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标法与外标法(定义及应用).

合集下载

归一化法 内标法 外标法

归一化法 内标法 外标法

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常用的方法,用于统一数据集中不同范围、单位或者参考标准的数据,使得它们可以进行比较或者合并。

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又被称为标准化,它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线性变换,将其映射到一个特定的范围,常见的是将数据映射到[0, 1]之间。

这种方法能够保持数据的相对关系,消除数据之间的量纲影响。

具体而言,对于某个数据集,归一化法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进行变换:X norm=X−X min X max−X min其中,X是原始数据,X min和X max分别是数据集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通过归一化后,数据集中的最小值变为0,最大值变为1,从而实现了数据的统一范围。

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ization)是一种常见的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

在某些实验中,通过引入一个已知量的标准物质作为内标,可以减小由于样品处理过程中测量和分析误差带来的影响。

内标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质的测量结果与内标物质之间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值或者差异来定量分析待测物质的含量。

内标法通常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分析等领域,对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ization)是另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它常常应用于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等领域。

外标法通过比较待测物质的测量结果与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具体而言,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建立一个浓度与响应值之间的标准曲线,然后通过测量待测物质的响应值,找到对应的浓度。

外标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标准曲线的选取和测量条件的控制。

综上所述,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归一化法可以用于处理不同范围或者单位的数据,使其具有可比性;内标法和外标法则可以通过引入标准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数据的特点和实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数据预处理和标准曲线建立。

[讨论]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应用

[讨论]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应用

[讨论]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应用内标法:选择适当的物质作为内标物质,定量加入被测样品中,跟据被测组分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之比,乘以校正因子,对映内标物质加入量所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内标法的优点:色谱条件对结果影响不大,准确度、精度较高;缺点: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比教困难。

外标法:又称标准曲线法,依照测量标准品所绘制的曲线来计量被测样品的含量的方法。

外标法的优点:简单,适和大量样品分析。

缺点:每次色谱条件很难相同,容易出现误差。

请问大家在做含量测定时依照什么原则来选定方法的?我们一般作体外药物分析时均采用外标法,体内药物分析,因提取步骤烦琐,都采用内标法进行校正,但如果仪器稳定、方法的重现性好,也可使用外标法,国外体内药物分析用外标法的也有不少,但本人认为最好使用内标法。

实际样品检测用外标法的更多。

原因:1.内标物难获得,特别是同位素标记的有相近行为的内标物;2.操作步骤多、计算烦琐如在新药报批中使用内标物,则需报送内标物的结构确证资料,在报生产的同时还要报送此内标物对照品。

所以现在连SDA的专家都不推荐使用内标法。

最初使用内标是因为进样器进样不准确,采用内标可以校正进样误差。

现在的HPLC用定量环进样准确度很高,加了内标有时候因为操作的误差反而降低准确度。

在药物质量检验中,如果是原料药,或者制剂的成份不很多,用外标法即可,不一定非要用内标法,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标准都放弃了用内标法。

对于体内药物分析,分析方法的误差反而不是那么的重要,而在样品处理的过程中引入的误差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一般在处理过程中加入内标以校正误差。

这个时候,回收率的高低又不是绝对的要求很高,虽然要求绝对回收率在70%或者80%以上,但是,有时候低一些也无所谓,关键是回收率的稳定性,测定的重现性。

欢迎行家指点:)--------------------------------------------------------------------------------却是如此,我刚刚做完体内药物分析,内标法却是比较麻烦--------------------------------------------------------------------------------个人认为体内分析应该用内标法,否则结果不准确。

液相色谱判断内标外标的简答题

液相色谱判断内标外标的简答题

液相色谱是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化学分析。

在液相色谱分析中,内标和外标是两种常用的标定方法,它们对样品的定量分析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内标和外标?它们有什么区别和特点?本文将对液相色谱中内标和外标的判断进行简要介绍。

一、内标和外标的定义1.内标:内标是已知浓度的一种化合物,将其加入待分析的样品中,通过内标的峰面积和待测成分的峰面积之比来计算待测成分的浓度。

内标化合物的性质应与待测物相似,在分析条件下不会与其他成分发生相互作用。

2.外标:外标是已知浓度的一种化合物,将其分别用于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进行色谱分析,并建立峰面积-浓度曲线,通过待测成分的峰面积与曲线进行比对来计算待测物的浓度。

二、内标和外标的区别和特点1.区别:(1)应用范围不同:内标适用于单一成分或者多成分的同时测定,而外标通常适用于单一成分的测定。

(2)计算方式不同:内标的计算方式是比对内标和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比值,而外标是通过峰面积-浓度曲线进行计算。

(3)数据处理方式不同:内标的数据处理相对简便,外标需要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数据进行外标法计算。

2.特点:(1)内标法的灵敏度高,适用于成分浓度较低的样品的分析。

(2)外标法准确性高,适用于不同浓度范围内待测物的分析。

三、如何判断使用内标还是外标1.成分复杂度:对于成分比较单一的样品,可以考虑使用外标法,而多成分的样品则更适合使用内标法进行分析。

2.成分浓度范围:如果待测成分的浓度范围较大,外标法的线性范围能满足分析要求,则可以选择外标法;如果待测成分浓度较低,内标法更为适用。

3.分析要求:如果对分析数据的灵敏度要求较高,可以考虑采用内标法;如果对分析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可以选择外标法。

内标和外标是液相色谱分析中常用的标定方法,其区别和特点决定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

在选择使用内标还是外标时,需要综合考虑待测样品的成分复杂度、浓度范围以及分析要求等因素,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讨论]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应用

[讨论]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应用

[讨论]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应用内标法:选择适当的物质作为内标物质,定量加入被测样品中,跟据被测组分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之比,乘以校正因子,对映内标物质加入量所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内标法的优点:色谱条件对结果影响不大,准确度、精度较高;缺点: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比教困难。

外标法:又称标准曲线法,依照测量标准品所绘制的曲线来计量被测样品的含量的方法。

外标法的优点:简单,适和大量样品分析。

缺点:每次色谱条件很难相同,容易出现误差。

请问大家在做含量测定时依照什么原则来选定方法的?我们一般作体外药物分析时均采用外标法,体内药物分析,因提取步骤烦琐,都采用内标法进行校正,但如果仪器稳定、方法的重现性好,也可使用外标法,国外体内药物分析用外标法的也有不少,但本人认为最好使用内标法。

实际样品检测用外标法的更多。

原因:1.内标物难获得,特别是同位素标记的有相近行为的内标物;2.操作步骤多、计算烦琐如在新药报批中使用内标物,则需报送内标物的结构确证资料,在报生产的同时还要报送此内标物对照品。

所以现在连SDA的专家都不推荐使用内标法。

最初使用内标是因为进样器进样不准确,采用内标可以校正进样误差。

现在的HPLC用定量环进样准确度很高,加了内标有时候因为操作的误差反而降低准确度。

在药物质量检验中,如果是原料药,或者制剂的成份不很多,用外标法即可,不一定非要用内标法,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标准都放弃了用内标法。

对于体内药物分析,分析方法的误差反而不是那么的重要,而在样品处理的过程中引入的误差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一般在处理过程中加入内标以校正误差。

这个时候,回收率的高低又不是绝对的要求很高,虽然要求绝对回收率在70%或者80%以上,但是,有时候低一些也无所谓,关键是回收率的稳定性,测定的重现性。

欢迎行家指点:)--------------------------------------------------------------------------------却是如此,我刚刚做完体内药物分析,内标法却是比较麻烦--------------------------------------------------------------------------------个人认为体内分析应该用内标法,否则结果不准确。

内标法和外标法

内标法和外标法

内标法和外标法内标法和外标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都是利用某些物质的性质作为参照物,来对待测物进行定量分析。

下面将从定义、原理、应用等方面对内标法和外标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标法1. 定义内标法又称为内标准法,是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一种物质(称为内标物),与待测物同时经历同样的处理过程,通过内部比较来确定待测物质量的分析方法。

2. 原理在内标法中,加入的内标物应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且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干扰。

经过同样处理后,待测物和内标物被共同进入仪器进行检测。

由于二者共同经历了相同的处理过程,因此其信号比值可以用来消除仪器响应波动、操作误差等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3. 应用内标法适用于各种复杂样品(如环境水、土壤、生物组织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优点是可以消除大多数干扰因素,提高分析精度和准确度。

二、外标法1. 定义外标法又称为外标准法,是指在待测物质中加入已知浓度的一种物质(称为外标),通过比较待测物与外标的信号强度来确定待测物质量的分析方法。

2. 原理在外标法中,加入的外标应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且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干扰。

经过同样处理后,待测物和外标被分别进入仪器进行检测。

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因此其信号强度比值可以用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3. 应用外标法适用于各种简单样品(如纯化合物、溶液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数据处理方便等。

三、内标法与外标法的比较1. 精密度内标法精密度高于外标法。

由于内标物与待测物共同经历了相同的处理过程,因此可以消除大多数干扰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分析精度和准确度。

2. 灵敏度外标法灵敏度高于内标法。

由于外标与待测物分别进入仪器进行检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其信号强度,提高了灵敏度。

3. 适用范围内标法适用于各种复杂样品(如环境水、土壤、生物组织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异同

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异同

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异同
内标法和外标法都是色谱分析中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 内标法是将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加入到待测样品中,然后通过比较标准物质和待测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来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

内标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缺点是操作较为繁琐,需要额外的标准物质。

- 外标法是将待测样品与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两者的峰面积或峰高来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

外标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的标准物质,缺点是准确度相对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内标法还是外标法取决于待测物质的性质、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色谱柱的性能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较为复杂的样品,内标法更为准确,而对于简单的样品,外标法更为方便。

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是两种重要的读写技术。

外标法是指通过标记(标示)来识别文件内容的技术。

它通常使用一些特定的标志来确定文件的特性,比如字符集大小,文件编码,数据表对齐,数据类型,字段长度等。

外标法在文件分析、文件分割和其他程序中非常有用。

内标法是指在文件中直接使用标示符来标记文件内容的技术。

它通常使用一些特定的符号,比如字符,字符列表,字符串,数字,数字等来帮助识别信息。

此外,内标法还可以使用转义字符,如反斜杠,分号等,用于指定文件的特殊含义。

与外标法相比,内标法更加灵活,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 1 -。

外标法与内标法的区别

外标法与内标法的区别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

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

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的量:W=A(W)/(A)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

(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色谱分析中的一种定量方法,它不是把标准物质加入到被测样品中,而是在与被测样品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单独测定,把得到的色谱峰面积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液质联用外标法和内标法

液质联用外标法和内标法

液质联用外标法和内标法
液质联用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
境等领域。

在液质联用技术中,外标法和内标法是常用的两种定量方法。

本文将从原理、优缺点、应用等方面介绍液质联用外标法和内标法。

一、外标法
外标法是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通过比较标准物质和
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响应值,计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

外标法的优点是
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分析物。

但是,外标法的缺点是受到样品制备、仪器响应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误差。

二、内标法
内标法是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通过比较内标物质和
目标物质的响应值,计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

内标法的优点是可以消
除样品制备、仪器响应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但是,内标法需要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且内标物质的浓度应与目标物质的
浓度相近,否则会影响分析结果。

三、应用
液质联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在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可以使用外标法和内标法测定药物
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在环境监测中,可以使用外标法和内标法测定水
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等。

总之,液质联用外标法和内标法是常用的定量方法,各有优缺点,应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样品制备、仪器响应等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和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都是常见的分析方法,用于定量分析中。

一、内标法内标法是指在分析样品中加入指定量的内标物质,通过该内标物质与目标分析物相对稳定的对比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药物检测、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内标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内标物质:根据目标分析物的性质选择一个与其化学性质相近的内标物质,并准备好内标物质的标准溶液。

2.加入内标物质:将内标物质的标准溶液与待分析样品混合,使得内标物质和目标分析物共存于同一体系中。

3.分析样品:将加入内标物质的样品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分析物的响应信号和内标物质的响应信号。

4.计算:通过对比目标分析物的信号和内标物质的信号,计算出目标分析物的含量。

内标法的优点:1.消除误差:内标法可以减小仪器和环境的非特异性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从而减小误差。

2.稳定性高:内标物质的选择通常是与目标分析物性质相似,并且具有稳定性较高的物质,可以增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3.方便快捷:内标法的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高通量的样品分析。

内标法的缺点1.内标物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需要对目标分析物的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有时可能会遇到难以找到合适的内标物质的情况。

2.干扰因素:如果样品中存在与内标物质相似的物质或者存在与目标分析物相互作用的物质,可能会干扰分析结果。

二、外标法外标法是指将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纯度的外部参考物质进行比对,通过浓度差异来进行定量分析。

外标法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药物分析、生物学研究等。

外标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外标物质:选择一个与目标分析物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的外标物质,并准备好外标物质的标准溶液。

2.建立标准曲线:根据外标物质的标准溶液的不同浓度,分别测量其响应信号,并绘制标准曲线。

3.测量样品:将样品进行测量,得到目标分析物的响应信号。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内标法与外标法一、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着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是两种不同的标准化方法,用于分析和测量样品中的化合物。

这两种方法在分析化学中非常常见,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在选择使用哪种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

外标法是一种常见的标准化方法,它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测量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浓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化合物。

但是,外标法的缺点是需要准确制备标准溶液,这可能会导致误差。

此外,外标法还需要进行多次测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内标法是另一种标准化方法,它使用已知浓度的内标化合物来测量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浓度。

内标化合物是与待测化合物具有相似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化合物。

内标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误差,因为内标化合物与待测化合物的性质非常相似。

此外,内标法只需要进行一次测量,因此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然而,内标法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内标化合物,这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试验和优化。

其次,内标法可能不适用于某些化合物,因为找不到与待测化合物相似的内标化合物。

在选择使用外标法还是内标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

如果样品中的化合物已知,且可以准确制备标准溶液,则外标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样品中的化合物未知,或者需要减少误差,则内标法可
能是更好的选择。

外标法和内标法都是常见的标准化方法,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在选择使用哪种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是色谱定量分析中常用的
方法: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是色谱定量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1.归一化法:将色谱峰的面积与标准物的质量直接比较,从而得到组分的含
量。

它是最简便的定量方法,但它的准确性受进样量的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即使进样量不准确,对结果亦无影响,操作条件的变动对结果影响也较小。

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并且在色谱图上都显示色谱峰的样品测定。

但若试样中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则不能应用此方法。

2.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对照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
以待测组分和对照物质的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此法的优点是在进样量不超限的范围内,定量结果与进样量的重复性无关。

缺点是样品配制比较麻烦和内标物不易找寻。

3.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
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

此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缺点是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请根据实际需要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

归一化法 内标法 外标法

归一化法 内标法 外标法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归一化法、内标法与外标法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分析中,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它们旨在减小误差、提高数据可靠性,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和可比较。

本文将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它们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一、归一化法归一化法是一种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方法,通过将数据映射到特定的范围内,消除不同尺度和变化幅度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比较和分析。

常用的归一化方法有线性归一化、零均值归一化和标准差归一化等。

1.1 线性归一化线性归一化是将数据映射到0和1之间的方法。

公式如下:$$x' = \frac{x - x_{min}}{x_{max} - x_{min}}$$其中,$x$为原始数据,$x_{min}$和$x_{max}$分别为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线性归一化保留了原始数据的相对关系,适用于对数据的相对大小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场景。

1.2 零均值归一化零均值归一化是将数据的均值调整为0的方法。

公式如下:$$x' = \frac{x - \mu}{\sigma}$$其中,$x$为原始数据,$\mu$为数据的均值,$\sigma$为数据的标准差。

零均值归一化可以消除不同数据之间的偏差,使得数据更加可比较和稳定。

1.3 标准差归一化标准差归一化是将数据的均值调整为0,标准差调整为1的方法。

公式如下:$$x' = \frac{x - \mu}{\sigma}$$标准差归一化除了具有零均值归一化的优点外,还可以进一步消除数据之间的尺度差异。

因此,标准差归一化常用于对数据的分布进行分析和建模的场景。

二、内标法内标法是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引入内部参照物质,将待测物质和内标物质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校正的方法。

内标法的原理是通过内标物质的稳定性和可追踪性,来消除仪器误差和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2.1 内标物质的选择在内标法中,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非常重要。

内标物质应具备与待测物质相似的特性,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稳定存在。

外标法和内标法的异同点

外标法和内标法的异同点

外标法和内标法的异同点
一、外标法与内标法的定义
外标法:是指在样本中放置一定数量的特殊标记,这些标记外部与样本无关,可以用来作为特征标记来识别样本,可以提高识别的精确度。

内标法:指样本本身制作成特定的标记,作为识别样本的特征,可以提高识别的精确度。

二、外标法与内标法的异同
1、不同点:
(1)外标法是指在样本外部放置的特殊标记,而内标法是指样本本身制作的特定标记。

(2)外标法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特殊标记,例如标签、条形码等,而内标法只能按照样本的特性来制作特定的标记。

(3)外标法制作方便,只需要将特殊标记置放在样本上就可以识别,而内标法需要样本本身有特殊性能的材料才可以制作出特定的标记。

2、相同点:
(1)外标法和内标法都可以提高识别精确度,两者的作用都是用来标记样本,确保样本的准确性。

(2)外标法和内标法都可以在样本中放置一定数量的特殊标记,作为特征标记来识别样本。

- 1 -。

色谱分析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色谱分析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1. 外标法定量的基本原理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

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 组分的含量。

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 组分的量:W =A(W)/(A)式中W 与A 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 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也可用峰高)。

(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 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外标法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色谱分析中的一种定量方法,它不是把标准物质加入到被测样品中,而是在与被测样品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单独测定,把得到的色谱峰面积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外标物与被测组分同为一种物质但要求它有一定的纯度,分析时外标物的浓度应与被测物浓度相接近,以利于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2. 内标法定量的基本原理对于试样中少量杂质的测定,或仅需测定试样中某些组分时,可采用内标法定量。

用内标法测定时需在试样中加入一种物质作内标,而内标物质应符合下列条件:⑴ 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⑵ 内标物质的色谱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色谱峰的附近;⑶ 其物理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应与被测组分相近;⑷ 加入的量应与被测组分的量接近。

内标法和外标法计算公式

内标法和外标法计算公式

内标法和外标法计算公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内标法和外标法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在分析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公式,以及它们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内标法内标法是一种相对于标准曲线法和外标法而言比较新的分析方法。

内标法是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物,通过内标物与待测物的比色反应或荧光反应等,来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内标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样品中加入一个内标物,使内标物与待测物的化学性质相同,且在分析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内标物的浓度已知。

在测定时,先将样品和内标物一同进行前处理,然后进行比色或荧光测定,得到内标物和待测物的响应值。

再根据内标物的响应值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内标法能够消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内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C_{S} = frac{(R_{S} - R_{0}) times C_{I}}{R_{I}}$$ 其中,$C_{S}$表示待测物的浓度,$R_{S}$表示待测物的响应值,$R_{0}$表示空白试剂的响应值,$C_{I}$表示内标物的浓度,$R_{I}$表示内标物的响应值。

二、外标法外标法是一种比色法或荧光法测定待测物浓度的方法,也是分析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外标法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将待测物的浓度与其吸收光谱或荧光光谱的强度成正比例关系,建立标准曲线,从而求出待测物的浓度。

外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C_{S} = frac{(R_{S} - R_{0}) times C_{T}}{R_{T}}$$ 其中,$C_{S}$表示待测物的浓度,$R_{S}$表示待测物的响应值,$R_{0}$表示空白试剂的响应值,$C_{T}$表示标准溶液的浓度,$R_{T}$表示标准溶液的响应值。

三、内标法和外标法的比较内标法和外标法都是常用的分析方法,它们各有优缺点。

下面对它们进行比较:1. 准确性:内标法的准确性要高于外标法,因为内标法能够消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

外标法与内标法的区别

外标法与内标法的区别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

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

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的量:W=A(W)/(A)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

(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外标法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色谱分析中的一种定量方法,它不是把标准物质加入到被测样品中,而是在与被测样品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单独测定,把得到的色谱峰面积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标法与外标法一、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检测器和积分装置饱和。

如果认为方法比较可靠,而色谱固看来也是正常的话,应着重检查积分装置和设置、斜率和峰宽定位。

对积分装置发生怀疑的最有力的证据是:面积比可变,而峰高比保持相对恒定,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应注意什么?在用内标法做色话定量分析时,先配制一定重量比的被测组分和内标样品的混合物做色谱分析,测量峰面积,做重量比和面积比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即为标准曲线。

在实际样品分析时所采用的色谱条件应尽可能与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的条件一致,因此,在制作标准曲线时,不仅要注明色谱条件(如固定相、柱温、载气流速等),还应注明进样体积和内标物浓度。

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各点并不完全落在直线上,此时应求出面积比和重量比的比值与其平均位的标准偏差,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单点校正,若所得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小于2,曲线仍可使用,若大于2,则应重作曲线,如果曲线在铰短时期内即产生变动,则不宜使用内标法定量。

二、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

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

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的量:W=A(W)/(A)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

(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外标法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色谱分析中的一种定量方法,它不是把标准物质加入到被测样品中,而是在与被测样品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单独测定,把得到的色谱峰面积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外标物与被测组分同为一种物质但要求它有一定的纯度,分析时外标物的浓度应与被测物浓度相接近,以利于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三、定量分析中怎样选择内标法或外标法(来源:药物分析网)选一与欲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做内标物(当然是样品中没有的组分),然后配制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进样得相对校正因子。

再将内标物加入欲测组分的样品中,进样后测得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定量参数。

用内标法公式计算即可。

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比及其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选择内标物有4个要求:1.内标物应是该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2.它必须完全溶于试样中,并与试样中各组分的色谱峰能完全分离;3.加入内标物的量应接近于被测组分;4.色谱峰的位置应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的位置相近,或在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中间。

内标法的优点是测定的结果较为准确,由于通过测量内标物及被测组分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操作条件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

内标法的缺点是操作程序较为麻烦,每次分析时内标物和试样都要准确称量,有时寻找合适的内标物也有困难。

外标法简便,但进样量要求十分准确,要严格控制在与标准物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否则造成分析误差,得不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内标与外标都是定量的一种方法而已,至于哪一种方法好与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做不同的分析,面对着不同的要求,再加上分析成本分析效率等等问题,我想简单而有效进行定量分析来满足要求才是最重要的。

1、以前做过很多医药、农药中间体的芳香族卤代化合物的常量定量分析,没有自动进样器,用外标法定量,确实重现性与稳定性非常差,结果经常受到搞合成同事的质疑。

其实,仔细分析原因不一定就是外标法不适合这种定量分析,首先我们的实验室仪器和手段是否调整到一种稳定而合理的状态了,比如,衬管是否洁净,玻璃棉的位置是否合适恰当(能否使样品尽可能的汽化)、汽化温度是否合适、色谱峰形是否对称(也就是样品与色谱柱健合相是否匹配)、附近有没有其它色谱峰的干扰、选用什么进样方式(如快速进样还是热针进样)等等因素的影响都需要考虑,如果这些因素都考虑了,按照GMP方法验证对于精密度的要求,同一样品进6针以上的RSD和配制6个样品的定量结果RSD都能满足小于1.5%的要求,那么这个方法用外标法就是完全适用的,但是前面的影响因素是一定要都考虑到的,否则谈论这个方法是否适用就有失偏颇了。

在做过的许多出口产品的定量分析方法当中有许多是一些医药公司提供的比较完善而验证过的方法,内标与外标都有(他们用的都是自动进样)精密度都能满足RSD小于1.5%的要求,当一个方法能够满足测试要求的时候,无论内标外标,都是可行的,当然有一个分析成本和分析时间的问题,内标的成本和控制溶液、样品溶液的配制当然要比外标要高和麻烦一些了。

而有些时候,可能受你实验室现有仪器和附属设备的影响,达不到一定的要求,而还必须进行定量分析,有时外标的结果可能就要差一些,这时,你可能就要考虑用内标法了,可以排除手动进样的误差、分流歧视的影响、包括一些未知因素平行误差的影响,这时内标可能就显示出它的优势来了。

2、上面已经提到当做方法验证的时候,当同一样品配制6个样品溶液用所选用的外标法进行定量的时候,RSD都满足1.5%的要求时,也分为两种情况,小于1%和大于1%小于1.5%。

如果RSD的结果小于1%,那这个方法就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了;如果RSD的结果大于1%而在1.5%略低一些的范围活动时,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就将受到质疑,毕竟这是方法验证,你就要考虑上面1所提到的影响因素的影响了,如果排除掉以上的影响因素,RSD还是在1.5%附近,就要尝试内标了,如果内标结果的RSD很好,就证明你的这个方法受实验条件的影响很大,只能用内标了,或者干脆将原方法做大的变动,再尝试用外标法测试。

3、而对于微量分析,比如农药和兽药残留的分析、环境分析等,根据不同的限量标准要求对于精密度的要求也比常量分析的要求要宽松的多,RSD有时可以允许达到10%甚至更高,这时可能外标法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4、单从精密度方面去考虑,排除其它成本和效率的因素,个人认为还是内标优于外标。

曾经做过一个中间体二氨基丙醇的常量定量分析,以二乙醇胺为内标,RTX-5 amine(碱改性) 15m*0.32mm*1.0um色谱柱分析,将配制好的控制溶液(含有内标物)自动进样器进6针,目的物(二氨基丙醇)与内标物(二乙醇胺)峰面积比率的RSD为0.18%,而只对这六针样品的目的物峰(二氨基丙醇)面积求RSD,结果为0.71%,通过这一实例的结果大家就会发现到底哪个方法精密度更好了,当然是内标更好了。

当然这个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最后根据上面的验证数据用内标和外标定量都是可以的,实验室可以自由选择。

但内标与外标精密度结果的差异是显然存在的事实。

结论:应用外标法能够满足要求,首选还是外标法了,毕竟简单而省事。

对于精密度要求比较高、结果准确度会产生重大影响、实验室条件不是很理想的等等条件下,用内标法还是必要的。

无论应用那种方法,方法的验证和确认都是很重要的,只要是按照程序经过验证和确认的方法,都有其应用的空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