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伤寒论——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幻灯片课件PPT
(4)偏瘫 偏瘫是一侧上下肢体自主运动障碍,多伴 口眼口呙斜,为脑血管病变中常见的症候。按中医辨证, 多因卫阳失固,营卫俱虚,邪风乘虚而入经络或脏腑致 营卫不和,气血瘀滞,亦属桂枝汤证范围。此即《素 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 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武氏以桂枝汤加红花、防风治疗 偏瘫24例。治愈15例,显效6例,好转3例。并例举随证 加减法:汗多,营阴伤重者,白芍增至30~40克。瘀血 较重者,减白芍加赤芍。汗出肢冷,脉微,阳虚较重者, 加附子。气息低微,脉浮虚者,加黄芪。下肢着地酸软 无力者,加全蝎。若因肝阳上亢或五志过极,化火从风, 挟痰,挟火上窜巅顶,横窜精髓,堵闭清窍而致突然昏 仆,不省人事,目赤气粗,舌红苔厚,脉弦数则忌用
草 汤 加茯苓白术 —苓桂术甘汤 补脾利水降冲。
辛 甘
加茯苓生姜
—茯甘汤
温胃利水。
助 加茯苓大枣 —苓桂甘枣汤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阳 加茯苓五味子 —茯苓五味甘草 敛气平冲。
汤
加人参地黄阿 —炙甘草汤 胶麦冬火麻仁
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加白术附子 —甘草附子汤 温经散寒祛湿
芍药 → 加附子 芍甘附汤 扶阳益阴 配甘 芍 草甘
次口服,均未采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果:显效者 11例,好转者7例,无效及中断治疗者3例,总率 为85﹒7%〔12〕。
(7)产后高热 妇人产后易气血骤虚,贼风乘虚 导致营卫不和,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精神
不振,乏力少气,胃纳不振,欲吐,舌淡润,苔
薄白,脉缓或沉弱等,予桂枝汤,颇有效果。董 氏以桂枝汤加当归、防风、羌活治疗产后2 个月 发热伴汗出,身痛乏力,舌淡脉缓。辨证为气血 不足,营卫失调。经服上方2剂而愈〔13〕。张氏 以本方加红参10克。白薇10克,青蒿6克治疗各1 例产后及剖腹产后,因气血虚损,风邪乘袭致高 热(39﹒4~40﹒1℃),头痛,恶寒汗出,舌淡 苔白,脉浮数。经服上方2剂,体温降至正常, 诸症悉除(14)。
经方药对——桂枝篇(伤寒论现代研究PPT课件)
01
《神农本草经》记载,该药具有 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 、利关节、补中益气等功效。
02
长期服用可以通神、轻身、不老 ,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
注意事项
• 夙体阴血虚弱及阳亢者,慎用。
02
桂枝用量
桂枝用量
01
用量主要包括常用量、张仲景最 小用量和最大用量3部分。
02
常用量:3-12g
最小量:18铢(约2.3g),如桂枝 二越婢一汤。
运用指导
01 02 03 04
太阳伤寒证用麻黄汤,太阳中风证用桂枝汤,关节、肌肉疼痛用桂枝 附子汤。
胃痛用黄连汤,肺气上逆用小青龙汤,气冲心胸或咽用桂枝加桂汤。
脐下悸动用五苓散,心悸用桂枝甘草汤,心下逆满用苓桂术甘汤。
瘀血证用桂枝茯苓丸,寒凝经脉证用当归四逆汤,妇科经血不调、带 下证用温经汤。
药用溯源
主治病证
• 发热恶寒,或汗出或无汗,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心 悸,心烦,心痛,胃痛,腹痛,胁痛,肌肉疼痛,咽痛,呕 吐,咳嗽,气喘主治疾病
• 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心绞痛、风 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子宫肌瘤、前列腺炎、慢性浅 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痛经、闭经、盆腔炎、血栓闭塞性脉 管炎、骨髓炎、骨膜炎、过敏性疾病等。
03
可以用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红细胞减少症、免疫功能低下、贫血、过敏性 血小板减少、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风湿性心脏病、病 毒性心肌炎、心律不齐、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桂枝配柴胡
01
桂枝发汗解表,调和营卫; 柴胡清胆除热,调理气机。 柴胡与桂枝相用,治疗太阳 中风证与少阳胆热气郁证相 兼。
伤寒论 课件
伤寒论的影响与价值
1 2
中医学的经典
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对后世中医学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临床指导价值
伤寒论对临床医学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被广泛 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
3
对世界医学的影响
伤寒论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影响,包括日本汉 方医学,朝鲜东医学等。
02
伤寒论基础知识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的定义
六经辨证是根据外感风寒邪气侵入人体的 不同部位,将疾病划分为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并以此为依 据,归纳总结疾病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 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
03
伤寒论常见症状
发热
定义
发热是伤寒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之一,通常表现为突然的高热
,体温升高至39℃以上,并 伴有畏寒、寒战等表现。
原因
发热是由于伤寒细菌引起的炎症 反应所导致的。
特点
伤寒患者的发热通常呈稽留热,即 持续高热,且在发热初期常伴有相 对缓脉。
恶寒
定义
恶寒是指患者感到寒冷,即使 在室内或穿着保暖衣物也无法
缓解的症状。
原因
恶寒是由于伤寒细菌引起的炎 症反应导致体温调定点上调, 身体为降低体温而产生的反应
。
特点
恶寒通常与发热同时出现,且 可持续数天。
呕吐
01
02
03
定义
呕吐是指患者胃内容物不 由自主地经口喷出,常伴 有恶心、反酸等不适感。
原因
呕吐是由于胃肠道炎症反 应引起的。
特点
伤寒患者的呕吐通常在发 热初期出现,常为喷射状 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 物。
以伤寒论为主,适当应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
在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伤寒论现代研究—经方药对—人参篇(PPT课件)
两者相互为用,既能益正,又能治邪,既可治疗气虚证 ,又可治疗邪因正气虚弱而内生。
使用时需根据病情抓住主要矛盾方面,并相应确立药对 用量调配,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人参益气中有生津作用,甘草益气中有解毒效果。
药对配方包括理中丸、桂枝人参汤、半夏泻心汤、小柴 胡汤、旋覆代赭汤等。
临床运用涵盖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 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 结肠炎、内分泌失调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参配茯苓
01
02
03
04
05
人参益心补气,调养精 神,和脾生血;茯苓益 气健脾,宁心安神,渗 利湿浊。
人参与茯苓相用,均有 益气安神作用,但人参 安神作用偏于补益,而 茯苓安神作用则偏于渗 利。
茯苓四逆汤、侯氏黑散 、薯蓣丸等是药对配方 ,可治疗心脾或肾虚弱 证,具有益气、渗利、 益不助湿、渗不伤正的 特点。
人参配当归
人参大补元气,补五脏六腑之气虚;当归补血活血,调经 和脉。
人参与当归相用,益气又补血,以使气得血而生,血得气 而化,气血互生互化。
薯蓣丸、乌梅丸等是常用的人参与当归的配伍应用。
治疗气血虚弱证,人参与当归的用量比例关系是近3:4 ,重在补血;
治疗蛔厥证或久病正虚邪实下痢证,人参与当归的用量比 例关系是3:2。
人参配干姜
01
02
03
04
05
人参既能大补元气,又 能温补中气,还能调补 宗气,治疗诸脏腑之气 虚弱;干姜既能温中散 寒,又能温暖脾胃之气 ,更能温心通阳,温肾 助阳,治疗阳气虚弱或 寒气从内而生证。
人参与干姜相用,益气 之中以温阳,温阳之中 以补阳,补阳之中以散 寒,治疗脾胃阳虚寒证 。是治疗上、中、下三 焦阳气虚弱最佳药对。
使用时需根据病情抓住主要矛盾方面,并相应确立药对 用量调配,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人参益气中有生津作用,甘草益气中有解毒效果。
药对配方包括理中丸、桂枝人参汤、半夏泻心汤、小柴 胡汤、旋覆代赭汤等。
临床运用涵盖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 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 结肠炎、内分泌失调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参配茯苓
01
02
03
04
05
人参益心补气,调养精 神,和脾生血;茯苓益 气健脾,宁心安神,渗 利湿浊。
人参与茯苓相用,均有 益气安神作用,但人参 安神作用偏于补益,而 茯苓安神作用则偏于渗 利。
茯苓四逆汤、侯氏黑散 、薯蓣丸等是药对配方 ,可治疗心脾或肾虚弱 证,具有益气、渗利、 益不助湿、渗不伤正的 特点。
人参配当归
人参大补元气,补五脏六腑之气虚;当归补血活血,调经 和脉。
人参与当归相用,益气又补血,以使气得血而生,血得气 而化,气血互生互化。
薯蓣丸、乌梅丸等是常用的人参与当归的配伍应用。
治疗气血虚弱证,人参与当归的用量比例关系是近3:4 ,重在补血;
治疗蛔厥证或久病正虚邪实下痢证,人参与当归的用量比 例关系是3:2。
人参配干姜
01
02
03
04
05
人参既能大补元气,又 能温补中气,还能调补 宗气,治疗诸脏腑之气 虚弱;干姜既能温中散 寒,又能温暖脾胃之气 ,更能温心通阳,温肾 助阳,治疗阳气虚弱或 寒气从内而生证。
人参与干姜相用,益气 之中以温阳,温阳之中 以补阳,补阳之中以散 寒,治疗脾胃阳虚寒证 。是治疗上、中、下三 焦阳气虚弱最佳药对。
伤寒论现代研究—经方药对—麻黄篇(PPT文档)
要点三
白术益气健脾,生化气血,从而使正 气能蓄积力量以驱逐风寒湿,以治疗 风寒湿痹证。
麻黄配白术
• 麻黄发汗以散水气,白术健脾燥湿以制水气,麻黄与白术为药对,既能 发越郁阳,又能散水气,还能制水气,更能杜绝水气变生之源,从而达 到治疗水气病证。
麻黄配白术
麻黄加术汤,越婢加术汤等。
VS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 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慢性肾小球肾 炎,肾病综合征等。
麻黄配半夏
宣降肺气
麻黄与半夏均具有化饮止咳平喘作用,但麻 黄治肺气上逆偏于宣发肺气,而半夏治肺气 上逆则偏于肃降肺气。
治疗肺气逆乱证,既要用宣肺药, 又要用降肺药。麻黄与半夏为药对 ,一宣一降,以使浊气得以呼出, 清气得以降纳,邪气不得留结。
麻黄配半夏
半夏入肺以燥湿化痰,麻黄人肺以温肺化饮,相互为 用,以治疗寒饮郁肺证。
04
小青龙汤,适用于治疗心下坚大如盘;
桂枝去芍药加麻附子细辛汤,适用于治疗 水气凌心证;
05
06
半夏麻黄丸,适用于治疗肢体浮肿证。
药用溯源
01
药用溯源:《神农本草经》认为该药可以治疗中风、
伤寒头痛,以及温疟疾病。
02
这款药物具有发表出汗的功效,能够去除邪热气,止
咳逆上气,除寒热。
03
这款药物还可以破癥坚积聚,具有很强的治疗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芍药知母 汤等是麻黄与附子相用的典型药 对配方。其中,麻黄与附子的用 量比例关系因治疗证型不同而有 所变化。
麻黄配附子
治疗太阳伤寒证与阳虚证相兼,麻黄和附子的用量比例关系基本相等,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和 附子的用量都是2两(6g)。
治疗寒凝关节肌肉、关节疼痛等证,麻黄和附子的用量比例关系是2:3,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中,麻黄和 附子的用量都是2两(6g),但附子的用量是桂枝芍药知母汤中麻黄用量的3倍。
《伤寒论》讲稿 PPT课件
医学课件
6
孙思邈是唐代太医,被后世尊为药王,他 研究《伤寒论》是方与法并重,以法定方,以 方分证,对《伤寒学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 响。 宋代名医韩祗和,师法仲景心法,而不拘 泥于《伤寒论》中条文和方药。他治疗疾病, 多为自拟之方,并分时候辰而用药。著有《伤 寒微旨论》。 宋代名医朱肱强调“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 识经络,不知邪气之所在。”著有《南阳活人 书》。
医学课件
45
四、误汗的救治 误汗或损伤阳气,或耗损津液,或者阴阳两伤, 故误汗救治也以回阳,救阴或阴阳两补为主。
若阴阳损伤不甚,通过机体的自稳调节,可以恢复
平衡。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 阳自和者,必自愈”(58)。
医学课件
46
若汗后荣虚,筋脉失养而致身疼痛, 治当补气滋阴活血通经,用桂枝加芍药生姜 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62)。
医学课件 8
成无己,宋末名医,活动于金代, 他是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他根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说“撰用 《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经》” 为线索,以《内经》、《难经》作为依 据注释解析《伤寒论》诸证,开启了 《伤寒论》研究的新途径。
医学课件 9
明代以后伤寒学形成了三大流派: 以方有执、喻昌为代表的诸医家为重订错简一 派。他们认为仲景《伤寒论》年代久远,历代 多有讹传谬改,他们对于王叔和编集的《伤寒 论》认为颠倒错乱严重,大倡重整考订之风, 希望能恢复仲景所著的本来面目,虽然这一派 的重新考订的结束未必被后世医家所接受,但 他们对于风寒中伤,营卫虚实诸种病变,以及 仲景的立法定方思想,各有新的阐发和相应的 成就。
以柯琴、钱潢、包兴言为代表的诸 医家是辨证论治一派。这一派主张,仲 景《伤寒论》,即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 体系完整的经典著作,后世学者就不必 陷入孰为仲景原论,孰为王叔和所增的 争论中,只要有利于辨证论治的运用, 便值得加以研究和发扬。这一派又有以 方类证学派、以法类证学派和分经审证 三个派别。辨证论治一派是伤寒学派的 主流。
伤寒论课件
三阴病:以脏病为主,正衰邪盛
太阴病 - 为后期(正虚),病位在里(脾), 病机是脾阳不足,寒湿内阻。治以温中散寒, 健脾燥湿。 少阴病-为危重期(衰竭),病位在里(心 肾),病机是心肾虚衰。治以或回阳救逆,或 育阴清热 厥阴病 - 末期(终末),病位在里(肝),病 机是寒热错杂,虚实相因。治以寒温并用,攻 补兼施
释疑:
1.为何未提发热? • 省文。发热是正气抗邪的反应,与脉浮机 理一致。 • 或未发热。 • 恶寒与发热相比,恶寒更为重要,后人云 “有一分恶寒,必有一分表证” • 恶寒起病即见,发热出现较迟。
2. 二证一脉,最能揭示太阳病本质:风寒袭 表,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调,最 具诊断意义,故列为太阳病提纲证。
主要研究内容
证候及汤方证病变机理和本质 方药功效及作用机理 诊法的规范化和定量化 治则治法的意义和作用 原文考证、注释及文理阐发 辨证思想和方法
第三节 伤寒学的确立 今后研究方向
学科必备条件:
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对象) 学术发展史、不同学术流派(历史) 稳定研究队伍、研究成果(队伍) 重要学术地位(地位)
五、太阳病转归
• 病愈-治疗得当,正复邪退 • 传经-正退邪盛,病情发展 伤阳寒化传三阴 伤阴热化传阳明、少阳 • 变证-治不如法,失治误治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1/P21)
病因:风寒袭表 太阳病 脉:浮-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 (定位) 证 头项强痛-经气郁遏不舒(定位) 恶寒-风寒外束,表气被遏(定性)
太阳之气与下列脏腑相关:
• 肾-肾阳温煦(肾与膀胱相表里) • 胃-胃中津气滋养 • 肺-肺气宣发与敷布。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目此,上 头行项,夹脊,行人身之背。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散结。
医学课件 14
• “脾主四时”,四季脾旺不受邪; • 《脾胃论》:“脾气行于四脏,是无定体, 顺逆传变,多反映在心、肝、肺、肾四脏病 机中,治疗四脏的有余不足,或补或泻,件
15
桂枝配甘草:
• ①配伍意义。桂枝辛甘温,气薄升散,能补中,又
可温通经脉;甘草甘平,国老之尊,不仅能益气,
类方中使用,在另一类方中通过配伍也可入选, 甚至补药可用于泻剂,寒药可用于温剂,加减 应用,尤见微妙。”
医学课件 11
1.桂枝:
• 仲景用桂枝,可以说是“致广大而臻精微”,出神入
化,药量亦变动不居。
• 就其药用而言,邹润安《本经疏证》将仲景用桂枝法
度约为六端:一曰和营(实际是和营卫),举桂枝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等43方;二曰通阳,举桂枝甘草汤、 五苓散等11方;
学到。
医学课件 32
3.黄连
• 《药征》中总结仲景用黄连方的主治为“心
中烦悸,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并
谓“泻心汤证之‘心气不足’应据《千金方》 作‘心气不定’,不定者,烦悸之谓”。此 说更能阐明黄连的主治,与仲景方义吻合, 足证东洞翁善读仲景书,能识仲景用药之妙。
医学课件 33
• 仲景用黄连于心、胃、肝、肠等部位的病证, 如黄连阿胶汤治心; 5 个泻心汤、黄连汤、
医学课件 38
• 配甘草者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
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茯苓四逆汤、 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 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
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12
方。
医学课件
39
• 配甘草“一者可温养阳气,调中补虚;二者可
制附子辛烈之性,防止阳回阴伤之弊”。
医学课件 14
• “脾主四时”,四季脾旺不受邪; • 《脾胃论》:“脾气行于四脏,是无定体, 顺逆传变,多反映在心、肝、肺、肾四脏病 机中,治疗四脏的有余不足,或补或泻,件
15
桂枝配甘草:
• ①配伍意义。桂枝辛甘温,气薄升散,能补中,又
可温通经脉;甘草甘平,国老之尊,不仅能益气,
类方中使用,在另一类方中通过配伍也可入选, 甚至补药可用于泻剂,寒药可用于温剂,加减 应用,尤见微妙。”
医学课件 11
1.桂枝:
• 仲景用桂枝,可以说是“致广大而臻精微”,出神入
化,药量亦变动不居。
• 就其药用而言,邹润安《本经疏证》将仲景用桂枝法
度约为六端:一曰和营(实际是和营卫),举桂枝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等43方;二曰通阳,举桂枝甘草汤、 五苓散等11方;
学到。
医学课件 32
3.黄连
• 《药征》中总结仲景用黄连方的主治为“心
中烦悸,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并
谓“泻心汤证之‘心气不足’应据《千金方》 作‘心气不定’,不定者,烦悸之谓”。此 说更能阐明黄连的主治,与仲景方义吻合, 足证东洞翁善读仲景书,能识仲景用药之妙。
医学课件 33
• 仲景用黄连于心、胃、肝、肠等部位的病证, 如黄连阿胶汤治心; 5 个泻心汤、黄连汤、
医学课件 38
• 配甘草者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
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茯苓四逆汤、 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 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
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12
方。
医学课件
39
• 配甘草“一者可温养阳气,调中补虚;二者可
制附子辛烈之性,防止阳回阴伤之弊”。
《伤寒论》讲解PPT课件
20
六经辨证
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厥阴来划分外感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邪正、 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 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 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医学课件
21
六经辨证体系:
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
太阳病-为初起阶段,病位在表(膀胱),病
机为感受外邪,营卫失调。治以汗法。
由“单纯急下存阴”发展为“攻补兼 施”
医学课件
16
第五节 伤寒的涵义
广义:为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伤寒论》涉及广义伤寒,重点是论述人体感受 风寒所致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注意:与西医之伤寒不同
阳明病-极期阶段,病位在里(胃肠),病机
是阳明化燥,胃肠实热。治以清、下。
少阳病-亚急性期,病位在半表半里(胆、三
焦),病机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治以和法。
医学课件
22
三阴病:以脏病为主,正衰邪盛
太阴病-为后期(正虚),病位在里(脾),
病机是脾阳不足,寒湿内阻。治以温中散寒, 健脾燥湿。
少阴病-为危重期(衰竭),病位在里(心
医学课件
3
第一节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伤寒学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成部分,中医主 干桥梁课 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研究内容 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 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 最终目的 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
医学课件
19
第七节 伤寒的辨证方法
六经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总领 十二经及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
最新伤寒论讲义课件:太阳病变证06(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3)外源性激活途径:药物依赖途径,如链激酶 (SK)、尿激酶(UK)、重组t-PA,是溶栓治疗的 理论基础。
[病机]:里虚之体,外感伤寒。平素脾胃中焦虚寒,化源不足。 [治则]:健中补脾,调和营卫 [方药]:小建中汤
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桂枝汤--------既调和营卫,又健中补脾(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饴糖—— -- 甘温健中,调养脾胃 全方以酸甘辛和合而成,共奏温中健脾,平补阴阳,调和气血之功。健 脾胃,益气血,则悸烦可治。
一、正常的止血机制
正常的止血需要的必要的条件: • 完整的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 • 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 • 足够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
血小板的作用
•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在正常血流中沿着毛细 血管内壁整齐排列,随血流有序循环,减低血管通透 性和脆性,维持血管内壁光滑和完整性。
• 粘附功能:病理情况下,血管局部受损伤时,血小板 膜糖蛋白Ib-Ⅸ -Ⅴ(GPIb-Ⅸ -Ⅴ)与暴露的胶原纤维 结合,即血小板粘附。
最新伤寒论讲义课件:太阳病变 证06(心阳虚,脾阳虚,肾则 [原文]: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 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6上)
心阳虚症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
凝血调节系统
• 抗凝血酶:AT-Ⅲ • PC • PS • TF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 PZ和ZPI(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
纤溶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酶原(PLG)
纤溶酶(PL)
激活途径:
(1)内激活途径:通过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有关因子裂解 PLG形成PL
(2)外激活途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尿 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使PLG转变为P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温振阳气,益火之源;芍药能益 肝脾真阴,滋润肝脾,柔肝缓急,这是 调整阴阳的功能。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22
②仲景方例 §/桂枝汤及加味诸方以调补中土和营卫而起效; §/桂枝茯苓丸与温经汤中的桂芍相配,起调和气
§/ 近年用大剂量桂枝、甘草(各15—30g) 治疗心肾病,取得很好疗效。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20
桂枝配芍药
①配伍意义 : 桂枝辛甘温属阳;芍药苦平,微酸微寒属 阴。桂枝与芍药相配,补中气而温脾阳, 桂枝通卫阳以解肌;芍药和营阴,治寒热, 达到调和营卫的功能。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21
桂枝温通阳气以推动血脉之运行; 芍药养血、益阴、缓急,这是调和气血 的功能。
大量 顿服,可以温振心阳;
§/竹叶汤中的小量桂枝、甘草,既能
通阳 解表,又可温阳益气;
§/麻黄升麻汤中用微量桂枝、甘草,
属于辅助之药。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9
③后世论述与应用。
§/刘河间《宣明论方》桂苓甘露饮与大顺 散中的桂枝、甘草,是宣通阳气以祛暑 化湿。
§/ 《景岳全书》保元汤中用桂、甘草,在 于充实全身阳气。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2
四曰下气,举桂枝生姜枳实汤、桃仁承气汤等 12方;五曰行瘀,举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等 4方;六曰补中,举小建汤、黄连汤等5方。 • 仲景用桂枝于补中“属义精妙,而功广博”。 桂枝所治之虚,非参术芪草所补之虚,而是土 为木困,因气弱而血滞,因血滞而气愈弱者之 虚,这就把仲景对桂枝的妙用,发掘无遗。
《伤寒论》用药研动范围, 而其他“一般用药”则多作为辅助补充 药物,桂枝汤为群方之首是有其道理的。
• 《金匮》用药规律基本与《伤》相同, 前五味药也是桂枝汤的组成。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0
(二)特殊用法:
• 何任研究《伤寒论》用药,总结提出:“《伤 寒论》方,配伍谨严而灵活。一味药不只在一 类方中使用,在另一类方中通过配伍也可入选, 甚至补药可用于泻剂,寒药可用于温剂,加减 应用,尤见微妙。”
4
一、 用药规律
(一)一般规律
①用药规律:根据计数统计分析,在《伤》 398条原文中共使用方剂113首(112),共用 药物91味(86味),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5
• 其中太阳病用了59味,阳明40味,少阳7味,太 阴6味,少阴35味,厥阴38味(霍乱,阴阳易37 味)
②从用药次数看,用药的总频数用了1074次,其 中太阳病为626,阳明为190,少阳7,太阴11, 少阴87,厥阴98。
• 用药
用什么药 用多少量
•用药
单味药 用量
应用特点、规律 功效的把握、再认识问题
单味药的用量 处方用量的构成比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3
本讲内容: • 1、用药规律; • 2、配伍规律; • 3、加减方法; • 4、药量用法; • 5、炮炙方法; • 6、煎药方法; • 7、服药方法;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伤寒论》用药研究
苏庆民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
• 药物是当代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 法,而治病水平的高低,除了决定于对 病机把握水平的高低、准确外,最后关 键在于用药的艺术、水平。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2
• 用药在“巧”,关键在精。用一药之差一药用量 之差,处方功效完全不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3
• 桂枝的配伍规律:君芍药则调和营卫,臣麻黄 则发散风寒,佐苓术则温化痰水,使当归则散 寒通脉,加附子则回阳固表,配甘草则补心助 阳,合柴胡则和解枢机,和干姜则解表温理, 配龙牡则救护心阳,伍桃仁则辛行气血,得人 参则宣阳化阴,参饴糖则甘温建中,伴半夏则 宣散郁阳,助天雄则纯补中阳,入薤白则通阳 散结。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7
• 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 用于脾、胃;
• 茯苓甘草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用于肾; • 桃核承气汤与温经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有助
于血脉、胞宫;
• 炙甘草汤与桂甘龙牡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 用于心。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8
§/只用桂、甘二味,名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1
1.桂枝:
• 仲景用桂枝,可以说是“致广大而臻精微”,出神入 化,药量亦变动不居。
• 就其药用而言,邹润安《本经疏证》将仲景用桂枝法 度约为六端:一曰和营(实际是和营卫),举桂枝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等43方;二曰通阳,举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8方;三曰利水,举苓桂草枣汤、 五苓散等11方;
•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7
• 除了这五味药外,出现频数最高的其他 药物依次为大黄、人参、干姜、附子、 枳实、黄芩、厚朴、芒硝、半夏、麻黄、 柴胡、茯苓、白术、杏仁、石膏。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8
• 可以看出《伤》的用药有明显的聚集性,处 方和基本模式为桂枝汤;
• 组方以桂枝汤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随证 加减变化,也可以说,组成桂枝汤的五味首 用药物是《伤》用药的核心, (以中气为本)
• 桂甘相配,既可温通阳气,又可以补中益气,使通 中有补。这个作用是全身性的,不限于一脏一腑。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6
• ②仲景方例。 • 桂枝汤、麻黄汤中的桂枝、甘草宜通中阳,有
助于解表;
• 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中的桂枝 甘草温通经 络,主要作用于肌肉关节;
• 小青龙汤、泽漆汤中的桂枝、甘草宣通肺气, 温化肺中痰饮;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4
• “脾主四时”,四季脾旺不受邪; • 《脾胃论》:“脾气行于四脏,是无定体,
顺逆传变,多反映在心、肝、肺、肾四脏病 机中,治疗四脏的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或 沉降,都要从脾胃兼化考虑”。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5
桂枝配甘草:
• ①配伍意义。桂枝辛甘温,气薄升散,能补中,又 可温通经脉;甘草甘平,国老之尊,不仅能益气, 更有内守之功,使桂枝不致过于走散。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6
• 从药物使用的频数看,最多的是甘草,用了142 次,依次为生姜、大枣、桂枝、芍药,前五味 药恰好构成了“桂枝汤”,桂枝汤中这五味药 使用的次数总和为435次,占总使用药物次数的 40.41%,(其中占太阳病篇中的50.48%,太阳 中桂枝五味药频数为316,总为626)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22
②仲景方例 §/桂枝汤及加味诸方以调补中土和营卫而起效; §/桂枝茯苓丸与温经汤中的桂芍相配,起调和气
§/ 近年用大剂量桂枝、甘草(各15—30g) 治疗心肾病,取得很好疗效。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20
桂枝配芍药
①配伍意义 : 桂枝辛甘温属阳;芍药苦平,微酸微寒属 阴。桂枝与芍药相配,补中气而温脾阳, 桂枝通卫阳以解肌;芍药和营阴,治寒热, 达到调和营卫的功能。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21
桂枝温通阳气以推动血脉之运行; 芍药养血、益阴、缓急,这是调和气血 的功能。
大量 顿服,可以温振心阳;
§/竹叶汤中的小量桂枝、甘草,既能
通阳 解表,又可温阳益气;
§/麻黄升麻汤中用微量桂枝、甘草,
属于辅助之药。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9
③后世论述与应用。
§/刘河间《宣明论方》桂苓甘露饮与大顺 散中的桂枝、甘草,是宣通阳气以祛暑 化湿。
§/ 《景岳全书》保元汤中用桂、甘草,在 于充实全身阳气。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2
四曰下气,举桂枝生姜枳实汤、桃仁承气汤等 12方;五曰行瘀,举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等 4方;六曰补中,举小建汤、黄连汤等5方。 • 仲景用桂枝于补中“属义精妙,而功广博”。 桂枝所治之虚,非参术芪草所补之虚,而是土 为木困,因气弱而血滞,因血滞而气愈弱者之 虚,这就把仲景对桂枝的妙用,发掘无遗。
《伤寒论》用药研动范围, 而其他“一般用药”则多作为辅助补充 药物,桂枝汤为群方之首是有其道理的。
• 《金匮》用药规律基本与《伤》相同, 前五味药也是桂枝汤的组成。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0
(二)特殊用法:
• 何任研究《伤寒论》用药,总结提出:“《伤 寒论》方,配伍谨严而灵活。一味药不只在一 类方中使用,在另一类方中通过配伍也可入选, 甚至补药可用于泻剂,寒药可用于温剂,加减 应用,尤见微妙。”
4
一、 用药规律
(一)一般规律
①用药规律:根据计数统计分析,在《伤》 398条原文中共使用方剂113首(112),共用 药物91味(86味),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5
• 其中太阳病用了59味,阳明40味,少阳7味,太 阴6味,少阴35味,厥阴38味(霍乱,阴阳易37 味)
②从用药次数看,用药的总频数用了1074次,其 中太阳病为626,阳明为190,少阳7,太阴11, 少阴87,厥阴98。
• 用药
用什么药 用多少量
•用药
单味药 用量
应用特点、规律 功效的把握、再认识问题
单味药的用量 处方用量的构成比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3
本讲内容: • 1、用药规律; • 2、配伍规律; • 3、加减方法; • 4、药量用法; • 5、炮炙方法; • 6、煎药方法; • 7、服药方法;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伤寒论》用药研究
苏庆民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
• 药物是当代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 法,而治病水平的高低,除了决定于对 病机把握水平的高低、准确外,最后关 键在于用药的艺术、水平。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2
• 用药在“巧”,关键在精。用一药之差一药用量 之差,处方功效完全不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3
• 桂枝的配伍规律:君芍药则调和营卫,臣麻黄 则发散风寒,佐苓术则温化痰水,使当归则散 寒通脉,加附子则回阳固表,配甘草则补心助 阳,合柴胡则和解枢机,和干姜则解表温理, 配龙牡则救护心阳,伍桃仁则辛行气血,得人 参则宣阳化阴,参饴糖则甘温建中,伴半夏则 宣散郁阳,助天雄则纯补中阳,入薤白则通阳 散结。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7
• 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 用于脾、胃;
• 茯苓甘草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用于肾; • 桃核承气汤与温经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有助
于血脉、胞宫;
• 炙甘草汤与桂甘龙牡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 用于心。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8
§/只用桂、甘二味,名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1
1.桂枝:
• 仲景用桂枝,可以说是“致广大而臻精微”,出神入 化,药量亦变动不居。
• 就其药用而言,邹润安《本经疏证》将仲景用桂枝法 度约为六端:一曰和营(实际是和营卫),举桂枝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等43方;二曰通阳,举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8方;三曰利水,举苓桂草枣汤、 五苓散等11方;
•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7
• 除了这五味药外,出现频数最高的其他 药物依次为大黄、人参、干姜、附子、 枳实、黄芩、厚朴、芒硝、半夏、麻黄、 柴胡、茯苓、白术、杏仁、石膏。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8
• 可以看出《伤》的用药有明显的聚集性,处 方和基本模式为桂枝汤;
• 组方以桂枝汤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随证 加减变化,也可以说,组成桂枝汤的五味首 用药物是《伤》用药的核心, (以中气为本)
• 桂甘相配,既可温通阳气,又可以补中益气,使通 中有补。这个作用是全身性的,不限于一脏一腑。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6
• ②仲景方例。 • 桂枝汤、麻黄汤中的桂枝、甘草宜通中阳,有
助于解表;
• 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中的桂枝 甘草温通经 络,主要作用于肌肉关节;
• 小青龙汤、泽漆汤中的桂枝、甘草宣通肺气, 温化肺中痰饮;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4
• “脾主四时”,四季脾旺不受邪; • 《脾胃论》:“脾气行于四脏,是无定体,
顺逆传变,多反映在心、肝、肺、肾四脏病 机中,治疗四脏的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或 沉降,都要从脾胃兼化考虑”。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15
桂枝配甘草:
• ①配伍意义。桂枝辛甘温,气薄升散,能补中,又 可温通经脉;甘草甘平,国老之尊,不仅能益气, 更有内守之功,使桂枝不致过于走散。
《伤寒论》用药研究 课件
6
• 从药物使用的频数看,最多的是甘草,用了142 次,依次为生姜、大枣、桂枝、芍药,前五味 药恰好构成了“桂枝汤”,桂枝汤中这五味药 使用的次数总和为435次,占总使用药物次数的 40.41%,(其中占太阳病篇中的50.48%,太阳 中桂枝五味药频数为316,总为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