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素质教育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论丛 "))) 年 !" 月
湘 潭 大 学 学 报 *+,-./0 +1 23/.45/. 6.378-935:
;+0# "% <8=# ")))
梁启超的素质教育观
杨惠兰
摘 要: 梁启超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 立足于全民的教育、 个性教育、 开放的教育三个层面, 这
与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相契合。
关键词: 梁启超; 素质; 素质教育 由二十世纪六、 七十年代开始, 并将于二十一世 纪深入展开的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 深刻地改变 着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领域, 这种社会变革需 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这就向教育界提出了一个严 峻的课题— — —必须改革一切不适应培养新人才的教 育思想、 教育体制、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从人与社会 的需要出发研究教育改革的最佳途径。这个最佳途 径便是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 辞书的释文一般是指 “人的先天的生 理解剖特点, 主要是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 点” ( 《辞海》 ) 。人们一般所说的 “素质” 则是指人在先 天禀赋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形成的适应 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而素质教育 指的是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 着眼于全面提 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现代基础教育, 它以适应社会发 展需要, 促成人的社会化、 现代化为宗旨, 以正在成长 中的学生为主体, 以全面提高素质, 发展健康个性为 核心, 以社会文化的传播和创造为手段, 使学生素质 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的现代教育。 [!] 梁启超 从爱国、 救国的立场出发提出的关于提高国民素质的 思想与今天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相契合的。 一、 素质教育是全民的教育 在复杂多变的竞争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素质 适者生存的社会竞争理论去看问题, 认定一个民族的 优劣, 一个国家的强盛, 起决定作用的是其人民程度 的高低, 国民性决定着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面貌。中 国在近代的落伍和受欺凌, 从根本上讲是国民素质低 之故, 即教育事业没有办好。这主要表现在教育没有 普及。中国受孔子之教的人号称四万万, 但妇女不读 书, 就去了一半; 农工商兵不知学, 则去了十之八九, 实际上受教育的并没有多少人。从 “开民智” 、 “ 养新 民” 的愿望出发, 梁启超提出了一些提高国民素质增 强国力的办法。 ! # 重视师范教育 早在戊戌变法时期, 梁启超就十分重视师范学 校。他把救亡图存的一切, 都归本于学校, 而广设学 校就必须有大批教师。教师从哪里来?要由师范学 校加以培养。 “故欲革旧习, 兴智学, 必以立师范学堂 为第一义” [$] “师范学校立, 而群学之基悉定” 。 [%] 辛亥革命后, 在代熊希龄内阁草拟的 《政府大政 方针宣言书》 一文中, 梁启超又曾指出: “ 国民教育, 以 培养师范为先” “ ,今日大患, 在国中才智之士, 罕肯从 事教育, 故师范愈隳, 而学基愈坏。故城镇乡之自治 事业, 其什之八九宜集中于教育; 而尤以养成单级教 授之师范为下手第一著。 ” [&] 在这里, 他仍把师范教 育, 把培养师资, 看成为国民教育的基础, 并认为这也 是城镇乡自治事业必须抓好的第一件工作。梁启超 不仅发表了一系列重视师范教育、 教师工作的言论, 还身体力行, 在时务学堂担任总教习, 在清华研究院 担任导师, 到各大学讲学。他这种为了祖国的独立富 强而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 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 # 重视基础教育 梁启超将学校教育分为两类: 一为一般平民教 植国家高级人才。梁启超一生以开发民智为己任, 将 平民素质的提高看作其政治理想实施的关键。因此, 梁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注重基础教育。在他看来, 培 养少数高级人才并非难事, 而将平民的文化水准提高 实为今日救中国第一义。 ” [’] “ 我所最悲者, 不悲少特 达智慧之人, 而悲夫少通常智慧之人。 ” [(] 为普及平民教育, 梁启超提出实行强迫教育。政
等学校相接” , “ 养成地方自治之风, 为强国之起点” 。 种使人成为他自己的目的的多价性内涵体现在以下 [!] 梁启超是最早提倡要推行小学义务教育的学者, 两个方面: 他的倡议无疑是具远见卓识的, 可惜未受到当权者的 重视、 采纳, 结果变成了一串肥皂泡, 留下的只是幻 影。 开女智 " # 倡女学, 梁启超一贯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 “推极 从根本上来说, 就必须抓好女子教育。按他的逻辑推 理, 女子是国民之母, 妇女要教子持家, 影响后代, 波 智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女智既开, “ 上可相夫, 下可教 子, 近可宜家, 远可善种。妇道既昌, 千室良善, 岂不 然哉! ” [%&] 梁启超认为欧美各国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重视女子教育, 善于提高女子的文化水平。女子和男 子受教育机会均等, 找工作同样自由, 这就使社会活 跃和充满生机, 后代自然进入了一个新天地。中国的 封建社会将女子压在社会的最底层, 还宣扬 “女子无 才便是德” , 压制妇女的智慧和身心的发展, “ 令天下 女子, 不识一字, 不读一书” , 妇女的聪明才智被淹没 了, 所生子女自然难达到理想的境界, 于是梁启超呼 吁更新观念, 改变妇女受压制的地位, 首先给女子以 受教育的权利, 占中国人口一半的女子一旦提高到较 高的文化层次, 中国的整体国民素质也就上去了。 梁启超主要是从爱国救国的立场去看待女子教 育的, 对女子教育的重要性, 他谈论得较多, 看得也较 为深远。可以说, 在中国近代史上, 他是倡导和支持 妇女获得真正解放的一个进步学者, 他关于女子教育 的作用, 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二、 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的教育 所谓个性, 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 它是个体在一 定生理和心理素质上, 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通过 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个体在社会 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长期以来, 我 国教育界忽视个性的培养, 甚至忌谈个性。素质教育 — —包括冒险精神、 毅力、 独立的 % # 培养创造性— 人格等 梁启超从改造国民性的愿望出发, 抨击中国人性 的缺点, 评论中华民族的不足, 诸如爱国心之薄弱, 独 立性之柔弱, 公共心之缺乏, 团结力相差等, 梁都有极 柔顺、 卑怯的顺民性格和自居于奴隶地位的奴隶意 识, 缺乏自立创造性。梁启超认为教育应该培养的是 新精神” 的新民。主要应具备: (%) 进取冒险精神 梁启超认为冒险进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类文 明的保证。 “人有之则生, 无之则死; 国有之则存, 无 之则亡。 ” 西欧各国的强盛和许多知名人士的成功都 源于进取冒险精神, 晚清的中国人, 恰恰缺少这种决 定事业成败的进取冒险精神。所以梁启超破喉呐喊, 在这方面用力最多。 (’) 顽强的毅力。 梁启超认为, 事之成败, “志不足恃, 才不足恃, 惟 毅力者足恃。 ” [%%] 毅力是成功与否的关键。人们的 才气的差别, 往往不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 有无毅 力则带有根本意义。因此, 梁启超呼吁国民应怀 “远 大之目的” , 用不畏艰险之毅力, 去忘我追求。 (") 独立的人格。 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压抑了人的天性, 使得中国遍地都是顺民。梁启超认为, “ 中国数千年 之腐败, 其祸极于今日, 推其本原, 皆必自奴隶性来。 ” 章专门谈论教育的宗旨, 认为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 “备有人格, 享有人权, 能自动而非木偶, 能自主而非 傀儡, 能自治而非土蛮, 能自立而非附庸, 为本国之民 而非他国之民, 为现今之民而非陈古之民, 为世界之 民而非陬谷之民。 ” [%"] 也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 的现代国民。 — —公民的精神和 ’ # 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开启他们的心灵之窗。 这样说: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 教人学做人— — —学做 [!’]
而 “一切实学, 如水师必出海操练, 政治之下。恶政治的结果怎么样呢?哈哈, 不客气, 他注重实际操作, 。 [!(] 硬叫你们生活不成, 怎样才能脱离恶政治的灾难呢? 矿学必入山察勘” 也就是要开放教育空间。 天下没有便宜的事, 该担担子的人大家都把担子担 上, 还 要 学 会 担 担 子 的 方 法, 还要学会担担子的能 力。 ” [!%] 否则, 只算学会做半个人。 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不仅应培养具有政治意 识, 政治习惯, 政治判断能力的国民即公民, 而且应培 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敢于承担社会义务, 敢于向 面对当时的军阀混战态度也是积极的。虽然他只看 到政治有善有恶, 而没有进一步认识到政治为什么会 今天仍然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三、 素质教育是开放的教育 梁启超根据他自身的体验和中西教育的对比, 很 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旧的教学不得法, “ 导之不以 道, 抚之不以术” , 强制和死记硬背的多, 他认为必须 改变这种状况, 实行开放的教育。 ! & 注重儿童心灵的开放 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梁启超, 是抱着爱国、 救 国的愿望去重视教育的, 在教育事业上也花了不少精 力。诚然他的教育思想有其不足之处, 但在当时具有 言论与今天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相一致的。他在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不应被忽视的。他虽然 没有被后人正式称为教育家, 但他的教育思想、 言论 的。 注释:
究生论丛
对社会的责任感
杨惠兰
梁启超的素质教育观
#(Baidu Nhomakorabea
闻的东西。梁启超认为, 教师教学应引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才会高兴地继续学下去。 作为教学的方法, 从积极方面讲, “ 全在唤起趣味” 。 # & 重视教育空间的开放 中国传统的教育, 学校脱离于社会, 学生封闭在 课堂中,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 培养出 来的尽是书呆子或烂名士。而西方的教育重实学, 注 重培养学生面对现实,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英国 的牛津、 剑桥两个大学, 学生在学校就养成政治习惯。 他们的学校生活, 多从事实上与人接触, 他们做事的 时间占去一半, 读书的时间也只占一半, 这和中国过 去, 现在的教育都很不相同。梁启超很欣赏西方的教 育方法, 认为教育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
竞争。梁启超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他从物竞天择, 育, 一为高等人才教育。前者提高国民素质, 后者培
下所造成的。而国民素质的低下则是 “教之未善” ["] 一寸则是相当困难的, 他多次呼吁: “ 教小学, 教愚民,
’(






’&&& 年
府要明定法律, 使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每个 家长都要履行供子女上学的义务, 每个公民都应承担 凡有千人以上的市镇村落、 必须设小学校一所; 大镇 大乡, 每二千或三千人递增一校。而推行小学义务教 育, “不劳公帑而能广开学风” , “ 学制整齐, 而能与高
却要求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梁启超敏锐地注意到这一 点, 在他的 《教育应用的道德公准》 一书中, 提出教育 世界许多国家教育研究的热点— — —个 性 教 育 问 题。 梁认为, 教育应该使每个人的能量都尽可能地释放出 来, 每个人的特色完全表现于世, 使人成为他自己, 这
这里, 他提出了一个当今 办教育的经费。梁还提倡推行小学义务教育。他说, 的目的是发展个性和群性,
梁启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 “育人” , 尤其是培养现 代意义上的新国民, 《教育与政治》 一文中 !"## 年他在 现代人。教育事业虽然很复杂, 目的总是归到学做人 这一点。 ” “教育家教人做人, 不是教他学会做单独一 个人便了, 还要教他学会做父母, 做儿女、 做妻子、 做 丈夫、 做伙计……, 乃至做国民。 ” [!$] 他又继续说, 当国民, 从前容易, “ 日出而作, 日入 而息” 就行了, 而政治则由圣君贤相包办, 用不着国民 管。如今可不行, 漫说没有圣君贤相, 便有也包办不 了政治。政治的千斤担子, 已硬压在国民的肩膀上来 了。 “任凭你怎样厌恶政治, 你总不能找一个没有政 治的地方去生活。不生活于良政治之下, 便生活于恶
天下积弱之本, 必自妇人不学始” 。 [$] 要强国强种, 中肯的分析。中国长期的专制统治造成了人们安分、
, 即能自立、 自治、 自主, 具有 “新道德、 新思想、 及万家, 女子智力不高, 则民族素质低下。因此, 开女 “新民”
和女权的思想, 对于我们现在强调要发挥妇女半边天 [%’] 因此, 梁启超很重视独立人格的培养。他曾写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