嗽E.痰热咳嗽三、B1、A.风热犯肺B.风寒袭肺C.风燥伤肺D.痰热郁肺E.肺阴亏耗B. <1>、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A.C.D.v2>、桑菊饮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B.C.D.<3>、桑杏汤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B.C.D.E.<4>、沙参麦冬汤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C.D.2、A.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B.清金化痰汤C.桑杏汤D.蒸蛤散合黄苓泻白散E.三拗汤合止嗽散<1>、治疗肝火犯肺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B.C.D.E.<2>、治疗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B.C.D.E.3、A.疏风清热,润燥止咳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C.清肝泻肺,化痰止咳D.清热肃肺,化痰止咳E.滋阴润肺,化痰止咳<1>、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黏,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中医内科临床医案记录

中医内科临床医案记录

中医内科临床医案记录标题:中医内科临床医案记录:肺热咳嗽的治疗病例一:患者男性,50岁,主诉咳嗽伴有痰黄。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咳嗽已有一周,伴有胸闷、咳痰黄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初步诊断为肺热咳嗽。

治疗方案:1.清热解毒:主方选用瓜蒌皮、薏苡仁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以清除体内的热邪。

2.化痰止咳:辅方选用半夏、杏仁等中药,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

3.调理气机:加入生姜、陈皮等辅助药物,有助于调理气机,缓解胸闷不适。

治疗结果: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胸闷感消失,痰黄减少。

舌苔变薄白,脉象平和。

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初步判断治疗有效。

病例二:患者女性,40岁,主诉咳嗽伴有咯血。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咳嗽已有两个月,近期出现咯血症状,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

舌质红,苔黄腻,脉象细数。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初步诊断为肺热咳嗽。

治疗方案:1.清热凉血:主方选用生地黄、玄参等中药,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以治疗咯血症状。

2.养阴润燥:辅方选用麦冬、枸杞子等中药,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可缓解患者的乏力和食欲不振。

3.调理脾胃:加入黄连、苍术等辅助药物,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咯血症状停止,乏力和食欲逐渐恢复。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滑。

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初步判断治疗有效。

总结:通过以上两例肺热咳嗽的治疗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内科临床的疗效。

中医辩证施治原则在肺热咳嗽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调理气机等方法,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改善了疾病的发展趋势。

当然,中医治疗还需结合个体情况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养阴润肺、止咳化痰:适用于 阴虚咳嗽。
03
咳嗽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止咳化 痰、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汤剂
进行治疗。
中成药
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选用相应的 中成药,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咳 嗽等。
草药
使用具有止咳、平喘、润肺等作用 的草药,如甘草、桔梗、杏仁等。
针灸治疗
抗生素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咳嗽,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 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过敏药
对于由过敏引起的咳嗽,抗过敏药如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用于缓解症状。
咳嗽的非药物治疗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速气流将药物雾化为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吸入以达到治疗目的。对 于慢性咳嗽,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02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咳嗽的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
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或燥热之邪,导致肺气失宣,肺气上逆 而引起咳嗽。
内伤咳嗽
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 失调,内生痰湿,上干于肺,引起咳嗽。
咳嗽的辨证分型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痰湿咳嗽
阴虚咳嗽
咳嗽声重,痰白清稀, 伴有头痛、鼻塞、流涕
助于咳嗽的治疗和康复。
05
咳嗽的现代医学研究
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
咳嗽反射
咳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过程,由刺激物刺激呼吸道感受器 引发,通过神经传导至延髓咳嗽中枢,再经传出神经至声 门、呼吸肌等产生咳嗽动作。
病因分类
咳嗽可由感染、过敏、物理或化学刺激等多种病因引起, 根据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 慢性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2)

中医内科学—咳嗽(2)

类证鉴别
2、肺虚咳嗽当与肺痨、肺痿相鉴别:严 格讲肺痨、肺痿均属肺虚咳嗽之中,然 肺痨咳嗽以咳嗽伴有消瘦、咳血、潮热、 盗汗为特征,而肺阴虚咳嗽不一定都是 肺痨;肺痿是因肺脏的慢性虚损所致的 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咯吐唾沫为主症, 咳嗽并非必见。无论虚寒或虚热肺痿病 情均较重,且病程长。
类证鉴别
3、与喘证鉴别
喘证也可以兼有咳嗽症状,但是主要以呼吸困难,甚 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咳嗽日久 不愈,可转变为喘证。
4、与肺胀鉴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迁延而致,除咳嗽症状 外,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甚则肢体 浮肿,面色晦暗等,病机为肺脾肾功能失调,痰浊、 水饮与瘀血互结,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4、“清”:清法指用清肺化痰,清肺泻火, 清暑益肺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 般有桑皮、栀子、生石膏、寒水石、黄芩、知 母、青黛、滑石、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 锦灯笼等。
5、“润”:润法是运用生津润肺、滋阴润肺, 润燥化痰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 般有麦冬、沙参、阿胶、天冬、梨及梨皮,生 地、元参、杏仁泥、柿霜等。
《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 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等。
《景岳全书·咳嗽》中,首次执简驭繁地把咳嗽归纳为 外感、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 理过程,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在分类上,有繁有简,明李挻以因分证,《医学入门》 曰咳嗽诸证,有风嗽、寒嗽、湿嗽、热嗽、郁嗽、劳 嗽、食积嗽、气嗽、痰嗽、干嗽、血嗽、酒嗽、久嗽、 夜嗽、天行嗽共15种;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纲 挈领提出咳嗽一证,“诸家立治太繁、以余观之,止 惟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以后医 家多拥景岳之说,如叶天士亦云“咳嗽一证,有外感 内伤之分,阴阳虚实之别。”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中医内科学》复习内容
考试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1、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2、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的治法和主方:清肺平肝、顺气降火——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3、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1)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2)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4、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5、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6、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

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中医内科学(十版)

中医内科学(十版)
少腹逐瘀汤
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
泄泻
暴泻
寒湿内盛
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藿香正气散
湿热中阻
清热燥湿,分消止泻
葛根芩连汤
平胃散
食滞肠胃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保和丸
久泻
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
痛泻要方
脾胃虚弱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参苓白术散
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附子理中汤

四神丸
痢疾
湿热痢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芍药汤
泻白散

黛蛤散
阴虚肺热
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百合固金汤
吐血
胃热壅盛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泻心汤

十灰散
肝火犯胃
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气虚血溢
健脾益气摄血
归脾汤
便血
肠道湿热
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地榆散

槐角丸
热灼胃络
清胃止血
泻心汤

十灰散
气虚不摄
益气摄血
归脾汤
脾胃虚寒
中医内科学(十版)
第一单元:肺系疾病
病名
二级诊断
辩证
治则
关系
代表方
感冒
实证感冒
(常人感 冒)
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

荆防达表汤
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银翘散

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冒
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参苏散
阴虚感冒

中医内科学 咳嗽

中医内科学 咳嗽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均,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本方有甘寒养阴、润燥生津之功,可用于阴虚肺燥,干 咳少痰。 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百合滋养肺阴:甘草甘缓和中;川贝母、 甜杏仁润肺化痰;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泄热。 方歌: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3.肝火犯肺证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 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 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黛蛤散清肝化痰,加减泻白散顺气降火,清肺化痰 ,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热;山栀子、丹皮泻肝火;青黛、海始壳化痰 热;粳米、甘草和胃气,使泻肺而不伤脾胃;苏子、竹茹、枇杷叶降逆气。 方歌: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更加粳米宜。
诊断依据: 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治疗之前首
先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发病时间,起病的缓急 ,是否有发烧、流鼻涕变身酸痛等表症,首先判 断外感还是内伤,一般来说初次起病,发生于感 冒之后,病程在两周以内者可称为外感咳嗽;此 种最为多见;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因生气或饮 食不慎或失治误治而致多为内伤咳嗽。
咳嗽治法方药的记载:汉代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治 疗虚火咳逆的麦门冬汤;《景岳全书》提出外感咳嗽 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以甘平养阴为主;清·喻 昌的《医门法律》创立了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咳嗽与西医学的联系:咳嗽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 ,常见的有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 结核、慢性咽炎、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 本节重点讨论因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 咽炎所引起的咳嗽,而对其他疾病引发或诱发所导致 的咳嗽,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辨证论治
❖ 痰热郁肺证加减变化: ❖ 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
麦根、象贝母、冬瓜子、苡仁等清热化痰; ❖ 痰热壅盛,腑气不通,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
苈子、大黄、风化硝泻肺通腑逐痰; ❖ 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天花
粉养阴生津。
辨证论治
❖ 肝火犯肺证 主症:上气 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 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 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 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 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
❖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 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 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辨证论治
❖ 风燥伤肺证加减变化: ❖ 津伤较甚,干咳咯痰不多,舌干红少苔,配麦冬、
北沙参滋养肺阴; ❖ 热重不恶寒,心烦口渴,酌加石膏、知母、黑山栀
热兼有瘀血;色清如泡沫—虚寒;粉红色血性泡沫 痰—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充血性心力衰竭)。 ❖ 质:稀薄—风寒;稠厚—痰湿、痰热;粘—阴虚燥 热、痰热。 ❖ 量:少—虚;多—实。 ❖ 味:热腥—热;腥臭—痰热瘀阻;味甜—痰湿;味 咸—肾虚。
诊查要点
❖ 燥咳湿咳之辨 ❖ 燥邪之特性,以干、涩为主;湿邪的特性以重浊、黏滞为主,
辨证论治
❖ 肝火犯肺证加减变化: ❖ 肺气郁滞,胸闷气逆,加瓜蒌、桔梗、枳壳利气降
逆; ❖ 胸痛,配郁金、旋覆花、丝瓜络理气和络; ❖ 痰黏难咯,加海浮石、知母、大贝母清热豁痰; ❖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风热犯肺证
• (1)症状: •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 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 汗出。 • 兼症: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 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 • 舌脉: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 (2)证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 (3)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4)主方:桑菊饮加减。本方功能疏风 清热,宣肺止咳,用于咳嗽痰粘,咽干, 微有身热者。 • 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 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热甚阳明 入母膏。
• (二)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将咳嗽分 为十种 • 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胆咳、厥阴 咳等 • (三)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 外感、内伤两大类 • 《景岳全书〃咳嗽篇》指出:“咳嗽一证, 窃见诸家立论太繁,皆不得其要,多致后人 临证莫知所从,所以治难得效。以余观之, 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 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但于二者之中 当辨阴阳,当分虚实耳”。
• (5)常用药: •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疏风清热; • 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 枇杷叶——清肃肺气,化痰止咳。
• (6)加减: • 肺热内盛,身热较著,恶风不显,口渴喜 饮,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 • 热邪上壅,咽痛,加射干、山豆根、挂金 灯(锦灯笼)、赤芍清热利咽。 • 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加南沙参、 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 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三、讨论范围 • (一)重点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 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扩, 慢性咽炎等。 • (二)其他疾病如肺痈、肺痿、风温、 肺痨等兼见咳嗽者,可与本节互参。 • (三)久咳致喘者,多表现为寒饮伏肺 或肺气虚寒的证候,当参阅喘证、痰饮 等篇。

【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 多因起居不慎,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 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 情况下,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 1、四时六气有别 • 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 区别。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 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 2、常以风为先导 •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 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 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 • • • • •
• • •
三、相关检查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 证。 内伤咳嗽 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它 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 一般均属邪实,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 内伤咳嗽 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湿、痰 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咳嗽则属正虚,或 虚中夹实。注意分清标本主次缓急。
• 三、证治分类 • (一)外感咳嗽 • 1、风寒袭肺证 • (1)症状: •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 薄色白。 • 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 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 (2)证机概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 (3)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 (4)主方:三拗汤(《和剂局方》方:由麻 黄、杏仁、甘草组成)合止嗽散加减(《医 学心悟》方:由桔梗、前胡、荆芥、紫菀、 陈皮、甘草、百部组成。)加减。两方均能宣 肺止咳化痰,但前方以宣肺散寒为主,用于 风寒闭肺;后方以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 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止嗽散方歌:止嗽散 用桔梗前,荆菀陈草百部联,一般痰嗽能通 用,隨症加减效更全。
外感咳嗽证治简表
证 病 主 症 型 机 咳嗽 咯痰 肺气失宣 声重有力 稀薄,色白,易咯,量中等。 可伴有风寒束表证 风寒袭肺 风热犯肺 肺失清肃 气粗,或咳声嘶哑 痰粘稠或黄,量少, 咯痰不爽。 可伴风热犯表证 肺失清润 干咳或呛咳 无或极少,或点丝状,或带血丝, 咯痰不爽。 见唇鼻干燥,咽喉干痛等“燥” 邪特征。1可与风热犯表证同见 (温燥)。2也可与风寒束表证同 见(凉燥)。 凉燥:薄白 温燥:薄黄 浮或浮数 多见于秋冬内较干燥的季节,如 上感、急支的某些类型,以及肺 结核初期等。 风燥伤肺
• • • •
• • • •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 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 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 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诚如《医学心悟》所说:“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 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 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二、沿革 (一)《内经》有专篇论述 病位在肺:《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气所 病,……肺为咳”。 成因:《素问.咳论》 “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 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 肺也。”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 肺”, 分类:《素问.咳论》根据咳的不同表现分为五 脏咳和六腑咳,即: 肺、肝、心、脾、肾、 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咳。
• (四)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
• 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 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 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 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 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久则肺脏虚弱, 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 (五)咳嗽的转归及预后。 • 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湿二 者较为缠绵。因湿邪困脾,久则脾虚而致积湿生痰, 转为内伤之痰湿咳嗽。燥伤肺津,久则肺阴亏耗, 成为内伤阴虚肺燥之咳嗽。 • 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治疗难取速效。痰湿 咳嗽之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反复病久,肺脾两伤, 可出现痰从寒化为饮,病延及肾的转归,表现为 “寒饮伏肺”或“肺气虚寒”证候,成为痰饮,咳 喘。至于肺阴亏虚咳嗽,虽然初起轻微,但如延误 失治,则往往逐渐加重,成为劳损。 • 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甚至累及于心,最终导致 肺、脾、肾、心诸脏皆虚,痰浊、水饮、气滞、血 瘀互结而演变成为肺胀。
第二节 咳嗽
【概说】
• •
一、概念: 咳嗽 : 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 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病证 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 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 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医宗金鉴.杂 证心法要诀》:“有声曰咳有痰嗽,声 痰俱有咳嗽名”的(5)常用药: • 麻黄——宣肺散寒; • 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 —宣肺利气,化痰止咳。
• (6)加减: • 胸闷、气急等肺气闭实之象不著,而外有表 证者,可去麻黄之辛散,加荆芥、苏叶、生 姜以疏风解表; • 若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加半夏、 川朴、茯苓以燥湿化痰; • 咳嗽迁延不已,加紫菀、百部温润降逆,避 免过于温燥辛散伤肺; • 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哑, 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 加生石膏、桑皮、黄芩以解表清里。 •
• 3、风燥伤肺证 • (1)症状: •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 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 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 • 兼症: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 寒、身热等表证。 • 舌脉: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或小数。
• (2)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 (3)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 (4)方药:桑杏汤加减 。本方清宣凉 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 证者。桑杏汤方歌:桑杏沙贝栀豉梨, 燥邪初感此方宜。
咳嗽病因病机示意图
外感 寒 热 燥 肺卫不强 (口鼻皮毛) 肺 肺气上逆 祛邪外达 冲击声门 暴咳
兼 夹
迁 延 反 复

上 干
气 不 布 津
迁 延 不 愈
内伤
情志——肝火 酒食——脾湿 久病、体虚

火(热) 饮(寒)
阴虚 阳虚 气虚
久 咳
肺脾两虚 肺肾两虚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 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 伴其它兼证。 • 二、病证鉴别 • 1、咳嗽特点的鉴别:包括时间、节律、性质、声音 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 2、咯痰特点的鉴别:包括咯痰色、质、量、味等 • 3、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 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 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
• (三)内伤咳嗽邪实与正虚并见,有先后主次的不同。 • 他脏有病而及于肺者,多因实致虚。如肝火炼液为痰, 灼伤肺津。痰湿犯肺者,多因湿困中焦,水谷不能化 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生痰浊,上干于肺,久 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 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甚则病及于肾, 以致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由咳致喘。如痰 湿蕴肺,遇外感引触,痰从热化,则易耗伤肺阴。 • 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炎, 灼津为痰;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甚则痰 从寒化为饮。
• 二、治疗原则 •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 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 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 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 补虚。同时,须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 兼顾。 •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 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 (四)清〃叶桂系统阐明了咳嗽的治疗原 则 • 《临证指南医案〃咳嗽》指出:“若因风 者,辛平解之;因于寒者,辛温散之;因 于火者,以甘寒为主。至于内因为病,有 刚亢之感,木叩而金鸣者,当清金制木, 佐以柔肝和络;若土虚而不生金,真气无 所凛摄者,有甘凉、甘温二法。又因水虚 痰泛,元海竭而诸气上冲者,则有金水双 收,阴阳并补之治,或大剂滋填镇摄,保 固先天一气元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