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局部解剖学课件: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学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课件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课件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本PPT课件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颈部的解剖结构和相关知识。
颌骨分类
下颌骨
构成口底、颏部和下颌角。
上颌骨
构成眶底、鼻底、上颌窦和上颌牙槽突。
颧骨
构成眼眶外壁、颧弓和颧突。
舌骨
位于颈部,参与舌头运动、喉部运动和呼吸。
颞颌关节
结构
由关节突、关节盘、下颌骨的髁突组成。
运动
由张口、咀嚼、侧移、前伸等多种运动组成。
舌下腺
分泌唾液,经颏淋巴结注入舌淋巴管。
颈部软组织
1 颈筋
能转动颈部,使头部偏斜和旋转。
2 颈肌
分为背侧和腹侧,支撑和活动头部和颈部。
3 颈血管
包括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液供应和回流头部 和颈部。
4 其他组织
包括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
颅底
延髓
控制心脏、呼吸和消化,连接脑、脊髓和神经。
小脑
调节运动、平衡、协调和姿势。
垂体
分泌多种激素调节内分泌和生殖。
视交叉
视神经交叉,主管眼球视网膜映射的部分视觉信息。
牙齿
牙冠
牙的可见部分,由牙釉质和牙 本质构成。
牙根
隐藏在牙槽骨中的牙部分,由 牙本质、牙周膜、根尖孔和根 管组成。
牙周韧带
连接牙根和牙槽骨,支撑和稳 定牙齿。
病理
颞颌关节紊乱症、永久性关节脱位、关节强硬等是常见疾病。
口腔黏膜
1
结构
由表皮、基底层、粘膜层和肌层构成。
2
功能
保护口腔组织、吸收和分泌、呼吸和感觉等。
3
病理
口腔黏膜溃疡、口腔癌等是常见疾病。
腮腺
耳下腺
分泌水样唾
分泌粘液唾液,经颈深淋巴结汇入淋巴导管向上注 入颈内淋巴管。

口腔局部解剖学课件:颈部应用解剖2修

口腔局部解剖学课件:颈部应用解剖2修
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只 有在三尖瓣关闭不全颈静脉怒 张时才可看到,与颈动脉搏动 相鉴别,一般颈静脉搏动柔和, 范围弥散,触诊无搏动感。
(4)颈丛皮支 颈丛 皮支主要分支有:枕 小神经、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 经。
(5)面神经颈支 (6)颈浅淋巴结群
包括颈前浅淋巴结和 颈外侧浅淋巴结。
1)颈前浅淋巴结 2)颈外侧浅淋巴结
颈静脉怒张
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 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 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 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 若取30°~45°的半卧位时静脉 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 静脉怒张。
颈静脉怒张提示右房压力 的升高和静脉回流受阻(静脉 压增高),常见于右心衰竭、 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 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颈静脉搏动
3.椎前间隙:位于脊柱与椎前筋 膜间,颈椎结核脓肿常积于此, 向两侧可至颈外侧区,并经腋鞘 扩散到腋窝;破溃后可经咽后间 隙向下达后纵隔。
颈前区
舌骨上区 (一)颏下三角
1.境界 左右二腹肌前腹、舌 骨
2.内容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三角 submandibular triangle
一、境界:二腹肌前、后 腹和下颌骨体下缘
(二)体表投影
1.颈总动脉 及颈外动脉
经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 左侧至左锁骨上小窝,右侧至 右胸锁关节作一连线,该连线 在甲状软骨上缘以上部分,代 表颈内动脉的体表投影,以下 部分为颈总动脉的体表投影。
2.颈外静脉 下颌角至锁骨中 点的连线为颈外静脉的体表投 影。
3.锁骨下动脉 右侧自右胸锁 关节、左侧自左锁骨上小窝向 外上至锁骨上缘中点画一弧线, 其最高点距锁骨上缘约1cm,即 为锁骨下动脉的体表投影。
浅面:皮肤、浅筋膜、 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

(口解)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PPT文档

(口解)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PPT文档

• ( 4 )外面:后下部近下颌角处较粗糙,称咬肌粗隆,为咬肌 • • • • •
附着。 3.下颌角: 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相接处称下颌角。 4.内部主要结构:下颌管 (1) 定义:位于下颌骨骨松质之间的骨密质管道。 (2) 走行:在下颌支内,该管行向前下于下颌体内侧向前几 呈水平位,经过诸牙槽下方时,沿途发出小管至各牙槽,内有 下牙槽N及血管,在前方与颏孔相通,内有颏N,血管通过。
• 2.关节囊
• (1)松而薄,韧性很强的纤维囊。
• (2)上起关节窝周缘,关节结节、鳞鼓裂,下止于下颌颈。 • (3)关节囊内面均被覆一层滑膜。
• 3.关节腔
• 关节盘四周与关节囊相连,把关节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 上腔:大而松,滑动。下腔:小而紧,转动。
• 4.关节盘 • (1)呈椭圆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 (2)位于关节窝与髁状突之间,由前向后分别为前


• •
带、中间带、后带、和双板区。中间带最薄,后带最 厚。 (3) 功能: ①协调关节窝与髁状突解剖形态不一致。 ②缓冲作用。 ③使关节做旋转运动。
• 5.韧带
3 条,悬吊下颌,限制下颌运动于正常范围。 • (1) 颞下颌韧带:防止髁突外侧脱位。 • (2) 蝶下颌韧带:悬吊下颌骨。 • (3)茎突下颌韧带:防止下颌骨过度前伸。
颌孔。 • 男性:约相当于下颌磨牙的牙合平面。 • 女性及儿童:位置稍低。 • ②下颌孔的前方有锐而薄的小骨片,称为下颌小舌。 ③孔的后上方有下牙槽N沟,下牙槽N、血管经此入下颌孔。 • ④下颌孔的前上方有一隆起称为下颌隆凸,(由喙突往下后及 由髁状突往前下汇合成的骨嵴)此处由前向后有颊N,舌N及下 牙槽N经过。 • ⑤下颌小舌的后下方,骨面粗糙, • 称翼肌粗隆,为翼内肌附着。

局部解剖学课件:第六章 口腔面颈部肌肉

局部解剖学课件:第六章 口腔面颈部肌肉
第六章 口颌面颈部肌
内容
一、 表情肌 1二. 、Int咀ro嚼du肌ction 三、 腭部肌 四、 咽部肌 五、 喉部肌 六、 颈部肌 七、 口颌系统肌链
第一节、表情肌
唇周肌群 颅顶肌
鼻部肌
耳周围肌
眼周围肌
一、概述
• 1. 位置表浅 • 2. 肌束薄,收缩力弱,表达多种表情。 • 3. 纤维走向多与面部皮肤的皱纹相垂直,当面部外伤或切断表情肌后,
下动脉、眶下静 脉及眶下神经。 主要作用:是牵 拉上唇向上。
5、提上唇鼻翼肌(levator labli superioris alaeque nasi)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主要作用:闭唇,并参与咀嚼和发音等。其深部斜行的肌束,可使唇 靠近牙,交叉纤维使唇突出,做努嘴,吹口哨等动作。若与颊肌共同 作用,可做吮吸动作。
颊肌 颏肌
口轮匝肌
口轮匝肌
(四)、颊肌(buccinator)
• 颊肌位于颊部,呈四边形。在提口角肌、颧大肌、颧小肌、笑肌和降 口角肌的深面与口腔粘膜的浅面之间。
尖牙肌
又称尖牙肌,位
于提上唇肌的深 面。 起自上颌骨的尖
牙窝,向下止于 口角的皮下,并 参与口轮匝肌的 构成。
主要作用是牵拉 口角向上。
(二)唇周围肌下组
降下唇肌(
deperessor labli inferioris)
降口角肌 (depressor
anguli oris)
颏肌(mentalis)
1、降口角肌(depressor anguli oris)

口腔局部解剖学课件:颈部概述及浅层、颈前区解剖(口腔系)

口腔局部解剖学课件:颈部概述及浅层、颈前区解剖(口腔系)

3.解剖舌神经、下颌下腺导管及舌下神经: 三者均位于下颌下腺深面。 ◣将下颌下腺翻向上,修洁二腹肌后腹及 茎突舌骨肌,观察下颌下三角境界。 ◣切断二腹肌前腹,将其翻向下外,修洁 并显露下颌舌骨肌,在正中线上切断该肌在 下颌骨上附着点,将其翻向上,显露舌骨舌 肌。 ◣在舌骨舌骨表面寻找舌下神经。在舌骨 大角上方与舌下神经之间,寻找舌动脉。
(二)下颌下三角的解剖:
1.确认下颌下三角的境界。 切开下颌下腺鞘,观察下颌下腺的位置 及毗邻结构。 下颌下腺分浅部和深部。二者在下颌舌 骨肌后缘相延续。 腺体浅面:上方毗邻下颌下腺窝及翼内 肌下部;下方越过下颌骨下缘。 腺体深面:毗邻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下颌下腺导管起自腺体浅部深面,沿腺 体深部于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之间前行, 经舌下腺内侧行向前内侧,开口于舌下阜。
找甲状腺下动脉,观察与喉返神经的位置 关系。
●甲状腺最下动脉: 出现率13.8%,在峡
部下方寻找,常起自主 动脉弓或头臂干。
谢谢!
◣在舌骨舌肌浅面,观察由上→下为:舌N、下颌下腺导 管及舌下N。
☉舌下N位于二腹肌中间腱上方,手术分离下颌下腺下缘 时,应注意避免损伤。
☉舌N与下颌下腺导管关系密切。可见舌N有下颌下神经 节,并自外上钩绕下颌下腺导管,经其下方转至内侧和上方。
(三)舌骨下区及胸锁乳突肌区的解剖:
1.切断胸锁乳突肌起点,翻向 上。注意其上1/3深面有副神经 进入。
在胸骨柄上方,则形成 胸骨上间隙,内含颈静脉 弓,在锁骨上方则形成锁 骨上间隙(2个间隙)。
(2)颈深筋膜中层:又称内脏筋膜,分为三部。
1)肌部:包裹舌骨下肌群,参与 形成颈白线;贴于肌群后面、气管前 方者称气管前筋膜。
2)脏部:包裹颈部脏器,如 咽、喉、气管、食管及甲状腺等 表面,形成甲状腺假囊。

口腔颌面颈部脉管神经与局部解剖—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口腔颌面颈部脉管神经与局部解剖—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 上界颧弓及外耳道 ❖ 下界下颌骨下缘
(3)腮腺管parotid duct:行程、体表投影、开口部位
腮腺与面神经相互位置关系
腮腺前段:为面神经主干,长约1cm。 于茎乳孔浅出后,并非急转向前,而是在腮腺 后面向下走一短段。此处前方为茎突,后方为乳突, 下方为二腹肌后腹,三者均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
颈动脉三角
carotid triangle
颈动脉三角 carotid triangle
一、境界:
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肩胛舌骨肌上腹、二腹肌 后腹
浅面:皮肤、浅筋膜、 颈阔肌、颈深筋膜 浅层
深面:椎前筋膜 内侧:咽侧壁及其筋膜
颈动脉三角 carotid triangle
二、内容:
颈内静脉及其属支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舌下神经及其降支 迷走神经及其分支 副神经 颈深淋巴结
入此三角,在颈内动静脉 之间行向后外穿入胸锁 乳突肌上份,本干向后 至枕三角
颈动脉三角 carotid triangle
在下颌下腺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的表面
下颌下三角 submandibular triangle
舌动静脉:伴行于舌下神经下方,舌动脉后行于舌骨舌肌深面入舌。 舌神经:lingual nerve在下颌下腺深部内上方与舌骨舌肌之间前行入 舌。 下颌下神经节:submandibular ganglion 位于下颌下腺深部上方和舌 神经下方之间。 下颌下淋巴结:4~6个,在下颌下腺周围。
• 内含血管、神经、脂肪组织等,有的还含
有腺体。
眶下间隙(infraoreital space)
• 界限
上:眶下缘 下:上颌骨牙槽突 内:鼻侧缘 外:颧大肌 底:尖牙窝为中心的下颌骨前壁

口腔解剖生理学(局部解剖)ppt课件

口腔解剖生理学(局部解剖)ppt课件
• ①混合性神经。 • ②在12对脑神经中最大且粗。 • ③以眼裂、口裂为界分三区。 • ④神经痛引起毗邻痛。 • 有两种纤维:①感觉纤维
②运动纤维
.
.
.
• 眼神经:为感觉神经,三叉神经最细者。起自半月神经节前 内侧,向前穿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泪腺、上 眼睑、眼球、前额皮肤和部分粘膜。
愈近舌尖的淋巴结,其回流的部位越低, 舌根部的淋巴结回流的部位最高,一般
临床上划分为四组;见图。
• 3、舌的神经支配:

舌前2/3的一般感觉是舌神经,味觉
是鼓索,运动是舌下神经,舌后1/3的一
般感觉和味觉是舌咽神经,中部是迷走
神经,舌腭肌由迷走神经的咽支支配。
.
四、舌下区
.
.
• 境界、表面解剖标志、内容极其排列
.
.
头前两上
。者者面
为以:
舌界舌
体沟背
,为,
后分按
称界形
舌,态
根和
,功
舌能
背分
前为
2/3

2/3

有和
4
种后
1/3


.
下面
.
.
.
舌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
• 1、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舌动脉,舌后 1/3有咽升动脉的分支,静脉回流有舌动 脉的伴行静脉和舌下神经的伴行静脉
• 2、舌的淋巴回流:全部回流到颈深上 淋巴结,舌的淋巴回流的规律性明显,
.
间隙通连、临床皮
.
瓣应用、手术注意
五、腭
.
腭颌沟
.
(二)、软腭
.
腭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神经支配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上界为鼻底 下界为颏唇沟 两侧界为唇面沟 中部由口裂将唇分为上、下唇
表面解剖标志
口角 唇红、唇红缘 唇弓、人中切迹、 唇峰、唇珠 人中、人中嵴
口角
唇红 唇红缘 唇弓 唇峰 唇珠 人中
口裂的两端,其正常位置相当于尖牙和第 一前磨牙之间
上下唇的游离缘,皮肤和黏膜的移行区 皮肤和唇红的交接处 上唇的全部红唇缘呈弓背状 两侧的唇弓最高点 上唇正中唇红星珠状向前下方的突起 鼻小柱根部中点向下至红唇缘的纵形浅沟

解剖层次(五层)
皮肤:较厚,富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浅筋膜:比较疏松 肌层:主要为口轮匝肌 粘膜下层:有粘液腺和上、下唇动脉 粘膜:有粘液腺开口 唇的血供主要来自面动脉的上、下唇动脉,静脉血经面
、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管乳头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前庭沟粘膜下松软 是局麻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
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有一对乳 头状的突起。腮腺导管口开口于此 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软组织) 深面有翼下颌韧带 平下颌孔,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标志点

境界
口腔、颌面部 局部解剖
一、口腔局部解剖
口腔境界及表面标志
口腔境界
前界为上、下唇 后界为咽门 两侧为颊 上界为腭 下界为舌下区
口腔分部
口腔前庭(牙列的唇颊侧部分) 固有口腔(牙列的舌侧部分)
口腔表面解剖标志
❖ 口腔前庭沟(唇颊龈沟) ❖ 上、下唇系带 ❖ 颊系带 ❖ 腮腺乳头 ❖ 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 ❖ 翼下颌皱襞 ❖ 颊脂垫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前庭:前 外侧部
固有口腔:后 内侧部
二、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标志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 牙列、牙龈及牙槽粘膜之间的 蹄铁形的潜在腔隙,在下颌姿 势位时,此腔隙经上下牙间隙 与固有口腔广泛交通;而在牙 尖交错位时,口腔前庭主要在 其后部经翼下颌皱襞与最后磨 牙远中面之间的空隙与固有口 腔相通,在牙关紧闭或颌间固 定的患者,可经此空隙输入流 体营养物质。
5.粘膜:有粘液腺开口,排出粘液、润滑粘膜。
(三)唇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动脉:面动脉的分支上、下唇动脉。 静脉:回流至面静脉。
淋巴:
上唇、下唇外侧部的淋巴管→ 下颌下淋巴结;
上唇淋巴管→耳前淋巴结或颈 深上淋巴结(有时);
下唇中部淋巴管→颏下淋巴结;
下唇中线或近中线的淋巴管→ 可相互交叉至对侧的下颌下淋 巴结;
六、腭
又名口盖,分隔口腔和鼻腔, 参与发音、言语及吞咽等活动。 又分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 腭。
(一)硬腭
1.表面解剖标志 穹隆状,有牙弓 围绕。可见到或触到:
(1)腭缝:为硬腭中线上纵行的粘膜隆起。
(2)切牙乳头:又称腭乳头,为一粘膜隆起,位于腭中缝 前端,左右上颌中切牙间之腭侧,深面为切牙孔,鼻腭 神经、血管经此孔穿出,向两侧布于硬腭前1/3。切牙 乳头是鼻腭神经局部麻醉的表面标志,麻醉时,从切牙 乳头之侧缘刺入粘膜。
下唇外1/3的淋巴管→颏孔→ 下颌骨,下唇癌有可能扩散至 下颌骨。
上、下唇淋巴回流特点: ①上唇淋巴引流较为广泛; ②下唇中部的淋巴管可交叉至对
侧。 神经:
感觉神经:上、下颌神经分支。 运动神经:面神经。
四、颊 (一)解剖境界
上界颧骨下缘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以唇面沟为界 后以嚼肌前缘为界
(二)层次
三、唇
(一)境界及表面解剖标志
境界:
上界:鼻底 下界:颏唇沟 两侧:唇面沟 中部:口裂将唇分为上唇和下唇
两部。口裂两端为口角,正常 位置约相当于尖牙与第一前磨 牙之间。
唇红:上、下唇的游离缘系皮肤与 粘膜的移行区,唇红与皮肤交界处 名唇红缘。
唇弓:上唇的全部唇红缘呈弓背状 称之,唇弓在正中线微向前突,此 处称人中点,又称人中切迹,两侧 的唇弓最高点称为唇峰(唇弓峰), 唇正中唇红呈珠状地向前下方突出 名唇珠(上唇结节)。
口腔局部解剖
口腔是消化道的 起始部,参与消化过 程,协助发音和言语 动作,并具有感觉功 能,还能辅助呼吸。
一、口腔的境界和分部
口腔境界: 前:唇,经口裂通外界。 后:咽门(咽峡:由腭帆、腭舌弓和舌 根共同围成),与口咽部相续。 两侧:颊。 上、下:分别由腭和舌下区组成。
口腔分部:当闭口 时,由上下牙列、 牙龈及牙槽骨弓将 口腔分为两部。
(三)颊系带
为口腔前庭沟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区的扁形 粘膜皱襞,数目不定,一般上颊系带较明显。
(四)腮腺乳头
平对上颌第二磨Leabharlann 牙冠的颊粘膜上,有一唾腺乳 头,腮腺导管开口于此。
(五)磨牙后区
由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组成。 1.磨牙后三角:下颌第三磨牙 后方,底朝前,为下颌第三磨牙远 中面的颈缘,尖朝后方。 2.磨牙后垫:为覆盖于磨牙后 三角表面的软组织,下颌第三磨牙 冠周炎时,磨牙后垫常显红肿。
(六)翼下颌皱襞
为伸延于上颌结节后内 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 粘膜皱襞,其深面为翼下 颌韧带所衬托,该皱襞是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及翼 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 切口的有关标志。
(七)颊垫尖
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后牙之面间颊粘膜上有一 三角形隆起,称颊垫,其尖称颊垫尖,向后邻近翼下 颌皱襞前缘,此尖约相当于下颌孔平面,为下牙槽神 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颊垫深面为颊脂垫所衬托。 颊脂垫因系脂肪组织构成,因而颊垫尖的位置有时不 恒定,该尖可偏上或偏下,甚至远离翼下颌皱襞,此 时麻醉点应作相应调整。
外→内分六层: 1. 皮肤 2. 皮下组织 ①较面部其他部位发达,在颊肌表面和颊、咬二肌 之间,有一团菲薄筋膜包被的脂肪,称颊脂垫。
②神经血管: 横行组:面神经颧支、上颊支、腮腺导管、面神经 下颊支和下颌缘支; 斜行组为面动脉、面静脉。
③颊及颌上淋巴结
3.颊筋膜
皮下组织深面,覆盖于颊 肌表面,向后被覆于咽肌表面 者称咽筋膜。颊咽筋膜在上述 二肌间增厚,形成翼下颌韧带 (颊咽肌缝),张于翼钩与下颌 骨的下颌舌骨线后端之间(内斜 线后端),该韧带是翼内肌前缘 的标志。
人中:上唇皮肤表面,正中有由鼻 小柱向下至唇红缘的纵行浅沟称之, 人中的上、中1/3交点为人中穴, 人中两侧各有一条与其并行的皮肤 嵴,自鼻孔底伸延至唇峰称为人中 嵴。
(二)层次
由外→内分为五层
1.皮肤:较厚,富于毛囊、皮脂 腺和汗腺,是疖、痈的好发部位。
2.浅筋膜:较疏松。
3.肌层:口轮匝肌。
4.粘膜下层:内含上、下唇动脉及粘液腺。上、 下唇动脉在平唇红缘处形成冠状的动脉环,距粘膜近 而隔皮肤较远。粘膜下层内含有粘液腺,可发生粘液 囊肿。
磨牙后 间隙
(一)口腔前庭沟
又称唇颊龈沟,即口腔 前庭的上、下界。沟呈蹄 铁形,为唇、颊粘膜移行 于牙槽粘膜的沟槽。前庭 沟粘膜下组织松软,是局 麻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 部位。
(二)上、下唇系带
为口腔前庭沟中线上扇形或线形的粘膜小皱襞。上 唇系带一般较下唇系带明显。儿童的上唇系带较为宽 大,连切牙乳头,随着年龄增长,唇系带也应逐渐缩 小,如持续存在,则上颌中切牙间隙不能自行消失, 影响上颌恒中切牙的排列,需手术治疗。
4.颊肌:起自翼下颌韧带及其上、下颌骨的毗邻部分, 肌纤维向前参入口轮匝肌中,该肌为腮腺导管所穿过。
5.粘膜下层:含有粘液腺。
6.粘膜:有腮腺导管口。
(三)颊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动脉:来自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脉,有众多的 吻合支
静脉:回流至面静脉 淋巴:注入下颌下淋巴结 神经: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下颌神经支配感觉
运动:面神经
五、牙龈
为覆盖于牙槽突边缘区及牙颈的口腔粘膜,内与腭或舌 下区、外与牙槽粘膜相连。
龈缘:牙龈的边缘,波浪状,其突入牙间部分称为龈乳头 (牙间乳头)。
牙龈无粘膜下层,固有膜直 接与骨膜相连,坚韧而不能移动。 牙龈手术时,应将粘骨膜作为一 层切开,自骨面将其完整剥离。 口腔内行浸润麻醉时,药物应注 入口腔前庭沟粘膜下层内,而不 应注入牙龈深部,以免引起疼痛 或牙龈撕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