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在中国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在中国的实践
[ 内容摘要]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非政府组织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以帮助其脱贫的金融模式。1993年,这一模式被引入到中国并试点运行,经过约10多年的试验,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条件,提出了使孟加拉模式顺利“中国行”的相应政策建议。
[ 关键词]孟加拉模式 (GB模式);扶贫社(FPC);小额信贷
Abstract:Grameen Bank Model is such a kind of financial model that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provide microcredit to the poor in order to help them alleviate poverty. In 1993, this model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country credit markets in China and operated as FPC. Through more than 10 years of experiments, it has created many positive effects, but also many problems. Based on past experience and combined with special situation of China,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ed measures to make GB Model move smoothly in China.
Key words:Grameen Bank Model; Fu Pin Community (FPC); microcredit
一、引言
在“十一五”规划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列在各战略之首。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然而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十分脆弱,金融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大、收益小,商业化的追求使得国有银行很多营业机构纷纷退出农村金融领域,而作为农村金融核心力量的信用社对政府的扶贫职责也是欲推不能。因此,广大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就成了金融机构不愿光顾的空白地带,出现高利贷性质的不规范民间金融也是在所难免。同时,中国扶贫资金曾长期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导致良好的信贷文化和信用意识未能在乡村培育起来。因此,“借贷难”,“难借贷”成了农村借贷者和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相互难以解决的矛盾。针对农村金融发展较为艰难混乱的局面,在目前国家重点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背景下,引进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即GB模式)也就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孟加拉乡村银行是世界上第一家专为贫困者服务的金融机构,它由“穷人银行之父”尤努斯于1976创建,至今已满足了孟加拉全国一半的小额贷款需求。它作为一种成熟的扶贫金融模式,主要特点为:瞄准最贫困的农户,并以贫困家庭中的妇女作为主要目标客户;提供小额短期贷款,按周期还款,整贷零还,这是GB模式的关键;无须抵押和担保人,以五人小组联保代替担保,相互监督,形成内部约束
机制;按照一定比例的贷款额收取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作为风险基金;执行小组会议和中心会议制度,检查项目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办理放、还、存款手续,同时还交流致富信息,传播科技知识,提高贷款人的经营和发展能力。[ 1]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不仅是一种扶贫方式,还是一种金融创新,能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完美结合。它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正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无法为贫困户提供有效信贷服
务的问题,成为国际公认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扶贫方式。其创新式的造血扶贫理念恰好适合于我国对贫困户进行开发式扶持的国情,不仅能达到扶贫救济之效果,更能有效帮助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的提高。因此,鼓励和支持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将有利于打开我国贫困人口的新信贷市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和信贷方式的积极变革。
二、孟加拉模式在中国农村小额信贷试点的运行现状
长期以来,作为农村小额贷款的主要力量——农村信用社,一直在发挥扶贫支农的作用。虽是正规金融机构,但推广情况总是不太理想。因此,国内的扶贫贷款往往很难真正发放到农民手中,而且还贷率非常低。但孟加拉模式正好相反,穷人无需抵押、担保就能得到贷款,而且还贷率很高。两相对比,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于是在1993年,由杜晓山主持的“小额信贷扶贫研究”社科院课题组引进孟加拉“穷人银行”模式,创建了扶贫社。历经了10余年的中国乡村试验,在探索中国“穷人银行”模式的同时,也为中国的扶贫事业打开了另
一扇门,开启了孟加拉“穷人银行”的中国之路。
(一)扶贫社试点的建设状况
由于受到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在农村小额信贷上成功运行的
触动,杜晓山在对孟加拉进行考察并得到尤努斯提供的一笔低息贷款后,便着手在河北易县建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开始我国第一个孟加拉模式的试点运行,发放了第一批二十几户小额贷款。之后,又在中国河南、河北、四川、陕西等地陆续建立了6个经济合作社,尝试推广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据了解,目前在中国,共有两三百家采用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或类似机制、理念运行的小额信贷机构,其中运转良好的在一百家左右。
(二)孟加拉模式的运用状况
与孟加拉模式相同,中国扶贫社的运作模式也将主要目标客户瞄准贫困家庭中的妇女,妇女贷款比例占85%以上
。建立“多户联保”让借款人自由结合成组,但组员要承担还贷的连带责任。这种机制可以通过利用
乡村熟人的相互监督来消除道德风险。制定不掺“水”的8%的利率,消除请客送礼等“非制度成本”。每周分期还钱,按照贷款额的5%收取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作为风险基金,按期还款后可继续借贷并可扩大借款额度,可以无限期地循环贷款。上门送贷款、收本息,无需抵押的特点,使扶贫社成为实实在在的“流动的银行”、“穷人”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