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的指南

合集下载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发表时间:2009-07-28发表者:贾金英 (郑州大学一附院中医科)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妇科门诊贾金英一什么是高泌乳素(PRL)血症?非孕期、非哺乳期出现血清泌乳素水平持续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理状态,称为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素在人体主要由垂体细胞分泌,怀孕以后人绒毛和蜕膜也能合成,其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护和促进人体生殖功能,并参与调节代谢和刺激免疫功能。

二血PRL多少算高?血PRL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生理情况下有昼夜周期性,正常妇女血PRL最高值是在睡眠和凌晨,清晨开始下降,醒时最低,进餐时最高。

一般规定上午8~10时空腹抽血检查。

由于每个实验室应用试剂及单位不同,正常范围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化验的结果后面都会附有正常参考值范围。

常见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5~25ng∕ml或200~800IU∕L之间,你就诊时你的大夫会告知你的泌乳素是否异常。

三诊断至少两次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即可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但由于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很多,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不同,预后也有异,所以临床对高泌乳素血症病因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应详细询问病史(如:月经史、末次妊娠及产后哺乳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是否有头痛或视力异常等),有利于对本病病因进行初步判断。

四高泌乳素血症常见的临床表现1 异常溢乳:多数在体检挤压乳房时才发现,也有乳汁自溢者。

虽然异常泌乳是高PRL血症的标志,但临床发现约30%的异常溢乳者不伴PRL升高,而高PRL血症患者也非都伴发溢乳。

此外,溢乳量的多少并不一定和血清PRL高低一致。

2 月经异常: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延长或缩短)、月经量少或闭经,但有资料显示,在溢乳症妇女中,约1∕3月经仍正常。

3 生育障碍(不孕、孕史不良或习惯性流产):如果血清泌乳素持续升高可引起黄体功能不足不规则排卵或完全无排卵从而导致不孕。

,而高PRL血症常常合并的血雌、孕激素不足又容易引起胚胎发育不良和习惯性流产。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规范 ppt课件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规范  ppt课件

催乳素腺瘤多为良性肿瘤,依照大小可分为微腺瘤(≤10mm)和 大腺瘤(>10mm) 催乳素腺瘤的年发病率约为6~10/百万,患病率约为60~100/百 万
最近的研究表明,催乳素腺瘤总体的患病率可能远不止此而要在此 基础上增加3~5倍
ppt课件
7
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

可归纳为生理性、药理性、病理性和特发性四类 生理性:前述 药理性:任何影响DA代谢的药物等都可能通过拮抗PRL释放抑制 因子(PIF)与增强PRL释放因子(PRF)而减弱DA类受体水平的作用, 而促进PRL分泌,导致高催乳素血症,但一般都在100ng/ml以下。 常见包括: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酚噻嗪 类、丁酰苯类等神经精神类 药物、胃复安 多巴胺能和儿茶酚胺耗竭剂: 如甲基多巴、利血平 多巴胺转化抑制剂:如阿片 肽 多巴胺吸收阻断剂:二苯氮 类衍生物(如丙咪嗪、安定)
开始服药时不要做那些可使血压下降的活动,如热水淋浴 或泡澡

个别病例发现腹膜后纤维化,是否与药物使用相关尚不明确
ppt课件
22
药物治疗:溴隐亭
临床效果:

在70%~90%病例效果满意
表现为血PRL降至正常、泌乳消失或减少、垂体肿瘤缩小、 恢复规则月经和生育,在男性也可恢复性欲和生精、教正男 性不育
ppt课件


无排卵患者中占15%,无排 卵伴有溢乳者中占43%,无 排卵的多囊卵巢患者中占3% ~10% 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中催乳 素增高占19.5%,男性不育症 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率 约为5%
6

高催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二)
垂体PRL腺瘤是导致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其流行病学特点如下: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功能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功 能性肿瘤的10%~15% 催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腺瘤,约占全部垂体腺瘤 的45%

高催乳素血症--德和堂内分泌科疾病大全

高催乳素血症--德和堂内分泌科疾病大全

疾病名:高催乳素血症英文名:hyperprolactinemia缩写:别名:ICD号:E22.1分类:内分泌科概述: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mia)是最常见的腺垂体疾病,该病以溢乳和性腺功能减退为突出表现。

如病人同时出现溢乳和闭经,称为溢乳-闭经综合征,如发生于产后即所谓Chiari-Fromeel综合征;伴有垂体肿瘤者,即Forbes-Albright综合征;非产后又不伴有垂体肿瘤者则称del Castillo 综合征。

上述各综合征之间最主要的差别是有垂体肿瘤和无垂体肿瘤两种,其他差别则仅在于患病时间上有些不同。

因此,近来对这些综合征的名称已较少提及。

流行病学:垂体PRL瘤为高PRL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国外资料显示,有临床症状的PRL瘤患病率约为1/5000,大多数PRL瘤的始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

约65%的PRL瘤为微腺瘤,而且几乎只见于女性;另35%为大腺瘤,其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对PRL微腺瘤的长期随访表明,如不治疗,约7%的微腺瘤将发展为大腺瘤。

病因:1.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正常健康妇女夜间和睡眠(2~6am)期间、卵泡晚期和黄体期血浆催乳素升高。

妊娠期血浆催乳素升高5~10倍。

妊娠中期后羊水中催乳素浓度高于血浆。

哺乳期妇女,血浆催乳素浓度高于非妊娠期1倍。

胎儿和新生儿(≥28孕周~产后2~3周)血浆催乳素相当于母体水平。

按摩乳房和吸吮乳头反射性促进催乳素分泌。

产褥期(4周内)血浆催乳素仍维持高水平。

非哺乳妇女催乳素在3个月内降至非妊娠期水平。

空C D D C D D C D D C DD腹、胰岛素性低血糖、运动、应激、性交时催乳素明显升高。

2.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1)下丘脑-垂体病变:①下丘脑非功能性肿瘤:包括颅咽管瘤、浸润性下丘脑病变肉瘤样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神经胶质细胞瘤和白血病。

②垂体功能性肿瘤:包括垂体腺瘤(80%分泌催乳素)、催乳素腺瘤(prolactinoma)、肢端肥大症(25%伴有高催乳素血症)、库欣综合征(肾上腺ACTH腺瘤,10%伴有高催乳素血症)、催乳素细胞增生症(80%伴有高催乳素血症)。

高泌乳素血症绝经相关激素补充诊疗规范指南妇科门诊修订版

高泌乳素血症绝经相关激素补充诊疗规范指南妇科门诊修订版

高泌乳素血症绝经相关激素补充诊疗规范指南妇科门诊修订版目录高泌乳素血症诊疗规范绝经相关激素补充诊疗规范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PR1水平持续增高的状态称为高PR1血症。

正常育龄期妇女血清PR1水平一般低于30ng∕m1(即1.36nmo1∕1)[1]o规范化地采集血标本和稳定准确的实验室测定对判断高PR1血症至关重要。

有报道,25~34岁妇女中高PR1血症的年发病率为23.9/10万[1],高于男性。

继发性闭经及闭经泌乳患者中高PR1血症各占10%~25%及70%~80%°高PR1血症中异常泌乳约占90%。

月经正常的妇女中5%~10%可有泌乳,月经正常伴泌乳的妇女中27%有高PR1血症。

-诊断1临床表现:月经紊乱及不孕、异常泌乳、肿瘤压迫症状:1其他垂体激素分泌减低、2神经压迫症状:如头痛、双撷侧视野缺损、肥胖、嗜睡、食欲异常和颅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动眼神经麻痹等.其他:雌激素水平低导致骨量丢失加速、低骨量或骨质疏松。

低雌激素状态引起生殖器官萎缩、性欲减低、性生活困难2辅助检查:若血PR1<100ng/m1(即4.55nmo1/1),应先排除诸多生理性或药理性因素、甲状腺及肝肾病变等引起的高PR1血症。

通常血PR1水平高低与PR1瘤体积大小相平行。

若血PR1水平持续高于IOOng/m1,有临床症状者应行鞍区MRI平扫加增强检查明确有无占位性病变。

如有垂体大腺瘤的典型表现,而采用双位免疫放射法测定PR1仅<100ng/m1(即4.55nmo1∕1)应怀疑垂体大而无功能瘤压迫垂体柄所致,应将血样稀释100倍后再测定以排除测定系统的误差⑴;如血PR1水平在31~100ng∕m1(即1.41-4.55nmo1∕1)伴有症状,各种检查均未找到原因,可归为“特发性高PR1血症工3鉴别诊断(1)PoCS: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症状以月经稀发最多见。

非肥胖PCOS患者血1H水平升高,肥胖患者常有糖脂代谢异常、血雌二醇相当于中卵泡期水平。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规范A课件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规范A课件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 规范a课件
目录
• 引言 • 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 • 高泌乳素血症的症状 •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 高泌乳素血症的预防和康复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高泌乳素血症的 诊疗现状和进展
规范高泌乳素血症的 诊疗流程和操作
提高临床医生对高泌 乳素血症的认识和诊 疗水平
无排卵
由于激素水平异常,导致 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不足。
不孕不育
生育能力下降
高泌乳素血症可能导致不孕不育 。
流产风险增加
已经怀孕的患者流产风险增加。
胎儿发育异常
怀孕期间高泌乳素血症可能影响 胎儿发育。
性欲减退
性欲低下
对性生活的兴趣降低。
性唤起困难
难以产生性兴奋或性高潮。
性生活疼痛
性交时感到疼痛或不适。
性行为
性行为过程中,特别是性 高潮时,泌乳素水平会短 暂升高。
病理性病因
下丘脑疾病
下丘脑是调节泌乳素分 泌的重要器官,下丘脑 疾病可能导致泌乳素水
平异常升高。
垂体疾病
垂体是泌乳素分泌的主 要器官,垂体疾病也可 能导致泌乳素水平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垂 体对促甲状腺激素的抑 制作用减弱,导致泌乳
06
高泌乳素血症的预防和康复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建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 是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以便早期发现高泌乳素血症。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 助于预防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 。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患高泌乳素血症的 风险,因此应保持适当的体重 。
避免长期压力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高泌乳素血症,又称高催乳素血症,是指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过多,造成血液中催乳素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

该病常见于育龄女性,也可出现在男性和儿童身上。

高泌乳素血症多与垂体腺瘤有关,但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

为了规范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学者们制定了一份《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本文将围绕这一共识内容进行论述。

一、诊断标准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根据《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高乳素血症的血清催乳素浓度应持续超过正常上限两倍以上;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乳素血症,如垂体瘤、乳腺疾病和垂体功能亢进症等。

二、常见病因高泌乳素血症的主要病因是垂体腺瘤,占据了大多数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

其中以微腺瘤和宏腺瘤最为常见,但也可以见于其他类型的腺瘤,如侵袭性垂体腺瘤或垂体癌等。

此外,其他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还包括药物使用(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垂体炎症和垂体瘢痕形成等。

三、治疗原则对于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在垂体腺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中,微腺瘤患者一般采取药物治疗为主,如多巴胺能药物和抗催乳素药物;而宏腺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介入。

对于其他病因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治疗则主要针对疾病本身进行。

四、药物治疗1. 多巴胺能药物多巴胺能药物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选择,如溴隐亭和卡比多平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刺激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液中催乳素的浓度。

在使用多巴胺能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抗催乳素药物抗催乳素药物也是常用于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主要有溴隐亭和立普娅等。

这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垂体细胞,抑制催乳素的合成和释放,达到降低血液中催乳素水平的效果。

五、手术治疗对于垂体腺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宏腺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通常采用经鼻腔或经蝶窦镜手术,通过切除腺瘤来恢复垂体的正常功能。

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在术后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随访。

高泌乳素血症

高泌乳素血症

大量雌激素防止PRL充分发挥作用,可 能是通过影响PRL与其受体结合
泌乳素的调节-其他激素
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能降低TRH所引起 的PRL释放反应,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垂 体前叶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 抑制PRL的分泌,并降低TRH所引起的 PRL释放反应
泌乳素的调节-药物作用
诊断-病史、体格检查
注意发病过程,有无服.用有关药物, 如氯丙嗪、利血平或口服.避孕药等历 史 注意乳腺病理情况,.胸壁病变,.有无 肢端肥大症或柯兴症候群表现。妇科 检查注意有无盆腔肿块或生殖器萎缩 表现。
诊断-垂体功能检查
血中PRL水平测定
单次血PRL增高不能作为可能有垂体肿 瘤的依据 持续PRL过度增高则垂体肿瘤的可能性 很大
使PRL水平上升的药物:影响PIF的作用,解除了抑 制垂体PIF形成和释放的因素而,使PRL水平增高
萝芙类(如利血平)药物阻抑下丘脑作用 噻嗪类(如氯丙嗪,利培酮)药物可能阻断多巴胺受体 部位 甲基多巴阻碍多巴转化为多巴胺使PRL水平
降低的药物:
溴 隐 亭 ( bromocryptine ) 类 药 物 和 阿 朴 吗 啡 (apomorphine)可能直接作用于垂体分泌PRL的细胞, 抑制其分泌功能 多巴胺可能通过促进下丘脑PIF的作用,使PRL水平下降
治疗方案的选择-期待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本身并不威胁患者的生命 泌乳素微腺瘤的发展十分缓慢,约有10%左 右的微腺瘤可以不经任何治疗自行消失 无明显症状、不要求生育的微腺瘤患者,可 考虑不予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对骨密度会产生不良影响,需要 进行监测 高泌乳素血症还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 性,应给予雌激素补充治疗
泌乳素的正常生理变化

高泌乳素血症诊断及处理

高泌乳素血症诊断及处理

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与处理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孟作龙【作者简介】孟作龙,主任医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白银市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

甘肃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白银市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白银市卫生行业首席专家,白银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糖尿病防治西部之星胡杨奖获得者。

出版医学专着3部,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获地厅级科技进步奖5项。

一、基本概念溢乳症:是指男子或非哺乳妇女出现的真性乳汁分泌,不包括假性溢乳。

其病因十分复杂,在男性和女性,最常见的溢乳原因是垂体分泌催乳素的肿瘤(PRL瘤)。

溢乳-闭经综合症:女性溢乳患者中不少伴有闭经、不孕等,称为溢乳-闭经综合症。

溢乳-闭经综合症与高催乳素血症密切相关,三种表现可具有不一致性。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血清PRL基础值高于正常的生化特征,PRL正常参考值:女<25ng/ml,男0 ~ 20ng/ml。

高PRL血症见于:垂体催乳素瘤,肢端肥大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

恶性肿瘤(如支气管肺癌、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可异位分泌催乳素。

某些药物如冬眠灵、利血平、口服避孕药、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可致催乳素水平升高。

新生儿期,妊娠期,流产后,吸吮乳头可致催乳素生理性升高。

溢乳的生理分期:分为乳腺发育、乳汁生成、乳汁分泌的维持和乳汁排出4期。

每期都需要多种激素的参与和协调作用。

二、催乳素(Prolactin PRL)简介1.生化特征PRL为含3个二硫键的单肽蛋白质类激素,人PRL由Pro-PRL(大分子PRL)而来,由198 AA残基构成。

其生物活性主要由小分子PRL决定,Pro-PRL占放免测定总活性的8%~20%。

PRL的分泌量为400ng/d,半衰期为50min左右,肝脏和肾脏分别清除75%、25%。

GH与PRL在结构上相似,都是含有二硫键(GH含二个、PRL含三个)的单肽蛋白质类激素。

人类二者的结构之间大约有50%同系现象,功能上分化,但兼有重叠的生理效应。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引言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是指血液中催乳素(Prolactin)水平过高的一种疾病。

催乳素是由垂体前叶细胞产生的一种激素,它在哺乳动物体内发挥着调节乳腺生长和分泌乳汁的重要作用。

当催乳素的分泌过程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

本文将就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讨论。

诊断临床表现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与催乳素的作用有关,主要包括以下症状:1.乳房分泌乳汁(乳汁分泌不伴孕产妇)2.闭经或月经不规律3.女性体毛增多4.性欲下降5.头痛、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对于疑似高泌乳素血症的患者,可进行以下实验室检查:1.催乳素水平测定:一般情况下,成年乳汁分泌患者的催乳素水平应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男性:5-20 ng/mL;非孕期女性:5-25 ng/mL)。

单次检测的催乳素水平超过正常参考范围可支持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2.促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和睾酮水平测定: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

影像学检查在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以下情况下进行影像学检查:1.催乳素水平在300 ng/mL以上,或尽管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但伴有症状的患者2.催乳素水平超过1000 ng/mL的患者3.催乳素水平超过700 ng/mL,并伴有视力损害的患者治疗药物治疗对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1.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卡维利班等,通过激活多巴胺受体,减少催乳素的分泌,并恢复垂体调节的平衡。

2.雌激素类药物:如雌二醇、醋酸炔雌酮等,通过抑制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的效应。

3.雄激素类药物:如睾酮等,可以抑制催乳素的分泌。

外科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常见的外科治疗方法有以下两种:1.透明质酸地塞米松治疗:该方法通过注射透明质酸和地塞米松溶液,可以暂时阻断垂体与垂体门静脉窦之间的血液循环,达到降低催乳素水平的效果。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高泌乳素血症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高泌乳素血症

高泌乳素血症一、概述高泌乳素血症是指血清泌乳素水平增高,引起临床上以性腺功能低下和泌乳表现为主的综合征。

其病因可归纳为生理性、病理性、药理性和特发性四类。

其中,泌乳素瘤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最常见的病因。

二、临床表现1、性腺功能减退:高PRL血症最突出的表现为性腺功能减退,系因PRL 水平升高所致。

女性病人有性欲降低、性感缺失,治疗后随着PRL水平的降低而缓解。

在育龄妇女,高PRL血症所所致的性腺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减少甚至闭经,但也可表现为月经过多或月经正常伴不育。

据统计,约1/3的闭经病例是由于慢性高PRL血症引起。

男性病人常表现为性欲减退、阳萎,严重者可出现体毛脱落、睾丸萎缩、精子减少甚至无精症。

2、溢乳:是另一常见症状,见于30%~80%的女性患者。

患者乳房多发育良好,这与自然绝经者的乳房萎陷形成鲜明对比。

自发性溢乳不多见,一般需挤压乳房乳头方可见乳汁流出,可为双侧或单侧。

男性病人不到1/3的病例出现少量的挤压性溢乳。

3、相关的原发病症状与体征:垂体PRL瘤引起者,除上述表现外还有肿瘤的占位效应及肿瘤侵及邻近脑组织所产生的一系列表现,如头痛、视野缺损。

4、血清PRL测定:应用标记免疫分析,正常值女性为1-25ng/ml,男性1-20ng/ml。

因PRL为脉冲式分泌,为避免峰值出现对结果的影响,可在同一天连续采3次血,每次间隔20分钟,取其平均值。

PRL<20 ng/ml 排除高泌乳素血症PRL>200 ng/ml 结合垂体影像学检查,即可肯定为PRL瘤PRL>300 ng/ml 即使影像检查无异常,亦诊断PRL瘤5、垂体MRI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检查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有无囊变、肿瘤对邻近脑组织的侵袭情况、是否有脑积水存在。

三、诊断依据:1、症状常是本症的线索,患者往往有典型的溢乳与性腺功能减退症状。

2、检测血清PRL可以确诊有无高PRL血症。

3、病因诊断:在确诊高PRL血症时,需行相关检查化验进一步明确引起高PRL血症的病因。

高催乳素血症健康宣教PPT课件

高催乳素血症健康宣教PPT课件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催乳素水平。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手术治疗
对于垂体瘤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可能需要 手术治疗。
手术通常是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进行。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生活方式调整
改善生活方式,如减压、保持健康体重,有 助于控制催乳素水平。
定期锻炼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是关键。
如何进行日常管理?
为什么会出现高催乳素血症? 生活方式
压力、肥胖及睡眠不足也可能导致催乳素升 高。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调节激素水平。
如何诊断高催乳素血症?
如何诊断高催乳素血症? 血液检测
通过抽血检测催乳素水平是高催乳素血症的主要 诊断方法。
建议在早晨空腹时进行测试,以获得准确结果。
如何诊断高催乳素血症? 影像学检查
这些症状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什么会出现高催乳素血症 ?
为什么会出现高催乳素血症? 生理原因
生理因素如妊娠、哺乳等会导致催乳素升高 。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过于担心。
为什么会出现高催乳素血症? 病理原因
常见病理原因包括垂体瘤、某些药物(如抗 抑郁药)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了解病理因素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高催乳素血症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2. 为什么会出现高催乳素血症? 3. 如何诊断高催乳素血症? 4.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5. 如何进行日常管理?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定义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血液中催乳素(Prolactin, PRL )水平异常升高的状态。
如何进行日常管理?
定期复查
患者应定期进行催乳素水平检测和医生复查,监 测治疗效果。
复查的频率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高泌乳素血症不能吃什么,高泌乳素血症的注意事项

高泌乳素血症不能吃什么,高泌乳素血症的注意事项

高泌乳素血症不能吃什么,高泌乳素血症的注意事项文章目录*一、高泌乳素血症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 高泌乳素血症的饮食注意事项2. 高泌乳素血症的其他注意事项*二、高泌乳素血症的简介*三、高泌乳素血症的高发人群和危害高泌乳素血症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高泌乳素血症的饮食注意事项忌辛辣、煎炸食品。

2、高泌乳素血症的其他注意事项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减少或避免应用升高催乳素药物。

高泌乳素血症的简介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系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PRL升高(≥25ng/m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

近20几年来,关于PRL的生理生化研究取得巨大的进展,而PRL放免测定、颅脑CT和MRI诊断技术的进步,提高了HPRL的诊断水平,其发生率也有增高趋势。

同时抗催乳素药物溴隐亭(Bromocriptine,Parlodel)的问世和经蝶显微手术的开展使HPRL的诊治出现了新局面。

检查注意事项1、对于育龄妇女,尤其是20-40岁者,如是出现了月经不调-泌乳-不孕或月经不调-泌乳-头痛等三联征时,应检查血中PRL水平以明确诊断,并做相关的检查了解原发病,应标本同治。

2、根据临床各项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相关阳性发现,排除生理性、药理性所引起的PRL增高,在建立“高泌乳素血症”诊断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分析与判断,以鉴别其病因为垂体、其邻近部化病变或颅外病变所致者。

2.1泌乳素瘤约占“闭经-泌乳综合征”的1/2,多数为微腺瘤(直径1cm),少数为大腺瘤,瘤细胞自主性分泌大量分泌PRL,泌乳素瘤也可见于MEN-1。

2.2GH瘤、GH/PRL混合瘤,ACTH瘤、垂体促性腺激素瘤(绝经后妇女出现泌乳和高PRL血症,应考虑此病)等垂体非PRL瘤可引起PRL分泌增多。

2.3下丘脑部位或鞍区垂体外肿瘤致使PIF生成不足或下达至垂体受阻,使垂体PRL生成抑制减弱。

2.4颅外病变主要为其他内分泌病变(艾迪生病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肾病变伴功能严重损害、异源高PRL血症(如肺癌、肾癌、类癌、胃泌素瘤等)。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指南ppt课件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指南ppt课件
24
HPRL药物治疗
2、其他药物: 卡麦角林和喹高利特具有高度选择性的D2受 体激动剂,是溴隐亭的换代药物,抑制PRL作 用更强大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作用时间更长。 对溴隐亭抵抗15mg/d效果不满意者,或不耐 受溴隐亭者,改用仍有50%有效。 喹高利特每天服用1次,75-300ug; 卡麦角林每周服用1-2次,0.5-2.0mg。
21
HPRL药物治疗
适用于月经紊乱、不孕和不育、泌 乳、骨质疏松及头痛、视交叉及其他颅 神经压迫症状的所有HPRL患者,包括垂 体PRL腺瘤。常用药物有溴隐亭、卡麦角 林和喹高利特。
22
HPRL药物治疗
1、溴隐亭 临床第一个应用的多巴胺激动剂。小剂量 逐渐增加,1.25mg开始,递增到需要的治疗剂 量。常用剂量为2.5-10.0mg/d,分为2-3次, 大多数患者5.0-7.5mg/d已显效。剂量的调整 依据是血清PRL水平。达到疗效后,可分次减 量至维持量,通常1.25-25mg/d。70-90%有良 好效果,表现为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泌乳 现象消失或减少、垂体腺瘤缩小、恢复规律月 经和生育能力。
27
HPRL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 药物治疗反应大不能耐受者; 巨大垂体腺瘤伴有明显视力、视野障碍, 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无明显改善; 侵袭性垂体腺瘤伴有脑脊液鼻漏者; 拒绝长期服用药物者。
28
HPRL手术治疗
手术成败取决于术者经验和肿瘤大小; 微腺瘤手术效果好于大腺瘤。60-90%微 腺瘤术后PRL恢复正常。 长期观察20%复发。
25
HPRL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后的随诊: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HPRL、垂体PRL腺瘤时,无论 是降低PRL水平还是使肿瘤体积缩小,都是可逆性的, 需要长期用药才能维持疗效。 给予初始治疗剂量达到血清PRL水平正常,月经恢复, 原治疗剂量可维持不变,3-6月后微腺瘤患者即可开始 减量;大腺瘤患者此时需要复查MRI,确认肿瘤已明显 缩小,血清PRL正常后也开始减量。减量应缓慢分次, 2个月左右,每次1.25mg,以保证血清PRL水平正常的 最小剂量为维持量。每年至少随诊2次。 小剂量溴隐亭治疗期间,PRL正常,腺瘤基本消失者, 5年后可试停药。

高泌乳素血症健康宣教课件

高泌乳素血症健康宣教课件
这些药物可有效降低泌乳素水平,改善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如何治疗高泌乳素血症?
手术治疗
对于垂体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可能需要 手术切除肿瘤。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肿瘤较 大者。
如何治疗高泌乳素血症?
生活方式调整
改善生活方式,如减压、规律作息,也有助 于激素平衡。
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可以辅助治疗效果 。
为什么会发生高泌乳素血症?
生理因素
如妊娠、哺乳等生理状态下,泌乳素水平通 常会自然升高。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目的是促进乳腺 的发育和乳汁的分泌。
为什么会发生高泌乳素血症?
病理因素
常见病因包括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慢 性肾脏病等。
这些病理状况可能导致垂体分泌过多泌乳素 。
为什么会发生高泌乳素血症?
如有垂体瘤的怀疑,可能需要进行MRI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垂体腺的结构变化。
如何诊断高泌乳素血症? 临床评估
医生会根据病史和症状进行综合评估。
详细的病史可以帮助判断高泌乳素血症的潜在原 因。
如何治疗高泌乳素血症?
如何治疗高泌乳素血症?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多巴胺激动剂,如溴隐亭( Bromocriptine)、卡贝格林(Cabergoline)。
心理疏导和适当的运动可改善整体健康。
谢谢观看
高泌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高泌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高泌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了解诱因
了解和避免可能引起高泌乳素的药物和生活方式 因素。
如有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泌乳素血症是指垂体前叶分泌的泌乳素过多,导致血中泌乳素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

高泌乳素血症可以导致女性月经不规律、闭经、乳房增大等症状,男性则可能出现性欲减退、阳痿等症状。

以下是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共识:
1.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常规检查包括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性激素水平,以及进行垂体磁共振成像(MRI)等。

2.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可能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垂体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 垂体瘤治疗:如果高泌乳素血症是由垂体瘤引起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生长抑素类似物。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切除或缩小垂体瘤来恢复泌乳素水平正常。

4. 非垂体瘤高泌乳素血症治疗:对于非垂体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可以采用口服药物抑制泌乳素分泌或降低其受体的敏感性。

5. 监测和随访: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血清泌乳素水平,垂体MRI等,以评估疗效和动态观察疾病进展情况。

总之,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必须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患者需定期复诊,遵从医嘱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维持良好的病情控制和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催乳素血症, 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建议1:建议通过单次的血清催乳素测定来诊断高催乳素血症,采血过程应避免过多的血管刺激,不建议作动态的催乳素分泌测定(1|⊕⊕⊕⊕)。

依据:血清催乳素测定技术已很成熟,女性催乳素水平高于男性,但一般均<25μg/L[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84/500,1μg /L=21.2mIU/L]。

采用TRH、左旋多巴、诺米芬辛或多潘立酮进行的催乳素动态监测,对诊断的意义并不优于单次催乳素测定。

催乳素>500μg/L提示存在巨大催乳素瘤。

>250μg/L提示患有催乳素瘤,但有些药物,如利培酮或甲氧氯普胺也可以使非催乳素瘤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到>200μg/L。

轻微的催乳素水平升高也可能由催乳素瘤引起,但此时更应考虑到其他种类垂体瘤的可能。

垂体微腺瘤也可造成催乳素的大幅度升高。

注意事项:初次催乳素测定应避免过多的静脉刺激,可以在一天中的任意时间采血,依据单次测定通常就可以确立诊断。

出现疑似情况时,可以改天且间隔15~20min重复采血测定,以避免催乳素脉冲分泌的影响。

建议2:对于无症状的高催乳素血症,建议测定巨催乳素(macroprolactin,2|⊕⊕○○)。

依据:循环中85%的催乳素是单体分子(23.5kDa),也有以共价键结合的双分子“大催乳素”,以及更大的多分子结合的“巨大催乳素”。

巨催乳素即指这些多分子结合的催乳素,抗催乳素自身抗体的存在也可能与巨催乳素血症有关。

巨催乳素的生物活性很低,无症状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应考虑到巨催乳素血症的可能。

普通的催乳素测定试剂盒不能检测巨催乳素,聚乙二醇方法可以用低成本检测巨催乳素血症。

回顾性研究发现,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中40%伴有巨催乳素血症。

少数巨催乳素血症患者也可以出现高催乳素血症表现,20%有溢乳,45%月经稀少或闭经,20%有垂体瘤。

巨催乳素血症是高催乳素血症的常见原因,因而对巨催乳素的常规筛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临床检测和治疗。

由于目前的临床标准尚不能有效区分高催乳素血症和巨催乳素血症,建议对无症状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作巨催乳素测定(评:测定巨催乳素方法尚未在我国推广,建议用聚乙二醇法对疑似病例进行复查)。

建议3:当发现巨大垂体瘤和催乳素轻度升高这种差异情况,应对血样作连续倍数稀释,可以避免有些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的误差而出现催乳素水平过低的假象(1|⊕⊕⊕⊕)。

依据:在催乳素瘤,血清催乳素水平常与瘤体大小相关,大多数血清催乳素水平>250μg/L的患者存在催乳素瘤。

催乳素大腺瘤(直径>10mm)患者催乳素水平均>250μg/L。

当然,也有催乳素水平与垂体瘤大小不一致的例外情况,可以对血样作1∶100稀释后重复测定来避免此种误差。

巨大无功能垂体瘤患者也会出现催乳素的轻度升高,其原因可能与巨大瘤体压迫垂体柄使得抑制催乳素分泌的多巴胺通过垂体柄的数量减少。

二、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建议1:要排除因使用药物、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鞍区周围肿瘤引起的、有症状的、非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1|⊕⊕⊕⊕)。

依据:引起催乳素升高的生理性因素包括妊娠、哺乳、应激、运动和睡眠,及使用某些药物。

肾功能不全患者催乳素降解受损,中枢催乳素调控状态改变,可以有中等程度的催乳素升高,1/3肾病患者因催乳素的清除减少和生成增加出现高催乳素血症。

透析并不能改变血清催乳素的水平,肾移植后催乳素可以恢复正常。

慢性肾病造成的高催乳素血症,可以引起性腺功能减退的症状,溴隐亭治疗可以使得月经周期恢复。

部分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以有中度的高催乳素血症,病程长而未治疗或未充分治疗的患者可以引起垂体增生,并进而形成垂体瘤,由此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和垂体增生可以通过左旋甲状腺素的治疗减轻了TRH 的刺激而恢复。

催乳素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多巴胺调控,非分泌催乳素的垂体瘤或鞍区周围肿瘤如果压迫到垂体柄,也可以造成高催乳素血症。

垂体巨大无功能瘤、颅咽管瘤、或下丘脑炎性细胞浸润压迫垂体柄、或使下丘脑分泌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均可导致高催乳素血症。

在226例经组织学确诊的无功能巨大垂体瘤患者,催乳素水平94μg/L可以有效区分催乳素瘤和无功能瘤。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垂体柄受压迫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催乳素水平,改善症状,却对无功能垂体瘤患者未必有效。

不到10%的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可以找到垂体微腺瘤,但极少会发展成大腺瘤。

约30%的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可以自发恢复到正常的催乳素水平。

高催乳素患者应排除肢端肥大症,50%的生长激素腺瘤可以伴有高催乳素血症。

三、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的处理建议1:对有症状的、疑为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应停药3 d或换用其他药物后再测定催乳素(2|⊕⊕○○)。

停用或换用精神病药物前应征询患者的治疗医师。

如果无法停用药物,或发生高催乳素血症时间与药物治疗无明确关系,建议作垂体磁共振以排除垂体或下丘脑占位(1|⊕⊕⊕⊕)。

依据:非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的最常见病因是药物,造成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神经方面药物最多。

在服用吩噻嗪类或丁酰苯类药物的患者,40%~90%出现高催乳素血症,服用利培酮的患者,为50%~100%。

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一般在用药开始后,血催乳素水平缓慢升高,停药3 d后血催乳素水平才会恢复到正常。

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部分可以无临床症状,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溢乳和闭经,男性患者出现性欲减退和勃起功能障碍。

也有报道称女性患者的骨量流失风险升高。

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其催乳素水平一般在25~100μg/L,而胃复安、利培酮、酚噻嗪类药物可使得催乳素超过200μg/L。

作用机制是这些药物拮抗多巴胺的功能。

多巴胺D2受体基因变异的患者,服用这类药物后可出现更严重的高催乳素血症。

在一组106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中,服用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和典型精神病药物者发生高催乳素血症的比例分别为81%、35%、29%和38%。

使用维拉帕米的患者有8.5%出现高催乳素血症,可能与其阻断了下丘脑的多巴胺有关。

阿片制剂和可卡因通过其受体可引起轻度高催乳素血症。

雌激素造成高催乳素血症的作用尚存争议,12%~30%服用含有较多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可以使得血清催乳素轻度升高,但无需治疗。

利弊权衡: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应与他们的医生评估其用药方案的优劣。

评估应包括换药方案的可行性,比如降低多巴胺拮抗作用或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

阿立哌唑兼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多巴胺拮抗剂作用,以降低催乳素和并改善高催乳素血症的症状。

建议2: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如无症状者,无需治疗(2|⊕⊕○○)。

我们认为因性腺功能减退而长期使用雌激素或睾酮,可能引起高催乳素血症(2|⊕⊕○○)。

依据: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而无症状的患者,不需要治疗。

如果不能停药或换用其他药物,而患者有性腺功能减退症状或低骨量,仍可以考虑使用雌激素或睾酮。

建议3:对于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在治疗方案允许的情况下,首先应考虑停药。

其次,可以换用不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药物。

实在不能停药或换用药物时,可与患者的治疗医师协商加用多巴胺激动剂(2|⊕○○○)。

依据:对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能否加用多巴胺激动剂尚存争议。

部分研究指出多巴胺激动剂只能使不超过75%的患者催乳素降至正常,而且可能加重原有精神疾病。

利弊权衡:首先考虑避免停用这些治疗方案可能造成的后果,如精神病发作,其次才是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的症状和加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

四、催乳素瘤的治疗建议1:推荐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来降低催乳素水平,控制垂体瘤体积,恢复患者的性腺功能(1|⊕⊕⊕⊕)。

推荐优先选用卡麦角林,比其他多巴胺激动剂更有效地降低催乳素水平,缩小垂体瘤体积(1|⊕⊕⊕⊕)。

依据:根据美国内分泌学会一份关于多巴胺激动剂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尚未发表的系统综述,62%(20%~100%)垂体瘤缩小,67%(33%~100%) 视野缺损恢复,78%(40%~100%)月经恢复,53%(10%~100%)生育功能恢复,67%(6%~100%)性功能恢复,86% (33%~100%)溢乳改善,68%(40%~100%)催乳素水平恢复。

这些依据主要来自观察性研究报告,很多影响因素可能未得到有效控制;一些规模较小的对照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可能不是很精确的结论和短期的随访。

尽管可能存在误差,多巴胺激动剂的治疗效果、有效的治疗剂量(较大的剂量常更有效)、生物学合理性和治疗后起效时间,在不同研究中获得的结果仍是相当一致的。

催乳素瘤常表现为溢乳、性腺功能受损和性腺类固醇激素减少引起的骨密度下降。

催乳素瘤的大小,通常与血清催乳素水平呈正相关,大腺瘤患者的血清催乳素要高于微腺瘤患者,但仍存在个体差异。

在一项46例催乳素瘤患者的研究中发现,12例微腺瘤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平均升高了99μg/L(16~385μg /L),而34例大腺瘤患者则平均升高了1 415μg/L(387~67 900μg/L)。

271例年龄不超过29岁的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其中240例接受了多巴胺激动剂(包括溴隐亭、卡麦角林和喹高利特),71%的患者催乳素降至正常,80%的垂体瘤部分或完全缩小。

17例因不耐受药物而接受手术的患者中,53%术后血清催乳素获得长期的控制。

在一项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卡麦角林治疗(0.125~1.0mg,每周两次给药)催乳素微腺瘤患者12~24周,95%的患者催乳素恢复正常,表现为溢乳的患者中82%月经恢复。

对26例初次接受治疗的催乳素大腺瘤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经过每周0.25~2mg卡麦角林治疗6个月,81%的患者血催乳素恢复正常,92%垂体瘤明显缩小。

80%的男性催乳素垂体瘤(包括大腺瘤和微腺瘤)患者接受溴隐亭、卡麦角林或其他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后血催乳素可以恢复正常,每周0.5~1mg卡麦角林治疗6个月可以恢复勃起功能和精子计数及活力。

在一项150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2例;93例微腺瘤,57例大腺瘤)药物剂量逐步增加的前瞻性研究发现,149例的高催乳素血症恢复,但与肿瘤大小无关。

能够有效控制高催乳素血症的卡麦角林剂量范围为0.25~3mg/周,也有极少数患者的用量达到11mg/周。

尚不清楚卡麦角林疗效优于溴隐亭的原因,已经发现卡麦角林与多巴胺受体的亲和力更高,而且使用卡麦角林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用药依从性更佳。

虽然还没有不同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对垂体瘤体积改变的比较研究,不同研究组的观察发现,溴隐亭使得2/3患者的垂体瘤体积缩小约50%,而卡麦角林可缩小90%。

利弊权衡:推荐使用卡麦角林主要依据其疗效和改善性腺功能减退的效果,而非其治疗花费。

注意事项:患者接受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开始之后,随访内容应包括:(1)治疗1个月起定期测定血催乳素,调整药物剂量以期达到血催乳素恢复正常和改善性腺功能减退症状的目的;(2)每年重复垂体磁共振检查,大腺瘤患者3个月检查一次,其他如开始接受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后血催乳素反而持续升高的患者、出现新症状 (包括溢乳、视野缺损、头痛或其他激素水平异常)的患者,也应作垂体磁共振检查;(3)可能压迫到视交叉的大腺瘤患者,应作视野检查;(4)其他相关检查,如性激素减少引起的骨量丢失,催乳素恢复正常后仍持续存在的溢乳,垂体其他激素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