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五首经典唐诗的阅读和理解。
这五首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杜牧的《山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这些诗篇代表了唐代诗歌的不同风格和主题,通过学习这些诗篇,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唐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唐诗,对于诗歌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古代文化和诗歌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唐诗;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领会唐诗的魅力;3.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4.通过学习这五首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唐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2.难点: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2.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五首诗歌的原文、译文、作者简介等;2.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3.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唐诗的美。
教师简要介绍唐诗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五首唐诗,引导学生朗读和跟读。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唐诗五首(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唐诗进行个性化解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朗诵、仿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感。
5.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唐诗的魅力和学生们对古典文化的热情。通过《唐诗五首》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
1.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们体验诗人的情感,引导他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和有趣。
3.王之涣《登鹳雀楼》:领略黄河壮丽景色,体会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解析诗中的景物描绘,感悟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
5.王维《鹿柴》:通过诗句分析,感受诗人在山林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意境。
二、核心素养目标
《唐诗五首》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感受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唐诗的格律、意境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通过朗诵,让学生们感受唐诗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分组讨论的实效性:在分组讨论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这种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有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悟唐诗。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八年级上册唐诗5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唐诗5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五首唐诗的内容,掌握其主题和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诵读练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唐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诗的热爱,提升其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首唐诗的主题、艺术特点及创作背景。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深层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故事导入。
讲述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出五首唐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 讲授新课:逐首讲解五首唐诗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 巩固练习:学生尝试自己分析诗歌,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唐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地位。
四、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唐诗,激活其对唐诗的认知。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讨论和诵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唐诗。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报告和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唐诗的学习。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五首唐诗,理解并分析其内容。
2. 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一首唐诗的赏析,表达你的理解和感受。
第13课《唐诗五首》教学设计+2024-2025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一、课标摘录:本课定位为新授课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本节课的相关要求如下: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代诗歌;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二、课标分解:关于“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本课重点字词如“皋”“徙依”“萋萋”“候骑”,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也即做到读准字音,写对字形,能在文本语境中理解意义,并能在陌生语境中学会运用。
关于“能有感情诵读”指学生能在班里大声朗读,并能解释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朗读;关于“理解基本内容”指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能自己独立说出诗歌大意;关于“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欣赏品味”指学生能结合字词,说出字词的妙处;能结合句子说出作者情感,作者使用的表现手法,从而真正理解诗歌。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为部编八上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这五首唐诗,都是律诗,有五律,有七律。
学习这些诗歌,学生了解诗歌的章法结构,增强语感,获得审美鉴赏力提升和情感的熏陶。
课文中五首诗,都有优美的写景句子,或描绘闲适的田园风光,或描绘大漠雄浑景象,营造出或闲适,或清新,或雄壮的意境。
抒发的情感,有表达古今变迁的慨叹,有对明媚春光的热爱,有对未来的憧憬,积极向上,明朗乐观。
学习本文的几首诗歌,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同时,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古诗与近体诗的区别了解不多,甚至从未涉及,需要进行介绍。
学生可以借助课下注释和补充的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情感。
但体会诗歌意境方面,受学生的感受力与想象力的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意象,感受意境。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多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发问和讨论。
对于诗歌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还需教师予以重点引导和点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句。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唐诗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唐诗韵律、意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创设等方法,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对作者生平背景、文化背景的掌握。
-学生对唐诗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不足,影响对诗歌的理解。
-教师需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4)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分析、比较诗歌时,容易受到固定思维的限制,需要教师引导。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
2.教学难点
(1)对诗句韵律、平仄的理解与运用。
-学生容易混淆平仄、韵脚等概念,需通过实例分析、练习加强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诗句,以加深对韵律、平仄的掌握。
(2)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学生在理解诗句背后的意境、情感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解释。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概念。唐诗是唐代文人创作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韵律、意境和艺术魅力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鹳雀楼》这首诗。这个案例展示了唐诗如何通过精练的语言描绘壮阔的景象,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优质教案设计(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优质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唐诗五首》。
具体内容包括:《登高》、《望岳》、《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凉州词》。
这些诗歌均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李白等所作,展现他们独特艺术风格和高超诗歌才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五首唐诗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朗读、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韵律、意象及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例如,描述一个登高望远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在登高时豪情壮志。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五首唐诗,感受诗歌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讲解每首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文化背景。
4.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意象、情感表达及韵律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意象、情感表达及韵律特点,并进行分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任选一首唐诗,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鉴赏文章。
答案示例:(1)主题思想:描绘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和对民族英雄敬仰。
(2)艺术特色: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泰山雄伟壮观。
(3)文化背景: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象征着中华民族威武不屈。
2. 作业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语言流畅,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其他唐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解诗歌发展历程,拓宽文化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生对诗歌韵律、意象及情感表达理解。
2. 课堂实践情景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例题讲解深度和广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分析方法。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美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美教案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唐代诗人创作的诗歌,领略唐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本课的五首诗歌分别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杜牧的《山行》。
这些诗歌在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和情感抒发方面各具特色,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优质教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唐诗,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分析力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歌;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唐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2.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诗歌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诗歌,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唐诗,激发学生对唐代诗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呈现五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唐诗的魅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增强历史意识:了解诗词背景,认识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诗词,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包括诗词的格律、意象、情感表达等。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千年。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望岳》这首诗。它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出自己的豪情壮志。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诗词五首》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大多数同学能够逐渐进入状态,跟随我的教学节奏。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词的格律知识,部分同学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简单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显然,这部分内容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不断巩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家国情怀、人生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五首唐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杜牧的《赤壁》,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静夜思》。
这些诗篇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
通过学习这些诗篇,可以使学生领略到唐诗的韵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唐诗,对唐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唐诗的深度理解和赏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也有待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唐诗,了解诗文的背景,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唐诗,理解诗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唐诗意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唐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唐诗的内容,了解诗文的背景,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唐诗,了解诗文的作者和背景,尝试理解诗文的内容。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唐诗五首》,包括《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油翁》、《钱塘湖春行》、《题临安邸》五首诗。
详细内容涉及对每首诗的背景了解、内容解析、意境体会及艺术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2. 体会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分析、理解、感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五首唐诗的理解、分析和感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唐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唐诗的背景、作者及其生平事迹。
3. 诗词朗读:学生齐读五首唐诗,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4. 内容解析:逐句解析五首唐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5.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讲解分析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卖油翁》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7.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共性与个性,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作者、背景及关键词。
3. 诗词解析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题临安邸》的艺术特色,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要求学生对诗句进行逐句解析,从意境、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的安排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诗词五首》
教案名称:《诗词五首》综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和《渔家傲》五首诗词,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词鉴赏、情感体验、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诗词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准备:《诗词五首》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每首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诗词鉴赏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感体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每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内容做铺垫。
诗词学习(每首10分钟,共5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跟读。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解释诗词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诗词鉴赏:分析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体验:学生阅读诗词,记录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情境模拟:学生根据诗词内容,模拟诗词中的场景或情感,加深对诗词情感的体验。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韵律,创作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对诗词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诗词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需4课时。
单元主题为“诗海泛舟”,旨在通过欣赏唐诗的魅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一.课标要求《唐诗五首》作为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
1. 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唐诗五首》,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和审美特点,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2. 文化理解能力:通过学习唐诗,使学生了解唐诗的背景、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 创新表达能力:在欣赏唐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诗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的单元内容分析,包括以下四个课时:第一课时:《登高》本课时主要学习杜甫的《登高》。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使学生理解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体会杜甫诗歌的深沉和凝重。
第二课时:《春望》本课时主要学习杜甫的《春望》。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使学生理解诗人春天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体会杜甫诗歌的深沉和凝重。
第三课时:《月夜忆舍弟》本课时主要学习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使学生理解诗人在月夜中思念弟弟的情景,感受诗人深厚的兄弟情谊。
同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体会杜甫诗歌的深沉和凝重。
第四课时:《望岳》本课时主要学习杜甫的《望岳》。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使学生理解诗人望着岳山的景象,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同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体会杜甫诗歌的深沉和凝重。
唐诗五首(教案)-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因为某种情感而想表达出来的经历?”(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唐诗中的情感世界。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这样,学生们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讨论,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学生们今天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梳理。总体来说,他们对唐诗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但在课后,我还需要关注学生们的疑问和困惑,及时解答,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诗歌情感的内化:学生往往难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师需要设计情境,如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同身受,内化诗歌情感。
-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修辞手法,如拟人、象征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应用。教师应通过具体例句的分析,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和效果。
-古文词语的准确理解:唐诗中的一些古文词语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异,如“还”、“赋得”等,学生可能对这些词语的含义感到困惑。教师需要详细解释这些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包括对诗歌情感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第13课《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五首唐诗,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学生能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学生能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4.学生能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提升对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分析诗歌的章法。
(3)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诗句。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情感,把握诗歌的深层内涵。
(2)赏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领会其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无数读者。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 13 课《唐诗五首》,去领略唐诗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怀。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这五首唐诗,注意字音、节奏。
(1)教师出示重点字音:东皋(gāo)徙倚(xǐ yǐ)犊(dú)萋萋(qī)征蓬(péng)(2)教师强调读音:“皋” 读“gāo”,不读“háo”;“徙” 读“xǐ”,不读“tú”;“倚” 读“yǐ”,不读“qǐ”;“犊” 读“dú”,不读“zhú”;“萋” 读“qī”,不读“xī”;“蓬” 读“péng”,不读“féng”。
(3)学生齐读字音,教师纠正读音。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1)教师范读《野望》:“东皋 / 薄暮 / 望,徙倚 / 欲何 / 依。
树树 / 皆 / 秋色,山山/ 唯 / 落晖。
牧人 / 驱犊 / 返,猎马 / 带禽 / 归。
相顾 / 无 / 相识,长歌 / 怀 / 采薇。
”(2)教师范读《黄鹤楼》:“昔人 / 已乘 / 黄鹤去,此地 / 空余 / 黄鹤楼。
黄鹤 / 一去/ 不复返,白云 / 千载 / 空悠悠。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收录了五首经典唐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杜牧的《山行》。
这些诗篇代表了唐诗的不同风格和主题,既有写景咏物的,也有抒发怀古之情的。
通过学习这些诗篇,学生可以领略到唐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唐诗,对唐诗的基本风格和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和欣赏诗歌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唐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唐诗,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意、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提高人文素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唐诗,理解诗意,感受唐诗的魅力。
2.难点: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欣赏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美。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朗读感悟法: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五首唐诗的课件,包括诗文、译文、诗人简介、图片等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与唐诗相关的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熟悉五首唐诗的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唐诗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五首唐诗的诗句,要求学生朗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小学时候我们就开始学习唐诗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一、导入新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五首》。
二、《野望》1.资料助读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王绩爱好广泛,最突出的成就在诗歌。
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基础知识东皋(gāo)徙倚(xǐyǐ)犊(d )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犊:小牛。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相视;互看。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第13课《唐诗五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整理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入了初唐至中唐时期的五首律诗,从王绩《野望》到崔颢《黄鹤楼》、王维《使至塞上》、李白《渡荆门送别》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唐代是诗的时代”,与孩子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更偏爱网络小说,更愿意接触“鲜活”的事物,而不是古老的“文物”。
有孩子问:老师,我对唐诗的印象就是从背唐诗三百首开始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而背。
还有孩子说:唐诗看上去就很复杂,学起来头疼,最多默写题用用,我们生活里也没用处。
在期中考试之前我们已经完成《唐诗五首》的教学,但期中考试的律诗诗句选择题的正确率仅37.5%,询问选择正确选项的原因,发现掌握律诗知识的一个班只有5位学生。
可见学生的律诗知识学得并不扎实,马上要开始上新的古诗课文,因此我打算就“律诗”主题开展一次小型的律诗整理项目,让学生回顾律诗,温故而知新,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习目标】知识: 1. 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及其作用;2.律诗“转”句常用的手法(对比、精准动词、虚实转换等)及其表达效果;3.律诗的意象与意境。
技能: 1. 能辨别律诗的结构;2.能归纳诗人“转”的方式(起承转合中的一种),理解诗歌情感;3. 能灵活运用律诗结构进行改编写作;4. 能从意象中感受意境之美;【学习过程】一、前置任务: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泰戈尔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
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
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在这里!”这是晨阳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在学了《唐诗五首》后,他觉得唐诗魅力十足,于是想把此诗改成一首律诗,请你试着为他改编,并为自己的诗写一段推介词。
二、课堂任务任务一要素回顾哪首诗更符合晨阳同学写一首“律诗”的要求呢?学生在发言中回顾已学知识:七言或五言的八句诗,押韵(四、六、八句),颔联颈联对仗……任务二精致结构通过任务让改编的诗变得更精致。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五首经典唐诗,分别是《登鹳雀楼》、《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些诗篇代表了唐代诗歌的高峰,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唐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他们对诗歌的韵律、意境、情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诗歌的意象、抒发的情感以及诗歌的历史背景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五首唐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诗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五首唐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抒发的情感以及诗歌的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欣赏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
3.吟诵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五首诗的原文、译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唐诗鉴赏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3.录音设备:准备录音设备,以便让学生跟读、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作者及其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4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4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
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东篱.(lí)搔.更短(sāo)不胜簪.(zān)燕.脂(yān)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词义。
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角:军中号角。
玉龙:指宝剑。
3.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4.背景介绍《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学设计唐诗五首【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包含五首唐代律诗。
“唐代是诗的时代。
”五位诗人笔下描绘的山川风物各有灵秀,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歌咏,寄寓了五位诗人不同的情怀。
研究这五首诗歌,要指导学生积累唐诗知识、律诗知识及王绩、XXX等诗人的生平和主要文学成就,学会诗歌阅读鉴赏的方法,领略律诗的艺术魅力。
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诗句,对古代诗歌的研究并不陌生。
但怎样真正走进诗歌意境,充分咀嚼其思想情感与艺术之美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时必须依学定教,充分考虑学情起点。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2.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3.品析重要诗句的意境及表达妙处。
【预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了解五位墨客的生平、写作配景及创作成就)(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读准字音:东皋、萋萋、燕然、荆门、白沙堤。
注意字形:徙倚、落晖、征蓬、候骑。
2.边读边悟(1)诵读五首诗,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大意。
(2)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思考:借助描绘的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体会五首诗不同的写作手法。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中,我遇到的困惑是:cc【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古代文学长廊中,“唐诗”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有人说,唐诗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读,都能把我们的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读唐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步入唐诗的殿堂,领会唐代大诗人的精神世界。
二、赏读《野望》(一)检查预,落实基础1.试读全诗,正字正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具准备
ppt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读准字音:东皋、萋萋、燕然、荆门、白沙堤。
3.诵读五首诗,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4.体会各首诗的写作手法。
教 学 流 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探究品析
相互释疑
巩固拓展
总结提高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唐诗五首
课 题
唐诗五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重点难点
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诵读感知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诗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4.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3、赏析《黄鹤楼》。
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第三联描写的繁荣景致有什么作用?
四、赏析《使至塞上》
1.本诗哪个词语暗示作者奉命出使?
2.诗歌在颈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象?
五、赏析《渡荆门送别》
1.对诗歌中送别的情绪该如何理解?
2.尾联运用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情感?
六、交流疑点, 解决疑难。
七、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
2.默写古诗。
八、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首联——叙事
颔联——议论
黄鹤楼 颈联——写景 吊古怀乡
尾联——抒情
叙事
使至塞上 抒情
绘景
叙事
首联:叙事
渡荆门送别 颔联
颈联 写景
尾联:思乡、惜别
首:叙事抒情
颔:远景,静态
野望 颈:近景,动态 惆怅孤寂
尾:抒情
地点
钱塘湖春行 所见 对西湖的热爱
景胜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师友回顾交流:背诵学过的三首诗。
2.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3.听读体会
4.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5.齐读后两首诗。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背诵诗歌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熟读、理解后两首诗。
1.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老师组织全班交流。
3.教师范读
4.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概括写作技巧。
掌学情,及时解惑。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出示学习要求,适时引导
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教师出示问题,归纳总结:
学习古诗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3)熟读吟诵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四、赏析《钱塘湖春行》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之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五、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六、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7、练习巩固
背诵这两首诗。
八、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
九、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探究品析
相互释疑
巩固拓展
总结提高
1、复习导入,检查预习
1.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2.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后两首诗,整体感知内容。
2. 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3、赏析《野望》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象?3.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听读
4.自由读,邻座互读
5.赛读
6.齐读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相互讨论。
全班交流
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师友相互讨论。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 二 课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