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尝试点滴

合集下载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明明已经将知识内容讲解得十分完整透彻了,学生自己也认为听懂了、掌握了,可到了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便会感到有些困难,不知道数学知识运用的切入点在哪里. 这是当前数学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且已经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和死板. 单一的教师教往往带来的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只会听知识,而不会用知识. 缺乏自主探究的课堂,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了,急需教师将之进行转变.一、巧妙设计问题,激发探究热情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们,还没有具备足够坚实的数学知识基础,在面对探究式问题时,还无法通过自身的能力完全从容地予以应对. 这时,如果将探究课题毫无准备地抛给学生,不仅无法让学生们有效解答,甚至还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数学探究活动的抵触情绪. 因此,教师需要在探究活动开始前,想办法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出来,以便高效地投入到课堂探究当中去.例如,在开始关于一元二次方程内容的教学之前,我尝试先将学生们对于这一内容的探究热情激发出来. 我并没有直接介绍知识内容,而是向大家提出了两个问题:(1)小明想要将一块铁片裁剪成面积为15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且满足长比宽多5厘米. 那么,这块铁片的长和宽应当如何确定?(2)现有一块长和宽分别为80厘米与60厘米的铁片,从其四个角分别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盒子,并满足底面积是1500平方厘米,则所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在方程思想的基础上,学生们很容易列出了方程,却发现了未知数次数出现了二次. 为了顺利解答问题,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这种方程的解法.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课堂探究活动先期加入一些催化剂,让学生们能够在足够的心理准备与积极情绪下投入探究. 初中学生的心理比较活泼,激发其热情的方式有很多. 上述示例中的巧妙设计问题之方式,是笔者经过多次实践检验有效的. 很多情况下,这个问题无需多么精细或庞大,只要与探究内容结合紧密、提出方式新颖精巧,一个小问题同样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探究兴趣.二、创设适当条件,提供探究空间探究式学习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自由. 这里所说的自由并不是指课堂教学的无序,而是强调学生思维的灵活与开放. 想要实现理想的探究式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自发的广泛数学思考. 然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存在两个阻碍:一是学生自信不足,不敢主动开展探究;二是教师不敢放手,对学生思维禁锢过多. 我们需要想办法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为探究式教学深入铺平道路.例如,圆内接四边形的定理是初中几何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并准确记忆这个定理,我决定请大家自己来探究和发现. 课程开始后,我请学生们动手画出一个☉o及其内接四边形abcd,并分别测量出圆的半径、四边形的边、对角线、内角以及周长和面积等数据,试着发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接着分别改变圆的半径、四边形顶点位置等等,继续观察上述关系之变化. 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顺利完成了在真实感受中进行的知识探究.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具体至探究式学习课堂上来讲,为学生开辟探究空间的一个重点是要从心理上对之进行关注. 为此,笔者经常会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或是进行过程当中加入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并加以引导性和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们的心理上得到放松,并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数学探究,从而迈上数学学习的新台阶.三、创建平等氛围,倡导合作探究探究活动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具有一定难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为了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探究,小组合作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探究开展方式.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是强大的,可以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探究启发.例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我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只将(a + b)2 = a2 + 2ab + b2与(a - b)2 = a2 - 2ab + b2两个公式给出,请大家集思广益,分别运用特殊值代入法、实验验证法与数学证明法来证明其正确性. 在合作的氛围中,学生们先是各自提出自己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数值进行验证,再通过(a + b)2 = (a + b)(a + b) = a2 + ab + ab + b2 = a2 + 2ab + b2与(a - b)2 = (a - b)(a - b) = a2 - ab - ab + b2 = a2 - 2ab + b2的方式完成了计算验证,最后竟然有小组设计出了剪纸操作(如右图),通过面积守恒来进行实验验证,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探究成果十分显著.《新课程标准》当中已经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不难发现,新时期的数学课堂需要创新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在这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下,学生们得以在灵活自由的空间当中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思考,根据自身需要去寻找相应答案,甚至可以对既有的数学结论提出挑战. 探究式学习不仅丰富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更为初中学生建立起了自主、自由的学习意识,这对于日后的整个数学学习进程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以初中数学学习为例,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效果。

活动一:数学故事分享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的组合,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让学生分享数学家的故事或者数学历史事件,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和文化素养。

活动二:数学问题探究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可以让学生调查并分析学校的用电量,然后提出节能方案。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活动三:数学游戏设计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数学的魅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思维和反应能力。

活动四:数学实验操作数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来验证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五:数学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创作数学作品,如数学手抄报、数学模型等,并组织作品展示活动。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展示中互相学习和交流。

活动六:数学讲座参与邀请数学专家或优秀教师为学生举办数学讲座,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方法。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活动七:数学竞赛参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如中国数学竞赛、美国数学竞赛等。

这样可以检验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时也让他们在竞赛中锻炼意志和能力。

活动八:数学课题研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课题进行研究,并进行研究报告。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尝试引入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初中数学课堂中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提
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二次方程有两个解?”,从而引发学生对
二次方程解的探究。

2.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花费
更长的时间来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3. 利用小组学习: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共同探讨
和解决问题。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
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4. 提供帮助和反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
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及时给学生反馈,鼓励他们不断尝试和改进。

通过以上方法,探究性学习可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推进。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
习活动,从而获得更加深刻和长久的学习成果。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探索性学习。

它是一种综合习得课程知识和能力,也是学习课程知识与能力结合的新型实践教学活动。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中学数学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案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首先,在数学课上,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培养,老师可以从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出发,提出研究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从客观原因到主观因素的过渡,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发展。

其次,增加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案例,穿插案例即可,对于一些常见问题,老师可以采用模型、图像等方式,形象化地讲解数学原理,让学生可视化地认识,这样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重点内容。

最后,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数学课堂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构建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我们期待着以上教学活动的实施,激发学生坚持探索,培养他们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实现数学智能的无限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而数学的教学是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培养数学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思辨、实践等方式,建构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围绕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展开讨论。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理论是指一种通过探求性学习、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力的一种理论体系。

研究性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科能力,加强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

1. 构建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需要营造积极向上、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设计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累知识,培养创新精神。

3. 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2.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够充分运用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个案例是我在教学中遇到一个数学难题的时候采取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这个问题是关于线段的一道题目:已知线段AB的中点为C,若线段AC的长度为3cm,线段BC的长度为4cm,求线段AB的长度。

在引入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并没有马上给出解题方法,而是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很快发现了一个规律:线段AC和线段BC长度之和等于线段AB的长度。

然后,我又提醒学生,能不能找出更多的例子来验证这个规律。

学生们开始尝试用不同的长度来构造线段AC和线段BC,他们发现不管AC和BC的长度怎样变化,线段AB的长度始终是固定的。

这样,学生们通过实践发现了这个规律的正确性。

接下来,我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解题,让他们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其他相关的问题。

我让学生们尝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7cm,求线段AC和线段BC的长度。

学生们很快就能用线段AB的长度减去AC或BC的长度来求解了。

他们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个实践,我发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问题产生好奇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我也发现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可能会走入误区,产生错误的结论。

作为教师,我需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并引导他们重新思考问题。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导,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然后进行习题练习。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尝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自主思考来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或设计一些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已知条件,并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和实验等方法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一个小组作业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共同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回馈和评价。

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激励,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其次,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研究性学习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能够与同学共同合作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也被广泛探索和实践。

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以往的数学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容易产生厌学和畏难情绪。

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强调应试的记忆和运算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而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需要自主思考问题、整理信息、分析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不断尝试和改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题方法。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思维碰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和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校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利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通过共同的努力,研究性学习将为初中数学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今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问题为纽带,以情境为依托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数学中,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学习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举措,探讨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说明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实施举措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探究性学习实施的第一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只有将“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教师引导、教学模式与教材选用。

2.启发探究教学型态教师的引导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问题,教师需要具备获取学生信息、判断学生学习方向、提供解决方法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时,主要应从这些角度来切入:1) 为学生创造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2) 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积极关注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新变化、新知识的发展4) 培养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3.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探究型学习是包括三个环节:启发/探究/检验,三个环节循环往复。

因此,探究型学习的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对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安排周密。

同时,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例如,对于中考数学综合练习,可以采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等模式深入探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应用能力。

4.选择合适的教材探究性学习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起点,能否真正掌握知识,应用技能是取决于教材又不可得充分的支持。

以初中数学为例,一些好的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素材,包括例题、题目设计、帮助体系等,这些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极具参考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主要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及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教科书所讲解的知识进行自主性发现和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如下:1.自主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设计实验和完成研究任务。

2.自由度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不必受到严格的计划和进度的限制,有更好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发挥。

3.主动发现与创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自主性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和做法,从而启发出新思路。

4.探究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自主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1.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推理、猜想、探究,发现、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作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途径。

例如:在教学函数知识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某企业的销售业绩图表,激发学生探索函数表达式的规律性,从而理解函数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2.课前启发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播放一段视频,或者讲解一些趣味性的例子,从而让学生提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猜想,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发放花式折纸的教材,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等方式,感受到几何形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从而对几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小组合作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研究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让他们共同研究某一问题,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思想和经验,完成研究任务。

这种方式既能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又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前言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究与实践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大多注重授课者的知识输出,而对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要求较低,导致少数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抵触情感,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学科。

因此,在如今这个注重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需要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探究者。

探究性学习模式,应运而生。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想的教学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从而形成对问题的感悟和思考,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性学习不仅注重知识本身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课程设计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学习内容与学生兴趣的融合,通常可以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发性提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以初中数学中的概率论为例,在课程设计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尝试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1.引导学生自己选择或抛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射门时,门框的大小和门将的品质能否干扰球员打入球门的概率?”、“各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各异,这是否对运动员的得分率造成影响?”等等。

2.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求通过实验、数据统计等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过程、结果进行分析。

3.在探究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结果和方法进行评价,比对结论和普通的课堂教学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差异,从而评估探究性学习教学的效果。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实践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选取也是十分关键的。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现象-问题-探究法: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有趣的现象,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究研究。

2.问题解决法:将问题置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探究解决。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其中,成为了目前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而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探究问题的过程,主动思考,积极合作,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关于几何图形的性质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实地测量和推理,研究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究解决方案,并通过合作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往往是一种单向的传授和接受关系,而研究性学习则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通过这种形式,师生之间可以建立起更加平等和密切的互动关系,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而学生也可以更加自主地学习和探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心得体会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心得体会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把课本上的知识强灌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数学公式,等等。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直接将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研究性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相互交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那幺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我从事数学教育20年,现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与诸君共勉。

一、数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研究性学习相对于接受性学习,强调学生自身研究而不是仅仅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或教材内容的学习。

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

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所以初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很有必要性。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可具体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突出了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学习内容中增加了课题学习,在教材编排上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研究,很多内容都是以问题和问题解决来编排。

这对在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可靠保证,因此初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又具有可行性。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是数学的主要形式。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1)从知识获得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本应该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了解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最基本的资料;现行数学教材,语言精练、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表达规范,而且注重启发性,让学生亲自去阅读理解,并借助于教材上的练习题,检测自学的成效,其意义远远超过他们所获取的知识本身。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性学习也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教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为目标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将探究、发现和探讨问题作为学习过程一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寻求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扮演一个指导者和咨询者的角色,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1.探究与分析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和具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教师可以出题问学生:如何使用正方形铺地板?如何将一根长度为10厘米的直线分成若干等分?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分析来寻找规律,从而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类和相似性等内容。

3.合作学习和交流教学研究性学习注重合作学习和交流。

在初中数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分享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评价方式也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

在初中数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考试、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同的评价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寻找答案。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问题提出、调查资料、归纳总结等科学研究方法,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优势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研究性学习通过设立真实、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为了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需要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或数学难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和研究。

同时,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其次,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图书、网络数据库、实验设备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现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第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研究方法。

学生需要学会构建问题、制定假设、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和解释数据等研究方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如系统性思考、提出问题、整理材料、分析结果等。

第四,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初中数学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尝试

初中数学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尝试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探究性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尝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创新精神,敢于质疑、提问、反思、推广,初步经历数学发现、数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亲身体验数学探究的激情和愉悦。

课堂教学不但要在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前提下追求真实有效,互动生成,也更应强调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是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建议,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探究性学习法符合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新课标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功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合适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增加探究能力。

2.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说明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把探究性学习运用到教学当中,为学生享有自由创造,探究学习提供了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3.学习方式的革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来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的转变,需要数学教育者从“为了获得数学知识”转向“为了获得数学能力和数学态度”,即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加深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才能真正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革新,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数学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1.概念、法则学习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概念、法则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概念、法则形成的过程,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

案例1:在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学习中,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计算:53÷53,a4÷a4(a≠0),33÷35,a2÷a6(a≠0);让学生考虑用同底数幂除法法则计算出现的情况;先独立思考,后讨论a0(a≠0),a-p(a≠0,p为正整数)的幂的法则;各小组派代表提出解决的方案(可以争论);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选择较合理的解决办法(即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法则);讨论、验证上述法则的正确性、合理性,底数的适合范围;总结,零指数与负整数幂的法则。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可以更好地改进和优化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性学习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容易形成“灌输式”教学。

而研究性学习模式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研究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模式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孤立地进行学习,容易形成对知识的被动接受。

而研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进步。

在实践研究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扩展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互相促进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培养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其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实践和分析两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其效果分析。

1. 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性学习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关几何图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 提倡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探讨,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一个数学问题,并通过合作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和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通过实践和效果分析可以看出,其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尝试点滴
孟凡悦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老师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一味地灌输的不良倾向,看起来讲了不少知识,实际上这些知识并没有被学生所接受。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如新课程改革所倡导,应当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所谓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是指老师不应当把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适时地进行点拔、质疑、启发、解惑,授予“鱼”,也授之以“渔”;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应当是探究的,学生不应当满足于死记硬背,模仿重复,而应当猜测、尝试、质疑、发现,在这过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使输入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升华为数学技能和素养,一方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学生不仅学了知识,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收到“鱼”和“熊掌”兼得的良效。

一.指导思想
1、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在人的素质中,创造力是最根本的素质;在人才的特征中,创造性是最本质的特征。

所以,素质教育应十分注重人的个性、创造才能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而人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必须在自由的、民主的、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发展,研究性学习更应努力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营造一种学生能“自由呼吸”的环境,其意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心智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捕捉创造灵感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2、体现主体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

只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研究内容,主动吸取人类积累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世界,促进自身发展。

因此,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切忌越俎代庖。

3、启发性原则
在教师“启”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已的研究活动而达到“发”,去获得知识和发展潜能,它继承了我国传统启发式教学的精华,即:启而不灌、发而不乱、学思结合、循循善诱。

“发”的基本形式是学生的研究活动,既不是一般的培养思维能力,也不是抓不住问题实质的,形式主义的集体讨论,而是有一定深度的、系统的研究活动,研究的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突出了发展学生智能这个重点。

二.操作程序
(一)启发入路
(1)时间4分钟
(2)内容:上节课作业讲评或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然后教师介绍本节课内容的整体概貌、逻辑结构、知识发展线索及分析处理的方法等,使学生能先站在高处俯看。

[案例] 课题: 九年级26.2.3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回顾二次函数的常见形式(1)一般式c bx ax y ++=2
)0(≠a (2)顶点式 k h x a y +-=2)( (0≠a ) 多媒体放一下足球射门场景,出示幻灯片:某场足球赛中,运动员在距球门30米的A 处射门,球运动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距门10米的B 处时到达
最高点,距地高5米,球门的高度为3米,问球是否入门?
P 3M
5M
10M 20M
以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并向学生讲明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题设条件,采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关系式,从而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二)阅读研究。

(1)时间:15分钟
(2)步骤: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列出阅读提纲,由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内容,围绕提纲思考问题。

对没有读懂或自我感觉模糊的问题,记录下来(9分钟)
将学生前后四人分组,就每位学生的疑难问题让其共同讨论、研究。

教师在教室中巡视,注意课堂纪律并参与指导,但决不能越俎代庖,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

(6分钟)
[案例]自学九年级下(华师大版)p17~p18页后分组讨论:
(幻灯片)阅读提纲(1)解决课本问题2的实质是什么?首要点又是什么?(2)例6例7为什么设的函数关系不同?(3)通过阅读,用代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想法(规律注意点等)告诉老师?
(三)精讲质疑。

(1)时间:10分钟
(2)内容:这是中心环节,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讲解时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对于典型的难点精心讲解。

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益。

首先让学生提问,提出的问题让全班学生思考,在教师的调控下,逐一由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当教师确定学生对某些问题不能作答的情况下,教师再作答。

教师讲
解时要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对于典型的难点精心讲解。

[案例]师生互动结合阅读提纲使学生明白:(1)问题2的实质是根据实际信息(数据),求出函数关系式,再用两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首要点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使数据变“活”。

(2)例6用设顶点式解题,例7用设一般式解题,故应根据不同条件,选用适当的形式。

(3)如果抛物线经过三个已知点,往往设“一般式”;如果已知抛物线的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值,常设“顶点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分三步走,先建立坐标系设好函数式,再求出函数式,最后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关键是求函数式。

(四)题组练习
(1)时间:10分钟
(2)内容:根据本节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并发现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可多次重复上一环节,即讲完练,练完再讲、再练。

[案例]题组练习
(1)情趣导入时的实际问题。

(2)已知抛物线过点A (-1,0)和B (3,0)与y 轴交于点C ,且BC=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C (0,3)或(0,-3)告诉三个任意点,设一般式求解。

(3)若二次函数32
++=bx x y 的最高点为(1,-4),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一题多解a )设一般式a=1,444,122
-=-=-a
b a
c a b 得解;b )因a=1,设顶点式4)1(2
---=x y 解之 (五)堂上检测
(1)时间:6分钟;
(2)形式:小考
(3)内容:教师课前应精心作好设计,准备好考题。

可用试卷、幻灯片等打出
[案例]堂上检测:写出下列三题的解题思路,可不求具体值:
(1)(2004绍兴中考压轴体第1小题)A (-1,0),B (3,0)若抛物线过A ,B ,与y 轴交点(0,-3),求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2)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
当x=1 时y 有最小值-4,与x 轴一交点的横坐标为3,求函数解析式。

(3)枫江桥洞呈抛物线型,最高点A离水面4.5米,水面CD宽6米,有一艘载货船(所装货是长方形)宽4米,路出水面高2米,问这艘船能否通过桥洞?
C D
(六)反馈
必须做到及时反馈。

[案例]检测及讲解注重“分析数据”和“设关系式”,即解题思路,不必每题都求出系数a,b,c,另习题设计采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体现“高质量轻负担”的教学理念。

上述为研究性学习运用于学科教学实践的一个方案,从时间分配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探究、研究占整堂课时的3/4,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同时在活动中,教师以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讨论,同样的主体性,紧扣目前“双主体”的教学思想。

以这样的课型结构进行教学活动,相比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还是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并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情商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了集体荣誉感。

在具体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结合上述课型结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课前对教学设计要反复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所选材料的难度、针对性、适用性、准确性等。

可以这么说,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此。

2.教学中有个“度”的问题。

无论是教师在学生讨论中的参与度、深度,还是在教师综述和检测时的难度把握都应强调一个适度。

这对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

如题组练习难一点,堂上检测易一点,给学生以成就感。

3、教学中还应注意,时间的把握很重要。

按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的要求,留给教师的时间很少,这时,为了更高效率地利用宝贵的时间,应多使用幻灯、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传媒,以提高效率,使研究性学习教学课能完成预订的课时目标。

参考文献:
①《研究性学习的原则》;②《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程序》③《(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