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

教育观。

3、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地的人。

4、、教育中介笼统地指那些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6、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

化的必然趋势。

7、系统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的部份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8、质的研究方法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

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9、叙事研究方法指的是运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叙事材料可以是一些故事,也可以

是其他方式收集的资料,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群体,了解某一社会现象或一段历史时期,或探索个人发展史。

10、行动研究方法是指,研究人员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

问题,不断设计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又依据教育行动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重新设计或进一步充实、修正和完善行动的计划或方案,不断的提出新的目标,并为达到新的目标而开展行动、改变行动,以形成一个研究和行动相互反馈、不断循环的系统。

1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

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12、“最近发展区”:现有发展水平与将来发展水平之间的间隔称为最近发展区。

13、“一般发展”是指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体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

的总体发展,在智力发展中,主要是观察力、思维力和操作力的发展,其中又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

14、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即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

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5、个体的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制。

16、外塑论:这个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包括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

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与训练等。

17、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展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

完备的阶段。

18、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

19、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达到某种水平的可能性最大的

时期。

20、主观能动性指个体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

2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

能动作用。

22、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的现状与发展趋

势,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3、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教育目的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规定的设

计。下义教育目的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基本要求。

24、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

统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25、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和

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6、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审美精神的教育活动。

27、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28、双轨学制:一轨是为上层社会服务的有着优良师资与设备条件的教育体系,另一轨是

为下层劳动阶级服务的办学条件较差的教育体系。

29、单轨学制:一个起点、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30、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境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31、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

念。

3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社会

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33、教学相长:教师靠边教边学才能教好,学生靠教师引导也靠自己主动学习才能学好。

34、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对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获得智力的发展和

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素养,使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35、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

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

36、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37、学科型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各学科均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

数和学习期限。

38、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为基础,以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为中心

而实施的课程。

39、

的办法,把若干门学科内容组织在一门课程中综合而成。

40、隐性课程指存在于学校中的各种情境。

41、形式教育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在于发展学衡的智力,官能心理学是它的依据。

42、实质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认为在知识的传授中包含

了官能的训练,联想主

义心理学是它的依据。

43、教学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

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4、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

件。

45、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

掌握系统文件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46、教学论是研究和揭示教学过程的规律及其应用的理论,其研究对象是教学现象和教学

问题。

47、交往说: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48、认识——发展说: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和基本能

力,逐步养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