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是指在农村地区对部分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以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快,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工作目标1. 退耕面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确定退耕面积,确保完成年度退耕任务。
2. 还林还草面积: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需要,确定还林还草面积,确保完成年度还林还草任务。
3. 生态效益: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工作内容1. 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内容。
2. 资金保障:加强资金投入,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障资金到位。
3.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4. 技术指导:组织专业人员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
5. 督导检查:建立健全的督导检查机制,加强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工作保障1. 政策支持:依法依规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2. 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资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 人员保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4. 环境保障:加强对工作区域的环境保护,确保工作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五、工作机制1. 领导责任制:建立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工作责任,加强领导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
2. 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工作。
2024年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2024年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田资源的连片性逐渐丧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保护农田资源,恢复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镇退耕还林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2024年乡镇退耕还林工作的目标是在乡镇范围内完成2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确保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三、实施步骤1. 制定退耕还林计划根据乡镇耕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状况,制定具体的退耕还林计划,确定退耕区域和还林品种。
2. 宣传动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退耕还林的好处和意义,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资金筹措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拨款,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资金来源,实施资金专项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效益。
4. 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退耕还林计划,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五、具体措施1. 引导农民转型通过提供培训和转岗安置等措施,引导农民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和农村旅游等产业转型,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 建设退耕还林基地在乡镇设立退耕还林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帮助农民实施退耕还林工作。
3. 引入企业参与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乡镇退耕还林工作,以承包或租赁的方式,合理利用退耕地,种植经济作物或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4. 强化政府支持加大政府对乡镇退耕还林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乡镇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预期效果1. 保护农田资源通过退耕还林工作,减少耕地面积,有效保护农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与范围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
全县总面积3573.6km2。
(2)地质、地貌岷县在地质构造上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雁山运动隆起和新时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格局。
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汇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岩等为主,岷峨山、摩折梁及闾井乡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类,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黄土层以洮河流域较为深厚。
岷县境内北秦岭山地横贯全县,构成山丘重叠沟脉纵横的地势,海拔在2040—3934m之间,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起伏较缓,东西狭长,最宽处120km,南北最窄处15km。
境内山多川少,山地坡度在15--45°之间,若以狭义的陇南山地(即洮河以东和渭河以南的西秦岭山地)作为划分依据,则有两个地貌区。
西部洮河流域山原区:在班哈山以西多高山环绕,如达拉梁、木寨岭、岭罗山等,均系海拔3000m以上山地。
其中达拉梁主峰海拔3872m,遮面崖上的通天柱为最高点,海拔3934m。
地貌属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相对高差在747—934m之间,山地上生长林木较多。
洮河河谷沿岸宽而浅,上迭马以下是洮河切割形成的川台地,为优良的农耕地带。
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山地区:在吊沟梁班哈山一线以东的岷峨山、摩折梁均超过海拔3000m以上,马坞乡的油房庄海拔为2040m,为全县最低点,其余地区在海拔2200—3000m之间。
本区气候高寒阴湿,山地阴坡分布森林,一些河谷和平坦开阔地,可种青稞、油籽、燕麦等及一些牧草耐寒作物,草场面积较大,且水草丰茂规划为全县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地区。
2023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2023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2023年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旨在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恢复生态平衡,建设美丽中国。
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程,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退耕还林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在2023年完成我国全面退耕还林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实施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林项目,使得退耕面积达到预定目标。
2.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质量。
3. 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
4. 推动农田造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实现农田多功能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修复的双赢。
二、工程内容及实施步骤1. 制定退耕还林规划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情况,制定全面规划,并考虑到各地农民的意愿和经济状况。
规划应明确退耕面积、植被恢复目标、财政资金投入、监测评估等内容。
2. 宣传和培训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知和参与度。
组织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的林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3. 资金投入和管理加大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财政资金投入,确保工程资金的到位和有效利用。
建立资金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和约束,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4. 优化农田造林模式推动农田造林,充分利用农田的多功能性,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生产力,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农田造林模式,如草木混交、果木种植、柚园生态化等。
5. 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进展和成效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1. 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程的推进。
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
2.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导社会资金向退耕还林项目投入,推动工程的持续发展。
2024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方案
2024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方案2024年退耕还林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保项目,旨在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推动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我对2024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方案的一些建议:一、项目背景分析1. 土地资源压力:过度开垦和过度利用土地资源已经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2. 生态环境状况: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 环境保护意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逐渐提高,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支持度也在增加。
二、总体目标和原则1. 总体目标:通过退耕还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2. 原则:- 全面规划:考虑生态环境需要和区域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退耕还林方案。
- 科学管理:结合生态学原理,做好退耕还林的土地评估和植被恢复工作。
- 多元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
三、具体工作内容1. 土地调查和评估:对退耕还林的项目范围进行土地调查和评估,确定哪些土地适合退耕还林。
2. 农户激励措施:为农户提供合理的补偿和激励政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
3. 林地规划和设计:根据退耕还林的目标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林地规划和设计方案。
4. 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并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例如水土保持和草地恢复等。
5. 综合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的退耕还林管理体系,监测森林资源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
四、项目推进机制1. 制定具体的时间节点和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和任务。
2. 打造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退耕还林的联合推进机制。
3.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方信息交流和沟通。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五、预算和资金保障1. 制定合理的资金投入计划,保证项目的基本运行和推进。
2. 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和国内外捐助资金,提供项目所需的经费支持。
3. 设计资金使用和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有效。
退耕还林抚育管理方案
退耕还林抚育管理方案一、目标。
咱搞这个退耕还林啊,目标就是让退了耕的土地重新长满绿油油的树,把生态环境变得倍儿棒,让小动物也有个安乐窝,空气变得更清新,像个天然大氧吧似的。
二、抚育管理内容。
# (一)幼林抚育。
1. 除草松土。
在幼林时期,那些杂草就像调皮捣蛋的小毛孩,老跟小树苗抢吃的(养分)和住的地方(空间)。
咱得定期(大概每年2 3次)把杂草给拔掉,就像清理家里的杂物一样。
松松土呢,就好比给小树苗做做按摩,让它的根能舒舒服服地呼吸,茁壮成长。
除草的时候可不能太粗鲁,得小心别伤到小树苗的根和茎,就像给宝宝擦脸得轻柔点一样。
2. 浇水施肥。
小树苗就像小婴儿,渴了就得喝水。
特别是在干旱的时候,得给它们浇浇水,不过也不能浇太多,不然会把它们给“淹死”。
一般根据天气和土壤的干湿情况来定,要是土都干得裂口子了,那就赶紧浇水。
施肥也很重要,就像给小树苗加餐。
可以用一些有机肥料,像农家肥啥的,每年春季和秋季施一次肥就行。
施肥的时候,要在树苗周围挖个小坑,把肥料放进去,再埋上土,就像给小树苗偷偷藏个小宝藏。
3. 补植。
有时候小树苗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被小动物不小心踩坏了,或者本身就长得不好夭折了。
这时候就得进行补植。
咱得找跟原来树种一样的树苗,在合适的季节(一般也是春季比较好)把它种到空缺的地方,让这片林子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像排好队的小士兵。
# (二)成林抚育。
1. 修枝整形。
当林子长大了,有些树枝就像乱长的头发一样,又乱又影响美观。
这时候就得给树修修枝。
把那些干枯的、病弱的或者长得太密影响其他树枝生长的枝条给剪掉。
就像给大树理个发,让它看起来精神抖擞。
不过修枝也得有个度,不能把树的“胳膊腿”都砍光了,得保留一定的树冠,保证树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就像给人理发不能把脑袋剃光一个道理。
2. 病虫害防治。
树林子里也会生病长虫,就像人会感冒发烧一样。
咱得经常去林子里头溜达溜达,看看有没有树叶发黄、有洞洞,或者树干上有没有奇怪的东西。
2024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2024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旨在通过减少农业用地,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____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____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____年退耕还林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完成3000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
具体目标如下:1.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恢复退耕还林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 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并确保农民在退耕还林过程中稳定就业和增收。
3.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退耕还林工程的进展情况,确保工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二、实施步骤____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步骤如下: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退耕还林的区域和任务量,并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指标。
2. 加强宣传和动员工作,增强农民的参与和支持度,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 在退耕还林区域进行现状调查和评估,确定退耕范围和还林植被种类,制定退耕还林方案。
4. 组织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支持,确保农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工程,并从中受益。
5. 加强退耕区域的土地治理和恢复工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提高土地的质量和生产力。
6.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掌握工程实施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效果。
7. 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向社会公众宣传和分享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果和经验,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支持度。
三、工程保障为保障____年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保障工作: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程的管理机构和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工程实施的协调和统一。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
为了推进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从2021年起至2025年期间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实施面积为800万公顷的退耕还林。
一、背景
在不断的城市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城市居民数量逐渐增加,对产生粮食的土地空间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农村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同时,土地的利用率依旧较低,大量的荒地使得土地资源浪费,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实现耕地资源的保护,中国政府从2000年起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
经过几轮的推动之后,自2002年到2020年底,全国累计退耕还林面积达到28000万亩以上。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退耕面积不断扩大,而再造林面积有限,特别是自然气候和地形等客观条件限制下,有些地方再造林效果不佳,这就需要再次制定更加详细的退耕还林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1、面积目标
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总退耕面积为800万公顷。
其中,东北三省及内蒙古、黑龙江、西藏、新疆、青海5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是重点区域。
2、质量目标。
2023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2023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土地资源丧失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农田,恢复生态,保障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计划,并在2023年启动实施。
二、目标1. 实现退耕还林的政策目标,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 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4. 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工程计划1. 制定详细的退耕还林实施方案,包括退耕还林区域划定、退耕还林的时间表和工作计划等。
2.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识和支持。
3. 注重科学规划,根据土地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退耕还林区域和种植树种类型。
4. 加强资金投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维护。
5. 组织专业团队,包括农业技术人员、生态环境专家等,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指导和支持。
6.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退耕还林的监测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和政策。
四、工程实施步骤1. 区域划定:根据土地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退耕还林的区域。
优先选择生态脆弱地区、严重水土流失地区和农田面积较大的地区。
2. 方案制定:制定详细的退耕还林方案,包括区域划定、种植树种、种植密度、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等。
3. 资金投入:政府应增加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实施和维护。
4. 科学种植:根据土地质量、气候条件和种植树种的特点,科学选择树种和种植密度,确保树种的适应性和生长性能。
5. 技术支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林业专家和生态环境专家等,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指导和支持。
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6. 管护管理:设立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构,负责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和政策,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退耕还林是指将原本用于耕种的土地恢复成森林或草原的一种生态工程,其目的在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退耕还林项目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重点推动的生态工程项目之一。
二、项目目标。
1.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将耕地恢复成森林或草原,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
2. 保护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 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选址和规划。
(1)选择适宜进行退耕还林的区域,包括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和湿地地区。
(2)进行详细的土地调查和评估,确定退耕还林的可行性和效益。
(3)制定详细的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退耕面积、种植树种、建设基础设施等。
2. 资金筹措。
(1)由政府出资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
(2)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多种筹资渠道,如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
3. 宣传和动员。
(1)开展退耕还林项目的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参与度。
(2)组织农民参与项目动员会,宣传政策法规,解释项目的意义和效益,争取农民的支持和配合。
4. 实施措施。
(1)开展土地整理和清理工作,清除原有的农作物和遗留物。
(2)进行土地改良和绿化工程,包括施肥、翻耕、栽植等。
(3)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如水利工程、道路、防护设施等。
5. 管护和监测。
(1)建立健全的退耕还林项目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定期对退耕还林区域进行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意识。
6. 效益评估。
(1)定期对退耕还林项目进行效益评估,包括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项目实施方案,提高项目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四、项目预期效果。
1. 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益。
2. 促进农村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023年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方案
2023年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转为林地,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资源和改善农民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退耕还林工作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目标与任务2023年退耕还林工作的目标是实现退耕面积再减少5000万亩,新增森林面积达到3000万亩。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完成以下任务:1. 制定详细的退耕还林规划,确保工作有序进行;2.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与度;3. 加强资金投入,保障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4.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5.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具体措施1. 制定退耕还林规划制定退耕还林规划是实施工作的基础。
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退耕还林的面积和范围。
同时,要注重与农业、林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确保退耕还林工作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政策宣传是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手段。
各级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政策的好处和重要性,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
3. 加强资金投入退耕还林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4.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是及时了解退耕还林工作进展情况的重要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享数据资源,提高监测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5. 加强技术培训技术培训是提高退耕还林工作效率的关键。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推广先进的退耕还林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模版(二篇)
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模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细则》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决定在全镇开展退耕还林工作。
为做好此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以建设“富裕、生态、文明、美丽新”为目标,结合自然资源实际,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集中打造山区生态旅游区和中部特色种植养殖区。
创新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中力量开展退耕还林。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果为主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我镇计划自___年开始利用3—___年的时间全力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
打造山区林果生产特色镇和生态旅游镇。
计划按地势相对集中实施“退耕还林”不少于___亩。
___年先行选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村进行试点,实施“退耕还林”不少于___亩。
二、建设模式一是资金扶持,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补助。
对新种植连片不少于十亩的经济林,每亩补助___元(县、镇分别补助___元)。
二是信贷支持,以“村级信用联盟”的运作形式,对“退耕还林”农户(公司)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
三是技术指导,“退耕还林”区域按每___亩公开选聘一名林果技术员,镇财政每年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从县林业部门聘请一名林果科技顾问,负责“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建设和技术指导。
四是设施配套,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向“退耕还林”区域配套,整合水利、交通、农业、国土、林业、供电等部门资源,集中投向“退耕还林”区域,切实解决果树浇水、用电、运输等问题。
三、工作步骤(一)全面准备阶段(___年___月至___年___月)1、全面调查摸底。
对我镇平整耕地、山坡地、园地荒山、荒沟、荒坡、荒滩、村内空闲地进行全面摸底,根据土地情况拟定规划方案。
福建退果还耕实施方案最新
福建退果还耕实施方案最新福建省自然资源部门日前发布了《福建省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2021-2030年)》,该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福建省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案背景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形多山,林地资源丰富。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保护任务十分紧迫。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福建省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力度。
二、方案内容1.明确目标: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省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将达到500万亩以上,其中林地占比不低于70%,草地占比不低于20%。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快生态环境修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2.加大投入:方案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参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退耕还林还草格局。
3.强化保障:方案强调,要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
同时,要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工程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4.推动产业发展: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推动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生态经济,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三、方案意义《福建省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出台,对于推动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生态安全;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四、结语福建省自然资源部门发布的《福建省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出台,标志着福建省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退耕还林工作成为国家推动防沙治沙、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2020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明确了退耕还林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本文将对该方案进行详细解读。
一、总体目标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完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退耕还林任务,退耕还林面积不少于2000万亩。
二、工作重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的工作重点包括:1. 加强区域规划。
各地应加强对退耕还林的区域规划,制定明确的计划和政策,明确退耕还林的对象、方式和时间。
同时,应加强对退耕还林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制定科学的退耕还林方案。
2. 强化生态保护。
退耕还林工作应以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
各地应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建立生态保护机制和法制保障体系。
3. 加强科技支撑。
应加强科技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探索新型退耕还林模式,提高退耕还林的技术水平和效率。
4. 增加实施力度。
各地应增加退耕还林的投入,加强对退耕还林的宣传和推广,形成全民退耕还林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步骤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1. 制定退耕还林计划。
各地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退耕还林计划。
计划应包括退耕还林的面积、时间、方式、目标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内容。
2. 进行生态环境评估。
应加强对退耕还林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科学制定退耕还林方案,确保退耕还林工作能够真正起到生态保护、治理沙漠化、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效果。
3. 确定工程模式。
根据退耕还林的具体情况,确定退耕还林的工程模式,包括种植林木、草本植被、复壤工程等。
4. 加强资金保障。
各级财政应加大对退耕还林的投入力度,确保退耕还林工作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5. 提高宣传力度。
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全民关注退耕还林的氛围,提高退耕还林工作的社会认同度。
2024年退耕还林验收管理的方案
2024年退耕还林验收管理的方案【方案一:退耕还林基础管理】1. 制定细化政策:明确退耕还林的目标、范围、标准,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中,明确退耕还林的时间表和责任主体。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退耕还林的意识和认同度。
利用媒体、社区、学校等渠道,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退耕还林的理解和支持。
3. 建立监督机制:成立退耕还林管理机构,负责退耕还林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加强技术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退耕还林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培训相关从业人员,推广合理的耕地改造和造林技术,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进行。
5.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退耕还林的相关数据。
建立退耕还林档案,记录每个区域的退耕还林情况和成效,为未来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方案二:退耕还林财政支持管理】1. 设立专项资金:建立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用于补偿农民和推动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
政府按照政策规定的标准,给予符合条件的农民相应的退耕还林补偿金。
2. 提供贷款支持:设立退耕还林贷款专项,为退耕还林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帮助农民进行退耕还林活动。
同时,优化贷款政策,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和灵活的贷款方式。
3. 加强项目审批管理: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批评估制度,确保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的使用。
加强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监管和审计工作,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防止资金被挪用或浪费。
4.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退耕还林项目,并提供相应的经济和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提高退耕还林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方案三: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管理】1. 加强生态修复: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
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案,选择适宜的树种,加强土地保护和水源涵养,防止水土流失和生境破坏。
2024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2024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____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为应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推动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____年是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年份,制定实施方案是确保工程取得实质进展的前提条件。
二、总体目标____年退耕还林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耕地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1、全国范围内退耕还林面积达到500万公顷,实现耕地面积减少。
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推进退耕还林项目,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重点1、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退耕还林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政府将为退耕还林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退耕还林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农民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限。
加强对退耕还林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的合规进行。
加强对退耕还林资金的使用监督,防止资金浪费和腐败行为。
3、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退耕还林的认识和关注度。
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向农民普及退耕还林政策和技术知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4、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加强退耕还林相关科研和技术研发,提高退耕还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推广先进的耕地退化修复技术和林木种植技术,提高林木成活率和质量。
5、推进农民增收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引导农民从事林业经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林业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6、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
加强对项目进展和经济效益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取得实质进展。
四、推进措施1、加强政府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等问题严重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的生活。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决定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二、项目目标1.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三、项目范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涉及全国范围内具备条件的耕地,重点区域包括:1.沙化土地。
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4.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四、项目内容1.退耕还林(1)树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生的乔木、灌木树种。
(2)造林模式:采取乔灌结合、针阔叶混交等模式,提高造林成活率。
(3)造林密度:根据树种生长特点、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造林密度。
(4)抚育管理:加强新造林地抚育管理,确保造林成效。
2.退耕还草(1)草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生的草本植物。
(2)草地建设:采取人工种植、飞播、草地改良等方式,提高草地质量。
(3)草地管理:加强草地管理,防止过度放牧,确保草地生态平衡。
五、项目实施步骤1.调查评估:对项目区进行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调查评估。
2.规划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3.宣传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
4.实施造林:按照设计方案,组织农民进行造林、种草。
5.抚育管理:加强新造林地、草地的抚育管理,确保项目成效。
6.检查验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项目质量。
六、项目保障措施1.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明确项目任务、资金来源、补偿标准等。
2.资金保障: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技术保障: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造林种草技能。
4.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5.监督保障:加强项目监督,确保项目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岷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与范围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东经103° 4「29〃一104 ° 59 ' 23〃,北纬34° 07’ 34〃一34° 45’ 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
全县总面积3573.6km2。
(2)地质、地貌岷县在地质构造上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雁山运动隆起和新时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格局。
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汇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岩等为主,岷峨山、摩折梁及闾井乡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类,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黄土层以洮河流域较为深厚。
岷县境内北秦岭山地横贯全县,构成山丘重叠沟脉纵横的地势,海拔在2040—3934m之间,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起伏较缓,东西狭长,最宽处120km,南北最窄处15km境内山多川少,山地坡度在15--45 °之间,若以狭义的陇南山地(即洮河以东和渭河以南的西秦岭山地)作为划分依据,贝y有两个地貌区。
西部洮河流域山原区:在班哈山以西多高山环绕,如达拉梁、木寨岭、岭罗山等,均系海拔3000m以上山地。
其中达拉梁主峰海拔3872m,遮面崖上的通天柱为最高点,海拔3934m地貌属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相对高差在747—934m之间,山地上生长林木较多。
洮河河谷沿岸宽而浅,上迭马以下是洮河切割形成的川台地,为优良的农耕地带。
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山地区:在吊沟梁班哈山一线以东的岷峨山、摩折梁均超过海拔3000m以上,马坞乡的油房庄海拔为2040m,为全县最低点,其余地区在海拔2200—3000m之间。
本区气候高寒阴湿,山地阴坡分布森林,一些河谷和平坦开阔地,可种青稞、油籽、燕麦等及一些牧草耐寒作物,草场面积较大,且水草丰茂规划为全县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地区。
(3)气候岷县属半湿润性大陆气候,其特点是高寒半湿润,垂直梯度及水平差异变化较大。
据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岷县年平均气温5.7 C ,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16.1 C,最冷的一月平均温为-6.9 C,历年极端最高平均气温28.8 C,极端最低平均气温-20 C。
无霜期123天,早霜期10月17日,晚霜期5月1 0c 大部分海拔高地区的各项气温更低,无霜期更短,高山区则无绝对无霜期。
只有洮河河谷的维新、堡子等地气温较高,无霜期可达145天,海拔在2800m以上的地区,无霜期不足80天。
年日照2229.6小时,平均日照为6.11小时,一般只有可照射时数的一半,太阳辐射总量为125.9千卡/cm2。
由于海拔高,降水比较充足,年降水达596.5mm东半部较西半部为多,雨季雨峰达316.3mm,七、八、九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3%这三个月,阴雨过程强度大,是为灾害性天气。
雹灾平均每年达17次,成灾11.5次,以六月、七月最频繁,夏秋收割的七、八月成灾严重。
(4)土壤岷县土壤包括13个土类,19个亚类,45个土属,54个土种。
土壤类型多样,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
土壤类型结构受水平地带性尤其受纬度地带性的深刻影响,具有明显的纬向水平分异。
土壤分布情况是:西北部洮河流域有黑土、麻垆土、黄绵土等,西南部主要有亚高山草甸土、山地暗棕壤土、黑垆土等,东部主要有黑土、灰褐土、黑钙土、山地草甸土等。
其中黑土占全县总面积的47.29%,为主要土壤,黑垆土占全县总面积的16.7%,山地暗棕壤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85%,黑钙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45%,灰褐土占全县总面积的6.66%。
这五类土壤的分布共计占全县总面积的77.95%。
由于地表水土流失严重,肥沃土壤多被雨水冲刷,肥力下降,公顷产量低而不稳。
(5)水文全县分两大流域,三个水系,共有大小二十二条河流。
主要河流有洮河、迭藏河、纳纳河、闾井河、湫山河、燕子河等。
其中:黄河流域洮河水系的迭藏河发源于马烨林区,渭河水系的闾井河穿过马沿林区;长江流域西汉水系的燕子河横穿马沿林区。
地表径流主要是大气降雨,占71.20%。
其中迭藏河年均径流量在3.98万m3左右,径流模数8.56m3/S ;闾井河河宽6—10m总长54.8km,河床比降14.6%,年平均流量4.05m3/ S;燕子河河宽5—8m水深50cm年均流量5m3/ S,林区内水力资源较为丰富。
(6)水土流失现状由于受地形、地貌、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以及区域性降水比较集中、降雨强度大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437.76km,占总国土面积的96%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015吨/a - km,沟壑密度达1.2-2.0km/km2,侵蚀总量达2068万吨。
由此引发的洪涝灾害不仅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
(7)植被岷县受高寒阴湿气候的影响,大部分地区植物覆被较好。
按植被垂直分布特点,可分为五个植被区。
一是洮河川台人工植被区,海拔在2200—2500m之间;二是山地半干旱草原植被区,海拔在2400—2600m左右;三是森林草原植被区,海拔2600—3000m之间;四是亚高山灌丛草原植被区,海拔在3000—3400m 左右;五是草甸草原植被区,海拔在3400—3700m之间。
从植被的水平地域分布看,县境东南部的犀牛江(西汉水)支流,湫山河流域和西南部的秦许等地,由于纬度偏南,分布针阔叶混交林,且发育差;县境北部洮河沿岸及纳纳河以北,则为典型的草原。
黄土梁咀呈斑块“岛吠”,镶嵌在草原景观之中。
山地遍布森林褐土,垂直带变化颇为显著,在海拔2700m以上的山地,一般广布山地草甸,局部有沼泽化草甸点缀。
(8)野生动植物资源1. 野生植物资源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的绿色基因库。
木本植物有乔灌木树种27科,44属,92种。
主要有云杉、冷杉、落叶松、油松、华山松、侧柏、杨树、旱柳、白榆、朿U 槐、臭椿、红桦、康椴、栎、花椒、杏、桃、樱桃、枸杞、苹果、梨等。
灌木树28种,主要有沙棘、柠条、紫穗槐、箭竹、红柳、珍珠梅、卫茅等。
草本植物有87科,324属,646种。
其中牧草约有500种,优良牧草主要有珠芽蓼、羊茅草、多节雀麦草、针茅草、塘谷耳黄、紫羊茅、赖草、短柄草、管叶野碗豆、紫花苜蓿、发草、密生台草、老芒麦草、苏叶草、草木樨等。
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
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 种,即银缕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8种,分别是岷江柏木、秦岭冷杉、紫椴、冬虫夏草、星叶草、鹿角蕨、扇蕨等。
岷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药材种类繁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有237种。
其中经鉴定的有164种。
如当归、党参、贝母、大黄、黄苓、红芪、黄芪、羌活、冬花、独活、柴胡、益母草、车前子、牛籽、防风、半夏、猪苓等。
2. 野生动物资源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4种。
其中国家一类珍稀保护动物有云豹和绿尾红雉2种;二类保护动物有岩羊、苏门羚、斑羚、麝、马鹿、黑熊、猞猁、穿山甲、蓝马鸡、猫头鹰、水獭、石貂等12种。
(二)社会经济状况根据统计年鉴,全县辖18个乡(镇),310个村(居)委会,至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8.20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8013 万人,农村劳动力23.1501万个,人口自然增长率5.56 %。
总户数为115691户,其中城镇户8114户。
2013年度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129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93990万元,占35.6 % 第二产业64800万元,占24.8 %,第三产业102500万元,占39.6%。
农业总产值75669万元,其中牧业产值17152万元、林业产值230.46万元。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15547元/年,农业居民消费水平3028元/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3803元。
近几年全县电力发展较快,新修建的古城、清水电站已发电,龙王台和坎丰电站电力已与全国并网,全县实现村村通电。
已实现了县乡通讯程控化,开通了移动、联通、电信等网络。
目前程控电话用户30147户,移动用户29411户,互联网用户4800 户。
(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情况2000-2014年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42.3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18.48万亩、荒山造林22.88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
退耕还林(草)涉及全县17个乡镇、209个行政村、3.0354 万农户、13.96万农村人口。
任务完成均占计划的100%造林保存率达到85%以上,面积核实率、合格率、株数保存率及工程综合管理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分年度完成情况: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0.5万亩,荒山造林0.8万亩;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0.4万亩,荒山造林1.0万亩;2002年完成退耕还林2.8万亩,荒山造林3.5万亩;2003年完成退耕还林10万亩,荒山造林6 万亩;2004年完成退耕还林0.5万亩,荒山造林5万亩;2005 年完成退耕还林4.08万亩,荒山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0.5 万亩;2006年完成退耕还林0.2万亩,荒山造林1.0万亩;2007 年完成荒山造林3.0万亩;2008年完成荒山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0.2万亩;2009年完成荒山造林0.38万亩;2010年完成荒山造林0.7万亩,封山育林0.3万亩;2011年完成荒山造林0.2万亩;2012年完成荒山造林0.2万亩;2013年完成荒山造林0.3万亩;)在工程实施中,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作方针,坚持“面积实,质量优,成活高,管理严” 的技术标准,整合项目资金,连片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二郎山1万亩和闾井镇绿色长廊10公里混交林精品示范点,全县10000亩以上工程4处,5000亩以上工程11处,1000亩以上工程30处,成为岷县生态形象改善的样板和典型。
(四)历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情况岷县2008 —2014年全县累计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7755万亩(其中补植补造 4.1223万亩;林产品基地建设3.9022万亩;薪炭林基地建设0.75万亩。
)项目实施后,提高了我县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保存率4-6个百分点,既达到了巩固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的目的,又提咼了森林覆盖率,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对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退耕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创造社会财富,从根本上解决了退耕农户的生存环境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增加了有林地面积,提高林地质量标准和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流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环保功效,改善生态环境。
林产品基地建设涉及2273户,平均每户2.6亩,项目建成后五年开始进入盛果期,每亩可沙棘果40公斤,每公斤按20元计算,每户可产生经济效益2080元,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创造社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