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滑轮及其应用》讲义
《滑轮及其应用》讲义同学们好,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十章机械与人里的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这滑轮啊,在咱们的生活里可老常见了,像建筑工地上吊东西、升旗的时候国旗升上去,这里面都有滑轮的功劳。
咱们今天就好好研究研究这个有趣又有用的滑轮。
一、滑轮的基本概念1、啥是滑轮滑轮就是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就好比一个小轮子,中间有个轴,周围还有个小槽,这就是滑轮的基本模样。
这东西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用处可大着呢。
2、滑轮的种类滑轮主要分为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这就好比滑轮家族里的两个兄弟,各有各的特点。
(1)定滑轮定滑轮啊,就是在工作的时候,它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比如说咱们学校的升旗杆顶部那个滑轮,不管国旗怎么升上去,那个滑轮就在那一动不动,这就是定滑轮。
那定滑轮有啥特点呢?咱们做个小实验来看看。
假设咱们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升钩码。
咱们会发现啊,不管咱们改变钩码的个数,或者改变拉力的方向,拉力的大小和钩码的重力是相等的。
这就是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但是呢,咱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咱们可以通过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比如说,钩码是往下有重力,咱们却可以通过定滑轮竖直向上拉,或者斜着拉,都能把钩码提起来,这就改变了力的方向。
这定滑轮啊,就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杠杆的两边力臂是一样长的,所以力的大小就不会改变,只是方向能变。
从数学关系上来说,当不计摩擦时,拉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也就是F = G(这里的F是拉力,G是物体重力),而且绳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高度,s = h(s是绳端移动距离,h是物体上升高度)。
(2)动滑轮动滑轮就不一样了,它在工作的时候,轴是随着物体一起运动的。
就像在建筑工地上,那种随着重物一起上升或者下降的滑轮就是动滑轮。
那动滑轮又有啥特点呢?咱们再做个小实验看看。
当咱们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钩码的时候,要是让跨过动滑轮的两段绳保持平行,然后竖直向上拉,咱们会发现一个神奇的事情,这个拉力啊,大概是物重的一半。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运用滑轮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滑轮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滑轮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形式复习学生已有的知识,例如:大家都看过或使用过滑轮吗?你们知道滑轮是如何工作的吗?2. 概念讲解(15分钟)a. 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定滑轮、活滑轮和复合滑轮等。
b. 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即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实验演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滑轮实验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滑轮的工作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a. 实验一:比较不同数量滑轮所需的力的大小。
b. 实验二:比较不同类型滑轮所需的力的大小。
c. 实验三:比较使用滑轮系统和不使用滑轮系统时所需的力的大小。
4. 实验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使用滑轮可以减小所需的力?为什么复合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同学们可以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和学习。
5. 总结与小结(10分钟)综合概括滑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系统,要求达到特定的力的倍数,并写出实现该倍数的详细步骤和过程。
五、教学评价1. 通过教师的观察和问题解答,及时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2. 针对课堂作业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3.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讲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掌握滑轮的应用场景及工作原理;3.能够用滑轮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教学内容:1.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滑轮的应用场景及工作原理;3.滑轮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张三要抬起一个重物,他发现很吃力,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他?”Step 2:学习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通过展示滑轮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教师概括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确保学生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滑轮上绕着绳或者链条,可以减小抬重物的力气,但要多付出一些时间和路程。
Step 3:学习滑轮的应用场景及工作原理通过展示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起重机、滑轮组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滑轮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发现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起到减小力气的作用。
Step 4:学习滑轮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滑轮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先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然后引导他们通过描绘力的图示,列出已知和未知条件,应用滑轮的原理和公式计算出结果。
Step 5:巩固和拓展通过让学生练习计算滑轮问题,巩固他们的基本技能,然后引导他们思考更复杂的滑轮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Step 6:总结和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学习的内容,学生谈谈收获与感想,并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将滑轮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引入问题、观察实物和图片、讨论和解答问题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
通过展示滑轮的实物和应用场景,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然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应用滑轮的原理和公式计算出结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
本节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滑轮组”的基础。
本节的实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
三、设计思想1、本节课从上节课的知识出发,由生活中的滑轮引入,从生活走进物理。
2、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充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物理走向生活。
四、教学目标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4、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5、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及特点难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六、教具1. 演示实验器材:滑轮模型1个,铁架台2个,米尺2把,绳子2根,钩码2个,单滑轮2个。
2. 学生实验器材:每组有:铁架台1个,米尺1个,钩码3只,绳子1根,单滑轮1个,弹簧测力计1个。
第十九课《滑轮的作用》教案-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十九课《滑轮的作用》教案-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滑轮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滑轮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应用等知识。
2.教材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滑轮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滑轮的作用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发现、探究和创新的精神。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和共同进步的精神。
2)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一张图片:滑轮的应用2)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哪些应用呢?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滑轮的概念及其应用。
2.展示1)将滑轮取下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2)请学生观察滑轮的外形特征和结构,引出滑轮的分类。
3.实验(50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2)实验内容:a.比较不同大小和材质的轮子运动的速度和力量。
b.比较一定大小和不同材质的滑轮运动的速度和力量。
3)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归纳总结(10分钟)1)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总结滑轮的作用及其应用。
5.延伸(10分钟)1)导入问题:什么是皮带?2)让学生自由讨论皮带的作用及其应用。
3)请学生猜测一下皮带和滑轮的联系。
4)引出皮带与滑轮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皮带与滑轮的配合方式和机械传动原理。
6.作业布置1)整理实验材料和笔记。
2)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滑轮,并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7.板书设计滑轮的分类1.单轮滑轮2.滑轮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增加力的大小;改变力作用的距离。
8.教学反思该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探究滑轮的作用及分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原理,增强学生对滑轮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科的实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加强了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和进步。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滑轮及其应用为主题的物理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操作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能够正确使用滑轮,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正确使用滑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滑轮组、绳子、重物等。
学具包括笔记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让孩子们观察滑轮的构造和作用,引导孩子们对滑轮产生兴趣。
2. 讲解:向孩子们讲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通过示例让孩子们理解滑轮的作用。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滑轮组进行重物的提升,观察滑轮的作用。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正确使用滑轮,活动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课后,我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滑轮的其他应用,例如滑轮组的使用等,让孩子们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操作的引导我意识到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实践操作是理解滑轮原理的关键。
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感受滑轮的作用。
在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让孩子们直观地观察到滑轮的构造和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以第一人称解释道:“孩子们,你们看,这个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呢?它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提升重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二、讲解滑轮原理在讲解环节,我力求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滑轮的原理。
2024年初中物理标准教案滑轮
2024年初中物理标准教案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下册第五章第1节“滑轮”。
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种类及作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组合方法及其应用;滑轮的机械效率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及作用,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使学生了解滑轮的机械效率,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组合方法。
难点:滑轮的机械效率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弹簧测力计、米尺等。
学具:每组一套滑轮模型、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弹簧测力计、米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滑轮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的作用。
(2)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2. 例题讲解(1)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
(2)讲解滑轮组的组合方法,分析滑轮组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滑轮组进行力的合成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让学生计算滑轮的机械效率。
4. 讲解滑轮的机械效率(1)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
(2)讲解提高滑轮机械效率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种类及作用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3. 滑轮组的组合方法4. 滑轮的机械效率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滑轮的定义、种类及作用。
(2)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①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输入力为10N,输出力为5N,滑轮半径为0.1m。
②一个滑轮组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输入力为15N,输出力为7.5N,滑轮半径为0.1m。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见板书设计。
(3)①机械效率为50%;②机械效率为62.5%。
滑轮的作用
滑轮的作用《滑轮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滑轮的定义、种类、结构组成及作用,并能够正确地应用滑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验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合作。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结构组成。
2. 理解滑轮的作用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滑轮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述滑轮的作用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滑轮,引发学生对滑轮的认识和探究兴趣。
2. 学习:讲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结构组成,让学生理解滑轮的作用原理。
3. 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滑轮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滑轮的作用及其应用,并展示实验结果。
5. 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并实施一个涉及滑轮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验报告、总结和设计方案评分。
2.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定。
六、延伸拓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机械原理和应用,探索滑轮与其他机械装置的关系。
2. 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滑轮实验和设计,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滑轮的作用及其应用,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希望本次教案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索机械原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3. 滑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的推导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3. 实验演示:展示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4.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6.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滑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滑轮及其应用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滑轮定义、种类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滑轮组省力特点的观察和理解。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活中滑轮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工程师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滑轮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滑轮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教学资源1. 滑轮组实验器材:滑轮、绳子、支架等。
2. 教学图片:滑轮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图片。
3. 教学视频:滑轮组实验操作视频。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个能够绕轴线旋转的圆轮,边缘上有凹槽,用于固定绳索或链条。
2. 滑轮的种类:固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滑轮。
3. 滑轮的工作原理:利用凹槽边缘与绳索或链条的摩擦力,实现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4.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当滑轮组中承担相同力的绳索段数增加时,所需的力将减小。
5. 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滑轮背包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滑轮组中承担相同力的绳索段数与所需力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利用实验演示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滑轮组的设计和优化。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
3. 演示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过程,总结省力特点。
4. 分析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课后作业:设计一个滑轮组,优化其性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滑轮定义、种类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滑轮组工作过程的仔细程度以及他们对省力特点的总结。
3.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确保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设计的滑轮组及其优化性能,考察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滑轮组的历史应用,如古代的绞盘和现代的起重机。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5篇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5篇第一篇:滑轮及其应用(教案)$9.2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一、学习目标⒈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⒉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⒊认识滑轮的实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难点:滑轮的实质三、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器材8组、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升旗仪式。
师:同学们刚刚看到的是每天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
国歌在奏完3遍后,国旗升到旗杆顶端。
国旗能够平稳地升起,到旗顶部有一个简单机械功不可没,那就是滑轮(多媒体展示)。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滑轮。
(展示课题)(二)展标、导标多媒体课件展示,说明重难点(三)教标、学标一、认识滑轮师:各组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滑轮,观察后说出其结构特征。
生:有一个带凹槽的轮、转轴等。
教师补补充出:外框师:现在各组桌面上有一个钩码,你能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高度吗?试一试学生动手实验,先叫一位同学到台上组装,教师巡视,如发现下面有与台上那位同学组装不一样者再叫上台同时组装。
师: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生:一种(或两种)师:(指着台上组装好的滑轮):我们把这种组装的滑轮叫定滑轮,把这种方法组装的滑轮叫动滑轮。
它们在提升重物时相同吗?生答。
师: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滑轮,升旗时,旗杆顶端的滑轮是什么滑轮?(生答:定滑轮)教室外塔钩处的滑轮又是什么滑轮?(生答:动滑轮)那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定滑轮的作用师:我们先来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请同学们按导学案上的说明做实验,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师:做完实验分析数据,各组得出了什么结论?1-2个小组回答,得出结论:略。
(多媒体展示)师:升旗的时候,向下用力,红旗反而向上运动,所以说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初中物理滑轮及应用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滑轮及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它们的作用;学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学过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理解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及特点。
2. 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自制教具展示神奇的盒子,通过盒子用一个钩码提起两个钩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打开盒子,展示内部构造,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1. 滑轮的概念:介绍滑轮的定义,即能够绕轴转动的、边缘有槽的轮子。
2. 认识两种滑轮:演示实验,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观察滑轮的轮轴,总结归纳出两种滑轮的概念,并辨析。
3. 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分析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4. 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分析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三、实验操作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滑轮的工作特点,加深对滑轮的理解。
四、滑轮组的应用1. 介绍滑轮组的装配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组装滑轮组。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了解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及特点。
2. 强调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认识程度。
2. 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滑轮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滑轮的作用及应用。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滑轮》章节,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涉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与联系,滑轮组的组装与计算,以及滑轮机械优势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基本概念,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进行简单机械计算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规律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滑轮组的计算和机械优势的理解。
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绳子、钩码、尺子、计时器。
2. 学具:每组一套滑轮装置,相关计算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吊车、电梯等,引出滑轮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滑轮的定义,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物。
b. 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加深理解。
c. 讲解滑轮组的组装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
3. 例题讲解:针对滑轮的计算,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与联系。
3. 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4. 滑轮机械优势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b. 计算:一个动滑轮提升重物时,若绳子上升了2米,重物上升了多少米?c. 举例说明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减小力的大小。
b. 重物上升了1米。
c. 电梯、吊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但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对滑轮组的组装和计算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其他简单机械,如杠杆、斜面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提高物理素养。
沪科版八年级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10.2 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0.2节,主要讲述了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滑轮的分类:根据滑轮的形状和数量,可分为单滑轮、双滑轮和滑轮组。
3. 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分解和传递,遵循杠杆原理。
4. 滑轮的应用:滑轮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吊车、绞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掌握滑轮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杠杆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滑轮吊车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通过模型演示滑轮的工作过程。
3. 例题讲解:分析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讲解如何利用滑轮组提高力的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并解释其原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滑轮组,讨论其优缺点,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滑轮及其应用1. 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分类:单滑轮双滑轮滑轮组3. 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分解和传递,遵循杠杆原理。
4. 应用:吊车绞车其他领域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10.2滑轮及其应用
10.2 滑轮及其应用学习目标导航1.能说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作用.2.会分析动滑轮、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轮轴和斜面等其他简单机械. 教材知识详析要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及特点 定滑轮:①定义:使用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 =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G 21.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动物G G F +=21,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例1 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 1、F 2和F 3方向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 1、F 2、F 3的大小关系是 .精析: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用F 1的力提升重物时,用的是定滑轮;根据定滑轮不省力,故F 1=G .用F 2的力提升重物时,用的是动滑轮;根据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故F 2=G/2;用F 3的力提升重物时,用的是定滑轮;根据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F 3=G . 解答:乙;F 1=F 3>F 2. 要点2 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G nF 1=.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动物G G nF +=1+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4.滑轮组绳子股数的判断方法:可以在定滑轮与动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数一下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是几段,则n 就是几.数绳子的段数时,最后一段如果只是与定滑轮相连则不能算,因为这段绳子只起到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如图所示.5.组装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当绳子的段数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固定在动滑轮的框架钩上,然后依次绕过滑轮;当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应固定在定滑轮的框架钩上,这种绕线方法可简记为“奇动、偶定”. 关键提醒:一般来说绳子自由端如果向上拉动,数绳子股数时算上此绳数,如果自由端向下拉动,数绳子股数时,不算此绳数.设计滑轮组一般先依拉力,阻力关系或依拉力移动距离与重物移动距离确定绕滑轮组的绳子股数n =(G 物+G 动滑)/F 拉,再按绳子股数,拉力方向推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动滑轮个数:N 动=n/2(n 为偶数时),N 动=(n -1)/2(n 为奇数时).例2 如图所示,若拉力F =900N ,物体A 重1500N ,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摩擦.当绳子自由端移动3m ,则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 前进时,物体A 与地面间摩擦力是 N ,物体A 移动 m .精析:这是一类滑轮组常见的问题.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但是物体A 与地面间是有摩擦力的.分析可知:有3段绳子分担了对A 向左的拉力,即F =F 拉/3,因为物体A 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根据二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方向上物体A 受的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题中物体A 的重力是干扰条件,所以f =F 拉.由此可知:f =3F =3×900N =2700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与物体A 移动距离s ′间有如下关系:s =3s ′,所以s ′=s/3=3m/3=1m . 解答:2700;1例3请你在如图中画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精析:要使滑轮组省力,就是使最多的绳子段数来承担动滑轮的拉力,根据此特点可解此题.(1)最省力时绳子段数n与滑轮个数n′的关系是:n=n′+1;(2)若n为偶数,绳子固定端在定滑轮上;若n为奇数,绳子固定端在动滑轮上;即:“奇动偶定”.动滑轮被几根绳子承担,拉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由图知:滑轮个数n'=2,所以绳子段数n=3,根据“奇动偶定”的方法,绳子从定滑轮开始绕,每个滑轮只能绕一次,如图所示:此题最多可由3段绳子承担动滑轮的重.解答:轮轴和斜面.轮轴①定义:由轮和轴组成、绕同一个轴线转动.实质是一个杠杆.②特点: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动力作用在轴上费力.③公式:④生活中的实例:扳子、车把、脚蹬子和飞轮、汽车方向盘、水龙头等.2.斜面①定义:由一个平面和一个倾斜面组成.②特点: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越省力.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光滑越省力.③公式:④生活中的实例:螺丝钉和盘山公路等.例4小明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简单机械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如:指甲钳、剪刀、钥匙等.将如图所示的钥匙插入锁孔转动开锁时,钥匙就相当于一个(填“杠杆”“滑轮”或“轮轴”),属于(填“省力”或“费力”)机械.精析: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简单机械,要记住一些典型的例子.要对这些机械的特征记住,特别是轮轴和杠杆容易搞混淆.解答:轮轴;省力拉分典例探究综合应用例1(要点1)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如图所示,某人用绳子沿着倾斜方向通过定滑轮拉住钩码,已知人手的拉力为F,钩码重力为G.(1)请在图中标出这只“杠杆”的支点O,画出拉力F、钩码重力G及它们的力臂(保留作图痕迹);(2)若不计摩擦、滑轮重和绳重,请用杠杆平衡条件推证:F=G.精析: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支点在定滑轮的圆心,故两个力的力臂相杠杆平衡条件可知,这两个力也相等.解答:(1)如图(2)由几何知识知:l1=l2=R(R为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即Fl l=Gl2,得:F=G例2(要点1)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电梯,由图可知().A.A是动滑轮B.B是定滑轮C.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上升D.电梯厢运动的速度与电动机拉绳的速度相等精析:A.图中A滑轮固定不动,因此它是定滑轮,故A错误;B.图中B滑轮和电梯厢一块运动,因此它是动滑轮,故B错误;C.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通过定滑轮改变了力的方向,所以电梯厢将上升,正确;D.此滑轮组的绳子股数为2股,因此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电梯厢运动速度的2倍.故D错误.解答:C.例3(要点2)用图中所示的滑轮组,将陷在泥地中的汽车拉出.若拉力F为900N,当匀速拉绳前进3m时,汽车受到泥地的阻力是多大?汽车前进了多少?(不计机械自身摩擦)精析:滑轮组水平放置与竖直放置时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阻力的表现形式,滑轮组竖直放置时,阻力表现为物体与动滑轮总重;而水平放置时,阻力体现为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动力与阻力的关系可写成:F=f/n,绳端移动距离s和物体移动距离l的关系是:s=nl.解答:由公式F=f/n变形得f=nF,据题图可知n=3f=nF=3×900N=2700N由公式s=nl变形可得l=s/n=3m/3=1m答:汽车受到泥地的阻力是2700N,汽车前进了1m.探究创新例4(要点1、2)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的特点:(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图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3)他们组装了滑轮组,发现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省力,于是他们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功呢?为此,他们进行的实验如丙图所示.请根据丙图信息.写出分析数据的具体过程,并回答他们的问题.精析:(1)从甲图中可看出,三种拉力情况,每次拉力的方向都不相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测力计的示数都为1N,等于物重,可得出结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2)在图乙中,拉力F=0.6N<G=1N,故使用动滑轮时省力.(3)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2N×0.1m=0.2J,使用滑轮组时所用拉力F=0.8N,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30cm=0.3m,所做的总功W总=Fs=0.8N×0.3m=0.24J.经比较W有用<W总,所以使用轮组不能省功.解答:(1)能改变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2)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见精析.例5(要点3)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小明了解到斜面也是一种机械,想探究这种机械的特点.(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木块的重力,如图(a)所示,测量时应让木块保持状态,并依据条件得出木块重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他将木块放在如图(b)所示的斜面上,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上拉木块,收集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①比较表中木块重力G和拉力F的大小,得出:使用斜面时(填“能”或“不能”)省力;②实验时,可以通过移动木块A来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要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A要向移(填“左”或“右”);③请举出斜面的一种应用实例:;④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省力的机械:(写出一种即可).精析:(1)木块受重力和拉力两个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静止,所以它们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2)从表中的数据可知,使用斜面时可以省力.生活中的斜面比如盘山公路或螺钉等.省力的机械有很多,如动滑轮或省力杠杆等.解答:(1)静止二力平衡(2)①能②右③盘山公路或螺钉等(本小题开放,答案合理均给分)④动滑轮或省力杠杆等(本小题为开放题,答案合理均给分)误区警醒【误区】在分析动滑轮的绳子情况时,误认为动滑轮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省一半的力.例如图所示,物体A重60N,当滑轮在力F的作用下,以0.4m/s的速度匀速上物体A的速度为,F 的大小为.(不考虑滑轮重及绳子与轮间的力)错解:0.2m/s;30N.错解分析:没有具体地分析滑轮的使用方法,在判断出滑轮是动滑轮后,照搬“省一半的力,多移动一半的距离”,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滑轮受三个力的作用,向下的两个力都等于物体A的重力和向上的拉力F,因为物体匀速上升,所以三个力平衡,即F=2G A,滑轮上升高度是物体上升高度的一半,则滑轮速度等于物体移动速度的一半.解答:0.8m/s;120N.警醒:使用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考虑动滑轮重及绳子与轮间的摩擦力;二是拉绳子的力的方向必须是竖直的(若动滑轮水平放置,拉力的方向是水平的),且拉力的作用在绳上,阻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知能提升训练夯基固本1.(要点1)如图所示,用20牛的拉力F匀速提起物体A,不计摩擦,A的重力为牛.2.(要点1)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们每天清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知道吗,国旗旗杆的顶部安装的是滑轮,它的作用是.3.(要点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宗旨是“绿色”和“人文”,在所有的比赛场馆都为残疾人(特别是乘坐轮椅的人)建立了专用通道,为残疾人上下台阶提供了方便,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我们学过的简单机械———斜面,使用它的好处是.4.(要点1)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5.(要点1)如图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梁上升.下列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A.甲B.乙C.丙D.丁6.(要点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杠杆一定能够省力B.定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C.动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D.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7.(要点1)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 的可能值是().A.20N B.25N C.30N D.35N8.(要点1、2)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9.(要点1、2)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忽略各种摩擦及杠杆和滑轮的重力,当提起相同重物时,最省力的是().10.(要点1、3)如图所示,下列简单机械中,省距离的是().综合应用11.(要点1)如图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F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A.F甲>F乙B.F乙=F丙D.F丙<F丁D.一样大12.(要点1)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A.F1∶F2∶F3=2∶1∶4,s1∶s2∶s3=2∶1∶4B.F1∶F2∶F3=2∶1∶4,s1∶s2∶s3=2∶4∶1C.F1∶F2∶F3=2∶4∶1,v1∶v2∶v3=2∶1∶4D.F1∶F2∶F3=2∶1∶4,v1∶v2∶v3=2∶4∶113.(要点1)小李的质量为50千克,可以举起80千克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千克,可以举起60千克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A.小李把小胖拉起B.小胖把小李拉起C.两个都拉不起D.两个都拉起14.(要点2)如左下图的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在不计滑轮重及绳子摩擦的情况下,G1∶G2为().A.1∶2 B.1∶1 C.2∶1 D.3∶115.(要点2)如右上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轮重和摩擦).使用时:(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FA拉绳使G匀速上升.(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F B拉绳使G匀速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 A<G B.F A>F B C.F B=G D.以上说法都不对16.(要点3)电工在安装家庭电路时,需用螺丝钉将灯座固定在天花板上,下列组合最省力的是().A.细柄螺丝刀,密纹螺丝钉B.粗柄螺丝刀,密纹螺丝钉C.粗柄螺丝刀,疏纹螺丝钉D.细柄螺丝刀,疏纹螺丝钉17.(要点3)如图所示,小枫骑变速自行车上坡时,要想省力,后轴的齿轮应该换用较大还是较小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对这两个问题回答正确的是().A.较大的,增大动力臂B.较大的,减小阻力臂C.较小的,增大动力臂D.较小的,减小阻力臂18.(要点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向左拉动重为100N的物体A,所用拉力F为10N(不计滑轮与绳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是N,方向向(填“左”或“右”).19.(要点2)小明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装成滑轮组,请用笔画出在图中使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法.20.(要点3)如图所示,体重相同、力气一样的小明和小强在玩游戏.小明握住球棒的细端,小强握住球棒的粗端,各自向相反方向拧.你认为谁会获胜?简要说明获胜的原因.21.(要点2)如图所示,有一根绳子从一黑箱的左侧穿进去,又从箱子右侧孔中穿出.左侧的线上拴一个玩具卡车,右侧的线上拴一个玩具汽车,用手拉右侧的玩具,左侧的玩具也向前动了一动,当继续把汽车向前拉时,汽车才走出约10cm,卡车已前进了20cm.黑箱里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使卡车走得比汽车快?试画出该装置的示意图.22.(要点3)在用扳子扳动一只锈蚀的螺帽时,为了加大力量,工人师傅往往在扳子的把手上再套一根铁管来延长把手的长度,你能说明这里面的科学道理吗?23.(要点2)如图所示,将重物匀速提高2m,若物体质量为30kg,动滑轮重、绳重及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g取10N/kg);求:(1)拉力F的大小.(2)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24.(要点2)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在严冬还是盛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工程师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拉力系统,其简化原理图如右图乙所示.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体积为1.5×10-2m3,共悬挂20个水泥块.已知水泥块的密度为2.6×103kg/m3.(1)请指出图乙中的动滑轮、定滑轮;(2)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多少?(3)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是多大?探究创新25.(要点1、2)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26.(要点1、3)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会用到轮轴,轮轴由具有公共转轴的轮和轴构成.(1)辘轳就是轮轴的一种,它的截面图如右图所示,辘轳也可以看成是杠杆的变形,辘轳绕着转动的轴心就是支点,辘轳的把手转动一圈就是如图所示的轮,作用在把手上的力为动力F1,水桶对轴向下的拉力是阻力F2,请在辘轳的截面图上画出辘轳的杠杆示意图.通过示意图可以发现辘轳是(填“省力”或“费力”)杠杆.(2)动手探究:选用铅笔(或其他一端粗一端细的笔)探究轮轴的特点.①左手捏紧笔尖,右手旋转笔身,则左手(填“能”或“不能”)使笔尖保持不被旋转.②左手捏紧笔身,右手旋转笔尖,则左手(填“能”或“不能”)使笔身保持不被旋转.③当笔身转动一圈,笔尖也转动一圈,由于笔尖的直径小于笔身的直径,所以捏住笔身的手比捏在笔尖的手(填“省”或“费”)距离.④根据以上实验,铅笔相当于轮轴,笔身相当于(填“轮”或“轴”),笔尖相当于(填“轮”或“轴”),所以使用轮轴时,当轮带动轴,则(填“省”或“费”)力,但(填“省”或“费”)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
本节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滑轮组”的基础。
本节的实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
三、设计思想
1、本节课从上节课的知识出发,由生活中的滑轮引入,从生活走进物理。
2、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充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物理走向生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4、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5、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及特点
难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
六、教具
1. 演示实验器材:滑轮模型1个,铁架台2个,米尺2把,绳子2根,钩码2个,单滑轮2个。
2. 学生实验器材:每组有:铁架台1个,米尺1个,钩码3只,绳子1根,单滑轮1个,弹簧测力计1个。
七、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