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法治”主张史鉴 附法治名言

合集下载

法家名言关于法家的名人名言、警句

法家名言关于法家的名人名言、警句

法家名言:关于法家的名人名言、警句什么是法家?法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流派,始于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

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强调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

法家主张重视国家利益,忽视个人感情,将社会利益置于个人之上,坚决反对人情、私情、恩惠、任人唯亲等行为,力求通过法律规范来实现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法家名人名言:韩非子•孰谓无存在,万物皆有情。

•王者之法,修身以正,教民以道,治国以法,兼德以庶德。

•闻过则喜,不闻不若闻,闻过而改,得闻若得宝。

•法令者必严,易为民所知;刑罚者必重,易为民所虑。

•用法传法者,不可不求其宗,明而所谓得道者必固,用得无疑,法立而人行者。

李斯•能知足而不穷,能安贫而不乱,能执法而不怒,能果断而不疑。

•以文事国,以武备身。

•规则以立德,德以立功。

•治国之本,存家之道,近者先著之,而后可以远之。

荀子•修身以敬,治国以法,事亲以孝,交友以信。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法家警句:韩非子•法者,人而无私也。

•上意不尽责,民心不附。

•规则制度不明,国不能安。

•忠言逆耳利于行,刑罚必严治于安。

•贪污者贪之,盗窃者窃之,何以居官?李斯•以身殉国而不陵,以官至之而不侵。

•善得骏马者不仅看其走,亦应看其停。

•切莫滥用仁心,不要把道德简单化。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荀子•彼追我及,尔等挡道,我谓尔等何太鲁。

•行百里者半九十,行千里者九百。

•求之不得,舍之必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杀人以成仁,忍辱以取和。

总结:通过上述法家名言和警句,我们可以看出,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提倡以法治国,反对人情、私情、恩惠等。

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中,法家主张严格的法制管理,致力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权威,鼓励人们以道德约束自己,修身自律,刻苦耐劳,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古人法治名言

古人法治名言

古人法治名言一、商鞅1.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秦国推行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

这句话的意思是违背法律来治理国家,就如同走远路却没有马和牛,渡大河却没有船和桨一样,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按照法律治理国家就像是有了前行的助力工具。

2. “法者,国之权衡也。

”商鞅认为法律就像是国家的秤砣和量器,是衡量事物的标准。

这表明在一个国家里,法律应该是公正、客观的准则,用来判定是非对错,规范人们的行为。

二、韩非1.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这句话说的是法律不偏袒权贵,就像墨绳不迁就弯曲之物一样。

法律所制裁的,即使是有才智的人也不能辩解,勇敢的人也不敢抗争。

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善行不遗漏平民百姓。

这充分体现了法治的公平性原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主张君主应该让他的群臣不要在法律之外动心思,也不要在法律之内行私惠,一举一动都要依法行事。

这体现了法治的全面性要求,任何行为都应在法律的框架内。

三、管仲1. “法者,天下之仪也。

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

他说法律是天下的准则,是用来解决疑惑、辨明是非的依据,是百姓命运所系。

这表明法律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根本性的意义,是人们判断对错的依据,关系到百姓的身家性命。

2. “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管仲认为不能为了珍贵的宝物而损害法令,所以说法令比宝物更珍贵;不能为了自己喜爱的人而歪曲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更值得被尊重。

强调了法律的权威性,不应因私情而破坏法律。

四、狄仁杰1.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狄仁杰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

他指出法律可以惩罚人但不能使人廉洁,能判处死刑但不能使人有仁爱之心。

古代法家名言

古代法家名言

古代法家名言法家是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子等。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唯有法律制度才能约束人的行为。

以下是几条古代法家的名言。

1. “得法者昌,失法者亡。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说林》。

法家认为,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政治实体只有遵守法律并强制执行法律,才能保持稳定和繁荣。

2. “忌讳不如明经,明经不如经民,经民不如利民。

”这句话是商鞅的名言。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注重实际效果,将治理国家的方法与人民的利益相结合,通过“利民”来实现治理的目的。

3. “法不严,则教不信;教不信,则法不行。

”这句话出自《管子·权修》。

法家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认为只有严格执行才能让人民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否则法律就会失去约束力。

4. “行权力者,得民心则可行其权;失民心则权不可行。

”这是《韩非子·说难》中的名言。

法家认为,民心是政治家的根基,只有得到民心,才能顺利行使权力,否则就会遭到反对和阻碍。

5. “法无禁止皆可为,禁止皆不可为。

”这句话是韩非子的名言。

他认为,法律应该以限制为主,只有明确禁止的行为才应该受到惩罚,否则法律将失去公信力,难以维持社会秩序。

6. “法不防民,民必防法。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说难》。

法家认为,法律应该贴近人民生活,避免对人民权益的侵害,否则人民会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破坏社会秩序。

7. “为其不可而可,为其可而弗为。

”这句话是韩非子在《说难》中提出的治国原则。

法家认为,政治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民意来制定政策,只有符合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才能得到支持和认可。

以上是几条古代法家的名言,这些名言强调法律和政治实践的紧密联系,强调治理国家的实效性和民主性。

这种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法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法治的名言

关于法治的名言

关于法治的名言1.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法,是天下的规程,是万事的准则。

这句话强调了法律在整个社会运行和万事处理当中所起到的规范、标准的重要作用,如同程式和仪表一般,为人们的行为和各项事务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2.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王符《潜夫论·述赦》法令得到施行,国家就能治理得好;法令松弛,国家就会陷入混乱。

突出了法令执行与否对于国家治理状况的直接影响,只有严格执行法令,国家才能保持良好的秩序和稳定的发展。

3.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国家不会一直强大,也不会一直弱小。

执行法律的人坚定有力,国家就会强大;执行法律的人软弱无力,国家就会弱小。

说明一个国家的强弱与执法者是否能强有力地推行法治密切相关,法治的执行力度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4.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贵贱无遗;刑之所禁,大小如一。

——《韩非子·有度》法律不偏袒权贵,就像墨绳不迁就弯曲之物一样。

法律所施加的对象,无论贵贱都不会遗漏;刑罚所禁止的行为,无论事情大小都一视同仁。

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论身份地位高低,在法律面前都应受到同等对待,违法者都要受到相应惩处。

5.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周公》在天下制定良好的法律,那么天下就能得到治理;在一个国家制定良好的法律,那么这个国家就能得到治理。

指出了制定良法对于治理天下或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只有具备完善、合理且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法律,才能够实现有效的治理。

6.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又使民迁善也。

——欧阳修《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法律,是用来禁止百姓做坏事并且促使百姓向善的。

阐明了法律的两个重要作用,一是约束民众不做违法违规的不良行为,二是通过其威慑力和引导作用,促使民众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走向善良的道路。

7.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中国法律史经典名言

中国法律史经典名言

中国法律史经典名言1. “法者,治之端也。

”——荀子此句深刻阐明了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开端,强调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

2.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分贵贱,一律平等对待。

3.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指出制定良好的法律对于实现天下或一国的安定有序至关重要。

4.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王符形象地说明了严格执行法律能使国家昌盛,而法律松弛则会导致国家混乱。

5.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强调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彰显了法律的公正性。

6.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表明国家的强弱取决于执法者的水平,执法严格则国兴,执法不力则国衰。

7.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苏辙说明高层制定的法律能够在民间形成良好的风俗和习惯。

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形象地表达了法律如同规矩,是社会秩序和规范的保障。

9.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强调先有良好的法律制度,而后才有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人才。

10.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突出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循的准则和工具。

11.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从执法公正的角度,说明任用正直的人执法,民众就会信服;任用邪曲的人执法,民众就不会信服。

12.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欧阳询指出没有法律国家会陷入混乱,而法律一成不变也会导致国家衰落。

13.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说明仅有善良的愿望不足以治理好国家,仅有法律而不自动施行也不行。

14. “法者,定分止争也。

”——商鞅明确法律的作用在于确定名分、止息纷争。

15. “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周礼·秋官·大司寇》反映了根据国家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法律手段。

古代法治名言

古代法治名言

古代法治名言古代法治名言(精选280句)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吧,名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

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古代法治名言,欢迎大家分享。

古代法治名言 11、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八观》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王符《潜夫论·考绩》3、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4、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苏辙——《上皇帝书》5、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

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6、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孙中山7、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商君书·壹言》8、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

——爱略特9、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

——(美)杰弗逊10、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11、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

——格老秀斯(荷)12、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那么法律作为一件无用之物自己就会消灭。

――洛克(英)《政府论》1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14、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克罗维乌斯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16、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刘安《说苑·政理》17、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18、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

——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19、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

——毕达哥拉斯20、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

——波斯纳21、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22、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法制名言警句及出处

法制名言警句及出处

法制名言警句及出处
1、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
2、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

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

——《管子•明法解》
3、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韩非子.守道》
4、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韩非子》
5、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孟子》
6、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7、有法而不能实行,不被人所遵守,则离法治更远,不如无法——钱端升
8、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

——陈弘毅
9、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

——古希腊.柏拉图
10、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1、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古罗马.西塞罗
12、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

——法.孟德斯鸠
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

——英.洛克
法律应当与正义保持一致。

——美.罗尔斯。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1. “法者,治之端也。

”看看古代的社会,要是没有法律来规范,那还不得乱了套呀!就好比一个球队没有规则,那比赛还怎么进行呀!2.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这话说得多在理呀!好的法律就像是明亮的灯塔,能指引国家走向繁荣安定。

就像秦国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3.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法律严格执行,国家就安定有序,要是法律都没人遵守,那国家不就动荡啦!想想那些法治混乱的时期,百姓生活得多苦呀!4.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我们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嘛!不管是做事还是与人相处,都得有个规矩。

就像盖房子,没有框架怎么能行呢!5.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呀,不管你是权贵还是平民,都得遵守法律。

难道有钱人就能随便违法吗?那可不行!就像包公断案,公正无私!6.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一个国家法治强大,国家才会强大呀!看看那些法治健全的国家,发展得多好。

我们不也得努力加强法治建设嘛!7.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光有好心可不行,还得靠法律来保障呀!就像光喊口号不行动,能有啥用呢!8.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制定法律也许不难,但真正难的是让大家都严格遵守。

这就像减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9.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多公平呀!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犯了错就得受罚,做得好就得奖励。

不能因为你是大官就网开一面呀!10.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国家没有法律肯定不行,但法律也得与时俱进呀!一直不变怎么能适应时代发展呢!就像我们的生活,也得不断进步呀!我的观点结论:中国古代的这些法治名言真的是太有智慧了,它们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让法治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发扬光大。

中国古代关于法制的名言

中国古代关于法制的名言

中国古代关于法制的名言1.我国古代提倡法治的名人及名言“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改变)主位”–––––––中国官场是恶虎相争的角斗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所以,君王要紧握权柄,时时抑制、杀戮爱臣、贵臣。

“千乘之君(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指中等国家得君主)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指大国之君主)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如果千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百乘重臣窥隙候变,从而夺得臣民,改朝换代;如果万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千乘重臣鼾睡于侧,伺机篡国夺权)––––––––中国文化就是暴力文化、夺权文化。

“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专制统治者都不容许老百姓聚在一块,像秦始皇,三人聚议,必杀无赦。

“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君臣之间一天有上百次冲突)”––––––没有制度、规则、法治的约束,没有人民的主权、治权,上下一日百战的戏会没完没了地上演。

“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彼将代之”–––––––怕臣民显贵,尾大不掉,功高震主,所以,中国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酷烈的屠杀。

“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

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君与臣得利益是相反的,何以见得?答:主上的利益在于尊贤使能,而臣子得利益在于无能而任官;主上的利益在于按功行赏,而臣子的利益在于无功受禄;主上得利益在于使用能人,而臣子的利益在于结党营私)––––––韩非子认定君臣之利异,所以,君主要警惕臣下的一举一动。

君臣关系成为虎狼关系。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

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大凡奸臣都想顺从君主的心意,以取得被宠幸的权势。

所以,君主所喜欢的,大臣顺着恭维;君主所憎恶的,大臣跟着诋毁。

大凡人的一般情况是,爱憎相同的就相互肯定,爱憎不同的就相互否定)“夫安利(安全有利)者就(趋之若鹜)之,危害者去(避之不及)之,此人之情也”––––––人性的弱点,韩非子洞察秋毫。

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名句

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名句

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名句1.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3、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4、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5、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6、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7、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8、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9、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10、37、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商君书》1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13、太平之世不立刑。

——康有为14、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葛洪《抱朴子·判子》)15、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曹操16、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商君书》。

2.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3、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4、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5、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6、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7、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8、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9、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10、37、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商君书》1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管子禁藏》●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管子《管子七臣七主》●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管子《管子任法》●立法而行私,与法争,其乱甚于无法。

——邓析《邓析子转辟》●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慎到《慎子佚文》●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慎到《慎子君臣》1、“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释义: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如果没有法,国家就将混乱不堪,人们的行为将没有规矩约束,法之所以这么重要其根据在于法本身是公平正义的。

2、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释义:这是对周朝“刑不上大夫”、“刑有等级”制度的巨大挑战,他要求君主和官吏在适用法律上要“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

”因为法律是公平的,法在根本意义是代表国家的整体利益的,是统一天下的最高标准。

管仲将法律称为“公法”,认为法具有最高权威,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功能,任何社会成员都不能置于法外,凌驾于法律之上。

即使法自君出,但是法律高于意欲,君主也应带头遵守法律,君主不得随意更改法律,也应有悟守法律的义务,并要求官吏和百姓同样遵守法律。

3、法律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管子•法禁》释义:君主大臣和百姓平民同样应当遵从法律。

4、“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

”《管子•任法》释义:法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在法律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5、“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

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管子•明法解》释义:作为法家先驱的管仲以尚法、重法而著称,他反对西周把“礼治”作为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主张治理国家应当以法为依据,任法而国治,舍法而国乱。

6、人主之所以令行禁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在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论”与儒家的“人治论”在本质上都是“人治”。

很多关于法治的名言蕴含了很快以下是店铺为你分享的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推荐1) 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

2)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3) 君子所以尊者,令。

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4) 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5)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6) 历法禁,自大更始,篇小臣不犯矣。

7)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篇令而不行。

8) 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9) 立善法于天下,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篇一国治。

10)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11) 吏不良,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篇有财而莫理。

12) 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

13) 民不举官不究。

14) 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15) 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16) 其身正,不令篇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7) 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18)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法大行:篇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20)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精选1)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2) 治大国而数变法,篇民苦之。

3) 治国无法篇乱,守法而弗变篇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4) 治国无其法篇乱,守法而不变篇衰。

5)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6)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7)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8) 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9)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10) 爱多者篇法不立,威寡者篇下侵上。

11) 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12)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13) 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14) 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中国古代法治格言80句

中国古代法治格言80句

中国古代法治格言80句1. 以礼治国,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以仁治国。

2. 法者国之大者,治国者之重者。

3. 法者国之纲纪,人之行止规范。

4. 法律如山,邦国如春。

5. 守法者得益,犯法者受罚。

6. 法者无私,公正是法之灵魂。

7. 法者无情,但应公平正义。

8. 尊法者兴,妄自尊法者亡。

9. 君子爱法,小人畏法。

10. 法治的基础在于人治,人治的基础在于德治。

11. 人若无德,法无法治之效。

12. 人行合法,事事顺心。

13. 守法遵纪,安则有利。

14. 有法不依,法治无效。

15. 法者,治国之良药。

16. 法治国,国强民富。

17. 民族兴旺在于法治。

18. 法治是国家的支柱。

19. 不法之行必受制裁。

20. 以法为纲,以德为本。

21. 民众遵法,万事皆能维持。

22. 公正廉明,法治昌盛。

23. 法者公器,不可私用。

24. 法者天平,公正度量。

25. 待人以法,为己立身。

26. 事事听法,逍遥自在。

27. 顺于法则,无忧无虑。

28. 公平正义,法治长久。

29. 坚守法纪,社会永稳。

30. 有法可循,社会井然。

31. 法者如斧,犯法如砍。

32. 宣传法律,普及法治。

33. 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34. 法治之路,道理名目。

35. 国家法制,民心所向。

36. 离法制度,祸害社会。

37. 小罪不虚,大恶不纵。

38. 人人平等,法律无小。

39. 有法治序,无法乱象。

40. 严刑峻法,国法未亏。

41. 谦和无私,公正无亏。

42. 法治之民,安居乐业。

43. 尊法者荣,蔑法者辱。

44. 规范行为,法治之基础。

45.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6. 法者为父,言出法逞。

47. 不法之徒,害人不浅。

48. 守法有功,犯法丧命。

49. 法以治国,仁以安民。

50. 法者国家之神圣。

51. 不畏不惧,法界为限。

52. 勇于伸张,公义无私。

53. 废法者昏,兴法者明。

54. 教法度,建家训。

55. 以法养民,以法光民。

56. 精明守法,万无一失。

法家思想治国的名言

法家思想治国的名言

法家思想治国的名言1. 法家名人名言1、君无见其所欲。

——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译文: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2、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扬权》译文: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

——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有度》译文: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4、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译文: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小忠是大忠的祸害。

5、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译文: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2. 法家名人名言韩非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蠹》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韩非子·说林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韩非子·说难》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行成于思,毁于隋。

业精于勤,荒于嬉。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商君书·战法》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商君书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初见秦第一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

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回答者: chiukaijung - 秀才三级 3-30 15:48自胜谓之强。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自见之谓明。

(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1. “法者,治之端也。

”就好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社会有序之门。

比如在古代,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得强大,不正是因为重视法治吗?2.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这简直太对了呀!想想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法律,那国家不就乱套了吗?就像没有规则的游戏,还怎么玩下去呢!3.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这不就跟盖房子要先打牢地基一个道理嘛!好的法律才能让国家稳定啊。

像唐朝的法律较为完善,国家也繁荣昌盛呢!4.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就好比树的根和叶,上面有好的法律,下面百姓自然就形成遵守法律的习俗啦!古代的一些盛世不就是这样嘛!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没有法律这个规矩,社会怎么能有秩序呢?比如古代的治安管理,靠的不就是法律嘛!6.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这话说得多在理呀!大家做事都得有个准则,不然不就乱套了嘛!就像走路得有方向,不然怎么到达目的地呢?7.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哇塞,这多公平呀!不管是谁,触犯法律就得受罚,有功劳就得奖赏,古代要是都能这样,那该多好呀!8.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法律严格执行国家就安定,要是松弛了国家不就动荡啦!古代的兴衰不也能看出来嘛!9.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这可太重要啦!法律不能偏袒权贵,就像直线不会弯曲一样!古代要是能真正做到这点,那该多棒呀!10.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真的是这样啊!没有法律肯定不行,但是法律也得与时俱进呀!古代不也得根据情况变化法律嘛!我觉得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真的非常有智慧,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呀!。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

从中国古代起,就有很多名人名言是关于描写法治的,以下是店铺分享的中国古代法治名人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古代法治名人名言1)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篇治。

2)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3) 视时而立仪。

4)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5)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6) 私情行而公法毁。

7)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

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8) 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9)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11)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12)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13)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14)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15)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篇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16)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17) 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

18) 先王以明罚敕法。

19) 宪律制度必法道。

20)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中国古代名人法治名言1)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2)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3)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4)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5) 一民之轨,莫如法。

6)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7)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8)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9)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10)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11)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12)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13) 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14)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15)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16)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17)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18) 治大国而数变法,篇民苦之。

19) 治国无法篇乱,守法而弗变篇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法家“法治”主张史鉴

法家“法治”主张史鉴

法家“法治”主张史鉴先秦诸子中法家和儒家是塑造中华法律思想史的两个最强大的力量,儒家主张“礼治”、“德治”或所谓“人治”,而法家则崇尚“以法治国”,很明显,法家更注重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

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史上,法家先驱管仲在《管子》就最早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概念:“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

”其字面意思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自己的权威不必要建立在更多的基础之上,只要不政出多门,仅仅运用法律,就会象人们举手抬足那样,轻而易举地治理好国家了。

可见我们的古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可以站在治国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法治,从历史的实践来看,魏国因李悝变法而富强,赢政以商鞅、韩非理论为指导结束汹汹乱世,建立强大的大一统秦朝,自西汉后期开始,尽管统治者为加强封建专制政权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质上他们是采取儒法并用“儒表法里”的理论来治理国家,而之后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过的几次盛世局面,如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无不体现出封建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吏治清明,上自皇帝下至百官百民重法、守法等共同特征。

法家的“法治”主张必定有其内在的进步性才会给出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结果。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法家的治国主张毕竟是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和巩固统治地位而设计的,它必定有着其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诸如我们在《管子》中也看到管仲同样在中国法文化史上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法出乎权”、“法自君出”的口号,他把法的归结点和最终界限落在了“权”上,这就使中国古代法治概念具有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换言之,中国古代“法治”不可能是“法的统治”,它是有别于我们现代意义法治的。

那么,法家“法治”思想与现代意义法治有没有相通的地方呢?在我们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法家思想是否仍有其意义和价值?本文试从对法家治国主张的浅析中略作探讨。

法家“法治”思想窘于其局限性,不可能涉及到宪政、人权等实质性的法治概念,因而只能是形式上与现代意义法治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作为一种史鉴,它对我们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仍不失其应有的价值:一、“以法为本”、“事断于法”韩非主张“以法为本”,凡“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要求将人们的一切言行都纳入法律的轨道,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

中国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

中国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

中国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1.有关小学生法制教育格言警句1,法律不能让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波洛克2,如果律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舌头。

在民主的国度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度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3,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马丁4,如果行政权力的膨胀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宿命,那么为了取得社会的平衡,一方面必须让政治充分反映民众的意愿,另一方面在法的体系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与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相抗衡。

——棚濑孝雄5,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

——埃尔曼6,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有占有,是一种事实。

一个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

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

——马克思7,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

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是已经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与道德观念。

——[美]L .亨金8,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

——〔美〕德沃金2.法制名言警句1、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2、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3、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孟德斯鸠4、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

——【美】霍姆斯《普通法》5、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

——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6、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

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

——著名大法官卡多左7、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

——著名的法律学者8、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安提戈捏9、法不禁止即自由。

经典法家的简短名言名句

经典法家的简短名言名句

经典法家的简短名言名句经典法家的简短名言名句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

下面是品才小编整理的关于法家的简短名言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经典法家的简短名言名句1、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2、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3、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4、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6、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7、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8、以智说愚必不听9、君无见其所欲。

(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10、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经典法家的简短名言名句1、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2、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3、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4、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6、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7、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8、以智说愚必不听9、君无见其所欲。

(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10、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家“法治”主张史鉴先秦诸子中法家和儒家是塑造中华法律思想史的两个最强大的力量,儒家主张“礼治”、“德治”或所谓“人治”,而法家则崇尚“以法治国”,很明显,法家更注重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

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史上,法家先驱管仲在《管子》就最早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概念:“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

”其字面意思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自己的权威不必要建立在更多的基础之上,只要不政出多门,仅仅运用法律,就会象人们举手抬足那样,轻而易举地治理好国家了。

可见我们的古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可以站在治国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法治,从历史的实践来看,魏国因李悝变法而富强,赢政以商鞅、韩非理论为指导结束汹汹乱世,建立强大的大一统秦朝,自西汉后期开始,尽管统治者为加强封建专制政权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质上他们是采取儒法并用“儒表法里”的理论来治理国家,而之后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过的几次盛世局面,如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无不体现出封建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吏治清明,上自皇帝下至百官百民重法、守法等共同特征。

法家的“法治”主张必定有其内在的进步性才会给出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结果。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法家的治国主张毕竟是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和巩固统治地位而设计的,它必定有着其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诸如我们在《管子》中也看到管仲同样在中国法文化史上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法出乎权”、“法自君出”的口号,他把法的归结点和最终界限落在了“权”上,这就使中国古代法治概念具有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换言之,中国古代“法治”不可能是“法的统治”,它是有别于我们现代意义法治的。

那么,法家“法治”思想与现代意义法治有没有相通的地方呢?在我们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法家思想是否仍有其意义和价值?本文试从对法家治国主张的浅析中略作探讨。

法家“法治”思想窘于其局限性,不可能涉及到宪政、人权等实质性的法治概念,因而只能是形式上与现代意义法治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作为一种史鉴,它对我们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仍不失其应有的价值:一、“以法为本”、“事断于法”韩非主张“以法为本”,凡“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要求将人们的一切言行都纳入法律的轨道,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

管仲更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以法”,这种思想在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下要求君主也应该遵守法律,以法治国,以法发号施令是难能可贵的,尽管它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没有现实的可能,但其内涵的法治精神至今熠熠生辉。

法家还从“法治”与“心治”对立的角度去阐释“法治”的重要性,如韩非,他反对儒家“为政在人”的观点,认为不能把国家的兴亡完全系于“圣主、贤主”身上,他认为:“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意思是即使出现象尧舜那样的圣主明君,如果不搞法治,完全凭“心治”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而一个中等才能的国君,只要“守法术”、“以法治国”,也可以把国家治理好。

当然,法家如此阐述法律的重要性,是希望皇帝能擅用法律治理国家,好好地运用法律这种御用工具,因此法家的“法治”只能是一人之外的法治,但是法家强调“法治”的重要性,提倡“以法为本”,反对“身治”(或所谓“人治”)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现代意义法治与人治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治国方略,前者强调法是最主要的、最权威的社会控制方法,也就是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就在于它强调治理国家的最基本的依据是法,即法的至上性,体现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极大的权威。

法治通过严格的程序使法律保持其合理性和稳定性,避免了人治渺茫而不可期、时治时乱的人性弱点,从而使法律统治下的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

同时现代意义法治强调决策过程的民主性、公开性、科学性,这就更能集中众人的智慧进行科学决策,从而可克服因个人专断而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

二、法律适用上“法不阿贵”、“刑无等级”商鞅提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所谓一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者,罪死不赦”。

韩非进一步提出:“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当然,新兴地主阶级提出“刑无等级”原则的目的,主要是限制和取消奴隶主贵族的法律特权,并不是废止一切等级制度,但是,这种“平等适法(君主不在次列)”的理念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彻底否定,具有历史进步性,它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后世人们反抗法外特权奠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蕴涵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思想的启蒙火花。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治的灵魂所在,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执法理念,司法公正是国家对司法工作者在实现“依法治国”战略中的必然要求,只有这一法律意识真正的得到贯彻执行,法律的威严才能更加体现出来,社会法制环境才能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三、历史进化观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审时度势,锐意改革。

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商鞅明确地提出:“不法古,不循今”,“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在他看来:“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应仔细分析研究当代面临的问题,根据现实来制定各项措施。

商鞅更将这种历史进化观付诸实践并取得巨大的成功,在战国初年,西周分封制已经崩溃,周王室早已是形同虚设,整个中国为战国七雄所主宰。

而七雄的大规模兼并战争,也正在推动着中国从封建割据走向封建统一,在这种不可逆转的形势下,维护周制、重建分封,不但没有任何可能,而且从根本上说,乃是历史的倒退。

商鞅顺乎历史潮流,携《法经》入秦,协助秦孝公改革,一方面实施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为秦大一统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推行郡县制度,取消分封制以及由此建立的诸侯割据,把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了中央,从而建立起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体。

此为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

它为全国从劫乱走向安定,从割据走向统一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今天,锐意改革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同样重要,加入wto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但加入wto同时意味着wto的一整套制度将引入我国,使我国承担相应的义务,而我国市场化改革才仅有三十年的时间,在法律上,仍存在市场主体不规范、竞争规则不完善、自律体制不发展等问题,如何建立一套与wto规则相衔接的国内法,如何规范、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问题已经摆在了我国立法者、司法者和政府的面前,面对wto 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更加需要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开拓中求出路。

四、“令则行、禁则止”,强调严格执法法家提出“名主治吏不治民”的论断,其实质不在于轻视和否定治民,而在于强调吏治的重要性。

《管子》认为,必须“令则行,禁则止。

”为了保证“令行禁止”,他提出:“亏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不从令者死。

五者死而无赦,唯令是视。

”,“五死”之禁体现了管仲要求执法者必须严格执法的理念,他认为只有加强对执法者执法才能使执法者忠诚于法律,并依法行事,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秩序,实现以法治国的目标。

我们知道,法治建设需要良法与廉吏,立法只是国家治理的一个前提,只有依靠秉公执法的官员才能够使国家立法走向现实,如仅有善法而不循法,立法则犹过于一纸空文,因此,执法者的素质如何,执法者能否客观、公正、准确地依法执法成为法治发展的关键。

在当代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些执法者玩忽职守,执法不力,甚至知法犯法,结果给国家、人民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种沉痛的教训理应当使我们警醒。

只有建立起高素质的严格执法队伍,加强对执法者监督,严惩违法的执法者,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使良法得以适用,人民得以重视法律,从而促进法治环境的建设。

法治名言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2、民无信不立。

——《论语》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6、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8、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韩非子9、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1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12、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弟子规》13、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养正遗规》14、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陆机15、壮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16、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晋书》17、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18、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孙中山19、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

——胡适20、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21、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林肯22、我们成为法律的奴隶,是为了能够保有自由。

——西塞罗23、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24、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亚里士多德25、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法学格言1、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安2、普法是国家安康的基石守法是为人处事的根本3、诚信塑造美丽人生法治铸就平安中国4、法律的保护比个人的保护更有力5、好的习惯比好的法律更有价值6、任何权力都不得位于法律之上7、保护恶就是侵害善8、法律不会强迫一个人去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9、好人因为爱好美德而憎恨犯罪,坏人因为恐惧刑罚而憎恨犯罪10、以身试法者愚 ,以法维权者智11、绊人的桩不在高,违法的事不在小12、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13、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孟德斯鸠14、人一出生就口含一枚金币,一面写着平等,一面写着自由,这枚金币叫人权。

——卢梭15、我们成为法律的奴隶,是为了能够保有自由。

——西塞罗16、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17、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

——英国作家丁尼生18、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却不能开脱(罪责)19、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