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导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美学导论》

第一章电影美学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电影美学的性质

(P4)对于电影美学认识上的误区,自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少人从一开始就混淆了“美”、“审美”、“美学”这三个完全不同含义的概念。

“美”大概可作三个方面的理解。一是从“美”的本体上去探讨,即“美”不等于“美的”,而是要找出美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也就是要说出“美”的本质。二是许多人往往将“美”作形容词用,这样,美即美的,大凡好看的、漂亮的、奇观的都可用上“美”这个字眼。三是相对于“丑”而言,是“丑”的对立面。而在西方美学史上,西方美学家往往将美与崇高分别视作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这样,“美”就相当于中国人所言之“优美”,它与崇高相并列,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美范畴。

审美则是主体(人)带有主观色彩的对对象是否美、如何美的一种认识判断,亦可说是一种情感态度。

而美学则是一门学问,作为一门学问,它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话语体系、研究范畴、方法、原理,等等。

第二节电影美学的属性、归类及研究范畴(P10-12)今天的电影美学要得以继续发展,一是不能

脱离电影的基本内容,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它给人的启示及其对于世界、社会和人的认识。二是今天的电影美学研究必须要同文化流变,特别是必须从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的流变中去作出美学的回应。三是要讨论工业化后电影美学自身的改革与创新。

电影美学的研究范畴至少可归纳为如下向个方面:

1、电影美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电影的审美特性、电影艺术的审美规律,尤其是电影语言、电影思维、电影艺术中超越时空的假定性和电影的审美形态。(但它更应注重的是电影艺术所内含的思想,电影艺术与现实、与社会、与世界和人的关系。特别是审美意识形态中的各种复杂的相互纠缠的因素,电影中所显示出来的各种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思考及其思想挑战的美学意义。)

2、电影美学还应重点研究电影作品背后的文化哲学思维和文艺思潮,观众与电影艺术间的审美关系。

3、电影美学的研究还应同西方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相联系,特别是研究中国电影,完全脱离中国的特定文化、中国古典美学的根基是不可想象的。

4、电影美学理论理应包括电影诗学、电影哲学。

第三节关于建设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一些思考

(P14)精神分析学和存在主义作为两大哲学思潮贯穿于西方电影史,乃至影响了全世界的电影美学。

弘扬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真实地展示人的情感的复杂性,艺术地发现人类普遍的价值准则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永远是包括电影在内的一切文艺作品所要关注的美学内涵。

当下,西方的后现代文化、后现代电影对中国电影及其审美接受的冲击极大,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消解崇高、嘲弄秩序、强调解构、强化个人欲望、倡导即兴表演、平面化、无深度、不确定性、游戏化等等,对电影文化乃至整个大众文化的流变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P18)中国电影艺术的审美流变

1930年美国影片《不怕死》在上海放映后引起的极大反响,复旦大学教授兼明星公司编导洪深提交抗议呈文,要求南京国民政府禁映此处,焚毁该片拷贝。在中国,电影自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其审美属性就含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独特的思想表意功能,这也显示了中国早期看电影者的审美旨趣,它反映了电影美学自身的意义、民族性和艺术思想的统一性。

当然,中国民族电影在起步之初,许多电影人就敏锐地意识到,电影这一来自西方的艺术样式,应该也完全可以成为批判中国旧传统、旧道德的武器。

中国早期电影的优秀导演郑正秋指出:“戏剧必须有主义,无主义之戏剧,尚非目前艺术幼稚之中国所亟需也”。他主张艺术要有“主义”,他的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就是一部在中国电影史上极有地位和极具影响力的作品。这部社会讽刺剧,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婚姻观和封建礼仪对人性的摧残。身兼编剧、导演和理论家的侯曜先生,他最主要的电影理论观点恰恰是“为人生”的艺术观,在《影戏剧本作法》中,侯曜明确指出“影戏不但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品,而且是教育上最好的工具”。作为一名较早从欧美留学归来的艺术家,洪深非常敏感地指出了电影的审美作用:“影戏能使教育普及,提高国民程度”,“能表示国风,沟通国际感情”,并认为“现时代吾人之责任事业,罕有比编演中国影戏更重要者。”

从审美的角度去分析,解放前的中国电影大概不外乎同种类型:一是具有明显传统文化色彩的伦理片、家庭片;另一种是带有反抗意识,同时又渗透着西化倾向或新思想的爱情片;第三种是既想传承中国传统道德又带有一定神怪色彩的古装片、武侠片;还有一种是娱乐性较强的滑稽片、文艺片;更多的是直接干预生活,反帝反封建的,或含有极深民主精神,同情下层社会,又能自觉融入时代潮流,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的现实主义电影。

第二章电影艺术美学的本质与电影语言

第一节美的本质问题的复杂性

包括电影在内的当代艺术品,仍然还在不断地书写着人的世界、人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反映并提升着人对爱、对美的理解。

对于人的本质的全面认识: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现实情景中展开的,人的自由的、有目的、有意识、(有时也包括由无意识转化而来)的活动所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本质是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的具体的有机统一。

美:是一种能体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的,或能展示由主体参与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观照到人的才能、思想、智慧、理想、意志、品格、人格、爱欲、性要求、感觉、幻觉等人的本质的,从而能引起人的愉悦之情和美好憧憬的具体可感的客观形象。而美的本质,正是这种既包括人的思维本质,也包含人的感性愉悦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对象化。

第二节电影艺术美的本质与本体理论

电影美学理论属于电影自身原理的基本理论,其实并不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假定性。即对现实、生活或过去、未来作假定如此的艺术性演绎。

电影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它所创造的事象、人物、时空都是一种虚构的存在。即使是纪录片,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做到所谓的“真实再现”,而只是尽量贴近真实,从而去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二是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即通过镜头的不同运用,产生不同审美效果而形成的电影本体理论。

三是电影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