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镀的概念和优缺点

合集下载

电镀滚镀工艺

电镀滚镀工艺

电镀滚镀工艺电镀滚镀工艺是一种将金属材料经过电化学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覆盖层的方法。

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家具制造等。

本文将对电镀滚镀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镀滚镀的原理和过程电镀滚镀工艺主要是通过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覆盖层,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外观和其他性能。

它是利用电解作用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覆盖层。

电镀滚镀的主要过程包括清洗、预处理、电解液配制、电镀、水洗和干燥等步骤。

首先,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污、灰尘和其他杂质,以保证电镀液能够充分接触到金属表面。

然后,通过预处理,如酸洗、碱洗、活化等,进一步清洁金属表面,提高电镀的附着力。

接下来,需要配制适当的电解液,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金属盐和添加剂,以调节电解液的化学成分和pH值。

电解液是电镀滚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金属覆盖层的质量和性能。

随后,将金属材料浸入电解液中,通过施加电流,金属离子在金属材料表面还原成金属原子,并以金属的形式沉积在金属材料的表面。

电流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决定着金属覆盖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完成电镀后,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水洗,去除残留的电解液和其他污染物。

最后,通过干燥,使金属材料表面的金属覆盖层完全固化和干燥。

二、电镀滚镀的应用电镀滚镀工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汽车制造业中,电镀滚镀可以提供汽车零部件的耐腐蚀性和外观,使其更加美观和耐用。

在电子设备制造业中,电镀滚镀可以提供电子产品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确保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

在家具制造业中,电镀滚镀可以提供家具表面的金属质感和耐磨性,使家具更加美观和耐用。

除了以上行业,电镀滚镀工艺还广泛应用于五金制品、建筑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五金制品中,电镀滚镀可以提供五金制品的光泽和耐腐蚀性,增加其使用寿命。

在建筑材料中,电镀滚镀可以提供金属材料的防锈性和耐候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航空航天领域,电镀滚镀可以提供航空器件的导电性和耐高温性,确保其正常运行。

滚镀的概念和优缺点

滚镀的概念和优缺点

滚镀的概念和优缺点
滚镀是一种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将待处理的金属材料放置在滚轮上,在滚轮的
旋转下,将涂有涂料的滚轮与金属材料滚动,从而将涂料均匀地覆盖在金属表面上。

滚镀的涂料种类繁多,可以根据所需效果和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种类的涂料。

滚镀的优点
均匀涂层
滚镀能够在金属表面均匀地形成一层涂料,不会出现情况涂料厚度的不均匀现象,能够提高金属表面的平整度和美观度。

效率高
相比于其他镀层方法,滚镀的处理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
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

厚度可控
滚镀镀层的厚度可以通过滚轮的旋转速度以及涂料的配比等因素进行控制,可
以达到不同的需求,以此实现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要求。

滚镀的缺点
大面积处理困难
滚镀适用范围比较有限,由于滚轮的尺寸限制,不能对大面积金属材料进行表
面处理。

涂层的质量难以保证
滚镀的涂料均匀性虽然很好,但由于能够控制的因素较少,导致滚镀涂层的厚
度和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涂层的质量难以保证。

适用范围受限
滚镀的适用范围主要局限于一些需要简单、均匀处理的金属表面,对于一些需
要高质量、高精度表面处理的应用场景并不适用。

结论
综合来看,滚镀的优缺点比较明显,虽然能够有一些优点场景中得到应用,但是由于种种限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来考虑是否选择滚镀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

滚镀挂镀区别分析

滚镀挂镀区别分析

滚镀挂镀区别分析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电镀典型工艺流程1.抛光。

2.溶剂脱脂。

3.装挂。

4.电解除油。

5.热水清洗。

6.冷水清洗。

7.酸弱腐蚀。

8.冷水清洗。

9.中和(视需要)。

10.冷水清洗。

11.电镀。

12.冷水清洗。

13.热水清洗(视需要)。

14.钝化、填充或其他附加处理(视需要)。

15.卸装及清洗。

16.脱水或干燥。

17.防锈。

18.包装与转运电镀的工艺类型包括挂镀,滚镀,刷镀,连续镀等…以下主要介绍了滚镀的概念及其优缺点,其中穿插了在同一情况下与挂镀的相关对比。

其中可以了解两种电镀多方面的相关对比及其优缺点。

滚镀的概念和优缺点目录一、滚镀的概念?二、滚镀的特征?1.滚镀是将分散的小零件集中在滚筒内进行的?2.滚镀是在小零件不停地翻滚过程中进行的?3.滚镀的电流是以间接方式进行传输的?三、滚镀的优点?1.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镀件表面质量好?3.镀层厚度波动性小?4.占地面积小?四、滚镀的缺陷?1.混和周期带来的缺陷?2.滚镀的结构缺陷?3.间接导电方式带来的缺陷?4.电流密度控制方面的缺陷?一、滚镀及挂镀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电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挂镀,一种是滚镀。

挂镀也叫吊镀,是将零件装在挂具上进行镀层沉积处理的一种电镀方式,一般用于大尺寸零件(如车圈)的电镀。

其特点是大零件小批量,镀层厚度10μm 以上。

而对于因形状、大小等因素影响无法或不宜装挂的小零件(如小螺丝),则一般采用滚镀。

滚镀严格讲叫滚筒电镀,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小零件置于专用滚筒内、在滚动状态下以间接导电方式使零件表面沉积上各种金属或合金镀层、以达到表面防护、装饰或功能性目的的一种电镀方式。

其特点是小零件大批量,镀层厚度10μm以下。

典型的滚镀过程是这样的:将经过镀前处理的小零件装进滚筒内,零件靠自身重力将滚筒内的阴极导电装置紧紧压住,以保证零件受镀时所需要的电流能够顺利传输。

滚镀电镀知识培训资料

滚镀电镀知识培训资料
滚镀电镀基础知识培训
滚镀电镀
一 滚镀电镀优点: 1.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镀件表面质量好 3.镀层厚度波动性小 4.占地面积小 二、滚镀的特征 1.滚镀是将分散的小零件集中在滚筒内进行的 2.滚镀是在小零件不停地翻滚过程中进行的 3.滚镀的电流是以间接方式进行传输的 四、滚镀的缺陷 1.混和周期带来的缺陷 2.滚镀的结构缺陷 3.电流密度控制方面的缺陷
水洗
作用: 1.利用水的冲击力将料带上的药液冲洗掉,避免药液随料带进入下一站,导致上一 工站弱酸药性或将杂质带入下一工站使药水成分改变; 2.以大量水将零件表面之大部分药水去掉, 注意事項: 1.管控水质标准 导电率:100-200西门子
镀镍不良影响之异常
镀镍不良影响之异常:
镀镍点检管理:温度、浓度、电流、电压、药水清洁 度、添加剂浓度、导电水洗比重、风刀、水刀、电解 槽。
水洗
成分:洗衣粉、有机酸。 作用: 1.利用水的冲击力将料带上的药液冲洗掉,避免药液随料带进入下一站,导致上一 工站弱酸药性或将杂质带入下一工站使药水成分改变; 2.以大量水将零件表面之大部分药水去掉, 注意事項: 1.管控水质标准 导电率:3-50西门子
镀银不良影响之异常
镀银不良影响之异常 日常点检:温度、导电状况、镀液清洁度、回收工作、 氰化物现在存放、银板面积。 点检时间:同上 不良异常:掉银、外观、高电流粗糙、焊锡不良、变 形、硫化钾实验效果差、后续储藏。
点检时间:同上
不良异常:镍层脱落、镍与镍脱落、外观不良、膜厚 不足等、变形。
活化
原理: 应用酸碱中和反应 条件设定: 氰化钾或氰化钠(20-50g/L)。 作用: 1.中和上一工站残留的弱酸; 2.对金属有活化作用。 注意事项:定期进行更换。日常点检中发现变绿以及更换

电镀滚镀知识点总结

电镀滚镀知识点总结

电镀滚镀知识点总结一、工艺原理1.1 电镀滚镀的原理电镀滚镀是一种在滚筒内进行电镀的特殊工艺。

滚筒内的工件通过机械运动,使得工件表面均匀地暴露在电镀液中,然后通过电流的作用,将金属或合金离子沉积在工件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镀层。

1.2 电镀滚镀的电化学原理电镀滚镀的电化学原理与一般的电镀工艺相似,它是利用电流通过电解液,将金属离子还原到工件表面的过程。

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的电压和电流,使得金属离子在电镀液中还原,沉积在工件表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镀层。

1.3 电镀滚镀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电镀工艺,电镀滚镀具有以下优势:① 可以实现对小件零部件的大批量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② 镀层均匀致密,质量稳定可靠;③ 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干预;④ 适用于不同材质的工件进行镀层处理。

二、设备特点2.1 电镀滚镀设备的组成电镀滚镀设备主要由滚筒、电源、电镀槽、电解液、电极等组成。

其中,滚筒是其核心部件,由电机驱动工件在电镀液中旋转,以便于金属离子的均匀沉积;电源则是提供电流和电压的设备,电极则是连接电源和工件的导线。

2.2 电镀滚镀设备的工作原理电镀滚镀设备通过将工件悬挂在电极上,通过电源施加一定的电压和电流,使得金属离子在电镀液中还原并沉积在工件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镀层。

2.3 电镀滚镀设备的维护保养电镀滚镀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定期清洗电镀槽、更换电解液、检查电镀槽的密封性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镀层质量。

三、应用范围3.1 电镀滚镀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汽车制造业是电镀滚镀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其中包括发动机零部件、汽车车身及内饰件的镀层处理。

通过电镀滚镀可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美观性。

3.2 电镀滚镀在家居建材中的应用家居建材行业也是电镀滚镀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其中包括门窗五金件、龙头、浴室配件等制品的表面镀层处理。

通过电镀滚镀可以提高产品的表面光泽度、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滚镀设备

滚镀设备

滚镀设备当镀件体积较小、批量较大时,采用滚镀方法是合理而经济的。

相对于挂镀,滚镀具有以下优点:①滚镀省略了上、卸挂具手续,节约工时,其生产效率比挂镀要高4~6倍;②滚镀有时还能提高镀层质量,因为工件不断滚动,相当于强烈搅拌,可使镀件表面气泡及早脱离,防止杂质黏附,使镀层光亮;③由于不使用挂具,避免了镀件上挂具印痕的出现。

但是滚镀零件的形状和大小受到一定限制,适宜的镀层厚度也低于挂镀,多数厚度在10μm以下,镀层厚度不易掌握。

适于滚镀的零件有螺栓、螺帽、垫圈等,而弹簧、薄片等易贴合在一起的零件,以及容易变形、容易碰损、要求保持棱角的零件,则不能采用滚镀。

适合滚镀的镀种较多,如Zn、Cd、Ag、Sn、Cu、Ni等。

为了克服滚镀的某些局限性,近来滚镀设备在扩大滚筒直径和长度、简化装料操作和自动化操作、改善滚筒溶液的循环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从而使滚镀的产量得以提高,适宜滚镀的零件的范围扩大,操作大大简化。

8.3.1卧式滚筒镀槽卧式滚筒镀槽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滚镀设备,主要由水平旋转的多孔滚筒、槽体及传动系统等组成,其典型结构如图8—16所示。

图8-16 卧式滚筒镀槽1~电动机;2一减速器;3一拨爪式离合器;4一滚筒吊架}5一小齿轮6一大齿轮;7一阴极导电装置;8~滚筒体l 9一槽体;l0一阳极杆8.3.1.1 滚筒(1)滚筒结构滚筒是滚镀机的主体结构,对滚镀质量影响较大,选择滚镀设备时应充分注意滚筒结构。

①滚筒材料除导电部分外,浸没在溶液中的滚筒构件都用绝缘的耐腐蚀材料制成。

最常用的材料是硬聚氯乙烯塑料,其次是聚丙烯,小型滚筒可用有机玻璃。

有机玻璃脆性大,表面易拉毛,因此只适用于电镀过程中需经常观察镀件情况的场合,如镀金等。

②滚筒形状滚筒通常采用六角形和圆形,大型滚筒采用八角形。

从零件翻动均匀性来看,六角形优于圆形,尤其在装料量不超过容积l/2时更为明显。

圆形滚筒制造方便,而且当外形尺寸相同时,圆形滚筒的装料量比六角形滚筒多21%。

《滚镀工艺介绍》课件

《滚镀工艺介绍》课件
《滚镀工艺介绍》PPT课件
滚镀工艺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镀覆工艺,本课件将介绍滚镀工艺的定义、主要 流程、应用范围、与其他镀覆工艺的区别、优点和缺点,以及其市场前景。
滚镀工艺定义
滚镀工艺是指利用滚轮转动和挤压的力量将金属材料均匀沉积在基材表面的一种表面处理工艺。 通过滚镀工艺,可以为基材增加一层金属镀层,提高其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五金工具
滚镀工艺常用于五金工具的镀层处理,提高其耐磨 性和耐腐蚀性。
家电产品
滚镀工艺可用于家电产品的装饰镀层,提升产品外 观和质感。
工业管道
滚镀工艺可为工业管道提供耐腐蚀的保护层,延长 其使用寿命。
滚镀与其他镀覆工艺的区别
电镀工艺
滚镀工艺不需要电流作为催化剂,能耗较低,但镀层的质量和厚度较薄。
热浸镀工艺
滚镀的主要流程
1
准备工作
清洁和处理基材表面,确保其平整度和
涂覆预处理剂
2
表面质量。
将预处理剂涂覆在基材表面,提高涂层
的附着力。
3
滚镀
将金属材料以合适的压力滚动在基材表 面,使其均匀沉积形成镀层。
滚镀的应用范围
汽车零部件
滚镀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包括制动系统、 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表面处理。
总结和展望
滚镀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镀覆工艺,具有许多优点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滚镀工艺有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开拓出更加广 阔的发展前景。
滚镀工艺不需要加热,操作简便,但不能处理高熔点金属。
喷涂工艺
滚镀工艺形成的镀层均匀且致密,耐磨性和耐腐蚀匀且致密 2. 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好 3. 操作简便
2 缺点
1. 镀层厚度较薄 2. 不能处理高熔点金属 3. 需要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滚镀镍电镀工艺

滚镀镍电镀工艺

滚镀镍电镀工艺滚镀镍电镀工艺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它可以为金属制品提供优良的防腐、耐磨、美观等性能。

下面将从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工艺流程滚镀镍电镀工艺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表面处理、电镀前处理、电镀、后处理等几个步骤。

1. 表面处理:包括去油、除锈、清洗等工序,目的是为了保证基材表面的清洁度和光洁度,以便于电镀液的均匀附着。

2. 电镀前处理:主要是对基材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如活化、钝化等,以提高电镀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3. 电镀:将基材浸入电镀槽中,通过电解作用将镍离子还原成镍金属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镍电镀层。

4. 后处理:主要是对电镀层进行清洗、干燥、烘烤等处理,以提高电镀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工艺特点滚镀镍电镀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镍电镀层均匀:滚镀镍电镀工艺可以使得镍电镀层均匀附着在基材表面,不易出现局部厚度不均的情况。

2. 镍电镀层厚度可控:通过调整电镀液的成分和电镀时间等参数,可以控制镍电镀层的厚度,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3. 镍电镀层耐腐蚀性好:镍电镀层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可以有效地防止基材受到氧化、腐蚀等损害。

4. 镍电镀层美观:镍电镀层具有银白色的光泽,可以提高金属制品的美观度,增加其附加值。

三、应用领域滚镀镍电镀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表面处理,如汽车零部件、机械零件、电子元器件、家具五金件等。

其中,汽车零部件是滚镀镍电镀工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如发动机缸体、气门、曲轴等都需要进行滚镀镍电镀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总之,滚镀镍电镀工艺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具有镍电镀层均匀、厚度可控、耐腐蚀性好、美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表面处理。

滚镀挂镀优缺点范文

滚镀挂镀优缺点范文

滚镀挂镀优缺点范文滚镀、挂镀和镀优分别是一种金属在另一种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的工艺。

它们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首先,滚镀是一种将一种金属通过机械滚动与另一种金属表面结合的工艺。

滚镀的优点包括:1.增加金属的耐磨性和硬度。

滚镀可以使表面金属变硬,提高抗磨损性能,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

2.提供耐腐蚀性。

滚镀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隔绝氧气和水分的接触,防止金属的腐蚀和氧化。

3.优化金属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滚镀可以改善金属的导热性和导电性,使其更适合用于传热和电传导的应用。

虽然滚镀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1.镀层可能不均匀。

由于滚动的过程,镀层可能在不同部位形成不均匀的厚度,降低了表面的一致性。

2.对于复杂形状的产品,滚镀可能不适用。

滚镀需要金属表面与滚动装置接触,对于形状复杂或内部空间狭小的产品,滚镀工艺可能无法实施。

3.滚镀层厚度有限。

滚镀工艺往往适用于形成较薄的镀层,如果需要厚度较大的保护层,滚镀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接下来,挂镀是一种将金属制品悬挂在电解池中,通过电流使金属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的工艺。

挂镀的优点包括:1.镀层均匀。

挂镀可以使金属表面形成均匀、一致的镀层,提高了金属的外观和保护性能。

2.可形成大厚度的保护层。

相比滚镀,挂镀可以形成更厚的保护层,提供更强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

3.适用于各种形状的产品。

挂镀工艺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大小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需求。

然而,挂镀也存在一些缺点:1.环境污染。

挂镀工艺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和电流来形成镀层,可能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液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镀层质量受影响。

挂镀工艺可能受到操作技术、电流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镀层质量不稳定或不达标。

最后,镀优是一种将一种金属在另一种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的工艺,常用于镀铬、镀金、镀银等。

镀优的优点包括:1.提供更高的装饰性能。

金属表面经过镀优处理后,可以呈现出高光泽的金属质感,提高了产品的装饰性。

2.提高表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滚镀的原理

滚镀的原理

滚镀的原理滚镀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在镀层均匀性和附着力方面具有优势。

滚镀的原理是利用辊子的滚动摩擦,将涂有金属离子的溶液或浆料滚压在基材表面,使金属离子还原并沉积在基材上形成金属镀层。

滚镀工艺分为湿式滚镀和干式滚镀两种类型。

湿式滚镀通常用于镀铜或镀锡等,而干式滚镀用于镀铝或镀锌等。

湿式滚镀的原理如下:首先,将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或浆料涂覆在滚轮上。

滚轮通常是由铜制成的,树脂网或海绵材料也可用于载体。

在滚动过程中,溶液或浆料会与基材表面接触,并通过滚轮与基材之间的间隙渗透。

接下来,基材通过辊轮的滚动摩擦,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固态,并沉积在基材表面。

在这个过程中,基材的表面会通过与溶液或浆料的交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金属固态结晶,并与基材表面形成牢固的结合。

干式滚镀的原理与湿式滚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的是金属粉末而非溶液或浆料。

金属粉末常常通过震动机械装置施加在基材表面,然后基材会经过滚动辊轮的滚动摩擦,使金属粉末在基材表面形成镀层。

此过程中,需要通过高温热处理来使金属粉末与基材表面结合。

滚镀的原理基于湿润接触角度和界面微观力学。

湿润接触角度是衡量液体与固体界面润湿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滚镀过程中,滚轮带动基材与液体或粉末相互接触,使其变得湿润并保持接触。

此外,界面微观力学的影响也不能忽略。

金属离子在滚轮与基材接触的同时,受到表面张力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从而更容易还原成金属固态。

滚镀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湿式滚镀可用于制造电子元器件、金属件、汽车零部件等。

而干式滚镀则主要应用于制造建筑材料、电子电器及家庭电器等领域。

滚镀技术具有高效率、均匀性好、附着力强、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总之,滚镀原理是通过滚轮的滚动摩擦,使金属离子还原并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金属镀层。

不同类型的滚镀工艺会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基于湿润接触角度和界面微观力学的原理。

滚镀技术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并且具有诸多优点。

滚镀挂镀优缺点

滚镀挂镀优缺点

电镀基本知识介绍----典型工艺流程1.抛光。

2.溶剂脱脂。

3.装挂。

4.电解除油。

5.热水清洗。

6.冷水清洗。

7.酸弱腐蚀。

8.冷水清洗。

9.中和(视需要)。

10.冷水清洗。

11.电镀。

12.冷水清洗。

13.热水清洗(视需要)。

14.钝化、填充或其他附加处理(视需要)。

15.卸装及清洗。

16.脱水或干燥。

17.防锈。

18.包装与转运电镀的工艺类型包括挂镀,滚镀,刷镀,连续镀等…以下主要介绍了滚镀的概念及其优缺点,其中穿插了在同一情况下与挂镀的相关对比。

其中可以了解两种电镀多方面的相关对比及其优缺点。

滚镀的概念和优缺点目录一、滚镀的概念二、滚镀的特征1.滚镀是将分散的小零件集中在滚筒内进行的2.滚镀是在小零件不停地翻滚过程中进行的3.滚镀的电流是以间接方式进行传输的三、滚镀的优点1.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镀件表面质量好3.镀层厚度波动性小4.占地面积小四、滚镀的缺陷1.混和周期带来的缺陷2.滚镀的结构缺陷3.间接导电方式带来的缺陷4.电流密度控制方面的缺陷一、滚镀及挂镀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电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挂镀,一种是滚镀。

挂镀也叫吊镀,是将零件装在挂具上进行镀层沉积处理的一种电镀方式,一般用于大尺寸零件(如车圈)的电镀。

其特点是大零件小批量,镀层厚度10μm以上。

而对于因形状、大小等因素影响无法或不宜装挂的小零件(如小螺丝),则一般采用滚镀。

滚镀严格讲叫滚筒电镀,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小零件置于专用滚筒内、在滚动状态下以间接导电方式使零件表面沉积上各种金属或合金镀层、以达到表面防护、装饰或功能性目的的一种电镀方式。

其特点是小零件大批量,镀层厚度10μm以下。

典型的滚镀过程是这样的:将经过镀前处理的小零件装进滚筒内,零件靠自身重力将滚筒内的阴极导电装置紧紧压住,以保证零件受镀时所需要的电流能够顺利传输。

然后,滚筒以一定速度按一定方向旋转,零件在滚筒内受到旋转作用后不停地翻滚、跌落。

同时,金属离子受到电场作用后在零件表面还原为金属镀层,滚筒外新鲜溶液连续不断地通过滚筒壁板上无数的小孔补充到滚筒内,而滚筒内的溶液及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也通过这些小孔不断地排出筒外。

滚镀工艺技术

滚镀工艺技术

滚镀工艺技术滚镀工艺技术是一种在金属表面镀覆一层薄膜的表面处理工艺。

它通过将金属材料浸入包含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池中,然后通过电流的作用,使金属材料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薄膜,从而起到保护金属材料、增加其表面硬度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滚镀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电源电解质溶液中的镀液来进行镀覆。

电解质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通过外电源的正负极两向金属板导体供电来使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使金属板表面被覆上金属薄膜。

滚镀工艺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即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作为基材,并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清洗、抛光等过程,以确保金属基材表面干净无油污、氧化物等杂质。

然后是制备电解液,根据不同的镀覆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解液。

电解液的成分包括金属盐、酸、助镀剂等,且需要调整电解液的温度和pH值。

接下来是设备调试,包括调节电解槽内的电流、电压、电极距离等参数,以确保电解池内的电流稳定、电场均匀分布。

然后是镀覆过程,将经过预处理的金属基材放入电解槽中,进行电解。

在镀覆过程中,正负电源的电流使得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金属基材表面析出,形成金属薄膜。

最后是处理镀膜,将被镀覆的金属基材从电解槽中取出,经过清洗、酸洗等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氧化物、杂质等物质。

滚镀工艺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可以使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从而增加金属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其次,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外观色泽,使其具有更多的选择性。

再次,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从而提升其使用性能。

最后,滚镀工艺技术可以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从而起到保护金属材料、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

总之,滚镀工艺技术是一种在金属材料表面进行镀覆的表面处理工艺,它通过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外电源的作用下,使金属材料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薄膜。

滚镀工艺技术具有简单、经济、高效的特点,并且能够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滚镀的概念和优缺点

滚镀的概念和优缺点

滚镀的概念和优缺点发布于:2010-10-6 9:33:07 被浏览1147次目录一、滚镀的感念二、滚镀的特征1.滚镀是将分散的小零件集中在滚筒内进行的2.滚镀是在小零件不停地翻滚过程中进行的3.滚镀的电流是以间接方式进行传输的三、滚镀的优点1.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镀件表面质量好3.镀层厚度波动性小4.占地面积小四、滚镀的缺陷1.混和周期带来的缺陷2.滚镀的结构缺陷3.间接导电方式带来的缺陷4.电流密度控制方面的缺陷五、改善滚镀缺陷的措施1.在减小混合周期的影响上2.在改善滚镀的结构缺陷上3.在滚镀专用添加剂的开发上一、滚镀的感念通常情况下电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挂镀,一种是滚镀。

挂镀也叫吊镀,是将零件装在挂具上进行镀层沉积处理的一种电镀方式,一般用于大尺寸零件(如车圈)的电镀。

而对于因形状、大小等因素影响无法或不宜装挂的小零件(如小螺丝),则一般采用滚镀。

滚镀严格讲叫滚筒电镀,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小零件置于专用滚筒内、在滚动状态下以间接导电方式使零件表面沉积上各种金属或合金镀层、以达到表面防护、装饰或功能性目的的一种电镀方式。

典型的滚镀过程是这样的:将经过镀前处理的小零件装进滚筒内,零件靠自身重力将滚筒内的阴极导电装置紧紧压住,以保证零件受镀时所需要的电流能够顺利传输。

然后,滚筒以一定速度按一定方向旋转,零件在滚筒内受到旋转作用后不停地翻滚、跌落。

同时,金属离子受到电场作用后在零件表面还原为金属镀层,滚筒外新鲜溶液连续不断地通过滚筒壁板上无数的小孔补充到滚筒内,而滚筒内的溶液及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也通过这些小孔不断地排出筒外。

但在滚镀发明之前,小零件电镀只能采用挂镀。

挂镀需要将零件一个一个地装或绑在挂具上,费时、费力、费人工,且镀层质量欠佳,如出现“挂具印”,或表面光洁度不够等。

另外,一种叫做筐镀的特殊挂镀也会经常被采用,它是将小零件放在一个金属丝做成的小筐或底部镶有电极的塑料筐内,然后挂到阴极棒上电镀的一种方式。

锌压铸件滚镀黄铜

锌压铸件滚镀黄铜

锌压铸件滚镀黄铜0 前言近年来不少五金制品已被锌压铸件所取代,如锁具零件、打火机零件等。

这类形状各异的小锌压铸件,加工数量多,采用滚镀进行电镀加工具有节省劳力、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和外观一致性好的优点。

滚镀比挂镀的影响因素多,要保证黄铜镀层有一定的绿色,难度较大。

1 锌压铸件进行滚镀的难点(1)锌压铸件表层组织致密孔隙少,在表层下面是疏松多孔的结构。

进行机械抛光或滚光除去飞边毛刺时容易抛磨过度,损伤表层露出疏松多孔的底层,而降低锌压铸件的防腐性能和使镀层起泡, 过度抛磨还引起抛光膏和磨料嵌入基体,而抛光膏的清洗困难。

如不进行滚光,则滚镀时飞边毛刺屑会掉入镀液并腐蚀为杂质,从而引起滚镀故障。

(2)锌压铸件经常出现偏析,极易被酸碱腐蚀,使表面产生针孔、微孔,造成工序间清洗、前处理和预镀出现困难。

(3)弱腐蚀溶液的浓度和浸蚀时间难以掌握。

(4)作为锌合金预镀溶液应具备对基体浸蚀作用小,深镀能力和均镀能力要好,以防止置换反应的发生。

(5)滚镀时电流的大小和电流在滚筒内的均匀分布是提高滚镀质量的关键。

2 滚镀时采取的措施(1)滚镀零件除油, 通常是在滚光桶中进行, 它兼有除油、去毛刺和飞边、研磨并增加光亮度的作用。

具体组成及操作条件如下:金属常温清洗剂 5~10g/L NaCN 1~3g/L焦磷酸钠 1~ 3g/L 滚筒转速30~40r/min时间 20~30min对于不适合在滚光桶中进行去油的零件,如钥匙,可用浓 H2 SO4 处理〔1〕。

此法效果好速度快(即使有抛光膏也能快速清除) ,还能起到化学抛光作用, 零件表面光泽性好, 不存在除油不干净的盲孔死角。

浓H2SO4 1000mL/L 温度 60~80℃时间 5~10min(2)滚镀溶液的主盐含量要稍高一些,为防止镀层分层和增强镀液导电能力,防止镀液温升过快和槽压太高,镀液中的络合剂或活化剂要比挂镀含量高些,滚筒内零件表面的电流分布不太均匀,为增强低电流区的亮度,要求滚镀用光亮剂不仅出光速度快,还要有低电流区走位剂 (低电流区光亮剂消耗快); 滚镀时镀液对铜镀层、锌基体的浸蚀作用较挂镀强,镀液易受到 Cu2+ 、Zn2+ 、Fe2+ 等杂质污染, 还要求滚镀用光亮剂对杂质容忍量大一些,最好含有除杂剂如除Cu剂、除Zn 剂,部分滚镀零件需要镀后加工,对镀层的韧性要求高,还需注意柔软剂的品种和数量,以消除光亮剂夹杂于镀层所带来的脆性。

滚镀挂镀优缺点

滚镀挂镀优缺点

滚镀挂镀优缺点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电镀基本知识介绍----典型工艺流程1.抛光。

2.溶剂脱脂。

3.装挂。

4.电解除油。

5.热水清洗。

6.冷水清洗。

7.酸弱腐蚀。

8.冷水清洗。

9.中和(视需要)。

10.冷水清洗。

11.电镀。

12.冷水清洗。

13.热水清洗(视需要)。

14.钝化、填充或其他附加处理(视需要)。

15.卸装及清洗。

16.脱水或干燥。

17.防锈。

18.包装与转运电镀的工艺类型包括挂镀,滚镀,刷镀,连续镀等…以下主要介绍了滚镀的概念及其优缺点,其中穿插了在同一情况下与挂镀的相关对比。

其中可以了解两种电镀多方面的相关对比及其优缺点。

滚镀的概念和优缺点目录一、滚镀的概念二、滚镀的特征1.滚镀是将分散的小零件集中在滚筒内进行的2.滚镀是在小零件不停地翻滚过程中进行的3.滚镀的电流是以间接方式进行传输的三、滚镀的优点1.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镀件表面质量好3.镀层厚度波动性小4.占地面积小四、滚镀的缺陷1.混和周期带来的缺陷2.滚镀的结构缺陷3.间接导电方式带来的缺陷4.电流密度控制方面的缺陷一、滚镀及挂镀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电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挂镀,一种是滚镀。

挂镀也叫吊镀,是将零件装在挂具上进行镀层沉积处理的一种电镀方式,一般用于大尺寸零件(如车圈)的电镀。

其特点是大零件小批量,镀层厚度10μm 以上。

而对于因形状、大小等因素影响无法或不宜装挂的小零件(如小螺丝),则一般采用滚镀。

滚镀严格讲叫滚筒电镀,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小零件置于专用滚筒内、在滚动状态下以间接导电方式使零件表面沉积上各种金属或合金镀层、以达到表面防护、装饰或功能性目的的一种电镀方式。

其特点是小零件大批量,镀层厚度10μm以下。

典型的滚镀过程是这样的:将经过镀前处理的小零件装进滚筒内,零件靠自身重力将滚筒内的阴极导电装置紧紧压住,以保证零件受镀时所需要的电流能够顺利传输。

电镀车间滚镀生产工艺

电镀车间滚镀生产工艺

02
03
清洗和预处理
挂具设计
对需要进行电镀的工件进行彻底 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油脂和 氧化物。
根据工件形状和大小,设计合适 的挂具,确保工件在电镀过程中 能够均匀接触电极。
滚镀生产的主要步骤
电解液配制
01
根据电镀需求,配制适当的电解液,确保电镀质量。
电镀操作
02
将工件放入电解液中,通过电流作用使金属离子在工件表面沉
滚镀适用于小型零件的批量生产,具 有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操作简 便等优点。
滚镀生产工艺的原理
滚镀生产工艺利用电解原理,通过电流的作用使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沉积 在工件表面形成金属层。
在滚镀过程中,工件与滚筒表面的摩擦使工件不断旋转,确保了工件各部位都能 均匀地受到电流的作用,从而获得均匀的镀层。
滚镀生产工艺的应用范围
滚镀生产工艺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汽车、航空航天、医 疗器械等领域的小型零件电镀加工。
常见的滚镀种类有滚镀锌、滚镀镍、滚镀铬等,可根据不同 的加工需求选择不同的滚镀工艺。
02
电镀车间滚镀生产工艺流 程
滚镀生产前的准备
01
确定产品需求
根据客户订单和产品要求,明确 所需电镀种类、颜色、厚度等参 数。
电镀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和配比会影响沉积速率和镀层厚度。
电镀液成分对镀层质量的影响
电镀液成分的稳定性、纯度和添加剂的种类都会影响镀层质量。
电镀液成分对镀层硬度和耐腐蚀性的影响
电镀液成分会影响镀层的硬度和耐腐蚀性,不同金属离子在电镀液中的行为不同。
电镀温度的影响
电镀温度对镀层厚度的影 响
电镀温度会影响金属离子的沉积速率和扩散 系数,从而影响镀层厚度。

滚镀的电镀方式

滚镀的电镀方式

滚镀Barrel Electroplating大批小零件放在滚动的容器中进行电镀的过程。

如钢铁零件滚镀锌、滚镀铜、滚镀高锡青铜;铜和铜合金零件滚镀镍等。

滚镀溶液和电镀条件与槽镀基本相同,有时根据材质和镀件形状也会作一些调整。

1 概述滚镀适用于受形状、大小等因素影响无法或不宜装挂的小零件的电镀,它与早期小零件电镀采用挂镀或篮筐镀的方式相比,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而且镀件表面质量也大大提高。

所以,滚镀的发明与应用在小零件电镀领域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滚镀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在工业上得到应用。

国内滚镀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出现在上海,机械化连续滚镀设备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开始使用,但当时的设备仅仅能够手动控制,而大型全自动滚镀生产线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才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目前,滚镀的产量约占整个电镀加工的50%左右,并涉及到镀锌、铜、镍、锡、铬、金、银及合金等几十个镀种。

滚镀已成为应用非常普遍且几乎与挂镀并驾齐驱的一种电镀加工方式。

2 滚镀的概念滚镀严格意义上讲叫做滚筒电镀。

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小零件置于专用滚筒内、在滚动状态下以间接导电的方式使零件表面沉积上各种金属或合金镀层、以达到表面防护装饰及各种功能性目的的一种电镀加工方式。

典型的滚镀过程是这样的:将经过镀前处理的小零件装进滚筒内,零件靠自身的重力作用将滚筒内的阴极导电装置紧紧压住,以保证零件受镀时所需的电流能够顺利地传输。

然后,滚筒以一定的速度按一定的方向旋转,零件在滚筒内受到旋转作用后不停地翻滚、跌落。

同时,主金属离子受到电场作用后在零件表面还原为金属镀层,滚筒外新鲜溶液连续不断地通过滚筒壁板上无数的小孔补充到滚筒内,而滚筒内的旧液及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也通过这些小孔排出筒外。

滚镀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2.1 滚镀是在滚筒内进行的滚镀与小零件挂镀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使用了滚筒,滚筒是承载着小零件在不停地翻滚的过程中受镀的一个盛料装置。

滚镀挂镀优缺点

滚镀挂镀优缺点

电镀基本知识介绍典型工艺流程.抛光..溶剂脱脂..装挂..电解除油..热水清洗..冷水清洗..酸弱腐蚀..冷水清洗..中和(视需要)..冷水清洗..电镀..冷水清洗..热水清洗(视需要)..钝化、填充或其他附加处理(视需要)..卸装及清洗..脱水或干燥..防锈..包装与转运电镀地工艺类型包括挂镀,滚镀,刷镀,连续镀等…以下主要介绍了滚镀地概念及其优缺点,其中穿插了在同一情况下与挂镀地相关对比.其中可以了解两种电镀多方面地相关对比及其优缺点.滚镀地概念和优缺点目录一、滚镀地概念二、滚镀地特征.滚镀是将分散地小零件集中在滚筒内进行地.滚镀是在小零件不停地翻滚过程中进行地.滚镀地电流是以间接方式进行传输地三、滚镀地优点.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镀件表面质量好.镀层厚度波动性小.占地面积小四、滚镀地缺陷.混和周期带来地缺陷.滚镀地结构缺陷.间接导电方式带来地缺陷.电流密度控制方面地缺陷一、滚镀及挂镀地概念通常情况下电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挂镀,一种是滚镀.挂镀也叫吊镀,是将零件装在挂具上进行镀层沉积处理地一种电镀方式,一般用于大尺寸零件(如车圈)地电镀.其特点是大零件小批量,镀层厚度μ以上.而对于因形状、大小等因素影响无法或不宜装挂地小零件(如小螺丝),则一般采用滚镀.滚镀严格讲叫滚筒电镀,它是将一定数量地小零件置于专用滚筒内、在滚动状态下以间接导电方式使零件表面沉积上各种金属或合金镀层、以达到表面防护、装饰或功能性目地地一种电镀方式. 其特点是小零件大批量,镀层厚度μ以下.典型地滚镀过程是这样地:将经过镀前处理地小零件装进滚筒内,零件靠自身重力将滚筒内地阴极导电装置紧紧压住,以保证零件受镀时所需要地电流能够顺利传输.然后,滚筒以一定速度按一定方向旋转,零件在滚筒内受到旋转作用后不停地翻滚、跌落.同时,金属离子受到电场作用后在零件表面还原为金属镀层,滚筒外新鲜溶液连续不断地通过滚筒壁板上无数地小孔补充到滚筒内,而滚筒内地溶液及电镀过程中产生地气体也通过这些小孔不断地排出筒外.挂镀需要将零件一个一个地装或绑在挂具上,费时、费力、费人工,且镀层质量欠佳,如出现“挂具印”,或表面光洁度不够等.另外,一种叫做筐镀地特殊挂镀也会经常被采用,它是将小零件放在一个金属丝做成地小筐或底部镶有电极地塑料筐内,然后挂到阴极棒上电镀地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电镀过程中,为使各零件尽可能均匀受镀,需要不时摘下小筐对零件进行翻动,或用一根非金属棒搅动筐内地零件.因此操作类似淘米或炒菜,所以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淘镀或炒镀.但即使这样镀层质量同样难以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各零件地镀层厚度及表面质量等波动较大,且劳动力同样受到对零件进行搅动、翻动等繁琐操作地束缚,劳动生产效率不能提高.但在滚镀发明之前,小零件电镀只能采用挂镀.滚镀地出现使小零件电镀落后地技术状况得到改变,它将电镀工人从繁琐地装挂或筐镀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且镀层质量也大为改观,这在小零件电镀领域无疑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目前,滚镀地加工量约占整个电镀加工地左右,并涉及到镀锌、铜、镍、锡、铬、金、银及合金等几十个镀种.并且,滚镀地适用范围非常广,诸如紧固件、冲压件、水暖件、电子元器件及其它类似地大批量镀件等.甚至在电镀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只要镀件能装进滚筒就能滚镀”,这句话虽有点夸大,但却能形象地说明滚镀在今天电镀工业中所具有地优势.时至今日,滚镀已发展成为应用非常普遍且几乎与挂镀并驾齐驱地地一种电镀方式.(:一般地大地工件,表面有棱角地大工件,工件地一端地外径小于工件地内孔,有螺纹地(英制,公制在以上)镀金或镀银要挂镀.主要是防止外打伤,产品挤入电镀不良,打变型.滚镀主要是工件小,无棱角,无螺纹.或小螺纹.滚镀成本比挂镀便宜好多.)LDAY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镀的概念和优缺点发布于:2010-10-6 9:33:07 被浏览1147次【打印】目录一、滚镀的感念二、滚镀的特征1.滚镀是将分散的小零件集中在滚筒内进行的2.滚镀是在小零件不停地翻滚过程中进行的3.滚镀的电流是以间接方式进行传输的三、滚镀的优点1.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镀件表面质量好3.镀层厚度波动性小4.占地面积小四、滚镀的缺陷1.混和周期带来的缺陷2.滚镀的结构缺陷3.间接导电方式带来的缺陷4.电流密度控制方面的缺陷五、改善滚镀缺陷的措施1.在减小混合周期的影响上2.在改善滚镀的结构缺陷上3.在滚镀专用添加剂的开发上一、滚镀的感念通常情况下电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挂镀,一种是滚镀。

挂镀也叫吊镀,是将零件装在挂具上进行镀层沉积处理的一种电镀方式,一般用于大尺寸零件(如车圈)的电镀。

而对于因形状、大小等因素影响无法或不宜装挂的小零件(如小螺丝),则一般采用滚镀。

滚镀严格讲叫滚筒电镀,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小零件置于专用滚筒内、在滚动状态下以间接导电方式使零件表面沉积上各种金属或合金镀层、以达到表面防护、装饰或功能性目的的一种电镀方式。

典型的滚镀过程是这样的:将经过镀前处理的小零件装进滚筒内,零件靠自身重力将滚筒内的阴极导电装置紧紧压住,以保证零件受镀时所需要的电流能够顺利传输。

然后,滚筒以一定速度按一定方向旋转,零件在滚筒内受到旋转作用后不停地翻滚、跌落。

同时,金属离子受到电场作用后在零件表面还原为金属镀层,滚筒外新鲜溶液连续不断地通过滚筒壁板上无数的小孔补充到滚筒内,而滚筒内的溶液及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也通过这些小孔不断地排出筒外。

但在滚镀发明之前,小零件电镀只能采用挂镀。

挂镀需要将零件一个一个地装或绑在挂具上,费时、费力、费人工,且镀层质量欠佳,如出现“挂具印”,或表面光洁度不够等。

另外,一种叫做筐镀的特殊挂镀也会经常被采用,它是将小零件放在一个金属丝做成的小筐或底部镶有电极的塑料筐内,然后挂到阴极棒上电镀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在电镀过程中,为使各零件尽可能均匀受镀,需要不时摘下小筐对零件进行翻动,或用一根非金属棒搅动筐内的零件。

因此操作类似淘米或炒菜,所以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淘镀或炒镀。

但即使这样镀层质量同样难以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各零件的镀层厚度及表面质量等波动较大,且劳动力同样受到对零件进行搅动、翻动等繁琐操作的束缚,劳动生产效率不能提高。

滚镀的出现使小零件电镀落后的技术状况得到改变,它将电镀工人从繁琐的装挂或筐镀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且镀层质量也大为改观,这在小零件电镀领域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滚镀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后,在工业上得到应用为20世纪20年代。

最初的滚筒由木制的桶或篮子制成,主要因木材容易得到,经济,且不导电。

后来,随着化学、电学及材料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滚筒型金属电镀设备,这种设备大约在20世纪30~40年代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今天滚镀设备的基本原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塑料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滚筒的性能、容量及使用寿命,滚镀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滚筒材质主要使用比较原始的塑料或酚醛树脂。

国内滚镀较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

迄今关于国内滚镀最早的文字记录有1947年5月在上海开设的华兴滚镀厂,当时该厂设备有木制滚筒2只和水泥槽1只,镀种有滚镀镍和滚镀铜锡合金。

早期的滚镀设备均为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镀种也较少,一般滚镀镍最多,另有滚镀黄铜、青铜、锌锡等。

大约20世纪60年代左右,随着工业化发展对滚镀设备提出较高的要求,国内机械化连续滚镀设备开始使用,但当时的设备仅仅能够手动控制。

国内滚镀自动线早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汽车制造厂就开始引进并用于紧固件镀锌,当时的设备属于机械式环型(倾斜式滚筒)滚镀自动线。

直线式滚镀自动线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有很多应用,但之后较长一段时期这种设备大多集中在上海、天津等较大的工业城市使用,而较为广泛的应用大约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全自动化无人操作滚镀生产线,国外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国内近些年也逐渐开始出现并应用,这使滚镀劳动生产效率高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目前,滚镀的加工量约占整个电镀加工的50%左右,并涉及到镀锌、铜、镍、锡、铬、金、银及合金等几十个镀种。

并且,滚镀的适用范围非常广,诸如紧固件、冲压件、水暖件、电子元器件及其它类似的大批量镀件等。

甚至在电镀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只要镀件能装进滚筒就能滚镀”,这句话虽有点夸大,但却能形象地说明滚镀在今天电镀工业中所具有的优势。

时至今日,滚镀已发展成为应用非常普遍且几乎与挂镀并驾齐驱的的一种电镀方式。

二、滚镀的特征滚镀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滚镀是将分散的小零件集中在滚筒内进行的小零件挂镀时单独分装悬挂,当电镀加工量较大时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生产效率极低。

滚镀则将分散的小零件集中起来进行处理,无需再进行繁琐的装挂操作,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将分散的小零件集中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滚筒,滚筒是承载着小零件在不停地翻滚过程中受镀的一个盛料装置。

典型的滚筒呈六棱柱状,水平卧式放置。

滚筒壁板的一面开口,电镀时一定数量的小零件从开口处装进滚筒内,并占其一定的比例,然后盖上滚筒盖将开口封闭。

滚筒壁板上布满许多小孔,电镀时零件与阳极间电流的导通、筒内外溶液交换及筒内气体排出等都需要通过这些小孔才能实现。

滚筒内的阴极导电装置一般通过铜线或棒从滚筒两侧的中心轴孔穿出,然后分别固定在滚筒左右墙板的导电搁脚上。

零件在滚筒内靠自身重力与阴极连接。

小零件滚镀就是在这样的装置内进行的。

滚筒的结构、尺寸、大小、转速、导电方式及开孔率等诸多因素均与滚镀的生产效率、镀层质量等息息相关。

所以,滚筒是整个滚镀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

2.滚镀是在小零件不停地翻滚过程中进行的滚镀时小零件在滚筒内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随滚筒旋转不停地翻滚。

这种翻滚具体到某一个零件的情况是:一会儿被埋进整个堆积零件的内部,一会儿又翻到外表面。

这样周而复始,直到整个滚镀过程结束。

那么,为什么要使小零件在滚筒内不停地翻滚呢?(1) 保证每个零件都能均匀受镀。

小零件在滚筒内是堆积在一起的,其中一部分零件分布在堆积体内部,称之为内层零件;另一部分零件则分布在堆积体外表面,称之为表层零件(如图1-1所示)。

并且,根据表层零件所处位置不同将其分成外露表层零件(图1-1中AB线零件)和紧贴滚筒内壁的表层零件(图1-1中AC、CE、ED、DB线零件)两部分。

滚镀时,金属离子实际只在表层零件表面还原为金属镀层,而内层零件因受到表层零件的屏蔽、遮挡等影响只有电流通过,却几乎没有电化学反应发生。

所以,为能有机会受镀,内层零件就需要从堆积体内部翻出变为表层零件。

但表层零件也不能长时间停留,电镀进行一会儿后,受到滚筒的旋转作用又变成内层零件。

这样,小零件只有不停地翻滚,才能促使内层零件与表层零件不断地变化、转换,并最终保证每一个零件都有均匀受镀的机会。

图1-1 滚筒中内层零件与表层零件分布示意图1-内层零件;2-表层零件(2) 避免表层零件烧焦。

小零件在滚筒内如果不翻滚而处于静止状态,那么使用很小的电流密度,就可能使表层零件附近金属离子匮乏而使镀层烧焦。

尤其紧贴滚筒内壁的表层零件,会使从孔眼处进入滚筒的电流受到阻碍,从而集中在零件上紧挨孔眼部位的狭小表面,造成该处镀层烧焦留下黑色眼点,即所谓的“滚筒眼子印”。

这时,小零件在滚筒内翻滚的作用,类似挂镀的溶液搅拌或阴极移动。

挂镀时若无溶液搅拌或阴极移动的作用,则电流密度上限不易提高,镀层沉积速度也难以加快。

3.滚镀的电流是以间接方式进行传输的挂镀时,零件所需要的电流由挂具直接传输,零件与挂具紧密接触,中间没有任何介质。

因此,挂镀的电流传输平稳,接触电阻小,各零件所需要的电流基本不因传输问题而受到影响。

但滚镀时,零件是整体压在滚筒内阴极导电装置上的,与阴极直接相连的零件只有极少部分,而绝大部分只能通过堆积重叠的零件与阴极导通。

所以,滚筒内的阴极只能首先将电流输送给与自己直接接触的零件,然后由这些零件输送给其它零件,并在其它零件与零件间一个一个地传输下去,这就是滚镀的间接导电方式。

这无疑是滚镀的又一重要特征,它因为主要靠零件与零件间间接导电,而非零件与阴极直接接触导电,所以零件的接触电阻较之挂镀要大。

三、滚镀的优点滚镀与小零件挂镀相比,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滚镀将数目众多的小零件集中在一起进行电镀,省掉了繁琐的装挂,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这是与小零件挂镀相比滚镀最大的优越性。

例如,某厂¢5mm×5mm铁螺丝滚镀亮镍,采用GD-10型滚镀机1台,1个工人操作,每班产量约70~80kg。

而该厂最初采用铜丝捆扎挂镀的方法,1个工人每班最多生产5~6kg,若每班产量70~80kg,则约需工人8~12名。

再如,近些年自动化滚镀技术发展迅速,实现了从装料到卸料整个生产过程全自动化无人操作,这真正是把滚镀劳动生产效率高的优越性发挥到了极致。

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滚镀代替了落后的小零件挂镀的生产方式,才使小零件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得以实现。

所以,滚镀的发明与广泛应用是小零件电镀技术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2.镀件表面质量好滚镀时,因零件与零件间相互抛磨,使粗大的晶体在零件表面不能长大,因此得到的镀层细致、柔和、颜色均匀,表面有很高的光洁度。

例如,水暖管箍及弯头(玛钢件)镀锌,这种零件属可滚镀可挂镀的情况,但滚镀的零件表面质量远优于挂镀。

再如,质量上乘的滚镀镍小螺丝,表面细致、光滑,抓在手里轻轻地揉搓,给人一种丝绸般舒适的感觉;而采用铜丝捆扎挂镀出来的效果却会大打折扣。

3.镀层厚度波动性小镀层厚度波动性,反映各零件间镀层厚度的接近程度。

镀层厚度波动性小,说明各零件间镀层厚度的接近程度好。

滚镀时,小零件在滚筒内一会儿从内层翻到表层,一会儿又从表层翻回内层,翻到表层时零件正常受镀,翻回内层时电化学反应基本停止。

电镀刚进行不久时,总有一部分零件翻到表层的机会多,则受镀机会多,镀层厚;而另一部分零件翻到表层的机会少,则受镀机会少,镀层薄。

但随电镀时间的延长,不同零件翻进翻出的几率逐渐均等,各零件间的镀层厚度逐渐接近,则镀层厚度波动性逐渐变小。

并且,不同零件在滚筒内受到的各种作用也逐渐均等,则各零件间的表面质量也逐渐趋于相同。

而小零件挂镀时,因不同零件受镀的条件(如悬挂位置)不同,则电流分布不均等,各零件间的镀层厚度差别较大。

例如,同样一个挂具上的零件,挂在中间还是边缘,上层还是下层,受金属尖端效应的影响,镀层厚度都会有不同的结果。

4.占地面积小因为滚镀对分散的零件进行集中处理,增加了镀槽对零件的承载量,所以与处理相同数量零件的挂镀相比,占地面积大大减小,这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是难能可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