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概述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概述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5c1efd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0.png)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概述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启示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概述分析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不稳定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生产的过剩,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爆发。
2. 经济危机的发展规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认为,经济危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具体表现为:资本积累导致生产力的提高,引发生产过剩;生产过剩导致价格下跌,产生资本利润率下降的问题;随着资本利润率的下降,资本家会降低投资额度,这会进一步降低经济体系的运行速度,加剧经济危机的发生,最终导致经济体系的崩溃。
3.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当前的我国经济正在发生转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是,必须认识到资本积累和生产过剩是造成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要加强监管调控,避免过快的、过度的发展,同时注重发展新经济形态,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案例分析1.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认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并且这场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迫使政府加强监管,避免重演这场危机。
2.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过热的现象,政府不得不调控。
这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正在逐渐形成,违背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中生产过剩的原则。
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监管,试图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避免引发一场全面的经济危机。
3. 印度洋国家汇率大幅下跌2018年,在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的背景下,印度洋国家货币的汇率大幅下跌。
这是由于全球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导致的,也反映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中资本利润率不断下降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世界各国经济都造成了波动,说明了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4. IPO暂停审核事件近年来,我国股市的IPO审核一度暂停,这是因为我国股市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的问题,违背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中生产过剩的问题。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2e53c1da300a6c30c229f8b.png)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摘要: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盲目竞争,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主导消费品过剩,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膨胀等。
这些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因此经济危机在我国也有发生的可能性,并不能因为我们消灭了资本主义就消灭了经济危机。
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就有经济危机的可能。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社会每过一定时期就爆发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具体地说,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成果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的表现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必然爆发经济危机。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要消灭经济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可以说这是马克思对经济危机根源的总概括,并将具体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表现上,但如今的研究目的,更在于揭示经济危机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经济现象。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原因的论述(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存在,危机就不可避免。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发生一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数次经济危机。
表1列举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危机的次数。
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危机周期的长短不规则,周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济危机的程度有所减弱,但生产过剩和失业却成为周期中的经常现象;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期间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
这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过度增发货币和扩大财政赤字造成的,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的论述1、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引发经济危机。
欧洲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对策
![欧洲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64f7f7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0.png)
欧洲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对策欧洲经济危机是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其影响范围广泛,涉及到欧洲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欧洲经济危机的原因复杂,其导致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欧洲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对策,旨在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欧洲经济危机的原因1.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欧洲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是欧洲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欧洲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危机进一步加剧。
欧洲国家大量借款,使债务水平迅速攀升。
一些欧洲国家的债务已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0%以上,这种债务情况对欧洲经济的影响非常恶劣。
2.高失业率欧洲的高失业率也是欧洲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欧洲的失业率在金融危机后急剧上升,其中西班牙和希腊的失业率甚至高达20%以上,这种失业率对于欧洲经济的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3.减少外部投资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外部投资开始减少,并且对于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欧洲的就业率和国内生产总值产生了严重影响。
4.欧债危机欧债危机是欧洲经济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欧债危机是一场债务危机,由于欧盟国家借贷累积外债和财政问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愈演愈烈,随后于2010年七月日爆发至欧盟区,进而引发欧洲的金融危机,促使一些国家被迫申请援助。
欧盟国家中有一些国家,如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因为其债务危机而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这种危机对于欧洲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二、欧洲经济危机的对策1.防范债务问题对于欧洲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应对措施是防范债务问题的再次出现。
欧洲各国政府应该长期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不断累积,从而使债务危机不再成为欧洲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2.经济转型欧洲国家应该积极促进经济转型,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转型。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 知识清单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c0acdde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7.png)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知识清单一、经济危机的背景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一战后的美国,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新技术和新发明不断涌现,汽车、电器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消费市场日益扩大。
然而,在繁荣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农业长期处于慢性危机之中。
农产品过剩导致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农村购买力不足。
其次,工业部门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
新兴工业发展迅速,而传统工业则面临困境。
再者,股票市场的投机狂热盛行。
人们盲目地投资股票,股价被严重高估,远远超出了实际价值。
二、经济危机的爆发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随后,股票市场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加,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正式爆发。
股票市场的崩溃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在危机爆发前,股票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依靠投机和信用扩张支撑的,而不是基于企业的实际盈利和经济的基本面。
当市场信心崩溃时,股价一落千丈,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崩盘。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也是经济危机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
许多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入股市,当股市暴跌时,银行资产大幅缩水,出现大量坏账和挤兑现象。
许多银行因此倒闭,进一步加剧了金融恐慌。
三、经济危机的表现1、生产急剧下降工业生产大幅萎缩,工厂纷纷倒闭,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
钢铁、汽车、建筑等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急剧减少。
例如,汽车产量从 1929年的 530 多万辆下降到 1933 年的不足 100 万辆。
2、失业人数剧增大量工人失业,失业率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据统计,1933 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 25%,约有 1300 万人失业,许多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
3、贸易萎缩国际贸易急剧下降,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导致国际贸易陷入混乱。
世界贸易额大幅减少,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近代世界的大萧条与经济危机
![近代世界的大萧条与经济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8ca9329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b.png)
近代世界的大萧条与经济危机近代世界的大萧条是20世纪30年代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萧条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经济学和政策的启示。
一、大萧条的原因大萧条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
在此之前,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繁荣期,股市投机热潮带动了股票价格的飙升。
然而,这种繁荣是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上,许多投资者借贷购买股票,形成了泡沫经济。
当股市崩盘时,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票价格暴跌,投资者陷入巨大的债务危机。
此外,大萧条还受到了国际贸易的冲击。
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其它国家也受到了波及。
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各国纷纷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进一步削弱了全球经济。
二、大萧条的影响大萧条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许多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
失业率飙升,工业产出下降,许多企业倒闭。
人们生活水平下降,贫困和社会不安加剧。
在经济学领域,大萧条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自我调节能够维持经济稳定,但大萧条的发生打破了这种观点。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促进就业和稳定。
政策层面上,大萧条促使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
例如,美国实施了“新政策”,通过公共工程项目和社会保障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国际社会也加强了经济合作,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三、大萧条给我们的启示大萧条的教训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往往是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经济结构的脆弱性。
在经济繁荣时期,应该警惕金融泡沫的出现,并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此外,应该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减少对某些行业的过度依赖,以提高经济的韧性。
另外,大萧条也告诉我们国际合作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经济合作,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
总之,大萧条是近代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0050b8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b.png)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引言经济危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中的严重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曾经历了多次危机,其中三次被普遍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文将介绍美国经济的三大危机,包括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并总结各个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一、大萧条(1929-1939)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始于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
这场危机导致了长达十年的高失业率、贫困和经济停滞。
经济原因大萧条的主要经济原因是金融体系的崩溃和投资大规模失败。
由于股市投机泡沫的破裂,大量投资者损失了巨额资金,导致资本市场崩溃,进而冲击了整个经济体系。
社会影响大萧条期间,失业率飙升,很多家庭陷入困境,贫困率上升。
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这种社会动荡间接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精神压力增加等。
启示大萧条给我们的启示是,金融市场需要监管,过度的投机行为会破坏整个经济体系。
同时,政府需要采取行动来稳定经济,例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
二、2008年金融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自大萧条以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这场危机源于次贷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导致全球金融体系陷入混乱。
经济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次贷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大量次贷贷款债务出现违约,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信用市场崩溃,进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社会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和财富损失。
许多人失去工作,房屋被抵押或被银行收回,个人和家庭陷入了财务困境。
同时,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许多国家也受到了波及。
启示2008年金融危机的启示是金融市场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以防止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此外,金融教育和风险意识的提升也是重要的,个人和机构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财务和投资。
三、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2020年的新冠疫情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美国不例外。
欧美经济危机的启示与思考
![欧美经济危机的启示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58db4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7.png)
欧美经济危机的启示与思考近年来,欧美经济危机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这场危机始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
这场危机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启示。
一、危机的根源欧美经济危机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的泡沫,二是政府的管制松散。
在次贷危机期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已经明显,但是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制约,导致泡沫的膨胀,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同时,政府的管制松散也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政府应当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对金融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管,防止产生类似次贷危机的事件。
二、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全球化对于接受了全球化的欧美国家也带来了危机的风险。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使得资金和资源的流动更加灵活便捷,但是同时也使得全球经济的扰动更加频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生产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原先的制造业将在发展中国家转移,而金融资本则变得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变化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都带来了更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政府角色的思考危机期间,许多欧美国家的政府不得不采取挽救措施,包括银行救助、货币政策和经济刺激政策等。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完全挽回危机所造成的损失,使得国家的债务负担不断加重。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必须掌握经济命脉,加强对经济的监管和管理,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金融纪律,使得能够更加稳健地面对全球经济的挑战。
四、多元化的经济发展因为欧美经济危机是由金融市场的泡沫引发的,所以多元化的经济发展也是未来必须加强的一项措施。
过度依赖金融市场和投资活动很容易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
因此,政府应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制造业和其他实体经济行业的支持,以稳定经济的发展。
五、完善金融监管机制金融监管机制是确保金融市场稳健和金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未来各国政府应加强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细谈2008年经济危机
![细谈2008年经济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0072b7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2.png)
细谈2008年经济危机细谈2008年经济危机一、引言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是近代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该危机由房地产市场泡沫和金融业的不良贷款及其衍生品交易引发,最终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本文旨在探讨2008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二、原因分析1.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原因2.金融业不良贷款及其衍生品交易的原因3.政府宏观调控不当三、影响分析1.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2.全球经济衰退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四、教训1.金融业监管的重要性2.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五、结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是一次教训深刻的事件,各国政府和企业应从中汲取教训,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宏观调控政策、重视企业风险管理,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摘要:2008年经济危机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该危机的爆发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其后果波及全球。
该危机引起了对全球经济体系的质疑,加速了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批评浪潮。
2008年经济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房地产繁荣期。
此时,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通过推出一系列政策来刺激房地产市场。
此举导致了大量贷款的发放,其中包括“次贷”,即高风险的房贷。
这些次贷被捆绑成了各种金融衍生品,被投资者购买并转售。
这些金融衍生品的价值最初很高,但是当次贷违约率增加时,它们的价值迅速下降,许多投资者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
当次贷违约率上升时,房价开始下跌,这使得一些借款人无法支付他们的房贷。
这些拖欠贷款的借款人无法继续支付房贷,导致了更多的违约,形成恶性循环。
美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迅速恶化,许多大银行宣布破产或被迫接受联邦政府的援助。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全球股市和货币市场下跌。
这使得其他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也陷入了困境,尤其是在欧洲和亚洲。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这场危机很快波及了全球。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ff401eea0116c175f0e4894.png)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一、金融危机的爆发2007年2月13日,作美国第二大次抵押款公司的美国新世金融公司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警,美国次抵押款开始浮出水面。
随后,次危机的影响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冲基金破;7月次致私人股本运失灵;8月次危机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常生;8月至9月,出全球性信,多国中央行多次向金融市注入巨金,也无法阻止次危机的爆。
2008年9月,美国次危机再度激化,金融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款机构、投行蔓延到保公司、蓄机构和商行。
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行收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破保;9月16日,美国邦系宣布向美国国集(AIG)提供850美元急款;9月25日,美国邦管机构接管盛互惠行,并将其部分出售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或被政府接管,次危机演成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
更重的是,危机很快展到全球,使得世界增明放,部分主要达国家或地区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急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多国政府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膨力增大,世界易境化,多国就形峻,失人数不断攀升。
至今日,然全球整体呈复,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使国金融体系遭受到重的冲与考,同也逆了世界增的。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直接原因第一,度的金融新。
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信用住房抵押款的券化,而次券化和次券正是足金融家尽可能多的高利的追求。
“两房”通券化,将到的商行及房公司流性差的款成券在市上售,吸引投行等金融机构来。
投行再利用所的金融工程技,把的券行分割、打包、合并出售。
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条加了,没有人再去关心些金融品真正的基价,大家关心的是它更高的投收益率。
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者开始担保(CDO)等金融衍生品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d266e34a6c30c2259019e6a.png)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一、金融危机的爆发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
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
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
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
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直接原因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
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
“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
西方经济危机治理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西方经济危机治理及带给我们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8b2ea7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5.png)
西方经济危机治理及带给我们的启示一、经济危机——就像是一个看不见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西方经济危机,尤其是2008年的那场“金融风暴”,真的是让世界瞠目结舌。
那时候,全球股市大跌,银行倒闭,很多普通人辛辛苦苦攒的钱一夜之间蒸发,房子被拍卖,工作没了,生活瞬间变成了一团乱麻。
许多西方国家像美国,虽然经济总量庞大,但也没能躲过这场灾难,房产泡沫爆炸,金融机构接二连三倒闭,连全球的经济都受到了影响。
那些年,金融市场的动荡,像极了坐过山车,不仅是投资人,连普通人都不得安生。
二、为什么经济危机总是层出不穷呢?说白了,就是这个世界太复杂了,任何一个小小的变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拼命给贷款,结果那些不靠谱的借款人拿到了贷款,买了过高的房子。
结果,房价越来越高,市场过热,大家都疯了一样地炒作。
最可怕的是,金融机构自己也没能看清楚这些泡沫到底有多危险,直到它们爆炸了,才发现自己已经深陷其中,根本无法自拔。
金融市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表面看着光鲜亮丽,实际上却隐藏着太多风险。
一旦出现问题,谁也跑不掉。
三、但是,危机过后,西方国家也开始反思并采取了不少措施。
这可不是一场普通的风暴,世界各国一看情况不妙,立马就行动起来了。
美国相关部门的“救市”方案可以说是一个“惊天大手笔”,不仅注资救助了倒闭的金融机构,还出台了大量的财政刺激。
可以说,当时的相关部门就是用“放水”来解决眼前的困境,把大量的资金注入到经济中,让市场恢复信心。
可是,这种“救急”策略虽然当时看起来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放水的背后是通货膨胀的隐患。
你看,哪有免费的午餐?你救了银行,救了大企业,但底层人民的日子还是难过。
通过相关部门支出和干预,企业能过得好,股市能反弹,可普通人还是过得捉襟见肘,经济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恢复。
四、这场危机之后,西方的许多国家都开始反思,尤其是美国的“金融监管”开始变得严格。
银行不能随意做那些高风险的投资了,甚至对一些行为进行了限制。
美国大萧条发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的挑战
![美国大萧条发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的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1c7b9e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a.png)
美国大萧条发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的挑战美国大萧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衰退,还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挑战。
本文将探讨美国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并分析其对当时和未来的影响。
一、经济危机的形成1.1 股市崩盘美国大萧条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29年10月的股市崩盘。
当时,股市投机泡沫破裂,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市场恐慌情绪迅速蔓延。
1.2 银行业崩溃股市崩盘引发了银行业的崩溃。
由于大量投资者抛售股票,银行的储蓄存款流失严重,导致很多银行破产或无法偿还债务。
银行业危机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1.3 失业率上升银行业崩溃和经济衰退导致大量企业倒闭或者裁员,失业率直线上升。
这使得更多人无法支付贷款和房屋抵押,加剧了经济危机的蔓延。
二、社会动荡的爆发2.1 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大萧条期间,经济不平等问题愈发凸显。
富人趁着股市繁荣时期大量投资,而普通民众则借贷购买股票,结果一夜之间陷入贫困。
这种不公平的贫富差距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2.2 农业危机大萧条时期,美国农业遭受了严重打击。
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争取权益,农民举行了多次抗议活动和示威,社会秩序不断受到冲击。
2.3 劳工抗议失业率攀升导致劳工生活困难,工资待遇低下,劳工权益遭到侵害。
劳工们纷纷组织抗议活动,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这些抗议活动给政府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挑战和影响3.1 政治挑战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对政治局势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选民的不满情绪。
政府经济政策的采取成为政治辩论的焦点。
3.2 社会改革的推动美国大萧条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推动。
政府加大了对失业者和贫困人口的援助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
此外,工会运动的兴起以及民众的抗议行动也推动了劳工权益的保护和社会制度的改革。
美国经济危机影响、成因及启示
![美国经济危机影响、成因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0a107c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0.png)
一、美国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一)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为危机埋下了伏笔在上世纪3“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内需萎靡不振,罗斯福新政的决策之一就是设立房利美,为国民提供住房融资,帮助民众购买房屋,刺激内需。
美国又设立房地美,规模与房利美相当。
“两房”虽是私人持股的企业,但却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特权,因而其发行的债券与美国国债有同样的评级。
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两房”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其直接持有和担保的按揭贷款和以按揭贷款作抵押的证券由74”“亿美元爆炸式地增长到419万亿美元。
在迅速发展业务的过程中,“两房”忽视了资产质量,这就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温床”原因。
(二)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金融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两房“通过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而投资银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
在这个过程中,最初一元钱的贷款可以被放大为几元、甚至十几元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加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最终以至于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这就进一步助长了短期投机行为的发生。
但投机只是表象,贪婪才是本质。
(三)美国货币政策推波助澜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破灭,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该利率从61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而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
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
而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诱使”市场形成一种预期:只要市场低迷,政府一定会救市,因而整个华尔街弥漫着投机气息。
然而,当货币政策连续收紧时,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首先上升,由此引发的违约狂潮开始席卷一切赚钱心切、雄心勃勃的金融机构。
二、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外贸出口及金融领域,但从另一个角度,无论是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危机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宏观决策层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缓冲的时机。
97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启示
![97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e5164d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a.png)
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1、危机首先在东南亚爆发并波及港台短期资金大量进出:泰国于97年首季有19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入,第2季变成62亿美元的净资金外流;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印尼与菲律宾于96年共获得47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97年却变成3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
自1997年初起,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泰铢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泰铢不断走软,最终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造成泰铢狂跌。
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3国的货币也狂跌。
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影响到它们的股市,大多数东盟国家的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
1997年第三季度台湾和香港的金融市场也被攻击。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迅速采取了有力的调控措施,成功地捍卫了港元联系汇率制。
但香港股市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16800多点跌至9000点左右。
2、危机蔓延至东北亚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
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大企业纷纷遭殃,又连累了一大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
企业的大量倒闭使韩国银行呆帐和坏帐剧增,信誉大幅度下降,几乎已不可能到国际市场上融资了,到期应偿还的外债却越来越多。
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愈益恶化。
3、危机深化并波及俄罗斯、巴西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造成的巨大杀伤力不断显现,大多数东亚国家的经济跌入谷底。
尽管各国的货币都已大幅度贬值,但出口仍呈下降趋势。
内外投资也呈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国内,由于金融危机造成高利率和货币贬值,私人投资者极其谨慎;海外投资由于担心金融危机造成东亚地区投资环境的恶化,进入的数量锐减,而大量本地资金却因对本地区经济前景捉摸不定而逃逸。
危机造成的另一个苦果是通货膨胀:1998年6月,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达 10.7%,泰国6月份通胀率亦为10.7%,1998年5月一个月,印尼的通胀率就达5.24% 。
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及启示——学习马恩列斯经济危机理论的体会(1)
![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及启示——学习马恩列斯经济危机理论的体会(1)](https://img.taocdn.com/s3/m/d12cf555c850ad02de8041a8.png)
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及启示——学习马恩列斯经济危机理论的体会(1)第四,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危机导致经济危机。
马克思指出:“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
”(注:《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0页。
)就是说,批发商业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大量生产中,直接购买者除个别的产业资本家外,只能是大商人。
在一定的界限内,尽管再生产过程排出的商品还没有实际进入个人消费或生产消费,再生产过程还可以按相同的或扩大的规模进行。
”(注:《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9页。
)这样,商业和产业就会出现虚假的繁荣。
而生产的极度扩张,又是借助信用来实现的。
信用和产业资本本身的规模一同增大。
例如,信用使工厂主、商人等都可以大大超过他们的资本从事经营;信用使货币形式上的回流不以实际回流的时间为转移,从而加速了资本在形式上的回流速度;等等。
因此,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必然引起信用的扩大,而信用的膨胀反过来又促进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
这一切都会使产业和商业资本家通过各种信用形式,获取追加资本,用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同时,在繁荣阶段,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的巨大增长和各种投机活动的大量兴起,又为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信用的繁荣导致产业和商业的繁荣,产业的繁荣进一步加强商业的繁荣。
但是,手中堆积着大量商品的批发商的资本回流却非常缓慢,数量非常少,“以致银行催收贷款,或者为购买商品而开出的汇票在商品再卖出去以前已经到期,危机就会发生。
……于是崩溃就爆发了,它一下子就结束了虚假的繁荣。
”(注:《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1页。
)实际上,信用是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加速了经济危机爆发。
第五,主要消费品过剩导致经济危机。
以棉布为例,如果棉布充斥市场造成市场停滞,会使织布厂主的再生产遭到破坏。
大萧条对中国的启示
![大萧条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dd2c1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0.png)
大萧条对中国的启示
大萧条指的是1929年至1933年间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强化国家经济体系:大萧条期间,中国的经济主要依赖对外贸易,而这一依赖度使中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的冲击。
因此,大萧条对中国的启示之一就是要加强国内经济体系的建设,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提高自给自足的能力。
2. 提高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大萧条的爆发与金融市场的崩溃密切相关,暴露出金融监管不足和风险防范体系的脆弱性。
中国需要借鉴大萧条的教训,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3. 推动内需扩大:大萧条时期,全球范围内的需求萎缩,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中国在面对类似的经济危机时,应该积极推动内需扩大,通过增加国内消费和投资来稳定经济。
4. 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大萧条对中国的启示还包括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在经济危机中,传统产业往往受到冲击最大,而新兴产业则有机会崛起。
中国需要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以应对潜在的经济挑战。
5. 加强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大萧条时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国际合作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需要在面对类似的全球经济危机时,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多边主义,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人类历史对经济危机的启示
![人类历史对经济危机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10d74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a.png)
人类历史对经济危机的启示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活动中常常遇到的一种严重困境。
历史上多次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经济的脆弱性,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类历史对经济危机的启示。
首先,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危机绝非偶发事件,而是由一系列的原因和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所构成。
例如,20世纪初的经济大萧条源于金融机构的不稳定和市场过热导致的股市崩盘。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经济危机的产生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由许多看似微小的问题逐渐积累而成。
及时研判各种迹象,警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历史还告诉我们,经济危机对于经济体系的破坏能力是相当可怕的。
例如,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失业率上升、国际贸易萎缩等严重后果。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一旦经济危机爆发,其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将会是巨大而持久的。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提高抗危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困境。
同时,历史也向我们揭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一些有效措施。
例如,新政的实施为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提供了机会。
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公共工程和社会保障支出,以刺激经济复苏。
这告诉我们,政府在经济危机中发挥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同时,有效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是对抗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调控机制,及时、有力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
另外,历史经验还表明,经济危机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
例如,经济大萧条期间,社会紧张局势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经济危机带来的不稳定性和动荡性,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在于提高民众收入水平、加强就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等。
因此,经济危机的启示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社会的均衡发展。
最后,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危机虽然带来了痛苦和挑战,但也成为人们不断创新、改革和进步的契机。
大萧条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大萧条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94c62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1.png)
大萧条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启示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大萧条。
这场危机对美国及全世界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一、大萧条对美国的影响1. 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开始的“黑色星期四”引发了股票市场的崩盘,市场崩塌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随着银行倒闭和工商业的不景气,美国进入了一段长达10年的经济萧条期。
图表显示,自1929年到1933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近一半,失业率达到了25%,许多家庭陷入了贫困。
2. 社会动荡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失业者们走上街头抗议,对政府和金融机构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例如“福特工人之旅”中的暴力事件就造成了数十人死亡。
3. 新政策的产生大萧条导致了美国政府在经济和社会政策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创新政策。
总统罗斯福颁布了“新政”计划,包括建设公共设施、提升社会保障、控制工资和经营者的收入、实行劳工法等政策,以减缓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二、大萧条对世界的影响1. 国际贸易下滑大萧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十分深刻。
由于全球经济联系密切,美国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
许多国家的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影响,经济进出口跌至谷底。
2. 主权国家磨合大萧条的影响也导致了各主权国家之间的磨合。
许多国家对其他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施加关税和出口限制,试图提高其自身国内产业竞争力。
3. 新的国际秩序大萧条导致了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
美国的经济量稳步下降,苏联的经济量和国际影响力慢慢增强。
这一时期的主要国际趋势是抵制经济和政治霸权,发展独立的国际政治关系。
三、大萧条的启示1. 经济的周期性经济是有周期性的,难以避免经济周期性的问题,即使采取一些措施,也难以完全消除它。
政府和私人企业需有充分准备应对这种周期性的问题。
2. 稳健的金融制度金融制度和监管机构对经济繁荣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必须严格监管,防止经济风险和金融市场的崩溃。
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
![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19d5f5a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7.png)
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亚洲经济危机是指1997年起,东南亚地区多个国家相继爆发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给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全球经济体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并分析对未来的启示。
一、金融自由化的风险亚洲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风险。
在危机前,亚洲国家普遍实行了开放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然而,这些外资的流入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而是刺激了资产价格的上涨,形成了泡沫经济。
当外资撤离时,泡沫破裂,经济陷入困境。
因此,亚洲经济危机告诉我们,金融自由化需要谨慎。
国家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时,应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
同时,应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避免过度依赖金融业。
二、外汇储备的重要性亚洲经济危机中,一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无法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这使得这些国家在危机中受到了更大的冲击,经济衰退更为严重。
因此,亚洲经济危机告诉我们,外汇储备的积累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国家应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提高储备水平,以应对外部冲击。
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更加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减少对外部金融市场的依赖。
三、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亚洲经济危机中,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通胀压力加大,经济不稳定。
而另一些国家则过于保守,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危机。
因此,亚洲经济危机告诉我们,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对于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
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保持通胀率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及时调整政策以应对外部冲击。
四、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亚洲经济危机中,一些国家的金融监管不力,导致金融风险积累,最终引发危机。
而另一些国家则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成功避免了危机的发生。
因此,亚洲经济危机告诉我们,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国家应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金融风险。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
五、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亚洲经济危机中,一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严重问题,依赖出口和投资,缺乏内需支撑。
全球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全球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7920bf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b.png)
全球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一、重视金融监管制度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各国对金融市场监管不力,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不完善,成为导致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完善金融市场的监管措施,以遏制金融风险的扩散。
二、增强消费者保护意识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很多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失,一些消费者陷入了贫困之中。
因此,我们需要增强消费者保护意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避免陷入虚假宣传和不良商业行为的陷阱。
三、加强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各国之间互相依赖,国际合作是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唯一出路。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跨国合作,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问题。
四、发展绿色经济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转向了绿色经济,不断开展新能源、
清洁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倡导绿色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五、推广金融知识普及
金融知识的普及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推广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金融素质,避免人们因为缺乏金融知识而陷入经济危机的风险之中。
全球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也是人们认识和改变的契机。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吸取经验教训,加强金融监管,推广金融知识,加强国际合作,发展绿色经济,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发挥竞争的作用同时要克服盲目
我国采取了许多防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 性, 这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
机的措施。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十年之后, 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 市场
据 世 界 银 行 数 据 显 示 , 2006 年 , 中 国 经 济 的作用不断增加, 竞争也越来越激 烈, 其
增长率超过 10 个百分点。
力的不可遏止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大规 的生产者等。所有这些人的再生产同样要
模的生产, 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是在这样的 遭到破坏, 因为棉布的再生产是它们再生
条 件 下 进 行 的 : 一 方 面 , 广 大 生 产 者 的 消 产的条件。“即使在他们自己的生产领域
费只限于必需品的范围, 另一方面, 资本 里没有生产过剩, 就是说, 即使那里生产的
三 、市 场 经 济 必 然 存 在 经 济 危 机
产与消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时, 终于爆发
1997 年 7 月 爆 发 的 亚 洲 危 机 已 导 致 了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并且波及到泰国、印度尼西 亚、
( 二) 在发挥竞争的作用同时要克服
日本和俄罗斯等国, 对我国也产生了负面 盲目性
影响, 既有金融影响, 又有经济影响, 为此
向运 动”。我 们 已 认 识 到 , 并 不 能 因 为 我 用, 为此国家必须加强货币金融手 段对经
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就可以对亚洲等金融 济的宏观调控力度, 控制信贷总规模。对
危机置之不理, 而这又进一步说明了经济 巨额借贷资本的虚假需求, 又促进了生产
危机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
的恶性循环, 掩盖了生产的“过剩 ”, 当生
第五次
1969~1970 1970~1971
1971
1971~1972
第六次
1973~1975 1973~1975 1974~1975 1973~1975
第七次
1980~1982
1981
1980~1982 1979~1982
资 料 来 源 : 刑 涛 , 纪 江 红 :《世 界 上 下 五 千 年( 近 现 代 卷 ) 》北 京 出 版 社 ,
马克思的 《资本论》 和剩余价值学 危机的各种原因。
说, 包括其断言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 一) 加大对大型国有银行的监管
危 机的不 可避免论 , 都 反 映 为“自 由 资 本
1997 年 爆 发 的 东 南 亚 金 融 危 机 的 原
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值规律自然的 因, 部分来自于银行的风险监管缺乏经验
经济危机
美国 7 次
日本 7 次
德国 7 次
英国 7 次
第一次
1948~1949
1954
1952
1951~1952
第二次
1953~1954 1957~1958
1958
1957~1958
第三次
1957~1958
1962
1961
1961~1962
第四次
1960~1961
1965
1966~1967
1966
( 四) 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内部生产性 建设中新增固定资本和新增流动资本的 关系
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史和我国 的经验看, 在安排生产性建设时, 特别要 注意新增固定资本和新增流动资本之间 的合理比例, 不能只注意固定资本的投资 而忽视相应的新增流动资本的需要。否 则, 新增固定资本投产后, 将由于缺乏应 有的新增流动资本而无法正常扩大生产, 造成固定资本生产过剩, 生产力浪费, 从 而诱发经济危机。
2004 年 1 月
越频繁的资 本主义经济 危机表明, 资 本主义社会 和之间存在 着不可克服 的矛盾。
二、社 会 主义制度国 家也会出现 经济危机
马克思
2、盲目的竞争导致经济危机。恩格斯 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 , 因
说:“大 工 业 的 必 然 后 果— ——自 由 竞 争 很 而 便 有 了 要 消 灭 危 机 就 必 须 先 消 灭 资 本
的 交 换 能 力 , 限 制 工 人 的 工 资 ”, 以 便 最 滞, 就会使织布厂主的再生产遭到破坏, 除
大 限 度 地 增 加 剩 余 价 值 。 马 克 思 指 出 : 此以外, 还会影响别的生产者: 纺 纱者、棉
“构成现 代生产 过 剩 的 基 础 的 , 正 是 生 产 花种植业者、纱锭和织机的生产者、铁和煤
家为刺激经济增长, 过度增发货币和扩大 过需求; 供应不是太多, 就是太少, 它和需
财政赤字造成的, 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资本 求是永远不相适应的。”
主义基本矛盾。
3、 生 产 力 发 展 与 市 场 相 对 狭 小 导 致
( 经济危机。马 克思说:“以 资本为基 础的
收, 于是第四次经济危机爆发。
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发生经济危机的现实
表 2 1958~1995 年中国四次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危机发生
经济萧条
经济复苏
经济高涨
第一次 1958~1960 年 1960~1962 年 1962~1963 年 1963~1966 年
( 1958~1968 年)
第二次 1978~1979 年 1980~1981 年 1982~1983 年 1984~1986 年
人是消费品的主要消费者, 另一方面, 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
“每一个 资本家 都 知 道 , 他 同 他 的 工 人 的 的概念本身中”。
关系不是生产者同消费者的关系, 并且希
4、主要消费品过剩导致经济危机。以
望尽可能地限制工人的消费, 即限制工人 棉布为例, 如果棉布充斥市场, 造成市场停
失业却成为周期中的经常现象; 经济危机 律是: 供和求总是力图互相适应, 但是正
与通货膨胀相结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 因为如此, 就从来不会互相 适应。双方 又
济危机期间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 重新脱节, 并转而成为尖锐的对立。供应
并存的“滞胀”局面。这是由 资本主义 国 总是紧跟着需求, 然而从来没有 刚好满足
在促进我们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重
市场经济给予我国很多商机和无限的 复建设问题。重复建设体现了竞争的盲目
机会, 商业服务业繁荣昌盛, 过分乐观的 性。因此, 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都要建立
G D P 增长率, 让国人很是欣慰地重复着已 有 效 的 市 场 调 查 机 制 、预 测 机 制 , 及 时 掌
关键词: 经济危机; 市场经济; 社会主 义制度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社会每过一 定时期就爆发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马克 思认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 具 体地说, 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即生产 的社会性与生产成果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 它的表现是: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 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 盾; 生产力发展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 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 程度就必然爆发经济危机。因此在马克思 看来, 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是 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 要消灭经济危 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可以说这是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根源的总概括, 并将具 体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表 现上, 但如今的研究目的, 更在于揭示经济 危机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经济现象。
正向运动规律的结果” 是一个科学的结 及合适的制度。近几年全国经济繁荣, 生
论。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也包括社会主 产企业在市场规模的作用下按照自身的
义 社 会 , 它 干 预 市 场 的 做 法 , 在 政 治 经 济 规律不断发展和膨胀。而在企业 、商业膨
学原理 上, 则反 映 为“推 动 价 值 规 律 的 逆 胀发展中, 银行信用又起了推波助澜的 作
已吃掉了国有银行全部自有资本金, 使金 商品生产社会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结论
融系统 100% 负债。同时, 向国营企业倾斜 对所有的这类社会都适用。
和“贷款发工资”等保稳定的政 治任务又
四 、关 于 经 济 危 机 的 应 对 政 策
进一步迫使银行贷出的资金逾期难以回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 社会主义市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马克 思关于 经济危机原因的论述
( 一)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 产生的, 只要存在, 危机就不可避免。从资 本主义发 展的历史 看, 自 1825 年英 国出 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 来, 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发生一次。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 了数次经济危机。表 1 列举了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战后经济危机的次数。 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 危机周期的长 短不规则, 周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经济危机的程度有所减弱, 但生产过剩和
有越来 越频繁的 特征 。其 中 , 1994~1995 济危机突发的时候。有效地避免和弱化经
年爆发的第四次危机与前三次滞涨型危 济危机, 是政府所必须面对的。马克思的
机不同, 这是一次信用过度膨胀导致的 通 《资本论》研究的其实不单是 个性的自 由
涨型危机, 连续八年的财政向银行透支, 资本主义社会, 而是共性的自然状态下的
家的利润成为生产的界限。”生产扩大与 数量没有超过棉布工业销路畅通时所确定
工人消费低水平并存, 这样, 一旦生产普 的合理的数量, 这种情况也会发生。”
遍超过了主要来自工人的有限需求和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很
费, 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多, 以上仅从四个方面加以阐明。而越来
表 1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发生次数
快 就 达 到 十 分 剧 烈 的 地 步 ”,“ 竞 争 的 规 主义的结论。若是这样, 消灭了 资本主义
5 8 2008
经济观察
制度, 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 不代表没有危机, 只要有市场竞争就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