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实践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摘要】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
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实践性;大胆创新;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近年来,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有很大进展。
但是,在学生作业练习方面,机械、重复的识记练习还大量存在。
反复的听、读、写、练,虽然能够识记大量语文课本知识,但难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难以孕育实践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飞扬学生的个性,下面谈谈在实施实践性作业中几点体会。
1 读写结合,诱发学生创造智能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利用课文材料,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
1.1 仿写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
1.2 续写此举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样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要渠道,如何把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这是教学建议应有回答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特别提到了,要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学生掌握好工具,只靠口耳是不行的。
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自悟,自得,自己去获得语言能力,自己锻炼用语言去吸收、去交流、去储存的本领,对此别人无法代替,也别无捷径可走。
1、当前语文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习情境的创设,优化课堂结构组合,使课堂结构更加符合课堂教学的自然规律,更加符合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借助教材,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活动,组织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则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个性化的活动。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本领,由于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从零开始,他们在学龄前期已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有的还会背诵古诗和儿歌,每个学生学习的起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维特点不同,个性有差异,这些都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反映在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结合,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结合,语文和学生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关于语文的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较之历届“大纲”提得更为明确,更有新意。
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德指出:人是统一的单元,当他有所活动时,是整个人去反应。
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由于经验而有变化时,其运动的观念情感的方面都要发生变化。
又指出:人的每一个活动总是程度不同的包含运动观念和情感的变化。
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性是其核心特征之一。
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内涵、实践性教学策略以及实践性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一、引言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而实践性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进行探讨。
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内涵1. 实践性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实践性教学的内容(1)阅读实践: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写作实践: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日记、书信等。
(3)口语实践: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演讲、辩论、讨论等。
(4)跨学科实践: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地理、艺术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实践性教学的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语文素养。
(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任务驱动法:以具体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策略1. 加强阅读实践(1)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阅读量。
(2)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丰富写作实践(1)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开展写作竞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深化口语实践(1)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注重口语交际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教学的实践性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教学的实践性小学语文教学可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和黑板上,得让孩子们真正地动起来、用起来,这样才能让知识活起来。
那到底怎么体现教学的实践性呢?我来和您唠唠。
记得有一次,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观察秋天的树叶。
那阵子,校园里的银杏树黄得灿烂,枫叶红得似火。
孩子们一下课就像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地跑到树下,捡拾起一片片落叶。
有的孩子把树叶夹在书本里,做成了漂亮的书签;有的孩子仔细观察树叶的纹理,写下了生动的观察日记;还有的孩子发挥想象力,用树叶拼出了各种有趣的图案,比如小金鱼、小兔子。
从这件小事里,我深深感受到,让孩子们亲身去体验、去观察,远比在教室里干巴巴地讲效果要好得多。
那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咱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教学的实践性。
首先,多组织实践活动。
比如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别光在教室里念课文,带着孩子们去校园里找一找春天的踪迹。
看看刚冒出头的小草,瞧瞧枝头绽放的花朵,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春天的美。
回来后,让孩子们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对照课文,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锻炼表达能力。
其次,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在教生字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想想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个字。
比如“超市”的“超”字,问问孩子们去超市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字。
学写留言条的时候,让孩子们模拟生活中的场景,给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写留言条,真正学会如何运用。
再者,鼓励孩子们动手实践。
学习古诗《静夜思》,可以让孩子们动手画一画诗中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学习童话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情。
还有啊,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也很重要。
比如让孩子们回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然后把过程和感受写下来;或者让他们观察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做一个简单的报告。
另外,利用多媒体资源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给孩子们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音频,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
比如学习《观潮》,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那汹涌澎湃的浪潮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概念(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使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实践性教学理念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概念,分析其实践性的内涵、特点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二、实践性概念的内涵1. 实践性定义实践性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感悟,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实践性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2. 实践性内涵(1)实践性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知识。
(2)实践性教学内容:围绕语文素养的培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特征的素材,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3)实践性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践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实践性特点1. 主体性实践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2. 综合性实践性教学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互动性实践性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四、实践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勇气。
2. 探究教学探究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核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语文教学实践性(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教学实践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语文教学实践性的内涵、意义、现状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语文教学实践性是指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环节,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等。
实践性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实践性的内涵、意义、现状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语文教学实践性的内涵1. 实践性教学的定义实践性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实践性教学的特点(1)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2)综合性:涉及语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
(3)创新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4)互动性: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语文教学实践性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将语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性教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现状1. 教学观念滞后部分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不足,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 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学校缺乏实践性教学所需的场地、设备、资料等资源,制约了实践性教学的开展。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语文教学实践性的对策1. 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树立实践性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性教学融入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加强中职语文的实践性教学
三 、加 强 学 生 实 践 语 境 运 用 ,培 养 学 生 口头表 达 能 力
中职生即将走 向社会舞 台 ,语 言表 达能力的好坏影一成不 变的标准去衡量 。我们 中职语 文教 育应
更 多 地 发 挥 教 学 中 的实 践 性 ,把 课 堂 和
有研究表 明,人 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时有 4 0 %的时间是依靠 口头表达 ,由此可见
口头 语 青 表 达 的重 要 性 。平 时 语 文 教 学
【 1 】刘淑 云 . 提 高 中职 语 文教 学水 平 的
探究 『 J I . 科 技 信 息 ,2 0 1 1( 3 5).
二、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 , 培养学生运用能力
这样 的学习方式与氛围中 ,语文写作知 识在实践 中得 到应用 ,更好地 培养 了学 生综合能力。
综 上所 述 ,由 于 职业 学 校 学 生 在 学
角 色的方式 ,以 “ 情境再 现法 ”再 现故 事情节 ,从 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方面 历练学 生 ;对于美术专业 的学 生 ,可以 通过 “ 景物素描”的形式展开对 文 中场 景描述 的绘制 ,以设计能力 、想象 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 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 的语文学习体系 , 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首先 可以利用各种风俗节 日,让学
四、鼓励 学生进 行探究 性 实践 ,培养 学生综合 能力
职业 中学学生 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讲
比较薄弱 ,很少有 良好 的学 习习惯和方 法。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与实践结合上 ,
【 3 】孙
冶. 浅谈 中职 学校语 文教 学的
活动 中完成语文 的教学任务 ,使 中职语 文教学可 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应就
业需求 、 职业 生涯需求 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语文实践性教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文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内涵语文实践性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语文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实践性教学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实践性教学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语文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实践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实践性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关注学生的品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语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实施语文实践性教学的策略1. 创设真实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性(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实践性教学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二、实践性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实践,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实践性教学的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荷塘月色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感受作品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授《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分析父亲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授《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草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丰富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父亲的形象。
5. 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降低难度,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提高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么一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根据语文教学经验,从“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课上,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外,开展灵活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实践能力生活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他常常带领自己的弟子走进大自然,对碰到的事情及时与弟子们进行探讨,让弟子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最大的麦穗》一文讲述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道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他认为,整个生活场所都是教育场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这里强调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了解问题的同学帮忙解决。
事后你问他明白了吗?他会似懂非懂地向你点点头。
其实,到底有没有懂,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碰到这类问题,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为此,我在备课时,力求发现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制作成小卡片,让学生回家进行预习,查找与之相关的资料。
学生预习卡上的资料开始只有一点点内容,每次交流的时候,我都用实物投影把优秀的预习卡展示给他们看。
慢慢的,预习卡的内容丰富了起来,从最初的词语摘抄到词语的理解;从优美语句的欣赏到仿写句子;从开始查找文章作者的朝代、出生地址到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所表达作者的感情,等等。
课标_语文教学的实践性(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实践性的角度出发,探讨语文教学的内涵,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性教学理念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策略,为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内涵1.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实践性教学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
2. 学生主体地位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
3. 多元化教学方式实践性教学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践作业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 评价方式多样化实践性教学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1. 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机会。
2.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当前语文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传统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实践性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投影仪、电脑等,将语文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影片、动画、听音频等方式感受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实地考察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文化遗址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艺术与人文精神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例如走进社区,采访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等。
通过实地考察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
三、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写作、演讲、辩论、朗诵等活动。
通过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表达和沟通能力。
同时,这些实践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建立情境化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情境化教学的方式,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诗歌背景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并且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五、注重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文本阅读和写作等活动。
通过这种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六、合理利用课外资源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进行语文实践。
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性活动
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性活动摘要:语文课程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语文,学生可以在各种活动和场合中实践用语文、学语文。
语文教师重视以“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多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学”“用”互相促进,可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学语文、用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非常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适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通过开展实践性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并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性活动呢?首先,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在生活中是随时都有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的。
教师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体验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之外,还要在日常活动中,敏锐地利用各种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的生活和语文学习紧密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用语文,“学”和“用”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笔者围绕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长期持续开展大量的语文实践性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以下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开展过的实践性活动,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根据学情,灵活开展口语训练和运用的实践性活动。
1.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天作自我介绍、打电话给长辈。
浅谈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实际应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实际应用
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实际应用,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而实践活动可以让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体验教材中的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中,可
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俱乐部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而实践活动可以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并进行实际写作的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
表达能力。
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核心素质之一。
而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
实践和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创新和
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
力和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和创造,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浅谈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实际应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实际应用语文教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将从实践活动的定义、实践活动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以及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实用性的经验和启示。
一、实践活动的定义实践活动是指通过行动、实践和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模式。
实践活动可以是课内、课外的组织活动,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和感受,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和提高的机会。
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2.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实践活动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顺利思考,有效表达,实际应用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习惯。
3.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实践活动中常常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而且也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具体的实践活动可以有如下种类:1.文学作品解读和赏析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赏析,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情感修养。
2.练习写作,作文赛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参加写作练习和作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水平。
3.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外实践活动、实验、观察等一系列实践项目,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在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提供丰富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反思、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教学还应该注重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和构建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总之,实践性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力将实践性融入语文教学中。
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1.设计丰富的情境:在教学中设计多样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
2.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讨论、模拟、游戏、观察、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反思、探究。
3.强调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和构建知识。
4.注重学生的反馈: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生能够在反馈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修改错误、提升能力。
5.让学生参与设计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设计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创新的乐趣。
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实践性教学的效果:1.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浅谈语文的实践性在教学中的体现
课堂内外2013-05摘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实践体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语言,指导学生发现、领悟语文现象规则以及运用语言文字。
关键词:实践体验机会;理解感悟语言;发现语言规则;语言实践运用浅谈语文的实践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文/束琴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泛,但是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抓住了某一部分,而疏忽了其他方面,脱离了核心的目标。
导致学生学习字词,只停留于会读能写;阅读文章,只懂得套用答题格式;训练写作,更是抓耳挠腮,无从下笔。
教师在语文课上只是教会学生“认识语言文字”,而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运用语言文字”,更难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鉴于这种现状,本人在教学上也做过多种尝试,认为教师要把语言知识教材和学生的语用实践联系起来,要改静态的知识教学为动态的能力训练。
一、创设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语言当前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情况,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只是倾听者,并没有参与实践体验,久而久之就丧失思考的意愿,只会依赖教师了。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需要充分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多渠道、多途径地为学生补充实践的内容和机会,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阅读氛围,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哲理,丰富情感世界。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本位,重视学生的阅读需要,为学生创设课堂实践的机会。
在执教《再塑生命》时,我先让学生参与一个叫做“瞎子猜字”的游戏,游戏要求是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个学生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字,然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盲人生活,切身感受海伦·凯勒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言时“迷茫、愤怒”的情绪。
然后我又设计了一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记者见面会”,将学生分为“采访组”和“海伦·凯勒”两大组。
小学语文课堂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实践
一、小学语文课堂实践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践,学生
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因此,教师在教
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将学生分
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者一个项目。
通过小组合作,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
生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带领学生
走出教室,到实地进行考察。
比如,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遗址
等地方进行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语文知识的
应用,增强学习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语文水平。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重视语文课堂实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出发,分析了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体现,旨在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
实践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出发,探讨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体现。
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1. 教学目标具有实践性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这些目标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具体表现在:(1)语言运用能力: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2)思维品质:通过课堂讨论、思维训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文化素养: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研究文化现象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4)人文素养: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2. 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基础。
(2)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技巧:通过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4)口语交际: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设计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 教学方法具有实践性语文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实践性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是为了更好地实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没有实践,就没有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显现,更没有了人文性赖以存在的基础。
因此,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语文教学实践性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说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是为了更好地实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没有实践,就没有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显现,更没有了人文性赖以存在的基础。
因此,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实践性呢?
一、培养学生设计板书能力
“板书”是一节语文课所学知识的骨干与精髓,会拟板书就相当于抓住了文章的灵魂与主线。
然而,设计板书一项是老师的专利,其实这样做扼杀了学生的概括力和创作力。
所以我在教学中凡是学生有兴趣能归纳的板书我都放手让学生亲自归纳。
培养学生归纳板书分三个阶段:一是学习阶段。
一般小学一到三年级是学习阶段,在这个时期里,我首先要认真归纳每节课的板书,并适当渗透板书的方法和形式。
在无形中、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清楚拟板书的过程、作用、方法。
二是互助阶段。
即到四年级时,
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设计板书。
先个人归纳,再小组评价,推选好的进行展示,有时针对好的要讲解设计思路。
逐步掌握设计板书的技巧。
三是独立归纳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养成了拟板书的习惯,一般学完每节课后学生都会根据所学自觉拟定板书。
能根据课文内容灵活运用,选择适当的形式设计板书,所用文字也比较精练。
学生掌握拟板书的技巧有个过程,初设计时会出现抓不准文章的主线,文字用得太繁杂,形式只局限于“总分式”等问题,这时需要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在指导中要鼓励学生设计板书的形式要多样,要体现自己的个性、有创造力,再及时对学生的板书予以评价、肯定或表扬。
二、适当师生互换角色
无论课改怎么改,在课堂上教师始终占统治地位。
一般情况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主导,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而学。
学生始终要跟着老师走。
在教学中,师生互换角色,即学生讲课,老师听,这样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讲课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拿起什么课都让学生讲。
在讲之前要做好准备,第一步,教师指导学生备课。
告诉学生讲什么?怎么讲?出现意外怎么办?帮学生理清讲课思路,但不能限制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否则上台讲课的学生就成了老师的克隆产品了。
第二步,试讲。
就是让学生说说备好的预案过程,熟悉过程,发现不足之处好及时改动,做到胸有成竹,讲课时学生才不会紧张。
第
三步,讲课。
学生在讲课过程中,由于知识有限,缺乏教育机智,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时老师扮演的角色既是学习者,又是解围者。
课后教师要进行总结与评价,在肯定优点的同时要提出意见、希望,指出知识性错误及改进措施。
不要低估了小学生的潜力,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时间的机会,他们会在不经意中表达出教师所说不出来、意想不到的独到的见解。
教学实践证明师生互换角色的课堂,无论是授课者还是听讲者都有新鲜感,比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学生成了语文课的真正的主人。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是创造的开端,是成功的起点,不会质疑就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无处着手。
但是受教学时间所限制我们的课堂往往不能给学生足够的质疑空间。
对于学生的问题也是草草地听了,用三四个贴近课文中心的问题粗略地概括后就步入教师问学生答的轨道。
并不能及时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提出的问题,所以质疑形同虚设,最终只是一个代表性的环节。
慢慢的学生质疑的兴趣就荡然无存了。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呢?
要倾听,每一位学生都能提出另教师出乎意料的有价值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在学生质疑时要耐心倾听,耐心听学生把没有组织好的语言,冗长的问题说完;要宽容,宽容那些调皮的孩子提出了远离课文内容、无中生有的问题的行为;要表扬,表扬就不要吝啬,对于经常不提问题的学生偶尔提出了问题,不管结果怎样都要表扬,对于提了有创意的问题的学生更要表扬,表扬要灵活多样,要据实
诚恳。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方法要得当。
一是加分制,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在班级评比中加5分;二是招标制,把课上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贴在墙上,谁解答出来招标成功,也适当加分;三是合作制,课上时间有限,学生提的问题却海阔天空,所以先在小组里交流所提的问题,再选择组里解决不了的或贴近中心的问题在全班发布,共同解疑;四是随机制,即使在课间学生也可以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在三人行班级里我设置了“质疑空间”一栏,学生可以随时把遇到的问题留言在这里,每天晚上我都会整理解疑。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能踊跃提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互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
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打沙包、打雪仗、猜词游戏、采艾蒿、赏雨景、学做饭菜……为学生营造生活实践机会,把学生置身于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学生会感到语文课其乐无穷。
生活中每个小小活动都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石。
就看从教者能不能抓住这个契机,随机应变,融入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服务。
如果抓准了这些契机则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如一次捡学校操场上的垃圾时最难捡的是像繁星一样的小石子,我只说进行捡石子比赛,看谁捡的石子最多,形状最奇异。
于是学生们一边拣一边打开
想象的大门。
有的说这颗胖胖的石子像杨伯威;有的说这颗是长方形的;有的说这颗小小的闪光的透明的像宝石;还有的感叹道:“原来咱们操场上的石子真可爱,样式可真多呀!”拣完,他们问我为什么拣这些石子,我就让他们写作文——《捡石子的秘密》,在作文中猜猜我捡石子的原因。
第二天作文交上来,有的想到《奇怪的大石头》一课,老师的目的是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的猜做标本;有的猜修班级墙上的小洞;还有的干脆不猜了,看我搞什么鬼。
每篇作文都有独到的看法。
简单的游戏似的实践活动能让我们的语文课锦上添花,能令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实践性,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着趣味性、参与性和层次性,开展的实践性活动激发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人文素养,而且掌握了这种工具和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实践性,适时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使从课本上学来的知识融会贯通,把知识活学活用,从而达到了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