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教学大纲
总课时数:28课时
周学时:2课时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一)掌握歌唱基础理论知识:正确的歌唱器官和发声原理、正确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发声、呼吸、共鸣、吐字咬宇;歌唱情感艺术表现处理的方法等。能够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
(二)培养歌唱表演的技能技巧,具有较好的歌唱能力。
(三)掌握歌唱教学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教学、表达和引导能力。
(四)了解声乐课程的设置,把握声乐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人为本的音乐技能专业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一定歌唱表演和基础教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技巧,具有较好的音乐表现能力,能够胜任中等音乐作品的演唱;能够较好地掌握声乐教学理论及声乐教学的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
(三)教学任务: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课。要求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及半个学年的教育实习,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歌唱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形式:采用小组授课形式上课。
(二)教学原则:声乐理论与技巧训练相结合,歌唱发声技巧和表现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声乐演唱能力与教学能力相结合,声乐教学与各相关学科结合。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歌唱器官和发声的基本原理(1学时)
(一)教学目的:学习并了解歌唱器官与发声原理知识。强调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对人声的生理特点、发声规律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包括歌唱的呼吸、共鸣腔体、歌唱的艺术处理)。
(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歌唱呼吸、共鸣、语言在演唱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掌握歌唱呼吸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歌唱共鸣之间的有机联系。
(五)教学内容:
1、歌唱器官的构造。
2、歌唱姿势与歌唱的呼吸。
3、歌唱共鸣与歌唱语言。
4、声音基本训练与中外艺术歌曲演唱。
(六)教学小结:
1、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音调的高低、节拍的长短、音量的大小、音质的优美都取决于气息的运用,歌唱的各种表情大多也是通过气息的运用于变化来体现的。
2、正确的歌唱发声,除了好的呼吸状态外,必须恰当地运用和调节各共鸣腔体,使歌声得到良好的共鸣,从而加强发声的效果。
3、选取适合学生嗓音条件的、基础的练声曲和艺术歌曲,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二节歌唱声音的分类和音色(2学时)
(一)教学目的:加强声音定位的基本训练,促进学生对正确声音听辨的掌握,使其在歌唱学习中不断运用发展自己的嗓音。
(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歌唱呼吸的方法与歌唱共鸣的有效运用。
(三)教学重点:学生对演唱分类的定位。
(四)教学难点:学生对演唱分类的辨别。
(五)教学内容:
1、歌唱声音分类
男高音(Tenor)、女高音(Soprano)
男中音(Baritone)、女中音(Mezzo Soprano)
女低音(Alto)、男低音(Bass)
2、各个音域的音色特征与表现力介绍
(六)教学小结:
歌唱者的声部定位非常重要,人的声音具有各种类型是客观存在,是不以歌唱者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的。每个人都应尊重客观实际,在本人嗓音所具备的条件范围内,去使用和
发挥自己的声音。违背了这一客观规律,即使下了很大苦功去练习,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毁掉歌唱前途。
第三节不良声音的纠正及方法 (2学时)
(一)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区分好的声音和不良的声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运用正确的发音方法,唱出自己最美好的声音,
(三)教学重点:对不良声音成因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对不良声音成因的纠正。
(五)教学内容:
1、不良声音的分类。
2、不良声音的成因。
3、如何纠正不良的声音。
(六)教学小结:
首先,使学生明确良好的声音与不良的声音的区别。其次,使学生明白不良声音的形成。这样既能够解决自身发声存在的问题,也能使学生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能更好的教学。最后,选择适当的练习曲已解决相应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思考如何对症下药。
第四节复习与考试(1学时)
第一节巩固练习(2学时)
(一)教学目的:在新学期开始恢复与巩固上学期学过的知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歌唱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整体发声的状态。
(四)教学难点:整体发声的状态稳定。
(五)教学内容:
1、基本发声状态的巩固。
2、呼吸的位置与使用的巩固。
3、共鸣的巩固与加强。
4、声音观念的巩固与加强。
5、复习歌曲与练声曲。
(六)教学小结:
经过一个假期,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巩固联系。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教学。
第二节开口母音练习(2学时)
(一)教学目的:在基本共鸣稳定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开口母音的练习,包括:a、ao。在保持共鸣的状态下,开口音更容易使学生进一步稳定歌唱状态以及气息与力量的使用,有利于歌唱技巧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开口音发音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开口音共鸣点的稳定。
(四)教学难点:开口音共鸣点气息和身体力量的使用。
(五)教学内容:
1、由共鸣练习向开口音练习转渡。
2、气息的支持。
3、开口音的连贯。
(六)教学小结:由共鸣练习向开口音练习过渡,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开口音的共鸣;共鸣的保持与气息的支持能够使开口音的歌唱更加连贯。
第三节音域扩展练习(3学时)
(一)教学目的:集中进行中低音区的训练。进一步进行一定量的音域扩展练习,向高音区或者更低音区逐步扩展音域,以获得歌唱状态的稳定。
(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低声区的过渡。
(三)教学重点:换声点歌唱状态的稳定。
(四)教学难点:换声点歌唱状态的稳定。
(五)教学内容:
1、扩展音域练习
2、适当歌曲的演唱
(六)教学小结:在中低音区稳定后,学生才能够进行一定量的音域扩展练习。并且,要因人而异,根据个体的条件、自身状态而进行相应的练习。音域扩展练习主要是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尤其在解决了歌唱换声点后,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声乐学习。
第四节复习与考试(1学时)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