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脑干脑炎汇编
脑炎,脑炎的症状,脑炎治疗【专业知识】

脑炎,脑炎的症状,脑炎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脑炎,具有广泛炎症的脑病。
病因很多,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通常所谓的脑炎多指病毒性脑炎和属于急性播散脑脊髓炎的感染后脑脊髓炎。
疾病病因一、病因脑炎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
流行性脑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为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蚊虫孳生期。
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由蜱传播。
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
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
肠道病毒包括库克萨基病毒,ECHO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引起脑炎,且多见于夏季。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以病变主要位于脑和脊髓的白质,以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片状髓鞘脱失为病理特点的炎性脱髓鞘病。
可发生在全身性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之后,这称为感染后脑脊髓炎。
与病毒性脑炎不同,其神经系统病变的产生不是因病毒的直接侵入和繁殖所致,而是通过免疫机制诱发。
症状体征一、症状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有发热、头痛等一般症状。
神经系统的表现根据病因,病变分布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轻型的病例可仅有头痛、头晕、颈部僵直等浆液性脑膜炎的症状。
病变严重、弥漫时则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躁动、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不自主运动、尿便障碍、惊厥等症状。
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脑或去皮质状态。
有时病变可局限于脑干、脊髓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分别称为脑干炎或脊髓炎。
脑炎起病时血中白细胞可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脑脊髓液检查可发现颅压升高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轻至中度白细胞增多,蛋白质也可轻至中度增多。
脑脊液的糖量一般正常,这与细菌或真菌感染不同。
脑干脑炎个案护理

评估结果:根据评 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对护理效果进行综 合评价,为后续护 理提供依据
常见并发症
呼吸衰竭: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 心脏衰竭: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肾功能衰竭: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 肝功能衰竭:可能出现黄疸、肝酶升高等症状 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症状 胃肠道并发症: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评估指标:包括 运动功能、认知 功能、日常生活 能力等
评估方法:采用 量表、问卷、观 察等方法进行评 估
评估频率:根据 病情和康复进度, 定期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根据 评估结果,调整 康复训练计划和 方案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制定个性化康复计 划
定期评估康复效果,调整训练 强度和频率
注意安全,避免过度训练导致 二次伤害
护理诊断
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温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体温过高等症状 营养不良: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皮肤完整性受损: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破损、感染等症状 疼痛: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护理措施
康复训练计划
制定康复目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功能状况,制定具体的康复目标。
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
康复训练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功能状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频率。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过度训练,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鼓 励和支持。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并发症预防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衰竭 控制血压,防止脑出血 预防感染,防止继发性感染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脑干脑炎临床表现

脑干脑炎临床表现,针对脑干脑炎临床表现这个问题做如下介绍:1.症状(1)发病前1个月常有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是腹泻、口唇疱疹。
(2)多数急性起病,2周内达高峰,少数呈亚急性经过,2~4周达高峰。
(3)临床分期:①先兆期:全身不适、低热、头痛,少数伴呕吐。
②进展期:出现脑干损害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脑干病变向上、下扩展。
③高峰期:脑干损害征达最严重程度。
④恢复期:脑干损害征多在2~3周内逐渐改变,在恢复后期可出现锥体外系等症状,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才消失。
2.体症周围性脑神经损害:脑干一侧或两侧脑神经核受损所致,最易受损的脑神经依次为展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滑车神经、舌下神经、听神经和副神经;出现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注视麻痹;霍纳征。
是指发生于脑干的炎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多不明确,可能为病毒感染或炎性脱髓鞘。
临床特点包括:常有前驱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多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长束征、意识障碍。
小儿报道较少,而以心血管表现为临床特点的小儿脑干脑炎更为少见。
简介脑干脑炎是发生于脑干的炎性脱髓鞘病变,临床上不多见,它转化为多发性硬化的几率为30%-50%,多留有后遗症。
本病的特点为:多发于青壮年;常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并进行性加重;发病前约有半数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临床表现有一侧或两侧脑干受累的症状或体征;脑脊液改变较少。
常有前驱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多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长束征、意识障碍。
小儿报道较少,而以心血管表现为临床特点的小儿脑干脑炎更为少见。
临床表现脑干脑炎病症的严重程度,差别很大,轻度脑炎的症状跟任何病毒感染相脑干脑炎同:头痛、发热、体力衰弱、没有食欲。
较严重的脑干脑炎症状,是脑的功能受到明显的影响,造成心烦气躁、不安及嗜睡,最严重的症状是臂部或腿部肌肉无力,双重视觉(复视)言及听觉困难,有些病例的嗜睡现象,会转变为昏迷不醒。
脑干脑炎

(1) [脑干脑炎]脑干脑炎脑干脑炎脑干脑炎(brainstemencephalitis,BE)系指发生在脑干的炎症。
广义上属病毒性脑炎,因临床表现特殊而单独列出。
1951年Bickerstaff和Cloake报告3例头痛患者,除急性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外,尚有嗜睡、半身感觉丧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1957年Bickerstaff再次报道5例,并提出诊断名称,故称Bickerstaff脑炎或Bickerstaff-Cloake 脑炎。
一、脑干解剖及功能脑干为一蒂状结构(stalk-likestructure),是脊髓在颅内的延续。
传统上将脑干分为3部分,即中脑、桥脑和延髓;共有10对颅神经(Ⅲ~Ⅻ)位于此处,按所在部位也可分为3组,即延髓有Ⅸ-Ⅻ颅神经、桥脑有Ⅴ~Ⅷ颅神经、中脑有Ⅲ及Ⅳ颅神经。
中脑含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核团,与调控眼球运动(外展除外)、瞳孔的收缩及调节、大脑的清醒程度有关;桥脑含有运动、感觉、面部副交感神经支配及眼外展的神经核团;延髓则分布着有关吞咽、舌运动、说话及某些内脏神经的运动核团,延髓尚控制呼吸、心跳、随意肌运动及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理过程。
二、病因确切病因尚不明了,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后诱发的免疫反应性脱髓鞘有关。
有报告发现脑干脑炎患者lgG及神经节苷脂(GQ1b)抗体滴度增高,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脑干梗死、单纯疱疹性病毒脑炎在lgG抗体滴度增高的同时并无GQ1b抗体增高,故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损伤引起。
李海荣等(2004)报告32例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全部患者激素治疗有效,7例免疫球蛋白A/G增高均提示本病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且28例脑脊液病毒抗体检查均为阴性,提示本病可能并非病毒直接感染所致。
目前多认为是脑干部位感染后的变态反应。
已报道的病原体有单纯疱疹病毒(HSV)(多为HSV-1、少数为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EB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圣路易丝脑炎病毒、肠病毒71(EV71)、西尼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伤寒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肺炎支原体、生殖道支原体、曲霉菌(白血病患儿)、空肠弯曲菌、手足口病等。
Bickerstaff’s脑干脑炎 ppt课件

吸衰竭等并发症,一般预后较好[1]。 参考
Bickerstaff’s脑干脑炎
13
Bickerstaff脑干脑炎通常是单相炎性疾病, 其临床谱可能与miller-fisher综合征和格林 巴利综合征相似,GQ1b抗体阳和异常头部 MRI可帮助诊断。然而,缺乏抗GQ1b抗体 和正常的MRI不排除诊断,这仍然需要根据 临床标准和排除其他病因。
Bickerstaff’s脑干脑炎
10
治疗及预后 BBE的发病机制不是很明确,目前治疗尚无特 殊有效的方案,国内外未查及关于bickerstaff‘s脑干脑炎治疗的RCT,国内外
文献均报道激素治疗效果良
好;血浆置换治疗抗GQlb抗体阳性BBE疗效显著, 国内尚无报道;也有报道白蛋白治疗的病例;BBE 为单向发展的疾病,复发病人很少见,多数病人预 后良好l2J。Yuki等,对13本内62例BBE患者进行 了回顾性研究发现:在起病6个月后,约66% 的病 人完全恢复,未遗留任何后遗症,约14%的病人留 有感觉异常或肢体肌力减退,约9% 的病人留有复 视或步态异常,约4%病人留有精神症状,约3% 的 病人死亡【20,21]。国外有报道,BBE是可以复发的
.
Bickerstaff’s脑干脑炎
Bickerstaff’s脑干脑炎
1
1、定义:
Bickerstaff脑干脑炎是一组以意识障碍、眼外肌
麻痹、对称性迟缓性四肢瘫、共济失调、双侧面瘫、
Babinski征、瞳孔异常和球麻痹等为表现的I临床综
合征。任何年龄及性别人群均可发病,以儿童及青壮
年多见,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以多组颅神经
PNS与.CNS广泛的免疫性炎症反应提示可 能存在相同的免疫机制
Bickerstaff’s脑干脑炎
儿童脑干脑炎

脑干解剖
共有10对颅神经(ⅢⅫ)位于此处,按所 在部位也可分为3组, 即:
延髓有Ⅸ-Ⅻ颅神经
桥脑有Ⅴ-Ⅷ颅神经 中脑有Ⅲ及Ⅳ颅神经
病因及发病机制
确切病因尚不明了。 目前认为可能发病原因是: ( 1)某种病原未明的感染(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 机体免疫反应的异常,通过 1-2 周潜伏期后,造 成自身免疫性损伤,在脑干部位发生变态反应性 炎症。 ( 2)病毒直接感染引起,如单纯疱疹病毒、 脊髓 灰质炎病毒、 流感病毒。
脑干不同水平病变的表现不同 中脑:病变继续向上,则首先波及Ⅳ对颅 神经 ,表现为头倾斜,但很少单独受累。
中脑最主要的病变是涉及Ⅲ神经核或传出
纤维,引起瞳孔扩大及眼肌麻痹。
辅助检查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多正常,少数细胞数增多,蛋白可升
高或正常,个别病例在病程1周左右有蛋白-细胞分离。
血抗神经节苷脂抗体(GQ1b-IgG)60%阳性;
病理变化
BE主要累及脑干,也可波及小脑及半球。 大体改变主要为脑干体积增大、质地变软,切面 显示组织结构模糊、部分有软化灶,半球轻度水 肿。 镜下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增多、水肿及脱髓鞘 ,神经细胞不同程度变性。
神经病理
• Bickerstaff(1957)报道尸检材料并无明 显神经元死亡,可见水肿,星形细胞增生 ,小脑轻度细胞脱失,额叶某些血管可见 淋巴细胞血管套,认为是病毒感染继发性 改变或感染所致。
急性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外,尚有倦睡、半身感
觉丧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 1957年Bickerstaff再次报道5例,并提出诊断名称
脑干脑炎ppt课件

李斯特菌菱脑炎(脑干脑炎) Listeria Rhombencephalitis
是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引起的李斯特 菌病的一部分,还有脑膜脑炎,败血症的 表现。 脑干脑炎是李斯特菌引起的特殊局灶性脑 炎,累及脑干实质和脑神经轴外段。患者 先有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及发热 等,数日后出现非对称性脑神经麻痹(5, 6,7,9,10),小脑性共济失调,轻偏瘫, 偏身感觉减退和意识障碍
Bickerstaff 脑干脑炎
MSF 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在临床上十分相 似,但它们的区别在于脑干脑炎有脑干小 脑病变临床和影像学证据。大多数影像学 CT或MRI未发现MSF有中枢改变,意味着 MSF是周围神经病变为主的一种疾病。而脑 干脑炎有明确的中枢神经受累,如临床影 像学有脑干异常的证据则考虑Bickerstaff脑 干脑炎。
病理形态学:脑干脑炎的病理改变与急性 播散性脑脊髓炎以及伴有坏死倾向的急性 多发性硬化难以区别(较一般MS炎性反应 更彻底)
有助于脑干脑炎的诊断(无病原学证据): ①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青壮年居多; ②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大部分病人病前1~2 周有 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 ③有一侧或两侧脑干受累的症状及体征,首发症 状大多为单个或多个颅神经或锥体束受损的表现, 颅神经损害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面神经、外 展神经、三叉神经、动眼神经麻痹多见,锥体束 损害多较轻。从颅神经受侵犯的平面判断,脑桥 最易受累,其次为延髓; 意识障碍少见。
桥臂梗死
桥臂供血主要由长旋动脉、桥外侧下动脉 (由小脑前下动脉发出分支) 和桥外侧后动 脉(由小脑上动脉发出分支) 共同完成,侧支 循环较丰富,故该区梗死罕见。 桥臂综合征临床表现:损伤面、听、前庭、 三叉4 个神经根,一般不伴有外展神经的持 续性麻痹,无锥体束受损表现。 一过性外展不全和凝视麻痹是由于受缺血 影响和梗死灶周围水肿所致, 随着供血的改 善和水肿的消退则症状也随之消失。
脑干脑炎

桥臂梗死
与多发性硬化鉴别
多发性硬化病程有缓解和复发的特点,有痛性痉挛、核间 性眼肌麻及眼震的表现;其MRI 阳性诊断率可达85 %~100 % ,病灶累及范围广。
脑干脑炎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基本不复发,多呈良性单 相病程,并不是多发性硬化的首次发作。
与脑干肿瘤鉴别
脑干肿瘤多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病变向脑干内外蔓延, 使脑室受压,晚期合并高颅压,临床上出现头痛、呕吐、视 乳头水肿等表现,MRI 有助于诊断:水肿,占位,受压变 形,增强扫描可有异常肿块强化影。
④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轻度细胞数和/ 或蛋白增高,颅内压 增高不明显;
⑤病程常有自限性; ⑥激素治疗有效,预后好; ⑦MRI 异常率低,但有助于鉴别诊断;大部分无强化; ⑧脑电图异常程度较轻,阳性率较低
与脑干梗死鉴别
(1) 临床表现多样, 缺乏典型症状体征是误诊的常见原 因。BBE 的症状对临床诊断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仅部分患 者病前有感染史, 且其症状体征与脑干梗死极相似, 故两 者容易误诊。
(2) 常规检查对此病无特异性。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增高 只有助于诊断而并无特异性; 头颅MR I 此病与脑干梗死 均可显示长T 1、长T 2信号, 且以脑桥多发, 可同时伴有 大脑半球病灶; 病灶较少强化。
(3) 临床医师对BBE 认识不足以致趋向于常见病诊断是导 致误诊的根本原因。BBE 与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虽然相似, 但经各项检查排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后,仔细分析病情并 密切观察病情发展仍可明确诊断。
Bickerstaff 脑干脑炎
与MS,脑干梗死,单疱脑炎,Wernick脑病对照,发现BBE、 Fisher综合征患者血清IgG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滴度增高。
BBE、Fisher综合征、GBS变异型之间具有连续性,构成病 理机制相同的免疫性疾病,提出应将上述3种疾病统称为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综合征。
脑干脑炎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脑干脑炎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作者:马烈来源:《中外医疗》2014年第20期[摘要] 目的探讨脑干脑炎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处理方法。
方法选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进入到该院进行治疗的脑干脑炎患者50例,对这50例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并且进行临床分析,总结脑干脑炎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处理方法。
结果通过对脑干脑炎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均能看到脑部明显病灶,并且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腰椎穿刺检查,能够发现患者脑部异常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痊愈15例,占临床总人数的30.%。
好转34例,占临床总人数的68.0%,无效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2.0%,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脑干脑炎;临床特征;预后[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185-02在临床上,脑干脑炎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严重的威胁到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
而对于脑干脑炎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临床上普遍认为脑干脑炎与病毒感染有关。
通过研究脑干脑炎的临床特征进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对患者更为有效的治疗。
为探讨脑干脑炎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处理方法。
现针对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入到该院进行治疗的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进入到该院住院部进行治疗的脑干脑炎患者50例,5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34~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岁。
其中30例男性患者年龄在36~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12)岁。
女性患者年龄在34~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1)岁。
50例患者在进行该研究之前,均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且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主要进行CT扫描和MRI检查,然后神经电生理检查,主要进行脑电图检查,其中40例患者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和脑压检查。
认识Bickersff’s脑干脑炎PDF

� BBE、Fisher综合征、GBS之 � 间具有连续性�构成病理机制相同的免疫性疾病谱�且多数
� 患者GQlblgG抗体阳性�故将其称为GQlblgG抗体综合 � 征 ]。此病免疫学检查常见血清抗GQ1b的IgG抗体水平 � 升高�且随着病情逐渐改善�抗体滴度逐渐下降[1。]。此 � 例血清抗GQlb、GM1、GDlb的IgG抗体、IgM 抗体均为 � (一)�这有可能与曾接受血浆置换治疗抗体滴度已明显下 � 降有关。近年来�有文献报道GBS和费希尔综合征(Fisher � syndrome�FS)屡见CNS受累者�受累部位包括脑干和和小脑这种
呼
� 吸衰竭等并发症�一般预后较好[1]。 � 参考
� Bickerstaff脑干脑炎通常是单相炎性疾病� 其临床谱可能与miller-fisher综合征和格林 巴利综合征相似�GQ1b抗体阳和异常头部 MRI可帮助诊断。然而�缺乏抗GQ1b抗体 和正常的MRI不排除诊断�这仍然需要根据 临床标准和排除其他病因。
� J Neurol Sci. 2011 Mar 15;302(1-2):108-11. Epub 2011 Jan 12. � Bickerstaff's brainstem encephalitis complicating Salmonella
Paratyphi A infection. I
� (2)病毒感染学说。
没有查到关于bickerstaff’s脑干脑炎发病率的 相关文献。
� Nurological sciences上一篇文献报到了1 例bickerstaff脑干脑炎合并沙门杆菌感菌感 染。另1文献报到1例空场弯曲杆菌相关性 bickerstaff脑干脑炎。
Bickerstaff脑干脑炎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尤其是Fisher综合 征的临床表现有一些相似之处�且某些Bickerstaff脑干脑炎患者 的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目前�考虑Bickerstaff 脑干脑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类似�可能为病 毒或细菌等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受损疾病。但很多报道的病例 中没有明确的感染史。
脑干脑炎治疗及护理

减轻焦虑和恐惧:帮助患者了解
疾病,减轻焦虑和恐惧
04
提供情感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
朋友保持联系,获得情感支持
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 避免刺激性
食物
多喝水,保 持水分平衡
增加蛋白质 摄入,增强
免疫力
保持饮食规 律,避免暴
饮暴食
谢谢
脑干脑炎症状
01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02
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吞咽困难
03
意识障碍、昏迷、抽搐
04
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05
脑膜刺激征、脑神经损伤
06
脑水肿、脑疝形成
2
脑干脑炎治疗
药物治疗
01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 02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
脑干脑炎
起的脑干脑炎
03
抗炎药物: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减 04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04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
01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者保持乐
观,积极配合治疗
02
提供心理支持:倾听患者心声,
给予关心和支持
03
术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监 测生命体征,控制颅内压等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运动 功能,减轻疼痛和僵硬
职业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日常 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言语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语言 功能,提高沟通能力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康复信心
脑干脑炎20例临床分析

脑干脑炎20例临床分析
刘恋;黄红娥;刘忆
【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
【年(卷),期】2005(4)3
【摘要】目的探讨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例临床确诊的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变化及预后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脑炎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头晕、复视、行走不稳、构音不清等为首发症状.全部患者均有颅神经损害表现,以单侧颅神经损害为主(65.0%).临床定位病灶单发8例(40.0%),多发12例(60.0%),MRI与临床定位相符率低.经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脑干脑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其预后取决于病变的部位、程度以及能否及早诊治等因素.
【总页数】3页(P149-151)
【作者】刘恋;黄红娥;刘忆
【作者单位】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3
【相关文献】
1.脑干脑炎15例临床分析 [J], 杨云鹏;刘平
2.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MRI临床分析 [J], 娄莹;尚莹;梁鹏
3.脑干脑炎21例临床分析 [J], 宋亚彬
4.误诊为脑干梗死的老年脑干脑炎临床分析 [J], 徐依成;孙奉辉;杨磊;王培福;李继来;杜继臣
5.脑干脑炎的临床分析 [J], 刘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臂梗死
与多发性硬化鉴别
多发性硬化病程有缓解和复发的特点,有痛性痉挛、核间 性眼肌麻及眼震的表现;其MRI 阳性诊断率可达85 %~100 % ,病灶累及范围广。
脑干脑炎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基本不复发,多呈良性单 相病程,并不是多发性硬化的首次发作。
与脑干肿瘤鉴别
脑干肿瘤多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病变向脑干内外蔓延, 使脑室受压,晚期合并高颅压,临床上出现头痛、呕吐、视 乳头水肿等表现,MRI 有助于诊断:水肿,占位,受压变 形,增强扫描可有异常肿块强化影。
李斯特菌菱脑炎
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菌,主要累及免疫抑制病 人,在普通人群中少见。
菱脑炎是李斯特菌脑炎的一种特种形式,主要累及脑干及 小脑。
对于李斯特菌感染脑干、小脑,MRI是一种重要诊断手段。 出现急性进行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和共济失调、脑脊液白细
脑干脑炎
临床特点包括:常有前驱感染史,急性或 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多颅神经损害、 共济失调、长束征、意识障碍。
脑干脑炎多为良性单相病程,但因病变部 位特殊,有时预后凶险。
属DNA 病毒的各种疱疹病毒感染是最常见 的病因。
并非每例病毒性脑干脑炎均能够明确其病 原学,国外能明确病因的也多为个案报道。
(2) 常规检查对此病无特异性。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增高 只有助于诊断而并无特异性; 头颅MR I 此病与脑干梗死 均可显示长T 1、长T 2信号, 且以脑桥多发, 可同时伴有 大脑半球病灶; 病灶较少强化。
(3) 临床医师对BBE 认识不足以致趋向于常见病诊断是导 致误诊的根本原因。BBE 与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虽然相似, 但经各项检查排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后,仔细分析病情并 密切观察病情发展仍可明确诊断。
依靠目前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尚难明确大 多数脑干脑炎的病原学,这可能是造成临 床分类困难的原因之一。
患者脑脊液生化检查大部分正常,这符合 病毒性感染的脑脊液表现,支持病毒可能 是脑干脑炎最常见的病因。
病毒学说的观点认为,病毒直接侵犯髓鞘, 引起良性单相炎性脱髓鞘脑病;免疫学说 的观点认为,病毒感染后出现超敏反应, 诱发急性脱髓鞘脑病,并可演变为多发性 硬化,这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证实。
Bickerstaff 脑干脑炎
肌力Ⅳ级以下,应诊断BBE 伴吉兰-巴雷综合征。 BBE 与Fisher 综合征临床表现相似,均有眼肌麻痹、共
济失调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应着重与FS 鉴别。 BBE 必须有意识障碍或锥体束征,反映了严重的脑干病变。
约1 / 3 的BBE 患者头颅MRI 可见脑干、丘脑、小脑和大 脑白质的长T2信号病灶;脑电图慢波增多;肢体无力的 BBE 患者肌电图可见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下降和 F波改变。
Bickerstaff 脑干脑炎
MSF 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在临床上十分相似,但它们 的区别在于脑干脑炎有脑干小脑病变临床和影像学证据。 大多数影像学CT或MRI未发现MSF有中枢改变,意味着MSF 是周围神经病变为主的一种疾病。而脑干脑炎有明确的中 枢神经受累,如临床影像学有脑干异常的证据则考虑 Bickerstaff脑干脑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与脑干脑炎在临床病理上很难鉴别, 病灶是否累及脊髓是鉴别的关键?
Bickerstaff 脑干脑炎
Bickerstaff 脑干脑炎( Bickerstaff ’s brainstem encephalitis,BBE)是一组以急性起病的眼肌麻痹、共 济失调、意识障碍、腱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为特征的临床 综合征,大多预后较好。
Bickerstaff 脑干脑炎
与MS,脑干梗死,单疱脑炎,Wernick脑病对照,发现BBE、 Fisher综合征患者血清IgG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滴度增高。
BBE、Fisher综合征、GBS变异型之间具有连续性,构成病 理机制相同的免疫性疾病,提出应将上述3种疾病统称为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综合征。
桥臂梗死
桥臂供血主要由长旋动脉、桥外侧下动脉(由小脑前下动 脉发出分支) 和桥外侧后动脉(由小脑上动脉发出分支) 共同完成,侧支循环较丰富,故该区梗死罕见。
桥臂综合征临床表现:损伤面、听、前庭、三叉4 个神经 根,一般不伴有外展神经的持续性麻痹,无锥体束受损表现。
一过性外展不全和凝视麻痹是由于受缺血影响和梗死灶周 围水肿所致, 随着供血的改善和水肿的消退则症状也随之 消失。
④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轻度细胞数和/ 或蛋白增高,颅内压 增高不明显;
⑤病程常有自限性; ⑥激素治疗有效,预后好; ⑦MRI 异常率低,但有助于鉴别诊断;大部分无强化; ⑧脑电图别
(1) 临床表现多样, 缺乏典型症状体征是误诊的常见原 因。BBE 的症状对临床诊断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仅部分患 者病前有感染史, 且其症状体征与脑干梗死极相似, 故两 者容易误诊。
李斯特菌菱脑炎(脑干脑炎)
Listeria Rhombencephalitis
是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引起的李斯特菌病的一部分, 还有脑膜脑炎,败血症的表现。
脑干脑炎是李斯特菌引起的特殊局灶性脑炎,累及脑干实 质和脑神经轴外段。患者先有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不 适及发热等,数日后出现非对称性脑神经麻痹(5,6,7, 9,10),小脑性共济失调,轻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和意 识障碍
病理形态学:脑干脑炎的病理改变与急性 播散性脑脊髓炎以及伴有坏死倾向的急性 多发性硬化难以区别(较一般MS炎性反应 更彻底)
有助于脑干脑炎的诊断(无病原学证据):
①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青壮年居多;
②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大部分病人病前1~2 周有上呼吸道 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
③有一侧或两侧脑干受累的症状及体征,首发症状大多为单 个或多个颅神经或锥体束受损的表现,颅神经损害以舌咽神 经、迷走神经、面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动眼神经麻 痹多见,锥体束损害多较轻。从颅神经受侵犯的平面判断,脑 桥最易受累,其次为延髓; 意识障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