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问题的难点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

题目:关于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的探讨

班级: 1234001207190 专业:工商管理(本科)

学生姓名:隋昌健

学号: ************* 指导老师:***

日期: 2014年5月23日

内容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对产业结构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伴随这一变化出现了高失业现象,为保证社会生产力正常运行及保持社会环境安定,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各地政府及专家也为改善该现象提出来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在90年代中期,这一情况得到了缓解。但由于该问题是长久积累性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加上经济巨轮一直保持飞快发展,就业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导致目前中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本文将结合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分析就业问题中存在的难点及形成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得出有效解决对策。

关键词:改革开放产业结构就业问题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目录 (2)

一、中国目前就业形势概述 (3)

二、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的存在的问题 (3)

(一)施工队伍良莠不齐 (4)

(二)队伍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4)

(三)工程材料设备质量把控不严 (4)

三、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的措施 (5)

(一)加强施工队伍管理 (4)

(二)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4)

(三)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把控 (4)

(四)加强竣工验收质量把控 (4)

四、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8)

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的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跟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深入双重变革阶段,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过去所谓的那些端着“铁饭碗”的人员高枕无忧的职业生涯被迫打断,原来隐蔽在国有集体企业的富余人员剩余了出来,不再实行“子承父业”,不再进行“高校毕业分配”,“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敏感词语成为各大街头巷尾谈论的热点,一时间人心惶惶,大家面临着生存风险,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外来人才涌入中国,中国社会的就业难问题越发严峻,为缓解这一现象,政府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为增加国内就业职位四处奔波,但由于中国就业难问题是长久积累性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根除,今天我们根据各项资料,结合中国经济现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得出有效性建议。

一、中国目前就业形势概述

目前,中国的就业环境简单的说就是僧多肉少,高科技尖端人才面临断层,其他专业型人才青黄不接,近年来,劳动力就业市场甚至出现了“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现现象。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12年,全社会就业人员达到了76704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36552万元,年均增长1.9%,而同期就业率却不足50%,2013年堪称是就业大难年,除去2012年未就业的人员以及2013年涌出的即将就业人员,全社会就业人员达到了91026万人。但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GDP增长率从一季度的8.1%降至二季度的7.6%,再降至三季度的7.4%,不少中小企业企业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宣布倒闭,失业人员陡然增加,岗位也骤然变少,直至2014年,该情况也未得到明显缓解。这与我国国情有关,也与国际经济形势有关,安内才能攘外,目前我们要做的是找出就业难的根据原因,加以改善,才能面对未来更为严峻的经济环境。

二、中国就业问题难点及原因分析

万物皆有因,中国就业难问题绝非一日现象,我们在分析其现象的同时,需要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将源头断绝,方能彻底解决问题。根据我国实际经济形势,就业难问题及原因主要存在于下:

(一)劳动力供求失衡

由于宏观调控、政策执行程度、就业观念矛盾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将长期存在供求失衡。有关数据显示,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加上年度结转的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相当月每年至少需要安排的基业人员达到2400万人,但是根据我国经济增长率8-9%速度来计算,每年最多可新增就业岗位仅为800多万,即便是加上补充自然减

员(生老病死、伤残、退休),最多可实现1000-1100万人,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300-1400万人左右,仍旧无法满足2400万的就业人员需求。

劳动力供求失衡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是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另一方面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

何谓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弹性系数指的是从业人员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系数越大,则表示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由于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缩减,而增加了化工、医药、电子信息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投入资本同样多,吸纳的劳动力却减少了,称之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另外,国有经济改制重组过程中,也释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导致原先较为稳定的这些群体集体失业,这都是劳动力供求失衡的原因之一。

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劳动力供求失衡的另一个原因,由于劳动力之间存在的价格差距,不少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开始寻求物美价廉的劳动力,如著名的运动学品牌耐克公司,曾经是中国的大雇主,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为中国人提供了数万个岗位,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由于后来中国劳动力及土地水电等其他方面的成本上升,为了节省成本,耐克公司只能将生产基地向外转移,如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一些邻国,迁移的同时,也导致了失业人口的增加。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重重

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低声,同期考研究生扩招幅度也相应增大,加之民间高校得到政策扶持也快速发展,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惊人,2014年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了727万,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创下历史新高,但截至目前为止,2014年的就业率却不到0.7,前景堪忧。

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层面的,从宏观角度看,是因为我国高校扩招速度太快,导致总量过多,供不应求。也跟社会环境的变迁有关,随着社会资源竞争越发激烈,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为节约培养人成本,为加速企业发展步伐,他们更倾向招聘有经验有技术的人员,即所谓的现成人员,能在短时间给他们带来直接利益。

从中观角度来看,现今大学课程设置的欠缺也导致毕业生出了校门后,市场适应性差,学生们只懂得理论性的知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且中国式教育过于应试化,只重视培养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培养学生的情商,不少学生步入社会后,进入企业就职后,无法适应人际交往,社会交际,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发展。

从微观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大学生自身个人素质息息相关,其中包括他们的技术素质跟道德素质等,“眼高手低”成为形容他们这批人的热词,不少学生,拿着自己在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