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辩证论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脾胃病辩证论治ppt课件

脾胃病辩证论治ppt课件
13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本虚标实
其人平素脾胃本虚,如常 有脘腹胀痛,饮食减少,或大便时溏,肢体倦怠 等症,近又伤于饮食,或感受寒邪而引发。
14
辨气血
1、脾胃气虚 2、脾胃气滞 3、心脾血虚 4、血瘀脘痛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15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脾胃病辩证论治的一些体会,主要从脏腑,阴阳、寒热、 虚实、气血五个方面分别予以讨论。在实际临证时,这五个方面是 密切联系的,不能把它机械地分开,应是整体地联系起来进行辩证。
16
谢谢大家
17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辨寒热
对脾胃病之寒热,大致有脾胃虚寒、脾胃湿热、寒热错杂三种证候。
1、脾胃虚寒 2、脾胃湿热 3、寒热错杂
12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辨虚实
由于脾胃病之病因不同,或病之新久差异,故而有虚实不同。
1、证实 2、若暑湿内侵者,可与藿香正气散加黄莲、黄芩以清湿热。 3、若因感觉寒邪,可引起脘 腹作痛,或呕吐清液,或腹胀泄 泻。 4、饮食内伤 4-1、脾胃虚寒而伤食者,治以辛温导宿食之剂,如保和丸,加 白术、枳壳、干姜等。 4-2、伤食而有热者,治以辛凉消导宿食之剂,如《丹溪心法》 之大安丸,再加黄连、黄芩。 4-3、若以痰湿内聚脾胃,胸脘满闷,恶心泛呕痰,甚或疼痛, 治法以化痰和胃,如二陈汤、外台茯芩饮,或小半夏加茯芩汤、 和胃二陈煎等。
9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脾胃与肾阴
脾胃病有阴阳寒热之别。若脾胃阴虚,则当 整理提高
辨阴阳
中医阴阳学说从脏腑讲,腑为阳,脏为阴;从脾胃讲,脾为阴,胃为阳。 所以又称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脾胃学说(课堂PPT)

脾胃学说(课堂PPT)
15
方剂:
半夏汤(秫米、半夏)——胃逆不和 不得眠主方 兰草汤(佩兰)——脾瘅(口甘)
16
• 综上所述,无论脾胃的解剖、生理、病理,还是诊 断、治疗与预防,
• 《黄帝内经》的论述都颇具规模, • 为脾胃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中医学所谓的“脾胃”不仅仅是解剖学概念, • 更主要的是具有生理、病理功能的概念, • 是个多种功能的概念统一体。
热,烦心出黄。” • 《素问·热论》:(伤寒);“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
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 表明脾胃病证常可由其他经络、脏腑传变而来。
11
• 至于脾胃病证的发病机理,涉及到寒热虚实等各个方面
• 《素问·藏气法时》:“脾病者,身重善饥肉 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飨 泄食不化。”
• 腹满、飨泄、饮食不化为脾家虚实常见 之证。

12
• 《素问·调经论》:“脾藏肉……形有余则腹胀, 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 《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脐以上皮热;胃中寒,则腹胀”
•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面热者,足阳明病”
13
(三)脾胃病的治疗 • 刺灸治疗 • 《素问·刺热篇》 • 治脾热病以“刺足太阴阳明”
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满。”
23
二、脾胃病证的八法应用
1.汗法——桂枝汤 麻黄汤 2.下法——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子仁丸 3.吐法——瓜蒂散 4.和法——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 5.温法——理中汤、四逆汤、大建中汤、苓桂术甘汤、黄 土汤、桃花汤 6.清法——白虎汤、竹叶石膏汤、茵陈蒿汤 7.消法——厚朴七物汤 8.补法——薯预丸、小建中汤、麦门冬汤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症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症  ppt课件

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 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胃脘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 可参考本节辨治。
PPT课件10Fra bibliotek知识链接 叶天士论养胃阴、和胃络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江苏 吴县(今苏州市)人。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 叶氏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所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 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提出根据温病的病变发展特点, 可以卫、气、营、血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 叶天士对温病学派的创立与奠基,人们多熟知,然作为内科临床大 家,叶氏对内伤杂病的辨治亦深为后世称道,对脾胃病,他补充了李东 垣《脾胃论》详于脾而略于胃的不足,提出“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 肯协和”,主张柔养胃阴,并提出胃痛“久病入络”的新观点《临证指 南医案》是后人学习叶氏临床经验的重要文献。
PPT课件 3

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 与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通为用,以 降为顺,与脾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脾升胃 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皆赖脾胃运化水谷以所养。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 受纳、运化、升降、调摄等功能的异常。
PPT课件
4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煦则 运化健旺。胃喜润恶燥,不仅需阳气的温煦,更赖阴液的 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胃气通降。故脾阳 (气)易虚,而胃阴易亏。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可出 现纳呆、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 失调,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症。 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 可因胃气壅滞,而发生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 于和降而上逆,可致暖气、恶心、呕吐、呃逆等。小肠司 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 皆隶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

(PPT课件)浅谈李东垣_脾胃论

(PPT课件)浅谈李东垣_脾胃论

脾所不胜 病及肝胆
李东垣云:“肝木妄 动,胸胁痛,口苦舌干,往来寒热 而呕,多怒,四肢满 闭,淋溲,便难,转筋,腹中急痛 ,此所不胜乘之也。” 肝木为脾土的“所不胜”,如果 肝木妄行,横制脾胃, 木郁生火,累及少阳,使枢机不 利,出现以上诸证。 又云:“胃虚则胆及小肠温热生长之气俱不足,伏留 于 有形血脉之中,为热病,为中风,其为病不可胜纪, 青 、赤、黄、白、黑五脏皆滞。”指出胃气虚,则胆和小 肠的机能受限,至阴火反郁伏血脉中,发生热病、中 风 等种种病证,不可胜数。胃胆、大小肠、膀胱、五脏 都 受阻滞,则阴火上乖,生机衰退。
《脾胃论》内容简介
全书以《内经》为理论依据,旁及仲景,孙思邈,钱乙等医家理论
上卷
论述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 识意义。
阐述气运衰旺等专题的阐述及脾胃病的具体 中卷 证治。
下卷 脾胃虚损与其他脏腑、九窍的关系及 治疗方
法。
创论脾胃
• 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
李东垣传张元素之学,在其脏腑辨证虚实议病的启示下,独阐 发《素问》“土者生万物”的理论,创脾胃论和“内伤说”。 认为促成人之早夭的根本原因在于元气耗损,而“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论·脾胃 虚实传变论》)。
中国河北省正定县南城门 (长乐门)内的李杲雕像。
李杲-学术思想
《内外伤辩惑论》
理论 李杲亲自完成
《脾胃论》 《兰室秘藏》
临床
《东垣试效方》
学生罗天益整 理
所处环境
交往的多是上层社会有钱有势的人,膏粱 厚味,易伤脾胃。
金元混战时期,人民疲于奔命,饮食 不节,起居无时,易伤脾胃而百病由 生。
学术契因
脾胃虚弱 肾水泛滥 • 李东垣云:“肾水反来侮土,所胜者,妄 行也。作涎及清涕,唾多,溺多,而 恶寒 者是也。土火复之,及二脉为邪,则足不 任身, 足下痛不能践地,足乏无力,喜睡 ,两丸泠,腹阴阴而 痛,妄闻,妄见,腰 脊背肿皆痛”。自入 肾,为唾液多、尿多 、恶寒等真阳衰微,肾水妄行的病 证。若 阴火偏胜,复乘脾土,煎熬冲任二脉,二 脉同 起下焦“会阴”势必损伤肾精,出现 肾萎,肾阳亏乏不能资助脾土,而肾水泛 滥反侮脾土诸证。

《脾胃病讲座》课件

《脾胃病讲座》课件
生冷食物
营养均衡:多 吃蔬菜、水果、 粗粮等富含纤
维的食物
适量运动:促 进消化,增强
体质
运动调理
适度运动:选择适 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瑜 伽等
运动时间:每周至 少进行3-5次,每 次30-60分钟
运动强度:以微微 出汗为宜,避免过 度疲劳
运动后注意:及时 补充水分,避免受 凉感冒
Part Five
脾胃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心理护理
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学会自我调节: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获得支持 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生活护理
饮食调理:清淡易消化,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 眠,避免熬夜
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紧 张、焦虑、抑郁
调理方法
饮食调理:合理膳 食,避免辛辣、油 腻、生冷食物
生活习惯:保持良 好的作息习惯,避 免熬夜、过度劳累
运动调理:适当运 动,增强体质,提 高免疫力
情绪调理:保持心 情愉悦,避免过度 紧张、焦虑、抑郁
饮食调理
饮食规律:定 时定量,避免
暴饮暴食
饮食清淡:避 免辛辣、油腻、
脾胃湿热:表现为 口苦、口臭、大便 黏腻、舌苔黄腻等 症状
脾胃虚寒:表现为 胃痛、胃胀、胃寒、 腹泻等症状
脾胃实热:表现为 口干、口苦、大便 干结、舌苔黄厚等 症状
脾胃病的症状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腹胀、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反酸
●口干、口苦、口臭源自●疲劳、乏力、失眠

皮肤干燥、粗糙、暗沉

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
3.诱发因素: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
医学课件
8
二、病症鉴别:
1.痞满与胃痛
痞满 胃痛
相同
主症
病位同在胃 满闷不适
脘部
以疼痛为主
不同 病势 较缓

压痛 无
压之可痛
医学课件
9
2.痞满与鼓胀
痞满 鼓胀
相同
不同
伴随症状
病位
自觉腹部胀 自觉满闷不舒 胃脘 满为主症 腹部胀大如鼓,大腹
皮色苍黄,脉 络暴露
触诊 按之柔软 腹皮绷紧
医学课件
10
3.痞满与胸痹
痞满 胸痹
主症
兼症
脘腹满闷不舒
偶有胸膈不适
胸中痞塞不通,致胸膺内外疼 脘腹不舒 痛,胸闷、胸痛、短气
医学课件
11
4.痞满与结胸
痞满 结胸
不同
相同
心下胃脘,满而不痛,手可按 病位皆在脘部 压,触之无形
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拒按
医学课件
12
三、相关检查
断胃动力障碍、紊乱等
4.胃肠动力检测:
5.幽门螺旋杆菌:
6.B超、CT检查:
医学课件
16
三、相关检查
1.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 :
2.病理 :
3.X线钡餐:
相关检测可查是否
4.胃肠动力检测: 为HP感染
5.幽门螺旋杆菌:
6.B超、CT检查:
医学课件
17
三、相关检查
1.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 : 2.病理 : 3.X线钡餐: 4.胃肠动力检测: 可鉴别肝胆疾 5.幽门螺旋杆菌: 病及腹水等 6.B超、CT检查:
无物无滞而痞 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8泄泻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8泄泻

机要 寒湿内盛,脾失健运, 清浊不分。 治法 散寒化湿 主方 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热互结,损伤脾胃, 宿食内停,阻滞肠 传化失常。 胃,传化失司。 清热利湿 葛根芩连汤加减 消食导滞 保和丸加减
(四)脾胃虚弱证 1、症状: 主症: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 兼症: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 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证机概要:脾虚失运,清浊不分。 3、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4、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本方有补气健脾 、渗湿和胃的作用,对脾虚神疲、倦怠纳少、 大便溏者适宜。
二、治疗原则-----运脾化湿。 暴泻-----重在化湿,参以淡渗,结合运 脾; 久泻-----以健运脾气为先,佐以化湿利 湿; 夹有肝郁----抑肝扶脾; 夹有肾虚----补火暖土。
三、证治分类: (一)寒湿证: 1、症状: 主症: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 兼证:脘闷食少,腹痛肠鸣。若兼外感风寒,则恶 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苔薄白,脉浮 。 2、证机概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 3、治法: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4、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本方既可解表,和中散 寒,又能理气化湿,除满健脾,用于外感寒邪,内伤 湿滞的泻下清稀,腹痛肠鸣,恶寒头痛之证。
5、常用药: 白芍——养血柔肝。 白术——健脾补虚。 陈皮——理气醒脾。 防风——升清止泻,与术、芍配伍,辛 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 泻之功。
6、加减: 若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嗳气者,可加柴 胡、木香、郁金、香附疏肝理气止痛。 若兼神疲乏力,纳呆,脾虚甚者,加党 参、茯苓、扁豆、鸡内金等益气健脾开胃 。 久泻反复发作可加乌梅、焦山楂、甘草 酸甘敛肝,收涩止泻。
泄泻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胃痛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胃痛
4)心脾两虚,症见心悸少气,多梦少寐,体倦纳差 ,唇白舌淡,脉虚弱者,可加党参、黄芪,或用归 脾汤以健脾养心,益气养血。
5)若口干咽燥,舌光无苔,脉细,为阴虚无以濡养 ,加生地、麦冬以滋阴润燥。
6.脾胃虚寒证
• (1)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 兼症: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 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 林佩琴《类证治裁·胃脘痛》则概括了胃痛 之寒、热、虚、实及在气、在血的病机、主症、 治法。从而使本病的辨证论治更加完善。
范围
胃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证,西医学的急、慢 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癌、胃下垂、胃粘膜 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球炎,以及部分肝胆 疾病、胰腺炎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考 本节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 基本原则: 理气和胃止痛
同时: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祛寒勿过辛燥, 养阴谨防滋腻, 补脾注意运脾, 化瘀宜兼理气。
散寒 、除湿、 泄热 、消食、 化瘀 养阴益胃、 温阳益气
【辨证论治】
1.寒邪客胃
(1)主症: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 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兼次症: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有受寒饮冷史。 舌脉象: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消食化积
理气和胃
(5)加减:
1)气滞胀重、或两胁痛甚者可加川楝子、元胡索 理气止痛。
2)嗳气频作者,可加沉香、旋覆花、代赭石, 亦可用沉香降气散降气解郁。 3)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和中制酸。
3.肝气犯胃 (1)主症:胃脘胀痛,或攻撑窜通。牵引 背胁,胸闷嗳气,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喜长 叹息。
3)若脾虚湿盛者,可合二陈汤。 4)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

(医学课件)脾胃病学术思想与经验应用体会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脾胃病学术思想与经验应用体会PPT幻灯片
必波及各脏,即所谓“脾通四脏”。
14
1、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
水湿阻滞、湿热蕴结非脾实,本于脾虚。 脾虚失其健运,生湿,湿停则易阻滞气机,
气有余可生热,故湿热蕴结。 其本在脾虚,湿热为标实。
15
1、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
脾无阴虚,胃有阴虚。
脾为阴之至阴,喜燥而恶湿。其运化水谷 之精微依靠脾气、脾阳。
舌体、舌质、舌苔的不同变化是辨证的基础
舌体胖大甚至边有齿痕 舌质淡或红
舌苔黄腻或白腻 舌苔厚腻粗糙
舌边或舌尖的偏红
脾气虚程度 脾胃寒热
脾胃寒湿或湿热 脾胃湿盛 肝火心火
8
四诊合参,诊病重视望舌诊脉
舌体胖大、舌苔正常 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
舌体胖大、舌苔白腻 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
舌体胖大、舌苔黄腻
燥为阳,湿属阴,脾喜燥而恶湿——阳常 不足,湿(阴)常有余,故无阴虚。
16
2、治胃必实脾,健脾必和胃
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致胃实; 胃腐熟无力,失于和降,亦致脾虚。
因而治法上,治胃必健脾,健脾必和胃。
如脾虚为主,当补重于消。如以胃实为主, 治在消重于补。临证分清病机,根据主次, 随证治之。
19
4、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
李老认为,人是有机的整体,脾胃与其他脏 腑相互依存,五脏六腑皆禀受脾胃之营养运化 ,而发挥其生理作用。因而脾胃的病变必然影 响他脏腑,其他脏腑阴阳之失调也必然影响脾 胃。而在诸脏腑中,肝脏与脾胃的关系更为密 切。如情志伤肝,肝郁气滞,失其疏泄条达, 横逆脾胃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即所谓木郁克 土;如饮食损伤脾胃;或久病脾胃虚弱,湿阻 中焦,肝气失其正常的疏泄条达,均可导致肝 脾失调或肝胃不和,即土壅木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本虚标实
其人平素脾胃本虚,如常 有脘腹胀痛,饮食减少,或大便时溏,肢体倦怠 等症,近又伤于饮食,或感受寒邪而引发。
2020/12/12
16
辨气血
1、脾胃气虚 2、脾胃气滞 3、心脾血虚 4、血瘀脘痛
2020/12/12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脾胃病辩证论理
2020/12/12
1
什么是脾胃病?
症状:
食欲减退、脘腹胀满、疼痛、呕逆、 吞酸、嘈杂以及大便失调等症。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2020/12/12
对脾胃病如何辩证论治,我认为应从脏腑、阴阳、寒热、虚实、气血 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燥湿之性
从燥湿之性分,则脾为湿土,故恶湿;胃为燥土,故恶燥。
1、胃燥之证 2、脾湿之证
2020/12/12
8
2020/12/12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脾胃和肝胆
以脏腑生克制化,脾胃属土,肝胆属木,所以肝胆之气乘克脾胃。 肝气乘胃 肝气乘胃可有以下几种不同证侯
1、肝火乘胃 2、肝气郁结,肝气乘胃。 3、胃阴亏损,肝气乘胃。 脾虚肝乘 1、泄泻 2腹胀及腹痛
肾有二性,即水与火,肾水即肾阴,肾火属肾阳,又称命门之火。现从脾 胃病的一些常见证候中,来分析脾胃与肾的病机关系,以及由此而讨论其 治疗方法。
脾胃与肾阳 1、慢性泄泻 2、脘腹胀满
2020/12/12
11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脾胃与肾阴
脾胃病有阴阳寒热之别。若脾胃阴虚,则当滋养肾阴以治之。
下面我从脾和胃、脾胃和肝胆、脾胃和肾、脾胃和心进行探讨。
2020/12/12
5
2020/12/12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脾和胃
今从脾胃的“纳化功能”、“升降之机”、“燥湿之性”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纳化功能
什么是纳化? “纳”是指受纳饮食;“化”即运化水谷之精气。 下面对脾和胃的纳、化不同,再作分别论述:
9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脾胃与肾
肾有二性,即水与火,肾水即肾阴,肾火属肾阳,又称命门之火。现从脾 胃病的一些常见证候中,来分析脾胃与肾的病机关系,以及由此而讨论其 治疗方法。
脾胃与肾阳 1、慢性泄泻 2、脘腹胀满
2020/12/12
10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脾胃与肾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辨脾胃
对脾胃病的脏腑辩证,首先根据病人的主要症状,辨别其脏腑病位主要在 脾,还是胃,还是脾胃兼病。
1、胃司受纳 2、脾主运化 3、辩证论治意义
6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升降之机
凡脏腑之气,皆有升降之机,它与脏腑之阴阳、上下有其一定变化规律。 脾和胃,脾为脏,属阴,脾气上升; 胃为腑,属阳,胃气主降。
1、脾气主升 2、胃气主降
2020/12/12
7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17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脾胃病辩证论治的一些体会,主要从脏腑,阴阳、寒热、 虚实、气血五个方面分别予以讨论。在实际临证时,这五个方面是 密切联系的,不能把它机械地分开,应是整体地联系起来进行辩证。
2020/12/12
18
谢谢大家
2020/12/12
19
2020/12/12
12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辨阴阳
中医阴阳学说从脏腑讲,腑为阳,脏为阴;从脾胃讲,脾为阴,胃为阳。 所以又称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1、胃阳虚 2、胃阴虚 3、脾阳虚 4、脾阴虚
2020/12/12
13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辨寒热
对脾胃病之寒热,大致有脾胃虚寒、脾胃湿热、寒热错杂三种证候。
1、脾胃虚寒 2、脾胃湿热 3、寒热错杂
2020/12/12
14
2020/12/12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辨虚实
由于脾胃病之病因不同,或病之新久差异,故而有虚实不同。
1、证实 2、若暑湿内侵者,可与藿香正气散加黄莲、黄芩以清湿热。 3、若因感觉寒邪,可引起脘 腹作痛,或呕吐清液,或腹胀泄 泻。 4、饮食内伤 4-1、脾胃虚寒而伤食者,治以辛温导宿食之剂,如保和丸,加 白术、枳壳、干姜等。 4-2、伤食而有热者,治以辛凉消导宿食之剂,如《丹溪心法》 之大安丸,再加黄连、黄芩。 4-3、若以痰湿内聚脾胃,胸脘满闷,恶心泛呕痰,甚或疼痛, 治法以化痰和胃,如二陈汤、外台茯芩饮,或小半夏加茯芩汤、 和胃二陈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