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生产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类别及生物学特性

一、牧草与饲料作物的株丛类型

根据叶在枝条上的着生位置,可分为上繁草、下繁草和莲座叶丛草3个类型。

1、上繁草:植株上部分枝较多而下部分枝较少,适合刈割利用的牧草。

刈割留茬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10%;

2、下繁草:植株下部分枝较多而上部分枝较少,适合放牧利用的牧草。

3、莲座丛草:叶簇状,没有茎生叶或茎生叶很小。全部叶片放射状向四周展开呈莲座状,上部的叶片较下部的叶片小,叶柄较短。大白菜、胡萝卜、菊苣等叶菜类饲料作物属于此类。6大经济类群:禾本科、豆科、莎草科、菊科、藜科和杂类草。

适口性:家畜对某种牧草的喜食和采食程度。

分蘖:禾本科等牧草生长到一定时期在距离地面较近的几个节上向上发出新枝、向下生根的现象。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寿命

根据寿命将牧草与饲料作物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牧草。

一年生牧草:当年即可完成整个发育过程,开花结实后死亡。

两年生(越年生)牧草:当年不能开花结实,第二年才开花结实,之后死亡。

多年生牧草:寿命两年以上。

多年生牧草根据寿命长短又可分为:短寿命、中寿命和长寿命牧草:

短寿命牧草:平均寿命年为3~4年。发育速度快,当年萌发,形成生殖枝,第二年发育完全,产量达到最高峰。第三年产量逐渐下降。如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

中寿命牧草:平均寿命年为5~6年。发育速度较慢,种子萌发当年不能形成生殖枝,2~3年后发育完全,产量最高,生长第4年产量开始下降。如紫花苜蓿、百脉根等。

长寿命牧草:平均寿命10年或更长。发育速度慢,种子萌发当年不能形成生殖枝,3~4年后发育完全,产量达高峰。如紫羊茅、鸭茅等

生长发育: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这个过程称为植物的生长发育。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萌发—出苗(返青)—分蘖(分枝)—抽穗(现蕾)—开花—结实—枯黄

萌发: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

出苗:指幼苗露出地表面;返青:指植物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并恢复生长。

分蘖: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分枝:豆科牧草在根颈附近,长出嫩枝。

抽穗:禾本科类牧草发育完全的幼穗从叶鞘内伸出的时期或状态。现蕾:豆科牧草出现花蕾的时期。

生育期:牧草从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天数(收获种子的牧草);出苗(返青)到地上营养体收获所持续的总天数(收获营养体的牧草)。

生育时期:指牧草在一年中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如现蕾期、抽穗期等。

生长期:牧草从出苗(返青)到地上部分枯黄所经历的天数。

第二章牧草与饲料作物的栽培管理

土壤耕作:指在作物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的土壤状况,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得到改善,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耕作层(表层):位于土壤的最上部、受耕作影响而被搅乱的土层

土壤耕作措施

常规耕作(传统耕作):用犁翻耕土地,以及用耙、锄、中耕机等进行表土耕作的措施。

1、基本耕作措施:犁地(作业深度一般在16-22cm)。

2、表土耕作措施(作业深度一般限于10cm以内):灭茬、耙地、开沟和起垄、镇压、中耕管理。加深耕层时,应注意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乱土层,逐年加深(2-3cm/年)的原则。少耕和免耕耕作:1、少耕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耕作项目、作业次数和作业面的一类耕作方法。

2、免耕法:又称零耕、化学中耕法。指在作物播种之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在作物生育期间不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种子的品质要求

1、纯净度高

纯净度:指被检验种子剔去杂质及其他种子后剩余的真实纯净种子的百分率。纯净度(%)=纯净种子重/样品种子重×100。

2、籽粒饱满匀称

3、生活力强

生活力:指在一定水温条件下,种子能够萌发长出健壮幼苗并发育成正常植株的能力。常用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示。

发芽率:指可萌发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反映供试种子中有生命能力的种子的多少。

发芽势:指规定时间内已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种子萌发的集中程度和整齐性。

4、无病虫害

5、含水量低(豆科:12~14%、禾本科:11~12%)

硬实种子:由于种皮结构致密不透水和具有较厚角质层而致使种皮不透水造成种子休眠,此类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硬实处理:擦破种皮、变温浸种、酸处理。

根瘤菌与根瘤菌接种的定义

根瘤菌:指寄生在豆科植物根部根瘤中能够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素的一类微生物。

根瘤菌接种:指播前将特定根瘤菌菌种转嫁到与其有共生关系的豆科植物种子上的方法。根瘤菌接种的意义:获得高产

豆科牧草能否发挥固氮作用,关键在于土壤中是否有能够与其共生的根瘤菌菌种,以及根瘤菌的数量、侵染能力和固氮能力。

一般新建人工草地的自然结瘤率很低,因此,为获得高产,播种前,应接种根瘤菌。

下列情况根瘤菌接种极其必要:

新垦土地;

首次种植某一豆科牧草;

4~5年后再次种植于同一块土地上;

不良环境条件得到改善,需再次种草。

接种原则:1、正确选择根瘤菌的种类和类型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非常专一,即一定的根瘤菌菌种只能接种一定的豆科植物种,这种对应的共生关系称为互接种族。

互接种族:指同一种族内的豆科植物可以互相利用其根瘤菌侵染对方形成根瘤,而不同种族的豆科植物间互相接种则无效。

2、选择有效的根瘤

有效根瘤主要分布于主根和第一级侧根上,个体大,表面粗糙,中心红色或粉红色;无效根瘤主要分布在第二级侧根上,数量多,个体小,表面光滑,中心白色带绿。

播种:将播种材料按一定数量和方式,适时播入一定深度土层中的作业。饲草播种的一般要求如下:

(1)播种时期: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春、夏、秋播种;旱作区雨季播种。

(2)播种深度:一般为2~3cm。

决定播种深度的原则是“大粒种子应深,小粒种子应浅,疏松土壤稍深,粘重土壤稍浅,土壤干燥稍深,潮湿宜浅”。

(3)播种量:适量播种,合理密植。

实际播种量=经验播种量/种子用价(种用价值)

经验播种量:种子用价100%时的播种量。

种用价值:是指播种材料中能够发芽的种子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其计算公式是种用价值=(净度×发芽率)÷100%。

(4)播种方式:条播、撒播、穴播、育苗移栽。

绿肥: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

绿肥作物: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

间作套种:在一块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几种庄稼,叫间作套种。间作:是指2种或2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其播种期相同而收获期不一定相同。实质是对空间的充分利用。

套种:指在同一块地内,当一种作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在其行间播下另一种作物,从而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的一种种植方式。

间作套种一般可增产20-40%,增产原因如下:

1、间作套种改变了作物的群体结构,增大了叶表面积,变平面用光为分层分时更替用光。光能利用率提高,因而增产作用相当显著。

2、间作套种增加了边行数,充分发挥了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边行效应):指地块四周植株由于光照、营养条件较好,其生长发育往往好于中央区域的植株,或因相邻地块植株的干扰(如高秆品种造成的遮荫等) 而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3、间作套种后作物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各层营养,并且还有利于土壤营养的改善,从而达到作物增产的目的。

4、实行套种,使作物在空间上争取了时间,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间作套种的技术特点:

1、作物巧搭配: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圆一尖,一深一浅,一早一晚,一多一少,一阴一阳。

2、适当的配置比例:包括间套时作物的播种量和种植方式。

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间混套的增产中心。关键在于保证主作物的适宜密度。可通过调节株行距来完成(如株距缩小,行距加大)。

4、妥善兼顾其它栽培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