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盐池与宁夏历史文化_下_

合集下载

河东盐池文化的介绍

河东盐池文化的介绍

河东盐池文化的介绍河东盐池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盐池县一带是其主要发源地。

河东盐池文化以其多元的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与其深刻的意义,深受人们喜爱与推崇。

一、盐池文化的历史渊源盐池文化起源于先秦早期,从战国至汉代形成繁荣期。

在历史长河中,盐池曾是河东地区黄道盐场的主要生产地,而盐商的活跃则加快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盐池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新型工业的兴盛,形成了独特的盐业文化。

这种文化是以盐池为中心,由历史、人文、地理、民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二、盐池文化的独特之处盐池文化充满了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例如,在盐池,每逢春节,当地居民会举行“花儿节”,人们以花为主题,整个节日庆典充满欢乐和祥和之气。

盐池文化的另一独特表现形式是盐池古城,它是被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透水性环保人造石景观点评为“金色十年环保典范奖”的开创者。

古城内融合了各种汉唐风格的建筑和设计,充满了特色和文化气息。

盐池古城,是一个集合历史、文化、民俗、建筑、环境、和谐共生等多个方面的现代城市。

三、盐池文化的意义盐池文化既是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展现了历史变迁中河东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面貌。

盐池文化与新型工业、环境保护、文化教育、旅游等产业结合紧密。

“盐池青年国际旅游节”、盐池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成为盐池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使盐池文化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产业,成为河东地区重要的文化名片。

总之,盐池文化在历史、文化、发展等多个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和深刻的思考,它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历史,珍惜传统文化,推动其更好的繁荣发展。

宁夏十大古渠介绍

宁夏十大古渠介绍

宁夏十大古渠介绍宁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宁夏的地理条件下,古代人民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工程,其中包括了许多古渠。

下面我将介绍宁夏的十大古渠。

一、灵渠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位于宁夏吴忠市境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

灵渠全长36.8千米,自西夏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引水至河南省南阳市,横跨陕西、宁夏、甘肃、河南四个省区。

灵渠的修建始于公元前295年,历经多次修建和扩建,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基本完成。

二、黄河灌区古渠黄河灌区古渠是指宁夏境内的一系列灌溉渠道,主要用于分洪灌溉和引水灌溉。

这些古渠起源于古代,历经多次修建和改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灌溉系统。

其中最著名的有贺兰山区渠、河东渠、陈家山渠等。

三、红寺堡古渠红寺堡古渠位于宁夏中部的银川市兴庆区,是一座古代的灌溉渠道。

这条渠道由红寺堡引水,经过半山、大沙堡、郭家堡等地,最终灌溉到银川市区。

红寺堡古渠的修建始于明朝,历经多次重修和改造,至今仍在使用。

四、白塔渠白塔渠位于宁夏中部的银川市,是一条古代的运河。

这条渠道起自黄河,流经贺兰山北麓,最终注入白塔湖。

白塔渠的修建始于明朝,历经多次改造和扩建,现已成为银川市的重要灌溉渠道和景观。

五、大川渠大川渠位于宁夏中北部的固原市,是一条古代的灌溉渠道。

这条渠道起自黄河,流经固原市区,最终注入固原市的灵江。

大川渠的修建始于明朝,历经多次改造和扩建,至今仍在使用。

六、青铜峡古渠青铜峡古渠位于宁夏西部的青铜峡市,是一条古代的灌溉渠道。

这条渠道起自黄河,经过青铜峡市区,最终注入青铜峡市的石峡口河。

青铜峡古渠的修建始于明朝,历经多次改造和扩建,至今仍在使用。

七、宜兰渠宜兰渠位于宁夏北部的宁东镇,是一条古代的灌溉渠道。

这条渠道起自黄河,经过宁东镇,最终注入宁夏的宜兰湖。

宜兰渠的修建始于明朝,是宁夏地区最早的灌溉工程之一。

八、吴忠古渠吴忠古渠位于宁夏中部的吴忠市,是一条古代的灌溉渠道。

盐池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盐池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盐池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盐池县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西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地方。

以下是一些盐池县的旅游景点:
1. 盐池盐湖:盐池县以盐湖而得名,盐池盐湖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硝盐湖,也是一个重要的盐业生产基地。

在盐湖上可以欣赏到独特的盐渍湖泊风景,感受盐业文化。

2. 五台山:五台山位于盐池县城西南约10公里处,是宁夏的一座重要的佛教圣地。

山区有众多寺庙和文化遗址,是游览和朝拜的好去处。

3. 黄花城:黄花城位于盐池县城南约20公里处,是宁夏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

这里有古老的城墙、城楼和传统民居,保留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4. 太白山:太白山位于盐池县北约120公里处,是宁夏最高的山峰,也是宁夏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山上有森林、草甸、溪流和瀑布,以及寺庙和观景台,提供了多种户外活动和观光选择。

5. 伏龙山:伏龙山位于盐池县西北约40公里处,是宁夏一座重要的风景名胜区。

山上有奇特的岩石地貌和自然景观,是摄影爱好者和户外探险者的理想之地。

以上只是盐池县的部分旅游景点,还有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

在前往盐池县旅行时,最好提前做好旅游计划,并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景点参观。

宁夏盐池旅游景点

宁夏盐池旅游景点

宁夏盐池旅游景点
宁夏盐池县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丰富的盐矿资源而得名。

这里不仅有独特的盐业文化,还有许多景点值得游览。

1. 盐池盐湖:盐池盐湖是中国最大的自然盐湖之一,也是宁夏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湖水呈现出漂亮的蓝色,天空倒映在湖面上宛如仙境。

在湖畔漫步,欣赏湖的美景,是许多游客喜爱的活动。

2. 盐池博物馆:这是一座展示盐池盐业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大量有关盐矿开采、盐商贸易等方面的文物和展品,让游客了解盐池的盐业传统和发展历程。

3. 盐湖之光:每天傍晚时分,盐湖上会放放鸟瞰盐湖的美景。

投影在湖面上的灯光变换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和色彩,美轮美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4. 盐池风车园:园区内有很多漂亮的风车,造型各异,给人一种童话般的感觉。

在这里放飞风筝、拍照留念,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体验。

5. 盐池湿地公园:这里是一个保护盐池湿地生态环境的公园。

公园内有丰富的鸟类资源,可以观赏到许多珍稀鸟类。

游客可以漫步在湿地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6. 盐池民俗博览园:园内建筑风格典型的牛羊街、盐商街等,展示了盐池传统的民俗文化。

游客可以参观传统的手工艺品制
作过程,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美食。

宁夏盐池旅游景点众多,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色,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无论是追求自然的宁静还是了解当地盐业文化,都能在盐池找到满足。

宁夏古城(堡)

宁夏古城(堡)

文明的载体之一就是城的出现。

宁夏有很早的筑城史,如果沿着史书记载往前追溯,一部分城池的修筑都在2000城址的选择是与军事地理及人文地理联系起来考察的。

《管子》里已有对筑城选址的详细记载的文字,大意是说:凡筑都城,其城址的选取不是在大山之则,就是在大河之岸。

城址的高低也要适中,既取水方便又不易遭水患,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

实际上,重要城址的选取都考虑这个因素。

以宁夏的重要城池看,固原古城处在六盘山下清水河畔之高地,古灵州城即依黄河而筑,宁夏镇城也是修筑在贺兰山下的黄河之滨。

宁夏的城堡,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传承下来的、承载着政权建制的城,如宁夏省城、固原城、中卫城等;二是历代军事防御过程中修筑的还能看得见的城;三是屯田性质的城,这类已经随着岁月的延伸而自然消失。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自古边关重地非常重要。

宁夏向来属于边地,为历代戍守之边关,城堡修筑是军事防御的必然要求。

2425城与堡是两个指向不同的概念。

冷兵器时代,城堡是指围有土墙的用于防守且较为坚固的堡垒式的小城。

城,空间远大于城堡,其防御设施相对齐全,驻有一定层级的地方政权建制或军事机构,是一种城市的格局。

宁夏的城堡,大多属于前者。

城堡的空间分布较密,缘起的背景和形成过程,与地域与军事有直接关联。

城堡功能是多元的,不仅有军事功能,还有行政管理与宗教文化的功能,明代城堡均具有这种特点。

民间乡野还有一种堡子,称为“寨堡”,它属于自保、防御而修筑的。

城堡的修筑是政府主导,寨堡是民间行为。

明清两代500多年,是宁夏城堡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城堡也成为宁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宁夏地理位置很特殊,南部山区为汉唐关中政治中枢的北部屏障,北部宁夏平原黄河灌区与内蒙古高原相接。

历史上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通道,也是中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西域中亚文化交融碰撞的舞台。

宁夏地貌亦有特点,山脉、山地、平原、台地、丹霞地貌、湿地、沙漠等都有,近乎囊括了全国的地貌特征,从地质构造上显示了它的奇特之处。

盐池长城关的介绍

盐池长城关的介绍

盐池长城关的介绍
盐池长城关是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的一处文化遗址。

它距离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约100公里,是一处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古代边防关隘。

盐池长城关始建于唐代,是以盐池为中心的边防重镇。

明代时,长城被修缮加固,形成一道高大的城墙,以保护边疆安全。

城墙长达2.5公里,高10米,宽5米,现在仅存两段城墙,但仍然可以看到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如箭垛、瓮城、角楼、城门等。

盐池长城关的历史悠久,被誉为“西北第一关”。

在明代,它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是中外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之一。

盐池长城关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如今,盐池长城关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探访历史。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边疆关隘的气息,欣赏到历史悠久的建筑,了解到中国古代边防文化的精髓。

同时,盐池长城关还是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对于研究古代边防城堡建筑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盐池长城关是一处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又有旅游观光价值的重要遗产。

它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防线的神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 1 -。

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史沿革

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史沿革

西周,建都于镐京(今西安市西)其统治中心在陕西关中,故其以北地区,包括内蒙河套,宁夏全境及陕西、山西北部称为朔方。

春秋,今为乌氏戎所居,今银南地区以盐池为中心是朐衍戎的势力范围。

战国,秦惠文王攻取乌戎地,置乌氏县(今固原县南泾水北岸)辖今固原地区。

之后又在境设立朐衍县、辖今银南地区。

秦朝,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后,两县划归北郡管辖,这是宁夏地区有行政设置之始。

秦朝时宁夏为北地郡,郡治在甘肃宁县。

并在此地修建了秦长城和秦渠,引黄河水灌溉农田。

汉朝属朔方史部。

西汉,将北地郡治往今甘肃环县;固原设安定郡;宁夏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

汉武帝曾两次巡视宁夏,移民70万,朝廷大量“募民徙塞下屯耕”大兴水利。

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至今西南。

十六国,为匈奴铁佛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领土。

北魏、北周,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发,宁夏始称“塞北江南”。

唐朝,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警州。

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为唐肃宗。

北宋,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后宁夏北部被党项族李继迁占领,北宋只控制宁夏南部,宁夏南部改属泾原路。

1038年,李继迁之孙李元昊在宁夏兴庆建立大夏国,国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朝,1227年,成吉思汗通过发动六次战争历时23年,攻占兴庆,西夏灭亡。

公元1271年,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时期在西夏国故地设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宁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宁夏设府,后改卫。

曾增设宁夏左屯卫,中屯卫和前卫、中卫、后卫。

后改设宁夏镇和固原镇,长城沿线设九个防区,称九镇,为明代边重镇之二。

清朝,1648年,清朝在宁夏设巡抚,属陕西布政司,下制卫所,宁夏为准省级。

后撤,改宁夏府,下设州县,归属甘肃,但又升宁夏总兵为提督,继增置满营将军府于宁夏,仍不失省级格局。

盐池食盐史话

盐池食盐史话

二 百 八 十 六 万 七 千 四 百 斤有 奇
,


官府 每年 获 取 盐银 甚 多
;

嘉靖
,
三 分四 年 (



1 555年 )
行 盐地 方 每 引 盐 收 银 四 钱五 分
,
到隆庆五 牟 ( 1571年 )

每 引 盐 !之 银 达 七


盐 池 食 盐 兵 岁收 入

,

当时
,
这 一 带 有 大 小 花 马 池 ( 明 初 统 归 宁 夏后 卫

,


清九 年

,
总 制王 琼 以 花马 大 池 去灵 州远
不 便 管理 改 归 定 边 卫 )
苟 池


锅 底 期 等 池 产盐
边政 考 》 中 记 载 :
,
盆池县

大 小 盐 池 所产 盐 斤与解 池相 类 … … 弘 治 以 来大 盐 池 增一 万 五 千 引
海子 湖 子
,

在 漫 长 的封 建 社 会 里

历 代统治 者都 在这里 设 置 管理 盐 务 的 机构
,
,
博 采广销 征 收 课税
,

,
获取
盐利 千乡 酬
,
,

早在 西 汉 时期
对 煮 盐 业 的 官 营 还 是 私 营 就 发 生 过 很 大的 争 论
,
汉 式帝 用 重 刑 禁

止 煮盐 私 营

买 马或接 济里 怕

特别 在 嘉靖年 间
匕十 三 匹

灵州—搜狗百科

灵州—搜狗百科

灵州—搜狗百科展开全文公元756年,唐肃宗李亨在宁夏灵州登基,由此确立了唐朝的中兴时期,使偏居一隅的灵州城从此成为唐朝最大的军事重镇、平叛时期唐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古灵州的确切地理位置始终是我国考古学界和史学界一个未解之谜,以致认为现在的灵武市就是古灵州遗址。

而目前吴忠市唐墓群内出土的一块墓志,揭开了古灵州神秘的面纱。

经过考证,古灵州城址在今吴忠市的西北部。

2003年5月8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郊区,从唐墓群中挖掘出两块墓志,一块毁坏严重,字迹模糊。

另一块墓志铭:《大唐故东平郡吕氏夫人墓志铭并序》,.字迹清晰。

这一墓志长约32厘米,宽度23厘米,厚度约8厘米,质地为红砂岩,整体呈现淡红色,上面共刻有318个字。

经过考古专家的考证,这一墓室的主人名叫吕氏夫人,“终于灵州私第,享年五十有七”“殡于回乐县东原”。

墓志铭记载:吕氏夫人的父亲是朔方节度左衙兵马使,丈夫是军队中的小官吏。

吕氏夫人于公元830年也就是唐文宗大和四年死于灵州家中,葬于回乐县东原。

回乐县是灵州治所,与灵州同城。

墓葬既然在灵州(回乐县)之东,灵州(回乐县),必然在墓葬之西,今吴忠市以西正好就是古城。

古城即明庆靖王朱栴《宁夏志》所称“古灵州城”的简称。

考今吴忠市附近,包括灵武市、银川市等各市县,都没有古城,因此,墓志铭发现佐证古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

右上图:《大唐故东平郡吕氏夫人墓志铭并序》,古灵州在今宁夏武装司·境内的考古实物佐证。

2003年5月8日,宁夏吴忠市绿地园出土。

右图:2003年宁夏吴忠市绿地园出土《大唐故东平郡吕氏夫人墓志铭》地址位置图。

墓志铭在吴忠市区发现,证明古灵州城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

宁夏历史地理专家、《宁夏历史地理考》第一作者鲁人勇研究员指出:宁夏地区有三个叫古城的地方,现在都由宁夏专家学者考证,落到实处:彭阳县古城是秦、汉的朝那县城,中宁县古城是西汉眴卷县城,吴忠市的古城是西汉古灵州县(灵洲县)城。

宁夏青海的历史故事

宁夏青海的历史故事

宁夏青海的历史故事宁夏和青海,这两个地方,虽然都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但却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两个地区的历史,了解一下它们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

一、宁夏的历史故事宁夏,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早在史前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的居住和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夏逐渐成为了多个王朝的疆域。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天的宁夏和陕西、甘肃等地。

这个政权的创立者是一位名叫李元昊的军阀,他在唐代末期抵御了辽朝和西夏的入侵,最终自立为王,建立了这个王朝。

西夏王朝的时代,是宁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这个王朝虽然只存在了约200年,但它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却十分丰富。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西夏骏马文化。

这种文化融合了汉、回、藏等多种民族的艺术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二、青海的历史故事青海,是中国的西北边陲省份之一。

这里有着广袤无垠的草原、雄奇险峻的高山、湛蓝清澈的湖泊,以及独特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早在古代,青海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从唐代开始,青海成为了吐蕃、藏、汉三族的交汇之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青海还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这里的龟兹古城、塔尔寺、八宝山庄园、门源石窟等文化遗址,都见证了青海在藏传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除了这些,青海还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

在二战期间,一位名叫阿沛·阿旺晋美的藏族抗日烈士,率领着他的队伍与侵华日军作战,保卫着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三、宁夏和青海的传统文化宁夏和青海,虽然都是中国西北的地方,但是它们的传统文化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宁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种族群都有着独特的文化。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回族的文化。

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宁夏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

回族文化独具特色,包括建筑、服饰、音乐、舞蹈、饮食等方面。

例如,在回族的传统建筑中,有着形态独特的木雕、石雕、泥塑和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

明代宁夏诗词与宁夏景观

明代宁夏诗词与宁夏景观

明代宁夏诗词与宁夏景观王引萍;袁琳【摘要】明代宁夏文学空前繁荣,其中诗词创作尤为出众,这是与宁夏地区的地域风光分不开的。

明代的文人在宁夏发掘了一大批自然景观,并首创了众多人文景观。

这些景观给文人们带来了许多创作灵感,使他们的诗词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前代有了很大提升。

宁夏景观的发掘与创建催发了宁夏的诗词创作,反过来也让宁夏景观进一步扬名。

【期刊名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2)003【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明代宁夏;诗词创作;宁夏景观【作者】王引萍;袁琳【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3作为中国西北腹地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宁夏自古以来都备受瞩目。

特别是在明代,宁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学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一时的繁荣。

这是与明政府对宁夏的重视和开发分不开的,尤其是大量移民的迁入,为宁夏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也给宁夏带来了灿烂的文化。

这一时期的宁夏,除了是明政府的军事要塞和国防重地,文学发展上也空前繁荣。

迁徙而来的文人和本土文人一起,为明代宁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立足宁夏、开发宁夏、吟咏宁夏,不仅创造了许多实地宁夏景观,也在诗词创作中留下了宁夏景观的踪迹,为后世宁夏文学发展奠定了根基。

根据宁夏文史馆搜集整理的《宁夏历代诗词集》统计,明代宁夏共产生了450篇诗词,占到宁夏历代全部诗词创作的30%;创作体裁上也相当齐全,古诗、律诗、排律、绝句、组诗、集句诗、歌行体等应有尽有;题材上,描写边塞风情、相互赠别唱和、披露社会现实、记录守边功绩等,不一而足。

可见明代宁夏文学繁荣一时,这一繁荣的背后是与文人的辛勤创作分不开的。

综观明代宁夏诗词创作的人员,可分为两派:一派是本土文人,也就是土生土长的宁夏人,以朱孟德、张嘉谟、路升、管珣、管律、潘九龄、刘思唐、郑卿、郑时、张炌、张九思、刘伸等为代表。

宁夏盐池滩羊的历史及地域特点

宁夏盐池滩羊的历史及地域特点

羊文化大观汉朝建立以后,就不断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

匈奴的侵扰惹恼了汉武帝。

他曾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出兵讨伐匈奴。

匈奴每次战败,就派使者求和。

为了双方的友好,汉朝天子经常派使者。

但匈奴常常借故扣留汉使。

苏武被汉武帝作为使者派往匈奴。

在草原上,匈奴单于宴请了汉朝使节。

但因变故,苏武却被当成犯人审问。

苏武为了维护尊严,拔出佩剑往脖子上抹去。

苏武的剑伤痊愈后,匈奴单于千方百计劝其投降。

苏武宁死不从。

被关进地窖中的他没吃、没喝,寒冬腊月,他以雪解渴,撕下棉袄中的皮毛充饥。

单于发令把他流放到北海放羊。

从此,他与羊为伴,与羊对话;与寒冬为伴,与草原对话。

这牧羊的生活持续了19年。

苏轼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

公元85年,匈奴单于去世发生内乱,新单于派使者到汉朝求和。

而汉武帝也已去世,汉昭帝派使者把苏武接回。

苏武牧羊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气节的精神,呜咽着悲凉的美丽。

在盐池民间,也流传着苏武牧羊到盐池,并留下今天的盐池滩羊的传说。

中国古典中的羊龙女牧羊:最生动的描写见唐传球小说《柳毅传》。

故事说在唐高宗时,书生柳毅下第长安,偶遇洞庭龙王小女于路边牧羊,而神色不豫,因问之,则言受夫君公婆虐待,并托嘱致信洞庭君。

柳毅不负使命,龙女获救,两人为夫妻。

以羊代牛:《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

’王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哆嗦恐惧战栗的样子,便命以羊替换牛来祭钟。

从此以后,“替罪羊”作为一个悲剧色彩的词汇就流传下来了。

白石道人:东汉刘向《列仙传》记有修羊公的故事。

修羊公长卧华阴山一个石室中修行,只是偶尔进食一点黄精,时日既久,石床被磨出洞来。

一天,景帝传旨,问他何时能显一显道法?传旨话音未落,石床上的修羊公已化为一只白石羊,身上有字“修羊公谢天子”。

在道教的仙人故事中,这是流传较广的一段。

花马、北大二池考

花马、北大二池考

花马、北大二池考马洪远【摘要】花马、北大二池相邻,池盐生产历史悠久,向为边地番、汉民户生计之所赖,在西北边防和盐课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对二池沿革试作探讨.笔者认为,花马池,汉代称为"龟兹盐池",北魏称为"黑盐池",唐宋称为"乌池",明代以后称"花马池";唐宋时期称北大池为"白池",明、清时期称为"锅底池"和"西黑图池",清末以后始称"北大池".【期刊名称】《盐业史研究》【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花马池;北大池;产地;沿革【作者】马洪远【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7西北地区,盐池众多,分布广泛。

花马池位于陕西定边县,是定边盐湖中最大的一个,产销历史悠久,见史较早。

《明史》卷十三《宪宗本纪》载:“成化八年,孛罗忽、扎加思兰,屡人安边营、花马池,犯固原、宁夏、平凉。

”这是关于花马池最早的记载。

北大池位于花马池北,长城外侧,内蒙鄂托克前旗境内,是河套地区南部最重要之盐池,向为边地番、汉生计之所在,在历朝边防和盐课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池处于农耕与游牧交接之地,战乱频仍,归属不定,池名多有变更,且多为游牧民族所据,因此,二池沿革不甚清楚。

本文依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最新考古发现,对二池沿革进行探讨。

花马池位于陕西省定边县盐场堡乡,是定边诸盐湖中最大的一个,史载:“南风至,风起波生,即水凝盐,玉洁冰清,不劳煮泼,成之自然。

”为不假人力而成盐的天然盐池。

关于花马池池名之由来有两种解释:其一,宝马说。

很早的时候有一群小孩子在盐湖旁边放羊,突然看到盐湖中心出现了一匹五彩斑斓的“花马”。

他们下湖去牵,这匹宝马却不见了。

后来这匹宝马多次出现,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个盐湖叫花马池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简介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为银南地区辖县,著名宁夏滩羊集中产区。

历史上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

县府驻花马池镇。

县境由东南至西北为广阔的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以盛产“咸盐、皮毛、甜甘草”著称。

驰名中外的宁夏滩羊是盐池主要经济来源。

县城北、东、西南分布着大小20余个天然盐湖,因此得名“盐池”。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盐池县
•面积
8661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
Yanchi County
•人口
17.1万
•方言
吴银官话
•行政区类别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所属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著名景点
无量殿、灵应寺、哈巴湖
•下辖地区
4个镇、4个乡
•政府驻地
花马池镇
•火车站
盐池县火车站
•电话区号
0953
•车牌代码
宁C
•邮政区码
751500
•地理位置
东经:107 °、北纬:37°
•行政代码
640323。

宁夏盐池景点介绍

宁夏盐池景点介绍

宁夏盐池景点介绍
宁夏盐池景点介绍
宁夏盐池是一个充满科学、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的地方,拥有许多独一无二的景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比较热门的景点。

1.塔木吉特旅游区
塔木吉特旅游区坐落于盐池的东南边缘,因为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山峦和草地,所以这里也称为“小瑞士”。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一些古老的村庄和农民,还可以看到陕西和宁夏交界的景观。

2.吴忠市国家地质公园
吴忠市国家地质公园可以让您近距离地观察到地球的演化历程,参观这个公园也能让人们对地球的形成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独特的地质奇观,包括像红石崖和积石峡谷这样的景点。

3.盐池古城
盐池古城是宁夏少有的保存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宁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城中,您可以看到古老的建筑和固有习俗,了解到古代城市的风貌和生活方式。

4.盐池县盆地博物馆
盆地博物馆是一个以展览和收藏盐池盆地地质、动植物资源和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盐池盆地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5.盐池梁山神庙
盐池梁山神庙是宁夏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神庙之一,始建于唐朝。

在这里你可以祈求安康,观看古老的庙宇建筑并了解历史文化。

6.大青山风景区
大青山风景区位于盐池北部的梁山上,是一个休闲、娱乐和观光的好地方。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可以参加摄影和野外游玩等活动。

以上是盐池的一些热门景点,盐池还有很多其他的观光景点,欢迎大家前来游玩。

吴忠市盐池县

吴忠市盐池县

吴忠市—盐池县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为银南地区辖县,著名宁夏滩羊集中产区。

历史上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

县府驻花马池镇。

县境由东南至西北为广阔的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以盛产“咸盐、皮毛、甜甘草”著称。

驰名中外的宁夏滩羊是盐池主要经济来源。

县城北、东、西南分布着大小20余个天然盐湖,因此得名“盐池”。

盐池县有可利用草原714万亩,耕地134万亩,是优质小杂粮集中产地。

古长城古代的盐池地处北方边陲,战略地位重要,历代王朝为巩固边防,在这里修筑了多条长城。

在我县的长城这边明显的共有四条。

其中明代长城三条,分别建造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明泓治十五年(1502年),明嘉靖十年(1531年),总长度为186公里,另一条为隋长城,筑于隋开皇五年(585年)长30公里。

隋长城遗迹在全国已十分罕觅,盐池这段显得尤为珍贵。

四条长城呈夹角之势将盐池包围,因此,盐池有“长城博物馆”之誉。

灵应寺盐池县城37公里,是佛道合一的寺庙。

灵应寺依山而凿,13孔石窟呈半圆形排列,各有庙号。

无量殿位于盐池县城南7公里红石梁之巅,今属城郊佟记圈村。

东距胡家梁4公里,南至下潘圈3公里,西到黄家圈2公里,北至李家沟沿1.5公里。

盐池—大水坑公路经此。

无量殿原来建筑早年已毁,现仅存当年的建筑台基,为黄土夯筑。

哈巴湖距盐池县城37公里的中部沙区。

哈巴湖总面积16万公顷,旅游区的植被在区系上属欧亚草原区,亚州中部地区,中国黄土高原至内蒙古草原省过渡地带,保护区内已知各类植物507种,各种陆生动物149种。

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盐池简介

盐池简介

盐池物产富集、人杰地灵,五大特点、三张名片、三大品牌彰显盐池特色。

五大特点是:区位特殊。

盐池地处宁夏东部、毛乌素沙漠南缘,东邻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环县,北靠内蒙鄂托克前旗,西连本区灵武、同心,属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带,自古就是“西北门户、关中要冲”,“灵夏肘腋、环庆襟喉”,为边陲用武之地,系陕甘宁边区要邑和西北商贸活动的旱码头。

地广人稀。

辖区总面积8661.3平方公里,是宁夏面积最大的县。

全县现辖4镇、4乡、98个村民委员会、675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办事处,9个社区,总人口1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2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4044人。

日照长、温差大。

盐池是宁夏中部干旱带山区县,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晴天多,降雨少,光能丰富,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7.8℃,冬夏两季气候迥异,平均温差28℃左右,秋冬交节之际,昼夜温差可达20℃。

历史悠久。

汉初设县,名煦衍。

公元553年改为盐州,北宋时期为西夏国22州之一,1443年置花马池营,1507年筑花马池城。

1913年置盐池县,隶朔方道。

资源丰富。

全县有可利用草原714万亩,耕地134万亩,是优质小杂粮集中产地。

地下蕴藏的矿产资源已发现有16种之多,其中已探明石油储量为4500万吨,煤炭储量81亿吨,石膏4.5亿立方米,白云岩3.2亿立方米,石灰石11亿立方米,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三张名片是:人文盐池。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盐池独特的多边文化,既有秦汉时期的长城墩堠,又有近代革命的历史遗迹,既有中原的农耕文化,又有塞外的游牧文化,既有陕北的信天游,又有西北的“花儿”,还有内蒙的草原文化。

红色盐池。

盐池是革命老区,1936年6月21日西征红军解放了盐池县城,建立了宁夏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成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中心、西北门户、前哨阵地和我党的干部培训基地、后勤保障基地。

生态盐池。

1978年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重点县,2002年率先在全区实行封山禁牧,经过多年的修复与治理,全县林木覆盖度达到30%,植被覆盖度达到68%。

灵武历史沿革

灵武历史沿革

灵武历史沿革灵武古称灵州,县制历史已达2200年。

水洞沟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在灵武这片神奇的土地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灵洲县,北魏置薄骨律镇,北周设灵州,隋设灵武郡,均为宁夏平原最高政区机构。

唐代,灵武为灵州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驻地,统七军府,辖三受降城,军事上辐射的范围远达西北和内蒙古地区。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升灵州都督府为大都督府。

肃宗在灵州调兵遣将,号令天下,平定叛乱,重兴中唐,更使灵州声威大振,名闻遐迩。

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下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为西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西夏建国后,西平府与兴庆府(西夏都城,今银川市)并称东西二京。

元明清三代,灵州管辖的地域逐步缩小,但地位依然重要。

元置州牧,属宁夏府路。

明设千户所,直隶于宁夏卫。

清废卫所,灵州为宁夏府直隶州。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灵州为灵武县,属宁夏省,将灵武县东南之萌城,隰宁、惠安、盐积4堡划出并入盐池县,灵武县境进一步缩小。

新中国成立之初,灵武县属宁夏省,政区分为1市(吴忠市)6区,1950年吴忠市析出。

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设河东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属之。

1955年,又将郭家桥乡金银滩划属吴忠市。

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属自治区管辖。

1972年,成立银南地区,灵武县为所辖7县市之一。

1996年,灵武撤县设市,交由吴忠市代管。

2002年,灵武自吴忠市析出,由银川市代管。

2003年,将灵武市郭家桥乡全部及新华桥镇4个村划归吴忠市利通区,2004年,临河镇横城村被划属银川市兴庆区。

宁夏历史文化

宁夏历史文化

簋、戈、戟、车轴、銮铃、马镳等230余件,此外,还有陶器、玉器、穿孔贝壳等
夏南部的六盘山。
二、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历史上最早县级建制
春秋战国时期,固原是义渠、乌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义渠 戎国所辖,境内筑城建县,延续时间近千年。秦穆公时曾攻灭十二 国,称霸西戎。此后,秦国与义渠戎国之间发生长期征战,固原一 直属义渠戎国的辖境。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王出兵攻取乌氏戎地, 置“乌氏县”,为固原历史上自义渠戎国之后最早的县级建制。 “朝那县”也是较早的县级建制。秦国与义渠戎国之间相处是以和 平与战争的双重形式交替进行的。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年), 宣太后用计诱杀义渠戎国王于秦王甘泉宫。与此同时,秦国起大军 灭掉了存在近千年的义渠戎国。秦国攻占义渠戎之地后,在新获得 的土地上设置了陇西、北地二郡,固原大片土地纳入秦国版图,属 北地郡管辖,固原的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同时,秦国为加强西北 边境的军事防御,在陇西至北地间修筑了一条长城,即固原城以北 5公里处的战国秦长城。战国秦长城,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二、汉武帝与宁夏 汉武帝(前156—前87年),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是在文、景之治的 基础上,将西汉社会经济文化推向高峰的帝王。汉代宁夏的地理归属,早期皆隶 属于北地郡,汉武帝时期在南部固原析置安定郡。 西汉初年,固原仍属北地郡。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经常南下犯边,固 原成为重要的通道。萧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关隘,关址在今固原东南(青石咀 至瓦亭峡谷地带)。当时,萧关介于北地郡与陇西郡之间。汉文帝十四年(前166 年),匈奴老上单于14万铁骑侵入朝那萧关,杀死驻守在北地郡的最高军事武 官——北地都尉孙誇,兵锋直达关中,朝野震惊。汉武帝雄才大略,拓疆辟地, 为加强西北边备,有力反击匈奴南下侵扰,在“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上,对北方匈奴民族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为了加强管理和有效防御, 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析置安定郡,辖21县,郡治在高平县(今固原城) 其中高平、乌氏、朝那、月(古音肉)支道等县,均在今固原境内。在两汉统治 的400多年间,高平县是整个清水河流域唯一延续的一个县制。清水河流域地理环 境优越,高平川向北沿岸地形开阔平坦,宜于农牧业发展。同时,颇具交通和军 事地理条件。安定郡的设置,成为关中通往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

盐池,举目皆有“门户”之重

盐池,举目皆有“门户”之重

盐池,举目皆有“门户”之重
邱青春;马聘;倪会智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
【年(卷),期】2017(0)1
【摘要】"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这两句古诗描写的是一个古称昫衍、盐州、花马池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宁夏盐池。

盐池,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是灵州官道上曾经的边陲要邑和军事重镇。

【总页数】2页(P34-35)
【关键词】炒糊饽;宁夏盐池;军事重镇;交通史;花马池;盐州;胡儿;铁柱泉;历史遗址;北通
【作者】邱青春;马聘;倪会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341
【相关文献】
1.老促会倾心助力改重碱废盐池头年种出千斤稻 [J], ;
2.临渊羡鱼勿观火,纲举目张重若轻
——浅谈新形势下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J], 徐宗武;唐悦兴
3.重德启智修为强技——发展中的盐池县职业中学 [J], 无
4.重磁方法在哈密市东盐池一带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J], 郑小川
5.万物皆有灵绿水偕青山——甘肃盐池湾 [J], 王熙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02-26作者简介:薛正昌(1956-),男,宁夏固原人, 宁夏社会科学 编辑部编审,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与区域文化研究。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7卷2005年第3期(总第126期)灵州盐池与宁夏历史文化(下)薛正昌(宁夏社会科学院 宁夏社会科学 编辑部,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历史上的灵州盐池,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池盐生产地之一,典籍记载西汉时已设有!盐官∀。

汉唐以来池盐生产与行销已纳入政府统一管理规划之中,而且与北方的军事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宋夏对峙时期,西夏着力经营池盐,宋夏间战争与池盐的贸易胶着进行;明代是宁夏池盐生产与行销最为细密的时期,诸如盐司管理机构的设置、明朝实行的盐法开中与灵州池盐的行销、多边中盐与灵州盐池的军事保护等,它直接与陕西三边军镇军队的驻守和战争的变化过程密切相关;清代北方战争结束了,以食盐为军队军费开支的历史随之结束,池盐的生产与流通相对宽松。

在池盐行销的两千多年中,由于商人的介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关键词:灵州盐池;宁夏;历史文化;地方经济中图分类号:K 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05)03-0079-05(四)明朝的盐法开中与宁夏池盐的行销明史#食货四 直言,!有明盐法,莫善于开中∀。

明朝的开中制源于宋元时期的!入中∀制度,是因军事目的而创立的一种以招商代销售的制度,即明朝政府利用国家所控制的食盐专卖权,招募各地商人运粮输边,以解决北方九大军镇粮饷供给的一种有效途经。

它体现的是商人以力役或实物向政府换取食盐,再进行销售的专卖关系。

开中制的实施,对于西北地区的四大军镇的边境防御和生存关系极为密切。

宁夏境内的宁夏、固原两镇,宁夏镇地处极边,固原镇在明朝初年尚为复里,不久也成为兵锋之地,粮饷和战马的供给就是由当时实行的!开中制∀来提供和解决的。

与历代一样,明代的食盐统一由政府控制,包括生产和运销的整个过程。

由商人承办边镇军队需求的粮食等军需品,由政府出让食盐的专卖权。

!盐引∀,是官盐行销的代称。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官府出榜招商,商人到朝廷指定的边防卫所应招后,输纳粮食等物资于边镇,由盐运司发给盐引,再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然后再到指定的地区销盐。

明朝前期,盐引一般为大引,每引400斤;后期改为每引200斤。

1.开中制的源起与灵州盐课司开中制颁行于洪武三年(1370年),最早是由山西提出并实施的。

!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镇,路远费烦。

请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

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

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

%帝从之。

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

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

∀[1]开中的目的和原委已讲得很清楚。

由于商人中盐有利于军国,对于宁夏来说,在朝廷实行开中制的当年,就在宁夏设置!灵州盐课司∀。

九月,灵州行盐区已!募商人入粟中盐∀[2]。

十二月,户部已经对灵州盐课司作出了相应的规定:!陕西察罕脑儿之地有大小盐池,请设盐课提举司、捞盐夫百余人,蠲免杂役,专事煎办。

行盐之地,东至庆阳,南至凤翔、汉中,西至平凉,北至灵州。

募商人入粟中盐。

粟不足,则以金银、布帛、马驴牛羊之类验值准之。

如此,则军储不乏,民获其利。

∀[3]灵州盐课司已设置并介入开中制的过程,不但规定了灵州池盐灶户的人力和待遇,而且规定了大、小盐池食盐的行销范围。

开中制在宁夏的实施,一是显示了宁夏池盐在当时明朝经济命脉中所占的位置;二是说明宁夏军事防御的重要性。

当然,灵州池盐远远不能满足宁夏、固原二镇的军储需求,大量的是靠来自于输边的两淮盐引,但灵州池盐对于宁夏军事防御、社会文化的发展等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毕竟是近水楼台(后面详论)。

到了永乐年间(1403&1424年),所有的边镇都普遍实行开中制。

这时,明朝政府在整个北部边境驻扎了近百万大军,以防御蒙元残余势力不时南下侵扰。

这些庞大的驻军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军事消费区。

开中制度的实施,正适应了当时的军事防御形势和战争的需要。

2.开中制输边宁夏的外地盐引与灵州盐引开中盐法的目的,就是省去由政府组织的庞大转运形式,边镇军队粮饷输送由商人来完成,即通过商人的运转环节和作用,把盐课收入直接转化为边镇军队需要的粮饷和草刍。

当时西北四镇:延绥、宁夏、甘州、固原,在今天宁夏地域有两镇,再加上驻固原镇陕西三边总督,驻扎宁夏的兵力较多。

据 明会典 记载的数字看,永乐年间,明朝政府在九边布防80余万军队。

其中在宁夏镇布防军队71693,马22182匹;固原镇布防军队126919,马32250匹。

如此庞大的驻军,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给养。

到了中期以后,北部战争加剧,防御吃紧,驻防的军队更多,军队的粮饷需要更多的商人来提供。

据史料看,直接提供盐引给宁夏镇的盐场,一是两淮盐,二是两浙盐,三是河东盐,四是山东盐,五是福建盐;直接提供盐引给固原镇的盐场,一是两淮盐,二是两浙盐,三是长芦盐,四是山东盐[4]。

灵州盐课司同时供延绥、宁夏、固原三镇开中。

可见,宁夏、固原二镇,除了广东、云南之外,其他盐厂都有输盐课于宁夏、固原二军镇的任务;灵州池盐相对较小,除供给三大军镇外,基本行销范围在陕西本省(甘肃、宁夏当时均属陕西省辖)。

洪武初,行销延安、庆阳、平凉、宁夏、临洮、巩昌等府。

到了崇祯时,凤翔、汉中二府也改食灵州池盐[5]。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当时宁夏、固原二镇所处地理位置重要,驻军数庞大,军需储备量大,盐引的提供涉及全国的不少盐场。

盐引(开中额)的多少,开中的地方在哪里,基本上是循着军事与战争的进展与态势而变化的。

如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以来,因宁夏镇发生!哱拜之乱∀,两淮盐运使为宁夏增拨盐课八万引[6],以增大特殊时期的军费支出。

这是其一。

其二,开中纳粮的府、县与支取盐引的盐场尽量接近,灵州盐课司食盐的行销基本在陕西省境内。

3.!盐引∀在宁夏的演变!盐引∀,是官盐行销的代称。

开中制在宁夏的演变,主要表现在:一是纳粟中盐,显示了商屯的繁荣。

盐法开中的关键,就是要把沿海和内地的盐课直接转化为西北边镇的军事储品,中介是商人或通过纳粟(包括茶、马)、或通过纳银,以中盐的形式来实现的。

因此,一些有雄厚实力的开中商人,为了避免购运粮食的麻烦并减少运输费用,就在九边地区招募流民垦田种粮,将粮食运输到指定的粮仓,向政府领取相应的盐引。

这种制度,明代史籍里称其为!商屯∀。

宁夏镇、固原镇是当时盐商招募!商屯∀的主要地区,商屯也带来了地方商业活动的兴起。

商屯最早始于山西大同,但最盛的还是陕西三边,宁夏镇、固原镇皆在其中,年产米十八万石或粟二十八万石[7],陕西四镇的边军粮饷已经不成问题。

就以宁夏镇而论,军储只取给屯盐等数,未有民运。

商屯饶裕的另一面,说明当时陕西三边盐课营销兴旺。

到了弘治中期,户部尚书叶淇改变盐法,改纳粮中盐为折色(银)中盐。

这一改,开中制被取代,原在九边商屯的南方商人全部撤离,!边地为墟∀,粮价陡涨,边镇粮食日益空墟。

及杨一清出任固原陕西三边总督时,才再请召商开中,募民塞下屯田的,包括后来的三边总督王崇古、庞尚鹏等人也都有过召商屯田的经历,但已没有了明初以来实施开中法的兴盛局面。

二是纳马中盐,开边镇以马纳盐之先。

正统三年(1438年),!宁夏总兵官史昭以边军缺马,而延庆、平凉官吏军民多养马,乃奏请纳马中盐∀[8]。

史昭的奏折得到了朝廷的准允。

这样一来,不但边镇获得直接支配灵州池盐的权力,而且直接促使池盐产量的增加。

纳马中盐,是开中盐法实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是开北方边镇纳马中盐之先。

宁夏镇奏明纳马中盐,一是表明宁夏镇经过商人纳粟中盐,粮食已基本过关,当时所缺的不是粮食,而是军马。

二是表明陕西境内的延绥、庆阳、平凉、河州等地域的马匹繁多,军队和民间的畜牧业很兴旺,有为军镇提供马匹的基地和条件。

纳马中盐,在宁夏镇主要是在灵州所辖花马池等处盐池中盐。

马分上、中二等,开始规定上等马一匹给六十引,中马五十引。

到了正统三年(1438年),上等马一匹盐百引,次马八十引。

后来跌价,河州中纳的马匹,上等马二十五引,中等减五引;松潘中纳的上等马每匹三十五引,中减五引[9]。

纳马中盐之初,尚能以法规约束,!验马乃制盐∀。

及纳银中盐法实施,开中盐法被取代后,边镇需要的军马,靠纳银于官府再卖马匹来提供。

结果银入官府,辗转他用,钱花完了,军马却没有着落。

长此以往,边镇的军马失去了来源,还影响和造成了边饷的亏缺。

造成纳马中盐中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弘治年间宁夏镇、巡衙门,先因修理河渠,借去弘治十四、十五两年的盐课;后因措置粮草,又借去弘治十六、十七、十八三年的盐课,!河渠工程既未就绪,仓场粮草亦未充足,而盐马之制遂废。

∀[10]明朝不仅以盐引换取民间所养马匹,而且也需要草束作马的饲料,因此也施行纳草中盐法,也有纳茶中盐法。

灵州池盐,主要行销于当时的陕西境内。

宁夏总兵史昭奏准宁夏镇纳马中盐,纳马的范围就在陕西辖境之内。

及纳银中盐法的实施,边镇粮食渐亏,纳马中盐实际上影响了西北诸边镇的粮饷。

当时甘肃的米价一石已值银五两,加之纳马中盐过程中所纳马匹好坏不一,有的不能充军用,户部奏准停止灵州盐池纳马中盐,仍实行召商纳米中盐。

实际上,这是纳银中盐带来的弊端。

对于灵州盐池来说,也是明代开中制在宁夏的一个插曲。

三是灵州池盐为陕西边镇提供课银的同时,对以隔黄河为邻的山西解池食盐的行销造成挤兑。

灵州盐课司所辖花马池大、小盐池,在明代初年产量有限。

据 明太祖实录 载,洪武三年朝廷审定的灵州盐课司大、小盐池的生产规模, !大盐池夫八十人,小盐池夫三十九人∀[11],两处计近120人。

如果以河东盐丁捞盐定额为据来折算,即!每丁纳三十五引∀[12],每小引以200斤计,一年大、小盐池产盐4000多小引,80多万斤。

但随着西北战争的加剧和陕西四大军镇驻兵的增多,食盐的消费量亦急剧增加。

到了洪武后期,灵州池盐!已岁办盐二百八十六万七千四百七十斤∀,合14000多小引,是初期的三倍多。

正统初年,宁夏镇奏准纳马中盐,用灵州池盐向商人换取战马的政策实施后,陕西边镇为了增加食盐产量,采取增斤不增引的办法,即加大每引盐的数量,不增加盐引。

按照当时的盐法,各产盐区产盐是有定额的,户部依照盐区定额颁发盐引,有指定的行销范围。

到了弘治年间,灵州池盐每引已达600斤,是当时标准盐引200斤的3倍,年产量已接近900万斤。

盐引的利润是丰厚的,灵州池盐的产盐量还在继续增加。

随着弘治、正德年间西北战争的加剧,池盐的生产量不断刺激增加。

正德元年,朝廷任杨一清为陕西三边总督兼督马政。

同时,朝廷给极边宁夏镇拨太仆寺银一万两买马[13]。

九月,再为宁夏镇运送两淮盐引价银四万两[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