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堂上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堂上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
摘要: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进行经典名篇诵读,对于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其锻造坚强意志,二是有利于其树立远大理想,三是有利于其磨砺健康品质,四是有利于其提高智力。
关键词:大学语文经典诵读健全人格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升学竞争、评优竞争、考研竞争、就业竞争、升迁竞争等等无一不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甚至造成大学生人格的缺陷,比如离家出走、自闭家门、离群索居等等,更有极端者像马加爵那样杀害同学,像药家鑫那样视人命如草芥,而且跳楼、服毒、上吊等自杀现象也屡见不鲜。
如何使学生个体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学生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一代青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老师应承担起这个责任,要尽量引导大学生努力钻研并诵读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淘洗而留传下来的中华民族的经典,这将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经典诵读,有利于锻造大学生坚强的意志
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岁月淘洗而留传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经典既是人文理想的荟萃,又是民族智慧的源头;既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又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还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
有价值的书”。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诵读语言凝练、意存高远、富有哲理的经典诗文,能够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上,让学生成长的根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有利于学生增强语文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开发记忆潜能,培养好学精神;陶治高雅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开拓心胸志趣,锻铸坚强意志。
笔者认为,意志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现代教育内容之一。
中国的传统教育,特别是儒家教育,是教人成人的教育,教育的性质是面向人生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
而儒学的先祖孔子认为,完美人格就是表里和谐,智、仁、勇兼顾。
君子、成人就是具有完美人格的人。
孔子倡导的人格教育,在我国历史上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民风、民气。
人要有人格,国要有国格,在千百年成败兴衰的变迁中,这种求仁尽义的传统,始终一脉相承,维系着民族的独立和统一。
苏东坡之所以能在任何困境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而忘忧的伟大情怀,成为世人敬仰的文学大师,就因为他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中吸取了营养,并内化成为一种属于苏氏思想性格的美质,锻造了非常健全的人格,内化为一种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苏东坡的这种文化积累与思想升华,正是源自他年轻时候对中国经典文化的多元吸纳。
大学生若能熟练掌握前、后《赤壁赋》的主要精髓,定能对培养健全人格有所帮助。
年轻的大学生朋友对大学语文中的经典段落或句子,如“古者富
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进行反复诵读,则会对大学生坚强意志、健全人格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坚持不懈地诵读一些经典名篇,日日浸漫其中,滋养不懈,绵绵不绝,时间一长,他们的兴趣、性格、智慧便会逐渐萌生,这正是定静、修养身心的终身教育之功。
学好大学语文的经典篇目,不是功利性的短期目的,而是修养学生身心、开启学生智慧的长期学习行为。
学生以平静的心态进行吟诵,不知不觉间则大器成矣。
没有坚强的意志,人类将一事无成;没有坚强的意志,大学生也很难成功。
二、经典诵读,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化是何其灿烂,古人留给我们的文章是何其丰富。
除去精美的文辞和超凡的意境,折射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古代文人们的人格魅力了。
古代的文人们虽早已逝去,留下的只有这些万古不朽的文章,他们的人格魅力却蕴涵其中与之长存。
每每诵读这些文章,便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们,让我们心潮起伏。
笔者认为这便是经典的魅力所在,是它在左右着我们的心。
诵读《论语》时,我们可以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感受到孔子的人格魅力所在。
他认为任何人都有优点,可以让其他人学习,他的这种肯定是对每一个人生存价值的承认。
在儒家教育中,我们感受到了孔子教人成人的三个层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领悟了个人理想信念的树立与社会的相关联系。
诵读《大学》,我们明白它有着当代价值,那就是可以塑造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它强调尊重历史,尊重教化,尊重道义;它还特别强调个体精神修养的重要性,这一点对当今世界的和谐发展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大学之道”有三个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实现这三个纲领有其具体做法:“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三个纲还要配以具体的步骤:“平”、“治”、“齐”、“修”、“正”、“诚”、“致”、“格”。
这“八目”是《大学》的核心思想,“八目”有着很深的思想关怀和人文意识,并没有过时。
时至端午,诵读《离骚》,谈论着屈原之死,总能感受其人格魅力对社会的作用。
屈原在广大学生心中一直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是我们崇尚的爱国者典范。
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同样激励着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长大
后要通过从事某种事业来为祖国、为社会民众服务的志向;初步懂得奉献社会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职责;初步懂得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既是国家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三、经典诵读,有利于大学生磨练健康品质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在儿童天性未受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
因此,语文课堂上要有目标地选择经典名篇,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做到成功而不骄傲,面对挫折不气馁,适度地表现自我而不自卑,敢于接受挑战,不惧怕竞争,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不嫉妒他人的成功和优点,不猜忌别人,能宽容他人。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经常诵读孔子的九思,可以让我们多方思虑,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
把完全人格的培养贯穿于人的一切活动中,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塑造我们的美好品德。
吟诵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聆听着他一生的坎坷不平、艰苦卓绝,会激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面对挫折不气馁。
苏东坡是中国文坛的千古奇才,他才华横溢,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他一生坎坷,一夜间从政坛、文坛名人沦为任意受人凌辱的小民,这种打击是让人绝望的。
起初他也打算自杀,但还是承受住了,以健全的人格承受人格不健全者的迫害,
在他眼中名利生死淡薄了,他忘却了一时得失,以随遇而安的心态来顽强地生活。
他在苦难中重塑自己,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在艺术、才情上获得了一次升华,同样也使我们这些后代子孙得以明白:生存下来便不可限量。
通过诵读圣贤的经典,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想到“愈挫愈坚,愈挫愈勇”,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学生要是吟诵这样的文章,就会认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会自暴自弃,还会勇于承担一切困难和艰辛。
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纵观历史上的圣贤、伟人的成长历程:孔老夫子自幼失去父亲,被母亲含辛茹苦地教育成人,最终成为至圣先师;孟子也是自幼父亲就过世了,“孟母三迁”,用心良苦地教育孩子,终使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贤人;范仲淹靠坚强的意志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最终成为国家的宰相、国家的栋梁,他廉洁奉公的品行至今被人称颂。
历史上所有成圣成贤的人,哪一个不是历尽艰辛、经历种种考验,最后才成为圣贤之人的呢?
经典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远远高于通过各种形式来构建道德品格、提高道德素质水平所能起到的作用。
只要读它,道德素质就能够在无形当中建立起来。
教师若把最精华的东西推荐给大学生,大学生就能够很快地进行收纳整合,就像电脑的排序一
样,他们自己也有个自动排序的过程,先后优劣,先天的和后天的这些知识,就能够很自动地在自己的心灵和大脑当中建立起来,构建起自己的一个模式。
后天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是我们提供什么东西,你能够提供给他最佳的营养,他就能够迅速地成长。
四、经典诵读,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智力
对于诵读大学语文中的这些经典篇目,很多人都有所顾虑,主要是担心耽误课时,毕竟大学语文课时是有限的。
其实,如果这些经典篇目烂熟于心,便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习其他文化基础知识,反而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集中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的必要条件。
诵读经典古籍,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遨游在文化知识的海洋中,这有助于他们掌握一些社会、自然、生活的基本常识,初步具有独立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2.经典诵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学习古代经典,对文意的理解与诠释固然不可或缺,但是背诵更为关键,可惜目前的学生对中国经典的学习还多是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上。
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曾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过这样一段话:“加强对古典文学名篇的阅读和记忆是尤为重要的。
我小的时候,也曾在父亲和老师的强迫下背诵了一些还不能理解的古文,
虽然当时不得要领,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却发现那些东西已渐渐内化为自身的修养,成为思想的精髓。
”
3.经典诵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各篇经典是一个巨大的语言宝库,许多名篇字字珠玑,诵之金声玉振。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应当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使他们不再有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
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作家,这些作家都是背诵经典的高手。
没有年轻时背功的训练,就不可能有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等这些大师级的人物,也不可能有陈寅恪、季羡林等国学大师,自然就更不可能有那么多名作了。
作为文化载体的原本经典造就了民族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民
族精神,而民族精神的铸造和凝聚,又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生生不已的力量之源。
一个矗立于世的民族,是永远不断地从原典中吸取乳汁的民族。
文化经典,犹如一个哺育民族文化的母亲,将生命再创力贯注于民族生命的每一个细胞中。
大学语文是一般大学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大学语文老师要尽量挑选经典篇目进行教学,因为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蕴藏着人类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和智慧。
大学生在向成人转变的关键时期,有意识地学习经典、接受经典,将会对他的一
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同时,经典教育对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整个民族的人文素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语文”重点建设团队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
(赵贤德,王宏民常州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