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国际原油定价体系的前世今生
![国际原油定价体系的前世今生](https://img.taocdn.com/s3/m/e06fd11ee009581b6ad9eb18.png)
国际原油定价体系的前世今生作者:曲会,薛庆来源:《石油知识》 2017年第4期曲会薛庆国际原油定价体系的历史演变从历史演变历程看,国际原油定价体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一:寡头垄断定价(1859-1960年)。
自1859年石油工业诞生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原油定价由世界七大石油公司“七姊妹”主导。
阶段二:生产者定价(1960-1985年)。
1960年,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随后的十年大部分时间石油供应过剩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国有化,逐步削弱了“七姊妹”的定价主导权,OPEC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制定了生产者定价体系。
该定价体系中,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的价格作为原油定价的“参考价格”。
阶段三:交易所报价(1986年至今)。
1986年,原油价格大幅下跌,OPEC废弃了生产者定价制度,开始采用与市场更相关的定价制度。
同年,随着墨西哥国有石油公司Pemex采用交易所模式的定价制度为其销售的原油定价,这一定价制度实现了迅速推广。
到1988年,大部分石}由出口国均接受通过交易所报价来确定原油价格。
从那时起,这种定价形式成为国际石油交易中无争议的主流定价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自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来,在世界石油定价机制中,欧佩克( OPEC)担当的都是“机动生产者”的角色,堪称国际油价的稳定器与助推者。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页岩油气革命逐步取得了成功。
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油价暴跌,表明美国已经逐渐替代了OPEC在全球油价定价机制中“机动生产者”的地位,美国在国际油价定价机制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
国际原油定价体系现状从市场格局看,在当前交易所报价的国际原油定价体系中,主要有五大现货市场和二大期货市场。
五大现货市场包括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和美国市场。
三大期货市场包括纽约商业交易所( NYMEX)、伦敦洲际交易所( ICE)和迪拜商品交易所( DME)。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及当前油价现状及形势分析(经济学原理)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及当前油价现状及形势分析(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9a0cd4b14e852458fb574d.png)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及08年油价现状与形势分析一.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分析1.近年石油价格走势图表一:调整了通货膨胀以后石油价格的走势图(1970~2006)资料来源: Chart of the Day图表二:2005年以来的石油价格走势由图一、图二可以直观看出:自1970年至今,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其中图二显示:国际油价自突破每桶40美元以来,2005年迄今一直保持上升势头,特别是在2008年2月,每桶价格突破100美元大关之后上升速度加快,现在每桶价格甚至超过140美元。
两年前,当油价突破70美元时,国际社会就惊呼为“心理极限”。
之后,油价涨势有增无减。
而今,油价高位运行已成常态。
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到了高油价时代。
以下是近五年国际油价大致走势:2004年初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在30美元/桶左右徘徊。
2005年初布伦特原油价格在40美元附近的波动,NYMEX原油期价短期仍在50 美元的位置上下波动。
2006年原油价格继续走强,并创历史新高。
全年WTI和布伦特原油均价分别为65.99和65.10美元/桶,同比上涨17.3%、20.1%。
2007年1月份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可谓波澜起伏。
从月初的60多美元/桶一度下跌至50美元/桶以下,跌幅达到了20%以上。
自06年8月上冲至接近每桶80美元后,WTI现货和布伦特现货都在07 年1月19日跌至每桶50美元。
2007年8月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11月份在90美元以上的高位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并数次冲击100美元关口。
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 WTI原油期货价格盘中首次突破100美元,创出名义价格历史新高。
2008年6月6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暴涨至每桶139美元上方的历史新高,最大涨幅超过11美元,NYMEX-7月原油期货结算价飙升10.75美元,或8.41%,至每桶138.54美元,单日涨幅超过了1998年12月10日的单日涨幅。
2000年到2020年国际油价数据
![2000年到2020年国际油价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d1fc68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5.png)
国际油价数据从2000年到2020年一直备受关注,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
以下将按年份逐一分析这段时间内的国际油价数据,探讨影响油价变动的因素,并展望未来的走势。
1. 2000年国际油价数据2000年初,国际油价处于相对低位,主要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能源需求大增,国际油价开始逐渐上涨。
一些地缘政治事件也对油价产生了影响。
2. 2005年国际油价数据2005年,国际油价达到了历史高位,一度超过每桶100美元。
这主要是由于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局势,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石油需求增加所致。
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对油价形成支撑。
3. 2010年国际油价数据2010年,国际油价经历了一段波动较大的时期。
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使油价短期内下跌,但随后随着经济逐渐复苏,油价也开始逐步回升。
一些新兴能源的兴起也对油价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4. 2015年国际油价数据2015年,国际油价再次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所致。
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加以及一些主要产油国的产量不减反增,导致市场供应大幅超过需求,从而推动油价下跌。
5. 2020年国际油价数据2020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一年,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国际油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全球居家隔离和旅行限制的实施,石油需求急剧下降,导致油价再次暴跌。
在加上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石油价格战,油价一度跌至负值。
在分析了这些年份的国际油价数据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国际油价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缘政治因素、供需关系、新兴能源发展等。
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局势以及能源技术发展的变化。
各国政府和能源企业也需要制定灵活的战略,以适应可能的变动。
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应对可能的变动。
全球经济的复苏将对国际油价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走出疫情的阴影,石油需求可能会迎来逐步恢复的趋势。
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动原因及影响因素
![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动原因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07b52b7700abb68a982fbc0.png)
一、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1.1 1973年以前的低油价阶段1960年OPEC成立以前,石油的生产和需求受西方国家控制,油价处于1.5~1.8美元/桶的垄断低水平。
1960年9月,OPEC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成立后围绕着石油的生产权和定价权不断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斗争。
从OPEC成立到1970年,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1.8~2美元/桶的水平上,可见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控制油价的能力微不足道。
1970—1973年,随着OPEC在一系列谈判中的胜利,原油价格的决定权主体开始发生变化,原油标价出现上升迹象,到1973年10月油价接近3美元/桶。
1.21973年10月—1978年,油价上升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这一时期,OPEC国家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进而联合起来,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欧美发达国家,维护民族利益。
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急剧上涨,从10月的接近3美元/桶涨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1974年2月尼克松建议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消费国会议,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能源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议题,OPEC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1974—1978年原油价格稳定维持在10~12美元/桶的水平。
1.3 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及其消化阶段1979—1981年第二次能源危机时,布伦特油价狂涨到36.83美元/桶。
借助两次石油危机,OPEC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完全夺回了石油定价权。
1981—1986年为OPEC实行原油产量配额制的较高油价时期,布伦特油价从36.83美元/桶缓慢降到27.51美元/桶。
随着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和替代能源的发展,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原油价格也开始不断回落。
1986年,油价急剧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1.4 1986—1997年,实现市场定价的较低油价时期此时期,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石油成本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OPEC单方面决定,转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国际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市场定价。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226b77f19b89680202d8250d.png)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1.1 1973年以前的低油价阶段1960年OPEC成立以前,石油的生产和需求受西方国家控制,油价处于1.5~1.8美元/桶的垄断低水平。
1960年9月,OPEC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成立后围绕着石油的生产权和定价权不断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斗争。
从OPEC成立到1970年,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1.8~2美元/桶的水平上,可见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控制油价的能力微不足道。
1970—1973年,随着OPEC在一系列谈判中的胜利,原油价格的决定权主体开始发生变化,原油标价出现上升迹象,到1973年10月油价接近3美元/桶。
1.2 1973年10月—1978年,油价上升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这一时期,OPEC国家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进而联合起来,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欧美发达国家,维护民族利益。
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急剧上涨,从10月的接近3美元/桶涨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1974年2月尼克松建议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消费国会议,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能源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议题,OPEC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1974—1978年原油价格稳定维持在10~12美元/桶的水平。
1.3 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及其消化阶段1979—1981年第二次能源危机时,布伦特油价狂涨到36.83美元/桶。
借助两次石油危机,OPEC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完全夺回了石油定价权。
1981—1986年为OPEC实行原油产量配额制的较高油价时期,布伦特油价从36.83美元/桶缓慢降到27.51美元/桶。
随着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和替代能源的发展,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原油价格也开始不断回落。
1986年,油价急剧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1.4 1986—1997年,实现市场定价的较低油价时期此时期,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石油成本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OPEC单方面决定,转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国际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市场定价。
黄金,原油30年来的走势
![黄金,原油30年来的走势](https://img.taocdn.com/s3/m/5bcdf69a51e79b89680226bb.png)
黄金,原油30年来的走势
石油价格走势图:1970-2006
下图是调整了通货膨胀以后石油价格的走势图(1970~2006)。
从上图可以看到,自从2002年伊拉克战争以后,石油价格就一直在上涨,有一个明显的上升通道。
图中红色的虚线表示上升通道的上轨,绿色的虚线表示上升通道的下轨。
最近,石油价格下跌到每桶64美元,已经跌破了绿色的虚线。
按照技术分析派的观点,石油价格可能将出现回升。
如果这个上升通道保持不变的话,那么在2007年年底或2008年初,石油价格将接近每桶100美元。
这张图之所以从1970年开始画起,是因为这时美元开始自由浮动,然后1973年很快就出现了第一次石油危机。
在此之前,石油便宜得几乎不值一提。
另外,我们从图中还可以看到,石油的历史最高价出现在1980年,相当于100美元一桶。
那时是伊朗革命爆发,出现第二次石油危机。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黄金30年来的走势图,可以好好的对比一下黄金,石油的走势图。
值得惊讶的是,几乎所走的路线是一样的,只不过,黄金走势图的波幅没有原油的波幅大。
这说明黄金最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是原油的走势。
对金价的影响似乎很大。
对黄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一起来探讨一下。
石油危机后的原油价格趋势
![石油危机后的原油价格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4fb624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7.png)
石油危机后的原油价格趋势
石油危机指的是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这两次危机导致全球石油市场供应紧张,油价迅速上涨。
在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由于阿拉伯国家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原油价格上涨了约400%。
此后的几年里,原油价格波动较大,但总体趋势呈现上升。
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是由于伊朗革命导致伊朗停止向西方国家出口石油,造成石油市场供应紧张,原油价格再次大幅上涨。
与第一次石油危机相比,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的原油价格上涨幅度更大。
此后,在1980年代初期,油价一度达到历史高点,然后开始下跌。
原油价格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
1990年代中期,随着欧洲的经济复苏和新兴市场需求的增加,原油价格有所回升。
然而,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原油价格再次下跌。
21世纪初的十几年里,原油价格呈现上涨趋势。
其中,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原油价格暴跌,但随后很快回升。
2014年开始,国际油价出现大幅度下跌,原因包括全球石油产量过剩、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崛起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
从2014年到2016年,原油价格下跌超过50%。
2016年以后,原油价格开始逐渐稳定,并出现一定的回升。
目前的原油价格受到供需平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总体来说,石油危机之后的原油价格趋势是波动上升的,但也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7月份国际原油市场回顾
![7月份国际原油市场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8ebef8c9d5bbfd0a79567387.png)
的新 高 ,接近 2 0 0 6年 8月 8日所 创的
7 .0 86/桶的历史高点 。 日, 同 布伦特现货 价格达到 7 .2 9 O 美元 / ,已经超过 20 桶 06 年 8 8日创下的 7 .9 月 8 6 美元 /桶的高
期 , 术 性 故 障 以 及 墨 西 哥 和 挪 威 产 量 技
业投机商仍然操纵市场。 至 7 2 截 月 4日,
_r ,欧佩克拒 绝增 产以及美 国汽 二件 I 油库 存较低 ,对供应 的担忧 ,以及投机 基金的推波助澜刺激油价连续上涨至接 近纪录高位。同期 ,对北海油 田生产的 担忧及美国与伊朗紧张局势的推动 , 促 使 国际原油价 格始终高位震荡 。 月底 , 7 全球 经济 持续增 长 ,美 国原油库 存下 降, 尤其是美国库欣 地区原油库存 降幅 明 显 促 使 美 国 西 得 克 萨 斯 轻 质 油 ( I wT )7月原油价格突破 7 美元 /桶 8 的年内高点。7 月份 ,wT 、英 国布伦 I 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价格平
维普资讯
≯ ' : 拙
入7 份以 尼日 亚 事 月 来, 利 暴力
了长达半年 的相对于其他油种 的疲软状 态 。至 7 3 月 1日收盘 ,得克萨斯轻质油 首月期货达到 7 .1 8 2 美元 /桶 ,为过去 1 个月以来的最高收盘价。 1 原油 价格 在过去 一 个 月上 涨 超过 1%。 0 市场需求 强劲而供应相对短缺 , 尤 其是欧洲市场的供应问题不容乐观 , 促 使价格屡屡攀升。从供应方面看 ,非欧 佩克产量增幅较预期下降。一些工程延
如果欧佩克不取消限产措施 , 今秋 油价
一
际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02d8593c1ec5da50e2701d.png)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在加速,但不可否认,在近期内石油仍将主导能源市场,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仍将牵动全球主要国家的神经。
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然会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提供可能的投资机会。
近期主要政治经济事件,如伊拉克骚乱、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将如何影响原油价格走势?为更好的把握原油市场,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将回顾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主要诱因,结合当前原油进出口现状及市场预期,根据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事件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
1.回顾:石油价格的历史1.1 原油价格的三个主要阶段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不断推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其中石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石油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需品。
而经济能力及其支撑的军事力量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话语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各国均密切关注原油的产出及其波动情况。
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中东西非等石油输出国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层面互相博弈的最终体现。
基于此,我们得以通过原油价格的历史波动来窥探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概貌,以期更好的把握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
图1展示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
长期看来,油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2)2003年-2010年,剧烈大幅波动;(3)2011年至今,在100美元左右波动。
前文中提到,原油价格是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不同力量的最终表现;因此,价格的三个阶段体现了决定性力量之间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关系。
具体来说,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都更加理性(欧佩克内部协调更加成熟,对原油产出的调控能力增强;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国采取措施降低对欧佩克的依赖);(2)虽然突发事件发生时,油价涨跌幅都很大,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独立且持续时间较短,需求和供应多有时间调整,因此油价始终保持在10-40美元区间内。
全球原油行业价格走势及产量分析
![全球原油行业价格走势及产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48e19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e.png)
全球原油行业价格走势及产量分析提示: 1、多因素利好原油,打开油价上行空间 2014年-2105年期间,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1、多因素利好原油,打开油价上行空间2014年-2105年期间,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跌,期间跌幅最大超过70%。
从IEA数据可以看到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供给在2014年2季度开始过剩,期间单季度过剩量最高超过100万桶/日的水平。
随着美国页岩油开采技术的快速迭代,页岩油成本的下降使得原油价格在高位时,页岩油生产商有了较好的利润空间,2011年-2014年期间,全球的原油产量大部分来自美国页岩油的增产。
图:国际油价与全球原油需求缺口根据美国能源署数据显示,2011年以前,美国原油的月度产量水平在17000万桶/月左右,而2014年底产量中枢上涨至28000万桶/月,4年期间产量涨幅高达65%,年化增速达到13%。
根据BP能源年鉴的数据,2014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长220万桶/日,其中170万桶/日的产量增长来自美国。
图:2006-2017年美国原油产量月度数据资料来源:整理图:2014年原油增产量情况资料来源:整理2、页岩油企业扩产意愿有限,产量增速趋缓目前市场预计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下降迅速,页岩油复产迅速。
但从活跃钻机数量来看,全球和美国的活跃钻机数量均在6月份后出现下滑,表明页岩油的产能复产并不顺利。
主要的页岩油上市公司财报来看,企业增产的意愿仍然不强烈,主要受到现金流、开采成本等因素约束。
参考发布《2017-2022年中国原油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图:2014-2017年全球和美国活跃钻机数量资料来源:整理2016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升,页岩油开采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所好转,但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有限。
各开采企业的经营策略仍然偏向于缩减开支和费用来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同时更加注重高回报的资产,稳定财务情况。
表:页岩油上市公司现金流情况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整理2015-2016年油气开采企业的资本开支下降明显,2016年的资本开支规模普遍较2014年下降超过50%。
历史油价调整情况汇报
![历史油价调整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496127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2.png)
历史油价调整情况汇报近年来,全球油价波动频繁,对各国经济和民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历史油价调整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油价的走势和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过去十年来的油价变化情况。
从2010年到2020年,国际油价经历了多次大幅波动。
2014年至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一度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而在2012年和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则一度超过每桶100美元。
这种大起大落的波动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各国经济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油价调整的影响因素。
油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供求关系、地缘政治因素、金融市场波动等。
在供求关系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产油国产能和需求增长等因素都会对油价产生影响。
地缘政治因素如中东局势、对伊朗、委内瑞拉等国的制裁也会对油价造成波动。
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对油价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或大规模的投机活动时,油价波动更加剧烈。
再者,我们需要关注各国政府对油价的调控政策。
不同国家对油价的调控政策各有不同,有的国家实行市场调节,有的国家则通过政府干预来稳定油价。
例如,中国通过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来控制油价,而美国则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油价。
这些政策的不同也会对油价产生不同的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未来油价的走势。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新能源替代等因素都对油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油价的走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各种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综上所述,历史油价调整情况对全球经济和民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需要全面了解油价的走势和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希望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加强油价监管,稳定市场预期,为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国际几十年原油价格走势及原因分析
![国际几十年原油价格走势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d5a61e770bf78a642954d2.png)
自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不同的三个历史阶段: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1)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1.8美元/桶;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
(2)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
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
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短时间内冲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2000-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3)第三次石油危机时期(2003——2008年)。
第一、二次石油危机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经历了长达20年的稳定期。
20年后,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步入一个全新的快速上升通道,第三次石油危机终于爆发:2003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然后,不再回头。
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后继续上涨,并首次突破50美元。
2005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并加速前行。
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飓风,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
十年,已经是值得回顾的一段时光。
十年后,国际原油(40.24, 0.04, 0.10%)价格徘徊在55-65美元/桶的区间。
那么十年前,国际原油的价格表现如何?十年之间,国际原油走势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今天,隆众带您全景回顾,国际原油市场的十年。
国际油价发展的六个阶段
![国际油价发展的六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b06dda3aeefdc8d376ee3252.png)
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出人预料地跌跌不休。
很多人都说看不明白、弄不懂。
不过,如果大家了解一些油价的基本知识,也许对油价升涨会有些许的帮助。
国际油价发展的六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约1美元上升到最高接近147美元,最近又回归到50多美元。
有专家从供求关系和油价变化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油价运动轨迹,划分为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5年到1960年,国际石油工业恢复发展,中东石油出口地位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波斯湾取代美国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石油的出口中心,世界原油定价体系改为以沙特阿拉伯轻油价格为基准。
这一阶段,原油价格低且波动不大,总体呈现缓慢增长势头。
1945年,美国国内石油进口价约为1. 22美元/桶,到1948年迅速增长到2. 60美元/桶,之后大体保持平稳,到1960年达到2. 88美元/桶。
同期,1945年阿拉伯轻油标价为1. 05美元/桶,1960年为1. 90美元/桶,其间的高点为1958~1959年的2. 08美元/桶。
1946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 7亿吨,1960年上升到10. 5亿吨。
第二个阶段,从1960年到197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初创,产油国团结维护油价。
长期以来,俗称“七姊妹”的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低价攫取石油资源和垄断利润。
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
当时,OPEC 5个创始国的石油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81. 4% 。
该组织在成立初期,迫使西方石油公司把标价恢复到了1960年前的水平。
在这期间国际油价平均每桶约1. 80美元,仅为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
第三个阶段,从1973年到1981年,产油国夺回石油主权,“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
1971年8月至1973年6月,为弥补因美元贬值给产油国造成的损失,欧佩克与西方各石油公司谈判,先后达成两个日内瓦协议,夺回了油价决定权。
世界原油价格问题透析介绍
![世界原油价格问题透析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94822310066f5335a8121aa.png)
世界原油价格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范云芳近年来,国际原油市场不断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神经,油价屡创海湾危机以来的新高,并高居不下。
石油作为一种能源,不仅关乎国计民生,而且成为国际社会一个重要的变数,人们称之为“液体黄金”或“黑色黄金”。
油价的波动也往往被视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三十年前,欧佩克一纸禁运决议,石油价格立即上涨4倍,并带动整个商品价格的上涨,工业化国家普遍出现两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并造成世界范围内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萎缩。
各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缓解经济衰退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各国启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却又陷入了更为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
整个20世纪70年代,工业化国家在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一、石油资源及其石油资源的争夺长期以来,世界强国都围绕着如何控制石油资源而展开争夺。
一战结束时,英国控制了大部分油源,美国只在拉美拥有少量油源。
二战临近结束之际,为了确保得到沙特丰富的石油,罗斯福承诺绝对的军事支持,即美国的“以鲜血换石油”的理论;另一种理论认为,石油资源会枯竭的,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能源独立”。
迈可尔.克莱尔在《鲜血与石油》一书中指出,从罗斯福到卡特以及布什都是在“不遗余力地”保障美国从波斯湾获得石油控制权1.由此看来,美国能源政策的军事化由来已久。
二战后,由于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石油资源的最大垄断者。
到1972年,美、英、荷、法等国八大石油垄断公司控制了世界石油开采的65%,中东石油的87%,其中美国就占了五家,最大的埃克森石油公司1970年日产原油545万桶,在世界各地拥有300多家子公司,在100多个国家销售石油,被称为“石油业的联合国”。
石油作为一种能源具有耗竭性、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从而使其具有稀缺性和高度的垄断性,同时,石油在军事上更是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李树芳等2004)。
面对不断稀缺的能源供给,西方国家为控制资源而爆发战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世纪爆发的战争大都因石油而起,而且发生在石油供应充足之际。
2000年到2020年国际油价数据
![2000年到2020年国际油价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0c9ea8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3.png)
2000年到2020年国际油价数据的文章,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评估。
在2000年至2020年这20年间,国际油价经历了许多波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情势、能源需求与供应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国际油价的变动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的影响。
我们来看2000年至2020年的国际油价走势。
在这段时间内,国际油价经历了几次显著的波动。
最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至2009年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国际油价的暴跌。
随后,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油价再度上涨。
然而,2014年至2016年间,国际油价再次受到影响,出现了长时间的下跌。
最近几年,国际油价又在波动中逐渐回升。
通过对这些波动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国际油价受到了全球经济形势的直接影响。
我们需要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在过去20年间,中东地区一直是国际油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和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都曾对国际油价产生了重大影响。
俄罗斯与欧洲、美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也常常成为国际油价波动的导火索。
全球能源需求与供应关系对国际油价也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推广,能源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国际油价的走势,也对世界各国的能源政策和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际油价数据的分析不仅需要对历史价格进行综合评估,还需要考虑到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和能源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油价的变动规律,以及这些变动对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的影响。
在个人观点方面,我认为国际油价的波动不仅仅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更是全球政治、经济和能源格局的综合体现。
对国际油价数据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2000年到2020年国际油价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国际油价的波动规律、影响因素和趋势走向。
2024年原油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4年原油行业深度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92cd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e.png)
一、国际原油市场回顾2024年,国际原油市场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年。
在供应方面,全球原油供应量持续增加,尤其是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快速增长。
各大产油国也积极增产,其中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
然而,在需求方面,经济增速的放缓和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导致石油需求增长放缓。
因此,供需关系出现了一定的紧张局势,原油价格波动较大。
二、中国原油市场回顾中国原油市场在2024年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历史新高,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而国内原油产量继续下降,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度逐渐提高。
同时,中国政府推动市场开放和化解贸易摩擦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原油市场的发展。
三、2024年原油价格走势2024年原油价格整体呈现出震荡上行的走势。
年初原油价格在70美元/桶左右,随着市场紧张局势的加剧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在上半年一度达到80美元/桶以上的高点。
然而,下半年受到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和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开始回落。
审慎乐观的市场情绪和减产协议的推动使得原油价格稳定在60美元/桶附近。
四、2024年原油市场预测五、中国原油市场发展趋势中国原油市场在2024年有望继续发展。
首先,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市场开放和扩大原油进口。
其次,中国原油产量下降的趋势将继续,对进口原油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另外,中国的炼油业也将继续发展,对原油市场带来更多需求。
因此,预计中国原油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活跃度。
六、风险与挑战当然,原油行业也面临一些风险与挑战。
首先是全球经济放缓的风险,如果全球经济持续放缓,原油需求将进一步下降。
其次是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可能对原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地缘政治风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中东地区局势的动荡可能导致原油供应中断。
七、结论总的来说,2024年原油行业经历了动荡的市场环境,供需关系紧张导致原油价格波动较大。
2024年,供应、需求、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将继续对原油市场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在加速,但不可否认,在近期内石油仍将主导能源市场,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仍将牵动全球主要国家的神经。
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然会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提供可能的投资机会。
近期主要政治经济事件,如伊拉克骚乱、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将如何影响原油价格走势?为更好的把握原油市场,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将回顾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主要诱因,结合当前原油进出口现状及市场预期,根据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事件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
1.回顾:石油价格的历史1.1 原油价格的三个主要阶段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不断推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其中石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石油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需品。
而经济能力及其支撑的军事力量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话语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各国均密切关注原油的产出及其波动情况。
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中东西非等石油输出国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层面互相博弈的最终体现。
基于此,我们得以通过原油价格的历史波动来窥探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概貌,以期更好的把握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
图1展示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
长期看来,油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2)2003年-2010年,剧烈大幅波动;(3)2011年至今,在100美元左右波动。
前文中提到,原油价格是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不同力量的最终表现;因此,价格的三个阶段体现了决定性力量之间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关系。
具体来说,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都更加理性(欧佩克内部协调更加成熟,对原油产出的调控能力增强;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国采取措施降低对欧佩克的依赖);(2)虽然突发事件发生时,油价涨跌幅都很大,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独立且持续时间较短,需求和供应多有时间调整,因此油价始终保持在10-40美元区间内。
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这个阶段是国际油价最具有戏剧性变化的时期:6年内,由20美元涨至145美元,然后半年内(2008年7月-12月)由145美元跌至34美元。
期间,油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石油需求量大增,推高油价。
与此同时,该时期内其他政治经济事件均推动油价上涨,而没有力量对高油价施压,如2002年委内瑞拉军事政变导致该国石油产量暴跌;随后2003年3月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的伊拉克产油几近于零;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很低以及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等。
诸多因素合力将油价逐渐推高,导致各产油国均全力输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受重创,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石油产量严重过剩,油价由145美元暴跌至34美元。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油价在100美元左右波动。
油价经历过2003年-2010年的疯狂持续上涨及随后短期内暴跌,目前进入较平稳态势。
与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相似,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事件中没有一股强劲力量(如第二阶段中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推升或者压低油价,且不同事件发生相对独立,不同油价影响因素之间相互抵消;因此,油价保持相对平稳。
1.2原油价格变化及同期世界相关事件进一步,我们总结了1948年-2014年原油价格短期内变化及相应时期内的主要政治经济事件(表1)。
正是这些事件的力量的相互加强或相互制约,最终决定了油价的变化。
对这些事件的深入了解,将增强我们对于油价变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不难发现,主要石油消费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地缘政治、金融危机以及自然灾害等事件是影响石油价格的最主要力量。
特定时期内的不同力量通过影响原油的需求量或者供应量而作用于油价。
原油价格的变化最终取决于需求和供应的相对关系。
当需求量增加时(中美欧日经济高速发展),将推动油价上涨;油价的上涨将刺激石油输出国(欧佩克成员国及非欧佩克国家)增产。
如果经济持续发展,需求量保持增加,油价将持续走高,形成需求、油价和供应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如果经济放缓,需求量降低,将迫使油价下跌,导致石油产出削减。
当供应量减少时(委内瑞拉、伊拉克等石油输出国由于地缘政治导致产量锐减),会导致石油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量,因而抬升油价。
金融危机一般会导致油价短期内快速下跌。
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一般发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或国家,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危机前,由于经济发展需要,这些地区对石油需求量大。
由于金融危机爆发时间的不可预测性,危机爆发前,全球石油产量仍维持较高水平;而危机爆发后,需求量锐减,形成石油严重过剩的局面,导致油价暴跌。
自然灾害对于国际油价的影响则主要限于地震。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欧佩克成员国均不会受到台风袭击,而伊朗、沙特和叙利亚位于两个大陆板块之间,发生地震的概率较高。
伴随地震的石油产量降低将推高油价。
除了影响石油供应量,主要石油消费国也可能发生地震,如中国、日本和美国。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地震对中国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日本地震频发,且日本目前仍是第三大石油消费国,日本大地震将减少石油需求,压低油价。
但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并未造成国际油价下跌,是由于同期欧佩克统一减产,利比亚骚乱等造成原油供应量降低:供应量的减少抵消了日本需求量降低对油价下跌施加的压力。
1.3 原油价格变化率及持续时间为进一步量化油价涨跌幅度和持续时间,我们统计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涨跌幅度较大时期内的持续时间和变化率(表2)。
从频率和平均值角度而言,油价跌幅一般比较大,持续时间短;而油价上升期间,上涨幅度较小,持续时间长。
依据频率统计,油价下跌一般持续4个月,月变化率为-10%;油价上涨一般持续6-10个月,月变化率为5%。
依据平均值计算,油价下跌一般持续6个月,月变化率为-11.7%;油价上涨一般持续9.2个月,月变化率为8.5%。
从心理预期角度而言,油价上涨时,各方都相对比较谨慎,稳步推进,所以涨幅较小,持续时间较长;而油价下跌时,一般是由于突发性事件发生,需求锐减而导致短期内大量抛售,油价快速大幅下跌。
1. 2. 主要石油输出国和进口国2. 2.1主要输出国欧佩克(OPEC)OPEC 12个成员国提供全球三分之一的石油,是最重要的输出组织。
表3为OPEC 2014年2月-5月原油产量。
虽然最近伊拉克发生动乱,伊朗原油遭到欧盟禁运,但利比亚和尼日利亚6月份逐渐恢复生产,沙特阿拉伯增加产量,弥补了伊拉克动乱引起的减产:OPEC 石油产量仍保持在3000万桶/天。
前苏联国家(FSU)FSU 15个国家也向全球出口大量原油及制品,其中俄国原油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
国际能源署(IEA)6月份报告表明:2014年4月FSU石油净出口量达到983万桶/天,而3月净出口量仅为916万桶/天。
2.2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当前十大石油消费国依次为: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国、巴西、沙特阿拉伯、德国、加拿大和韩国。
而以上十国中俄国、巴西、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石油产量巨大,而且为主要石油出口国。
因此,主要石油进口国为美国、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
美国美国引领的页岩革命导致美国石油产量快速增加,产量由2008年500万桶/天增至740万桶/天,预计2014年和2015年产量将达到850万桶/天和930万桶/天。
基于此,美国对外部石油的依赖正逐渐减小。
进口石油占美国石油消费量的比例由60%(2005年)降至33%(2013),预计2015年该比例将低至22%。
美国从尼日利亚进口石油量由140万桶/天(2007年)降到4万桶/天(2014年年初)。
中国与美国石油进口趋势相反,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进口石油比例将逐步攀升。
目前,中国75%进口石油来自于中东和非洲,最主要供应国为沙特阿拉伯、安哥拉、阿曼、俄国、伊拉克和伊朗。
今年4月,中国进口石油量大幅增加,而同期原油加工量并未增加,因此可以推断,进口石油的增加量主要用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2013年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为14100万桶,预计该储备将达到27200万桶,相比2013年增加93%。
7月10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美签署《战略石油储备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可能将公开战略石油储备数据。
公开数据与中国政府目标之间的差异将引起原油价格的波动。
日本经济前景并不乐观,2014年石油消费量将降低3.1%。
2014年第一季度数据,日本主要石油供应国依次为: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前苏联国家、伊朗和伊拉克。
印度印度对石油的需求缺口在进一步加大,预计今年消费量将增加2.7%。
欧洲欧洲炼油业(70%原油来自利比亚)在快速下滑,对石油需求量减少。
1. 2. 短期内影响油价走势的主要力量2. 2.1 美国取消石油出口限制1975年福特总统签署《能源政策与节能法》,限制美国石油出口。
由于最近美国石油超过沙特阿拉伯和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取消石油出口限制逐渐呈现在华盛顿的议程。
虽然关于此项讨论仍处于初期,但当市场普遍预期美国将出口石油,必将引起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下跌。
由于其他石油出口国需要时间降低产量以维持国际市场上石油供需平衡,所以,我们预计美国取消石油出口限制将促使油价在4个月内下跌10%,跌入90-99美元。
1. 2.2 解禁伊朗石油禁运令以及伊拉克动荡局势伊拉克为欧佩克成员国第二大产油国,近期伊拉克北部局势的恶化小幅推高原油价格。
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将继续推升油价。
因此,多方预期美国可能解禁对伊朗石油的禁运令,以弥补由于伊拉克动荡造成的石油供应短缺,维持油价。
如果该禁运令被解除或伊拉克局势趋于平稳,油价将小幅下跌约1.5美元。
相反,如果伊拉克动荡局势进一步升级或伊朗石油禁运令维持不变,印度等国对伊拉克原油的依赖将导致油价上涨。
1. 2.3 中国经济放缓虽然中国经济放缓,但国际市场普遍预计中国2014年将大幅增加石油进口量,而且进口石油主要用于战略石油储备。
新一轮改革中,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由过去的“西医”方式(快速见效的刺激政策)逐渐向“中医”方式(长期稳定增长)转变。
虽然经济放缓,但出现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短期内,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将支撑国际油价,但不会引起油价大幅上涨。
1. 2.4 美国经济复苏由于近年来美国国内石油产量的大幅增加,美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逐渐减小。
美国经济复苏将带动其他经济体趋好,增加全球石油需求,但对油价上涨的推动作用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