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刘爱香
课文自读四步法
![课文自读四步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10263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3.png)
课文自读四步法
王芙萍;王毅杰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卷),期】2000(000)009
【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的确,语文教师应重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自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转换观念,变纯粹“听讲”为主动“自读”,从而学会独立地发现作品的美,把握作品的内涵。
【总页数】1页(P40)
【作者】王芙萍;王毅杰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外语学校40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课文自读四步法 [J], 王芙萍;王毅杰
2.自读课文里的别样风景——部编教材自读课文教学初探 [J], 刘爱香
3.构建自读课文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以《昆明的雨》一课为例谈自读课文教学 [J], 谭惠琼
4.初中语文自读课文设计探究——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自读课文编写为例[J], 王群慧;任强
5.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四步法 [J], 谢韵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8d1e743852458fb770b5617.png)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刘 爱香
( 河南省西华县奉母镇奉母二 中 河南
西华 4 6 6 6 0 0)
【 摘 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 主动质疑者可谓寥寥无几。因 此, 在中 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 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生的质疑能力, 要宽容学生的错误 , 鼓励学 生大 胆质疑 ; 培养学生学会怀疑的学习品质;潜移默化 ,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 【 关键词 】 语文教学;学生;质疑能力
有的教师海 阔天空,大谈网络上查到的资料。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历史评价课、电影 电视课、戏剧表演课等。例如,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老师 在教 《 胡同文化》时,大量引入北京胡同文化的材料,大讲特讲北京胡同 文化的产生、特征、主要内容等,这实际上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对北京 胡 同文化 的 学习上 ,而学 习 《 胡同文 化 》这篇 文章所 包 涵 的知识 。脱 离文 本倾向。教师不注意对文本进行解读,而是过度拓展 ,脱离文本。特别是 多媒 体手 段 不断加 强 之后 ,有 的教师 热衷 于读 图 、观片 、看 录像 ,学 生在 节 课 中很 多时 间都 在忙别 的事情 ,接触 文本 的机 会少 。有 的甚 至干脆 就 把课本扔到了一边。这是一节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 为“ 通过 对文 章 的主要 内容所 涉及 的生物 学 、物理 学 、植物 学、进 化理 论 、 自然 选择 、人工选 择 6个 方面 的 了解 ,让学 生通过 实例 , 切 实地 体会 到 自 然界大干世界变化无穷的奥妙。” 很明显,这个定位是非语文的,根本没有 教文本本身,而是教了文章所负载的科学知识 ,结果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去 收集有关花卉的知识,课堂上,学生欣赏了争奇斗艳的花儿,昕 了美妙的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曲,也明白了什么是“ 人工选择” 、“ 自然选择” , 课堂显得非常热闹,但语文课却变成了科普知识课、花卉欣赏课 二 、矫正 语文教 学不 良倾 向 的对策 怎样 才 能使语 文教 学走 上正途 昵 ?笔者 认为 可 以从 以下几方 面努 力 。 ( 一 )提升 教师 素养 ,挖掘 语文 活力源 泉 “ 腹 有 诗书 气 自华” ,一 个语 文教 师文 化底 蕴越 深厚 ,他 的语 言感 染力
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刘爱香
![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刘爱香](https://img.taocdn.com/s3/m/959dc3c516fc700aba68fc6a.png)
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刘爱香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作用的一种诠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一、宽松和谐为前提从教以来,让我逐步感觉到,一篇文章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不是教师在这过程中发挥了多么大的作用,往往取决于在这过程中,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是和气氛息息相关的。
试想一下,一堂语文讲解,还一如既往地遵循有板有眼、亦步亦趋的墨守陈规,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全无互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语文能有所感悟,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
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
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
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
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
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
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自主创新为主导改变教师在授课时一言堂的局面,力争在讲授过程中,创造和谐温暖的氛围,那就需要语言这个媒介来完成。
我们习惯于教学中按照书本的原意,从头至尾,在其中包含的关键点、包括的内容和我们所要必须掌握的技巧,可能更多的都放在这个方面。
那么即便我们简单的完成每节课所谓的任务,那仍然需要掌握语言的技巧来穿针引线。
如何把必须的意境让学生们能更主动更乐于去接受,这就是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的能力所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提升阅读感悟,着眼未来发展——浅谈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薛丽萍
![提升阅读感悟,着眼未来发展——浅谈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薛丽萍](https://img.taocdn.com/s3/m/2a07e0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b.png)
提升阅读感悟,着眼未来发展 ——浅谈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薛丽萍发布时间:2023-04-25T09:03:59.19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4期作者:薛丽萍[导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需求,为此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思路,以阅读教学为导向,推动语文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本身是透过文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途径,在积极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升阅读感悟,着眼未来发展——浅谈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薛丽萍山东青岛崂山区第四中学 266500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需求,为此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思路,以阅读教学为导向,推动语文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本身是透过文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途径,在积极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让学生能够实现认知能力方面上的成长,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引言初中语文作为语言类学科,阅读部分对于学生们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部分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中所占比例也十分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初中语文中阅读板块的重要性。
阅读内容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们自身的学习效果和知识积累,还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阅读作为初中语文阅读内容中较难的部分,不仅要求学生们能够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运用,还要求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储备和在阅读文章中所提供的片段进行整合,并且自主的开展思考,进而得出结论。
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能够主动的探究相关语文知识,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还要求学生们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较好的知识储备,以及对于知识的整合能力。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语文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语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746f59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c.png)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语文教学作者:吴瑞云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04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学-评”互相融合,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针对教师心中高度认可课程标准而在教学实践中忽视课程标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实际,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一棵小桃树》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策略。
一、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是语文教学的起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研读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确定适切的学习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阅读与鉴赏”板块要求第四学段学生能以流利、富有情感的普通话朗读,能够理顺文章思路,理解和分析主要内容,感受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一棵小桃树》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事物、传达写作者的情感。
在前面《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所以本课的教学,教师应该将“如何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作为学习目标之一。
《一棵小桃树》叙写了黄昏时分作者坐在窗前,看着风雨中飘摇的小桃树,触动了对小桃树生长过程和自己人生经历的回忆。
因小桃树和作者存在某些意义上的相同点,作者对小桃树附加了不一样的情感。
作者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达了自己对生命、生活深刻的感悟与哲思。
基于此分析,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的精妙,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深厚情感。
为了保证绝大多数七年级学生能够达到设定的学习目标,笔者在制订学习目标时还通盘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层次、学习起点、学习难点等,如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散文,基本能理清本文小桃树的成长历程,但是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和认知所限,很难独立分析文章的深层意义。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实际,笔者确定了《一棵小桃树》的学习目标: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圈画相关语段,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②圈点批注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概括小桃树的形象特点;③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结合小桃树和作者经历上的相似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理解;④对比阅读《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从构思、手法等方面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e73b0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5.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学情感的重要途径,而渗透情感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情感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式、课堂设计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教材选择至关重要。
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情感渗透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在教材选择上,应注重挑选富有人文情感内涵的文学作品和课文。
在教学《草房子》时,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了解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和人生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善、美的情感情操。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审视自身,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道德情感。
教学方式要多元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体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课外拓展阅读、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在教学《边城》小说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小组生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启发,去感悟小说中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情感的渗透。
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课堂游戏、情感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堂设计要具有情感教育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设计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为课堂设计定下情感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作品中的情感也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文学情感的感悟和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8b7128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2.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研究作者:李向艳来源:《科学导报》2024年第49期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积极地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教授《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隐形的翅膀》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学习充满热情,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
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通过情境创设、利用诗歌和歌曲等方式进行导入等。
例如,在教学《草》时,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导入:“草原上的小草呀,又嫩又绿真可爱啊!”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想象草地上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用诗歌进行导入:“绿草青青草色鲜”……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小草的可爱、坚强、顽强。
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还能领悟到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就必须重视阅读经典作品。
在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比如,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能够更好地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之后,才能更好地接受情感教育。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不喜欢或者不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灌输。
品读经典 感悟真情——浅谈《背影》中的情感教育
![品读经典 感悟真情——浅谈《背影》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f63f5f6551810a6f524868f.png)
中经典 文字背后的深情 、 真情难 以感悟 。因此 , 在 中学语文课 堂教 学 中, 教 师要 注重挖掘教材情 感教 育 的因素 , 讲 究方法、 策略 , 竭 力营造一种情感 充沛的语 言课 堂氛 围, 让 学生在情 境 中体验。 关键词 : 中学生 ; 经典 ;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 G6 3 2 .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0 1 0 X( 2 0 1 6) 2 7 — 0 0 2 4 — 0 3
很 大。 她的 身躯仿佛一座 大山 , 挡在暴风前面让 身后 的“ 小草” 平安无事。在我 眼里她 的背影不 再是一个肥胖 的身躯 , 而是一种佑护 , 保护 着身 后 的“ 小草” , 而“ 小草” 却 只能静静 地看着她的
背影 。
恰就是这些小事彰显着我们 的父母无怨无悔的
付 出。 学生拍下的是妈妈择菜的背影 , 妈妈买药
2 ( ) i 6 年 第2 7 期倒
E d 教 育 实 践 与 研 究 a r c h > > 2 4
uc at i o n a I P r a c t i c ea n d Rese
前 请 学 生 寻 找 自 己 生 活 中 父母 等 长 辈 关 爱 自 己、 辛 勤 劳作 的背 影 , 并 写下 感 想 。 生 活 就 是一 件 件 琐 碎 而平 凡 的小 事 ,但恰
《 义务教 育语文课 程标准》 要求 “ 应该根据
语 文 学科 的特 点 , 注 重 熏 陶感 染 , 潜 移 默化 , 把 这 些 内容 渗 透 于 日常 的教 学过 程 之 中” 。 初 中语 文课 本 中有 许 多 文 质兼 美 的文章 ,在 教 学 中我 们 应 该 以课 本 为依 托 加强 对 学生 的情感 教 育 。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研(3篇)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研(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ae100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b.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推广使用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对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教材特点、教学策略、教研活动等方面对初中语文部编教材进行探讨。
二、部编版语文教材特点1. 紧密结合课程标准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密结合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确保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2. 体现时代精神教材内容注重体现时代精神,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部编版语文教材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4. 强化阅读训练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5. 重视写作训练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写作。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3. 强化阅读训练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可以通过开展阅读竞赛、阅读分享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 注重写作训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日记、作文、诗歌等写作练习。
5. 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研活动1. 教材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对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讨,分析教材特点、教学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 教学观摩活动开展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45bc53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a.png)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随着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情分析等角度剖析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指导。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的清晰明确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应该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应包括以下方面:1.知识目标:即教学的内容、知识点和涵盖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语音、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
2.能力目标:即学生应形成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表达和交流能力、阅读理解与批评能力等方面。
3.情感目标:即学生应形成的语文情感态度,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对文化的尊重、对创新思维的鼓励等方面。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有讲授、讨论、演示等传统教学方法,还要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案例教学:利用实际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事件、经历和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和讲解,以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知识传授、讨论交流和共同完成任务,在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活动探究:通过生动有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方式,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和兴趣。
三、学情分析和差异化教学学情分析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以便根据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进行学情分析和差异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1.通过教学前考查、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等方面。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教研(3篇)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教研(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17893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3.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以“初中语文七年级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由教研组长主持,全体七年级语文教师参与。
首先,针对新学期即将开设的《西游记》课文,老师们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备课。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2. 课堂观摩为了更好地了解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教研组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第一位教师执教《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位教师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首先,两位授课教师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分析了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关于教学内容老师们认为,《西游记》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两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
(2)关于教学方法老师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于课堂管理老师们认为,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管理技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2012年初中语文90学时实践培训安排
![2012年初中语文90学时实践培训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95e9a865011ca300a6c390ec.png)
2012年初中语文90学时实践培训安排一、实践培训时间2012年10月15日(星期一)至2012年10月20日(星期六)其中20日(星期六)安排学员反思和整理有关学习材料以及心得协作。
二、对学员的基本要求、请假要求和各方主要职责均见舟山教育学院制定的《舟山市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实践培训记录本》具体规定。
三、实践培训分组和导师名单岱山县20人(4组)第一组指导教师:方鸿燕(高亭中学)黄伟娜王乐燕戎志平李争春方鸿燕第二组:指导教师:赵丛燕(高亭中学)庄卓君虞盈盈於亚春顾欢益李亚芳赵丛燕第三组指导教师:任世尧(岱山初级中学)张海鸟邱燕飞张燕沈海莲唐惠芬第四组:指导教师:邱松亚(岱山县大衢中学)夏杰夏松飞孔成斌王群波嵊泗县12人(2组)第一组:指导教师:范群(嵊泗县初级中学)张芬儿施和平朱孔飞柴芙慧许晶韩军芬第二组:指导教师傅惠儿(嵊泗县初级中学)黄芬芳傅惠儿郑海唐嵊飞姚晓菁陈水娜定海区22人(3组)第一组:指导教师:包国华(定海五中)刘瑜叶史青姚万定王海琼蒋阿锁杨加梅胡徐欢朱红波第二组:指导教师:王洪奋(定海五中)水燕红王永忠王江华王海芬邵丽红华亚君姜雪君第三组:指导教师:吴晓燕(定海二中北校区)刘爱香洪海燕乐燕波刘涛贝君周燕玲邱燕波普陀区23人(4组)第一组:指导教师:周宏儿(普陀二中)李君英柴峰艳李叶艳林霞王玲陈生彪第二组:指导教师:冯小平(普陀二中)刘群娜徐来飞杨桂芬董珍飞周良平顾文军第三组:指导教师潘最飞(普陀东港中学)郭忠跃陆海芬陈舟蓉黄爱国陆剑英丁依群第四组:指导教师:郑静(普陀东港中学)邵红儿吴贤杰汤莲翁军民林玲市属学校(4组)第一组:指导教师:陆晓芬(聋哑学校)余海红谢缀飞贺飞周云东第二组:指导教师:王依群(舟山一初)翁艳芬胡爱娜陈琼珠蒋佩英乐舟舟何雨芬俞朝霞张展辉第三组:指导教师:王波芬地点:(舟山一初)邱志刚金雅芬傅芸张毅毛飞飞缪清波翁艳芬舒淑燕第四组:指导教师:方杰蒋安定(南海实验初中)乐雅珍张义榕朱君祥朱海瑛毛红军王海霞蒲玲虞海珍四:其他1.各学员作息时间按实训点的作息时间进行。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c43558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9.png)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耿爱军
【期刊名称】《初中生写作(下半月)》
【年(卷),期】2024()1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7~9年级学段“阅读与鉴赏”目标描述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可见,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
它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理解能力来探索文章。
个性化阅读不仅促进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选取了莫怀戚的《散步》和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两篇文章作为探索的载体。
这两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价值上经得起推敲,而且它们描绘的情感深度和生活真实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页数】3页(P0070-0072)
【作者】耿爱军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文昌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3.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4.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5.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点子创新课堂模式双听双评07、4
![金点子创新课堂模式双听双评07、4](https://img.taocdn.com/s3/m/25b0a95db307e87101f696ac.png)
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单位:潍坊外国语学校实施“双听双评”,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问题的提出潍坊外国语学校全面落实潍坊市教育局《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初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思考课堂,关注课堂,反思课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潍外课堂存在以下一些突出的问题:⑴重教不重学。
教师一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甚至严重拖堂。
“三讲三不讲”落实不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⑵目标不清晰。
一节课,到底该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过程学会哪种学习方法,这些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或技巧在初中阶段具有哪些重要作用等等,师生双方心中无底。
⑶关注度不够。
每个学生的学情几乎与教师无关,只顾一味地讲,一味地“完成任务”,一味地把“备”的东西倒出来。
课堂检查反馈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致使教学效率不高。
⑷参与度不够。
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参与方式单调,练习训练太少,知识不能很好地消化和巩固。
⑸课堂木然。
缺乏有效的唤起手段,很多甚至一大半学生不在状态。
缺乏激情与激励。
⑹公开课形式化。
成了“声光电”的多媒体展示课。
代替了师生的展示、思考、动手和巩固。
像看一场电影一样,画面华丽,但“华”而不“实”。
同时,我们还发现,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推进措施滞后。
对课堂教学的促进和推动,以往主要是通过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来促进。
为了更好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课堂教学整体推进措施的滞后问题,我们加大、加细模式、模块、推进机制的研究力度,全面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创新教研,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1:3”课堂教学模式和以“双听双评”为主的整体推进机制。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一)成立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和实施“双听双评”推进机制的组织机构1、专业指导组:潘永庆、赵桂霞、袁景瑞、刘娟2、领导小组:组长:程新民副组长:殷术明成员:孙志博赵洪彬杨淑萍孙瑞华曹莉邱振萍武际伦3、学科推进小组:选取一线老师的20%作为“落实市学科教学建议和实施“双听双评”推进机制志愿者队伍”,分成若干小组。
“聚焦瞬间,锁定精彩”群文阅读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
![“聚焦瞬间,锁定精彩”群文阅读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1f9c9efab069dc502201d0.png)
【课堂观摩】●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以多文本的比较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把一个瞬间写得丰满、有感染力的方法;体会各种手法的妙用。
2.在共读共议共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读静思、比较分析的阅读习惯。
3.联系阅读经验和写作实际,学习运用“丰满瞬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以多文本的比较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把一个瞬间写得丰满、有感染力的方法;体会各种手法的妙用。
2.难点:联系阅读经验和写作实际,学习运用“丰满瞬间”的方法。
三、设计说明部分学生的作文只能写出三四百字的“骨骼框架”,没有“血肉”,缺少感染力。
本课目的就是把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放到阅读中解决,在阅读中提炼方法,再回归于写作。
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并运用使文章丰满起来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阅读中比较,探寻绿野仙踪师:这节课我们来做一次群文阅读,主题是“聚焦瞬间,锁定精彩”,这节课大家要完成近3500字的阅读量,有点挑战哦!我们先来读一篇短小的文章。
请大家快速浏览《最美的风景》一文,简要评价一下这篇文章。
最美的风景秋天来了,落叶纷纷,景色迷人,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看着这美丽的风景,我们不禁想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妈妈充当摄影师,她认真地调整着角度,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蹲下去。
我摆着各种Pose,听从着妈妈的指挥,随着快门一声声响起,我幸福的笑脸被妈妈定格下来。
我和妈妈一起翻看手机里的照片:落叶唯美,笑脸灿烂,妈妈敏锐地捕捉着我最美的姿态。
看着,看着,我发现好像缺少点什么?是妈妈。
一直以来,都是母亲为我拍照,母亲的手机里,记录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却从未有过一张她自己的照片。
想到这里,我拿起手机与母亲一起,记录下这一刻的回忆。
随着“咔嚓”一声,我与母亲的笑脸被定格在照片中。
为了建立黑龙江省初中语文教研员专业化学习共同体,促进我省教研员队伍专业化发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培部于2017年12月初,在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召开了“黑龙江省初中语文教研员有效教学指导策略”与“黑龙江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堂教学实践”研讨会。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942c6762e53a580217fcfe10.png)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作者:刘发文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4年第1期刘发文(湖南省祁阳文明铺镇中学湖南祁阳426100)【摘要】初中语文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学生学习各科的基础。
笔者在本文中论述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6-01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 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和精神的重任。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教学中发现和探究,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语文教师要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
既要注重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也要注重语文课程所具有的人文性特点,注重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开展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相互合作协商着解决。
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相互的合作,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增强合作精神。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dd98d9201f69e31423294c7.png)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讨作者:刘桂虎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8年第11期【摘要】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读写能力充分结合起来共同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并通过阅读进行相关素材的积累,丰富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开展写作。
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开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策略探究【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1-098-01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的学科,不仅能够有效地辅助其他学科,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初中学生在认知能力上还有非常大的提高空间,在系统化的语文教学培养下能够非常有效地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上都得到提高。
一、读写结合的教学意义语文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两项技能即为“读”和“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由于读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能够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获取,读是学生进行思维输入的过程。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格丰富的初始阶段若能进行深入的阅读便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存储量,同时也能让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得以树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除此之外,学生通过读能获得很多知识,学生读的过程便是是记忆的过程,在完成读之后,学生会分析和思考读的内容,并将其进行总结和分类,辅以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在思维整合中,总结文章的综合思想,然后将其内容加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再次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读写思维均会有提高。
当学生有丰富的思维以后,才能有广阔的思维视野,也能在写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想法,也能有很多新观点,更能有效避免“写”的思维陷入俗套。
二、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实施方略(一)情景再现寓教于乐读写结合活动开设的前提是高效完成阅读活动,教师为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需要使用情景再现的教学方式,先让教师精心选择文章中的某一段落,鼓励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情景再现,通过演绎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进而以在情感教学中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刘爱香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刘爱香](https://img.taocdn.com/s3/m/4fa99ad0866fb84ae55c8da6.png)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刘爱香这一策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学习是学生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一切教学行为只有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否则,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学多么努力,也无法使教学效率最大化。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听说训练中来呢?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就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听说训练机械单调,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受到限制。
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为初中生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听说训练要求和计划。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并且能够对老师或者同学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
其次,课堂上要大胆发言,并且能够在发言中做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第三,引导就课本中的问题或者社会上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言等。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投入的越多,就越有动力。
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样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那么教学效果也就越佳。
二、重视知识积累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地回忆复习并且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
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说明文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
浅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2e2f43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3.png)
浅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
刘玉兰
【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年(卷),期】2017(000)026
【摘要】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让学生积累足够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增强其语文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并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应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遵循实用性、引导性、趣味性等原则,积极设计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借助科学引导,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
【总页数】1页(P103-103)
【作者】刘玉兰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南尖塔镇尖塔中学,0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 [J], 陈汉祥
2.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 [J], 黎丹
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探究 [J], 徐华
4.浅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技巧 [J], 刁雪
5.强化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浅议 [J], 王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刘爱香
发表时间:2018-06-15T11:36:48.7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7期作者:刘爱香[导读] 语文教师应该为初中生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听说训练要求和计划。
山东省莱西市马连庄镇唐家庄中学266617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这一策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学习是学生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一切教学行为只有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否则,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学多么努力,也无法使教学效率最大化。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听说训练中来呢?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就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听说训练机械单调,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受到限制。
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为初中生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听说训练要求和计划。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并且能够对老师或者同学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
其次,课堂上要大胆发言,并且能够在发言中做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第三,引导就课本中的问题或者社会上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言等。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投入的越多,就越有动力。
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样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那么教学效果也就越佳。
二、重视知识积累
1.基础知识方面:
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地回忆复习并且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
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说明文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
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
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三、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1.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
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就必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
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
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的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
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
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2.思辨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
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3.表达自我能力。
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顺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说,或者说得让人很模糊。
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
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地发挥想象。
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辩论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他们的说话表达能力。
如此一来,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
要双管齐下,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
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日成才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