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紫外可见
第7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七章紫外吸收分析法一、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1、紫外吸收光谱法只适合分子中含共轭结构的化合物的分析。
(√)2、电磁波的波长越大,能量越大。
()3、紫外吸收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其吸收峰的位置。
(√)4、根据朗伯-比耳定律,如果入射光的波长相同,被测物质的浓度不同,则摩尔吸光系数不同。
()5、根据朗伯-比耳定律,被测物质的浓度越大,测定的吸光度值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
()6、极性溶剂一般使π→π*跃迁发生红移,使n→π*跃迁发生蓝移。
(√)7、当分子中的助色团与生色团直接连接时,将使n→π*跃迁发生红移。
()8、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精细结构更明显。
()9、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中,应尽量选择弱溶剂或非极性的溶剂。
(√)二、选择题1、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幅射的(A)A、频率B、波长C、波数D、传播速度2、在一些含有>C=O、—N=N等基团的分子中,由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D)A、K吸收带B、E吸收带C、B吸收带D、R吸收带3、苯胺的紫外光谱中,λmax=230nm,εmax=8600的吸收带是(C)A、K带B、R带C、E2带D、B带4、丙酮在已烷中的紫外吸收λmax=279nm,ε=14.8,该吸收带是由哪种跃迁引起的?(C)A、σ→σ*B、n→σ*C、n→π*D、π→π*5、紫外吸收光谱曲线中,能用来定性的参数是( D )A、最大吸收峰的吸光度B、最大吸收峰处的摩尔吸收系数C、最大吸收峰的波长D、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和其摩尔吸收系数6、在下面四种溶剂中测定化合物CH3COCH=C(CH3)2的n→π*跃迁,吸收带波长最短的是( D )A、环己烷B、氯仿C、甲醇D、水7、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可以用吸收峰的( C )A、最大波长B、形状C、摩尔吸光系数D、吸光度8、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C )A、原子光谱B、紫外光谱C、可见光谱D、红外光谱9、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 )A、溶液的浓度B、溶液的性质C、溶液的温度D、入射光波长10、某化合物在紫外光谱的220~280nm范围内没有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类? ( D )A、芳香族化合物B、含共轭双键化合物C、醛类D、醇类11、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8O,在紫外光谱上有两个吸收带:λmax=224 nm 时,εmax =9750;λmax=314 nm时,εmax =38;以下可能的结构是(A)A、CH3COCH=CHCOCH3 B、CH3CH=CHCH2CHOC、CH2=CHCH2CH2CHOD、CH≡CCH2CH2CH2OH12、在300nm波长进行分光光度测定时,应选用何种比色皿( C)A、硬质玻璃B、软质玻璃C、石英D、透明有机玻璃13、伍德沃德提出了计算共轭二烯、多烯烃及共轭烯酮类化合物哪类跃迁最大吸收波长的经验规则( D )A、σ→σ*B、n→σ*C、n→π*D、π→π*14、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中,用于紫外波段的光源是:(B)A、钨灯B、氘灯C、卤钨灯D、能斯特光源15、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10%,如果更改参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20% 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等于( C)A、8%B、40%C、50%D、80%16、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在测定波长有吸收,参比溶液应采用(B )A、溶剂参比;B、试剂参比;C、试液参比;D、褪色参比。
紫外-可见法—讲稿 仪器分析导论课件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 溶剂可对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的吸 收谱带产生很大的影响,故在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时,一定要注明在何 种溶剂中进行测定的。
• 溶剂分子的极性可影响 *和 n * 跃迁。
• 首先,在溶剂中由于溶剂分子将溶质包 围,从而限制了溶质分子的自由转动,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 在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时应尽量选择烃类 非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对max和max的影 响较小。
紫外吸收光谱仪器
•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此类仪器不具光谱扫描功能,只能做一 些简单的定量分析,且误差大。
• 若含有几个双键,但它们被两个以上的 键隔开,则其吸收带位置不变,吸收强度 略有增加。如它们形成共轭结构,则双键 的原吸收带将消失,并产生新的吸收带。
• 共轭键是电子在共轭体系内流动,使分子
轨道的能量降低,则共x>104L·mol ·cm-1.这种吸收称为k吸
• 由电子对组成的共价键可分为键和键; s轨道重叠组成键,原子间的p轨道重叠 组成键。成键的和轨道都有一个具有 较高能量的反键轨道*和*.
化学键与吸收光谱
• 分子中没有参加成键的电子称为非成键 电子或n电子.
• 有机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后,主要产生两 种类型的电子跃迁:
• A.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之间的跃迁 *, *;
• B. n电子到反键轨道的跃迁n *, n *.
化学键与吸收光谱
化学键与吸收光谱
化学键与吸收光谱
• *和 n *跃迁吸收带 此类吸收带出现在真空紫外光区,故不 予考虑。
• *和n *跃迁吸收带 它们的吸收峰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具 有较强的吸咣强度。从吸收分的波长可 预测有机化合物的某些官能团。
• 含有非成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 -NHR,-SH,-CL,-Br,-I等,基团中的孤对 电子能与生色团中的 电子相互作用, 使 *跃迁的能量降低,使其吸收峰 产生位移,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 最大 吸收波长便长称为红移;变短则称为蓝 移。吸收强度增加叫增色效应;减弱为 减色效应。
第七章--药物含量测定-幻灯片
×100%
供试品重量(g)×(1-水分或干燥失重百分数)
制剂含量=
实测的供试品量 供试品的标示量
×100%
标 示 量
含量测定的基本规则
1、所用器具均应校正后使用;所用试液均应按药典规定配 制;
2、称取或量取药品的量应符合规定要求; 3、称量挥发性或吸湿性的物质,必须用密封性好的容器进
行称量操作 4、测定必须排除干扰(专属性); 5、结果起码要平行测定两次,合格,其结果应在允许的相
例:丙酸倍氯米松的百分含量
M样=12.60mg A样=4487 C内标=0.1223mg/ml A内标’=2042
M对=12.50mg A对=4346 C内标=0.1223mg/ml A内标=2027
97.0-103.0%
取样量:0.3003g; 滴定液浓度:0.1005mol/L;
99.1%
用量:9.33ml;
空白试验用量:0.10ml;T:32.09mg/ml
滴定法测含量
❖ 1,直接滴定(水杨酸的含量测定) ❖ 2,需做空白的直接滴定(盐酸异丙嗪的含量测定) ❖ 3,片剂的含量滴定(布洛芬片的含量测定) ❖ 4,注射剂的含量滴定(安乃近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 5,剩余滴定法(氯贝丁酯的含量测定)
引入——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项
标准用的什么方法? 如何计算
内容
1
概述
2
容量分析法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高效液相色谱法
概述
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含量测定的重要性? 2、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 3、含量的表示方法? 4、含量测定的基本规则?
概述——含量表示方法
中药
含量计算公式
实测的供试品量(g) 原料药含量=
第七章紫外可见
如:国产751型、752型、721型、722型、724型。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试样池
光 源
单色器
切光器
参比池
检测器
显示系统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是把光源发出的一束光 变成两束,几乎同时通过参比溶液和被测溶液, 然后同时测量透射光的强度,克服了由于光源 和检测系统不稳定带来的测量误差。
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测定的依据
23
三、光的吸收定律
A=lg(I0/It)= εb c
A=lg(I0/It)= a b c
A:吸光度 --- 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cm) c: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1 ε:摩尔吸光系数,L·mol-1·cm-1
c:溶液的浓度,g ·L-1 a:吸光系数,L ·g-1 ·
(滤光片,棱镜或光栅)
光度法与目视法比较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准确度
用仪器代替了人眼进行测量,消除了人的 主观误差。 (2)提高了选择性
测定的溶液中若有其他物质共存时,可选 择适当的单色光和参比溶液来消除干扰。
(3)提高了分析速度
在分析大批试样时,使用标准曲线法可简 化手续,加快分析速度。
分光光度计的分类 分光光度计的种类和型号很多: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简单,比色管内液层厚,颜色 易观察,在复合光下进行测定,不需严格地服 从朗伯-比尔定律。
缺点:准确度不高,若待测溶液中存在第二种有色物 质,相对误差 5% ~ 20%
光度法
用光电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称之为光电比色法。
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的方法为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解析课件
吸光度: 为透光度倒数的对数,用A表示,即 A=lg1/T=lgI0/It
二、朗伯-比尔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
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 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即
A= E cl 式中比例常数E为吸光系数,与吸光物质 的本性,入射光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c为 吸光物质浓度,l为透光液层厚度。
2. 使用 仪器自检结束后(7个自检项目均出现
OK字样),按[MAIN MENU]键(主 菜单),屏幕显示如下5个功能项: 1. Phtometry(定量运算);2. Wavelength Scan(波长扫描模式);3. Time Scan (时间曲线扫描);4. System(系统校 正);5. Data display(光度直接测量 模式)。根据需要测量的实验项目按相
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理 论基础。
A lg 1 lg I0 ECL TI
式中,A为吸光度,T为透光率,I0、I分别为入射光
和透过光的强度;E为吸光系数,当c用物质的量浓 度表示,L用厘米表示,用ε代替E,称为摩尔吸光 系数,单位为(L·mol-1·cm-1);当c用百分浓度 (g/100mL),L用厘米表示时,用E1cm1%表示E,称 为比吸光系数。它们的关系如下:
4.4 如果仪器不能初始化,关机重启。
4.5 如果吸收值异常,依次检查:波长设 置是否正确(重新调整波长,并重新调 零)、测量时是否调零(如被误操作,重 新调零)、比色皿是否用错(测定紫外波 段时,要用石英比色皿)、样品准备是否 有误(如有误,重新准备样品)。
2 标准对比法
即将待测溶液与某一标样溶液,在相同 的条件下,测定各自的吸光度,建立朗伯比尔定律,解方程求出未知样浓度与含量。
配合物的表征方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振动光谱 核磁共振
电子顺磁共振 质谱 圆二色光谱 X-ray晶体衍射
差热-热重分析
配合物的表征方法
本章学习要求
学习和掌握各种表征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2021/1/25
2
概述
所谓结构研究法就是应用各种物理方法去分析化 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以了解原子、分子和晶体等物质 中的基本微粒如何相互作用(键型)以及它们在空间 的几何排列和配置方式(构型)
当用频率为 的电磁波照射分子,而该分子的较高能
级与较低能级之差△E 恰好等于该电磁波的能量 h 时,
即有:
能级差
E
h
h
c
(
h为普朗克常数)
在微观上出现分子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在宏观上则透射光的强度变小。
若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将照射前后光强度 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长为横坐 标,以电信号(吸光度 A)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一张 光强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图——分子吸收光谱图。
分子吸收光谱分类:
分子内运动涉及三种跃迁能级,所需能量大小顺序
E电 E振 E转
E电 1 ~ 20ev 0.06 ~ 1.25m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E振 0.05 ~ 1ev 25 ~ 1.25m
红外吸收光谱
E转 0.005 ~ 0.05ev 250 ~ 25m
远红外吸收光谱
有机物分子 的常用表征
1H NMR, 13C NMR 质谱分析 紫外分析 红外分析
配合物的表征方法
配合物的表征 更为复杂
常见主要表征手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振动光谱,核磁共振,电子顺磁 共振,质谱,圆二色光谱,X-ray晶体衍射,差热-热重分 析,电化学…
第七章紫外可见光谱
a =ε/M (M为摩尔质量) 透光度T :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T = I t / I0 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
A = -lg T
18:58:33
朗伯—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测定的依据。 应用于各种光度法的吸收测量;
(3)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在最大吸收波长 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
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5)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 度越高。ε>105:超高灵敏;ε=(6~10)×104 :高灵敏;ε<2×104
:不灵敏。
(6)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
长下的吸光度。
18:58:33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ltraviolet-visibale spectrometer
18:58:33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8:58:33
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
18:58:33
λ max 185, 190, Εmax 10000, 10000,
228, 10000
CH2=CHSCH 3
228 8000
18:58:33
3.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
具有n-π*跃迁,通常在200 nm以上,但是强度较小。 羰基化合物(醛、酮、羧酸、酯、酰卤、酰胺等),前两种 最大吸收波长在270~300 nm之间,后四种受取代基影响发生 蓝移(表6-4 p2620。 硫羰基化合物(C=S),最大吸收波长在~300 nm左右。 其他化合物(C=N, N=N, N=O, C=N等),一般可以看到n-π* 跃迁,偶氮化合物在360 nm, 硝基化合物在275 nm左右,但是 通常很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根据待测物质(原子或分子)发射或吸收的电磁辐 射,以及待测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 来的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统称为光学分析 法。 利用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光 谱分析法,简称光谱法。
第一节 概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200~760 nm)分子吸收光谱的光谱分析法 波长范围: 紫外区 200-400nm 可见光区 400-760nm
准确度高
精密度好
选择性好
易于普及
应用广泛
仪器简单
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
测定快速
第一节 概述
课堂活动
1.紫外-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
C.200~760nm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400~760nm
D.360~800nm
A.光的能量与其波长成反比 B.有色溶液越浓,对光的吸收也越强烈
C.物质对光的吸收有选择性
光的吸收定律
A=- lg T=lg(I0/It) =kcl A:吸光度 T:透光率,T=It/I0
l:液层厚度(光程长度) c:溶液的浓度
k:吸光系数
1.Lamber-Beer定律的适用条件(前提) 入射光为单色光 溶液是稀溶液
A=-lg T= k l c
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定律, 是定量测定的依据 A与c为简单的正比关系; T与c是指数关系 A具加合性 设共存物为a、b、c, 则:A= ka l ca + kb l cb + kc l cc
点滴积累 1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 选择性。 2.吸光度与透光率的关系是 : 3 .吸收曲线是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吸光度随 入射光波长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紫外可见光吸收课件
给电子基与吸电子基同时存在,产生分子内电荷
转移吸收,max红移,
增加。
max
25
1.2.2 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取代苯
C6H5-H C6H5-CH3 C6H5-OH C6H5-NH2 C6H5-NO2 C6H5-COCH3 C6H5-N(CH3)2 p-NO2, OH p-NO2, NH2
原因?
2
217
3
268
21,000 34,000
共轭效应使 轨道能量降低
4
304
64,000
5
334
121,000
6
364
138,000
21
1.2.2 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R' CC R
共平面性影响 共轭效应
R
R’
H
H
H
CH3
CH3 CH3
CH3 C2H5
C2H5 C2H5
max nm 294
16
1.2.1 分子结构与吸收光谱
金属离子
dd吸收
*
*
eg
配体 *吸收
*
* * n* dd d* *
n
t2g
有机化合物
n*, *吸收
金属配合物 d*吸收
17
小结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
*跃迁和n*跃迁;双键共轭
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
d电子、f电子、阴离子;金属配合物
某些无机与有机化合物的吸收 ——
11
吸收带的划分
跃迁类型 * n*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PPT(完整版)课件
2023/10/14
10
Wavelength
2023/10/14
11
て
~104 10~100 100~300
k
~200 200~800
<200 ~150(<200)
Amax(nm)
<U<M<M<xD<U<*0<1<*1<0<*0<0
(red shift 或bathochromic
shift) 指取代基或溶剂效应引起吸收带 向长波方向的移动;
蓝移 ( blue shift 或 hypsochron sh ift) 或紫移: 吸收带向短
波方向移动
2023/10/14
16
常见助色团及其助色效应(红移)λ
-F<-Cl<-Br<-OH<-OCH₃<-N NHCH₃<-N(CH₃)₂<-NHC₆H₅<
6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示意图
2023/10/14
不是任一波长的 光都可以被某一物质 所吸收,由于不同物 质的分子其组成结构 不同,它们所具有的 特征能级也不同,故 能级差不同,而各物 质只能吸收与它们内 部能级差相当的光辐 射,所以,不同物质 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 具有选择性。
7
物质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2023/10/14
29
四、 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
配位体
d-d配位场跃迁
配位体
配位体π- π*
金属离子
配位体
电荷转移
2023/10/14
紫外可见光谱推荐课件
2021/8/22
- 25 -
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吸收 光谱法的应用
1. 定性分析 2. 定量分析 3. 纯度检查 4. 结构辅助解析
2021/8/22
26
1. 定性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 比较未知物与已知标准物的紫外光谱图,若两者谱图相 同则认为有相同的生色基团。如果没有标准物可以借助 标准图谱或有关电子光谱数据表进行比较。
2021/8/22
- 21 -
2.3 样品室
样品室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比色皿)和相应的 池架附件。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在紫外 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
2021/8/22
- 22 -
2.4 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 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常 用的有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 倍增管。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 -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 200 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基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 作用,增强生色基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基团。
2021/8/22
- 14 -
3. 红移与蓝移、增色与减色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或紫移);
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 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2021/8/22
- 15 -
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
l 基本原理 l 基本组成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类型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计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较大,约为1~20 eV。电子跃迁产生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 电子光谱)。
第七章 紫外分光光度法
3)吸收池(样品池)(Cell,Container):
吸收池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比色皿)和相应的池 架附件。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 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比色皿,可见区一般用石英比色 皿和玻璃池比色皿。
4)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 信号,常用的有硒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
式中:
E为光的能量;
γ为频率;
λ为波长;
h为普朗克常数,6.6256×10-27尔格· 秒;
c为光速。
§2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基于物质的分子对可见和紫外区域辐射的吸收
而进行分析的方法,广泛用于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
的定性、定量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波长范围
(1)远紫外光区(真空紫外区): (2)近紫外光区: (3)可见光区:
取代基 -SR 红移距离 45(nm) -NR2 40(nm) -OR 30(nm) -Cl 5(nm) CH3 5(nm)
3. 共轭双烯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当有两个以上的双键 共轭时,随着共轭系统的延长, *跃迁的吸收
带 将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增强
。共轭双键愈多,红移愈显著,甚至产生颜色。
短移:使吸收峰向短波长移动的现象称为短移或蓝移 (blue shift),引起蓝移效应的基团称为向蓝基 团。
2.4 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
1. 饱和烃化合物
饱和烃类化合物只含有单键(σ键),只能产 生σ→σ* 跃迁,由于电子由σ被跃迁至σ*反键所 需的能量高,吸收带位于真空紫外区,如甲烷和乙 烷的吸收带分别在125nm和135nm。
定义:不饱和度是指分子结构中达到饱和所缺一价元素的“对”数。 如:乙烯变成饱和烷烃需要两个氢原子,不饱和度为1。 计算:若分子中仅含一,二,三,四价元素(H,O,N,C),则可 按下式进行不饱和度的计算: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对固体物质来说,当白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如果物质对各种波长的光完全吸收,则呈现黑色;如果完全反射,则呈现白色;如果对各种波长的光均匀吸收,则呈现灰色;如果选择地吸收某些波长的光,则呈现反射或透射光的颜色。
对溶液来说,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质点(离子或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引起的。
图朗伯-比尔定律示意图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任何均匀、非散射的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如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器皿的表面反射。
如果入射光的强度为I0,吸收光的强度为I a,透过光的强度为
I r,则
I0 = I a + I t + I r•
,其中
图分光光度工作曲线
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入射光为单色光。
但目前仪器所提供的入射光实际上是由波长范围较窄的光带组成的复合光。
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因而引起了对比耳定律的
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
图光度计的一般结构图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构造
Mo(SCN)
HR
图吸收波长的选择(选择510nm,而不是410nm) 控制适当的吸光度范围
浓度相对误差合透光度误差的关系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ΔE K
E,B
R
2、电子跃迁 2.1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最不易激发;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 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 饱和烷烃(如甲烷,乙烷等)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 远紫外区;E很高,λ<150nm(远紫外区)。因此,饱 和烃类在近紫外区不产生吸收光谱。 例:甲烷的λmax为125nm , 乙烷λmax为135nm。 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作为溶剂使用; σ* R π* n π σ
09:50:56
二、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决定于分子中价电子 的跃迁。分子的组成不同,特别是价电子性质不同,产生的 吸收光谱也不同。 σ电子: 分子中形成单键的电子 π电子: 形成双键的电子 n 电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即: π < π* , σ < σ*,
ε = 7000
由苯环上三个共扼双键的π → π*跃迁特征吸收带引起;
B带230-270 nm
ε = 200
苯 甲苯 间二甲苯 1,3,5-三甲苯 六甲苯
由π → π*与苯环振动引起; 如果含取代基时, B带简化, 吸收带红移。
09:50:56
λmax(nm) 254 261 263 266 272
λ基-----是由非环或六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 无环、非稠环二烯母体: λ max=217 nm
09:50:56
异环(稠环)二烯母体: λmax=214 nm 同环(非稠环或稠环)二烯母体: λmax=253 nm niλI : 由双键上取代基种类和个数决定的校正项 (1)每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30 (2)环外双键 (3)双键上取代基: 酰基(-OCOR) 烷基(-R)
非极性 极性 π → π*跃迁:红移; λ↑;ε↓
λmax(甲醇) λmax(水)
C
C
π
溶剂效应
π→π n→π
09:50:56
230 329
238 315
237 309
243 305
溶剂的影响
苯 酰 丙 酮 1 2 1:乙醚 2:水
250
300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消失;
09:50:56
非极性 → 极性 n → π*跃迁:兰移; λ↓ ;ε↑ π → π*跃迁:红移; λ↑;ε↓
09:50:56
3.3 助色团:是指具有n非键电子,即含杂原子的基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 2 、— COOH、—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 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 使π轨道间能级差变小,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 长波方向移动,即红移,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 助色团。
π*(K带)发生红移。
CH3 5(nm)
取代基
-SR
红移距离 45(nm)
09:50:56
5(nm)
4.2 共轭烯烃中的 π (HOMO ΔΕ ⇓ π∗
π →
π* π∗ 165nm π
π∗4 π∗3 217nm π₂ π₁ π∗ π
LVMO)
λmax ⇑ຫໍສະໝຸດ 共轭烯烃(不多于四个双键)π π*跃迁吸收峰位置可由伍 德沃德——菲泽 规则估算。 λmax= λ基+Σniλi
09:50:56 一般情况下是 σ < π < n <π* < σ*,
H π 分子轨道理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成键轨道比反键轨道稳定。
H σ
C
O
n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 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 σ* H σ C H π O n π* n π σ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 (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 :n→π* < π→π* < n→σ* < σ→σ*
09:50:56
σ* R π* n π σ
E,B
2.4、n→π*跃迁:R带 含杂原子不饱和基团(—C ≡N ,C= O ) E最小,λ 200~400nm(近紫外区)
εmax一般小于100,属于弱吸收
按能量大小:σ→ σ* > n → σ* > π→ π* > n→ π* σ*
ΔE K
E,B
R
π* n π σ
3.2
发色团(生色团):发色团并非是指有颜色,指的是在近紫
外光区和可见光区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 π→π * 和n→π * 跃迁产生 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 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 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N=N—、乙 炔基、腈基—C≡N等。
ε max 200 300 300 305 300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 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 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 合并,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氧 上 的 孤 对 电 子 : R带 ,跃迁禁阻,弱;
C H3 C O
n→π∗ ; R带
π → π* ; K带
09:50:56
苯环上助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
1 .产生: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成 键原子的分子轨道中电子跃迁)。 波长范围:100-800 nm. (1) 远紫外光区: 100-200nm (2) 近紫外光区: 200-400nm (3) 可见光区 : 400-800nm 250 e 1 2 3 300 λ 350 400nm 4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依赖于分子的电子结构,其最大 吸收波长和摩尔吸光系数反映了构成有机分子部分结构发色团 的特征,因此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09:50:56
09:50:56
讨论: 讨论 (4)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是由产生谱带的跃迁能级间的能 量差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的 依据; (5)吸收谱带的强度与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关, 也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摩 尔吸光系数εmax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不同物质的λmax有时可 能相同,但εmax不一定相同; (6)吸收谱带强度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定 量分析的依据。
4. 助色团及生色团对电子跃迁的影响 4.1.不饱和烃π→π*跃迁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nm,
εmax为: 1×104 L·mol-1·cm-1。
C=C
H C H C
发色基团, 但 π
H
→
π* <200nm。
λmax=162nm H 助色基团取代 H, π
-NR2 40(nm) -OR 30(nm) -Cl
εmax 大于10000;
B吸收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当芳烃和生色 基团连接时,就会产生B和K吸收带,还会有R吸收带; E吸收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另一类特征吸收带。
09:50:56
苯: E带-主带; B带-精细结构 .
E1带180∼184nm; ε = 47000 E2带200∼204 nm
ΔΕe>ΔΕv>ΔΕr
09:50:56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 的同时,总伴随有振 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 迁。即电子光谱中总 包含有振动能级和转 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 若干谱线而呈现宽谱 带。
09:50:56
讨论: 讨论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0.050eV,跃迁产 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2)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5~1eV,跃迁产生 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3)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Εe较大1~20eV。电子跃迁产生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 子光谱;
09:50:56
+5
0 +5
卤素(-Cl,-Br) 烷氧基(-OR)
+5 +6
4.3 羰基化合物共轭烯烃中的 π → π*
R C Y O
π∗ K R K R
π∗ n π π∗
① Y=H,R n → σ* 180-190nm π → π* 150-160nm π n → π* 275-295nm ②Y= -NH2,-OH,-OR 等助色基团 K 带红移,R 带兰移; R带λmax =205nm ;ε=10-100 ③α,β−不饱和醛酮 K带红移: 165→250nm R 带红移:290→310nm
09:50:56
σ* R
π* n π σ
λ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ε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2.3、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 的 近 紫 外 端 或 近 紫 外 区 , εmax 一 般 在 104 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不饱和基团(—C=C—,—C = O ) ΔE K E较小,λ~ 200nm 体系共轭,E更小,λ更大 吸收带分为几部分:K带、B带和E带
ΔE K
E,B
09:50:56
2.2、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但小于σ→σ*.弱吸收) 吸收波长为150~250nm,E较大,大部分 ΔE K 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 E,B 含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烃衍生物(含N、 O、S和卤素等杂原子)均呈现n→σ* 跃迁。
化合物 H 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第七章 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分析法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第三节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09:50:56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