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千米的认识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下《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通过测量、实验、推想、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千米、感知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估计路程的长度,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千米1.回忆旧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我们已经学过厘米,米,分米、毫米。

教师随机粘贴制作好的长度单位卡片。

师:你能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整理一下吗?先写在你的草稿本上。

(教师逡巡指导)同学们的小手都已经举得高高的了,谁愿意到讲台上来给它们排排队? (请一位学生上台排序)师:你们的答案与他相同吗?生:相同。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吗?生:mm,cm……(师板书)师:1 毫米有多长吗?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指甲盖的厚度)师:1 厘米呢?(大拇指的宽度)1 分米呢?(一柞)1 米呢?(双臂打开的长度)师:那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吗?(千米)同学们真棒,都有预习的好习惯。

2.引入千米师:那它应该排在这一排的哪个位置上呢?请哪位小朋友来给它排排队。

(生贴)师:你真聪明,我们掌声送给他。

3、生活中的千米师:千米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有发现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带领学生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校园也隐藏了一个 1 千米,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学校操场课件)生:操场师:那你知道我们的操场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生:250 米师:那么跑几圈就是 1 千米呢?生:4 圈师:上体育课跑过 1 千米吗?什么感觉?生:很累师:你能用你的身体尺来描述1千米吗?(学生摇头)(二)、感知 1 千米有多长1.体验 10 米的长度师: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要体验它的长度,我们先来看看十米的长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第2单元的第1课时,认识千米。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千米的概念,并学会用千米作为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千米的基本概念,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够用千米作为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用千米作为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千米尺、地图、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幅地图,并指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距离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介绍千米的基本概念,并解释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例讲解:我会用千米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用千米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测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千米的基本概念2.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3.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千米作为单位,测量你家到学校之间的距离。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2. 请用千米作为单位,测量你房间的长度和宽度。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千米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环境,用千米来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可以拓展延伸,向学生介绍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地图作为引入工具,这是因为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千米概念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苏教版⼩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苏教版⼩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及想想做做1~5。

教学构想: 例题⾸先呈现了三幅涉及长度单位“千⽶”的图⽚,引导学⽣初步感受千⽶在⽇常⽣活中的应⽤,进⽽产⽣认识千⽶的⼼理需求。

在此基础上,向学⽣介绍千⽶。

这⾥的介绍包含了三个要点:第⼀,千⽶是⼀个长度单位,⽽且是⼀个较⼤的长度单位;第⼆,指明了它的应⽤范围,作为⼀个较⼤的长度单位,千⽶通常被⽤来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第三,千⽶的不同名称及字母表⽰⽅法。

初步了解上述内容后,再引导学⽣思考“1千⽶有多长”这个核⼼问题,联系他们的具体感受,进⼀步明确:10个100⽶是1000⽶,就是1千⽶。

即:1千⽶=1000⽶。

这样教学,有利于学⽣充分利⽤已有的知识和⽇常⽣活经验,在掌握千⽶基本含义的同时,初步形成对1千⽶实际长度的体验。

最后,再要求学⽣联系学校环形跑道的长度,试着说说“⼤约⼏圈是1千⽶”,帮助他们从不同⾓度丰富对1千⽶实际长度的体验。

教学⽬标: 1、在具体的⽣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1千⽶的长度观念,能进⾏千⽶和⽶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些有关千⽶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的应⽤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

教学难点:建⽴1千⽶的单位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的长度单位? 学⽣互相⽐划并说说1⽶、1分⽶、1厘⽶、1毫⽶的长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2 千米的认识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2 千米的认识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2 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千米的含义,能够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含义:千米是长度单位,表示一千米,符号为km。

2. 千米的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 千米的实际应用:测量较远的距离,如城市间的距离、长跑比赛的长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千米的含义,掌握千米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标识。

(2)引导学生说出地图上的距离单位,引出千米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教师让学生观察1千米有多少米,通过观察让学生理解1千米的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千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1千米=1000米。

(3)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千米的应用。

3. 实践活动(1)教师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计算出教室的长度是多少千米。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并计算出操场的长度是多少千米。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千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千米应用,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掌握千米的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将千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与同学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4. 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积极态度,对长度单位感兴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了千米的含义,掌握了千米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千米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 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距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千米单位实际应用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更多测量单位的欲望。

- 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并掌握千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应用千米进行长度描述。

2. 难点- 1千米与1000米之间的换算理解。

- 在实际生活中对千米单位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 测量工具,如卷尺或测量软尺。

- 教学场地,适合进行户外测量的空间。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1. 复习导入- 复习米和厘米的概念,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

2. 情境创设-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距离,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新需求。

第二阶段:新课导入(10分钟)1. 千米概念的引入- 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千米这一新的长度单位,并解释1千米等于1000米。

2. 实例讲解- 举例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之间的距离、马拉松比赛的长度等。

第三阶段:实践探究(15分钟)1.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测量工具和任务,如测量操场的长度。

2. 合作测量-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并记录数据。

3. 数据分享-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第四阶段:巩固练习(10分钟)1. 练习题- 出示一些关于千米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解题指导- 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给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五阶段: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认识千米》(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千米》(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千米》(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认识千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长度单位》,具体讲述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直尺、地图。

学具: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通过PPT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表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呢?”学生可能会回答:“用米、用厘米……”此时,我顺势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 千米概念的学习:我通过PPT展示千米的长度形象,并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解释千米的意思。

例如:“1千米等于1000米,我们平时走路、跑步,可能要走几千米的路程。

”3.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我利用直尺作为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把直尺上的1000个刻度标记为1千米,那么1千米就是1000米。

”接着,我让学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练习。

4. 随堂练习:我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例如:“小明家到学校有2千米远,小明步行上学需要多少时间?”5. 千米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计算两家之间的距离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教材第37页,完成练习题13。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一下,还能用在哪些情景中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请举例说明。

答案:1. 教材第37页练习题13的答案。

2. 例如:测量操场的长度、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等。

认识千米(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千米(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认识千米年级:三年级下册学科: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能够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千米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2. 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学难点:1. 千米的实际应用和换算。

2.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米尺或卷尺。

3.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千米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千米的定义:千米是长度单位,等于一千米,即1000米。

2. 解释千米的意义:千米常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如城市间的距离、国家间的距离等。

3. 示范如何使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操场的周长等。

三、实践与探究(15分钟)1. 分组实践活动:每组学生用米尺或卷尺测量一段距离,如教室的长度,然后将其换算成千米。

2.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学生尝试用千米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如书本、桌子等,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与应用(10分钟)1. 出示一些长度数据,让学生将其换算成千米,如100米、500米等。

2. 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学校到公园的距离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千米的特点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2. 鼓励学生运用千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商品的价格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千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使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 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距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千米单位实际应用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更多长度单位的好奇心。

- 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千米的概念和1千米等于1000米的换算关系。

-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2. 难点- 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测量较远的距离。

教学准备- 教学工具:尺子、地图、千米长度的示例(如操场跑道)。

- 教学材料:教材、练习册、工作纸。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距离场景,如飞机航线、城市间的距离。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些长距离?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 介绍千米的概念,讲解1千米等于1000米的换算关系。

- 通过展示地图上的实际距离,让学生直观感受千米的长度。

3. 实践活动(15分钟)- 分组活动:每组用尺子测量一段较长的距离,然后估算这段距离是多少千米。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千米是一个适合描述长距离的单位?4. 巩固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千米的题目,巩固对千米概念的理解。

- 通过黑板或多媒体展示题目,集体讨论答案。

5. 拓展活动(5分钟)-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会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 引导学生思考: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米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 布置作业:让学生测量家到学校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千米作为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

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可能对千米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如知道1千米大约等于步行10分钟的路程。

但如何将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体会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灵活进行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尺、米尺、课件、实物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如自行车赛、马拉松比赛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场景中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米、厘米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1千米长的图片,如操场、公园等,让学生直观感受1千米的长度。

–提问:你们觉得1千米长什么样?–学生回答:很长的样子。

–教师总结:1千米就是很长很长的一条线段。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学生尺,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长度,如教室的长度、课桌的高度等,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千米的长度,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2. 千米的测量方法3. 千米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千米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关系,千米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米尺、千米尺、测量工具。

2. 教学材料:教科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一)导入新课1. 利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米的概念。

2. 提问:如果我们想测量从学校到家的距离,米尺够用吗?为什么?(二)新课讲解1. 引入千米的概念,讲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二课时:千米的测量方法(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什么是千米?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关系是什么?2.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找到的千米的应用实例。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千米的测量方法,如使用千米尺、测量车等。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千米的测量过程。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进行千米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三课时:千米的实际应用(一)复习导入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如何测量千米?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测量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认识千米|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认识千米|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章第1节“认识千米”。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运用千米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重点:掌握千米的概念,能够运用千米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千米模型、米尺、PPT等。

2. 学具:学生尺、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一找有没有千米长的物体。

2. 知识讲解:介绍千米的概念,讲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用千米模型演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千米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

7.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 千米在实际测量和估算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册第2.1节的相关练习题。

(2)运用千米进行一次实际测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 答案:(1)练习册第2.1节的练习题答案。

(2)实际测量结果:千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千米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需要在课后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距离、自行车赛程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教案(校级一等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教案(校级一等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教案(校级一等奖)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理解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长度单位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米、厘米等基本长度单位,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

但千米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千米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长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千米的概念,理解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2.难点:能正确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千米的长度。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直观印象。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千米概念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模型、米尺、图片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等。

3.教学课件:千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展示千米的长度,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千米。

例如,展示一幅从远处观看的风景画,让学生猜测画中的距离是否用到千米作为单位。

2.呈现(10分钟)讲解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千米的长度。

如: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

认识千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苏教版

认识千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苏教版

认识千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千米的定义,掌握千米的长度,并能运用千米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定义2. 千米的长度3.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定义和长度,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米尺、千米尺、计算器。

2. 学具:米尺、千米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千米。

2. 新课:讲解千米的定义,介绍千米的长度,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千米的长度。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千米测量活动,如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计算其长度,并换算成千米。

4. 讲解与练习:讲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如将米换算成千米,将千米换算成米等。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千米及其他长度单位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千米及其他长度单位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内容的处理: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对千米有更深入的认识。

3. 教学评价的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实践活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习长度单位这样抽象概念时,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实际长度,从而加深对千米单位概念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的基本概念,掌握它和其他单位的换算方法。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二、教学重难点1.千米的认识和换算。

2.实际生活中使用千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3.1 教学内容1.认识千米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3.运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3.2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引导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和意义。

2.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和举例等方式,详细说明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四、教学流程4.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千米尺子、课件等。

2.教师准备小组活动材料:图纸、计量器具等。

4.2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片或课件展示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并询问学生这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及其问题。

2.认识千米(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黑板上的图示,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

3.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30分钟)教师通过彩色粉笔的演示,详细讲解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练习完成对应的计算题。

4.运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千米进行距离的计量和比较大小。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纸,使用千米尺子测量图纸中的建筑物和道路的距离,并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4.3 教学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上的总结重点,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及成果。

2.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操作和书本上的作业表现。

3.学生的笔记和课堂表现。

六、板书设计内容方法千米的认识介绍、举例千米和其他单位的换算彩色粉笔演示运用千米进行比较小组活动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加深,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的含义和大小;2.学习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认识千米的含义和大小;2.学习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演示、练习、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2.通过实物、图片、图表等教具进行辅助教学;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指出地图上千米的位置,并简单问询学生对千米的概念;2.请学生根据自身习惯(如步行、骑车等方式)思考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3.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逐渐认识千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认识千米1.老师先向学生展示一米长的绳子,并简单讲解一下什么是米;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思考一下什么是千米,并由学生自主回答;3.老师对学生给出的回答予以引导和修正,使学生对千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4.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适当展示一些有关千米的知识和应用案例。

3. 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换算1.老师出示一些千米、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表格,并简单讲解新的运算方法;2.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3.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千米、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4.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答题比拼,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练习1.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千米、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问题;2.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评价。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2.询问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以认识千米和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为教学重点,实践中采用了讲解、演示、练习、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图表等教具进行辅助教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千米》苏教版

《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掌握千米的符号和换算关系。

2.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和符号2. 千米的换算关系3. 千米的测量和计算4.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的测量和计算,以及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千米的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

2. 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千米的测量和计算。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千米的概念和符号:讲解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用符号“km”表示。

3. 讲解千米的换算关系:讲解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

4. 千米的测量和计算: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千米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5.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学校到家的距离、公园的周长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米的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以及千米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千米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千米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讲解千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2千米的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2千米的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2 千米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千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26页至第28页,围绕“千米的认识”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的换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千米来描述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难点: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千米与米之间换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千米模型、米尺、地图学具:练习本、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千米模型,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很长很长的长度单位——千米。

”然后让学生观察千米模型,感受千米的长度。

2. 基础知识讲解接着,我通过PPT展示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了解1千米等于1000米。

同时,我还用地图上的实际距离为例,让学生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道例题:“小明家到学校大约有5千米,小红家到学校大约有3千米,请问小明家离小红家大约有多少米?”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然后,我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解释他们的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主要包括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描述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在学生完成后,我进行讲解和点评。

5.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用千米来描述各种距离。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米 = 1000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千米和米表示下列距离:(1)学校到家的距离大约是400米,那么学校到家的距离大约是______千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来描述较长的距离,例如城市间的距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将千米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

教学重点1. 千米的概念及其在长度单位中的位置。

2. 千米的换算关系,如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建立千米与实际长度的联系,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2. 理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千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实际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城市间的距离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通常用什么单位来描述这些较长的距离?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千米的概念:千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用符号“km”表示。

2. 解释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1千米等于1000米。

3.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我们会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千米来描述距离?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2.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巩固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千米的概念、换算关系等。

2. 提问: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千米的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千米与实际长度联系起来,以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要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千米的应用,如速度、面积等,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1.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1.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1.认识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1.认识千米》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的定义和换算,以及能够进行千米内的长度估计。

此内容为后续学习更大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长度概念,学习了米和厘米的计量单位,但是对千米这样的大长度单位还不够熟悉。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和图像辅助来更好地理解千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的定义和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进行长度估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的定义和换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进行长度估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米的长度。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图像辅助,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千米。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走千米、量千米等,增强对千米的感知。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千米长的绳子、地图、实际场景图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千米长的绳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并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大的长度单位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千米。

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千米的定义和换算方法,如1千米=1000米。

2.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图像辅助,如地图上的千米标记,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千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涉及到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应用。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千米,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 学生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千米概念的建立,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难点: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千米模型、米尺。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千米模型,告诉学生,这个模型代表的就是1千米。

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尝试找到可以用千米来描述距离的地方。

2. 讲解千米概念:我通过PPT,展示1千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千米的长度。

同时,我解释1千米等于1000米,让学生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我给学生发放米尺,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度,然后进行换算,得到教室的长度是多少千米。

4. 运用千米描述距离:我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情景,让他们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比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公园到图书馆的距离等。

六、板书设计1. 千米模型2. 1千米 = 1000米3. 实际情景描述距离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千米的概念。

答案:千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等于1000米。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答案:比如,学校到家的距离是2千米,公园到图书馆的距离是5千米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千米的概念,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比如了解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或者尝试在生活中的更多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44一46页。

教具学具:
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北门桥走到水门桥,再到闸口,从学校南门到北门(1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

(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

(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

(米)
师:如果要测量淮安到南京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淮安到南京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提问: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评: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则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
二、感知1千米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教室地面的方格每边都是1米长,多少个这样的边合在一起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大门到北门桥是200米,沿这条路走( )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着学校大门到北门桥(200米)这条路走5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这条路走一次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条路走5次,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学校门口的河南路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水门桥到北门桥再到闸口,约1千米,从新亚商城到水门桥到运河广场约1千米。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这两条路线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水门桥一一北门桥一一闸口,新亚商城一一水门桥一一运河广场。

小结:1千米=1000米
[评:利用多媒体,以情激情,再一次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兴趣,又助于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朗读时应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
一听就明白。

]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4页例1 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4页练一练第2题,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评: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
三、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淮安到南京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评: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到了哪些新本领?
五、巩固练习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汽车每小时行40()电线杆高6()
小李身高135()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教室黑板长3()一支铅笔长2()
2.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

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

(千米)
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

(千米)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评:再现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场面,进行新知识综合训练,以景激情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
六、实践活动题。

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
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
2. 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

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

[评:创设设计秋游最佳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