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与诱发电位检查适应症

合集下载

5-肌电图和诱发电位--赵文为资料

5-肌电图和诱发电位--赵文为资料
– 出血倾向,血友病,血小板〈20000 – 乙肝 – HIV(+)
EMG检查原则
• EMG检查24小时内CK可升高,6小时为1.5 倍,48小时后恢复正常。
观测指标及最常所见(1)
• 插入电位 • 自发电位
– 终板噪音:非传导的 终板除极 – 终板棘波:梭内肌纤 维兴奋所致,起始波 向上
观测指标及最常所见(2)
运动单位(MU)
• 概念:由一个前角细胞所支配的一组 肌纤维组成。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 单位。 • 运动单位大小(神经支配的比例)
EMG临床应用的意义
• 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
– MND的早期诊断(三肢测定) – 深部肌肉萎缩和轻瘫,例如肥胖、儿童。
• 鉴别诊断:神经原性、肌原性、NMJ病 变。 • 病变的节段定位
• 束颤:指自发的肌肉抽动,指一组运动单位电位 的全部或部分肌纤维自发放电。 • 肌肉颤搐 (myokymic discharges)
意义:面肌痉挛、脑干 胶质细胞瘤、MS、GBS、 放射性神经病、特别是 神经丛的损害及低钙等。
• 复合性重复放电(假性肌强直放电)
特点: 波幅:50μV-1mV 时限:50ms-100ms 频率:5-100Hz 声音:似机关枪发放 没有波幅和频率变化
电极、肌电图仪
电极的种类
• 表面电极 • 针电极:同心圆、双极、单极、单纤维、 多极、可弯曲的金属丝状电极、玻璃微 电极
使用电极注意事项
• 尽量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 消毒针可沸煮20分。 • CJD、痴呆病人使用后高压消毒120℃1 小时。 • 乙肝、其它传染病者最好丢掉电极。
• 熟悉神经病学知识及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 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病变。 • 禁忌症:

肌电图诱发电位应用

肌电图诱发电位应用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应用简介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1、鉴别昏迷原因,区别脑干功能障碍,是代谢性还是功能性所致。

2、用于脱髓鞘疾病,寻找亚临床病灶。

3、早期探测颅后窝肿瘤,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很大价值。

4、耳毒药物应用的监测。

5、外周性听神经病的辅助诊断。

6、耳鸣病人的定位诊断。

7、糖尿病人是否合并听觉通路障碍。

8、术中监护。

9、对于头晕病人的定位诊断。

二、视觉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1、视神经炎及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2、视觉传导通路病变的诊断。

3、视觉功能的客观测定。

4、糖尿病人是否合并视觉通路障碍。

三、肌电图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脊髓,神经根,神经从,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疾病的定位诊断。

2、对于外伤引起神经,肌肉损伤的判定。

3、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的判定。

四、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用于从周围到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定位诊断。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技术参数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技术参数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技术参数一、适用范围:能够完成神经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等检测项目。

二、硬件技术要求(一)放大器★1、外置放大器通道数:次通道2、输入阻抗:>1000MΩ3、噪声水平:<O.5uV4、共模抑制比:>120dB★5、采样率:NlOoKHZ/通道★6、AD:>24Bit(二)电刺激器1、电刺激器接口:2个2、刺激类型:恒流3、刺激强度:O-100mA4、输出极性:正相、负相、交替、双相(三)听觉刺激器1、刺激器输出:标准声学耳机2、数量:1套3、刺激极性:疏音、密音、交替音(四)视觉刺激器1、刺激模式:棋盘格翻转、水平条栅、垂直条栅2、刺激输出:视觉刺激器3、刺激视野:全视野、半视野、1/4视野4、注视点:2种以上,可移动5、背景色:黑、灰(五)计算机系统要求1、计算机主机:不低于酷睿i7,8G内存,硬盘NlT,光驱刻录2、Windows操作系统3、键盘、鼠标、≥22寸液晶显木屏(六)软件功能要求1、神经电图1.1运动传导速度测定1.2感觉传导速度测定1.3微移定位1.4F-波1.5H-反射1.6重复频率电刺激1.7瞬目反射1.8植物神经电反应2、肌电图2.1定量肌电图分析:静息电位、单MUP、多MUP自动及手动分析、干扰相自动分析。

2.2同心圆针肌电图耗材可实现做单纤维肌电检测。

3、诱发电位3.1体感诱发电位(上肢体感、下肢体感、脊髓诱发、三叉神经体感)。

3.2听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40Hz、客观测听等)。

3.3视觉诱发电位3.4事件相关电位(P300)4、全中文病历管理和中文报告生成系统。

5、中国人正常值数据库。

6、配套全中文软件及全中文报告系统,可根据需要自定义报告格式,表格、数据、图形自动进入中文报告系统,不需要手工输入数据或屏幕抓图粘贴完成中文报告。

报告结果可转入微软办公软件读取分析。

肌电图临床应用

肌电图临床应用

(三)刺激强度和时限
输出冲动可提供不同时限的方波。时限为 0.1ms,强度为 5-40mA的刺激是足以充分激 活正常神经的,在检测兴奋性减低的或有病的 神经时,可能需要更大的输出,上述强度范围 不会有特别危险,但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应特 别注意,在安装有心导管或直接插入心脏测量 中内静脉压者,应为神经传导检测的禁忌症。
是指从刺激伪迹到所诱发F反应的起始。 每一次刺激引出的F波,潜伏期都可能不
同,其差异可达至数毫秒。因此,至少 应给予10次以上的连续刺激,以获得连 续的反应。
4、 F波的易化
轻度随意收缩,可加强F波的检测,因而 可使反应得以易化。在轻度随意收缩期 间,仅有少数轴突带有随意冲动(顺 向)。因此,给予电刺激时,逆向冲动 仍可到达剩余的绝大多数轴突的细胞体, 从而产生回返放电。
(一)相位的正负
当活动电极相对于参考电极为负时,从 基线向上偏转即为负成分,当活动电极 相对于参考电极为正时,从基线向下偏 转即为正成分。
(二)波幅及面积
波幅是从基线到负峰或从最大正峰到最 大负峰的电压。负成分的波幅与去极化 纤维的大小和数目成比例,因此通过这 一参数可估计执行功能的、活动组织的 总量。在波形曲线下的窨即为面积,通 常仅测负成分的面积。
测定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变 化和局部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对诊 断有帮助。
腓总神经
胫神经:
最常受损处在内踝的屈肌韧带处, 临床称“跖管综合症”,由于外伤、 腱鞘炎、关节痛、静脉梗塞。足小肌 肉肌电图见神经源性损害。在内外侧 跖神经刺激和在内踝上方收集的神经 动作电位可见潜伏期延长,在内踝上 方刺激时的末端运动潜伏期延长,感 觉传导速度减慢。
F波检测方法
2、 仪器的条件设置 检 测 F 波 时 , 波 幅 的 增 益 最 好 定 在 100500μV/cm , 示 波 器 扫 描 速 度 为 520ms/cm,这取决于神经的长度和刺激点 所在部位;如检测下肢F波时,扫描速度 至少应为10ms/cm。

【精品】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宋晓涛精编版

【精品】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宋晓涛精编版

腕管综合征
• 嵌压性周围神经病 • 腕管是由8块腕骨与横在其上方的
腕横韧带构成,正中N及9条肌腱 (拇长屈肌腱 1,指浅屈肌腱 4, 指深屈肌腱 4)共同通过腕管
• 类风湿性关节炎、腕部损伤、腱鞘滑囊 炎、骨质增生
• DM周围神经病、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 围神经病
• 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原发性 淀粉样变性、妊娠或产后
C7、8:伸指总肌(桡N)、拇短展肌(正中N) 以及小指展肌(尺N)
NCV
• SCV:取决于受累的部位 • MCV:早期正常
有明显肌萎缩时,动作电位波 幅可降低 • F波: 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
部分病人可有出现率下降
臂丛神经损害
• 臂丛:由C5-T1前支组成 • 病因:
外伤性 非外伤性 胸出口综合征
RNS临床意义
• 检测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状态,主要是应 用于重症肌无力和(肌无力综合症) Lanber-Eaton综合症的鉴别
• 重症肌无力 低频或高频刺激波幅递减 • Lanber-Eaton综合症 低频递减,高频递

临床常见疾病肌电图表现
臂丛神经损害
腕管综合征
多发性神经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 颈神经根病变
• 过劳或职业中用手过多
临床表现
• 中老年好发,女:男=3:1 • 优势手更易受累,双手受累常见 • 手部麻木疼痛,有时夜间痛醒、麻
醒 • 疼痛可向肘部、肩部扩展,甩手后
疼痛减轻或消失
临床表现
• 感觉障碍:桡侧3个半指 • 大鱼际肌萎缩无力 • 腕部扣击,串痛和串麻 • 屈腕30~60s出现麻木疼痛或原有症
• AIDP、CIDP等神经根病的诊断;颈椎病、 腰椎病神经根病变的辅助判断。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03
常见疾病:视神经炎、视中枢病变、脱髓鞘病变、视中枢病变、不合作幼儿的视路检查(闪光)等
注意:用校正视力检查PRVEP
三、2诱发电位的临床意义
SEP:记录部位:1)正中神经记录:C3’/ C4’,
01
C2,C7,Erb,肘部(—) 在正中神经腕部电刺激 胫后神经记录:Cz’,
02
T12,L4,腘窝(—) 在胫后神经内踝部刺激
在脊髓或皮层记录由身体感觉、听觉、视刺刺激引起(诱发)的电生理信号
诱发电位的种类
2
听诱发电位(AEP包括ABR、ECochG、
3
等)
视诱发电位(VEP、ERG等)
运动诱发电位(MEP,磁刺激等)
体感诱发电位(SEP上、下肢、脊髓、三叉
等)
8
事件相关电位(P300、CNV等)
01
02
神经纤维
组成:运动神经轴突(突出前) 运动终板(突触后) 间隙(突触间隙)
功能:轴突末梢释放递质作用于肌膜(运动终板膜)完成信息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
肌纤维
直径:0.01—0.1cm 长度:1mm—5cm 组成:肌膜、肌浆、细胞核、肌原纤维 机能:1.发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肌膜和横管系统完成 2.收缩 肌原纤维完成 3.离子转换或兴奋收缩偶联系统肌浆网及 三联管完成 4.供能 线粒体 5.细胞控制中心 细胞核
单纯束颤电位 波形:4相以下 电压:2-10mV 时限:2-10ms
复合束颤电位 波形:5相以上 时限:5-30ms
群放电位:节律性,阵发性发放的自发电位,定位,定性困难,可出现不同的病理过程,如震颤、阵挛、抽搐、癫痫、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神经官能症等。
2
3
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电压改变

肌电图诱发电位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课件

肌电图诱发电位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课件
选查: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 意义和价值:评价大脑皮质的视觉、本体
感觉、运动等功能区以及皮层下传导通路 的受累程度。当脑卒中发生神经功能障碍 时 , 可用BAEP、SEP和VEP评价脑的功能。
9
H、重症肌无力
必查:常规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运动传 导、感觉传导。
选查:单纤维肌电图 意义和价值:重复电刺激阳性提示神经肌
23
A、周围神经卡压症
为一组不同的周围神经在特定部位的卡压 导致的麻木、无力、肌萎缩的综合表现, 种类繁多,这里介绍几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
24
a、腕管综合症、肘管综合症、尺管 综合症、胸廓出口综合症、旋前圆 肌综合症
为一组正中神经和/或尺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 在不同部位受压的改变。
检查部位:正中神经及其支配肌肉 必查: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分段)、感觉传导。 选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F波。 意义和价值:定位损害部位、程度,一般来讲,
意义和价值:常规肌电图和传导检测可以 除外神经干和肌肉的其它病变,重复电刺 激试验除外神经肌肉接头改变,常规神经 电生理检测正常从反向支持该病的诊断。
12
K、面瘫
必查:面肌肌电图、面神经运动传导、瞬 目反射。
意义和价值:可以准确定位面瘫的神经损 害部位(面神经管→面神经核→核上性), 协助确定治疗方案,评价疗效。
经损伤的部位:根性撕脱→干性损害→束 性损害,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32
E、骨折并神经损伤
肱骨→桡神经、前臂→正中/尺神经、骨盆 →骶丛、股骨→坐骨神经、小腿→胫/腓总 神经。
必查:相关肌肉神经,常规肌电图、运动 传导、感觉传导。
意义和价值:定位神经损害部位、程度, 为术前参考。
33
F、术中监护及术中肌电图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和H反射。

运动诱发电位测试通过
向大脑发出刺激来评估运动皮层的功能。

感觉诱发电位测试则用于
评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皮层功能。

H反射测试则用于评估脊
髓和周围神经的功能。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
诊断和监测神经肌肉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和周围神经
病变。

此外,肌电-诱发电位技术也常用于术前和术后评估,以帮助
医生了解神经系统在手术前后的功能状态。

除了临床应用,肌电-诱发电位技术也在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总的来说,肌电-诱发电位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生理学测试方法,对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监测病情发展和进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肌电-诱发电位技术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
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和疾病。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在临床医学、体育科学、生物工程学、航空生理学及美容学领域皆有深入的应用。

在临床医学上,电生理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是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等检测仍不可替代的检测技术。

用于确定周围神经肌肉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可疑病变,检出亚临床病灶,对病损精确定位。

对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病、脱髓鞘病、颈椎病、糖尿病、各类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评价、感觉及运动功能评价等的诊察确定。

目前广泛应用于神经内外科、手外科、骨科、小儿科、康复科、内分泌科、肛肠科、耳科、眼科、泌尿科、性功能科、法医鉴定、职业病及运动医学等。

设备配置可固定四轮仪器台车EMG/EP主机抗干扰电源前置放大器电流刺激器听觉刺激器视觉刺激器宽屏液晶显示器键盘鼠标配件激光打印机LED目镜耳机导联线脚踏开关电极技术参数放大器通道:1、2、3、4,输入阻抗≥1000MΩ,输入短路噪声≤0.7μVrms(0.1Hz – 10kHz)灵敏度:0.05μV/格–20mV/格,1mS/格–500mS/格扫描时程:10mS – 5S记录长度:480S采样率:200kHz(50kHz/每通道)电刺激器:0-100mA,恒流声刺激器:0-120dB SPL光刺激器:17寸CRT,LED目镜模块配置2-4放大器通道MedcomWave处理系统MedcomData管理系统检测项目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F波、H反射、瞬目反射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N400、CNV伴随负变化肌电图:标准肌电图、定量肌电图、干扰项分析、运动单元电位1、易于使用切合临床需要的设计理念,使用户迅速掌握系统;2、高共模抑制比使前置放大器检获微弱电生理信号轻而易举;3、高精度放大器严谨的工业设计获得稳定而的检测信号;4、可定制检查方案便于用户定制个性化方案并进行快速检查;5、全中文界面让用户免除需长期学习的苦恼,减少培训周期;6、多样化刺激系统为临床应用提供满足要求的多种刺激选择;7、MedcomWave迈康独有的波形后处理系统,为诊断提供支持;8、MedcomData面向对象数据管理系统,为病案管理提供便利;9、方案下载便于用户广泛交流使用心得,并获得更高效方案;10、TouchScreen触摸屏设计,操作可用触摸方式直观完成;11、WideScreen16:10宽屏设计,获得更为广阔直观软件视野;12、USB接口设计便于外接高速USB设备进行资料导入导出;产品操作说明:。

(完整版)肌电图应用领域与适应症

(完整版)肌电图应用领域与适应症

肌电图应用领域与适应症通过肌电图、诱发电位、神经传导等检测人体的神经、肌肉功能。

由神经系统引发的颈部、腰部、四肢疼痛,手指麻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可疑单发性周围神经病,可疑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等内科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骨折或其他外伤引发的神经损伤,腰椎神经、大脑神经及大脑的认知功能检查等。

1. 主要用途划分A. 临床检查:根据应用的科室对象,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检查服务B. 功能评价:跟踪评价病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状态及其他健康指标(以神经及肌肉系统为主)C. 运动研究:用于运动生理研究2. 临床应用科室与对应检查项目仪器可用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儿科、康复科。

也可以用于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研究,类似于康复学,自然医学,职业医学,运动医学等。

1) 功能检查室: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室、诱发电位室2) 神经内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3) 神经外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4) 骨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5) 眼科:视觉诱发电位仪,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诱发电位6) 耳鼻喉科:诱发电位仪,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7) 精神科: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P508) 儿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9) 康复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表面肌电3. 为多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思路各种周围神经、肌肉以及中枢神经疾病的定位诊断及甄别诊断等;听阈测定,听通路神经及脑干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定位诊断等;视觉功能客观检查,视神经通路病变定位诊断,癔症与诈盲鉴定等;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辅助诊断,外伤定位诊断及功能恢复评价等;神经心理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痴呆、精神疾病及脑外伤测定等;可应用于多个科室,为各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依据和思路。

肌电-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肌电-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肌电-诱发电位临床应用临床上很多医生对肌电图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了解的可能也就神经内科、骨科、康复科等少数科室。

大家常说的肌电图一般都只是广义,肌电图其实包含很多检查项目,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检查、肌电图(针极肌电图)、F波、H波、重复神经电刺激、瞬目反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P300等。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肌电图部分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没讲到的以后有时间再逐渐跟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1、肌电图(EMG)在临床的应用常用的EMG检测方法: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观察有无自发电活动、观察MUP的大小形态变化、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排除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自发电活动:一块肌肉上至少两处记录到,为肯定的异常。

注意:自发电活动的出现有2~3周的潜伏期,肌电检查最好在神经损伤2~3周后进行正尖波纤颤波:代表单根肌纤维在失神经支配后的自发收缩。

纤颤电位和正尖波的出现往往提示失神经支配的病理过程,但在一些炎性肌病或肌营养不良时也可出现。

束颤电位:临床上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肌肉跳动,代表一个MU或MU的部分肌纤维的自发放电,正常人也可有束颤电位,称为“良性肌束颤动”,束颤电位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较为常见,如前角细胞疾病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病等。

束颤电位本身不能作为异常的绝对指征,除非伴有正尖或纤颤波。

肌肉轻收缩状态下,分析运动单位电位(MUP)运动单位的单次发放冲动,可引起其轴突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的同步收缩,通过针电极所记录到的波形即运动单位电位(MUP),它是单个前角细胞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电位的总和运动单位和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峰—峰值时限:从偏离基线开始到再回到基线的时间相位:从偏离基线到再过基线为一个相位转折:没有过基线的电位改变 >50uV才有意义晚成分:与MUP有锁时关系,早期神经再支配上升时间:起始正相峰与紧接的大负峰之间的时间间隔神经源性损害:MUP时限-20%;波幅-70%,多相波百分比-,MUP复杂性增加和单纯的波幅增加没有特异性(早期轻度的损害较敏感),MUP不稳定提示正在进行再支配。

肌电图检查与临床应用(内容参考)

肌电图检查与临床应用(内容参考)

肌电图检查与临床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200040)陈向军定义肌电图检查是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以判定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从而有助于运动神经肌肉疾患诊断的检查方法。

肌电检查的内容包括直接记录肌电图(EMG)、刺激神经记录肌肉诱发电位(MCV、SCV、重复电刺激)、记录各种反射活动(牵张反射、屈肌反射、H反射等)。

肌电检查应用范围应用于临床诊断,科学研究,运动医学等。

一、临床诊断: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定损伤部位和程度,决定治疗方案,推断预后,提供客观指征,判定疗效。

1、内科及神经内科:肌电检查主要应用于区别神经元性肌萎缩及肌源性肌萎缩,有助于各类神经肌肉疾患的鉴别诊断,以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提供鉴别诊断。

2、骨科,神经外科:确定神经损伤和神经压迫征的存在,判定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判定神经再生以估计预后。

3、耳鼻喉科:诊断耳源性原因引起的周围面神经麻痹,判定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

4、眼科:区别神经元性受损或肌源性受损引起的麻痹性斜视,分析眼肌功能。

5、口腔科:研究咀嚼肌的功能6、泌尿科:可测膀胱括约肌功能7、妇产科:有助于子宫肌功能的研究二、科学研究:在针灸和针麻机制的研究中帮助针灸、针麻、药物药理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用的数据,在药物、药理的研究中提供有用的方法。

三、运动医学:分析各科运动时肌肉的作用、力量、疲劳检查方法:一、肌电图检查适应症:1、神经元性疾病:(1)脊髓前角C受损疾病(2)神经根、丛及周围N病2、肌源性疾病3、神经肌肉接头疾病4、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统病二、检查前准备:1、病人准备:取得病员的配合2、针电极的选择与消毒:引导范围小,可引导出单个单位电位,其时限、电压、波形可供测量,临床应用最普遍。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操作方法:1、体位:使肌肉得到自然放松又能作各种运动2、插针:使用针电极检查时,将针电极插入皮下,按顺时针向三点、六点、九点、十二点分别更换方向,提插探查3、检查程序:放松状态,轻用力收缩,重收缩;MCV/SCV/H反射/RNS4、肌肉选择:检查肌肉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及萎缩肌肉的分布决定。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加入时间:2006-3-5 23:40:43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肌电图检查诊断(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

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

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

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围神经及肌肉病变。

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以下就此三类肌电诊断检查作一概括介绍:神经传导检查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检查。

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最大反应波之传导潜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conduction 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病变(demyelin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检查适应症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是利用神经肌肉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来诊断神经肌肉疾病。

临床上主要用它来进行神经肌肉疾病的定性与定位诊断以及病情的预后判断。

;常见的有前角性病损:如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柱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根性病损:颈椎病及腰骶椎间盘脱出所致的神经根的压迫、多发性神经根炎;周围性病损:各种性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

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症等。

各种肌炎、肌病如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各种药源性肌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无力,肌萎缩及感觉障碍。

诱发电位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

它们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定性与定位断及病情的预后辨别。

如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脊髓炎症、血管瘤、肿瘤、外伤及压迫所致的锥体束损害,脊髓后索损害以及听、视觉通路的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