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逻辑学概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遍概念-----是指称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例如: “《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法院”、 “司法干部”、“国家”、“罪犯”、 “自然数”、“法律”、疾病、卫生管理 人员、寄生虫等等。
2、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 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可以把词项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 肯定概念是指称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 例如:“合法行为”、“审判员”、“成 年人”、“健康”、“正常死亡”、“有 罪”等等。
4、实体概念、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
• (1)实体概念——又叫具体概念,是以具 体事物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 (2)性质概念——又叫抽象概念,以具体 事物的各种性质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 (3)关系概念——以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 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 例如:大于、压迫、在什么之上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 列举是划分的省略形式,是一种特殊 的划分。
以上我们分别讨论了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 的逻辑方法——定义和划分。其实,当我 们既有必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又有必要明 确概念的外延时,可以将这两种逻辑方法 结合起来使用。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 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
• 变关系,为我们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提供 • 了依据.
一、概念的限制
• 是增加概念的内涵,缩小概念的外延,使外 延较大的属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种概念 的逻辑方法.
.
对概念进行限制的意义——
• 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一般过渡到特 殊,使认识具体化。可以使概念指称的对 象更为清楚、准确。
• (1)、相容并列关系 • 如果在同一个属概念之中有若干同层次 的种概念,且这些种概念的外延相互交叉, 则这几个概念之间是相容并列关系。
• (2)不相容并列关系 • 如果在同一个属概念之中有若干层次的种 概念,且这些种概念的外延相互排斥,则 这几个概念之间是不相容并列关系。 • 例:在自然资源中:矿藏、水流、森林
按种差不同,定义分为4个小类
• ①性质定义 • 以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性质作为种差的定义。
• ②发生定义 • 以事物产生、形成方面的特点为种差的定 义。
• ③功用定义 • 以事物的功用为种差的定义。
• ④关系定义 • 以事物之间某种关系的特点为种差的定义。
3、定义的规则须遵守的规则主要有:
• ①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 定义的这条规则的含义是指定义项的外延 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具有全同关系。如 果定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出现“定义过 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 例子:坐、请坐、请上坐 • 茶、敬茶、敬香茶
•
对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可以年续限制,限 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就不能再进行限制了。
二、概念的概括___
• 是减少概念的内涵,扩大概念的外延,使 外延较小的种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属概 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
对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可以进行年续概括, 概括的极限是范畴。因为范畴已是一定领 域内的最大的属概念,它的外延最广,不 可能再进行概括了。 • 例如:属性、存在
• 从外延方面看,概念之间具有相容与不相 容两类关系。
• 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相同,这两 个概念之间具有相容关系。这两个概念叫 相容概念。 • 两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都不相同,则这两个 概念之间具有不相容关系,这两个概念叫 不相容概念。
• 设S和P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外延之间 的相容关系有五种。
• 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集合体,张某、李某、 王某等一个个中国工人是组成它的个体。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的属性,构成它的每个 中国工人未必具有。 • 例如,中国工人阶级是大公无私的,而作 为它的个体的每一个中国工人则不一定是 大公无私的。
•
非集合概念___是不以事物的集合体为反 映对象的概念,是指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即 类概念.
• 概念的全异关系还可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 和反对关系。 • ①矛盾关系 两个概念外延不同,并且它们外延之和等 于它们的属概念外延的关系。它们被称为 矛盾概念。
• ②反对关系——两个概念外延不同,并且 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它们的属概念外延的 关系。它们被称为反对概念。
五、并列关系
• 如果在同一属概念之中存在同层次的种概 念,则这些种概念之间是并列关系。分为 相容和不相容并列关系两种。
否定概念----• 是指称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 例如“非法行为”、“非审判员”、“未 成年人”、“不健康”、“非正常死亡”、 “无罪”等等。
3、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 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 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__反映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 概念.
对概念进行概括的意义
• 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特殊过渡到一 般,掌握事物的共同本质.
在进行限制或概括时,必须注意:
• 概括或限制得到的概念与原概念之间必须 具有属种关系,否则就会犯限制不当和概括 不当的逻辑错误。
第五节 定义
• 五、定义 • 1、定义及定义的结构 •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②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 违反定义的这一规则就会犯两种逻辑错误: • 在定义项中直接包含被定义项,即为“同语 反复”的逻辑错误; • 如果定义项中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就是 “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③定义应当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
•
定义的这一规则要求定义项一般不能包含 负概念,或定义不能是否定命题,而应当 用肯定命题来表达。违反定义的这一规则 将导致“定义离题”的逻辑错误。
• 例如,当S和P分别表示“企业法人” 与“法人”或“盗窃罪”与“侵犯财 产罪”时,S与P之间就是真包含于关 系。
• 国有工业企业与国有企业 • 防护林与森林
• (2)、真包含关系 • 如果S的部分外延同P的全部外延重合,即 所有的P都是S并且有S不是P,那么S与P 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
• 例如,当S和P分别表示“违法行为”与 “犯罪行为”或“公民”与“年满十八周 岁的公民”时,S与P之间就是真包含关系。
• ③划分的各子项外项之间必须互不相容 • 划分的这一规则就要求划分后所得的各子 项外延之间必须是不相容的全异关系。
• 违反划分的这一规则将导致“子项相容” 的逻辑错误。
分解、列举与划分的区分
• 分解与划分不同。 • 分解是把一个具体事物肢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 分解前的具体事物与解后的组成部分之间是整体 与部分的关系,分解后的部分不具有整体的属性; • 而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分为几个种概念,也即把 属概念所指称的对象分成若干个小类,其母项和 子项是属种关系,子项具有母项的属性。
④定义必须明确
• 定义的这一规则要求定义项应当清楚确切, 不能使用晦涩含混或者包含比喻的语词。 如果定义项使用的语言含混不清,就会导 致“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如果定义中 运用了比喻,就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 逻辑错误。
第六节 划分
• 1、划分及划分的结构 • 所谓划分,是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为标准, 将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达到 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 从结构上讲,划分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即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标准。
• 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 第一找到被定义项邻近的属概念。 • 第二,找到种差,即可以将被定义项所反 映的对象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区 别开来的特有属性或本质规定。 • 第三,用种差限制邻近属概念以构成定义 项。 • 第四,用适当的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 义项联结,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
2、划分的方法
• ①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 这是日常思维中最常用的两种划分方法。 • 一次划分是对母项一次划分完毕的划分, 这种划分只有母项和子项两层。 • 例如,证据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划分为原始 证据和传来证据。
• 连续划分是将第一次划分所得的子项作为 第二次划分的母项,使划分继续进行下去 直到满足实践需要为止。
• 结构: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 公式:DS就是DP DS表示定义项;DP表示被定义项。
• 被定义项是其内涵有待明确的概念。 • 定义项是用来明确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 • 定义联项是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语词。
2、下定义的方法及定义的种类
• 属加种差定义,即定义项由被定义项的邻 近属概念和种差构成,可用公式表示为: •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 由于同一关系的概念,在外延上相同,而 内涵上有所不同,因此,在说话或写作中 善于运用同一关系的概念来表达,就会给 人一种新鲜的、生动的感觉。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概念分为不同的种 类。 • 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的数量的不同,可 以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是指称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 例如:“北京”、“长城”、“中华人民 共和国司法部”、“一· 二五案件”、 “2000年元月1日”、“世界最高峰”、希 波格拉底等等。
②二分法
• 二分法是一种特殊的划分方法,是以对象 有无某种属性作为划分标准,将母项中具 有该种属性的对象划分为一类,表现为一 个正概念,将不具有该种属性的划分为另 一类,表现为一个负概念,二者为矛盾关 系。
3、划分的规则
• ①划分必须是相称的 • 划分的这一规则就是要求划分所得各子项的外延 之和必须全同于母项的外延。 • 违反划分的这一规则将导致“划分不全”或“多 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 如果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即将本应 属于母项的子项遗漏,就是“划分不全”; • 若子项的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即将本不属 于母项的对象当作子项,就是“多出子项”。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三、概念的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
• 即内涵与外延。
•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 属性。
• 概念的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
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外延是 “一切投入市场交换的各种类型的劳 动产品”。
反变关系----
•
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少(即这个概念所指的 事物的数量就越少),它的内涵就越多;反之, 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 念的外延就越多。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二、概念和语词
• 概念的形成和存在必须依赖于语词,每一 概念都是同与它相应的语词一起形成,并 用语词把它确定下来、巩固起来和表达出 来的。但是,概念和语词之间并不是一一 对应的。
• 这表现在: • 第一,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 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 第二,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同义词) • 例如“马铃薯”、“土豆”和“洋芋”, “宇宙观”和“世界观”,“诉讼”和 “打官司”。反映人的死亡这种现象的概 念,就可以用“去死”、“丧命”、“完 蛋”、“逝死”等语词来表达。医生、郎 中表达的是同一概念 .
• 第三,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 不同的概念。(多义词) • 例如“逻辑”一词,既可以用来表达“客 观规律”这个概念,还可以用来表达“逻 辑学”这个概念。 • “消化不良”,吃东西吸收不好;掌握知识不 是很好
• 三、交叉关系 如果S和P的外延仅有一部分重合,即有 的S是P,有的S不是P,并且有的P不是S, 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 例如,当S和P分别表示“青年人”与“律 师”或“盗窃犯”与“杀人犯”时,S与P 之间就是交叉关系。 • 大学生与共青团员 • 北京人与在北京工作的人
• 四、全异关系 • • 如果S和P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即 所有的S都不是P,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 就是全异关系。
• 一、全同关系 • 如果S和P的外延完全重合,即所有的S都 是P并且所有的P都是S,那么,S与P之间 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全同关系又叫同一 关系。
二、属种关系
• (1)、真包含于关系 • 如果S的全部外延同P的部分外延相重合, 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有P不是S,那么S与 P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