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词类活用
一概说
(一)词的语法分类:
词类,就是从语法的角度给语言中的词划分类别。划分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词与词的结合关系。组合、聚合关系),同时可以结合意义和形态。根据传统语言学理论,词首先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可以独立担当句法成分的词,一般意义较具体实在,能单独回答问题(朱:自由与粘着;定位与不定位;开放与封闭)。反之则是虚词。
虚、实两大部类之下分别包含了若干类词,但具体类别和所属则有出入。《现代汉语》(寥黄本):实词——名、动、形(区别词近年独立出来)、数、量、代、副、叹、拟声;虚词——助、介、连、语气。胡裕树本把叹词、拟声词放在虚词类。朱德熙《语法讲义》归副词为虚词(向熹《古汉语知识辞典》同),又把叹词和拟声词独立与虚词、实词并列的第三大类。
每一类词都有它们意义和用法上的共性,我们之所以给词进行语法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说明词义和用法。
(二)“词类活用”理论的由来:
大家知道,汉语和西方印欧语有很大的不同。词的多义性与多功能性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古汉语尤为突出),因而对词进行语法归类就显得不那么容易。第一次建立了汉语语法理论体系的《马氏文通》(1898)就此提出了“字无定义,故无定类”的观点(此后持此观点者有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陈承泽《国文法草创》(1922)反对马建忠(1845~1900)的“字无定类”说,主张根据词的本用定类,不能以修辞上的特例作为语法上的通例,不能以例外否定规律,又创动词的“致动”、“意动”两个术语,成为“词类活用”说的首倡者。王力《古代汉语》(1962):“在古代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还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但是,在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由于仿古的习惯,在后世古文家的作品里,还常常可以见到这类活用的情况。”此后,在古汉语教学中,“词类活用”的理论被普遍采用。
(三)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包含了“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如动词”三类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此外,“名词作状语”在古汉语中的使用也非常普遍,为方便起见,姑列于该目之下。
二使动用法
(一)什么是使动用法
也叫“致动用法”,它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兼语式的内容,具有“主语使宾语怎样”的意思。动词、形容词、名词都有使动用法。由于它们原来的词性不同,作使动用的时候,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分两种情况,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和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及物动词本来可以带受事宾语,但在用为使动时,不是动作施与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产生这个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如:
(1)其从犬廿?禽又狼?——《殷契粹编九二四片》(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详论)(2)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荀子非相》(3)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
(4)尝人,人死;食狗,狗死。——《吕氏春秋上德》
(5)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
——《国语周语下》(6)故不如先斗秦赵。——《史记项羽本纪》
(7)吴王濞反,欲从闽越,闽越未肯行。——《汉书东越列传》
(8)(天汉)四年春正月,(汉武帝)朝诸侯于甘泉宫。——《汉书武帝纪》
(9)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宋玉《风赋》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使用较少(“从、食”常见),但有时很不容易辨认。只能借助上下文义进行揣摩。试比较:
(1)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于掌。——《孟子公孙丑下》
(2)孟子将朝王。——同上
(3)欲因此时降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4)涉间(人名)不降楚。——《史记项羽本纪》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里大量出现。它们一般容易辨认,因为它们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往往就是使动用法。如:
(1)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尸于楚,以求知罃。——《》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3)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汉书韩信传》
(5)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汉书袁术传》
(6)杜元凯乃复连榻坐客。——《世说新语方正》
(7)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世说新语贤媛》
(8)贤者举而上之。——《墨子尚贤中》
(9)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孟子告子上》
省略宾语的情况:
(1)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魏其武安列传》(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并带宾语,表示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例:
(1)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礼记礼运》(2)晋侯谓庆政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僖公十五》(3)“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论语子路》
(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5)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兵法谋攻》
(6)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蔺列传》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8)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论语子路》
(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四)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动词并带宾语,表示在主语的指使下,宾语成为该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名词的使动用法相对少见,活用的名词一般是普通名词,偶也有方位名词或专有名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