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线公园分析文本
高线公园分析文本
![高线公园分析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9ce55ef7700abb68a982fbf6.png)
在近10年的中国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尽管作为城市建设技术支持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进行了大量的规划设计实践工作,但我们的城市却离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似乎越来越遥远,主要表现在:老城逐渐消失、新城规划失去人性尺度、交通拥堵、绿地缩减、河流污染、空气污浊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因此,面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如何把城市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从西方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看来,无论是生态城市、绿色城市还是低碳城市,都离不开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开放空间的重视。
而在协调和处理城市与生态环境及开放空间的关系当中,风景园林师起着首当其冲的重要作用。
在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当中,很多城市正面临着城市转型的考验,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会产生许多城市更新项目,而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城市更新提高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的成功案例较多,因此作者希望通过对美国纽约市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更新项目——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的研究,论证风景园林师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国内城市管理者和风景园林师的反思,为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本认识废弃铁路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
“高线”是一段三十英尺高的高架铁路,建于1930年,它原是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
采用高架形式是为了减轻地面交通压力。
高线于1980年功成身退,至今已废弃近三十年。
开放景观景观打造后开放的部分,是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占总长的三分之一)和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
最后一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2历史沿革这条高架路从纽约市肉库区直通到曼哈顿西城区的第30大街,总长约1.5英里(约2.4公里),沿途可欣赏美景和哈德逊河,还能经过一些地标性建筑,比如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
高线公园景观案例分析
![高线公园景观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adbc631711cc7931b716d0.png)
New York City
设计公司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总长
1 mile in length
“这是纽约的一项盛事。高线公园二期工程延续一 期工程总体设计概念的同时加入了新的元素,严格 中体现创新。二期工程更贴近公众,进一步实现了 关注人类健康、控制雨水和保护自然生存环境的目 标。” —2013专业奖评审委员会
高线与城市的紧密联系是促使该项目强大而 独特的原因。它以毫不间断的姿态横向切入 多变的城市景观中。不同建筑类型的混合及 其与高线的联系方式,以及将视线导向哈德 逊河、街区街道和标志性城市纪念碑的道路 设计为人们带来真实的纽约体验,这是高线 为何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高线不仅仅是 一片普通的区域,更是一段旅程。在这段旅 程中,“漫步”的理念重新融入城市公园体 验中。高出地面30英尺的空中步道带来了独 特的城市体验,人们在深入城市的同时也在 远离城市。高线的设计将城市作为灵感激发 点和交流媒介,与起初“逃离”城市的构想 截然相反。很多对周围环境早已了然于心的 纽约人也不禁走上高线,以一种全新的视角 一睹城市风采,往往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惊 喜。
立交桥下的绿植景观:高架沿线的植物图景不 断变幻。不同季节呈现出的丰富色彩、纹理变 化酬谢每一位多次来此参观的人们。
意义和启发
作为复兴曼哈顿西部 地区的重要一环,高 线已经成为该区域的 标志性特色,并成为 刺激投资的有力催化 剂。2005年,该市对 高线周围的区域进行 了重新划分以更好地 促进发展和保护原有 的街区特点。重新分 区措施和高线公园的 成功帮助该区域成为 纽约发展最快、最具 活力的街区。在过去 的十年中人口增长率 超过60%。自2006年 起,高线周围新许可 的建筑项目成倍增长, 至少已经开启了29个 重要发展项目。
优秀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优秀景观设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64097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1.png)
优秀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引言:景观设计是为了营造宜人的环境和提供美学体验而对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优秀的景观设计可以为人们创造舒适、美丽和与自然融合的环境。
本文将分析几个优秀的景观设计案例,重点探讨其设计理念、空间规划和材料运用,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
一、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西区,是一座占地约2.33英亩的公共景观空间,其灵感来自于巴黎的拉布雷山与巴塞罗那的米拉之家。
这个城市公园是在2014年开放,并迅速成为纽约市的一个标志性地标。
设计理念: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一个环境友好、社区友好的公共空间。
设计师充分利用原有结构,保留了铁路轨道、桥梁和其他工业元素,并通过添加现代化的景观元素,营造出一个独特的户外休闲空间。
空间规划:纽约高线公园采用了多层次的规划方式,将不同功能区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公园的入口有一个宽敞的广场,作为集会和活动的场所。
沿着铁路轨道,有植物花园、休息区、露天剧场和餐厅等。
公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位于上层的花园,那里有各种植物和树木,供人们漫步和休息。
材料运用:在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中,材料选择对于创造独特的氛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使用了可持续的材料,如回收木材、混凝土和铁艺,使公园看起来既现代又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协调。
绿化带的植物选择也十分丰富,包括灌木、花卉和树木,为公园带来了生机和自然的美感。
成就和影响: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成就不仅体现在其空间规划和美学价值上,还体现在其对城市社区的积极影响上。
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城市风景和交流互动的场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公园还促进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形象。
二、新加坡未来港湾新加坡未来港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景观设计项目,旨在将新加坡的港口地区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城市空间。
这个项目于2011年开始,并于2019年完工。
作为亚洲最大的景观设计项目之一,新加坡未来港湾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知。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报告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16cf4c453610661ed9f492.png)
案例与场地:
改造目的相同 具有相同的场地特点与因素
我可以用的:
线性的分析和利用 场地元素的处理如铁轨、野生植被、机车等 对待历史的思想与可持续的保护的观念 调动周边居民 相关法令配合
我的想法
谢谢
谢谢观看! 2020
自然的荒野与无序
设计解读
人工种植的精心与巧妙
2.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 同的表面形态,为使用者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设计解读
解决方案(三个层次):
尊重场地特点,寻找解决方案 1.铺装系统
设计解读
柔软的植被与坚硬的铺 装地面相互渗透
混凝土铺装以手指形状 伸入野草地,为野草野 花的生长留出空间
案例分析解读 案例反思
我的想法
场地位置:
场地分析
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 曼哈顿西区 穿过历史悠久的肉食包装 区和东切尔西周边街区
位于街道上空30英尺的半 空中
在工业时代,周边区域是 纽约著名的工业区,建筑 类型以工业厂房与仓库为 主
场地历史:
1934---1980 “交通生命线”时期 1980---1999 “拆与不拆”争议时期 1999至今 保护和再利用时期
改造前:
荒废、破败、杂草丛生
场地分析
场地特色:
1.线性、元素单一 2.功能性单一 3.野生植被与铁路遗迹交织 4.周边区域急需更新
场地定位:
现代城市中的废弃的高架铁路 工业时代历史遗迹
场地分析
设计概念:
“植--筑” : 不同植物体系对应 的灵活材料组织系统
概念解读:
1.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 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 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 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 体验。
High-line,纽约高线公园设计分析
![High-line,纽约高线公园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41f59233687e21af45a9e6.png)
位置美国纽约v1.0可编辑可修改v1.0 可编辑可修改可编辑可修改v1.0v1.0 可编辑可修改v1.0 可编辑可修改项目名称纽约高线( High Line )公园建筑性质公共设施设计单位 / 建筑师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建筑事务所规模 6 英亩 21 公里概念原型法国巴黎的 Promenade plant ée( 绿荫步道 )区位概况公园建在高架桥升高的铁轨路基上,高出街道水平面 18 至 30 英尺。
沿着 10大道从 Gansevoort Street 开始,到 30th Street 结束成南北走向,高线公园全长 1英里。
共有 9 个出入口,其中 14街、 16街、 23街、30 街有电梯。
开放时间为早 7点到晚上 11 点。
公园有公园警察值勤,不能在花草路上行走,不能随手采撷花草,不能骑自行车、玩滑板等设计概念“植—筑”( Agri-Tecture )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 100% 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 100% 软表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
背景 1847 年,纽约市政府批准了通往曼哈顿西区的街边铁路工程计划。
为了安全起见,铁路部门租用了许多人(通常这些人被称为“西区牛仔”—— "West Side Cowboys" )骑着马在火车的前面挥舞旗子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尽管这样,铁路上行驶的货运列车还是和其他的交通工具发生了许多的事故,因而第十大道也一度被称为“死亡大道”。
对这些事故的社会大讨论持续了许多年。
在 1929 年,市政府,纽约州政府和纽约中央铁路局( New York CentralRailroad )通过了西区改造计划( West Side Improvement Project ),其中就包括了 High Line ,这条 13 英里( 21 公里)长的架空铁路工程取代了原本穿越 105 条街的地面铁轨,并增加了 32 英亩( 130,000 平方米)的面积,直达 Riverside 公园。
作品赏析-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
![作品赏析-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ca2a117375a417876f8f3c.png)
高架草坪
WE ARE THE ONE DIFFIERRENT
高线二期工程中强调了空间设计和种 植的独特性,其中位于23街的高架 草坪值得我们分析。
节点设计
23街入口
23街作为二期工程中的一部分,融合了历史仓库、 住宅大楼和新建建筑。尺度显得更具亲和力,更 为饱满,更加私密,给人一种脱离大城市而更专 注于社区的感觉。入口的设计拥有典型的现代感, 走上去,仿佛从繁忙都市进入了公园般的社区。
整体分为三段,全长2.4公里,总面积6英亩: 第一段: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 占总长的三分之一); 第二段: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 第三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 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 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总结评价
设计的优点与评价
AON ONE
01
改变了步行道与植被的常 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 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 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 出多样的空间体验。
AON ONE 02
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 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 同的表面形态,为使用者 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AON ONE 04
AON ONE 03
23街的草坪是高线公园里唯一 的一块草坪,面积为4900平方 英尺,在这里可以欣赏曼哈顿 的天际线和周围河道的美景。
草坪本身提供了独特的游憩 空间,可坐可躺,踏实和平 和,是绝佳的散心之所。
高架草坪是由一个拱形、轻型的步行桥上,材质是由 钢铁和木头制成的,草坪的最北端向上“卷起”,把 台阶座椅上的参观 者抬升到几英尺高的空中,这种 立体空间感让这个草坪变得充满灵气。
纽约高线公园
New York High Line Park
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案例分析
![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c9c3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5.png)
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变化,城市更新项目成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以几个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分析其背后的关键因素和成功经验,为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案例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纽约高线公园是由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而成的城市公园。
通过细致的规划设计和与当地社区的合作,该项目成功地将一片废弃区域转变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户外活动空间。
关键因素包括:精确的规划,注重景观与文化元素的融合,以及与当地社区的密切合作。
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同时也带动了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
案例二:西安大雁塔文化景区西安大雁塔文化景区是一座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更新项目。
通过对大雁塔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改造,该项目实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旅产业的发展。
关键因素包括:尊重历史文化,注重保护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
通过与当地政府、专业机构和企业的协作,该项目成功地实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案例三:新加坡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建设巨大的公园和温室,使城市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并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关键因素包括:科学规划和设计,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以及有效的公众教育和参与。
该项目成功地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态价值,成为新加坡的地标性景点之一。
根据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城市更新项目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精确的规划和设计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
其次,注重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融合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此外,积极与当地社区、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参与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可以更好地解决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并增加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成功率。
综上所述,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科学规划、注重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融合,以及与当地社区的紧密合作。
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https://img.taocdn.com/s3/m/e0e74b16c281e53a5802ffc7.png)
二、项目内容
项目名称:高线公园 项目地址:纽约市曼哈顿区西部 第一部分:甘斯沃尔特街至第20街 第二部分:第20街至第30街 第三部分:火车站西部,第30街至34街 项目面积:总计2.87h㎡,22个街区,长度2.3km 第一部分:1.13 hm2,9个街区,长度0.8km 第二部分:0.87hm2,10个街区,长度0.8km 第三部分:0.87 hm2,长度0.7km 设计单位: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事务所 与Diller Scofidio + Renfro 建筑师事务所 项目费用: 第一、二部分总投资1.523亿美元 项目负责人:James Corner 首席设计师:Lisa Tziona Switkin、Nahyun Hwang 设计时间:2004~2009年 建成时间:第一部分于2009年6月7日开放 第二部分于2010年开放 第三部分预计2014年开放
高线公园从甘西沃特街到曼哈顿西侧的西 20街延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9个城市街区。
2.1 基地分析
高线由于年久失修,呈现出一幅破败的景象。 在决定将高线改造成为城市公园之前,“高线之 友”已经邀请了保护与结构专家对高线的主体钢 架结构进行了仔细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修复 之后,高线的主体钢架结构仍然可以继续利用, 并且能够满足改造公园所需的结构要求。 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高线之友”组织了4次 公众参与讨论,集合了政府、私人团体和邻近社 区居民的综合建议:一致认为高线改造是纽约市 不可替代的发展机会,既符合公众利益,又能促 进临近社区发展。同时要求改造工程必须延续高 线的历史文脉,主要包括已经废弃的铁轨和在高 线上生长的动植物。 在综合分析基地现状和考虑各方面的建议之后, 风景园林师展开了高线公园的景观设计工作。
高线公园分析
![高线公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e6a47cbe1e650e53ea9924.png)
项目名称:美国纽约高线公园 项目地址:纽约市曼哈顿西部 第一部分:甘斯沃尔特街至第20街 第二部分:第20街至30街 第三部分:火车站西部,第30街至34街
2 设计思路:
两种对比: 1) 新“高线”景观独特的线性体验显得 悠然自得、超脱世俗与哈德逊河公园的行 色匆匆形成鲜明的对比;
哈德逊河公园
2 设计思路:
2)地面铺装和种植设计呈现出软 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 高使用率区域(100%硬质铺地) 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100%软 质绿化),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 的空间体验
3 从三个层面设计方案: 第一个层面:铺装系统
典型铺板
转变:剖面变细
转变:平面变细 转变:平面+剖面变细 转变:弯曲
3 从三个层面设计方案:
第一个层面:铺装系统
公园特意保 留了部分铁 路路段的铁 轨、枕木和 碎石路基。
3 从三个层面设计方案: 第二个层面:让一切放慢脚步
造型别致的坐凳不仅在视觉上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为游 人驻足休息提供了便利。
华盛顿草场
5 方案中体现的“可持续” 保留原有野生植被
充分利用高线铁路框架
5 方案中体现的“可持续”
铁轨与野生植物
铁轨与混凝土指状相交
安装铁轮的躺椅
5 方案中体现的“可持续”
利用原有的高线铁路框架做创意设计。 如图所示,第十大道广场。
5 方案中体现的“可持续”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53dc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f.png)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 Park)是一座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城市公园,它建立在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上,是一座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城市绿地。
公园的建设和运营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城市更新和公共空间设计的典范,其成功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首先,纽约高线公园的成功得益于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高线铁路曾是纽约市工业发展的产物,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条铁路逐渐废弃,沦为一处废弃工地。
而在公园规划之初,设计者充分考虑了这段铁路的历史价值,并将其与当代城市生活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城市公园体验。
这种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使得公园在建设之初就具备了独特的城市记忆和文化底蕴。
其次,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在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深入了解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充分考虑了他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期待和愿景。
因此,公园不仅仅是一处绿地,更是一个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社交等多种需求的多功能空间。
公园内设置了步行道、花园、露天剧场等多种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方式,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纽约高线公园的运营模式也值得借鉴。
公园的运营不仅仅依靠政府的支持,更加注重社会资本的参与和市场化运作。
通过与当地企业和社区合作,公园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前来参观和休闲。
这种公私合作的模式,为公园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也为其他城市的公共空间运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的来说,纽约高线公园的成功经验为城市更新和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通过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和生活方式、以及创新的运营模式,公园成为了一处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方式,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够从纽约高线公园的成功经验中汲取灵感,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交互理念公园优秀案例
![交互理念公园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877b30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9.png)
交互理念公园优秀案例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1. 背景与特色。
这个高线公园可不得了。
它原本是一条废弃的铁路线,就在纽约那高楼大厦之间。
以前这铁路线就那么荒废着,像个被遗忘的大铁家伙。
后来啊,有人灵机一动,把它变成了公园。
它的交互性首先体现在空间的利用上。
它高高架起,就像一条空中走廊。
游客沿着这条走廊走,一边是各种精心设计的绿植景观,有本地的野花野草,也有特别挑选的观赏植物。
另一边呢,透过栏杆就能看到纽约的街道、建筑,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城市的上空漫步,和城市来了一场独特的互动。
2. 交互元素。
高线公园的长椅设计超有趣。
这些长椅不是那种中规中矩的,有的长椅是曲线的,就像是跟着人的身体曲线走一样。
而且长椅的摆放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在一片小花丛旁边,你坐在那儿,花香就飘过来,仿佛长椅和花丛在邀请你休息呢。
还有那些观景平台。
站在上面,你能看到哈德逊河的美景,能看到街头艺人的表演。
平台的边缘有一些互动装置,像小型望远镜,你投个硬币就能看远处的地标建筑,还能看到河上船只的细节,这就让游客和周边的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互动。
3. 社交互动。
高线公园是个社交的好地方。
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像户外音乐会、艺术展览。
在音乐会上,人们可以席地而坐,跟着音乐摇摆。
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聚在一起,互相聊天、分享美食。
艺术家们在展览的时候,还会和游客互动,讲解他们的作品,游客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城市客厅,大家都在这儿愉快地交流。
二、新加坡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1. 背景与特色。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那可是个超酷炫的地方。
它坐落在滨海湾边上,就像两颗巨大的绿色明珠。
这里把自然和科技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整个花园分为好几个园区,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主题。
它的植物种类超级多,来自世界各地,就像是一个植物的联合国。
2. 交互元素。
先说说那超级树(Supertree Grove)吧。
这些超级树可不仅仅是长得高大奇特,它们可是有很多交互功能的。
微气候景观案例
![微气候景观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03659d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07.png)
微气候景观案例
那我给你讲一个微气候景观的案例——纽约高线公园。
你想啊,在纽约那个超级繁忙又拥挤的大城市里,高线公园就像是一片空中的绿洲。
它原本是一条废弃的铁路线,高高架在空中。
这地方的微气候可有趣了。
因为它高出地面不少,首先风就比较大。
当夏天的时候啊,那风一吹,走在高线公园里就感觉比下面街道上凉快多了。
周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那些植物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比如说,植物的叶子可以挡住阳光直射,就像一把把小绿伞,把火热的阳光给分散开了,所以在下面走路的人就不会被晒得太难受。
而且啊,这些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还能调节湿度呢。
就像它们在悄悄地给公园做保湿喷雾一样。
你要是在一个特别干燥或者特别潮湿的日子里去高线公园,就会发现那里的湿度总是刚刚好,不会让你觉得皮肤干巴巴的,也不会让你觉得黏糊糊的。
到了晚上呢,高线公园又别有一番风味。
因为周围都是高楼大厦,白天大厦吸收了热量,到晚上就会慢慢地散发出来。
这时候高线公园的植物就像一个个小卫士,把那些热气稍微挡一挡,再加上夜晚的凉风,在公园里散步就超级惬意,和周围那些被热气笼罩的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高线公园就这么巧妙地利用植物、高度等因素创造出了独特的微气候景观,成为了纽约人超爱的一个休闲去处呢。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4de65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0.png)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纽约高线公园是一座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公共城市公园,它的建设和改造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城市再生项目。
这个公园原本是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经过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的精心打造,已经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城市发展的典范之一。
首先,纽约高线公园的成功在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
在建设之初,设计师并没有选择拆除这条废弃的高架铁路,而是将其改造成了一个架空的城市绿地。
这种创新的设计理念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建设成本,同时也让这个公园成为了纽约市的一张名片。
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城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享受到绿色空间带来的愉悦和放松。
其次,纽约高线公园的成功还在于其丰富多样的功能和活动。
这个公园不仅有着绿地、花园和步道,还有着露天剧场、咖啡馆、艺术装置等多种多样的设施和活动场所。
无论是散步、跑步、骑行,还是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享受生活。
这种多功能性的设计,使得纽约高线公园成为了一个能够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城市绿地。
此外,纽约高线公园的成功还在于其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这个公园位于曼哈顿区的西部,原本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城市地区。
但是随着高线公园的建设和开放,这一带的房地产价值也随之上涨,周边的商业和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纽约高线公园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也为整个城市的再生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纽约高线公园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丰富多样的功能和活动,以及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这个公园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再生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纽约高线公园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利用,也需要注重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够借鉴纽约高线公园的成功经验,打造出更多类似的城市绿地,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城市更新 案例
![城市更新 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6d752e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e.png)
城市更新案例分析:纽约高线公园1. 案例背景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是一条由废弃的铁路改建而成的城市公园。
该项目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该铁路用于运输货物,但随着货运业务的衰落,在1980年代后期停止使用。
然而,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和悠久历史,该铁路得到了居民和城市规划者们的关注,并引发了对其未来利用的讨论。
2. 案例过程2.1 规划与设计阶段在1999年,两名居民Joshua David和Robert Hammond共同发起了“保护高线联盟”(Friends of the High Line)组织,旨在保护和改造废弃的高线铁路。
他们与政府官员、城市规划师、社区组织等各方合作,共同制定了一个全面的规划方案。
经过多次磋商和咨询,规划方案最终确定为将高线铁路改建为一个长约1.45英里(约2.33公里)的城市公园,其中包括花园、步道、户外艺术装置等。
设计师詹姆斯·康纳(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和建筑师德里克·贝尔(Diller Scofidio + Renfro)负责具体的设计工作。
2.2 施工与改建阶段2006年,纽约市政府批准了该项目,并提供了大约5,000万美元的资金。
随后,工程队开始对高线铁路进行清理和改建工作。
他们修复了铁路轨道、安装了照明设施、种植了植物等。
在整个改建过程中,项目组注重保留和利用原有的铁路结构和元素。
例如,他们将一些旧的铁轨保留下来,并将其作为景观装饰物使用;他们还保留了原有的树木,并在公园内设置了休闲座椅和露天咖啡馆等。
2.3 开放与管理阶段2009年6月,第一阶段的高线公园正式开放给公众。
这一阶段包括从格林尼治村到第20街的区域。
公园开放后迅速成为纽约市的一个热门旅游景点和居民休闲场所。
为了确保公园的良好管理和运营,成立了纽约高线公园基金会(Friends of the High Line),负责筹集资金、组织活动、管理公园等。
首钢高线公园借鉴意义
![首钢高线公园借鉴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5b624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1.png)
首钢高线公园借鉴意义摘要:一、引言二、首钢高线公园的借鉴意义1.工业遗址改造的成功案例2.绿色生态与工业文化的融合3.促进城市更新的典范4.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三、结论正文:首钢高线公园位于北京市,是一座将废弃的高线厂房改造而成的公园。
它的建设不仅为我国城市更新提供了成功案例,还展示了绿色生态与工业文化融合的魅力。
借鉴首钢高线公园的经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工业遗址改造的成功案例首钢高线公园原先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高线厂房,随着时代的发展,厂房逐渐废弃。
通过将工业遗址改造为公园,既保留了旧厂房的历史痕迹,又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种改造模式为我国众多工业城市提供了借鉴意义,如何将废弃的工业遗址焕发新生,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绿色生态与工业文化的融合首钢高线公园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绿色生态与工业文化的融合。
公园内种植了丰富的植被,为市民提供了一片绿意盎然的空间。
同时,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遗址,如铁轨、厂房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工业文化的魅力。
这种融合方式为其他城市公园提供了借鉴,如何将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结合,打造更具特色的城市空间。
三、促进城市更新的典范首钢高线公园的改造不仅提升了周边环境的品质,还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公园的建成使得原本废弃的厂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了游客和投资者。
这种城市更新模式为我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如何通过改造废弃空间,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首钢高线公园的改造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带动了周边商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公园内的各类活动场所、创意产业园区等,为创业者、艺术家提供了发展空间。
这种以公园为载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为我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首钢高线公园的成功改造为我国城市更新、绿色生态与工业文化融合、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02475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a.png)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纽约高线公园是纽约市中心一条由废弃的铁路改建而成的线性公园,该项目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城市更新成就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纽约高线公园进行案例分析,并评估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纽约高线公园的改建始于2009年,由纽约市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高线公园保护协会”共同推动。
该项目以保留原有铁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将其转变为一个从曼哈顿西区到哈德逊河的公园。
这一设计创新在纽约市初次尝试,成为城市更新的典范。
首先,纽约高线公园改变了城市景观。
原本废弃的铁路被重新利用,变成了一个令人愉悦的公园。
公园以绿色植被和步行道为主要设计元素,融入了多种植物和座椅。
它提供了一个幽静的环境,供市民休闲娱乐和享受户外活动。
公园的设计还考虑到可持续性发展,并使用了可再生能源供电,使其成为一个环保的城市空间。
其次,纽约高线公园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在市区工作繁忙的生活中,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短暂的喘息地。
市民可以在公园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或者放松身心。
这个公园也是社交活动的聚集地,人们可以在这里与家人和朋友共度时光。
公园还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表演,为市民提供了文化娱乐的机会。
通过提供这样一个公共空间,纽约高线公园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
再次,纽约高线公园推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公园的开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这些人群的到来带动了附近商业的发展。
附近的餐馆、咖啡馆和商店获得了更多的客流量,从而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此外,公园附近的房地产价值也得到提升,成为高端住宅和商业用地的宝贵资源。
这种经济效应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纽约高线公园的成功经验启示着其他城市进行类似项目的改建。
它证明了废弃基础设施的再利用可以为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带来积极的影响。
通过将废弃基础设施转变为城市绿地和文化空间,可以改善城市的景观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
总结来说,纽约高线公园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城市更新项目,它通过改建废弃的铁路为一个迷人的线性公园,改变了纽约市的城市景观,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并推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国外再生公园案例
![国外再生公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cac0b7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8.png)
国外再生公园案例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1. 前身。
这个公园以前可不得了,它原来是纽约一条废弃的铁路货运专线,就那么闲置着,在城市里像个大伤疤似的。
铁轨生锈,周围杂草丛生,反正就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2. 再生之路。
后来呢,有一群超有创意的人就想啊,为啥不把这个废弃的地方变成个超棒的公园呢?于是他们就开始动手改造。
他们保留了原来铁路的很多元素,像那些铁轨啊,枕木啊,都还在公园里呢。
在铁轨之间种上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有的地方还弄了些小水池。
现在这个高线公园可热闹了。
它成了纽约的一个超级景点,人们可以在上面散步、跑步、遛狗。
从公园还能看到纽约市的高楼大厦,那种新旧结合的感觉超棒。
游客们走在上面,就像走在一个悬浮在城市半空的绿色走廊里,一边是城市的繁华街景,一边是精心设计的绿色景观。
3. 影响力。
高线公园的成功可不仅仅是它自己变漂亮了。
它还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发展呢。
以前那些没什么人气的地方,因为这个公园,开了好多新的商店、餐厅和咖啡馆。
房价也跟着涨了不少,就像给周围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整个社区都活起来了。
二、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1. 前身。
这个地方以前是个超级大的钢铁厂,那场面,全是巨大的高炉、厂房和铁轨。
后来钢铁业不行了,这地儿就被废弃了。
到处都是生锈的钢铁架子,还有一些工业废料,看起来特别破败。
2. 再生之路。
德国的设计师们可有想法了。
他们把那些大高炉保留下来,然后在高炉里面弄了些特别的东西。
比如说,有的高炉被改造成了攀爬架,年轻人可以在里面爬上爬下,就像在探索一个钢铁城堡一样。
那些旧厂房也没闲着,有的被改造成了艺术展览厅,在里面展示各种各样的现代艺术作品。
外面的铁轨呢,被用来做小火车的轨道,游客可以坐着小火车游览整个公园。
公园里面还种了很多树和花草,在那些钢铁结构的映衬下,有一种很奇特的美,就像是大自然在慢慢地收复这个曾经的工业废墟。
特色公园案例分析
![特色公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a49ee2e009581b6bd9ebe9.png)
秦皇岛汤河公园
在原生土地和乡土植物的绿色基底上,这个项目引入一条长达500米的红色飘带,它集照明,提供座 椅,环境解说和方向指引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这一构思保留了原有河流生态 廊道的绿色基底,将城乡结合部的一条脏、乱、差的河流,改造成一 处魅力无穷的城市休憩地。” 秦皇岛汤河公园于2006年7月建成。红飘带只是汤河沿岸星罗棋布公园中的一处,它面积不大,总面 积约20公顷,设计师用最少的投入,将地处海港区的一条普通的河流廊道,改造成一处魅力无穷的城市生 态休憩地,使这一昔日令路人侧目的城郊荒地和垃圾场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生态绿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 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引入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红飘带”。 项目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 注,许多城市的相关负责人先后参观了此项目,使其成为“节约型”园林城市的典范。 荣获了“2007年度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被选为美国2008年第1期《景观设计学》杂志封面。
借鉴意义 1) 突破传统城市园林和城市绿地观念的局限,把它当作一个综合体来考虑,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功能 的复合性以及大众的行为方式。 2) 抛弃传统的构图形式中诸于中心等级、和谐秩序和其他的一些形式美规则,通过“点”、“线”、 “面”三个不同系统的叠合 。
拉维莱特公园
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
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 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并且, 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建成后的拉维莱特公园向我们展示了法国的优雅、巴黎的现代、热情 奔放,具体到音乐、绘画、雕塑等,甚至还有被认为是最优雅的语言——法语的展示。
高线公园再开发项目将高线发展的个主要历史时期的特征自然地融合到更新设计中将园林与建筑结合实行公众主导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并将历时性保护与更新理念贯穿到高线周边区域的保护中历史沿革20世纪30年代20世纪80年代交通生命线时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荒草地涂鸦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保护再利用时期设计理念高线公园融合了3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并且将园林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使其成为一条历史与现代共融建筑与景观交织的空中绿廊
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https://img.taocdn.com/s3/m/36b7a4637e21af45b307a8f9.png)
设计理念
“高线"公园整体设计的核心策略是"植一筑",它改变步行道与植 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 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 时而展现自然的荒野与无序、时而展现人工种植的精心与巧妙, 既提供了私密的个人空间,又提供了际交往的基本场所。
“植一筑”: 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体系相 互渗透,营造出不同的表面形态,从高步行率区(100%硬表面)到丰 富的植栽环境(100%软表面〕,呈现多种硬软比率关系,为使用者带 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重建时期:
项日名称:高线公园 项日地址:纽约市曼哈顿区西部 第一部分:甘斯沃尔特街至第20街 第二部分:第20街至第30街 第三部分:火车站西部,第30街至34街 项日而积:总计2.87h㎡是,22个街区.长度2.3km 第一部分:1.13 h㎡,9个街区,长度0.8km 第二部分:0.87h㎡,10-个街区,长度0.8km 第兰部分:0.87 h㎡,长度0.7km 项日委托,纽约市(纽约市公园与游憩部,经济发展副市长办公 室.纽约市经济发展公司,纽约市城市规划局)以及 高线之友协会。 Aim设计,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事务所(主持设计团 队)与(Dlller Scafidio+Renfro建筑师事务所
1847年,纽约市授权在曼哈顿西侧修筑街头铁轨工程。 1851-1929年间,行驶的货运列车与街头的人流车辆常常发生事故,第十 大道成为家喻户晓的死亡大道。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当时的火车前面 都会有西部牛仔挥舞红旗骑马指挥。 1929年,经过多年的安全辩论,纽约市与纽约中央铁路公司达成协议, 进行西侧铁路改善工程。整个项目长13英里,消除了105个铁道路口, 兴修了32亩河滨公园。当时共耗资超过1亿5千万美元,折合今天的20 多亿美元。 1934年,高架列车线开通。从第34街到春街的圣·约翰公园终端。它直 接连接到工厂和仓库,把牛奶制品、农产品和肉类等运输到这一区域 的冷冻仓库和工厂里而再不造成街头的交通隐患。 50年代,随着州际运输的需求增长,导致州内的轨道交通和高线铁路运 量下降。 60年代,最南部的高线铁路杯拆除。 1980年,最后一趟列车运送了三车冷冻火鸡通过高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近10年的中国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尽管作为城市建设技术支持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进行了大量的规划设计实践工作,但我们的城市却离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似乎越来越遥远,主要表现在:老城逐渐消失、新城规划失去人性尺度、交通拥堵、绿地缩减、河流污染、空气污浊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因此,面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如何把城市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从西方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看来,无论是生态城市、绿色城市还是低碳城市,都离不开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开放空间的重视。
而在协调和处理城市与生态环境及开放空间的关系当中,风景园林师起着首当其冲的重要作用。
在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当中,很多城市正面临着城市转型的考验,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会产生许多城市更新项目,而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城市更新提高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的成功案例较多,因此作者希望通过对美国纽约市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更新项目——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的研究,论证风景园林师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国内城市管理者和风景园林师的反思,为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本认识废弃铁路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
“高线”是一段三十英尺高的高架铁路,建于1930年,它原是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
采用高架形式是为了减轻地面交通压力。
高线于1980年功成身退,至今已废弃近三十年。
开放景观景观打造后开放的部分,是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占总长的三分之一)和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
最后一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2历史沿革这条高架路从纽约市肉库区直通到曼哈顿西城区的第30大街,总长约1.5英里(约2.4公里),沿途可欣赏美景和哈德逊河,还能经过一些地标性建筑,比如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
高架铁道距离地面30英尺(约9.1米),铁道最宽处有60英尺(约18.3米)。
铁路时期1847年,纽约市授权在曼哈顿西侧修筑街头铁轨工程。
1851-1929年间,行驶的货运列车与街头的人流车辆常常发生事故,第十大道成为家喻户晓的死亡大道。
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当时的火车前面都会有西部牛仔挥舞红旗骑马指挥。
1929年,经过多年的安全辩论,纽约市与纽约中央铁路公司达成协议,进行西侧铁路改善工程。
整个项目长13英里,消除了105个铁道路口,兴修了32亩河滨公园。
当时共耗资超过1亿5千万美元,折合今天的20多亿美元。
1934年,高架列车线开通。
从第34街到春街的圣·约翰公园终端。
它直接连接到工厂和仓库,把牛奶制品、农产品和肉类等运输到这一区域的冷冻仓库和工厂里而再不造成街头的交通隐患。
50年代,随着州际运输的需求增长,导致州内的轨道交通和高线铁路运量下降。
60年代,最南部的高线铁路杯拆除。
1980年,最后一趟列车运送了三车冷冻火鸡通过高线。
荒废时期80年代中期,一群居住在高线之下的居民,开始要求政府拆除高线。
一位西切尔西的铁路爱好者——彼得奥布勒兹,在法庭上努力阻止拆迁,力争恢复铁路运营。
1999年,高线附近居民约书亚戴维和罗伯特哈蒙德,发起成立了非营利组织“High Line 之友”(FHL),倡导高线进行保存并再利用作为公共开放空间。
2002年3月,FHL的这一设想得到了纽约市议会的支持。
2002年10月,经过评估,FHL设计的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由此公共空间所创造的税收收入将大于建筑所需的成本。
2002年12月,纽约市与联邦地面运输委员会出台方案,要求城市规划充分保护和利用高线铁路。
2003年1-7月,”重建高线“开始面向世界开放征求意见。
共有36个国家的720支团队参与设计,数百项方案陈列在大中央车站前。
2003年7月,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宣布将投入财政资金修复高线。
纽约高线景观[1]2004年9月,FHL最后选择了由Field Operations领头、包括Diller Scofidio+Renfro 在内的设计队伍进行园艺、工程、安全、维修、公共艺术等全面打造。
2005年,CSX运输公司将High Line在30号大街以南的地带捐献给了纽约市。
一期工程最南端的三分之一段从甘斯沃尔特街延至西二十街,长约半英里(约0.8公里),途中横跨第十大道。
公园第一段改造由混凝土和绿化景观带组成,改造时留下了生长繁茂的野花野草,还在某些区域保留着原先纵横交错的铁轨。
即使夜间行人也可以在草丛中行走或闲坐。
这里灯光柔和而均匀,光源都隐藏在膝盖以下的高度,而从空中俯瞰,线状的光源流动而有韵律。
2009年6月高架一期开放后受到出乎意料的欢迎。
公园为纽约市所有,接待了超过400万人次游客,纽约人和游客各占一半,是市内单位面积内访客人数最多的景点。
非盈利保护组织高架之友与纽约市签订许可协议,通过私人筹款支付90%的公园人员和日常维护运营开销,并组织公共节目和周边社区联谊活动。
至今高架之友已经通过高架公园活动筹集了5000万美元的私人资金作为未来建设资金,并维持公园维护和运行。
二期工程高架公园二期从西20街到西30街,全长半英里,公园总长1英里。
新入口处位于西23街、西26街、西28街和西30街分别增设了新入口。
整个公园覆盖了完整的无障碍通行道,并在西30大道和西23大道设置了两台升降电梯以补助西14大道和16大道现有的两台电梯。
二期工程设计了一系列景观小品造福公众,例如“切尔西(Chelsea)灌木丛”,这是一个像草甸一样位于西20大道和西22大道之间;“草坪和台阶座椅”则是一个面积为455 平米的大草坪,上面的休闲座椅是由西22大道和23大道回收来的柚木制作而成的;“野花花坛”则是一个位于西26大道和29大道之间的直线形人形步道。
三期工程剩下的三分之一铁路环绕着哈德逊铁路站场,位于西三十街和西三十四街之间。
终段铁路野花盛开,杂草丛生,属于CSX运输公司所有。
2010年纽约市完成了公共用地审批手续,取得了这段铁路所有权,目前正在和CSX以及周边业主协商,对公众开放位于铁路站场的高架公园入口。
蒂凡尼基金会将投入500万美元启动“铁路站场复兴”运动,高架公园长期支持者Donald Pels 和Wendy Keys将追加500万美元,将运动资金翻倍。
高线公园第一段占地2.88亩,全长超过0.5英里。
它从甘西沃特街到西20街延伸超过9个城市街区,通过了历史肉类加工区和西切尔西居民区。
20世纪30年代,作为西口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在空中30英尺的货运高线被取消了,从而解除了高空列车对下部街道的威胁。
自从最后一班火车在1980年运行后,这条铁路已经废弃25年之久,年久失修的它被视为眼中钉,它割断了相邻地块的联系并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威胁。
在这期间,荒废的铁轨上形成了一层薄土,早期演替物种开始增长。
这一偶然随机的景观抓住了一些纽约人的想像,并引发了一个将其建成一个公园的想法。
1999年,高线伙伴组织成立了,他们担负了拯救保留高线并将其改造为一个非凡的公园的使命。
向南看区域的夜景。
这个项目为动物栖息、野生生物和人类建立了一个城市廊道,为沿哈德逊河的绿道和园路在未来的连接提供了条件。
新高线公园景观以缓慢为特点,有一些使人分心的事物和一些冥想空间为高线公园保留了一份神秘和野趣,但并没有降低它的用途和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空间的普及性。
向南看华盛顿草地。
一个集成的系统结合了排水,公用设施和现有的铁轨间或安置结合新铺设,种植,灯光和座位。
纽约市和高线伙伴雇佣景观设计师去领导一支超过15个专家的合作团队共同设计铁路前两个部分,同时为整个1.45英里的铁路提供一个系统的规划,包括开发商之间的协调,以鼓励高线公园和相邻公园的积极关系。
设计人员的挑战范围包括对现有的结构的改造(使之安全,方便和实用),保留铁路的历史元素和被遗弃的高线铁路的景观,将其打造成一类有娱乐设施的活动场所及公共长廊,赋予它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生命和新未来。
主要制约因素包括高架结构的极端条件,例如其上下都暴露于风寒中;最小宽度(30-50英尺)和深度(18-24英寸);由于私有财产所有权的关系难于为公众提供新的台阶和电梯等通达途径;实施落实这个项目涉及到高架结构(18-30英尺高)横穿纵跨超过22个公共街道和密集的居民区;所有权问题关系到项目中现有和潜在的开放商彼此之前的关系;升级和维修现有的结构,使其满足健康安全和法规条例。
这种将高架轨道结构改造成为一个新的公共公园的项目在美国史无前例,因此,设计必须创新,特别是在其物质性,环保材料和分阶段实施的做法上要促进创新,考虑短期和长期规划和未来的维护和运营。
在甘西沃特林地,向南看。
该公园被设计成一个缓慢的空间便于行走和思考,通过舞蹈般的步行系统,强化城市和河流之间的呼应关系和视线,以及内在的私密空间。
第十大街广场的俯瞰。
木质座位台阶进入了第十大道现有上空的视线,同时木质甲板和大树以及座椅将人的视线引导向自由女神像。
第十大街广场,在第17街有露天剧场的座椅和一个不寻常的观赏点。
设计思路在忧郁的激励中发现并建立高线的美,在这里自然已经回收了一些有价值的城市基础设施,设计的目标是将这些工业遗留转化成为后工业时代的休闲设施。
通过农业技术混合的策略将有机物和建筑材料以不同比例混合从而改变行人与植物体之间的参与互动方式,以此适应野生或栽培植物的不同生境,又为人提供私密和开放的不同空间。
与哈得逊河公园的速度形成鲜明对照,新高线公园独特的线性体验以缓慢为特点,有一些使人分心的事物和一些冥想空间为高线公园保留了一份神秘和野趣,但并没有降低它的用途和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空间的普及性。
这一基本概念的整体战略--一个新的铺装和种植系统,使用不同的比率的硬质与软质表面,高使用地区(百分之百的硬质)过渡到丰富的植被群落生境(百分之百软质),其间还有大量体验不同的梯度。
日光甲板位于西十四街和西十五街之间,是高线公园中最受欢迎的聚集点之一。
大尺度的户外家具,顺着历史铁轨柔和的曲线,周边围绕了香草和多年生植物。
从切尔西草原向北看。
新的植物种类经过了精心挑选,去建立一个本土化,更有弹性,低维护,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自播繁衍的景观,同时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与微气候下运行。
我们的定位始终是试图尊重高线本身的特性,不去破坏它本身的属性,从而使它首先会产生这样一种迷人的特别的现象:它的奇异性和线性度,它直接的实用主义,它同时具有亲密和巨大的尺度,它自发的财产即野生植物--草甸,灌丛,藤蔓,苔藓,鲜花混杂结合了镇流器混合,钢铁和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