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三政治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导学案.docx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纸币【学习目标】1、了解纸币的产生、含义、职能;2、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重难点】重点:纸币的职能、通货膨胀的原因难点:通货膨胀的原因一、自主学习部分1、纸币的产生及优点?2、纸币的含义及职能有哪些?探究:关于人民币的发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人民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③各种面值的纸币发行多少是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值的纸币代表多大的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3、国家发行纸币是不是越多越好?国家如何发行?4、货币流通规律?牛刀小试:(1)、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为亿元。

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这会引起。

()A.8000 0.5 纸币贬值B.4000 0.25 购买力降低C.16000 2 通货膨胀D.2000 3 购买力提高(2)、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下列选项中,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因素有()①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②信用卡的广泛使用③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④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流通中出现的两类经济现象:是不是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如何正确认识二者?二者的区别如何?6、查资料:与纸币有关的计算公式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率:纸币升值率:牛刀小试:1、在商品可供量不变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需要100亿元,而后来发行了200亿元,这时的1元只相当于元购买力。

如果200亿纸币在此期间平均流通4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原来元购买力,正确答案为A.0.5; 0.125B.1; 0.25C.2; 0.5D.4; 12、某国待售商品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50元,若当年该国多发行了250亿元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25%,则当年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应是亿元,该年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次,下列答案正确的是()A、1000 6B、1200 3C、1000 3D、1200 63、假定某国全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3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6次,通货膨胀率为5%,当年该国发行的纸币是()A.5250亿元B.5500亿元C.4750亿元D.5000亿元二、总结本课的思维导图三、课堂检测1、“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高三政治课时知识点复习导学案4

高三政治课时知识点复习导学案4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

注: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注: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调节生产”,指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调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如汽车需求量的增加必然带动汽车产量的增加,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必然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注: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如当前汽车消费成为热点,从而带动汽车产业和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注: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体力和脑力),消费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积极性。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的内涵不同“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是指: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增加消费品数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使人们的购买能力得以提高。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指: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增长。

补:再生产及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1)理论依据(根本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导学案]高三政治复习导学案选必二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导学案]高三政治复习导学案选必二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高三政治复习导学案选必二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编写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学号【课标要求】熟知监护、抚养、扶养、赡养、继承等民事关系,培育家庭责任意识。

【本课知识体系】【典型例题精炼】情境1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父母以后要“依法带娃”了。

孩子的成长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的培养,更要重视家教、家风的建设,发挥法律的引导及规制作用,由家长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引导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这是国家制定本法的重要目的。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必要时公检法可责令父母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因此本法的实施对父母的作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究1 有人认为,家庭教育立法,变相增加了家庭教育负担,给了家长更多的约束。

请你对此观点提出两点看法予以批驳。

家庭教育立法既是约束,更是助力,家庭教育立法约束了养而不教的教育问题,保障了未成年人被抚养和受教育的权利。

家庭教育立法助力解决教而不当的教育问题,明确了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教育有法可循,让关爱有法可依。

相信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于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情境2 北京的苏爷爷与李奶奶育有四个子女:在西城区有一套四居室住房。

小儿子夫妇没有住房,一直与老人共同居住,并照顾其日常起居。

其他三个子女经济条件较好,每月只给老人赡养费,但较少探望。

苏爷爷与李奶奶在无其他人见证的情况下立下口头遗嘱,将房子赠送给小儿子。

李奶奶去世后,苏爷爷和小儿子签订了一纸房屋买卖合同,象征性地约定房款为100元,并迅速办完了产权过户手续。

其他三个子女得知房子被父亲“送”给了小弟后,把父亲和弟弟告上法院。

苏爷爷不明白,和睦的一家怎么就对薄公堂了?探究2 结合本案,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假如你是审理此案的法官,请断一断这起房产纠纷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是学生在高三阶段进行全面复习的重要学习资料。

本文将提供一份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的模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和复习政治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梳理高中政治所学知识,深入理解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本教案将按照政治学科的四个模块进行组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部分。

每个模块将按照知识点、例题解析、练习题等环节进行设计。

二、关键词分析在经济部分,关键词包括市场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与税收、货币与银行、宏观调控等。

这些关键词代表了经济模块的核心概念,学生需要全面掌握。

在政治部分,关键词包括国家性质、公民权利与义务、政府职能与责任、民主制度等。

这些关键词是政治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运用。

在文化部分,关键词包括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与传播、文化与社会等。

这些关键词体现了文化模块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相关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哲学部分,关键词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等。

这些关键词代表了哲学模块的核心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运用。

三、课程设计在经济部分,我们将按照知识点进行讲解,包括市场机制的运行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财政与税收的关系、货币与银行的作用等。

在例题解析环节,我们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运用。

在练习题环节,我们将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在政治部分,我们将从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性质、政府职能与责任等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政治知识点。

在练习题环节,我们将注重题目与实际政治问题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文化部分,我们将从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多样性与传播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第一课+国体与政体+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第一课+国体与政体+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导学案年级:高三科目:政治主备:审核:高三备课组课题:选必修1《第一课国体与政体》课型:一轮复习课时:1课时【课程标准】辨别现代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解析国家的结构形式,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理解政党和利益集团的作用。

【课前准备】用好教材和一轮教辅书1.认真阅读教材选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P1至P13;2.完成一轮教辅书P261至P266的知识整合及相关练习【课中学习】1、易混易错辨析(1)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政权。

(2)民主的实质是在全体公民中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3)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决定国家的政体。

(4)在议会制国家,议会不仅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还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5)在议会制国家,国家元首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向议会负责。

(6)两党制是资产阶级维护人民利益的制度保障。

2、完成下列表格产生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和表现基本要素()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国家性质(国体)是()。

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国家本质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国家的本质属性是();其他属性:主权属性、社会属性)国家职能()职能(根本职能)、()职能(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3)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国体政体区别含义即(),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也就是()国家制度内容形式反映问题“”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联系国体决定政体()决定(),()体现(),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学案第一课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课前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阅读教材P44—53的内容,完成下列基础知识的梳理(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2)人大和人大代表职权的比较职权表现人大代表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地位、作用3.人民代表大会性质、职权2人大代表的产生、地位、职权、义务4.民主集中制原则5.优越性2.完成《导学案》P80—84的易混易错和选择题。

二、课中互动解疑,提高能力学习任务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年来,某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制定了多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地方性法规。

其中,《大气污染防治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在城市和县城的建成区范围内不得新建、扩建化工、水泥、垃圾焚烧发电、沥青搅拌等企业以及新增产能项目。

”位于该市城市建成区内的经开区为进一步增强园区实力,推动产业发展,计划申报省级化工园区。

经过走访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该市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形成了“依法终止经开区申报省级化工园区”的审议意见。

假设你是该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请就“终止经开区申报省级化工园区”这一决定作出说明。

学习任务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市创新实践形式,提高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能力,让基层民主落点更细、效果更实。

该市成立多家立法联系点,由人大代表作为立法信息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先后就有关文明乡村、优化营商环境的多部条例开展意见征询,收集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人大立法议案,充分发挥了立法“直通车”作用。

在各街道建立居民议事平台,推举产生包含辖区各级人大代表、村(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在内的人员成立议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商经济社会发展事项、票选民生实事项目。

在人大代表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企业设立184个营商环境监测点,收集大量一线信息,并及时交办、督办政府相关部门,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难题300余件,有力推动了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三十一 认识论导学案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三十一 认识论导学案

复习专题:?生活与哲学?专题三十一认识论上课班级:高三〔〕姓名:学号:上课时间:一、高考考点: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根底;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二、课前自主探究:::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4.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5.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6.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7.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随时转化。

8.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认识世界。

9.马克思主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1.2014年12月12日至13日,**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根本原那么、重点任务。

这主要表达了:A.实践具有物质性B.实践具有能动性C.实践具有社会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2.李白的诗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表达了古人不能登月的遗憾,如今“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人真正具备了“上九天揽月〞的能力。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①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具有循环性和无限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说明,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社会历史性D.自觉选择性4.**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成功着陆火星,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为人类更深入地认识火星奠定了根底。

这说明:A.人类通过实践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B.实践的开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D.认识工具是推动认识开展的根底5.所谓“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重在落实、贵在行动、少说多做。

高三复习总结导学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三复习总结导学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三年级政治科导学案设计人:审核人:时间:高考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目标: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点难点:矛盾分析法知识结构:知识梳理: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5)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1、○2、○3。

(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1)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导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导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学案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指引备考方向高考考点考查重点关注热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消费结构与生活水平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十七大以来,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的原因和意义。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及意义。

本课概览梳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备战高考知识整合 . 有序识记 自主学习 . 夯实基础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______和______。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______。

②未来收入预期:对未来收入预期非常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______。

③社会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______。

注意 收入水平高,不一定消费水平也高,因为消费水平的高低还要受到物价水平、消费观念、生产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①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______,会______对商品的消费量。

②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______,会______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类型(1)按照消费对象⎩⎪⎨⎪⎧消费消费(2)按照交易方式⎩⎪⎨⎪⎧消费 消费消费(3)按照消费目的⎩⎪⎨⎪⎧消费 消费消费提示 贷款消费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乐观的人,可考虑贷款消费,但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防范风险。

3.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______。

(2)恩格尔系数是指__________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______,消费结构改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1 心理引发的消费2 心理引发的消费3 心理引发的消费4 心理主导的消费2.消费行为⎩⎪⎨⎪⎧1量入为出, 消费2避免盲从, 消费3保护环境, 消费4 ,艰苦奋斗提示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消费者自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坚持绿色消费原则。

2025山东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课《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导学案

2025山东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课《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导学案

2025山东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学案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课标要求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2、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4、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二、命题预测1.本讲以选择题为主,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结合当前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评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3.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地位;4.结合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三、本节复习内容(一)考点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补充内容:新质生产力2、原始社会(1)历史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生产力发展状况①旧石器时代:采集天燃食物,学会用天然火②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畜牧业、农业★(3)生产关系特点①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③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4)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5)原始社会解体(私有制的确立)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取代。

③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④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⑤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二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观)一、课标考情预测课标要求考情统计考情预测1.描述世界是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

2.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3全国甲18,21全国乙卷22,14课标Ⅰ20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23全国乙40(2)辩证否定观22年6月浙江卷28,22湖南14,21年山东15,18课标Ⅱ22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23湖南9,23广东11,21浙江29,19课标Ⅰ23,15课标Ⅱ21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本专题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专题(1)从命题内容上看,联系的特点、用联系的观念看问题是考查的重点;(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试题的综合性较强;(3)在复习备考中,应重点关注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分析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中国式现代化、低空经济等社会热点话题。

注意:发展观的内容在历年全国卷高考中涉及很少,建议2025年地方卷地区要重点备考发展趋势和发展的状态。

二、思维导图构建回归教材后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三、核心突破与演练【时政引领】航天全纪录,追梦航天人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

”在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北斗人”踔厉奋发,“探火人”笃行不怠……航天人,好样的!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神舟十二号,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时代。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三十七课课时2推动认识发展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三十七课课时2推动认识发展

课时2推动认识发展核心考点一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肯定方面否定方面含义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对立关系①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②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统一关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①肯定中包含否定。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否定中包含肯定。

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

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要求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2.辩证的否定观含义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

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发展的环节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

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联系的环节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这种保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经过改造的容纳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归纳提升从肯定、否定方面理解辩证的否定观1.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而不再存在的方面。

纠正: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2.事物是否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关键取决于事物是处于肯定还是否定阶段。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导学案-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导学案-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课标考情预测课标要求考情统计考情预测1.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2.理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24·安徽、2023新课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024·湖南:唯物辩证法2023·福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2022年江苏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022广东、2022辽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2023·北京卷、2022·浙江1月选考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1.从内容上看:需要重点关注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等内容。

2.从形式上看:本课在考试中主要以选择题的考查为主。

3.从涉及的热点来看,热点话题:中国科技领域的新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两个结合思想。

二、思维导图构建:回归教材后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三、核心突破与演练核心考点一:追求智慧的哲学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P3):哲学的本义、产生、影响2.哲学与世界观(P5):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联系3.世界观与方法论(P6):区别、联系4.哲学与具体科学(P6-7):区别、联系、误区【知识拓展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P4相关链接)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特别提醒】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

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易错易混1.(2021·江苏卷,12C)哲学不仅能解释世界而且能够改造世界。

2025山东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导学案

2025山东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导学案

2025山东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学案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课标要求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2、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二、命题预测1.描述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认清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2.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必然性;3.反思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三、本节课复习内容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主要矛盾民族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知识拓展一: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含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相互衔接。

1、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时间段(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总结:为什么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近代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

(2)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华民族站起来。

(3)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与巨大成就。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导学案13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导学案13

第五课文化创新导学案一、考点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文化创新的途径(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二、考情分析(一)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的作用(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3.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A、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B、在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时,还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两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导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导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轮复习导学案【课程导入】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代表大会70周年上的讲话》【课标要求】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考情分析】核心考点核心考点知识点材料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023新课标卷T6 人大代表的产生、民主集中制2023年两会2023湖北卷T9 人大代表的产生、民主集中制2023年两会2023山东卷T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文物保护2022辽宁卷T7 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工作室2023湖南卷T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2022山东卷T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体系构建】【必备知识】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024年9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70周年。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根据材料,结合有关知识,说明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2023·新课标·高考真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规定: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中,按照人口数分配的代表名额为2000名,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人口数计算的名额数,按约每70万人分配1名。

对上述规定理解正确的有()①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②全国人大代表通过等额选举产生③我国选举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④全国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地位职权组成常设机关专门委员会(2024·新课标Ⅱ卷·高考真题)某区人大建立人大代表督事制度,邀请媒体到场,组织人大代表、职能部门与群众面对面解决落实利民实事。

为提高人大代表督事质量和积极性,区人大对其实行了自我述评、民主测评和中心组考评的“三维联评”机制。

高三政治课时知识点复习导学案10

高三政治课时知识点复习导学案10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目标提出的原因:我们已经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目标,现在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的服务类消费迈进。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但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④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①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③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导学案5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导学案5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导学案一、考点(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1)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A、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B、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C、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D、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A、合法行政: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B、合理行政:政府实行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C、程序正当:除涉及国家机密或依法受保护的商业机密,政府应该公开D、高效便民:政府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E、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该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E、权责统一: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时,应该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2、审慎用权,民主决策(1)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A、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B、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C、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D、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果的行政管理体制。

(2)全力与责任的关系①有权必有责。

行使权利时要承担责任。

②用权受监督。

行使权利时,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

③侵权要赔偿。

如果经过法定程序郑明政府权力的行使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就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给予赔偿。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教案20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导学案
20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导学案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导学案
一、考点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考情分析
2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天津文综,10,4分
福建文综,28,4分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山东文综,21,4分
广东单科,29,3分
三、知识梳理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①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
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原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①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①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②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4)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
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法制化进程
2、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1)含义:
(2)体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3)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4)自治机关:
①双重地位
②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5)核心内容:自治权。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三种形式。

(7)实行民族自治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我国必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现实情况)
②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历史特点)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五大宗教:
2、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内涵:
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理解正常的宗教活动:
③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是政府尊重人权的体现,
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管理的目的: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

②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②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3、弘扬科学精神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而是要人民科学地对待宗教。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2)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真题再现
1、(09海南卷)13、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强调了重视民族繁荣的原因,②④的说法符合题意;①的说法不符合题意;③的说法强调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项。

答案C
2、(09全国卷II)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既包括人大又包括政府,而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为人大而不是政府,①故说法不对。

④说法片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包括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和政府所拥有的自治权,不仅仅是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答案B
3、(09广东卷)29、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担任。

目前,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了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

这说明
A、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民放内部事务的权利
B、民族区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C、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解析B与题干无关,不选。

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D不选。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题干的主旨A、C入选。

答案AC
4、(09重庆卷)33、目前,我国有宗教活动场所8万余处,宗教团体3千多个。

宗教界人士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宗教界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组织保持着交往和联系。

材料表明,我国
A、信教公民拥有自由传教的权利
B、公民亨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D、积极促进宗教发展
解析A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材料没有体现,D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

答案B
5、(09福建卷)28、自1996年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

闽宁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
A、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间
C、解决东西部教育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D、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已经形成,不选A。

闽宁是全方位合作,不仅仅是教育科技合作,不选C。

闽宁协助是为了共同发展和繁荣,故选D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