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总复习(故事梗概及情节整理)
三国演义每章故事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每章故事情节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6eabf3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17.png)
三国演义每章故事情节概括第一章:英雄出世刘备参拜黄巾军大会时,救下了张飞和关羽。
三人结拜为兄弟,誓共讨暴君。
刘备被献帝封为下邳亭侯。
第二章:张翼德怒鞭督邮曹操攻打徐州,刘备带领百姓逃往小沛。
张飞负责护送老百姓,一路抵挡曹军,并怒鞭督邮张峻。
刘备得知后非常感激张飞。
第三章:颜良文丑斗曹操曹操攻打小沛,刘备率军与颜良、文丑决战,双方战平。
于吉预言刘备会成为未来的君主。
刘备与官渡之战站在一起的吕布结为兄弟。
第四章:犒军大会吕布脱困刘备通过游说,得到袁术的援助,一同进攻曹操。
曹操设宴犒军,吕布趁机逃出曹营。
吕布逼迫刘备向袁术谢罪,刘备与吕布断交。
第五章:焚犹破曹袁绍联盟曹操攻打乌巢,刘备与乌巢县令焦触合力防守。
袁绍担心曹操势力增长,决定与刘备结盟。
联盟结果没有实现,袁绍吞并仅有一城的刘备。
第六章:白马义从单福刘备投奔卢植一段时间后,被曹操围住,卢植出兵救援。
单福砍断敌军悬索桥,帮助刘备成功逃脱。
刘备非常感激单福,约为兄弟。
第七章:三英战吕布吕布与袁绍两军交战,袁绍派遣赵云、关羽、张飞等人前去助战。
三英表现出色,成功击败吕布,赢得袁绍的赏识。
第八章:曹操斩杀董卓刘备与袁绍联军攻打许昌,意外遇到曹操。
曹操趁机刺杀了董卓,夺取了政权。
刘备逃到幽州,投奔了刘表。
第九章:刘备拜诸葛孔明刘备找到卧龙诸葛亮,感叹张杰之伤不愈,决心拜其为师。
几次拜访,终于打动了孔明,孔明答应为其出谋划策。
第十章:袁绍之死曹操之围刘备忠诚地效力于刘表,但刘表却因家族内斗而身亡。
刘备再度流离失所,此时袁绍去世,曹操乘机攻打并围困了官渡。
第十一章: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用挟持皇帝使刘备与袁术内讧,后来刘备发动联军反抗曹操。
刘备受到王异的投诚帮助,成功解围,并与王异结为兄弟。
第十二章:灭吕布获徐州刘备联合曹操、袁术等人共同讨伐吕布,最终攻破徐州城。
刘备将徐州归还给曹操,自己则去了下邳。
第十三章:抄截孙策斩杀颜良孙策占据柴桑,曹操派刘备前去抄截他。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a6eda0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4.png)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绘了动荡的三国时代的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荣辱兴衰。
下面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情节概括。
1. 黄巾起义:游击队领导的黄巾军起义,挑起全国范围的叛乱,使得三国时代的动乱开始。
2.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巨大军事对决,曹操最终取得胜利,一举奠定了他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3. 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进攻,最终以火烧赤壁的计谋,击败曹操,使得南方形成了新的势力。
4. 南征北战:刘备与曹操以及孙权之间的多场战役,其中包括刘备夺取中原、曹操围困关羽等重要战斗。
5. 诸葛亮七擒七纵:诸葛亮七次出使东吴与孙权谈判,不断利用计谋,最终使得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抵御曹魏。
6. 华容道遇刺:刘备在逃亡途中,被部下赵云所救,刘备救命之恩,使得赵云从此忠心事主。
7. 关羽之死:关羽因遭受曹操围困,被投降的魏延所杀,关羽在忠义的形象中成为后世的英雄。
8. 吴国夺嫡:孙权废黜长子孙登,立幼子孙瑜为太子,引发了孙权诛杀大臣的连环谋杀案。
这些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情节,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三国时代的战乱、英雄豪杰的生死竞争,以及权谋之间的较量。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1cffe11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2.png)
《三国演义》情节梳理1、桃园结义(1回)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官府四处发放榜文,招兵买马。
刘备、张飞、关羽三位年轻人不期而遇,并一见如故,遂于桃园中结成异姓兄弟,共商报国大事。
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关于反映曹操凶残奸诈的奸雄本色的故事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有两种解释,一是,治、乱都是形容词,整句意思是,社会稳定时,是一个英雄;社会动乱时,是一奸雄。
另一是,治、乱为使动,原句为,使社会安定的英雄,使社会动乱的奸雄。
1)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
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后就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
叔父信以为真,告诉曹嵩。
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2)、杀吕伯奢一家(4回)曹操行刺董卓不成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
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
遂怀疑对方要抓自己去领赏,惊恐之下而杀其全家。
后发现是误会,连忙逃走。
在路上又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杀了。
并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曹操杀粮官王垕(17回)在讨伐袁术时,曹操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用”,曹操生怕士兵们生变故,就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
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
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
曹操竟以“行小斛,盗官谷”的罪名将粮官斩首示众,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
4)、代人捉刀。
曹操因觉自己容貌丑陋,便让美男子崔琰代替自己接见远方的使者,自己假扮侍从,握刀立在一旁。
接见完毕之后,曹操派人问使者。
使者答说:“魏王虽然仪表非凡,但是他旁边那位的握刀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呀!”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者。
《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共100个教案资料
![《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共100个教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b3a91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8.png)
《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共100个教案资料《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共100个三国演义100个情节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三国演义》重要章节内容概要
![《三国演义》重要章节内容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9c877ee4360cba1aa911da22.png)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2、张飞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
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
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
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何进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
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董卓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
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5、吕布投靠董卓: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
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6、曹操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
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
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梳理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9ce42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4.png)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梳理《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进行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
一、黄巾起义与桃园结义故事开始于东汉末年,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黄巾起义爆发,一时间天下沸腾。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并誓言共同抗击黄巾军。
他们的义举为后来的割据势力奠定了基础。
二、官渡之战曹操在中原地区崛起,他与袁绍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
双方在官渡展开了决战,最终曹操以智慧和军事实力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标志着曹操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确立。
三、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
刘备与孙权联合,共同对抗曹操。
在周瑜的智谋和孙刘联军的英勇抵抗下,曹操遭受重创,最终败退。
这场战役改变了三国格局,使得曹操无法统一天下。
四、三顾茅庐与草船借箭刘备在失去荆州后,流亡到了荆襄地区。
他为了能够请到诸葛亮为自己出谋划策,三次上山拜访,最终成功请到了诸葛亮。
而后,为了对抗曹操,诸葛亮设计了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地为刘备解决了箭矢不足的难题。
五、定军山与火烧连营在刘备夺取荆州之后,他与孙权的关系逐渐紧张。
孙权派遣陆逊率军进攻刘备,而刘备则依靠诸葛亮的智谋,在定军山设下埋伏,最终击败了陆逊。
另外,刘备还在火烧连营的战役中,成功地破坏了孙权的船队,为自己争取了时间。
六、汉中之战与博望坡刘备夺取荆州后,开始进攻刘表的势力,最终成功夺取了汉中。
在博望坡之战中,刘备面对曹操的进攻,依靠诸葛亮的计策,成功地击退了曹操的进攻,保住了汉中。
七、夷陵之战与南蛮入侵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与孙权再次发生冲突。
刘备派出关羽率军进攻孙权,但最终被孙权的水军击败。
同时,南蛮地区的蛮族也发动了对刘备的入侵,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成功击退了南蛮的入侵。
八、三国鼎立与赵云单骑救主三国鼎立时期,刘备、曹操和孙权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斗。
在赤壁之战后,三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格局。
三国演义重要的情节及掌故
![三国演义重要的情节及掌故](https://img.taocdn.com/s3/m/ee26d30502020740be1e9b0c.png)
三国演义重要的情节及掌故(一)重要事件: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张飞失散,后来得到了刘备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
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城市),立斩曹操六员大将。
具本是指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
3、单骑救主: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
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
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
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
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4、水淹七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关羽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樊城。
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赶快向曹操求救。
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
正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
汉水猛涨,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
于禁的军营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冲来,把七军的军营全淹没了。
于禁和他的将士不得不泅水找个高地避水。
关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扎营这个弱点。
他趁着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曹军进攻。
他们先把主将于禁围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
于禁被围在一个汉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无路可退,就垂头丧气地投降了。
福建语文高考要求的名著之三国演义-全部故事概述
![福建语文高考要求的名著之三国演义-全部故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38827dba58da0116c1749ad.png)
三国演义-全部故事概述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
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第十三回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
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权。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情节概述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情节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12c1e9b83d049649b665859.png)
《三国演义》情节概述1、桃园三结义(1)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共议大事。
最后备下祭礼,点燃香烛三人结拜为弟兄,对天盟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2、张飞怒鞭督邮(2)因为刘备讨黄巾有功,当上了县尉,不久,督邮来了,很是瞧不起刘备,问起刘备的家世,刘备说是中山靖王之后,督邮说刘备冒充帝胄,侍从告诉刘备督邮发怒是一位没有贿赂给他,刘备说自从上任以来没有拿过百姓的东西,没有钱给他,于是督邮真的发怒了,后来张飞喝了几杯闷酒,骑着马出来,看见几个来人跪在县衙口,问清楚了愿意,张飞很是生气,就冲进去把督邮抓了出来绑在县衙门口一个柱子上,扯下柳条来打,打断了好几根。
3、曹操献刀(4)校尉曹操自告奋勇,愿行刺欺主弄权的董卓。
一日,曹操藏宝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杀董卓的机会。
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
”4、错杀吕伯奢(4)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
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可恨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
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5、温酒斩华雄(5)吕布部将华雄于汜水关杀得曹袁联军损兵折将。
担任马弓手的关羽请求上阵斩华雄的首级。
曹操令人斟上一杯热酒为关羽壮行。
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说道:“酒且斟下,我去便来!”不一会,关羽已跃马归来,提华雄头颅掷于地上,而酒还是热的。
6、三英战吕布(5)吕布奉命领兵驻守虎牢关英勇无比,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难胜。
接着关羽便前去助战。
三匹战马,丁字摆开,厮杀三十回合。
最后刘备掣宝剑,骑黄鬃马斜刺过来,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轮流厮杀。
高考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重点梳理(大全)资料
![高考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重点梳理(大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891a62910661ed9ad51f3da.png)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答:①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②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
曹操大败北还。
③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年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
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刘备逃回白帝城。
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④水淹七军: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
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
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⑤汉中争夺战: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答:天时胜:刘备汉室宗亲,操乃汉贼。
曹军流行疾病。
东南风起。
地利胜:南方多江河,北军不善水战。
人和胜:曹操骄傲,心气浮躁。
荆州新降,人心未附,士气低落。
孙刘背水一战,决心很大。
《三国演义》每回故事梗概-三国梗概
![《三国演义》每回故事梗概-三国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b79ff22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6.png)
《三国演义》每回故事梗概-三国梗概
第一回《两个义和团》:
曹操与吕布在赤壁大战后签订和约,欢乐地回到家中,然而在外面却发生了一场惊天
动地的事件,在陶谦、许褚的带领下,来自不同势力的百姓组成了两个义和团,号召百姓
痛斥贪污腐败的政官,甚至痛骂各方领主,曹操对此非常愤怒,于是出动大军,把义和团
给解散,将义和团的头目陶谦等人抓起来,吓得全国和平。
第二回《空城计》: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打败吕布后,称王称霸,为了讨伐蜀汉,率三十余万大军进入荆州,赶走向刘备的先锋军,再使用“空城计”,让刘备的大军痛苦挣扎,处境艰难。
然而刘备
深谙兵法,他故意让关羽在阵前发起一番愤慨的谴责,为此他将关羽令他离开连长,使曹
操以为是他的激昂演说感化了关羽,以致回到自己麾下。
而实际上,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
空城计,造成曹操返回主公府,最终被刘备击败。
第三回《桃园三结义》:
曹操被刘备击败后,进而投效刘备,又让其弟弟曹丕负责为他管理荆州的行政事务。
刘备随后遇见了关羽、张飞、赵云三人,他们聊起家国大义,认为天下大乱,只有携手同心,才能夺取大局,于是结义成兄弟,号称“桃园结义”。
为了确保三国相安,他们更制
定了“和为贵”的政策,并且为此彼此互许诺言,展开惊天动地的变局,终于缔成了联盟,把曹操拖入其中。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 三国演义情节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 三国演义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d15ef61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1.png)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 三国演
义情节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主要讲述了三国时
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奇。
以下是《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概括:
1. 刘备起义:故事开始于东汉末年,刘备起义反抗董卓。
他与
关羽、张飞成为义兄弟,建立蜀国,开始了他的事业。
2. 赤壁之战:为了对抗曹操的势力,刘备联合东吴孙权,经过
赤壁之战成功击败曹操,稳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 赵云单骑救主:刘备围困在长坂坡被敌人困住时,赵云单骑
冲出重围,救下了刘备。
这一英勇行为让赵云成为后世传诵的英雄。
4. 三顾茅庐:刘备在草庐三次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功招揽了
他为自己出谋划策,成为刘备重要的谋士。
5. 精英尽忠:曹操的文臣郭嘉和司马懿都出色地为曹操出谋划策,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华与忠诚。
6. 三国鼎立:刘备、孙权和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展开一系列的争斗和战争,其中包括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7. 卧龙诸葛:诸葛亮以其才华和智慧赢得了刘备的信任,他出谋划策,辅佐刘备统一中原,成为历史上享有盛誉的聪明智者。
8. 汉中之战:刘备攻取雍州,在汉中之战中打败张鲁,统一了中国西部地区。
9. 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被尊称为五虎上将,以其英勇威武而闻名。
10. 建安七子:刘备的儿子刘禅和其兄弟子弟以及关羽之子关平等人共同被称为建安七子,承继了刘备的事业。
这些是《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的简略概括。
不同角色的英勇事迹、智谋计策以及争斗血战构成了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总复习(故事梗概及情节整理)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总复习(故事梗概及情节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1e7344fa45177232f60a2f7.png)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总复习序:以下将《三国演义》分章节复习,共计六大模块。
每个模块有三小模块(1、章回故事梗概 2、应重点掌握的情节 3、与《三国演义》有关的高考作文)。
供大家分块掌握、复习。
《第一模块1―14回》一、故事梗概《三国演义》讲述的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它是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近一百年间,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故事。
全书在纵向结构上以时间为序;在横向结构上以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主要人物为中心,把并列的魏蜀吴三个系列交错起来叙述。
就作品本身的故事发展而言,全书一百二十回按纵向结构可分为七部分。
第一至第十四回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
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出群雄登场。
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
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了董卓。
随后,各路军阀展开混战,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主要人物纷纷登场。
二、第一至第十四回应重点掌握的情节1、请简述桃园三结义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国家不安,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惜力量不足。
一天他正在看官府的招兵告示,遇上路过的张飞,听说了刘备的宏图大志,决定与刘一起做番大事。
于是,二人相约到酒店相商,巧遇关羽。
三人志向相同,惺惺相惜,在张飞家后的桃园义结金兰,共图大志。
(要交代出三个主人公,概述情节)2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一句经典语言。
试结合小说内容概述这句话产生的背景故事。
答:曹操刺杀董卓未果,逃出京城,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
吕伯奢家人杀猪待客,曹操怀疑其加害于己,杀了吕的全家,并且连外出买酒归来的吕伯奢也一并杀了,在此时对同伴陈宫说出了这句话。
3、请简述温酒斩华雄答:董卓部将华雄骁勇异常,先后战败盟军多名大将,盟军各将都有些惊慌失措。
袁绍正担心没人可拿下华雄时,关羽挺身而出。
语文知识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国演义的主要事件总结
![语文知识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国演义的主要事件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2081cc743323968001c92f0.png)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东汉末年的战争为主。
以下是三国演义的主要事件总结,免费范文请考生学习。
1.桃园结义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人民痛苦,英雄并起。
刘、关、张桃园结义共图大事。
决心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为国家效力。
2.张飞怒鞭督邮平黄巾后,刘备做安喜县尉。
一日,督邮巡视安喜,对刘备呵斥傲慢,逼打县吏,并让门人赶打说情的老人。
张飞知情后,大怒,将督邮扯出馆驿,用柳条猛打。
3.十常侍弄权汉灵帝时,帝尊张让为"阿父",张让和曹节等朋比为奸,号称"十常侍"。
他们把持朝政,排斥忠良,使得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汉朝日渐衰落。
4.曹操献刀(刺杀董卓)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
西凉刺史董卓带兵入京,大肆诛杀,废了汉少帝,立了汉献帝,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司徒王允接袁绍信,召众官谋划杀董卓,曹操自告奋勇。
第二天,曹操带宝刀欲董卓时,被董卓看见,曹操立刻说是献刀,并借试马逃出京城。
5.陈宫捉放曹操曹操谋刺董卓不成,逃出洛阳后,在中牟县为陈宫所擒,曹操慷慨激昂,要为国家杀贼。
陈宫相信他并认为他是义士,放了曹操,并追随曹操而去。
6.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曹操与陈宫出逃路经吕伯奢家,吕伯奢出门打酒,曹操听得吕家人在后院说先缚后杀,疑心大起,就拔剑杀了吕家八口人,出门后又杀死打酒回来的吕伯奢。
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弃了他独自走了。
7.温酒斩华雄曹操逃回陈留,招兵买马,与十七镇诸侯会师讨伐董卓。
董卓派华雄扼守汜水关,亲与吕布防守虎牢关。
董卓大将华雄连斩诸侯军几员大将众将失色。
关羽自告奋勇,曹操为之温酒,待关羽斩了斩华雄,其酒尚温。
8.三英战吕布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凶狠专横。
各诸侯,举袁绍为盟主,带各路兵马杀向洛阳,讨伐董贼。
董卓派吕布领十五万兵驻守洛阳城外的虎牢关。
袁绍派八路大军前去攻打。
《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前50回)
![《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前50回)](https://img.taocdn.com/s3/m/ae8dc60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7.png)
《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前50回)第一篇:《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前50回)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总复习序:以下将《三国演义》分章节复习,共计六大模块。
每个模块有三小模块(1、章回故事梗概 2、应重点掌握的情节 3、与《三国演义》有关的高考作文)。
供大家分块掌握、复习。
《第一模块1―14回》一、故事梗概《三国演义》讲述的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它是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近一百年间,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故事。
全书在纵向结构上以时间为序;在横向结构上以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主要人物为中心,把并列的魏蜀吴三个系列交错起来叙述。
就作品本身的故事发展而言,全书一百二十回按纵向结构可分为七部分。
第一至第十四回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
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出群雄登场。
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
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了董卓。
随后,各路军阀展开混战,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主要人物纷纷登场。
二、第一至第十四回应重点掌握的情节1、请简述桃园三结义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国家不安,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惜力量不足。
一天他正在看官府的招兵告示,遇上路过的张飞,听说了刘备的宏图大志,决定与刘一起做番大事。
于是,二人相约到酒店相商,巧遇关羽。
三人志向相同,惺惺相惜,在张飞家后的桃园义结金兰,共图大志。
(要交代出三个主人公,概述情节)2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一句经典语言。
试结合小说内容概述这句话产生的背景故事。
答:曹操刺杀董卓未果,逃出京城,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
吕伯奢家人杀猪待客,曹操怀疑其加害于己,杀了吕的全家,并且连外出买酒归来的吕伯奢也一并杀了,在此时对同伴陈宫说出了这句话。
3、请简述温酒斩华雄答:董卓部将华雄骁勇异常,先后战败盟军多名大将,盟军各将都有些惊慌失措。
袁绍正担心没人可拿下华雄时,关羽挺身而出。
曹操给关羽酾热酒一杯,与他饮了上马,关羽却叫曹操手下先斟下酒,便提刀而出,4、请简述三英战吕布答:吕布在虎牢关斩杀多名联军大将。
张飞抖擞精神,来战吕布。
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
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刘备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
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5、请简述“连环计”答:董卓之乱中,司徒王允一直想为国除害,搞掉董卓,无计可施时,府中歌伎韶蝉应允帮助。
王允将貂蝉收为义女,王允先答应将美女貂蝉献给吕布,又将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董卓为了貂蝉而反目成仇,在王允的挑拨之下,吕布终于手刃了董卓。
三、与《三国演义》有关的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点评(江西卷):三国之“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在合与分的轨道中回旋,拉开三国的帷幕。
战争风云,变化多端,三国的演义实则是一部关于脸的战争。
孔明之脸——睿智.哀伤卧龙一出见寰宇,初出茅庐的你,三烧曹营,令曹军闻风丧胆,你的脸上充满智慧与谋略。
羽扇纶巾是你的风度,抒写着聪慧的历史。
从草船借箭到三气公谨,从七擒孟夫到六出邪山,一张睿智的笑脸传遍中原。
你睿智,同时在你的脸上又充满哀伤。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你受先帝临终之托,“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你哀伤先帝不听你良言劝告,你哀伤后主昏庸无能,你哀伤自己未能完成先帝之遗愿。
孟德之脸——阴险.豪迈后人评价你的阴险,割发代首,脸上却充满阴险之容,物修之死,脸上洋溢阴险之本性,失天人的令诸侯,暴露出你阴险之脸。
可我更看重的是你的豪迈,讨董卓,诛占布、灭袁术、征袁绍……你率领士兵南征北战,尽显你的豪迈之气。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你横塑赋诗,豪迈的气概在你脸上荡漾,你款待云长,厚葬关羽,豪迈的气质又充溢你的笑脸。
云长之脸——诚信.孤傲后人都说你的诚信,桃园三结义的情份永远在你脸上体现。
纵使曹操热情款待,你依然过五关斩六将追随刘备;即使你已立军令状,在华容道上你毅然放过曹操,留下一张诚信的笑脸。
可是孤傲又在你的脸上呈现。
你小看老将黄忠,轻视猛虎马超。
你一直以为,有你在吕蒙他休想夺去,擅自出城,终在魏、关夹击下走投无路,兵败麦城,留下无限的凄凉,孤傲再一次在你的脸下抒写情怀。
公谨之脸——智慧.狭隘你与孔明齐名,谁都知道你的谋略与才干,谁都认识你那张智慧的脸。
赤壁之战,智慧的脸上飘逸着无尽的风采。
可为何你的心胸如此狭隘?奈何被孔明三气就一命呜呼,还空发“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呢?原来你的脸上还有狭隘的成分。
孔明识破你的苦肉计,你出言要杀诸葛亮,当时你的脸是何等的悲愤与狭隘!………亘古的风顺着历史的轨道袭袭拂来,在历史的墙面上留下永久的回忆。
不同的脸展现不同的风采,不同的脸呈现不同的结局。
三国的演义实则是一部关于脸的战争。
点评:阅读此文,你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作者有较深厚的文学底蕴,有很好的文学组织能力。
的确如此。
文章借《三国演义》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表现了“脸”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的主题。
开头两段,简洁明快,直奔主题,三国的演义实则是一部关于脸的战争,脸的不同,代表的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性格品质的不同。
四个小节,四个小标题,清晰明确,点明四个主要人物的特征。
结尾两段,呼应前文,深化主题,“不同的脸展现不同的风采,不同的脸呈现不同的结局”,作者在这里只是借古人来表达今人对“脸”的内涵及“脸”与人生关系的思考,并且思考有一定的深度。
《第二模块 15―33回》一、故事梗概第十五回至三十三回突出曹操与袁绍的斗争,故事高潮是官渡之战,这也是全书极为重要的部分,很多著名故事都发生在这一部分中,如煮酒论英雄、祢衡击鼓骂曹、许田打围等,曹操的奸雄形象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关云长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等更是整部作品最精彩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关羽的形象。
二、第十五回至三十三回应重点掌握的情节1、煮酒论英雄答: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
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
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
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
2、祢衡击鼓骂曹答:“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对其轻慢,用为鼓吏来羞辱他,他当着满朝文武大骂曹操,借击鼓来发泄。
后经文武官司员相劝,曹操忍住不与计较,命祢衡持书往荆州,劝刘表来降,以借刘表之手杀弥衡。
祢衡至荆州,刘表令至黄祖处,祢衡酒后触怒黄祖,被害于鹦鹉洲。
3、过五关斩六将答: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奔向刘备。
路经东岭关、洛阳城、汜水关、荥阳城、黄河渡口,因为未得到曹操的文书,各关隘的守将皆不放行,关羽迫不得已连闯五道关口。
斩了东岭关孔秀;洛阳太守韩福,牙将孟坦;汜水关卞喜;荥阳王植和滑州秦琪六员大将。
4、官渡之战答: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三、与《三国演义》有关的高考作文《诚信》——赤兔之死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
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
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
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
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
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
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
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
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
‘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
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
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
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
’其人诚信如此。
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
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
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
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
一是故事新奇。
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
二是立意高远。
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
三是语言老到。
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第三模块 34—50回》一、故事梗概第三十四回至五十回中心是赤壁之战,这是全书的关键。
刘备三顾茅庐,获得诸葛亮的辅佐。
曹操挥师南下到了长江,孙权、刘备结盟,与曹操展开了赤壁之战。
在这一部分中,最精彩的部分揭示了孙权政权内部主战和主和的矛盾,以及孙权、周瑜与刘备、诸葛亮之间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
在这场斗争中,诸葛亮一直是最主要的人物,是他舌战东吴群儒,批判了主和派的观点,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是他以高超的智慧,破除了周瑜因嫉贤妒能而制造的障碍;是他帮助周瑜制定了用火攻曹军的决策;是他妥善安排了对曹军的追击,并乘机扩大了刘备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