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合集下载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权威资料]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权威资料]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摘要:近几年,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本文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建设途径等多方面对此问题研究现状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是稳定辅导员队伍、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

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建设作为保障。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深入贯彻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统筹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锻炼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辅导员最根本的出路是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根据新时期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进行专业化的建设,催生职业化的队伍。

只有通过辅导员专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的职业形象。

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辅导员职业化意识淡薄首先,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始终还未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学校没有意识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终身性的概念。

其次,辅导员缺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辅导员工作繁杂,强度大,待遇偏低,工作缺乏成就感,对自身身份缺乏认同感,导致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化、专业化的意识淡薄。

(二)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低从一些统计结果和现实情况来看,这方面有两个问题:一是辅导员普遍年轻化,缺乏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辅导员的比例不高,总体职业素养不高;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辅导员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偏少,非“科班”出身者仍占主体,这与辅导员应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引言近年来,随着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重视。

然而,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增加,其中之一就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专业化建设的概念、现状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专业化建设的概念专业化建设,是指在一定职业领域内,通过培训、教育、评价和认证等途径,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和成长的过程。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专业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学合理的招聘机制和标准,确保辅导员队伍具备足够的学术背景和专业能力;2.制定规范的培训计划和教育措施,加强辅导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3.评价和认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确保其职业需要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高校之间甚至同一高校的辅导员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2.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模糊不清,很难形成系统而连贯的职业道路;3.一些高校在辅导员招聘时,更注重政治退休或个人关系,而不是专业能力和素质;4.辅导员队伍的学科背景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这些问题均影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

专业化建设的路径与建议为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高校辅导员队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化建设:1.健全和完善辅导员的招聘机制和评价标准,确保辅导员具备必要的学术背景和专业能力;2.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教育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3.建立专业认证机构和评价标准,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进行评价和认证;4.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多样性,引入不同学科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此外,高校辅导员队伍还需要积极探索和推广新的职业发展模式,例如“职业导师”、“专业辅导师”等。

高校辅导员“三化”建设微探

高校辅导员“三化”建设微探

高校辅导员“三化”建设微探本文提出了辅导员“三化”即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阐释了辅导员“三化”的涵义,从学生思想变化和思想教育工作两方面分析了辅导员“三化”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目前高校辅导员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基于问题角度提出提升辅导员“三化”建设的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社会大环境在不断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不断在变化,这对高校学生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质量。

高校辅导员“三化”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备要求。

一、“三化”的涵义“三化”即为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

专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很多人眼里,辅导员工作是一个没有科技含量的工作,不需要较高的学历要求,也不需要什么所谓的辅导技巧等,任何人都能够胜任的工作。

近年来,高校所发生的多件轰动且不可思议事件,如马加爵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等,都体现了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也极大了凸显了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专业化指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也需要辅导实践技巧,如处理学生间事务的能力、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等。

这些都要求辅导员们在工作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职业化是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的明确界定,但又不单单指角色界定,它是对自身职业的一种认同。

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和思想工作的专家,通过岗位的长期锻炼进行经验的积累。

同时,它又是其一种长期稳定的生活来源方式,且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专家化是指辅导员需擅长且深入研究辅导工作。

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通过各种技巧高效地完成学生辅导工作,并且要对工作创新,且有深入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专家化就要求辅导员需摆脱原有的事务型的管理模式,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并不断学习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作者:赵辉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15期摘要:高校辅导员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

他们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但在实践中,高校辅导员队伍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障碍。

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关系,以促进高校辅导员的培训。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高校辅导员是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的全部,为大学生在特殊的针定职业方面,担负起大学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壮大的重任。

但在实践中,高校辅导员往往是应届毕业生,工作一年后转入其他岗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很难培养出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人才,这直接导致了该职位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建立辅导员专业队伍已成为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职业化的关系,为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内涵专业化指的是一种工作态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即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的方式下完成一项特定的工作。

简单地说,职业化就是通过某种专门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言行。

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是帮助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政治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最终发展到辅导学生更好、更快的为工作目标,并把这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即使他们的人生职业目标。

所谓专业化,指的是一组普通的职业时期,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的专业标准,使自己逐步变得更加专业化,更多的过程有能力完成熟练的职业工作。

因此,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辅导员是指在工作的漫长的过程,逐步提高他们帮助学生发展得更好、更健康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使用专业的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境界。

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根據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内涵,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职业化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的第一层次,只有成为高校辅导员后,才能完成高校辅导员工作。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认识与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认识与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认识与思考以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一、职业化的涵义、内容与目标1.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基本涵义职业化指将社会中的某项工作固定地作为个人谋生的主要手段,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

职业化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从业人员可以以此立足社会,终身从事该行业;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而不是依凭个人兴趣自行其事,应该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有本行业特定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从业人员做事要符合该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是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事务管理而设置的专职工作岗位,辅导员工作是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辅导员的职业化应理解为:第一,辅导员可以终身从事该行业,并以此在社会安身立命;第二,辅导员工作要成为一种具有普遍原理和专业技术要求的专门化职业,从业人员要有相应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第三,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队伍应具有明确的从业规范,有相应的职业化组织和职业标准等制度保证。

2.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具体内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队伍建设、机构设置、工作内容规划以及职业精神塑造等方面。

其一,建设职业化队伍。

要逐步推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从业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要为辅导员的聘任、考核、晋升等设计职业通道,使他们工作有动力,发展有前景;规范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制度,根据高校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提高辅导员素质;要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指导,拓宽辅导员的后续发展空间。

其二,设置职业化机构。

辅导员工作职业化还必须成立相应的机构,设置相应的岗位,明确相关职责。

其三,合理规划辅导员的工作内容。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事务管理等三个方面合理设计辅导员的工作,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寓教育于引导之中;以学生发展指导为主体,寓指导于辅导之中;以学生事务管理为基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关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内涵和标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是指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并经过系统的、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作实践中熟练运用和积累提升。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从业者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有明确的职业标准和从业规范来系统评价辅导员工作成效,有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系统内职业发展通道的政策保证,进而促使高校辅导员拥有良好的职业环境和社会地位,让辅导员工作可以作为终生职业去发展。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保障。

在200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理念。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对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出了基本准则,为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导向。

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现状近十年来,虽然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在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迈进,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来讲,在基层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辅导员业务繁冗,缺少开展专业化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明确提出,辅导员要“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关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考◎兰兰〔内容提要〕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

高 校辅导 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专家化建设
。李 菲 宁夏 医科 大学 口腔 医学院
【 摘要】随着知识 型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大学生 步入 社 会 前 的 引路 人 , 高 校 辅 导 员 的职 能 与队 伍 水 平 也 就相 应 的发 生 了变 化 ,现 行 的 辅 导员工作管理方式, 已经落后于时代 ,不 能充分满足 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辅导 员队伍管理 工作只 有顺应 社会的需求,做 出相应的调整 ,走专 业化发展道路 ,才能继续 发挥 其 因有 的作 用 ,服 务 好 、 引导 好 大学 生 【 键 词 】 辅导 员队 伍 ; 专业 化 、职 业 化 、专 家 化 ;建 设 关
辅 导员作 为工 作在 高校 第一线 的管理 人 员 ,是高 校思 想工 作 的骨干 力量 。他 们 伴 随学 生大 学生 活 的各个 阶段 ,是 与学 生 接 触最 多 、交流 最多 ,对 学 生进行 广泛 影 响 的教 育者 。知 识经 济 时代 的来 临和我 国 高 等教 育体 制改革 的全面 推进 ,对 高校 学 生 工作 提 出了新 的要 求和 挑战 。 同时 ,由 于 高校 规模 的不 断扩 大 ,学生 人数 不断增 加 ,加 上其 他诸 多 因素 的影 响, 目前对辅 导 员 队伍 的要求 已不 能适 应新 形势 下大学 生 思想 政治 教育 工作 需求 , 因此 ,辅导 员 队伍必 须 向着更 加专 业化 的 目标发 展 ,才 能 满足新 形势 的需求 。
Wk田 d ’ d o&与 Abra r S吐 o 出t 业 . ̄
辅 导 员工 作
好的外 部教 育环 境 。首先 ,面对 教育 国际 化、全球 化 的新 形势 ,辅 导员要 进一 步培 养 大学 生的 爱国 主义精 神和 弘扬 中华 民族 优 秀文化 和 传统 美德 ,增强 大学 生 的民族 自尊心和 自豪感 , 自觉 抵制 外来 不 良文化 影响 。同时 ,面对 教育 大众 化 、市场化 , 辅 导员还 要培 养大 学生 公平 竞争 、团 结协 作和 诚信 等 品质 。因此 ,加 强高校 辅 导员 队伍 专业 化 、职业 化 、专家化 建 设,全 面 提 高辅导 员素质 ,增 强 思想政 治工 作实 效 性 的任务十 分艰 巨和紧 迫 。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困境与破局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困境与破局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困境与破局研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作为高校的重要管理人员,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何破局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化困境1. 定位不清:在高校发展初期,辅导员主要承担着管理、服务、辅导等多方面的工作,缺少专业化的分工,定位不太精准,既要做生活老师,又要做教育导师,使辅导员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

2. 身份认同不足:由于辅导员的背景众多,教育背景、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在身份认同上许多人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和满足感,认为自己被忽视了。

3. 工作评价不公:有的高校在工作评价时,往往以纯学术成果为评价标准,辅导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和认可,辅导员感到很被动。

二、专业化困境1. 从业能力薄弱:很多高校辅导员是从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他们缺乏较高的从业资格标准。

人们往往忽视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认为他们只是教育学专业薄弱的人员在环节中间起到的连接作用。

2. 岗位不清:辅导员的工作岗位非常广泛,既涉及到管理服务的工作,又涉及到教育、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工作,这些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分,影响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三、破局对策1. 加强专业化培养:为帮助辅导员提升自己的从业能力,高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让辅导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这包括通过定期的培训、研讨和进修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技能。

2. 推行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高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术成果,还要考核辅导工作的质量,为辅导员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保障。

3. 进一步完善工作岗位体系:高校可以根据辅导员的不同工作内容,进一步完善其工作岗位体系。

通过设定不同的岗位职责,让辅导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总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议题之一。

只有解决这些困境,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和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辅导。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辅导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供咨询。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进修课程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学习一些有效的辅导技巧和方法。

2. 建立专业发展计划:辅导员可以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明确自己想要在辅导领域中达到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参与项目等方式来积累经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声誉。

3. 增强职业素养:辅导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专业道德、人际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工作坊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并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态度。

4. 加强团队合作:辅导员通常是学校中一个较小的团队的一员,他们需要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进行密切合作。

因此,辅导员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并积极参与学校中的团队活动和项目。

5. 建立专业网络:辅导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行业组织的会议和活动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专业网络。

这样可以与其他辅导员分享经验和资源,互相学习和支持。

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还应该建立专业网络,与其他辅导员进行交流和合作,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影响力。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思路举措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思路举措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思路举措要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和举措:1. 优化选拔机制: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确保选拔出具备优秀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辅导员。

可以通过招聘、竞聘、考试等方式进行选拔,注重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评估。

2. 提供专业培训:为辅导员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培训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研讨会、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培训班等方式进行。

3. 建立职业发展通道:为辅导员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机制,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有动力和信心前进。

可以设立不同级别和职称的辅导员岗位,通过职业评定和晋升考核等方式选拔和评价辅导员。

4. 加强团队建设:建立辅导员团队,注重团队成员的协作、学习和交流,促进团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进步。

可以组织定期的团队会议、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搭建专业平台:建立专业平台,提供资源支持、信息分享和交流互动等服务,方便辅导员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提升专业水平。

可以建立专业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社交媒体群组等,为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6. 着力解决困扰的问题:针对当前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解决。

可以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辅导员队伍的需求和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持续改进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要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需要从选拔机制、专业培训、职业发展、团队建设、专业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如何落实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如何解决好制约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难题和瓶颈,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是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化和职业化是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是指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经过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树立专业意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专业的继续学习和培训;现在高校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化教育和培训的辅导员队伍,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来逐步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并通过一定形式的认证达到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求。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是指高校专职辅导员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要求,通过严格的考核、晋级、淘汰等完善机制,长期保持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相对稳定性。

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保障。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逐渐独立和规范,越来越需要专门组织和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大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意义上的纯粹政治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已不堪其累,现实要求学生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提高水平,构建教育、管理、服务相统一的专业体系。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加速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客观上也要求辅导员队伍向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部分学校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有的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把辅导员群体边缘化。

与专业课教师相比,不少辅导员感到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工作不被认同,缺少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二是辅导员队伍的职责不够明确。

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大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乃至家庭等方面,还要承担部分行政、教务管理、教学等任务。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几点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几点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几点思考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实现。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着职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水平较低,专家型辅导员匮乏等问题。

因此,应从健全制度,提升素质等方面来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

标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高校辅导员主要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学生在高校成长最直接的引导者,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

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这应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化程度高,能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职业化队伍。

但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学生辅导员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1.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兼职多,流动性较大。

所谓职业化,就是要把高校辅导员工作当成一种长期的、专门从事的职业,并以此项工作的薪金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辅导员不再是临时的、过渡性质的工作,保证这支队伍的起始水准和发展潜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人员比较年轻,专职少、兼职多,流动性过大的问题。

从延边大学来看,全校2007年兼职辅导员41名,专职辅导员33名,兼职占55%。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辅导员目前仍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阶段性岗位,而不是一种可以让人终其一生的职业,缺乏社会身份认同感。

大多数人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前途,岗位上的辅导员成熟一批走掉一批,新老更替特别快,辅导员岗位只是匆匆而过的客栈和跳板,因此导致大多数的辅导员都在为换岗做准备,这就使得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缺乏一种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辅导员工作不连续、断层,职业化根本谈不上。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思考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学校教育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和学业指导等工作。

为了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质量和水平,需要进行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建设。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思考,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道路。

首先,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职业化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同时,制定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辅导员践行职业伦理,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公正性。

其次,专业化是提升辅导员队伍能力的基础。

辅导员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学生管理等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专业培训、考核和评价体系,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和管理。

此外,辅导员还应积极关注教育研究的最新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最后,专家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终极目标。

鼓励辅导员在某个领域深耕细作,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与交流。

学校可以为辅导员提供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发表论文等活动,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影响力。

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讲座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还应加强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辅导员团队,促进辅导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组织定期的团队会议、专题讲座等活动,分享经验、学习成果,提升整个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此外,在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过程中,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与教师、家长、学科教务部门等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跟踪和关怀。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是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通过建立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加强专业培训和研究,培养辅导员团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我们可以期待高校辅导员队伍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研究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研究

4、提高辅导员的薪酬待遇。高校可以适度提高辅导员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 的优秀人才投身到辅导员工作中。
谢谢观看
二、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家对于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建设越来越重视。教育部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完善辅导员的保障机制”。在此背景下,高校辅 导员的专业化及保障制度建设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我们编制了一份关于上 海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的问卷,对上海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随后, 我们对部分辅导员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专业发展及保障制 度等方面的情况。最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次演示的结论 和建议。
3、保障制度建设
在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上海高校普遍建立了辅导员的考核、晋升和激励机制。 然而,部分高校在落实这些制度时存在问题,如考核方式不够科学、晋升渠道 不够畅通等。此外,辅导员的薪酬待遇较低,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限。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演示通过对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辅导员队伍整体规 模较大,但男女比例不均衡,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保障制度建设仍需完善。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背景及面 临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工作的专 业人员。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 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对辅导 员的角色定位不够明确,导致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过于广泛,难以充分发挥其专 业优势。其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晋升机制不完善,影响了辅 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此外,部分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无法满足 学生工作的需求。

阐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

阐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

阐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辅导员在我国大学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工作不仅限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指导,更多的在于大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如果把它们放到整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看,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和与在高职院校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学校配备的党团干部,同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

如今我国正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力量,各种社会思潮都纷纷涌现,价值观的多元化表现出强大的社会力量,这种力量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不管是学业还是毕业后的就业,都在大学生的生命历程当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这些现状,使得高职院校有必要对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发展进行有效干预。

而这种干预的实现,辅导员自身要承担者很大的责任。

其实从很长时间以来,高职院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基础的学生管理,包括学校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等一些工作上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和高职院校自身的稳定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当前知识爆炸的现状,更由于当前国内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种种情况来看,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来说,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建设一支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即通常所说的“三化”)辅导员队伍已经是迫在眉睫。

1、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三化”内涵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中的“三化”具体是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而“三化”建设即指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的构想与实践。

1.1专业化的内涵“专业”大多从学科的分类上面去理解和认识,同时,如果从实践上去解释的话则应该为专门的职业。

从职业社会学来看,许多职业进入了专业的行列成为了上个世纪社会大变革中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显然,从职业的不断分化中衍生出了专业,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职业在不断地发展中实现的一种高级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作者简介】朱平,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提法是:“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可见,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人注目的新问题。

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提出的背景高校政治辅导员最早是1953年蒋南翔校长提议在清华大学设立的。

清华大学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政治和业务优秀者担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一边做思想政治工作,一边学习。

以后选拔范围逐步扩大到研究生和青年教师。

这一做法在其他高校被逐步推广。

1961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规定:“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

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

”从而使辅导员制度化、规范化。

196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政治工作条例》(草案)颁发,提出在各级高等教育机构设立政治机关:即高教部和各高校设政治部,系、处设政治处或配备专职的政治协理员,教研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政治指导员,学生班级配备政治辅导员。

同时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班级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对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法做出了规定。

政治辅导员作为面向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性质和身份得到进一步确认。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辅导员制度基本沿袭了过去的做法。

1980年4月,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或班主任制度。

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从政治、业务都好的毕业生中选留或从教师中选任。

他们要既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坚持业务学习,有的还要担负一部分教学任务。

”表明了辅导员以兼职为主的思路没有变。

中宣部、教育部1984年11月《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必须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同时对这支队伍的基本要求、来源和发展方向、培训、待遇等问题提出了意见。

第一次提出要“实行正规化培训……,设置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在条件具备时还要开办研究生班,招收攻读学位的研究生。

”《意见》的中心词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或“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辅导员被纳入其中而未专门论及,但第一次提出了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的思想。

1987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提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由精干的专职人员与较多的兼职人员组成。

……高等学校的每个班级均应配备兼职的班主任、导师或辅导员”,这证明了当时的辅导员仍然是以兼职为主。

自从1961年提出设立专职辅导员的设想以来,专职辅导员的配置一直被谨慎对待。

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其岗位的临时性和流动性带来的对出路和前途的担忧。

此外,辅导员工作还被赋予了其它附加的意义。

比如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在谈到从教师、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中选拔兼职辅导员的意义时指出:这对于密切联系群众,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都有好处。

他们中间许多人可以成长为既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又能兼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教授。

经验证明,这种“双肩挑”的做法是培养和造就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

既然是培养干部的一条途径,当然起到短期培训和阶段性锻炼的作用就可以了。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87)教师管字012号文《关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实施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作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依据,同时,规定“聘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列入教师编制。

”这是政治辅导员第一次被正式认同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组成部分。

1993年8月,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努力建立一支以精干的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政工队伍。

虽然《若干意见》没有明确要求一定要设专职辅导员,事实上各高校大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学生工作的需要,特别是政治稳定的需要。

中发[1994]9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提法仍然是“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

……积极支持和发展‘双肩挑’的制度。

”教育部党组在教党[2000]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专职和兼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①并第一次对这支队伍配备的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原则上可按1∶120~150的比例配备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辅导员和班主任与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一起看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

在这支队伍的建设上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新提法:一是文件的关键词由“思想政治工作”改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辅导员”称为“辅导员”②;二是提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三是强调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努力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

这些提法成为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贯彻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教育部接连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颁发文件。

一是教社政[2005]2号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二是2006年7月颁布的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三是教育部办公厅以教思政厅[2006]2号文印发《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

这些文件第一次对专职辅导员的数量提出要求③,第一次对这支队伍提出职业化、专家化的建设方向。

④从以上回顾中,可以发现辅导员的角色要求经历了由兼职——以兼职为主的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的专、兼结合的演变过程,由于专职化是职业化、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可以把这一过程理解为向职业化、专业化的走向。

这一过程也反映了对辅导员工作性质的认识由临时“岗位”到专门“职业”再到特殊“专业”的发展和深化。

二、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内涵和意义职业对从业者来说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职业活动具有社会性(职业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稳定性(其活动对象、内容、方式都是相对稳定的)、专门性(有专门的经验或技能要求,需要专人去做)、长期性(人们可以长期甚至终身从事的)、公认性(被社会和舆论所公认)等特征。

辅导员到目前为止,还称不上是一种职业。

无论是社会还是辅导员自身都没有把它看作是可以长期甚至终身从事的工作。

普遍的事实是,专职辅导员大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工作实践中摸爬滚打,付出了很多代价而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可在带完一届学生后往往转岗。

经验不能积累,专业知识不能传承,使得辅导员队伍整体上长期处于“无梯队、无层次、无结构、无积累”的“实习”状态。

大多数辅导员凭热情和责任忙碌于日常管理和稳定秩序的工作,至于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就力不从心了。

工作的临时性势必造成临时观念和短期行为。

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无疑是:辅导员,无论这一工作多么光荣和重要,但还不是一个职业。

提出辅导员的职业化,正是为了解决这个制约辅导员教育职能实现的根本问题。

专业划分的基本依据则是生产劳动所凭借的知识领域或学科门类。

专业化是对职业或工作知识性、技术性的要求,是对该职业、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的肯定。

我国高校职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教研人员(教育、教学和研究)⑤、管理人员(党务和行政管理)、教辅和后勤服务人员(图书资料、食宿、基建维修、安全保卫、医疗保健等),其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职能相联系的知识性、专业性的要求有着明显的差别。

长期以来,政治辅导员无论从名称还是从实际所从事的工作性质都属于党务工作者,后来提出“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其专业化、专家化要求由此而来。

辅导员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被称为专业技术人员。

一是从辅导员的来源看,专业背景很杂;二是从实际工作和承担的角色看,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的是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三是从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看,辅导员普遍“从业”时间短,流动性大,难以进行长期、持续的专业学习和发展。

提出辅导员的专业化,正是希望辅导员能从事务型、管制型的工作模式中摆脱出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转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并通过不断提高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关系上看,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

辅导员首先成为一种稳定的、可长期从事的职业,才谈得上专业化的问题。

而专业化的过程也有助于辅导员职业的形成。

特别是在高校,知识性、专业性是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因素,专业和学科的支撑也因而是辅导员成为公认职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根据以上分析,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可以理解为: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目标,以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为基本要求,以角色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为基本特征,使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逐步走向专门职业和特定专业的发展趋向和过程。

辅导员职业化的本质要求是辅导员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广泛的社会认同性。

长期性是指辅导员不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是在大学生教育和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连续性是指辅导员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客观上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而且辅导员个人也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了解、适应和进入角色的过程。

稳定性、长期性不仅指一个社会角色和分工得到社会普遍承认而获得稳定性的存在,而且指可能并事实上能够成为许多人愿意选择终生从事的、赖以为生的特定活动即生计。

辅导员专业化的实质是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专门化、专家化。

科学化的基本意蕴是承认并尊重辅导员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努力按规律办事。

专门化的基本内涵就是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包括对辅导员从业资格、素质等要求,是需要专门的训练才能上岗,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胜任的。

这里所说的专家化,一是指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客观上需要有一批精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规律,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教育艺术的专家,二是指辅导员能够像高校中其他专业教师一样具有培育专家、成长为专家的环境和条件,并事实上能够涌现出一批这样的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