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合集下载

美育论文[5篇范例]

美育论文[5篇范例]

美育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美育论文美育关照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美育,即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美育对于语文这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来说,更显得重要。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美的规律来观照语文教学,按照美的规律来创新语文教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从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明修养程度。

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又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观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内容,如能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则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那么,怎样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美育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艺术得以实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引导学生发现美画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人们认识美是从感知美开始的。

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要让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之”到“乐之”还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教师在感知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为教材中蕴涵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所感动,心领神会。

然后,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蕴涵的各种美学因素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体验,分享这种美。

比如在教学陆蠡的《囚绿记》时,引导学生去随着作者优美的笔触走进那个充满绿色、饱含希望与快乐的世界,感受主人公对常春藤这个老友的怀念之情。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一个月,两个月。

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这些描写能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很有帮助。

学科教育中的美学教育论文(共8篇)

学科教育中的美学教育论文(共8篇)

学科教育中的美学教育论文(共8篇)第一篇:中学语文中的美学教育一、自然欣赏美的景色,开拓审美视野自然赋予我们一切,自然中的万物都是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的景色美不胜收。

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既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又可以美化人的心灵。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然放松地欣赏美的自然景色来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

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作者先情景导入———通过联想唤起学生对美的记忆,用多媒体放映大自然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美丽画面,迅速将学生带入美的氛围,完成美的第一步。

接着通过二步朗读法让学生感悟春的美景。

初读达到准确流畅,声音明亮。

再读则要注重声音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停顿连贯,跟随文句的意思和情感自然变化。

尽量以情带声,感知文句的情感含义,不要拘束,达到这些即是完成了美的第二步。

最后是通过音乐画面产生联想,将自己融入情景中,开启心灵去创造自己心中的春天。

这篇课文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自然美和春到人欢的生活美。

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再仔细品味,感受春天的活力,体会其中蕴含的蓬勃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的美胜于春天的自然美。

二、以适当的教学节奏,奏出优美的曲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如同一支动听的乐曲,美妙的旋律能使学生久久沉浸其中,学生与其说是在上语文课,不如说是在欣赏音乐。

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节奏。

快节奏的语文课,能使学生在高度紧张的气氛中获得激烈的美的情感体验,享受到险峻之美。

一些议论文可采用这种节奏进行教学,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味求神拜佛的危害,批驳敌方论点,然后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盛赞中国的脊梁,把敌人驳得体无完肤。

”慢节奏的语文课,犹如一支清柔的小乐曲,舒缓自如,怡然自得,让学生在静静的思绪中感受到优美的情调,如《背影》一文里,学生可以从中细细品味世态炎凉和父爱之深。

三、以教学实例,展现内在美孙犁作为当代文坛上“白洋淀”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以文笔清新优美著称。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一、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从文章中彰显出来的美在美的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形象,美也是一个生动而又形象的事物。

对于美来说,要和形象相联系起来,如果一旦离开了形象这一特点就根本谈不上美与美感。

比如:在《窦娥冤》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因为作者运用了善良的表现形式,将人类伟大的灵魂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心中激起温情的赞赏,促使学生受到灵魂的熏陶。

再比如:一些优美的写景散文中描写的景物等,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可引领学生感悟作家笔下这些我们熟悉的季节、风景等中蕴含的美,并找出其中重点描写的某些景物形象,让学生重点感受其美。

二、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美好,感受人物的美在初中语文教程中,大多数都是讲述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

有些是为党与人民所奋斗的人物,有些是建功立业的领袖,还有一些是不惧牺牲的烈士模范。

他们的光辉形象对学生有着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指明方向,相关教师要注意领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在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人物精神和品质以及生活习惯都给学生塑造了完美的形象,如果相关教师可以捕捉到重要特点,实际挖掘得越深,就越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就会促使学生们成为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比较有教育性的作品。

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审美方向出发,用感情的方式来激发每个学生,要用情传情,要让课堂中充满诗情画意,要努力让学生处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美和语言美。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积累相关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内的朗读性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要让学生喜欢参与,这也是学生目江西省定南县第二中学赖群华前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声情并茂的形式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熏陶学生。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论文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论文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论文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论文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语文老师,都会自觉地在语文课堂上播撒美的种子,让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

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美育,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品质之一。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小学语文美育的现状1.重德智,轻美育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学生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与德、智、体相比,美育所占的分量最轻、地位最弱,不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忽略了育人的根本职责,把美育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被一些教师当作软目标而不予以重视。

2.一问就有,一做就难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中都制订了相应的美育目标。

实际上很多学校以为美育就是教会学生唱歌、跳舞、画画。

说到底,就是对美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3.忽视学生审美个体的差异不少课堂老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课堂上始终有一只老师无形的手牵着学生走,学生心灵的火花、独特的感受,都被老师的.教忽视了。

二、美育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错,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

党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可见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让孩子从小明辨是非美丑,从心底里向往真善美,自觉地远离假丑恶;培养美的情操,净化幼小的心灵,从小心存善良、与人为善,有爱心,乐于助人,好好学习,既会做事,又会做人;长大后具有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愉快地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感染熏陶作用,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三、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

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

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

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教师语言揭示艺术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

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

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

二、创设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美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

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

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

三、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引言美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

语文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能够引导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美育教育,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文化的重要途径。

而美育教育则是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形成对艺术的欣赏和价值判断,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历史、社会以及时代背景,并且可以从中领略艺术之美,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同样,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学生可以了解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一、注重文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学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艺理论、美学观念等,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开展文学阅读活动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从作品中获得思想、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启示。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除了文学阅读外,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这个目标可以通过漫画、绘画、书法和文化艺术课程等多种方式来达到。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与美妙。

三、注重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文化间的对比与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学差异,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做出适当的评价。

比如通过《唐诗三百首》和《英国诗选》的对比,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诗歌的形式、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教育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教育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教育论文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教育论文美育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要素。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孩子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发挥语文学科特点,使语文课堂成为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的主阵地。

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美育教育和语文学科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借助语文学科特点,积极创设情景。

让孩子感知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音乐、图画、语言等手段,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创设欢快的旋律和愉悦的氛围让孩子感受美。

我在教《白杨礼赞》一文时,按照设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塑造坚强的人格品质”这一主题,在教学开始时我先播放了《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主题曲)随着激昂而优美的旋律,孩子的注意力马上被集中起来,学习的情绪高涨了起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状态。

我抓住机会,迅速出示学习目标和问题,“白杨树大家见过吗?今天我们学习《白杨礼赞》,要感受白杨树的高大、挺拔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你从中还能感受到什么?”孩子按照教师的指导要求,快速阅读课文,借助学习小组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及时组织孩子进行了展示、评价。

这样,孩子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既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了学习目标,又凸显了美育教育,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好了基础。

再如教《醉翁亭记》一文时,我抓住文本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朝而往、暮而归、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等描写景物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引导孩子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唤起学生内心的视象,让孩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孩子尽快进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之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大自然之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论文摘要:小学语文中美育是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词:美育和谐发展审美能力小学的语文课程除了对孩子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外,还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

“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一、美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美育需要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来进行,语文学科也是美育的一个途径,担负着美育的任务。

而语文学科中的美育任务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而且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工具,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历史,认识美的起源、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价值,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打下基础。

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

有起源于自然的汉字美,如“月”字,会使人联想到蓝蓝的夜空中或像镰刀或像玉盘的月亮,使人产生不尽的遐想之美;有诗句名篇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使人感受到雄伟气势之美;还有桂林山水的清、静、奇的美等等,这些美的教学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极好材料。

又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言谈的语言美、形体教学的形式美、润物细无声的情感美、课堂设计的结构美,以及板书设计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都能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再如,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凝聚了民族的全部智慧和精神财富,如会意字“采”的劳动美,“龟”的意象美,“众”、“森”等字中的凝聚力。

语文教学美育实践(3篇)

语文教学美育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

美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践。

二、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之美、语言之美,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

2. 陶冶学生的情操美育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语言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等方面相互促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三、语文教学美育实践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1)精选优秀文学作品:教师应选择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学之美。

(2)拓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各类优秀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2. 创设美育氛围(1)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如悬挂优秀画作、摆放精美的工艺品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

(2)举办文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学讲座、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

3. 强化美育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学作品中的美景、美情,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学之美。

(2)情境教学:创设与文学作品相符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4.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1)欣赏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论文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论文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论文
学生对善恶是非的分辨,往往依据对事物美丑的鉴别,教师首先应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引导学习鉴别艺术美。

如《安塞腰鼓》的美,在于生命力的美,《白杨礼赞》的美在于平凡朴质的美,;其次,用多种无稽之谈旅游城市上学生比拟鉴别美: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这课较抽象,课前让学生去说说,你觉得什么是最苦,什么最乐?通过比拟,让学生鉴别什么是乐的,什么是苦的,形成正确的苦乐观。

从而进一步鉴别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到心灵美是社会美的最高表现形态,
三、创造美美的创造并不神秘,如写一首诗,写个片断,根据诗文的内容画一张画,写一些优美的文字,就是一个很好的创造。

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等,利用各种语文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更多的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美的追求,美的实践,美的创造,能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养成崇高的审美情操,塑造美的心灵。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引导人、鼓励人、感染人。

美育是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方面,它对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的形成是深入的、全面的、持久的。

但是中学课程中没有专门开设美育这一课程,只能把它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而中学语文是实施美育功能的绝好科目之一。

要把美育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之中,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可从了解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四方面加以运用。

一、帮助学生了解美赶时髦、追求时尚的新新人类——中学生对美更是情有独衷。

但他们对美只是一种朦胧的认识,甚至以怪为美、以丑为美。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选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一点美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育等常识。

在教学中,我重点强调了美一定是真的、自然的、善的,并从定义、举例两方面介绍了美育的三种方式。

在讲授美育三种方式时,或先找出一个美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什么美,然后再说定义;或先讲定义,后由学生从语文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美的例子进行佐证。

由于方法灵活,学生接受较快。

二、启迪学生发现美“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要在语文教学中陶冶情操与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非常丰富的审美对象和审美内容,因此,把审美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选文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去鉴赏、体验、领会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从对审美对象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享受。

实现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重点应放在对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和审美价值的挖掘上,即从情操美、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四者和谐统一之中去挖掘。

三、引导学生欣赏美审美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通过鉴赏优秀作品,领悟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感受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

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论文-美育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论文-美育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论文-美育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自然美的教育常言道:山水无情,人有情。

无情的大自然美景,只有在人的面前,才被赋予了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如此,同一自然物,在不同作者笔下,由于思想感情不同,也被赋予了不同内涵。

了解了这些,有助于我们很好地欣赏自然美。

作为老师,就要在课文的讲解、赏析中,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去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从而使他们感到祖国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都十分可爱,油然产生一种热爱祖国、热爱自然、改造大自然的责任感。

二、社会美的教育社会美即是社会现象的美,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即人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美。

语文课本中,体现社会美的内容比比皆是。

学习《挥手之间》、《一次难忘的航行》、《清贫》、《梅岭三章》等,我们可以认识、、方志敏、陈毅这些美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家的胆识、气概和大无畏的壮美情怀。

学习《梁生宝买稻种》、《百合花》、《茶花赋》等课文,我们可以从梁生宝、小媳妇等普普通通的人身上,看到其心灵美、行为美。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我们教育中的美育,就是要为造就一代新人服务,所以教师应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以的、进步的、真正美的东西来熏陶学生的灵魂,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观念,以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由此看来,社会美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切不可把社会美的教育弄成说教式灌输。

三、艺术美的教育如果说,在语文课进行自然美、社会美的教育侧重于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培养的话,那么进行艺术美的教育则侧重于美的创造力的培养了,这主要是通过作文教学的手段来完成的。

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后,他们就开始试着写作了,通过观察、思考,对大自然中的景物、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描绘。

比如,针对学生作文时易出现的“直、露、快”的毛病,进行意境美的教育。

2023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论文

2023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论文

2023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论文引言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相当的作用。

如今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倡导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

因此,教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情感抒发,同时贯彻落实美育教育。

本文就2023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将其落实到实际运用当中。

一、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性品味的教育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就具有美的性质,因此美育教育旨在将语文教学和美育教育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培养康复感情,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深入的兴趣,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二、美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1. 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美育教育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来实现美育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文学作品的朗读和表演,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艺术、音乐等元素,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学习体验。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美育教育追求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感,更加注重人文情怀的培养。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感悟人生的意义。

同时,还应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情感抒发,让学生真正地感知到文字所表现出的深刻内涵。

3. 营造和谐氛围。

美育教育包括要对教育环境进行塑造。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和画面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该强调教育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在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文学艺术的美丽,从而积极进取,追求更高的学术目标。

三、结论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23年的教学中,美育教育依然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落实美育教育的理念,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语文教学的美育论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语文教学的美育论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语文教学的美育论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

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

“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

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

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

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

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

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2.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

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

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第一篇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审美审美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关键是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

只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

过去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较多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用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来进行灌输。

现在实行的教学大纲作了重大调整,知识点减少了许多。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有余地,强调在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过程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条件。

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计算机、幻灯片、录像、录音等技术手段,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感动学生,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现行教材中的美文人物的形象美、事物的形态美、结构的形式美、语言的诗意美等的挖掘塑造和再现,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认知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比如,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讲授《琵琶行(节选)》和《再别康桥》一文时,学生能够愉快地进入情境之中,在美育的引领下触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外化表现。

在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外,还要重点指导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美感素材,通过思考加工,写成作文来表达美。

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审美的愉悦,来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学生感知美、认知美、评价美的能力。

同时,将课堂内外审美教育相结合,如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问、观看演出或文体比赛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认知大自然的美,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在提高教师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能够渗透美育的内容。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表达个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入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欣赏、演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戏剧片段等进行学习和欣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到美的魅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成长体会。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兴趣、风格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文学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学生喜欢诗歌,有的学生喜欢散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的途径论文

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的途径论文

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的途径论文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的途径论文摘要:语文教学的一大功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增长知识。

教师要有较高的美育素养,善于引导学生在美的具体形态欣赏中感知美,在绚丽多彩的现象中发现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美。

这样,才能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促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素质教育;审美一、语文教师的美育素养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有很大的作用。

教师的审美教育要具备以下几点:(一)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具有审美的感知力语文课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文本展示了赏心悦目的自然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读了《荷塘月色》,月色的静,荷塘的静,作者的静,便跃然纸上。

特别是荷塘的美,读之,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了。

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栩栩如生展现在眼前。

又如《背影》,“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经历了从怜惜、不理解、理解到怀念的过程,凸显了人情之美。

又如《我的老师》,蔡老师的温柔形象,崇高的师德,慈母般的心灵,展现了教师的人性之美……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挖掘作品的内涵美,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获得真切的审美享受。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融情入课堂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

”教材中的一些名篇佳作,都饱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渗透着真、善、美的人文因素。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明确的情感主线:怎么安排教学,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意图,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

首先,教师对文本把握要到位,通过教师丰富情感的引领,让学生受到感染。

比如教学《最后一次演讲》,李公朴遇难,以沉重的心情为基调,慢慢地音速加快,情感也逐渐是“激动—愤怒—咆哮—自豪”,这样,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情感、悲愤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就如在眼前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论文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求语文教学活动表现出更高、更丰富的审美性。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

一、分析形象感知形象美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的,它既保留着生活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又渗透着作家的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无不感染着人、教育着人,表现出艺术美。

分析形象,引导学生感知形象美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具体可感的形象。

教材中的形象大部分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物形象和与生活有关的情境。

只要学生把握住课文中的具体形象,就会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感知生动鲜明的具体形象。

如《清澈的湖水》,作者不仅描绘了一幅宜人的风景画,还刻画出小洁这个爱护环境讲文明的小女孩形象。

课文展示的美景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洁的行为美更是感染着孩子们,在他们心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创设情境调动感官感受美。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形象具有具体可感性,像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事、景、物一样以其光、色、声、形或运动态势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显得真切而生动。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

虽然初步具备了审美感知的身理条件,但由于知识经验有限,影响了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感知。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情境美。

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形象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性,既再现情感、释放情感,又作用于人的情感并唤起情感使人感动。

高尚的情感把人引向美好的境界,获得对现实的自我超越,在自由自觉的心境中得到精神的快乐和健康的休息。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激发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又一途径。

情感迁移激发情感。

从“以情动人”出发,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情感上的感染,从而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小学阶段的儿童生活经验少,缺乏亲身体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距离,学习起来经常无动于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
美育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综
合素质,从而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应看到,语文教育中的美育,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作品本身,同样与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的发挥,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所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好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审美教育的成效。

1.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让学生学会审美
审美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关键是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

只要能有效地促动学生审美水平发展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

过去因
为教学大纲规定了较多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用简单的“填
鸭式教学”来实行灌输。

现在实行的教学大纲作了重大调整,知识点
减少了很多。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有余地,强调在语文教学审美
教育过程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协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尊严和获得
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
条件。

在教学中理应充分使用计算机、幻灯片、录像、录音等技术手段,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感动学生,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
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现行教材中的美文人物的形象美、事物的形态美、结构的形式美、语言的诗意美等的挖掘塑造和再现,从视觉、听觉等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升认知美和鉴赏美的水平。

比如,在使
用多媒体手段讲授《琵琶行(节选)》和《再别康桥》一文时,学生能
够愉快地进入情境之中,在美育的引领下触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
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文学欣赏中审视美,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
中学阶段的文学欣赏课是对学生实行审美教育的课堂。

组织学生观看
著名作家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或指导阅读原著。

通过对课内学习的《边城》《平凡的世界》《红楼梦》等作品章节的延伸阅读,领会作品的
意蕴,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沟通,让学生自己去
品味、去感受,实行一番再创作,真正做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能够
抓住文学作品美的内涵。

4.在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美的水平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外化表现。

在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外,还要重点指导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美感素材,通过思
考加工,写成作文来表达美。

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审美的愉悦,来培养
审美情操,提升学生感知美、认知美、评价美的水平。

同时,将课堂
内外审美教育相结合,如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访问、观看演出或文体比赛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
细致观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认知大自然的美,开阔学
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创造美的水平。

总来说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审美教育,在提升教师自身审美水
平的同时,培养学生准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
手段的综合使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
生树立准确的审美观,促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长期坚持,持续挖掘,将审美教育贯穿于语
文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切实提升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水平。

第二篇
一、社会美的教育
社会美即是社会现象的美,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即人的
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美。

语文课本中,体现社会美的内容比比皆是。

学习《挥手之间》、《一次难忘的航行》、《清贫》、《梅岭三章》等,我们能够理解毛泽东、周恩来、方志敏、陈毅这些美的人物身上
所表现出的革命家的胆识、气概和大无畏的壮美情怀。

学习《梁生宝
买稻种》、《百合花》、《茶花赋》等课文,我们能够从梁生宝、小
媳妇等普普通通的人身上,看到其心灵美、行为美。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中的美育,就是要为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服务,所以教师应以共产主义思想为
核心,以革命的、进步的、真正美的东西来熏陶学生的灵魂,从而协
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观点,以促动其个性的全
面发展。

由此看来,社会美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切不可把社会美的教育弄成说教式灌输。

二、艺术美的教育
如果说,在语文课实行自然美、社会美的教育侧重于美的感受力、鉴
赏力培养的话,那么实行艺术美的教育则侧重于美的创造力的培养了,这主要是通过作文教学的手段来完成的。

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后,他们就开始试着写作了,通过观察、思考,对大自然中的景物、生活
中的现象实行描绘。

比如,针对学生作文时易出现的“直、露、快”的毛病,实行意境美
的教育。

告诉学生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切不可为写景而写景,同时还要注意含蓄,因为含蓄是一种更为
深沉的美。

此外,针对学生作文结构不当的情况,还应实行比例美、
和谐美、形式美教育。

形式美虽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但形式美总是
为内容服务的,因而形式美反又作用于内容。

所以作文时,切不可只
重内容,而轻形式,一篇好的作文,也要求比例合度、匀称、和谐。

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语文课中的美是多方面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
实行美育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实
践中持续地摸索,作者在教学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情感性原则美育是教与学两方面的审美教育,教师只有先受到了
美的感染,发了真情,才能引导学生去审美,这是由美育的情感教育
性决定的。

在教学中,教师有慷慨陈词、娓娓动听的言教当然好,但
教师是否真地受到了内容的感染,是否进入了美的意境,学生是能看
得出来的。

学生若看到教师吐了真情,露了真心,那他们也会随你进
入美的境界,从而受到陶冶,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反之,学生看到
教师是在做戏,虚情假意,那审美教育就失败了,因为他们意识到自
己被欺骗了。

这就要求教师深人扎实地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
因素,在教学中抒真情、露真意。

2.适时性原则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审美教育的契机,掌握好分寸,尽量让学生发挥审美主体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时,能明察学
生审美思维的火候,即时点拨,加一把火,学生若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语文学习中自发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那美育的效果远比教师的
说教高得多。

3.切近性原则在教学中除把握好审美教育的契机外,还应尽量把课
文内容与学生的现实、周围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让学生从审美对象
上看见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东西使他们在真挚、强烈的美感共鸣之中
得到审美教育。

所以,把课文中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及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更易接受,更易触动他们的美感神经。

当然,这里说的“联系”,决非“一切为了现实斗争服务”,而是把作品中的思想同现实中的人
事适度地联系起来。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