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进程150年与发展预测

合集下载

第13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精测word)-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第13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精测word)-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3;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党和政府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从超前思维角度看,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①规划了国家发展的具体方案②离不开广泛的调查研究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方向性④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2年6月8日,经合组织(OECD)表示,俄乌冲突推高谷物价格,各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避免粮食危机席卷全球。

对经合组织的这一警告,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学会运用超前思维②要在事物现状基础上构想其发展的可能趋势③人的思维往往会落后于事物发展的现实状况④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趋势和方向是不确定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作为领导干部要通过调查研究等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掌握和占有信息,建立起丰富的“信息库”,从而进行深邃透彻的分析、周密理性的鉴别,做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洞察未来趋向和走势,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

材料说明( )①调查研究是超前思维的重要方法②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③推理的方法可以保证超前思维的确定性④超前思维有助于领导干部能动地认识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冬奥风”吹热冰雪经济。

大量景区在2021年末入冬后便迅速将本景区改造成冰雪主题乐园,大部分景区在这个冬天均实现了营业额的大幅增长,但也有少部分景区在改造后依旧门可罗雀。

这表明超前思维( )①具有“先知先觉”的基本品质②具有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③帮助人们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④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未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定会更加光明。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2019年底)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2019年底)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2019年底)今天我想谈谈我们通常不谈论的话题。

我们是自下而上的投资者,主要关注公司、估值、生意和行业。

但在过去的几年里,特别是2018年,很多人对中国宏观环境忧心忡忡,悲观情绪蔓延。

我猜这也是在座有些人千里迢迢来到这儿的原因。

所以我们今天就破例谈谈宏观环境。

说到底,当我们投资一个国家的一家企业时,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也是在投资这个国家。

我们需要对这个国家有大致的了解。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投资人,我们关注的是对未来大概率正确的预测。

我们的分析尽量保持客观理性,摒弃任何意识形态及情感带来的偏见。

我们要描述的是“真实”,而不是“理想”或“希望”。

下面是我今天演讲的提纲,分为五个部分:1.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2.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及近四十年的经济奇迹;3. 当前投资人尤其是海外投资人对中国的悲观情绪;4. 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今天中国与西方的位置;5. 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首先我们会讨论中国和西方有何差异,各自有何独特之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差异和独特之处。

大多数西方人都是以西方眼光看中国,而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以中国眼光看其他国家。

这种差异性导致了许多迷茫和误解。

如果你不了解中西方的历史差异和这些差异性的根源所在,你就无法真正深入理解并对它们的发展进行预测。

第二部分,我们会简述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并解释近四十年中国经历的经济奇迹,即超长期的经济超高速增长。

第三部分,我们会讨论今天投资人普遍关注的中国政治经济环境,当下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特征,意味着什么。

第四部分,我们会讨论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最后,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估测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

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宏大的议程,涵盖了相当多领域。

很抱歉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能快速地过一遍,这种求快的方式与我们日常工作的方式可谓背道而驰。

我的目的是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帮助大家开始理解这些问题。

今天讨论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我过去40年思考的产物。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与未来发展的任务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与未来发展的任务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发展理论认为现代化就是工业化。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一国的现代化包括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这样的更加广泛和更丰富的内涵,在中国还包含有市场化这样特殊的体制转轨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包括了人文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社会主义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文化领域中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性与全球先进文化的结合化等。

本文拟就中国目前现代化可能达到的程度,中国未来30年在现代化历程中所处的阶段,未来30年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有利条件,并就应当选择的现代化道路等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清末的百年耽误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化程度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何传启将现代化过程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

我们这里先考察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

那么,第一次现代化应当有哪些主要的衡量指标呢?我想能量化的应当有这样一些内容:一是经济发展水平性指标,即人均G DP,反映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是经济结构性指标———非农产业化率,即第二和第三产业G DP占总G DP的比率,反映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程度;三是社会结构性指标———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率(逆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反映农村和农业社会向工业和城市社会的转型进程;四是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大学普及率、社会保障综合覆盖率、成人识字率、平均预期寿命、婴儿存活率、医疗服务等,表明了一个国家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治安状况、人民生活幸福等方面的社会进步程度。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的计算,中国G DP规模占世界G DP 总量在1700年和1820年时,分别为22%和32%,由于中国晚清政府对外关系上闭关自守,政治经济体制上因循守旧,知识上排斥科技,加之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中国G DP规模占世界总量的比率到1949年时下滑到5%左右。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在当时只相当于日本和前苏联等国家的2l%左右。

历史模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与发展

历史模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与发展

历史模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与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许多探索和发展。

这个进程从19世纪末开始,到20世纪初,中国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落后,并开始尝试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探讨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和发展。

一、政治探索与发展政治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改革一直是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的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

首先,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尝试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这一政策旨在通过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制度,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尝试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未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

接着,辛亥革命的发生使中国政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初步实现,政府开始尝试建立一套现代化的行政体系和法律体系。

然而,在中华民国的时期,中国的政治进一步面临了许多问题和困难。

政府的腐败和内外部冲突影响了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使得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变得更加曲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领导制度,实现了政治权力的集中和民主制度的初步建立。

二、经济探索与发展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经济探索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农民起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阶段。

农民起义是中国经济探索和发展的起点。

农民起义为中国的社会动荡创造了条件,也为后来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基础。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中国通过引进外资、开放市场和改革政府机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的经济实现了长期的增长和现代化的转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具体模式。

中国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实现了既有计划经济特点又有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方式。

未来中国15年可能出现的变化范文

未来中国15年可能出现的变化范文

未来中国15年可能出现的变化范文中国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2021年至2035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从中高速增长(5%以上)逐步过渡到中速增长(4%以上),GDP年均增速保持在4.8%左右。

按照这个增长速度,中国将用十五年的时间实现GDP(不变价)翻一番,由2019年的99万亿元增长至2035年的209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的2.1倍。

这一增速预期目标,符合我国进入高收入阶段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特点,更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我国经济实力将大幅跃升。

按购买力平价(PPP)2017国际元计算,由2019年的22.53万亿国际元增长至2035年达到47.57万亿国际元左右,占世界总量比重从17.3%提高到2035年达到27%左右,对世界GDP增长贡献率持续保持在1/3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强国,必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国具有实现中高速或中速增长的综合要素****。

从增长****来看,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国内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18年达到44.9%),又是世界上国内投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18年达到43.8%),资本形成总额(现价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40倍[1],实物资本增长率仍然保持在7%左右。

从劳动力要素看,我国劳动力数量有所下降,但是总人口就业率仍保持在55%以上[2],其中妇女就业参与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并居世界前列,[3]非农就业人数持续增长,农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

从人力资本要素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业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劳动技能人数比例明显上升[4],每年新增劳动力中仅高等院校本专科、研究生毕业生就达800万人左右,技工院校毕业生100万人,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70%以上,各类人才规模迅速扩大,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人力资本(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增长率保持在2%左右。

我国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阶段,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保持在1%以上。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摘要】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经历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起点、困境与挑战、探索与实践,以及成功经验的积累。

中国现代化的未来展望在于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在于推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表明要深刻认识国家发展的现实状况,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则在于不断创新和改革,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中国将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近代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发展路径、起点、困境、挑战、探索、实践、成功经验、未来展望、意义、历史启示、必由之路1. 引言1.1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中国现代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经历了近代中国的起点、困境与挑战、探索与实践、成功经验,以及未来展望等阶段。

从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到现代化的腾飞,中国人民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近代以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但随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逐渐陷入了危机之中。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起点便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中国人民觉醒了,开始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如政治动荡、社会动乱、经济落后等问题不断出现,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不断探索与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

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包括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成果,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未来,中国现代化仍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在于推动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文明进步,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是,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及其未来趋势

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及其未来趋势

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及其未来趋势第一章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

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在国内外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意义深远而复杂。

第二章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三阶段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放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经济建设;第三阶段是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章第一阶段:解放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放初期的中国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的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计划,积极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个阶段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第四章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转向市场经济,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

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第五章第三阶段: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中国将重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构建美丽中国为目标。

在这个阶段,中国将致力于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第六章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包括: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

第七章结语
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和未来趋势有赖于政府的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国将迎接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世界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世界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化
中水平(平均)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 120点
第二次现代化发展期
低水平(下线)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 90点
35
第二次现代化起步期
16
2000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两次现代化并存
17
现代化研究的国际案例
2001年德国DFG(研究联合会)支持的重大项目 1 2 3 4 再现代化研究 知识文化与社会变 化 社会发展(统一后 东德地区现代化) 社会变迁过程(社 会现代化) SFB重大项目 SFB重大项目 SFB重大项目 SPP优先领域 重大项目 1999 1999 2001 1998 360万欧元 420万欧元 44万欧元 470万欧元 BECK FRIED SCHMIDT KRAIS
继续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5
经典现代化理论


一般理论 现代化的理论涵义 现代化过程的特点 现代化结果——现代性 现代化的动力 现代化的模式 学术流派
6
7
后现代化理论(殷根哈特,1997)
8
再现代化理论(贝克,1986)
9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何传启,1998,1999)


一般理论 文明理论: 人类文明发展理论 广义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的理论涵义 现代化过程特点 现代化结果—现代性 现代化的动力 现代化的模式 综合现代化模式 广义现代化理论大厦
世界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 1950 — 2050年)
(提 纲)
1
世界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一、世界现代化研究50年(1950 — 2000)
二、世界现代化进程50年(1950 — 2000) 三、世界现代化未来50年(2000 — 2050)
2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

在这一时期,面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落后局面,中国开始寻求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洋务运动鼓励引进外国技术和知识,兴办工业和军事机构,并建立了一系列近代教育机构。

由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和中国社会的封闭性,洋务运动的成果并没有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初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由于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各种阻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阻碍。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由于国内政治混乱和抗日战争的爆发,现代化进程再次受到了阻碍。

在战争期间,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并且还面临着大规模的贫困和饥荒。

抗战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篇章。

经过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中国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恢复。

随后,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农业、工业和科技的现代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中国还加强了教育、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化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显著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政治现代化:通过建立民主法制和奉行科学决策,实现政府的法治化和现代化管理。

2.经济现代化:通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推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3.工业化:通过大规模的工业投资和技术引进,推动工业化进程,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4.城市化:通过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1950—2000年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提高 50年提高了50个百分点
%
100 76 80 60 37 40 20 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1 26 54 40 63 78
1970—2000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提高
指数
40
31
30
25 21
26
20
2050年目标

低目标:第二次现代化指数达到 2050 年世界平均水平(大约为“90 点”左右),处于第二次现代化起步期; 中目标:第二次现代化指数达到 2050 年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 平(大约为“120点”左右),处于第二次现代化发展期; 高目标: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接近 2050 年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上 线(大约为“160点”左右),达到第二次现代化成熟期,基本实现 第二次现代化。 2050 年中国现代化目标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生活质量、经济 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全面超过 2050 年世界平均水平;全国完成城镇化 和信息化,发达地区完成知识化;全国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化。 2050年主要发展指标超过2050年世界平均水平
(1)工业化和工业转移并重。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知识密集的 新型工业化。 (2)城市化和城市扩散并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大力促进民主化。完善民主选举、民主立法和民主监督制度。 (4)继续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5)大力促进知识化。发展知识产业、服务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6)继续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7)发展高等教育。尽快普及12年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 (8)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9)实施生态现代化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10)积极推行按贡献分配。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还是典型的传统

新中国发展历程

新中国发展历程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与此同时,香港特 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庄严的仪式上宣誓就职。自此,“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在香港正式实施, 历经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进入历史新纪元。1999年12月20日,澳 门也顺利回归中国。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 截至2010年4月30日,已有200个国家和45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 博会。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 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 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 深远。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 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 ,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 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 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属于注册类世博会。国际展览局是专门从事监督 和保障《国际展览公约》的实施、协调和管理举办世博会并保证世博 会水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目前有89个成员国。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 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和挑战。世博会将带来的主要经济效应有: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 、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对GDP的贡献效应、增加就业机会以及 后续经济效应等。另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其他效应,如;推动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上海的知名度和区域辐 射效应等。
再次成为联合国大家庭一员后,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 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 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联合国大舞台上因为有了中 国,就不再是一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的表决机器,而具有了真 正普遍性的政府间组织的信誉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及意义

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及意义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建设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加深对现代化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思想和新要求,统领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中国的现代化同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别,而中国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关键词]四中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演进变革[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341(2019)06-0009-02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及意义宋玉玲,袁旭,孙绮(哈尔滨石油学院大庆精神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8)·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收稿日期]2019-11-1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项目“大庆精神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VPX011[作者简介]宋玉玲(1954-),女,黑龙江巴彦人,教授,大庆精神研究专家,主要从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

2019年12月总第217期第6期大庆社会科学DaQing Social SciencesDec.,2019Serial No.217No.6“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迁的世界性的历史过程,始于18世纪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从近代以来经历的一场剧烈变革,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

一、中国共产党追求现代化一以贯之新国成立前的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周恩来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

历史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影响分析

历史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影响分析

历史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影响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本文将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中国现代化的起源中国现代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后。

这场战争的失败引起了中国内外的深刻思考,中国开始意识到自身发展的薄弱与不足,并开始探索现代化的道路。

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1. 政治现代化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标志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变。

2. 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特别是1978年的农村改革与1980年代的城市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

3. 文化现代化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是在中国政治与经济现代化的推动下逐渐展开的。

中国开始接触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思想解放与文化观念的改革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198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大发展,学术繁荣,社会文化氛围逐渐开放。

三、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政治上,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社会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治理机制,推动了法治建设和民主意识的提升。

2. 经济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使中国经济腾飞。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

3. 文化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让中国文化焕发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既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又吸收了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规模与速度:中国现代化进程庞大而复杂,需要解决亿万人口的问题,发展速度过快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未来将走向何方-经济角度

中国未来将走向何方-经济角度

中国未来将走向何方(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论述)站在历史的起点上,展望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全方位预测。

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僵化的、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充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先进各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大力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目的。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提出我国现代化进程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第一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0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

“三步走”战略的核心和本质,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增进全体中国人的福祉。

沿着这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中国必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国家。

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

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我们将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我们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扩大就业,优先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

在人类历史上,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形成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

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监测研究

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监测研究

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监测研究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现代化研究理解和借鉴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得出了我国的2014-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指数,并对我国2025年、2030年以及2035年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现程度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一、文献综述研究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统计监测,对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有三种水平:基本实现、平均实现和全面实现。

目前没有明确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标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何传启(2020),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定为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50%和世界平均水平,但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80%,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1)。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指标体系有布莱克现代化指标体系、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等。

国内学者多数从多维度、多方面构建多指标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比如,任保平(2021)从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生态文明、政治文明5个维度构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对西部地区12省区市现代化建设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2)。

此外,还有学者对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进行了研究。

比如,韩民青(2018)基于世界银行对不同收入国家的划分,从动态角度确定了2035年现代化国家的人均GDP最低标准应该在2.3万美元到2.6万美元之间(3)。

二、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监测和评价需要确定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

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科技水平、生态环境这五个方面。

(一)指标的构建原则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设定既要突出共性(主要是国际可比),也要体现个性(国情),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拟定。

1.符合国情原则。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梳理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梳理

现代化作为一种世界现象和国际潮流,大致起步于18世纪,扩散于19世纪,流行于20世纪和21世纪。

由此可见,现代化出现在世界上的时间并不长,与世界工业化进程基本相符。

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但起步比西方先行国家晚了约一百年,属于后发追赶型现代化。

如果把传统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两个阶段,把现代社会分为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两个阶段,那么现代化可以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

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第二次现代化则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河南省青桐鸣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语文试卷-语文

河南省青桐鸣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语文试卷-语文

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纳首提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各国深度合作与共同发展。

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 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

不仅如此,“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生态、文化等效应也逐步体现。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国内格局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无疑给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

中美贸易、俄乌冲突等“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制约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

同时,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回归,一方面势必进一步激发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潜力,双方深化合作领域将进一步被拓宽;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认识到中国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在市场依赖性、产业互补性、全球需求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广阔合作空间,中国具有的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在全球市场中依旧难以替代,其客观经贸需求依旧强大。

而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将强化“一带一路”推进动力。

(摘编自白永秀、陈煦《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既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路径选择,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治理和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980至2050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doc20)

1980至2050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doc20)

1980--2050 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按照“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我国已经实现了前两步,进入21 世纪开始走第三步,2001〜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为工业化、城市化、开放型经济;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推进制度创新。

中国的现代化要实现三个根本性的转变: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二元经济结构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和健全。

中国经济具备持续增长的诸多有利条件,2020年以后,中国将按照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步地从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

一、2000年发展目标的重新定位和实践结果中国在 1 964年提出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1 975年重申这个目标,这反映了当时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

实际发展进程证明,这是做不到的,虽然在当时人民迫切希望集中力量进行国家建设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的号召曾经起过积极作用。

中国从 1 979年开始实行新的政治路线,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同时对经济发展战略作了重大调整,放弃20 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改而实行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这就是:第一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社会的水平;第三步,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济发展战略的这种重大调整,是基于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重新认识。

这种重新认识,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当时尚未摆脱贫困的中国,把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作为走向现代化的起点,是正确的选择。

从温饱到现代化,时间跨度很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重大差别,把实现小康社会(注:“小康社会”的英译文是“ a well-off society ,直译是“宽裕或者富裕的社会”;俄译文是“cpegHe3a冰uTO^Hoe o6ncerBO ”,直译是“中等殷实或者富足的社会”;法译文是“ soci e t e au niweau de vie relativement ,is ft译是%生活水平相对宽裕的社会”;德译文是“ Eine Gesellschaft mit bescheidenem Wohlstand,直译是“具有低标准富裕程度的社会”;西班牙译文是“ sociedad modestamente acomodada '直译是“适度的或者有节制的富裕的社会”;是“小康()社会”,直译是“稍有富裕的社会”。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从新民主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从新民主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作者: 熊思远;杨相诚
出版物刊名: 思想战线
页码: 1-5页
主题词: 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中国现代化道路;历史选择;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现代化思想;解放生产力;中国革命
摘要: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从新民主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熊思远,杨相诚一中国的现代化,可以追溯到150年前的鸦片战争。

从那时起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半个多世纪,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仁人志士曾先后绘制了一幅幅强国富民的蓝图,但都因不符合中国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质 ,因 为依 IC信 中国 封建 的 政 治体 制 ,仅 仅 在 经济 nH 方面进 行改 进是 行不通 的 。 第 二 个 周 期 开 始 于 19 年 , 中 日 甲午 战争 让 国人 彻 0 8 底 明 白 目光 单 纯 的注 视 到 经济 改革 是 不行 的 ,结果 就 有 了19年戊戌变法也就是 “ 日维新”。这次运动遭到 8 8 百 清政府的残酷镇压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在接下 来开始 了 “ 清末新政 ”,推进有限度的政治体制改革。 结果我们都很清楚,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封建体制的 统治下 ,单纯的政治改革不但不能促成民主共和国的诞 生 ,即使有限的 “ 君主立宪”也不能实现 。尽管后来辛 亥革命也失败了 ,但是有 了这经济层面的 “ 洋务运动” 和 政 治 层面 的 “ 戌 变法 ” 以及 辛 亥 革命 的 民 主思 想 的 戊 深 入 使 人们 认识 到 了现代 化 的总 体 特 征 ,单 纯 的经 济 改 革 和政 治 变 革 不可 能导 致 现 代化 ,只 有从 文 化 的根 基 上 推进彻底的改革 ,才可能实现中国社会的根本转型。在 2 世纪初 ,有了一批有识之士对于改造 中国民众的国民 0 性重 视起来 。 第三个周期就从11年开始的五四运动 ,上一个三十 99 年左右的时 间,经过不断的探索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落 脚点还是要从文化入手 ,只有打破 中国传统 自然主义和 经验 主 义模 式 ,才能 救 中 国 。在五 四 运动 中最 重 要的 在 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 的结合。在随后的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人民在以马克 思主义为纲领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 了艰苦卓绝的 速 度 增 长 ,而 支撑 我 们 中 国进 一 步 改革 开 放 的 内在 机制 就是文化 ,从上面的五个周期我们都能够看到 ,我们过 去 都 在不 停 地 学 习西 方 ,就 连 建 国后 的 这六 十 年 的时 间 中 ,我们也在不停地 “ 拿来主义”,难道我们中国文化 就不能向外输 出吗?答案是肯定可以输出,我们中华文 化又着 自身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造就了一批伟大的思 想家和哲学家 ,世界没有那个 国家历史上的思想家和哲 学家能够 与我们中国相媲美,用群星璀璨 ,星光闪耀一 点都不夸张。我们 中国有一句谚语 “ 三十河东 ,三十年 河西 ”,西方文化统治东 方文化 日子很 可能会在未来 三十年的时间中逐步得到改变 ,未来三十年我们还要继 续的走出去,但是不单单就是学习西方 ,而是把深埋干 自己本 民 族的 文 化 内 涵深 挖 出 来 ,在 走 出去 与 西方 文 化 达成 共 识 的前 提 下 ,逐步 把 我 们 自身 的优 秀 文 化传 播 到 世界 各 地 ,进 而 出 现 以学 习西 方的 形 式来 发 展 我们 自 己
学 术 探 讨
中中 国现 代化 进 程 是政 治 、 经济 、社会 和文 化 全 面发展 的现 代 化 ,其 中起 到 基 础 性 作 用 的是 文 化 的现 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开始于1 6 年到20 年正好1 0 81 08 5 年的时间,通过对 中国现代化五个周期的阐述 ,让我 们预 测一 下 未 来三 十 年 中国社 会 发展 的情 形 。
文化的内容相结合的方式 ,最终促使我们中华文化的伟 大复兴。 作 者 单 住 :孟 德 成 山 东理 工 大 学法 学院
李轩 淄博 职 业 学 院 电子 电 气 系
作 者 简介 :孟德 成 ( 9 1 1 8-
) ,男 ,山东淄博
人 , 山 东理 工 大 学法 学 院O 级 马克 思主 义基 本 原 理 专 8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主 要 从 事 马克 思 主 义 理 论 . 马克 思 主 义 发 展 史 和 思 想政 治教 育 方 面 的 研 究 l李 轩 ,淄 博 职 业 学 院 电子 电 气 系 ,研 究 方 向 : 电 力 系统 自动化 。
中国 自鸦 片 战争开 始就 深受 封建 社会 和帝 国主 义的 毒 害 ,而 世 界 范 围的 欧洲 和 西 方 国家 正在 不 停 地进 行 独 立 和 改革 ,我们 中 国在 经 历的 一 系列耻 辱 的 条 约之 后 也 在 寻求着变化 ,也正是在 16 年 ,开始 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81 的 探索 ,首 先 登场 的亮 相 的就 是 “ 务 运 动 ” 。 自 “ 洋 洋 务运 动 ”开 始 到 我们 今 天一 个 半 世纪 的 现 代化 的 进程 道 路上 ,伴随我们国家不断发展 ,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从弱 转强的历史指标就是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 。文化是 内在 的 机制 而 外 在 的表 现是 经济 和政 治 的 变化 。这一 个 半 世 纪的时 间中可以划分为五个周期 ,每个周期大约为三十 年的 时 间。 第一个周期 ,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者就是洋务运动 ,从 16年 开始 到 19i 81 80 吝三十年 的时 间 中 ,洋 务运 动开展 的是 如火如荼,6 一7 年代仿造洋枪洋炮等军事武器装备以 O 0 “ 求强”,到 了7 一8年代就开始兴办民用企业为主要 O 0
革命运动 ,推翻 了压在 中国人民头上的 “ 三座大山” , 中华人民共和 国在14 年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 99 建的最后胜利。在这三十年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反帝反封建的战略和策略, 提出了引导 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方针 ,指 明了中国 必 须 先 经 过 新 民 主 主 义 、然 后 进 入 社 会 主 义 的 发 展 道 路,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政治和思想基础。 第四个周期就是从14 年开始 ̄ 17年改革开放前夕 99 98 这三十年的时 间,以计划的模式配置以经济运动与政治 运动现结合 ,独立 自主 ,自力更生的改变国家经济面貌 和社会面貌的过程 中,逐步形成 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 义模式 的雏 形 。 第五个周期就是从17年的改革开放到20年这三十 99 08 年的时 间,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其发展的成就引起 了整个
关 键 词 :现 代 化 l 5 年 ; 发展 预 测 10 中 图分类 号 :c l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章编号 :1 0-96 2 1 )0 6C-0 0一 l 0 9 1 6( 0 0 2() 2 4 O
世界的关注 ,逐渐走出了一条有 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 内涵的 “ 求富”,到1世纪末的19年左右 ,这种单纯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政府调节和市场机制相 8 80 的经济层面的革新基本完成。也是在19 年 日本经过明 结合 ,我们逐步展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并在这 80 治维新迅速的发展起来 ,并占领 了朝鲜 ,接下来的 目标 三十年的时间中 ,从政治、经济 、文化 、社会发展等多 就是 清政府 统治 下的 中国 。在 19- 19 年发生 的 中 日甲 个层面深入的改革 ,是我们进一步坚信中国共产党作为 84 85 午战争中,中国的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中 日甲午战争以 社会主义事业 的领导核心 ,更加 坚信马克思主义作为我 中国失败求和告终 。签订 了即 南京条约) )以来最丧权 们的指导思想 ,更加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们未 辱国的 《 马关条约》,为什么会这样?看起来中国的海 来发展和不断深化的 目标。 军强于 日本 ,怎么就败 了呢?原 因就是在于洋务运动的 未来三十年的 中国的发展一定还会保持持续较快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