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
摘要: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猜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之一。结合教学实际,从创设问题情境诱发猜想,利用动手操作引发猜想,通过观察分析验证猜想,注重练习设计激发猜想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猜想;方法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没有猜想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猜想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如何结合教材进行数学猜想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猜想
在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时教师如果能提出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就可以诱发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先介绍学生最熟悉的硬币,让学生看硬币只有正反两面,然后让学生猜:任意抛出一枚均匀的硬币到底会是哪一面向上?硬币会不会有竖起来的可能呢?通过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分析,教师借着追问哪一面向上的可能性大?哪一面向上的可能性小?还是让学生猜,但这次,让学生借助数据进行分析,也就有了猜测的理论依据。这样通过猜想,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
好的学习动机,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二、利用动手操作引发猜想
动手操作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而且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是以具体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有要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观察、操作,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行猜想。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教师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去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自己去寻求得出: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通过操作活动,引发学生展开猜想:“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那么,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等问题,由于受直觉思维的影响,学生或许会猜出:因为锐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小于90°,所以锐角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因为钝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大于90°,所以钝角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等问题。教师这时就要指出:“这个猜想对不对,还有待我们证实。”这样,学生有了猜想,就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急切地想知道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进而全神贯注地关注课堂。
三、通过观察分析验证猜想
在学习中,学生的猜想总是千奇百怪。这些猜想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检验,引导学生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例如,教学“能被7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易受能被2、5
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很容易做出错误的猜想。对此,教师出示如下两列数引导学生观察、验证:
(1)7 27 47 17 27 897 117
(2)14 49 203 455 476 581
提问:第一题六个数的个位数都是7,他们能否被7整除呢?通过验证,学生就有可能意识到原先的猜想是错误的,心中充满疑惑,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第二题:第二题的数能否被7整除呢?这六个数的有什么特点?你想到了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7整除不是看个位,也不是看十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猜想:(1)与个位数的商有关;(2)与各位数的和有关;(3)与数位有关……对于这些猜想,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验证。
四、注重练习设计激发猜想
练习题的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在猜想中进行练习,可使知识得到巩固。如在巩固“圆的面积”教学时,我出了一道这样的习题:学校围墙外面是一大片草地,一个看牛娃把牛拴在桩上,绳子净长6米,这头牛最多可在多大面积上吃到草?学生们动手寻找答案,很快学生提出猜想:要求这头牛最多可在多大面积上吃到草,也即是求以绳长6米为半径的圆的面积。
练习题的设计要让学生做到多一点猜想,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猜想,既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智力水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市高新区红旗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