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骨干教师招聘试题
语文骨干教师考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语文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孟子》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__________章。
3.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__。
4.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恣意妄为B. 漠不关心C. 翩翩起舞D. 艳如桃李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是__________。
()A. 那高耸的山峰仿佛一位巨人。
(比喻)B.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着光芒,像无数小眼睛在注视着人间。
(拟人)C.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无味,读起来像嚼蜡。
(夸张)D. 我觉得这首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如同一股清泉流入心田。
(通感)6. 下列词语中,与“海纳百川”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
()A. 博学多才B. 慧眼识珠C. 胸怀广阔D. 高瞻远瞩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__________。
()A.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
B. 他微笑着说:“我姓张。
”C. “你真的去吗?”她问。
D. “我喜欢吃苹果。
”他说。
8.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错误的是__________。
()A. 原句:他喜欢看电影。
变换后:他看电影。
B. 原句:她学习很努力。
变换后:学习,她很努力。
C. 原句:他每天早上都跑步。
变换后:跑步,他每天早上。
D. 原句:她喜欢画画。
变换后:画画,她喜欢。
9. 下列句子中,语病修改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原句:他写的文章很有意思。
修改后:他写的文章很有趣味。
B. 原句:这个苹果很好吃。
修改后:这个苹果很可口。
C. 原句:她唱歌很好听。
修改后:她唱歌很动听。
D. 原句:这朵花很美丽。
修改后:这朵花很漂亮。
10.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是__________。
()A. 她喜欢看书、看电影、听音乐。
语文老师招聘考试试题
语文老师招聘考试试题语文老师招聘考试试题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招聘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对于学校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选拔出最适合的人选,招聘考试试题必须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以测试应聘者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重要部分,它能够考察应聘者对于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则阅读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材料:《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府为背景,通过对贾府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与衰落堕落。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离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问题: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还有哪些作品也被称为四大名著?2. 《红楼梦》以哪个家族为背景?3. 通过《红楼梦》,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二、写作能力语文老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以下是一道写作题,请回答:题目: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观察,谈谈你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看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诗词鉴赏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首古诗,请回答相关问题: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 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3. 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是什么?四、教学设计语文教学需要有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以下是一道教学设计题,请回答:题目:请设计一节关于写作的课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以上是语文老师招聘考试的一部分试题,通过这些试题可以全面考察应聘者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
语文老师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引路人,只有通过严格的选拔,才能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教育。
最新中学语文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最新中学语文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纠葛纠纾纠纷B. 奇货可居奇货可贾奇货可卖C. 鬼鬼崇崇鬼鬼祟祟鬼鬼怏怏D. 奋发图强奋发图强奋发图强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 由于他患病住院,所以未能按时完成这项任务。
D. 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答案:D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是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曹雪芹。
C. 《西游记》是元末明初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话小说。
D.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
答案:B4.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拟人是将人的特征赋予事物,使事物具有人的情感、性格等特征。
B. 比喻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C. 夸张是为了强调事物的特点,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
D. 对比是将两个性质相反或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答案:B5. 下列关于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标题后面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
B. 书名号用于标明书籍、文章、报刊等名称。
C. 引号用于引用他人的话语或表示特定含义的词语。
D. 顿号用于列举时,各项目之间用逗号分隔。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离骚》是我国古代诗人__________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被誉为“屈赋”。
答案:屈原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__________首诗歌。
答案:3058. 李白的《将进酒》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答案:夸张9.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分别居住在大观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骨干教师考试试题语文
骨干教师考试试题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绯红(fēi)刍议(chú)恣意(zì)B. 蹉跎(cuō)箴言(zhēn)踟蹰(chí)C. 踌躇(chóu)蹒跚(pán)拮据(jié)D. 缜密(zhěn)峥嵘(zhēng)逶迤(wē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并没有骄傲自满。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
B. 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论证严密,真是妙笔生花。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C.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成名作。
D.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复仇的故事。
5.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运用了拟人手法。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运用了对偶手法。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夸张手法。
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排比手法。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属于楚辞。
D.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的一部儒家经典。
7. 下列关于现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师进城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谨严(jǐn yán)偏僻(piān pì)演绎(yǎn yì)B. 漏洞(lòu dòng)挥霍(huī huò)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C. 悲切(bēi qiē)倾覆(qīng fù)奋发(fèn fā)D. 模糊(mú hú)调侃(diào kǎn)纠缠(jiū chán)答案:B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纷至踏来破釜沉舟面黄肌瘦B. 狐假虎威青出于蓝奋不顾身C. 胸无点墨草率从事水落石出D. 前仆后继草长莺飞震古烁今答案:C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造成了资源消耗的加剧和环境状况的恶化。
B. 通过对大量的古诗词进行阅读,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
C.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校园的安全管理。
D.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答案:D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
B. 《水浒传》是一部以梁山好汉为主角的武侠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C.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D.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时期历史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罗贯中。
答案:A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
B.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C.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 “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是指: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离骚》是古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修养D. 积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答案:C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语文课程性质?A. 工具性B. 实践性C. 人文性D. 知识性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A. 知识与能力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知识与技能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阅读教学建议?A.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B.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C. 鼓励学生独立阅读D. 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写作教学建议?A.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B. 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C. 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D. 鼓励学生创新写作答案:C6. 以下哪个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口语交际教学建议?A.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B.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C.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D. 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答案:D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语文课程内容?A. 识字与写字B. 阅读与写作C. 语法与修辞D. 听力与口语答案:C8.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 文学作品B. 信息技术C. 社会生活D. 数学教材答案:D9.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A. 导向性B. 客观性C. 科学性D. 专制性答案:D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A. 专业知识B. 教育理念C. 教学能力D. 艺术修养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工具性、人文性2.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语文
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罄竹难书B. 急中生智C. 礼上往来D. 破斧沉舟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以下哪个成语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A. 画蛇添足B. 杯弓蛇影C. 井底之蛙D. 画龙点睛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用来比喻什么?A. 老师教育学生B. 学生尊敬老师C. 朋友间的友谊D.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举头望明月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鹿鸣》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8.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的意思是:A. 学生超越了老师B. 儿子胜过了父亲C. 徒弟超过了师傅D. 后人超过了前人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笔下?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安石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B.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 两耳不闻窗外事D.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__”,出自《论语·学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12. “________”,出自《滕王阁序》,用以形容滕王阁的壮丽。
13. “________”,出自《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14. “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形容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15. “________”,出自《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16. “________”,出自《赤壁赋》,用以形容赤壁之战的激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语文课程性质?A. 工具性B. 人文性C. 科学性D. 实践性答案:C2. 以下哪个成语与“精卫填海”的故事无关?A. 坚韧不拔B. 水滴石穿C. 鹏程万里D. 奋不顾身答案:C3.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三点水旁”?A. 洒B. 洗C. 洋D. 浪答案:C4. 以下哪个诗人被尊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5. 以下哪个故事与《孟子》无关?A. 鱼我所欲也B. 得鱼而忘荃C. 不为五斗米折腰D.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第一学段的学生应认识____个常用汉字,并能写____个字。
答案:300,1007.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做到“____、____、____”。
答案:头正、肩平、臂开8. 《狼和小羊》是一篇______童话,作者是______。
答案:寓言,伊索9. 《草原》一文中,老舍先生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草原的美丽。
答案:碧绿、一碧千里、翠色欲流10. 以下诗句出自《咏柳》:“______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二月、似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1.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
答案:读写结合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知识、情感和思想,为写作提供素材;同时,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读写相互促进。
12. 请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答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2)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的阅读材料;3)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讲故事、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等;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招聘面试题目及答案
语文招聘面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狼籍缭亮B. 裨益恣意C. 蹉跎迤逦D. 翩跹缱绻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经验丰富。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被取消了。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值得一读。
D. 他因为迟到,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答案:C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1)“_________,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答案:(1)举头望明月(2)千里共婵娟三、简答题4.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情出众,聪慧机智,但同时也具有孤傲和敏感的一面。
她对感情十分真挚,但命运多舛,常常陷入自我矛盾和情感纠葛之中。
四、论述题5. 论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论语》中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它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是,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五、作文题6. 以“我与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个人经历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撰写一篇议论文。
)[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面试题目及答案应根据具体招聘要求和标准进行设计。
]。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招聘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_______、_______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_______,提高语言感_______。
2.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能力。
3.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5.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要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A.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B.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C.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D.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 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A. 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课件可以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C. 课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D. 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3.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等方式学习生字,以下哪种方法最合适?A. 逐个讲解生字B. 结合图片和课文一起讲解C. 让学生自己查找字典学习生字D. 直接让学生背诵生字4. 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A. 爱岗敬业B. 专业知识扎实C.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D. 会弹钢琴、跳舞5. 在评价学生的写作时,教师应该关注哪些方面?A. 内容是否丰富B. 结构是否完整C. 语言是否通顺D. 以上都是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2.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3. 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4. 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评价?四、论述题(10分)请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招聘语文试题及
教师招聘语文试题及答案分析教师招聘语文试题及答案分析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不含有形容词的一组是()A. 好看、美丽、干净B. 大、高、明亮C. 寒冷、炎热、温暖D. 美味、可口、甜蜜答案:B答案分析:选项B中的词语只是表示大小、高度和亮度等,没有形容词的属性。
其他选项中的词语都含有形容词的属性。
2.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接地气的一组是()A. 平易近人、朴实无华、耐人寻味B. 风华绝代、高贵典雅、奢华典雅C. 实事求是、勤劳朴实、质朴厚重D. 毛遂自荐、天高地厚、鸡毛蒜皮答案:B答案分析:选项B中的词语都含有一定的高雅、奢华的含义,不符合接地气的概念。
其他选项中的词语都符合接地气的要求,表达了朴实、质朴的特点。
3.下面句子中使用了形容词充当表语的一组是()A. 这个问题很严重。
B. 他的表演非常精彩。
C. 这本书看起来很有意思。
D. 奶奶的脸红红的。
答案:D答案分析:选项D中的“红红的”是形容词充当表语,表示奶奶的脸的状态。
其他选项中的词语(严重、精彩、有意思)都是形容词作定语修饰主语或宾语。
二、判断题1.形容词的功能主要有描绘事物的特征、修饰人或事物以及充当补语等。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答案分析:形容词的功能确实主要有描绘事物的特征、修饰人或事物以及充当补语等。
2.句子中形容词可以作为主语,表示主体的状态或特征。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答案分析:形容词可以作为句子的主语,表示主体的状态或特征,例如:“美丽是一种态度。
”三、简答题1.形容词和名词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答案:形容词和名词的区别在于,形容词主要用来修饰名词,描述事物的特征、性质或状态;而名词则表示事物或人的名称、存在或抽象概念。
例如:形容词:美丽的花朵(修饰名词“花朵”,描述花朵的特征“美丽”)名词:一朵美丽的花(“花”是名词,表示一种事物,“美丽”是名词前的修饰词,表示花的特征)2.请简述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答案: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在于,形容词主要修饰名词,描述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而副词则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动作的方式、程度或性质等。
招聘教师语文考试试题
招聘教师语文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散B. 缭乱C. 狼籍D. 恣意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拘一格,喜欢标新立异。
B. 他不学无术,却常常故弄玄虚。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马识途。
D. 他做事总是一板一眼,不苟言笑。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小明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B.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很受读者喜欢。
D. 他因为学习勤奋,所以成绩优异。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的名句,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的忧虑。
3. “_________,_________”出自《诗经》,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4.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___人。
5. “_________,_________”是《左传》中的名句,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中提到的“_________”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2.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_________”的重要性?3. 文章中提到的“_________”事件,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四、作文题(20分)请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
(作文内容略)注:以上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会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语文老师招聘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自我介绍(5分钟)1. 请用5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包括你的姓名、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工作经历、教学理念等。
2. 在介绍过程中,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展示你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特长和优势。
二、教学能力测试(60分钟)1. 语文基础知识测试(20分钟)(1)请回答以下问题:①请简述我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②请简述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③请简述我国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④请列举出5部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并简要介绍其作者、主题和风格。
(2)请完成以下练习:①翻译以下句子:①“岁月静好,与君语;细水长流,与君同。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一篇命题作文:材料: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语文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你们觉得语文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语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沟通。
”有的说:“语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还有的说:“语文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这时,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语文确实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语文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吧。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明确,语言流畅,不少于600字。
2. 课堂设计(20分钟)请根据以下教材内容,设计一节课的课堂教案。
教材内容:《荷塘月色》教学目标:①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②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分析文章的主题。
③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①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①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1)导入1. 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吗?请谈谈你们的感受。
(2)新课讲授1.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长沙语文招聘面试题目及答案
长沙语文招聘面试题目及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 请解释“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
答案: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形式,其特点是用词简练、句式固定,常用于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
白话文则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形式,其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句式灵活,更贴近现代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各举一例。
答案:比喻、拟人、排比。
- 比喻:如“月亮像玉盘一样圆”。
- 拟人: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 排比: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二、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回答问题:《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 请简述滕子京为何重修岳阳楼?答案:滕子京在庆历四年春被贬至巴陵郡,次年政绩显著,社会和谐,各种事业都得到了发展。
因此,他决定重修岳阳楼,扩大其规模,并在楼内刻上唐贤及当代人的诗赋,以彰显文化成就。
4.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滕子京具有哪些品质?答案: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滕子京具有勤政爱民、重视文化建设的品质。
他在任期间,不仅使政事通达,人民和睦,还注重文化建设,重修岳阳楼,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三、作文题5. 请以“我眼中的长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描述长沙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表达对长沙这座城市的认识和情感。
四、教学设计题6.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答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阅读材料。
- 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自由阅读。
- 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阅读体验和感悟。
-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 结合多媒体教学,使阅读材料更加生动有趣。
五、案例分析题7. 某学生在作文中多次出现语法错误,作为语文老师,你将如何指导他改正?答案:作为语文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改正作文中的语法错误:- 首先,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指出具体的语法错误。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示例文章篇一:《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一、拼音与字词部分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干涸(hé):这个字可不能读成“gù”哦。
大家想啊,水没了,就干涸了,这个“涸”字就像水被抽干了一样,读音也和水有关系呢。
- 狡黠(xiá):这个字有点难呢。
你看,“黠”就像一个小狐狸一样狡猾,所以读“xiá”。
- 锲而不舍(qiè):“锲”字的意思是雕刻,就像雕刻东西的时候要一直刻下去,不放弃,读音要记好呀。
2. 看拼音写词语。
- “pái huái”(徘徊):这个词就像一个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拿不定主意呢。
我就有这样的时候,在商店里看到两个都很喜欢的玩具,就会在它们面前徘徊。
- “jīng yíng”(晶莹):像水晶一样亮晶晶的,就可以用这个词。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的,特别美。
- “dàn shēng”(诞生):这个词就是指新的事物或者生命开始出现。
就像小弟弟诞生的时候,全家都特别高兴。
答案:1. hé、xiá、qiè;2. 徘徊、晶莹、诞生。
解析:对于拼音部分,主要是考查对汉字读音的准确掌握。
像“干涸”的“涸”,很多同学容易读错,这就需要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和读音的联系。
而看拼音写词语部分,是考查对字形和词语含义的掌握。
“徘徊”这个词比较抽象,但是通过想象一个人走来走去的画面就容易记住了。
二、句子部分1. 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这多简单呀,反问句就是用一种反问的语气来强调,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把反问的词去掉,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
就像有人问你“难道你不吃饭吗?”其实就是在说“你应该吃饭”。
2. 用关联词把下列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 他学习很努力。
他成绩很优秀。
- 因为他学习很努力,所以他成绩很优秀。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招聘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下面哪个词语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A. 温暖B. 稳固C. 紊乱D. 问路2. 帝王谷、花果山、蓬莱仙岛是下列哪部古典小说的故事背景?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3. 下列哪个成语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A. 老马识途B. 开天辟地C. 愚公移山D. 手不释卷4. 以下哪个词语拼写正确?A. 义士B. 隐士C. 献士D. 阙士5. “骑马找马”是下列哪个成语的典故?A. 庖丁解牛B. 画龙点睛C. 骑虎难下D. 杯弓蛇影...五、作文题(共20分)请就以下话题写一篇约800字的文章: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注意:文章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 阅读的重要性和益处;2.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 提供学生阅读的建议和方法。
作文要求:1. 字迹工整,语句通顺,表达流畅;2. 文章应包括引子、主体和结尾;3. 必须使用至少三个漂亮的成语。
(以下为示范文章,字数和格式可能不完全符合要求。
)文章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想象力,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阅读并不是一项令人愉快的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展示阅读的重要性和益处。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
通过阅读,我们还可以认识到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思想品质。
此外,阅读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让我们学会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有趣的阅读氛围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有趣的故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学校图书馆也可以布置舒适的阅读角落,配备丰富的图书资源,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读书比赛”和“诗歌朗诵会”,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招聘语文教师考试试题
招聘语文教师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涣然冰释B. 黄梁美梦C. 一愁莫展D. 铿锵有力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下列哪部古籍?()。
A. 《诗经》B. 《左传》C. 《史记》D. 《汉书》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不耻下问,向同学请教问题。
B. 这位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常常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C.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毫不畏惧。
D.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公司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
D.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却很丰富。
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哪篇作品?()。
A. 《滕王阁序》B. 《春夜喜雨》C. 《登鹳雀楼》D. 《送孟浩然之广陵》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论述。
8.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了警幻仙子,她赠予宝玉的宝物是“__________”。
9.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其主题是“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 迫不及待B. 迫不急待C. 迫不可待D. 迫不待急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的笔下?A. 李白B. 苏轼C. 杜甫D. 王安石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因为工作繁忙,所以没有参加这次活动。
B. 他之所以没有参加这次活动,是因为工作繁忙。
C. 他参加了这次活动,因为他工作繁忙。
D. 他工作繁忙,因此参加了这次活动。
答案:B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桃树和李树B. 教育工作者C. 沉默寡言的人D. 桃李满天下答案:B5.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C.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D.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所著,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呐喊彷徨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__》。
答案:易经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白9.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形容荷花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________的《爱莲说》。
答案:周敦颐10.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春晓》。
答案:孟浩然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不希望遭受的事情,不要去施加给别人。
它强调了一种推己及人、以己度人的道德原则,即在对待他人时,应以自己的感受为标准,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12.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教师招聘语文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星光熠熠,犹如铺天盖地。
B. 雪花飞舞,宛若银装素裹。
C. 美人如花,娇艳欲滴。
D. 大海波涛汹涌,浩荡无边。
答案:A. 星光熠熠,犹如铺天盖地。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个问题简单如几加几等于四。
B. 她的声音婉转如流水潺潺。
C. 这个社团就像一朵绽放的花朵。
D. 空气清新,宛如置身于花海之中。
答案:C. 这个社团就像一朵绽放的花朵。
3.下列短语中,使用了"省略"修辞手法的是:A. 出生入死B. 闭月羞花C. 无风扬帆D. 隔岸观火答案:C. 无风扬帆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你要的不止是生活的解意,而是化腐朽为神奇。
B.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负韶华,愈显芬芳。
C. 春风满面,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皑皑。
D. 他心怀感激,满怀希望,怀揣梦想,胸怀大志。
答案:C. 春风满面,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皑皑。
5.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B. 这件事情到底是好是坏,你自己要不要考虑清楚?C. 这样的机会能错过吗?D. 你愿意站在失败者的一边,还是成功者的一边?答案:B. 这件事情到底是好是坏,你自己要不要考虑清楚?二、问答题1.简述诗歌创作的要点。
诗歌创作的要点包括:选题、情感表达、意象运用和形式结构等。
首先,选题要新颖、独特,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次,情感表达要真实、深入,能触动读者的内心;第三,意象运用要生动、形象,能够给读者带来视觉和情感上的享受;最后,形式结构要合理、有节奏感,能够给诗歌带来鲜明的特色和美感。
2.什么是"对仗"?对仗是指诗歌中句子之间在语音、音调、字数和意义上进行平衡和呼应的修辞手法。
通常是通过平仄相对、韵脚相同或谐音等方式实现对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认定考试初中语文试题帝时的规模较大。
它也指官署采集、创作的乐歌,后来可以入乐的诗歌也称乐府。
2.关汉卿是我国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也是最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
他的散曲现存小令57首,最有代表性的是。
3.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词句,就是楹联,又叫楹帖,俗称对联、对子。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内容大体分写景、、记事三类。
4.由于汉语语音音节简明、以元音为主和有声调变化的音乐性特点,形成了汉语注重音律,讲究用韵和谐和的传统。
5.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矢交坠兮士争先。
6..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着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主张,对如今教育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
7.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为教育思想。
8.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
9.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10.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正确的一组是()A.揖.让(yī) 山岚.(lán)彤.云(tóng)满腹珠玑.(jī)B.阆.苑(làng)盛馔.(zhuàn)敛衽.(rèn)未雨绸缪.(mi ù)C.遒.劲(qiú)毗.连(bǐ) 盥.洗(guàn)鸢.飞鱼跃(yu ān)D.翰.墨(hàn)睿.智(ruì) 奶酪.(luò)撑天拄.地(zh ǔ)1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归根到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13.与下列课文有关内容不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犀粪蜣》——《昆虫世界》——法布尔——法国B.《小雁鹅》——《所罗门王的指环》——劳伦兹——俄国C.《论友谊》——《培根随笔选》——培根——英国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莫泊桑——法国14.下面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的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声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②③⑤⑥⑦①④B. ④②①⑤⑥③⑦C.⑦①②④③⑥⑤D. ④③⑥⑤①⑦②15.下列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描绘了早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B.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聚”是群峰汇聚之意,“怒”形容波涛汹涌,全句表现潼关地势的雄伟与险峻。
C.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说的就是因战乱不断,诗人被困整整三个月,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只好写信表达对妻儿的思念。
D.温庭筠的《望江南》描述一个独处深闺的女子,痴情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细腻地写出她从希望到失望,再到“断肠”的情感经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D.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B.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3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D.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18.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这是一句禅语啊!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这是应该常说的),那么我们生活的枝头也会挂满幸福的露珠儿了吧。
B.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
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
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C.中国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出生于湖北浠水,创作了诗集《红烛》《死水》《旗》等。
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扞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20.下面有关中国古典四大名着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内容。
《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B.《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C.梁山泊中最后排名的前四位是宋江,卢俊义,吴用,林冲。
D.《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自我价值实现需要2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2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A.平等对话B.和谐相处C.努力创造D.互相合作24. 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25.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A.学生、教师B.教科书编者、文本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三、文言阅读(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炙而发绕之甲文:文公之时,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文公召宰人而谯之曰:“女欲寡人之哽耶,奚为以发绕炙?”宰人顿首再拜,请曰:“有死罪三:援砺砥刀,利犹干将也,切肉肉断而发不断,臣之罪一也;援木而贯脔而不见发,臣之罪二也;奉炽炉,炭火尽赤红,而炙熟而发不烧,臣之罪三也。
堂下得无微有疾臣者乎?”公曰:“善。
”乃召其堂下而谯之,果然,乃诛之。
乙文:一曰:晋平公觞客,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平公趣杀炮人,毋有反令。
炮人呼天曰:“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平公曰:“何谓也?”对曰:“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发不断,是臣之一死也;桑炭炙之,肉红白而发不焦,是臣之二死也;炙熟,又重睫而视之,发绕炙而目不见,是臣之三死也。
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杀臣不亦蚤乎!”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文公召宰人而谯.之()②杀臣不亦蚤.乎()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
(3分)有死罪三:援砺砥刀,利犹干将也,切肉肉断而发不断,臣之罪一也;援木而贯脔而不见发,臣之罪二也;奉炽炉,炭火尽赤红,而炙熟而发不烧,臣之罪三也。
28.两段选文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记载的是同一事件。
至于文中主人公是晋文公还是晋平公,都不重要。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两则材料的核心事件。
(4分)29.既然两文同时出现在一个集子里,就有同时出现的必要。
你在讲课的时候也常遇到这种情况,多种材料的比较阅读。
请你比较两文的不同之处。
(6四、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30.贬谪文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文化现象。
中国贬谪文学的开端在屈原,而其鼎盛期则在唐、宋两代。
江淹《恨赋》说得真切:“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
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襟;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纵观漫长的中国文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即由迁客骚人的低吟悲唱所构成。
徜徉其中,我们每每为那些悲怆欲绝、苍凉激楚的文学精品所感染、所陶醉、所震撼。
列举教材中隶属贬谪文学的文章,谈谈每篇文章各自抒发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情感?(15分)31.请你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分)32.学生在文本细读中经常存在着哪些问题?(5分)5分)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34.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
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
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请依据课标要求进行分析。
(15分)3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片断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的悲悯精神为后人传唱了千年,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前人的博大胸怀。
先请大家听范读。
(多媒体播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诵)师:听完了朗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师:老师觉得刚才大家的朗读和范读比还有一些差距,大家再揣摩一下,自己再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师:通过几次朗读,相信大家应该可以读得更好,再请大家一起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