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课件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_02劳动需求

劳动经济学_02劳动需求

15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2. 技术的变化
我们常常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 要素的生产函数Q = F(L,K)来分析 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 用技术系数来反映生产一单位产 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投入之间的配合 比例关系。技术系数可以划分为固定 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
16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3. 时间长短

18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 劳动需求的因素 有很多,如果把影响劳动需求的各种 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需求作为因 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揭示劳动需 求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个函数 称为劳动(力)需求函数。 D = f(X1,X2,X3,‥‥‥Xn)
19
劳动需求的表达方式

• • • • •
• 1. 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 原则 • 由于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的边 际收益为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使用 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故卖方 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可用公 式表示为: • MRP = W 或 MR ·MP = W
39
一、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2.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42
第三节

劳动需求弹性
一、劳动需求弹性的含义
弹性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表示因变 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 弹性系数 =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 假定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 Y = f (X),则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Y/Y △Y/△X • e = ——— = ——— • △X/X X/Y
43
一、劳动需求弹性的含义
• 劳动需求弹性(labor demand elasticity),全称为劳动力需求的工 资弹性,是劳动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 要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劳动 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 单位劳动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即当工 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 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二、影响个体劳动供给的相关因素
(一)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劳动时数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 变,收入上升,对闲暇的需求也上升。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 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如 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
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 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 品;低工资的人选择B点生 产,即使用较为时间密集的 技术生产家庭商品;高工资 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 物品,因而高工资的人们会 进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 但仍使用更为物品密集的生 产技术,如在C点生产。
38
(三)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
l 工资率与工作时数的乘积等于工作收入。
l 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 所谓的预算约束。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 率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 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1、其斜率为负 2、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3、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 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4、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 ,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 上移动
二、劳动力供给的测度
(一)劳动力参与率
概念: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规 模。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劳动力 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 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 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公式:
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 口╳100%
替代效应 = △H/△W > 0 注意: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 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人大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二章【ppt】

人大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二章【ppt】
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即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就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 规模效应就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企业因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的减少是这两种效应的变化之和。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一样也是向右下方倾斜。
3、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 还受到企业目标的影响。 1>、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目标。 2>、企业以就业作为目标。 3>、企业以管理效用最大化和销售收入最大化作为目标。
4、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1>社会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即一定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等各项制度安排。 非正式制度,即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潜在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惯等。
B、在生产过程中用其它要素 替代劳动的容易程度
结论:
其它条件相同,其它生产要素替代劳动越容易,劳动的需求工资弹性就越大。
L0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决定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数量即L0点。W0为劳动的价格,由劳动供给曲线W(L)决定。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供给与需求曲线 由于买方垄断企业是劳动市场上的唯一购买者,因此它所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与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致的,而且劳动的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劳动的供给曲线之上。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不存在的。
一、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MRP与VMP的区别: a、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产品价格为常数 P,故产品边际收益MR等于产品价格,从而边际收益产品MRP等于边际产品价值VMP = MP·P b、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是根据产品的需求函数得到的变动的价格,故产品的边际收益不再等于产品价格。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不再等于边际产品价值VMP,而是等于更加一般的边际收益产品MRP=MR·MP。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分析68页PPT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分析68页PPT
劳动经济学--劳动பைடு நூலகம்需求分析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PPT教案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PPT教案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
会计学
1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的含义 2、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 ➢ 劳动
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 人口
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
第1页/共38页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总人口中可能有多少人就业?
第2页/共38页
第3页/共38页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的含义 2、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 ➢ 劳动适龄人口 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
人口 ➢ 劳动力资源
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 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第4均页/共素38质页 的乘积。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的含义
2、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 ➢ 劳动力资源
况分析.doc
2、长期需求、短期需求
短期内资本不变,劳动投入可变 长期内,可以用资本替代劳动,也可以用劳动替代资本
第14页/共38页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四、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了解)
1、生产技术的不变 2、组织目标的假设:利润最大化 3、市场环境假设:完全竞争 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同质
第9页/共38页
201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 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8%;第二产业就业 人员占2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5.7%。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2万人,城镇登 记失业率为4.1%。
第10页/共38页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 0-14岁
222459737人,占
16.60%;
• 15-59岁 939616410人,占 70.14%;

劳动经济学完全劳动需求课件

劳动经济学完全劳动需求课件

➢ 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之间关系变 化的定量分析可以从绝对角度和相 对角度两个方向进行。把握工资率 和劳动力需求量函数关系敏感度的 尺度就是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形态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是工资率 变化一个单位而劳动力需求变化多少?) 呈现为5种形态:
1. 弹性为0 2. 弹性< 1 3. 弹性= 1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形成
W
DS3
DS2
DS1
W3
e
W2
c
b
W1
a DL
O
l2
lb l1
L
第七节 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劳 动力需求
一、对社会特殊群体采取特殊 就业促进政策的经济效果
二、对特定劳动者发放工资补 贴的经济效果
两类劳动者的比率指定对
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Lw
E
H
A
C
如果相关企
业全部采取 G 这样政策:
MC=MR 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为:
X
R X
C X
MR • MP MCX
0
MR • MP MCX W
六. 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
总总 成收 本入
CR
R
A 利润
C


成O
L*
劳动量L
本 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
七. 边际收入
➢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
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 格
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 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 本价格之比。
公式:MPL / W = MPK / R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替代效应:
与资本的相 对价格上升而 产生节约劳动 力的效应。

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水平也会相应越高。
工资决定的市场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的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工资水平。当劳动需求大于供给 时,工资水平会上升;反之,当劳动供给大于需求时,工资水平会下降。
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可以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与雇主协商工资水平。在集体谈判中, 工会通常会提出一系列要求,包括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等,雇主则对这些要求进行评 估和谈判。
劳动供给弹性
劳动供给弹性是指工资水平变动一定幅度时,劳动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劳动供给弹性越大,表示工资水平的变化 对劳动供给量的影响越大。根据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可以划分为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和完全弹性等 不同类型。
02 工资决定理论
工资决定的因素
01
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
工资水平的高低受到生产要素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某一行业对劳动的
或供不应求的情况。
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工具
就业促进政策
包括就业补贴、税收优惠 、贷款担保等措施,鼓励
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社会保障政策
包括社会保险、最低生 活保障等措施,为劳动 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培训与教育政策
劳动法规政策
通过政府投资,提供职业 技能培训、高等教育等机 会,提高劳动者素质。
制定和实施劳动法律法规 ,规范企业和劳动者的行
政府宏观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工资水平进行宏观干预。例如,政府可以制定最低工资标 准,限制工资的下限;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对工资水平进行调节。
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是指某一特定行业内所有劳动者平均工资的绝对额 ,以及该行业内劳动者工资分配的离散程度。一般来说,行 业平均工资水平越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就越高。

劳动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劳动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 三、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 (一)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的经济学 • 1、社会经济学方面的问题需要劳动经济 学进行研究 • 2、劳动贡献数量上的重要性 • 劳动贡献超过资本贡献 • 3、劳动要素交易的独特性 • 能动因素
• (二)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收益 • 1、个人角度 • 失业原因、工作搜寻、工资谈判等 • 2、社会角度 • 失业治理、收入分配、人力投资等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一般特点 1.主动性 2.目的性 3.创造性 4.多层性 5.相依性
•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特点 • (一)劳动概念--广义化 • 1.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 分失去现实意义。 • 2.知识创新者与资本所有者的支配 和主导地位发生了换位。 • (二)劳动配备的主要要素--知识化 • 1.劳动者就业必须具备当代知识技术 • 2.劳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 3.在业劳动结构以智力劳动为主
劳动经济学
( Labor Economics)
目录
• • • • • •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劳动需求理论 第三章 劳动需求决策 第四章 劳动供给概述 第五章 劳动供给分析 第六章 劳动市场均衡 第七章 生命周期与职业选择 • • • • • • • • 第八章 人力资本理论 第九章 劳动力流动理论 第十章 工资理论 第十一章 工会理论 第十二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第十三章 就业与失业理论 第十四章 收入分配差异 第十五章 政府与劳动力市场
• 三、关于劳动问题的一些观点 • 1、威廉·配弟(英)(1623-1687): •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 2、亚当·斯密(英)(1723-1790): • 劳动是最初的价格,购买一切世界财富 的是劳动,而不是金银 • 3、马克思(德)(1818-1883): •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4、A·马歇尔(英)(1842-1924): • 劳动问题的解决是决定一个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 5、岛田晴雄: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根本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

2.2.1完全竞争的基本假设

完全竞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利润最大化目标 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劳动力同质假设
(1)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含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几个概念:



边际物质产品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产品价值 平均产品产值
A
MPL APL
A’
B’
APL
C’
MPL
L


总产量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变动投入L与某 一固定量的资本K相结合所生产的最大产量。总 产量的变化过程:增加较快----减慢----停止---下降 总产量(TP): TP = Q = f(L,K) 平均产量(AP):APL=TP/L; APK=TP/K 边际产量(MP): MPL=TP/L; MPK=TP/K MPL=dTP/dL; MPK=dTP/dK



需求量:与一定工资水平相对应的劳动力需求 需求曲线:工资与需求量一一对应的轨迹 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劳动力需求曲线:
W

需求曲线说明了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劳动力需求量 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 关系。
O
LD
工资率变化


假定资本、技术不变, 第一,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较高的成本,从 而导致产品价格的提高,产品价格的提高会 导致产品需求量的下降。需求量的下降最终 会导致劳动就业量的减少,这种劳动就业的 下降称为规模效应,即生产规模缩减对就业 的影响。 第二,工资率上升,企业就愿意用其它生产 要素来替代劳动,如使用更多的资本,这种 情况称为“替代效应”。

劳动需求分析

劳动需求分析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企业劳动需求分析
2.1 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2.2 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2.3 长期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互动
2.1 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1、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1)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
R(Q) Q • P
Q Q(L)
R(L) Q(L) • P
利润最大化 就业 管理效用最大化 销售收入最大化 ……
1.2.4 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被定义为“一系列被制 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 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 益的个人行为”。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 就业制度 用人制度 工资制度 福利制度 非正式制度 社会意识形态 伦理道德 惯习
内容概要
本章中,我们首先从市场与非市场的角度,探 讨影响企业对劳动需求的各种因素;其次,考 察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行为; 第三,将完全竞争模型扩展到不完全竞争市场 结构下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第四,考察劳动 需求的弹性问题;最后,将劳动需求理论应用 于政策领域,考察劳动需求理论的实用性。
公式表示为: VMP=W或MP·P =W
数学推导
(L) P • Q(L) WL
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下式成立:
d (L) P dQ(L) W 0
dL
dL
即 P dQ(L) W dL
上式即为 VMP W
2、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 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
生产函数在短期和长期可能是不同的, 不同的生产函数就会导致对劳动需求的 不同。
表2-1 资本和劳动调整的时间滞后

劳动经济学(2)概述

劳动经济学(2)概述

2
劳动力需求的主体
企业 最重要的劳动力需求主体,直接反映经济活动水平。 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是劳动力需求研究的主要内容。 政府 政府的劳动力需求则往往与政府的财政支出相关,是 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变量。 从事自我雇佣工作的劳动者自身 自我雇佣的劳动力需求就是自身的劳动,其变化往往 表现为个人劳动时间的变化,而不是就业人数统计的 变化。
26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表现为前者较为平 坦,而后者更为陡峭。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许多短期需求曲线相交。
工资率 W1 W0
DS1
DS2 B A
DS3
D
W2
C
E DL
0
L0
劳动数量
图2-8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
6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形状
产品价格为常数,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劳动 的边际产品MP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随着 劳动使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品会逐步下降。 因此,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当 P大于 1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边际产品曲线的 上方;当P 小于 1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边际产品 曲线的下方;当 P等于 1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与边 际产品曲线重合。
17
完全竞争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
将H,I连接起来,得到多个企业调整情况下企业m对劳 动的需求曲线dm. 经过市场调整后的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仍然向右下 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18
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在长期,企业应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调整 其使用的劳动数量,而且可以调整资本存量。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第讲劳动力需求分析-资料.ppt

第讲劳动力需求分析-资料.ppt
家经济体制,社会制度安排 产业结构状况 科学技术进步
回顾:影响大学生兼职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产生的原因呢?
影响因素:非正规部门的发展、学校的培养 时间、企业需求
原因分析: 1.产业结构变动对在校大学生的潜在需求 2.大学收费制度改革增加了大学生兼职的动力 3.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企业的理性选择
6.1.3劳动力需求量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1)需求曲线和劳动力需求量 (2)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3)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
(1)需求曲线和劳动力需求量
需求量:与一定工资水平相对应的劳动力需求 需求曲线:工资与需求量一一对应的轨迹 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劳动力需求曲线:
W
需求曲线说明了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劳动力需求量 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
ΔTR/ΔQ×ΔQ/ΔL= ΔTC/ΔQ×ΔQ/ΔL
里特作强调。
6.2.2短期劳动力需求理论
(1)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2)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 实际工资与劳动力需求曲线 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位移 工资、短期劳动力需求与企业利润
(3)市场劳动力需求曲线
(1)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MRP=MFC
是MC=MR在要素市场上的体现:
关系。
O LD
(2)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工资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劳动力需求 的变化
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移动
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移动
W
W1
W2
D1
D2
O
L1 L2
LD
注意:需求曲线的移动与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3)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
微观因素: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时)的人员数量; 第二项标准涉及那些工作“超量”时数的人员数量,即
每周时数超过“正常”工作周的时数(过度就业); 第三项标准是对人
关于失业的界定
国际劳工大会将失业者界定为在参照期内无工作,但目前能够 工作并寻找工作的某一特定年龄以上的所有人员。 存在争论的主要因素:年龄界限、寻找工作的准则,以及对临 时解雇、对工作前景失去信心或首次寻找工作人员等情况的处 理。 关于如何处理丧失信心者,即这些人目前虽然没有寻找工作, 但过去可能找过工作,并清楚地表示希望“现在”就有一份工 作。多数国家不把他们算为失业,但有些国家将其纳入失业范 围。 涉及求职问题。求职者必须采取了一种或多种“积极的”求职 方式,如向雇主提出申请,访问中介机构,被列为失业者。有 些国家承认单纯的看广告和找广告为求职方式,另一些国家则 认为,是对这些广告做了实际答复。
21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 理愿望强度。偏好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受 到许多如个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以及个人 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无差异曲线: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 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22
(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l 闲暇的价格:一小时闲暇的机会成本等于工 作一小时的工资率。
一、个人效用最大化与劳动供给曲线
(一)劳动和闲暇 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
资源的分配。
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 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 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20
无差异曲线
特点:
1、具有负的斜率。 2、凸向原点 3、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 线具有更高的效用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 不会相交 5、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 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分析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分析
工作 时间L (小 时) 1 2 3 4 5 6 7 边际产 出MP (千字 ) 10 9 8 7 6 5 4 总产 量Q 产品价格 P (元/千 字) 3 2.9 2.8 2.7 2.6 2.5 2.4 总收 益 R 30 55.1 75.6 91.8 104 112.5 117.6 总成 边际收益产 品 MRP=MR· M P
(3)政策启示: 如果规模效应足够大,资本与劳动力之间 虽是相互替代的关系,但总体来看,可能 是互补的。 资本替代劳动力可能减少某非技术工人的 岗位,造成某些行业萎缩,但其他产业会 产生扩张,因此,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 并不为永久的减少工作机会,它只是使就 业地点从一个产业移向另一个产业。
作业 :
2)运用:
提高青少年工资政策对成年人就业的影响: 青少年工资率↗,用资本或其他劳动力替代――对青 少年需求量下降,成年人就业量上升。 替代效应越大,总替代就越充分 青少年工资率↗,成本↗ 价格↗ 对产品需求量↘― 规模效应―青少年就业量↘ 成年人就业量↘ 规模效应越大,总互补越充分
如果替代效应>规模效应,总效应是替代, ε>0 W同方向变化 如果替代效应<规模效应,总效应是互补, ε<0 W反方向变化
劳动力需求 L
一、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二)推导 1、概念:企业劳动力曲线是在模型假设范 围内,在不同的市场工资率下,企业愿意 雇用的劳动力人数的连线。
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将如何变化?
需求理论:
一般消费品需求:
P↗――替代效应――需求量↘ P↗――收入效应――需求量↘
闲暇消费品需求:
W↗――替代效应――需求量↘ W↗――收入效应――需求量↗
工资率↗ 其他生产要素需求↗ 其他生产要素价格↗ 其他生产要素供给量↗ 劳动力需求量↘ (替代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的劳动所增加的产量。用MP表示。
◎劳动的边际收益( d R(L)/ dL ),表明增加使用一
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收益。用VMP表示,是劳动的 边际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
◎劳动的边际收益VMP=MP ·P
◎劳动的边际收益VMP通常叫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也是劳动的函数。 VMP=MP ·P
中国的垄断市场有哪些?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有哪些?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企业劳动需求分析
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 是完全竞争的。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 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 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问题:企业的生产函数具有哪种技术系数特征,对劳动需求的 影响更大?
如何解决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劳动力需求不 足问题?
(二)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时间长短不同,生产函数不同,而生产函数不同对劳动的 需求就不同。
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
劳动、资本与技术变化的步伐不一样。既它们变动所需要 的时间长短不同。
W
VMP=P·MP=d
A
W
W
L L
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的两个假定:
第一,劳动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劳动价格变化的影响(每 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产品与劳动价格无关);
第二,产品价格不受劳动价格变化的影响。
当劳动价格影响MP和P时, MP(L)•P=W不再是单纯的L 和w之间的关系了。
21
11
3
26
5
4
29
3
劳动的边际产品递减
一个人的边际产品并不仅仅是他/她个人特征 的一个函数。它还取决于该厂商已经雇用的 类似的雇员人数以及厂商的资本存量规模。
2、劳动的边际成本
成本是产量的函数:C=C(Q) 产量取决于劳动数量:C(L)=W·L
成本函数对劳动的导数:dC( L)/dL=W 劳动的边际成本(dC( L)/dL):每增加一单位的
✓ P>1,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在边际产品曲线MP的上 方
VMP>MP ;
✓ P<1,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在边际产品曲线MP的下 方;
VMP<MP ✓ P=1,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边际产品曲线MP重
合。
VMP=MP
劳动的边际产品递减
销售人员数量 小汽车总销售量 劳动边际产品
0
0
1
10
10
2
表1 资本和劳动调整所需时间
劳动
资本
1、改变劳动数量的决策时间
1、改变资本数量的决策时间
2、广告搜寻时间
2、搜寻时间
3、面试时间
3、生产者的制造时间
4、培训时间
4、安装和调试时间
(二)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表2 短期、长期和超长期要素的变化
时间范围
短期 长期 超长期
变化的要素
劳动 劳动和资本 劳动、资本而后技术
一、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三、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
求曲线的区别
一、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
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一、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1、劳动的边际收益 企业增加使用一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收益。 企业的收益函数 R(Q)=Q·P 完全竞争下产品同质,产品价格与单个企业产
MP(L)•P=W就是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的需求曲线。
4、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特点 1)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因为当劳动价格上升时, MP(L)•P<W,要使边际成
本等于边际收益,必须提高边际产品,根据边际生 产率递减的规律,企业必须减少劳动使用量,因此, 劳动的需求量就下降。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一)等产量曲线与要素投入选择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 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 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以常数Q0表示既 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 产函数为: Q=f(L,K)= Q0
等 产 量 曲 线 图
1、同一等产量曲线上,不同的组合点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A点 为资本密集的技术,B点为劳动密集的技术; 2、选择哪种技术,取决于企业生产既定产量的最小成本组合; 3、当工资率相对较低时劳动密集技术比资金密集技术便宜;当 工资率相对较高时,资金密集技术相对便宜一点。
量多少无关,因此,收益是产量Q的函数。 短期内完全竞争企业只能变动生产要素——劳
动L,则产量是劳动的函数。 Q=Q(L)
于是,收益可以看成是劳动要素的复合函数R(L)= Q(L)·P
求导:d R(L)/ dL= d Q(L)/ dL ·P
◎劳动的边际产品(d Q(L)/ dL),表示增加使用一单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劳动力需求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一、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劳动力市场中,劳 动力的需求方按照市场上的劳动力价格雇佣劳动力的行为。
2.劳动力需求的性质: ⑴是一种派生需求。 所谓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所引起的需
求。即劳动需求依赖于或派生于它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需 求状况。 ⑵是一种“共同性”需求。 所谓共同性需求,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的需求并不是独立的,它只有与其他生产要素协同才能生产 人们所需的物品。 (3)在多数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之间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质。 也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其他生产要素需求量的变化将引 起劳动需求的变动。 3.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呈反向关系。
固定不变的要素
资本和技术 技术
哪个时间范围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最大?
(三)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还受到企 业目标的影响。
1、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目标。 2、企业以就业作为目标。 3、企业以管理效用最大化和销售收入最大化作为目标。
不同目标下对劳动的雇佣量不同 哪种目标对劳动需求量的限制最大?

(四)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社会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即一定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
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 度等各项制度安排。 非正式制度,即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潜 在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 习惯等。
两种经济体制下企业劳动用工特点
计划经济体制下
“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 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 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 对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的确认 工会反对加班,反对随意裁剪工人 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或利用
用派生需求理论分析房地产行业的衰退对 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一)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我们可以用含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分析 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企业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 使用的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也可以通过调 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 主要内容: 等产量曲线与要素投入选择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 别
(一)等产量曲线与要素投入选择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可以分解为两个重要 的企业行为: ✓ 第一,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 ✓ 第二,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 工资率变化将对上述两个行为产生影响: 那么,工资率是如何影响这两个决策从而影 响企业的劳动数量呢?我们需要引进等产量 曲线来进行考察。
企业只有接受和服从国家劳动计划的义务,没有自主决定劳 动用工的权利,它们无法严格按照企业技术特征的要求来确 定劳动力需求数量和结构,也无法根据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动 严格按效率原则裁减职工。
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劳动用工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进行的自主行为。 但也受到政府的影响,政府通过法律形式确立的制度结构主 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最低劳动标准 2、最低生活保障 3、对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的确认 4、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或利用
4、工资率会影响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产量
1)当工资率上升时,企业的边际成本也高, 要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根据边际生产 率递减的规律,只有降低产量才能使边际产 品上升,所以产量会降低。
2)当工资降低时,边际成本低,要使利润最 大化,只有增加产量。
等产量线的特征
(1)等产量线斜率为负(一种投入多,另一种就投 入少)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企业劳动需求曲线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L与劳动价格W之间的关系。
2、因为劳动的边际产品MP可以看成是劳动的函数, 所以,MP•P=W,可以写成MP(L)•P=W。
3、由于产品价格P是常数,所以, MP(L)•P=W就是完 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函数,它反应了劳动价格W 和劳动数量L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劳动力、劳动力 需求、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弹性 等概念及完全竞争和非完全竞争条件下企 业短期和长期的劳动力需求决定理论。
教学重点
企业短期和长期劳动力需求决定理论
主要内容
相关概念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劳动需求弹性 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劳动所增加的成本。等于劳动价格W。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劳动价格是既定常数(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