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时机选择能力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证券投资基金时机选择能力的实证研究

证券投资基金时机选择能力的实证研究

证券投资基金时机选择能力的实证研究【发布时间】2002-3-11--------------------------------------------------------------------------------大部分基金的业绩优于市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还不够高。

实证检验不支持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时机选择能力的假设,相反,部分基金有明显的负选择能力。

华安创新基金和南方稳健成长基金的发行拉开了开放式基金试点的序幕,也使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自1998年3月基金金泰、基金开元发行,规范化证券投资基金快速发展以来,有关基金的经营运作,投资行为、管理绩效以及监管政策都成为市场关注、研究的热点。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估,重点对其时机选择能力进行实证检验,以衡量其是否具有超过市场的超额收益及时机选择能力,为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战略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文献回顾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对评估基金经理绩效、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0世纪60年代前,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传统方法主要是根据基金单位净资产和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这两个指标来进行的,但对基金资产组合的风险未能进行系统和合理的量化分析。

Markowitz(1952,1959)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提供了精确测量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手段,Sharpe (1964)、Lintner(1965)和Mossin(1966)进一步将其发展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它是基于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均衡基础上的定价模型,以此为基础,比较适用的评估投资基金整体业绩的方法被提出并逐步完善。

Terynor(1965)提出了以单位系统风险收益作为基金绩效评估指标。

Sharpe (1966)认为,管理较好的投资基金的总风险可能接近于系统性风险,而管理不好的投资基金的总风险可能因非系统风险不等而相差很远,提出用单位总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率评价基金的业绩。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择时能力文献研究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择时能力文献研究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择时能力文献研究作者:倪沛沛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33期【摘要】证券投资基金的择时能力是基金业绩评价中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对其的考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国外基金择时能力研究领域的相关贡献和思考,做了较为全面较为系统的总结回顾,为我国基金择时能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关键词】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业绩评价择时能力一、国外四大择时经典模型回顾TM模型(1966)认为,如果基金经理能够把握市场时机,则在预期股票市场上升时,会增加持有风险系数大、表现更加激进的证券组合,以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在预期股票市场走低时,会采取更为保守的投资策略,采取相反措施。

在此推测下,基金的市场风险系数β会随着市场收益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显示出时变性。

TM假设基金经理在行情上升或下滑的过程中逐渐调整其证券组合,即基金的风险系数与市场收益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上,TM模型表达式如下:Ri,t-Rf,t=αI+βi(Rm,t-Rf,t)+γi(Rm,t-Rf,t)2+εi,tRi,t是t时点i基金的收益率,Rm,t是t时点市场的收益率,Rf,t为无风险报酬率。

HM模型(1981)引入了一个虚拟变量来描述基金的择时能力。

HM假设,股票市场收益超过无风险资产收益时,基金会增持股票减持无风险资产;而股票市场收益小于无风险资产收益时,基金则会减持股票增持无风险资产。

其表达式为:Ri,t-Rf,t=α+βi(Rm,t-Rf,t)+γiMax(0,Rm,t-Rf,t)+εi,tRi,t是t时点i基金的收益率,Rm,t是t时点市场的收益率,Rf,t为无风险报酬率。

BP模型(1983)是在TM模型的启示下提出来的。

BP认为,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回归技术来评估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他们预测基金经理人在不断的调整其预测值,以便使预测误差的方差达到最小,从而使结果更加准确。

CL模型(1984)认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前提假设与现实的不一致会导致结论偏差。

《证券投资学》实验报告书

《证券投资学》实验报告书

《证券投资学》实验报告书目录一、实验概述 (2)1. 实验目的 (3)2. 实验背景 (3)3. 实验任务和要求 (4)二、证券投资环境模拟分析 (5)1. 模拟环境搭建 (6)1.1 软件工具选择及安装配置 (7)1.2 数据准备与初始化设置 (8)2. 市场行情分析 (10)2.1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1)2.2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2)2.3 上市公司基本面研究 (14)三、投资策略制定与实施 (15)1. 投资策略类型选择 (17)1.1 成长投资策略 (18)1.2 价值投资策略 (19)1.3 宏观对冲策略 (21)2. 投资组合管理实践 (22)2.1 资产分配与风险管理 (23)2.2 个股选择与买卖操作 (24)2.3 绩效评估与调整优化 (26)四、模拟交易过程记录与分析 (26)1. 模拟交易流程梳理 (28)1.1 行情分析与策略制定阶段记录 (29)1.2 交易执行与监控阶段记录 (30)1.3 绩效评估与调整优化阶段记录 (31)2. 模拟交易结果分析 (32)一、实验概述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介绍证券市场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不同类型证券的特点和交易方式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证券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证券投资的基本原理:阐述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如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投资组合理论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

证券投资的具体操作:介绍股票、债券、基金等各种证券的投资策略和方法,包括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量化投资等。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如何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

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分析证券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并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手段降低这些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研究
基金的收益率
其中:NAV为基金净值。 D为考察期内基金的累计分红。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研究
基金的持仓量W 即持有国债、货币资金的比例与持有 股票的比例。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研究
基金的规模S 用基金上一年度末基金账面价值来表示。
基金规模=基金单位 基金净值
S(size):基金规模 V(volume):基金单位份数 NAV(net asset value):基金净值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研究
本课题可能采用的指标
净值收益率R(不考虑风险)
D:考察期内累计发放的红利。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研究
Sharpe比率(用S表示) 表示单位风险所能获得的超额收益
:基金投资组合的标准差。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研究
Treynor比率(用T表示) 同样表示单位风险所能获得的超额收益。 但是与Sharpe比率相比,此处衡量风险的指标 不是投资组合的总风险,而只是投资组合的系 统风险。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研究
考察期间:1999年5月18日至2002年 10月31日。中间又采取分段考察的方法, 分段依据为中国股市的波动性强弱,分 波动性强和波动性弱两种。将这三年多 时间分成几个时间段。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研究
最后研究时,将波动性强的归为一 组,将波动性弱的归为另一组,将波动性 强的时段的数据,用于模型,我们可以得 出在这类时间段上,基金的表现。同样, 根据波动性弱的时段的数据,我们也可以 用于模型,得出在这类时间段上,基金的 表现情况。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研究
2、 基金择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关系 Terrence A. Hallahan, Robert W. Faff (1999): 基金经理的证券选择能力与市场择时能力之间 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那些显示出显著的市 场择时能力的基金一般具有较弱的(负的)证 券选择能力,而这些基金中的一部分还显示出 强的市场择时能力被弱的证券选择能力稀释的 关系。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选股能力的实证分析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选股能力的实证分析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选股能力的实证分析作者:李丽琴来源:《财会学习》 2018年第4期摘要: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国内外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采用T-M、H-M 模型对我国25 家不同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25 家不同股票型基金,进行择时选股能力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择时选股能力;实证分析从理论上讲,若基金管理公司具备专家理财,那么也就拥有一定程度的市场择时选股能力。

基金经理时刻紧盯千变万化的市场,将投资基金面临的组合风险(β) 进行实时调节,达到在强势市场上获取更高投资利益的目的,在面对弱势市场时也可减少或者防止出现损失。

一、理论基础当前中国对证券投资资金择时选股能力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而国外的很多专家早在1966 年就进行了理论深入研究阶段。

并且一些相关的模型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完善。

通常情况下,基本思路的出发点和基准是传统的CAPM 模型,把选股能力和投资基金的择时能力分离,并进行量化,之后对其实施评价和能力的分析。

继而出现了众多衍生理论模型,当前使用最频繁的模型主要有三种,其一是T-M 模型( 特雷诺和马泽),其二是H-M 模型( 亨利克森和莫顿),其三是C-L 模型( 查恩和莱维伦)。

在本次实证分析中主要采用前两种模型。

( 一)T-M特雷诺和马泽提出假设,即证券投资基金具备择时能力,那么可能的情形会有两种( 见图1);之后又提出在实际情况中并不存在如此理想的情况。

在经过完善之后将T-M 模型确定为:选股能力指标采用α 表示;择时能力指标使用β2 表示;基金组合面临的系统风险使用β1 表示;基金在各个时期中的实际收益率使用Rp 表示,市场组合各个时期内的实际收益率使用Rm 表示,随机误差项为εp。

( 二)H-M在T-M 的基础上,亨利克森和莫顿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们做出的假设是,投资基金拥有择时能力,那么则会出现如图2 中的情形,得到H-M 模型为:二、实证分析( 一)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1. 研究样本。

我国基金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基金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盯 [R- ( 2M ( M) … … +R- Z(一 ) :( 。M)+R- ) R一 ( + + ( M) n 1 墟 ) / 】
择系数( 2、 v )股票选择 系数( 3、 1 v )持续性指标( 4 1 v ) 1。
根据各项 指标 , 建立全面性 、 可比性及可操作 性等原
2 国 内现 状 分析 .
国内关于基金业绩评价 , 最初 主要 是应 用基于风 险调 整的量化指标对基 金进行排序分析 , 如徐涵江 、 陈学荣 、 黄学庭等 , 要集 中在基金 时机选择和证 主 券选择能力的研究上 。
四 、 国基金评价体 系建 立的分析 我
1样 本 及 数 据 期 间 选取 .
基金做出准确的评价与 判断 ,可以使投资者发 现未知风 险 ,提高投资者的收
益。
二、 存在的 问题
结合我 国基金评价业的现状 , 当前已经不是需不需要基金评价的问题 , 而 是如何把我国的基金评价体 系建设得更加完善 。我 国的基金评价当前正处于
尝试阶段 , 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 的基金 评价体 系 , 这也是 目前几家评级机构所 推出的基金评级缺陷所在 , 主要表现 为一 是尚未形 成科 学权 威的评估 意见 ; 二
多, 相继 出现 了创新型 、 长型 、 值型 、平衡型 、指数型 、成长收益符合 成 价 型等多种投资类型 , 么多 的种类 令投资者眼花缭乱 ,很难 分清哪种 更适合 这
自己 ,于是出现了基金评价体 系。基金评价体 系是 基金 的识 别系统 ,可以对
我 国基 金 评 价 体 系 的 实 证 分
①平均 收益率 :将基金每 周收益率进行简单算术平
均 , (+2r M=r r 3 。 + ……+ n以考 察其平均 收益预期 ,将 每周 /

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实证研究

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实证研究

100 200913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实证研究张 卫,黄亚坤(深圳大学 金融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摘 要]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机构投资者,其绩效的好坏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关系到千万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本文选择股票型开放式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006年4月7日至2008年12月12日期间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弱势市场各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明显下降。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选股能力;择时能力[中图分类号]F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3-0100-021 我国基金行业的发展情况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了结构性变化,对我国的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尤其是在2006年以来的大牛市以来,许多城镇居民将相当部分的家庭金融财产投资于基金之中,希冀能够达到财富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如今,经历了从2006年中到2007年下半年的大牛市,再经过随后而来的大熊市,市场各方迫切要求对市场上各基金在这轮行情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评价。

经过这轮牛熊交替的完整市场周期的洗礼,以往大众媒体上常用的每日净值和净值增长率等计算简单、表现直观的基金绩效评价指标,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下广大投资者的要求。

2 基金经理的择时和选股能力衡量基金经理管理能力包括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两方面。

所谓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是指基金经理有能力从众多股票中选出盈利能够超出大盘的股票,也就是说自己的投资组合中所选股票的超额收益率为正。

所谓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是指基金经理能够预测今后大盘的走势,并且在大盘上涨时保证自己的投资组合中股票的风险大于大盘风险,在大盘下跌时保证自己的投资组合中股票的风险小于大盘风险,这样,当出现牛市时,基金组合将获得超过大盘的超额收益率,当出现熊市时,基金组合损失低于大盘损失。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收益与波动的实证研究——基于GARCH和GARCH—M模型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收益与波动的实证研究——基于GARCH和GARCH—M模型

- ̄0占I …+ 0- ̄ 2+ . l1 0 - 1 l
+ 12- It 芦OtI 9 'l… l _- P
=t  ̄ 1∑ o+ q 斗 岛 o l 其 中G-O l )Ic 时刻t1 一 之前 的全 部信 r Vr( I ,J1 t l 2 - I J I是 _ 一 及t1

从以条件均值为零, 条件方差为收益率滞后误差平方的线性函
数的条件 正态分布 , 为解决 异方差 问题 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 基础上B lrl ( 9 6 将其推广 , o es v 18 ) l e 在条件方差 的解 释项 中加入 滞后条件 方差 的线 性函数 ,得到广义 的A C ( l A C 模 R H fG R H) l J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中图分类】80 1 F3.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62 87(061— 10 0 17— 7720 ) 00— 3 2
其 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 的基金2 个 , 5 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的

引言
基金2个。作为一个整体 , 9 基金市场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作用
与 基金市场的风险 和收益问题 日 受到关 益 对金融市场收益和波动的研究主要是源于对资产定价和 越来 越大 , 此同时 。 但国内尚无人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 文章则是这方面的一 风险管理 的需要。 国外对 金融 市场价格变化 的研究已经有很长 注 ,
的特点。但 G R H 型的条件方差不 仅是滞后残差平方 的线 AC模
性函数, 而且是滞后条件方差的线性函数。 A C 模型适合在 G RH
【 收稿 日 20- 1 1 期】 6 1— 5 0 【 作者简介】 张傻杰。 厦门大学金融系2o级硕士研究生, o4 研究方向: 金融工程。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研究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研究

的消费理念 、消 费内容 ;学校教育火学生 学生 自身应充分利用信 用卡提供 的各项服 理性 的消费观 、正确的消 费方式 ;社会承 务和功能 ,合理总结 ,计划周、月和 年消 担 起提供 正规、健康消 费环境 的责任 。 费计划 , 控制消费额 度 , 降低消费成本, 增
2 提高大学生信用卡的服务水平 强理 财知识和能力 ;家庭和学校应 引导大 大学生信用卡是金融机构在提供 丰富 学生l确 的消费方式 .帮助大学生进行消 E
RP—Rf C — c+ D ( 1 RM Rf + D 2 )
弱,以精 选个股、善 于把握市场机会 为 特点的绩优 基金 则有较显著的选股择时 能力 但 需 注 意 的是 , 基金 的选 股 择 时 能 力要 在适 度 的 范 围 内考 察 , 即应 按 照 区分市 场状 态来 看基 金 的选 股择 时 能力 。
我 国开放 式 基 金 的 选股 择 时能 力研 究
杨 鹏飞 首 都经济 贸易大 学经济学 院 北 京 1 0 0 0 0 7
【 章摘 要 】 文 我 们 使 用 T M评 价模 型 发现 ,相较 - 于在基金市场整体上选股择 时作 用的微 市 场 时机 把 握 能 力 。 其 表 达 式 为 :
( Rm… ) + P Rf2 式 巾 ,。为 股 票 选 择 指 标 ,D2 择 【 为 时 能 力 指 标 , D 1为 基 金 投 资 组 合 所 承 担 的 系 统 风 险 , Rp 为 基 金 在 各 时 期 的 实 际 收 益 率 ,Rf 为 尢 风 险 收 益 率 ,RM 为 市 场 组 合 收 益 率 , ∈p 为 误 差 项 。 如 果 p 2 大 于 零 ,则 表 明 基 金 成 功 地 实 施 了 市 场 时 机 把 握 策 略 , 否 则 表 明 基 金 缺 乏 市 场 时 机 把 握 能 力 。 a可 以用 来判 断基 金的选 股能 力 。如 果 Ⅸ大于 0 , R P Rf =0. 00l 9+0. 827 RM — 4( 说 明表 明基 金 经理 具 备 股 票选 择 能 力 , Rf 0 0 8 ( ) . 7 6 RM Rf + lp )2 。值 越 大 ,表 明 基 金 经 理 的 股 票 选 择 能 【 f 15 0. 1 0. 0 00 0. 8 6) 89 力越 强 。这 里的 对 市场 时机选 择 能 力 R 2- 0. 43 92 做 了 调 整 , 将 择 时 能 力 与 选 股 能 力 明 , 从 我 们 回 归 结 果 来 看 , 基 金 市 场 整 确分 离 。 体 上 择 时 能 力 不 显 著 , 说 明 r中 国 现 时 的 基 金 整 体 上 不 具 备 择 时 能 力 , 另 外 从 三 实 证 研 究 结 果 来 看 , 即使 可 以 看做 是 显 著 的 , ( ) 一 样本 的选 取 基 金 整 体 的选 股 能 力值 也很 小 ,说 明 , 我 们从 两个 方面 进行 研究 : ( )考 整体上 基 金股 票选择 的 作用 也很微 弱 。 1 察 基 金 市 场 整 体 选 股 : 时 的 作 用 ,此 降 2 代 表 性 基 金 的 选 股 能 力 作 用 时 , 用 上 证 基 金 指 数 来 表 征 整 个 基 金 市 从上 述 实证 结果 来看 ,基 金市 场 整 场 ,Rp 即 是 指 的 上 证 基 金 指 数 的 收 益 体 上 没 有 良好 的 选 股 择 时 能 力 , 但 我 们 率 , ( ) 在 研 究 基 金 市 场 整 体 之 后 , 我 关心 的 是 ,在 众 多 的 专 业 化 投 资机 构 2 们 挑 选 几 个 有 代 表 性 的 基 金 , 看 看 与 其 中 ,有 没有 基金 能够做 到 投资 管理 能力 业 绩 相 对 应 的 选 股 择 时 能 力 的 高 低 , 并 出色 ,从 而为投 资者 获得 超额 收益 。 因 借 此来 说 明一下 当前 中国基 金的特 点 。 此 ,我 们 选 择 了 0 l 业 绩 表 现 最 为 9 0年 ( ) 据 的 收 集 二 数

基于TM模型的主动型股票基金择时能力分析

基于TM模型的主动型股票基金择时能力分析

02
tm模型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市场拐点,及时买入或卖出股票基
金。
通过tm模型,投资者可以评估不同股票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
03
从而选择更有潜力的基金。
基于tm模型的择时能力对投资策略的优化建议
01
建议投资者关注长期趋势,避 免过度交易。
02
建议投资者结合其他指标,如 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等,以 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基金的择时能力上,对于 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决策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尚不完善。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过程 和投资理念对基金择时能力的影响,为投资者 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
此外,还可以对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主动型股票 基金进行深入研究,以找出更加适合特定投资 者的基金产品。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tm模型进行理论阐述, 然后通过采集市场上主动型股票基金的净值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创新点与贡献
创新点
本研究在传统的tm模型基础上,结合主动型股票基金的特点,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使得模型更加适用于主 动型股票基金的择时能力分析。
贡献
本研究通过对主动型股票基金择时能力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和科学的投资参考;同时也可 以为基金管理人提供更加科学的投资策略和管理方法,提高基金的管理效果。此外,本研究还可以为金融市场的 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基于tm模型的择时能力检验方法
假设检验
统计量选择
显著性水平选择
基于Tm模型的择时能力检验主要通 过假设检验来实现。假设检验主要包 括两个假设:一是原假设,即基金经 理不具有择时能力;二是备择假设, 即基金经理具有择时能力。通过比较 实际数据与原假设的差异,判断基金 经理是否具有择时能力。

中国开放式基金选股和择时能力实证分析

中国开放式基金选股和择时能力实证分析

中国开放式基金选股和择时能力实证分析作者:宋丽平王小菲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03期[提要] 本文通过收集2012年6月29日至2013年6月28日开放式基金1年的数据,结合国外研究成熟的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我国开放式基金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等问题,得出我国基金经理人的普遍的理财特点是具有一定选股能力,但择时能力不强。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选股能力;择时能力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3年11月21日引言2001年我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功发行并且发行量达到50亿份,得到了投资者青睐。

虽然我国开放式基金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新设立的基金中的主角。

截至2013年6月共计发行1,367只开放式基金,基金品种多样,可分为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QDII型,共有80家基金管理公司。

目前,我国基金公司不断推出种类繁多的基金产品用来吸引投资者,因此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成为国内研究学者研究的方向,尤其对开放式基金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不断改变投资组合,获取高额回报成为了基金经理人为投资者提供的服务。

鉴于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选用国外成熟的绩效评价指标模型,T-M模型、H-M模型对14只开放式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实证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主要研究综述。

20世纪六七年代的基金业绩评价主要从基金的整体业绩进行研究,八十年代初,又从另外一个方向着手,把基金业绩分解为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选择能力又引起了广大学者们的兴趣。

传统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詹森指数没有考虑到择时能力的存在性,影响了基金业绩评价的准确性。

Treynor和Mazuy(1966)在证券市场回归模型中引入二次回归项,将特征线的斜率由固定变为随市场状况而改变,建立了T-M模型。

Henriksson和Merton(1981)提出了一种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参数检验模型(简称H-M 模型)。

证券投资基金对股市影响的分析——基于沪市的实证研究

证券投资基金对股市影响的分析——基于沪市的实证研究

[ 摘

引 言
( ) 一 协整 分 析
国家证监委于 19 9 7年 1 1月出台了《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5 5 , 其中明确指 出“ 促进证 券市场的健康 、 稳定发 展” 是发展证 券投 资基金 的 主要 宗 旨 。 入 20 进 0 0年 以后 , 监 委 又 多 次表 示 要大 力 发 展 机 构 投 资 证 者, 尤其是证券投资基 金, 其所依据的一个重要 理由就是 : 证券投 资基 金能 起 到 稳 定 股 市 的 作用 。 是 , 国 的 证 券投 资基 金 在 政 策 上 被 人 为 于 我 赋予 了稳定股市的职能。0 0年 l ,财经》 20 O月 《 月刊 以《 基金黑幕》 为题, 全面分析 了基金存在 的种种 问题 , 并指出“ 至少在 19 9 9年 8月至 20 00 年 4月底的样本期 间内, 基金稳定市场 的作用并不显著” 。此后 , 于投 关 资基金是否具 有稳定市场功能的争论进入白热化 。 从此 , 关于证券投资 基 金 行 为对 股 票 市 场 的 影 响 问题 渐 渐 成 为 了 理 论 界 又 一 个 研 究 热 点 。 那么 ,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运行 中, 投资基金对股价波动究竟起 了正 面主导作用还是负面主导作 用呢?本文拟从实证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
探讨。 二、 文献 综 述
2 0 江 苏 大 学 的 黄 云洲 利 _ 0 0年 l季 度 到 2 0 0 5年 } 20 } j 0 3年 4季 度 证 券投资基金的季度投资组合数 据进 行分析 , 果表明 : 结 基金对股票的买 卖 存在 着 显 著 的 羊 群 效 应 。施 东 晖在 《 国股 市微 观 行 为 理 论 与 实 证 》 中
减弱。 三 、 究 数 据 与 方 法 研

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的评价及实证分析

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的评价及实证分析
基 金 选 股 择 时 能 力 的 评 价 及 实 证 分 析
肖 拓
摘 要 :本 文通 过 T— M 模 型和 H— M 模型 对我 国开放 式基金 选股 择 时能 力做 出实证 分析 ,最后 发 现我 国基金 基本 不具 备选 股择 时 能力。 关 键 词 :选 股 能 力 ;择 时 能力 ;T— M 模 型 ;H — M 模 型
( 三 ) 实证 分 析 结果
T— M 模 型 回 归 参 数 表
基 金简 称 t 值 B l t 值 B 2 t值 R
最早开始研究基金择时和选股能力的是 T r e y n o r和 Ma z o y 。模 型 R p— R f=仅+ B 1( R m —R f ) + B 2( R 一 R f ) + £ R 。 为基金 收益 率 ,R 为无 风 险收 益率 。R 为 投 资基 准组 合 收益
二 、理 论 模 型 ( 一 ) T—M 模 型
本文选取 1 0支开放式股票 型基金作 为研究对 象 ,评价 期三年 ,为 2 0 0 6年 1月 1 1 3到 2 0 0 8年 1 2月 3 1 3 ,以月为单位。 1 ( 二 ) 数 据 来 源 及 处 理 数据来 自于 国泰君安数据库 。基金收益率以月处理 ,取 比值 ,为本 月末基金净资产减去上月末基金净资产加上本月分红 ,除以上月末 基金 净 资产 。R p t = [( N A V 一N AV ) +D p t ]/ N A V 。 市场基准组合是 投 资者评估 开放式基金绩效的重要标准 ,采用沪深 3 0 0指数作为股 票市 场指数和 中信 国债指数作为 国债市场 指数来 构造市场基 准组合 。R m t = 0 .8 R, +0 .2 R 其 中,R1 t 代 表沪深 3 0 0指数第 t 月末 的收益率 , R 2 t 代表 中信国债指数在第 t 月末 的收益率。无风险 收益率为一 年期定 期储蓄利率除以 1 2 。

证券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证券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证券论文题目一、最新证券论文选题参考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异化——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2、定向增发新股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3、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证券分析师预测4、中国的证券分析师能够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吗?——基于股价同步性和股价信息含量的经验证据5、证券分析师VS统计模型: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相对准确性及其决定因素6、股利政策:选择动因--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7、论证券市场中的会计研究:发现与启示8、对中国证券咨询机构预测的分析9、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0、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11、证券媒体选股建议效果的实证分析12、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3、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4、中国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的生成及化解15、我国证券监管有效性的实证研究16、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研究17、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有效吗?——基于1998-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检验18、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有效吗?——基于1998—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检验19、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比较研究20、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二、证券论文题目大全1、会计信息披露需求:来自证券研究机构的分析2、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持续性研究3、论证券市场法律责任的立法和司法协调4、关于证券分析师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收益预测的实证研究5、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6、中国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行为有效性研究7、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长期绩效——基于证券市场的研究8、非审计服务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9、证券分析师的信息来源、关注域与分析工具10、中国证券市场半强态有效性检验:买壳上市分析11、我国证券市场中会计研究的实证发现——1999年度实证会计研究综述12、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13、中国证券市场年报补丁公司特征研究14、中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效应分析15、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16、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及其防范与监管——基于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处罚公告的分析17、上海证券市场系统风险趋势与波动的实证分析18、财务分析师预测的价格可信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9、证券市场的第三次制度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20、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三、热门证券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异化——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2、中国证券市场股票收益持久性的经验分析3、中国证券市场国际比较的实证研究与开放策略4、信息环境与公允价值的股价相关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5、信息关注深度、分析能力与分析质量——对我国证券分析师的调查分析6、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7、中国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个性特征8、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9、证券分析师的信息解读能力调查10、QFII投资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11、中国投资基金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能力的实证研究12、对我国证券市场ST公司预测的实证研究13、论证券市场的分形与混沌14、非负约束条件下组合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研究15、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集中度与注册会计师独立性16、中国证券市场的ACD-GARCH模型及其应用17、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呈报质量——一项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18、中国证券市场佣金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19、中国证券法的未来走向——关于金融消费者的法律保护问题20、上海证券市场过度反尖的实证检验四、关于证券毕业论文题目1、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2、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3、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4、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5、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了吗?6、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7、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8、地方政府、公司治理与补贴收入——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9、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的实证研究10、证券价格的事件性反应——方法、背景和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11、预期股票收益的横截面多因素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2、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来自深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3、上海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检验14、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15、中国的证券分析师能够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吗——基于股价同步性和股价信息含量的经验证据16、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绩效之比较分析17、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类型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8、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能否战胜市场?19、风险投资参与对中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的影响——不同证券市场的比较20、政治关联、多元化与企业风险——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五、比较好写的证券论文题目1、中国证券市场中Beta系数的存在性及其相关特性研究2、基于会计信息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分析及展望3、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4、行为金融、噪声交易与中国证券市场主体行为特征研究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化建设成就斐然6、中国证券市场超常规创新的理性思考7、融资融券交易的市场冲击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台湾证券市场的经验与启示8、中国证券业集中度、规模对绩效的影响9、后中天勤时代的中国证券审计市场10、我国印花税变动对证券市场波动性影响实证研究11、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问题研究12、国际四大所与我国本土大所审计收费比较研究——来自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初步证据13、证券市场价格信号的资源配置有效性:价格信号引导产业转移的考察14、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类型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15、股票回购:公共治理目标下的利益输送——我国证券市场股票回购案例的分析16、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看如何加强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17、信息不对称,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18、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的开放与金融危机—兼议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路径选择19、新兴市场引入卖空机制对股市的冲击效应--来自香港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20、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测度与评价--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检验。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背景: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

证券投资基金是以共同基金方式向社会募集资金,由基金管理公司专业运作的一种证券投资工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投资者对证券投资基金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扩大。

然而,在证券投资基金众多的选择中,如何有效地选择基金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因此,研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对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以此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投资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宏观分析和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宏观分析主要是从宏观经济数据、政策变化等角度,分析证券市场的整体状况;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则是通过分析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业绩等方面,评估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

研究内容:1.我国证券市场概况分析。

包括市场规模、投资主体、区域分布、投资风格等方面的分析。

2.选股能力实证研究。

采用基金经理交替法,比较不同经理管理期间的基金业绩,以此评价基金的选股能力。

3.择时能力实证研究。

通过研究不同基金的持仓变化、调仓频率等方面,评估基金的择时能力。

4.综合评价。

将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相结合,综合评价基金的表现。

预期结果:通过实证研究,将深入了解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表现,对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投资建议,同时对基金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证券市场量化投资研究———量化择时选股策略

中国证券市场量化投资研究———量化择时选股策略

中国证券市场量化投资研究———量化择时选股策略杨育欣(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摘 要]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评价作为基金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决策行为。

文章选择一个较长的样本期,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基金择时选股能力和持续获利能力的评价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27只不同类型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和持续获利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为投资者基金绩效评价和投资选择提供参考,强化投资风险意识等措施,提高我国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择时选股;基金绩效评价[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30 0391 量化投资择时选股的背景与意义1 1 研究背景量化投资被西方投资界称为颠覆传统投资哲学的投资革命,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60年里被证明是一种可以对冲市场风险,以概率取胜的高收益投资模式。

相较技术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量化投资者凭借其高频交易和不断适应市场的量化投资策略,在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中获得了远超其他策略的收益。

詹姆斯·西蒙斯所掌管的大奖章基金从成立开始,年均回报率高达38 5%,运用量化的方法而获得交易的套利。

量化投资策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收集和总结后得到的交易策略,主要是通过高频交易对市场存在不合理估值进行纠错,来寻求α收益。

1 2 研究意义从国内现有的采用量化投资方法并且运作一段时间的基金来看,在A股这样的市场应用更加具有前景,通过量化择时策略对历史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达到预测价格的目的。

一般来讲,量化择时选股策略可以分为基本面与市场行为两类。

其中,基本面选股策略中常用多因子模型,重点运用选定的某些因子指标作为股票遴选的标准,通过结果满足标准作为买进股票的对象,反之不满足的则作为卖出对象。

根据投资者的操作理念、投资风格可以大致分为价值型、投机型等类别。

证券投资基金证券选股和时机选择能力的实证分析

证券投资基金证券选股和时机选择能力的实证分析

证券投资基金证券选股和时机选择能力的实证分析蔡丽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98)E-mail :xiaocaili@摘 要:文章应用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用于评价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T-M 和H-M 模型,对我国24只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机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经理不具备显著的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选择能力关键词:证券选择能力;时机选择能力;实证分析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集和投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投资工具之一。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诞生至今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但其发展迅猛,截止到2006年底,基金资产规模达到了8565亿元人民币。

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因此,建立健全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价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绩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希望通过对基金经理人的能力素质做出评价,旨在对中国的基金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1]。

1.分析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选择能力的模型1.1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选择能力的含义[2]基金经理的业绩通常被分成时机选择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

基金经理的证券选择能力主要是指基金经理对较之整个证券市场而言价值被高估或低估的股票的识别能力,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2]角度看,也就是指基金经理人寻找那些期望收益率大大偏离证券市场线的股票的能力。

通过对此类证券的挖掘,从而将会给证券投资基金带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风险溢酬。

而证券投资基金的时机选择能力则是指基金经理对市场运行趋势的预测能力,如果基金经理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未来市场的整体走向,通过不断调整其投资组合的风险,以通过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甚至无风险资产之间的不断转换来战胜市场。

所以证券投资基金能否最终“战胜市场”,能否真正体现“专家理财,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它们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高低。

1.2模型介绍1966年,Treynor and Mazuy 引入一个二项式进行回归分析(简称T-M 模型)[3],回归方程为: 212()()i f i m f m f i R R R R R R αββε−=+−+−+其中,i R 、m R 和f R 分别为基金收益、市场收益和无风险收益,i ε为随机误差项。

最新-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 精品

最新-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 精品

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内容提要本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研究设计上,本文以中信指数作为市场基准指数,使用3种基于基础的模型和3种基于-三因素模型基础的改进模型,以相互印证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本文也采用了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基金年报的有关内容和投资组合公告中的持仓信息进行分析,以使结论更具有可信性。

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我国基金缺乏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但具有定的证券选择能力,不过其对基金收益的贡献并不显著。

一、研究背景2001年9月我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发行以后,基金再次引起市场的极大关注。

由于开放式基金是按照净值进行购买和赎回的,因此,其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对基金业绩进行研究,无论对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非常多,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1972认为,基金业绩可以通过基金的两种预测能力进行分析,一是微观预测能力,指相对于各股票整体而言,预测个股的价格走势的能力;二是宏观预测能力,指预测整个股票市场的总体价格走势的能力。

前者通常称为证券选择能力,后者称为市场时机把握能力。

证券选择能力的体现,主要看基金经理能否识别那些相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被低估或高估的股票,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下,主要体现在基金经理能否识别那些期望收益明显偏离证券市场线的股票,并预测与股票收益相关的非系统性因素或具体股票的特征因素。

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体现则要看基金经理能否预测市场组合未来的实现情况,如果基金经理相信他能够预测市场收益情况,他将根据期望的市场走势调整其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在预期市场收益上升时增加组合的风险水平,下降时则降低组合的风险水平,通过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或无风险资产之间的不断转换来战胜市场。

本文将围绕我国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展开多角度的实证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投资基金时机选择能力的实证研究大部分基金的业绩优于市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还不够高。

实证检验不支持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时机选择能力的假设,相反,部分基金有明显的负选择能力。

华安创新基金和南方稳健成长基金的发行拉开了开放式基金试点的序幕,也使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自1998年3月基金金泰、基金开元发行,规范化证券投资基金快速发展以来,有关基金的经营运作,投资行为、管理绩效以及监管政策都成为市场关注、研究的热点。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估,重点对其时机选择能力进行实证检验,以衡量其是否具有超过市场的超额收益及时机选择能力,为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战略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文献回顾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对评估基金经理绩效、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0世纪60年代前,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传统方法主要是根据基金单位净资产和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这两个指标来进行的,但对基金资产组合的风险未能进行系统和合理的量化分析。

Markowitz(1952,1959)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提供了精确测量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手段,Sharpe (1964)、Lintner(1965)和Mossin(1966)进一步将其发展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它是基于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均衡基础上的定价模型,以此为基础,比较适用的评估投资基金整体业绩的方法被提出并逐步完善。

Terynor(1965)提出了以单位系统风险收益作为基金绩效评估指标。

Sharpe (1966)认为,管理较好的投资基金的总风险可能接近于系统性风险,而管理不好的投资基金的总风险可能因非系统风险不等而相差很远,提出用单位总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率评价基金的业绩。

Jensen (1968)通过比较评价期的实际收益和由CAPM推算出的预期收益进行评价,提出了以CAPM为基础,能在风险调整后以百分比的形式来评价基金业绩的模型。

这3个指标模型都是以CAPM为基础的单因素整体绩效评估模型,在Jensen指数的基础上,估价比率(appraisal ratio)用资产组合的阿尔法值除以其非系统风险,测算出每单位非系统风险所带来的非常规收益;而在Shafpe指数的基础上,Leah Modiglian和Franco Modiglian(1997)提出了改进的Sharpe指数——M2指数,把无风险收益债券引入基金资产组合构建总风险等于市场组合风险的虚拟资产组合,通过比较虚拟资产组合与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来评价基金业绩。

基金经理的投资才能表现为时机选择能力(timing ability),也就是广义的资产配置选择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security selection ability),包括市场中行业的选择和行业中具体股票的选择。

评价基金的时机选择能力是衡量其绩效的重要内容。

市场时机解决的是何时在市场指数基金和安全资产之间转移资金的问题,安全资产是指国库券和货币市场基金。

决策的依据是市场作为整体是否有优于安全资产的业绩,也就是在市场上涨的后期增加安全资产的比重,减少股票资产的比重;而在市场上涨的初期增加股票资产的比重,减少安全资产的比重。

Terynor&Mazuy(1966)首次对基金经理的时机选择能力进行了计量分析。

他们分析了时机选择产生的两种情况(见图1),在折线情形下基金经理准确预测市场的转折点,并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是最理想的情形,但现实中很难发生。

在弧线的情形下,基金经理在行情上升或下滑过程中逐渐调整其证券组合,根据弧线情形引入了一个二项式进行回归分析,在实证研究中几乎找不到任何基金经理把握市场时机的证据。

比较有意思的是,许多研究发现二项式的参数c值为负数的居多,呈现出一种负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

Admati等(1986)论证了T-M模型在衡量市场时机选择能力上是有效的,Cumby &Glew(1990)对美国15个国际投资基金在1982年1月至1988年6月(不包括1987年)的业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样本的c值绝大部分为负值,且大部分样本的检验并不显着,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负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

Gupta(2001)对印度73个共同基金在1994年4月至1999年3月的业绩用T-M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个别c值为正但没有达到5%水平显着,而38家基金(52%)c值为负且有5%水平显着。

Henriksson & Merton(1981)提出了另一种相似但更简单的方法。

他们假设投资组合的9只取两个值:当市场走好时日取较大值,但市场萎靡时取较小值。

在这个假设下,投资组合的特征线如图2所示。

他们引入了一个带有虚拟变量的模型(简称H-M模型)并对1968-1980年的116家共同基金进行回归检验,发现尽管其显着性水平没有达到5%的一般要求,但c(虚拟变量的参数)的平均值都是负的(-0.07),11家共同基金具有显着的c值,同时8家具有显着的c负值,从总体上看,62%的基金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是负的。

这些结果对基金经理把握市场时机的能力同样没有提出多少有力的证据。

Gupta(2001)对印度73家共同基金在1994年4月至1999年3月的业绩用H-M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只有2家基金c值为正且达到5%水平显着,52家基金没有体现出时机选择能力,t检验不显着,但有19家基金c值为负且t检验达到5%水平显着。

由于规范化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时间不长,国内早期对基金业绩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其单位资产净值及其增长率,这一片面的评价标准也使基金管理人出现“操纵净值”现象。

随着运作时间增加,各种量化模型和方法也逐步应用到实证研究中,得出了有关基金的时机选择能力的一些有益结论。

王庆仁等(2001)用1999年7月14日到2000年7月14日优化指数基金普丰、基金兴和的周收益率衡量其收益率(没有剔除新股配售收益),以其跟踪的沪、深综合指数为基准指数,无风险收益采用1999年记账式(八期)国债年收益率3.3%折算成周收益率0.0635%,分别计算了Jensen、Treynor、Sharpe指数,均表明两只指数基金的业绩优于市场组合;并应用T-M模型和H-M模型评估其时机选择能力,结论表明:基金兴和成功地实现了市场时机的选择,而基金普丰在市场时机选择方面较为欠缺。

沉维涛等(2001)则应用风险调整指数法、T-M模型和H-M模型,对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风险调整后,基金的业绩总体上优于市场基准组合;基金经理的良好业绩是通过一定的证券选择获得的;即使不参考风险因素,只根据基金净值增长率进行排序也具有较好的价值;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基金经理具有市场时机选择能力。

其研究的时间段为1999年5月14日至2001年3月23日,用剔除新股配售收益后的收益率衡量基金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则采用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忽略利息税)按52周折算周收益率,并拟合一个涵盖沪、深两市证券和国债的市场基准组合:上证综指40%权重、深圳成指40%权重,另外20%按年收益4%投资于国债。

刘红忠等(2001)选取截止2000年12月30日深沪证交所上市的33只基金为样本集,时间段从1999年9月1日至2001年3月31日,用未剔除新股配售收益的基金周收益率衡量基金收益,无风险利率采用同期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以上证综合指数为基准指数,对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及其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检验期内14个基金的业绩表现在周收益上与其市场系统风险显着相关,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才能(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选择能力)在基金业绩中的作用不显着,业绩表现在季度收益(包括原始收益和风险调整收益)上不存在持续性;33家基金在2000年11月1日至2001年3月31日的业绩表现在月收益(包括原始收益和风险调整收益)上也不存在持续性。

实证分析一、样本数据选择1.样本集和样本期间选取本文中我们选取了2001年以前上市的33家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样本集,样本期间为2001年1月1日至2001年10月21日。

因为这33家基金已经成立和运作了一段时间,同时相对于老基金这些新基金运作比较规范,投资范围都是深沪两市的股票或债券,具有可比性。

国内其它关于基金经理时机选择问题的有关研究已对2001年以前的时间段有过统计,本文选取2001年以来的数据作为样本。

在这段时间中,我国股市经历了年初的上涨和本轮的深幅调整,因此对这段时期的研究可以看出基金经理们在本轮下跌行情中是否具有明显的时机选择能力,同时这段时期包含38个交易周,也符合统计上的大数定理。

另外,由于在2000年5月以前基金享有优先配售新股的特权,因此其收益中包含一部分参与配售的超额收益,选取2001年的数据就合理地避免了上述超额收益的存在,并且2001年以前成立的这33家基金都可以获得完全的样本数据。

2.市场基准和无风险收益率选取这里对于市场基准的选择借鉴了沉维涛(2001)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与评价时的市场基准周收益率:Rmt=40%×上证综指的周收益率+40%×深证成指的周收益率+20%×4/52这一市场基准的设计是基于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可以投资于深沪两市的股票,并且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0%。

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一个统一的指数来反映两市的整体变动,因此采取了用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这两个被投资者普遍认可的指数加权的方法反映股票市场组合的收益,同时假设国债投资的年收益率为4%。

此外,选取上述市场基准收益就可以将本文的统计结果与沉维涛(2001)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基金经理在市场不同时期的表现如何。

由于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无风险收益率选取的是同期一年期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利率2.25%,利息税忽略不计,按52周折算的无风险周收益率为:Rf=2.25/52二、研究方法与假设1.评价基金经理证券选择能力的詹森指数计算公式为:詹森指数表示基金实际收益与根据CAPM模型计算的预期收益的偏离度,如果Jp大于0,说明基金的收益超过它所承受风险对应的预期收益,基金经理具有证券选择能力;反之相反。

2.评价时机选择能力的模型T-M模型:式中,即为随机误差项。

根据样数据采用二次方回归的方法估计系数项,如果二次项系数c显着大于0,则表示当市场收益率提高时,基金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提高得更快;而当市场收益率降低时,基金收益率降低得幅度要小一点。

这说明基金经理能够正确预测市场变化,显示出了一定的时机选择能力。

H-M模型:式中D是一个虚拟变量,当Rm>Rf时,D=l,否则D=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