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优,63张)
合集下载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_课件(共42张PPT)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
朱自清《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
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拟人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
排比
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 比喻
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 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 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类型 : 扩大的夸张 :穷 要人淹连壁力逝要死峰。拔 。是在去山遇泪天兮到水不不里气痛了盈盖快。尺世的,,事枯时就松不哭倒利鼻挂子兮,倚骓那绝不真
缩小的夸张 :这人在二时巴 的间十掌 心上大 。五把后的年出小过现山的去庄,吸弹引指着成一千挥上间万。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 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 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 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 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 物乙物化”。
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 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 峰突起,盛气凌人。
1、概念:
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
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
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
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
——修辞手法
朱自清《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
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拟人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
排比
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 比喻
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 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 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类型 : 扩大的夸张 :穷 要人淹连壁力逝要死峰。拔 。是在去山遇泪天兮到水不不里气痛了盈盖快。尺世的,,事枯时就松不哭倒利鼻挂子兮,倚骓那绝不真
缩小的夸张 :这人在二时巴 的间十掌 心上大 。五把后的年出小过现山的去庄,吸弹引指着成一千挥上间万。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 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 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 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 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 物乙物化”。
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 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 峰突起,盛气凌人。
1、概念:
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
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
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
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
课件1: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 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 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 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 蛇。 答:
(2)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本体和连接 词,但象征的征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却比较复杂,也很难补 出被象征物。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以构成,如:他 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 B.借代可以分为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代通称、具体 代抽象四种情况。
修辞手法在仿写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新课标《考试大纲》中“正确运用常见 的修辞手法”。本节着重学习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时 应注意的问题。该知识点内容涉及的考点较多,近年一般与扩 写,仿写,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图文转换,古代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等结合考查。下面就仿写句式谈一下修辞手法的运 用。
仿写“五注意”: 一、话题 有的仿写让考生另选话题,有的要求考生仿写的话题与原话题 保持一致。审题时要看清要求。
二、句式 仿写句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即严格按要求去 写。这就要求考生要弄清例句的句式特点,如句子的基本结构 (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句与句之间的关 系(并列、转折、递进、因果、假设、条件、总分)以及句中是否 有叠词、四字成语等等。
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与示例组成 排比句式。 示例:故乡的山,巍峨峻峭,回荡着故乡悠扬舒心的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故乡的水 清纯甘甜 养育着故乡憨厚淳朴的儿女 故乡 的树 饱经沧桑 遮蔽着故乡饱经风霜的土地
(2)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本体和连接 词,但象征的征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却比较复杂,也很难补 出被象征物。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以构成,如:他 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 B.借代可以分为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代通称、具体 代抽象四种情况。
修辞手法在仿写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新课标《考试大纲》中“正确运用常见 的修辞手法”。本节着重学习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时 应注意的问题。该知识点内容涉及的考点较多,近年一般与扩 写,仿写,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图文转换,古代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等结合考查。下面就仿写句式谈一下修辞手法的运 用。
仿写“五注意”: 一、话题 有的仿写让考生另选话题,有的要求考生仿写的话题与原话题 保持一致。审题时要看清要求。
二、句式 仿写句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即严格按要求去 写。这就要求考生要弄清例句的句式特点,如句子的基本结构 (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句与句之间的关 系(并列、转折、递进、因果、假设、条件、总分)以及句中是否 有叠词、四字成语等等。
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与示例组成 排比句式。 示例:故乡的山,巍峨峻峭,回荡着故乡悠扬舒心的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故乡的水 清纯甘甜 养育着故乡憨厚淳朴的儿女 故乡 的树 饱经沧桑 遮蔽着故乡饱经风霜的土地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特点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 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 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 化”,或人“物化”,或甲物 “乙物化”。
拟人与拟物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④美国博士几个子儿一个。
没有停止……》,见《刘白羽散文选》)
运用修辞要恰当 是否恰当多推敲
一般从他后面劈下,……(鲁迅《眉间尺》,
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蓦地 从他后面劈下,……(鲁迅《眉间尺》,见 《鲁迅手稿选集》)
2.原句:半夜我听到隔壁纺车均匀的声
音是那样嗡嗡不倦。(刘白羽《热源自的歌声没有停止……》,见《火炬与太阳》)
改句:半夜我听到隔壁纺车均匀的声
音是那样嗡嗡不绝。(刘白羽《热情的歌声
小试身手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梅花。 2、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 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 孔雀?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4、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5、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6、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 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7、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 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 焦裕禄等。 1、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相似点。
品味比拟的妙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移植到 花鸟身上,把人的感情表现得更深沉、曲折、 凄苦、哀伤。
使形象更生动饱满,意境更灵动,富有 画面感。 化平常为别致,更有情韵,有移情作用。
运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7、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 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 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 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 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 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 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 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 、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 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 一点。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 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 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 渔樵而吝丽啬彩。 • 句子对偶。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人的心。 在时间上把后出
超前的夸张 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现的事物提前一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 步的夸张形式
夸张的作用
•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 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 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 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 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 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 实。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优_63张)
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 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 都是比喻
请分辨以下句子用了
借喻
还是
借代
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
借喻
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
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借代 借用事物:黃口 代替事物:雏燕(雏鸟的嘴呈黃色。) 3、烽火連三月,家书抵萬金。 借代 借用事物:烽火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 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九、反 复
1、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 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 叫反复。
2、反复的作用: 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3、反复的种类: (1)接连反复: 例1: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 我的心。 例2: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 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 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 车;捕禁官吏,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 连年内战,空前水灾,买儿救穷,砍头示众,密 密杀戮, 严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请愿 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 相 关性。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借代) 例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 的厚障壁了. (可改为明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 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 一片雪帘雾障里。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 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 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坐在飞机上乌瞰大地,只见一片大草 原,还有一条长长的白带子。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 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课件4: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5.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 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中必须对称。排比 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 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们紧 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不重字。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偶)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 四、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运用 培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 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能力。 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 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 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3)借喻:本体不出现,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中 间不用喻词。如: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 娘的裹脚布,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2.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点写 本体,重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在 “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本体必须出现,“拟体” 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 而喻体必须出现。如: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比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山米的都 是血。(比喻) 3.借喻和借代的异同。 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 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 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 替代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
(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利 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 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如: 鲁迅在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 “落水狗”可变成“挨了打的敌人像落水狗”,故 此句为借喻,“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 衣。”“眉”借代“头”不能说:“眉像头”,故 此句的辞格为借代。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ppt
乙看了看丙的鼻子,说:“对,丙的鼻子是一 个电灯泡,是一个又大又红的电灯泡!”
有一次,甲跟丙撕打,还一拳打在丙的鼻子 上”。旁边的乙说:“噢!不好了,电灯泡给打碎 了!”
以上是故事中的三段对话,分別用了 比喻中的哪些类型?
类别
类 别 本体(甲) 比 喻 词
喻体(乙) 形 式
明喻
出现
像、好像、似的、 仿佛、如、犹如
出现
甲像 乙
暗喻 出现 是、成为、变成
出现 甲 是 乙
借喻 不出现
无
出现
乙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判断下列比喻句属于哪种类型:
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借喻) 2、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明喻) 3、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暗喻) 4、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暗喻)
过过招
凤姐一回头,吓死恐龙十几头;凤姐二回头, 黄河长江倒着流;凤姐三回头,哈雷彗星撞地球。
生活就像刷牙,左手杯具,右手洗具。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去年夏天,在“快乐女声”的舞台上, 最红的当然是那位“绵羊音”。
过过招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要爱上姐,姐会让你吐血; 不要牵挂妹,妹只是两行泪;不要小看弟,弟可是兴奋剂。
直接博喻式
——势如破竹
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 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 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 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
(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
比喻+感悟式
——喻意弥深
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
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泓
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
有一次,甲跟丙撕打,还一拳打在丙的鼻子 上”。旁边的乙说:“噢!不好了,电灯泡给打碎 了!”
以上是故事中的三段对话,分別用了 比喻中的哪些类型?
类别
类 别 本体(甲) 比 喻 词
喻体(乙) 形 式
明喻
出现
像、好像、似的、 仿佛、如、犹如
出现
甲像 乙
暗喻 出现 是、成为、变成
出现 甲 是 乙
借喻 不出现
无
出现
乙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判断下列比喻句属于哪种类型:
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借喻) 2、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明喻) 3、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暗喻) 4、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暗喻)
过过招
凤姐一回头,吓死恐龙十几头;凤姐二回头, 黄河长江倒着流;凤姐三回头,哈雷彗星撞地球。
生活就像刷牙,左手杯具,右手洗具。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去年夏天,在“快乐女声”的舞台上, 最红的当然是那位“绵羊音”。
过过招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要爱上姐,姐会让你吐血; 不要牵挂妹,妹只是两行泪;不要小看弟,弟可是兴奋剂。
直接博喻式
——势如破竹
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 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 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 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
(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
比喻+感悟式
——喻意弥深
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
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泓
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
高中语文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共30页文档
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 突 里出撼是“了岳“合洞阳延”庭城伸在湖。”这的”,里雄都—伟是是—气“自“势环然波。绕景撼”物岳的的阳意本城思身”,状是“态夸斜。张”作的在者写这法, 在这B里. 是“用黄描河写远景上物白来云衬间托,心一情片,孤并城没万有仞用山拟。人羌笛 何 手须法怨写杨青柳山,、春绿风树不有度人玉的门感关情。。”——“羌笛何须怨
三,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 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 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 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 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 比喻的词往往就是名词。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 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 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
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
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
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本体都不出现 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 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 借喻-相似性。 C、借代不能换成明喻,借喻能换成明喻。
高中语文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 手法
波 突 里出撼是“了岳“合洞阳延”庭城伸在湖。”这的”,里雄都—伟是是—气“自“势环然波。绕景撼”物岳的的阳意本城思身”,状是“态夸斜。张”作的在者写这法, 在这B里. 是“用黄描河写远景上物白来云衬间托,心一情片,孤并城没万有仞用山拟。人羌笛 何 手须法怨写杨青柳山,、春绿风树不有度人玉的门感关情。。”——“羌笛何须怨
三,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 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 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 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 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 比喻的词往往就是名词。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 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 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
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
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
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本体都不出现 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 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 借喻-相似性。 C、借代不能换成明喻,借喻能换成明喻。
高中语文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 手法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33页PPT.pptx
整个句子是比拟,“大块的翡翠”是比喻,是 比拟和比喻套用。形象写出了狂风的力度之大。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 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 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 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荷塘月色》朱自清 )
答案点拨:广告中采用语义双关(手法), 既希望人们步步高升,又妙指电梯的作用。
(分析作用)
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 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一语双关,分析时有两种意思,即本意和 引申义。
二 比喻
明喻: 本体(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喻体 暗喻: 本体(比喻词:是、成、变成、成为、化作)喻
•
3、
。24.10.808:46:1808:46Oct-248-Oct-24
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
•
4、
。08:4 6:1808: 46:180 8:46Tue sday, October 08, 2024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
•
5、
。24.10.824.10.808:46:1808:46:18October 8, 2024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
•
1、
路 。24.10.824.10.8Tuesday, October 08, 2024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
2、
。08:46:1808:46:1808:4610/8/2024 8:46:18 AM
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
2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 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 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 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 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荷塘月色》朱自清 )
答案点拨:广告中采用语义双关(手法), 既希望人们步步高升,又妙指电梯的作用。
(分析作用)
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 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一语双关,分析时有两种意思,即本意和 引申义。
二 比喻
明喻: 本体(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喻体 暗喻: 本体(比喻词:是、成、变成、成为、化作)喻
•
3、
。24.10.808:46:1808:46Oct-248-Oct-24
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
•
4、
。08:4 6:1808: 46:180 8:46Tue sday, October 08, 2024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
•
5、
。24.10.824.10.808:46:1808:46:18October 8, 2024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
•
1、
路 。24.10.824.10.8Tuesday, October 08, 2024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
2、
。08:46:1808:46:1808:4610/8/2024 8:46:18 AM
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
2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 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_课件(共42张PPT)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 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
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
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③吟罢低眉无写处 ——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迅 ——借作者代著作。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 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 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 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 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 上“乌鸦”(飞机)成阵。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 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拟人的作用 色彩鲜明; 描绘形象; 表意丰富。
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
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
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
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③吟罢低眉无写处 ——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迅 ——借作者代著作。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 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 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 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 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 上“乌鸦”(飞机)成阵。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 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拟人的作用 色彩鲜明; 描绘形象; 表意丰富。
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
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 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练习
请分辨以下句子用了
借喻 还是 借代
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
借喻 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
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借代 借用事物:黃口 代替事物:雏燕(雏鸟的嘴呈黃色。) 3、烽火連三月,家书抵萬金。
借代 借用事物:烽火
1、概念:
五、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
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
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
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 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C.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 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 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 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四、对偶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 义对称。
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C
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 泽,波撼岳阳城。” ——“波撼岳阳城”是夸 张的“写合法”,在突这出里了是洞“庭环湖绕的”雄的伟意气思势,。“斜”在这 里是B“. 延“伸黄”河,远都上是白自云然间景,物一的片本孤身城状万态仞。山作。者 羌在这笛里何是须用怨描杨写柳景,物春来风衬托不心度情玉,门并关没。有”用—拟—人 “手羌 法笛 写何 青须山怨、杨绿柳树有”人用的了感拟人情的。手法。
例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借代)
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 厚障壁了.
(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
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 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 一片雪帘雾障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
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
有一点不同,①刀法如果用得不对,②可能
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
③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
么? 答:① “刀法”喻“教育方 ② 法“万”像;”喻“众多教育对象”; ③ “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 成才”;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 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 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 上“乌鸦”(飞机)成阵。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 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
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
请大家猜猜谜语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
广告修辞大擂台
▪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 ▪ 夸张
(香皂)
▪ 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夸张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 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 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对 出下联。
▪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_____祖国日日新 ___ ②满园春色好 _____神州面貌新 __ ▪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___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_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 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 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
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 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 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 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例1:樯橹灰飞烟灭。 例2: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结果代原因
例1:好吧,我们多勒勒裤腰带吧。 例2: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6)事物的名称代本体。
例1:我买了一台“康佳”。 例2:他一天一包中华。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 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 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代替事物:战争
三、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 式。
2、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写出和人一样 的感情和动作。
例1: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来写
例1: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例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 来,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比喻要贴切——判断下列是否合适
似的轻①快在。崎岖(的没道有路相上似最向点前)多猛的冲题,脚目步类像型踩—在棉—花仿上句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 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喻体不当)
仿家造俱例一③句扫大,而水用光一“,来橡今,皮天可.,真我比们老已虎圆下还规定厉.决害直心,尺,庄”一稼定、各要房写和子这、 一只句老话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 (前后不一致,前 粉面笔把-大-水身比作躯比缩老短虎了更,厉生害命的其的他轨事迹物延,长后了面.又比
▪ 8、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内衣) ▪ 9、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
▪ 比喻 ▪ 对比
广告修辞大擂台
▪ 10、××广告做得好,不如××冰箱好。▪ 对比
(电冰箱)
▪ 镶嵌
▪ 11、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电讯)▪ 双关
▪ 12、美好生活从头开始。(理发)
▪ 双关
▪ 13、亚洲皮鞋,足下生辉。(皮鞋) ▪ 对偶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六、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
②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 山下的坝子里来。
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 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 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 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拟人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见课本)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
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
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
二、借代
1、概念: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分类: (1)特征代替本体 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例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
慢向外走去 (2)具体代抽象 例:枪杆子里出政权。 (3)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例: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4)借部分代替全体。
3、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4、区别“对比”
▪ 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 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 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 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 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 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 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 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 法的兼类现象。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 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 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 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练习
请分辨以下句子用了
借喻 还是 借代
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
借喻 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
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借代 借用事物:黃口 代替事物:雏燕(雏鸟的嘴呈黃色。) 3、烽火連三月,家书抵萬金。
借代 借用事物:烽火
1、概念:
五、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
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
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
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 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C.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 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 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 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四、对偶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 义对称。
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C
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 泽,波撼岳阳城。” ——“波撼岳阳城”是夸 张的“写合法”,在突这出里了是洞“庭环湖绕的”雄的伟意气思势,。“斜”在这 里是B“. 延“伸黄”河,远都上是白自云然间景,物一的片本孤身城状万态仞。山作。者 羌在这笛里何是须用怨描杨写柳景,物春来风衬托不心度情玉,门并关没。有”用—拟—人 “手羌 法笛 写何 青须山怨、杨绿柳树有”人用的了感拟人情的。手法。
例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借代)
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 厚障壁了.
(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
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 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 一片雪帘雾障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
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
有一点不同,①刀法如果用得不对,②可能
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
③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
么? 答:① “刀法”喻“教育方 ② 法“万”像;”喻“众多教育对象”; ③ “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 成才”;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 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 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 上“乌鸦”(飞机)成阵。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 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
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
请大家猜猜谜语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
广告修辞大擂台
▪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 ▪ 夸张
(香皂)
▪ 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夸张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 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 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对 出下联。
▪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_____祖国日日新 ___ ②满园春色好 _____神州面貌新 __ ▪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___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_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 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 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
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 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 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 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例1:樯橹灰飞烟灭。 例2: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结果代原因
例1:好吧,我们多勒勒裤腰带吧。 例2: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6)事物的名称代本体。
例1:我买了一台“康佳”。 例2:他一天一包中华。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 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 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代替事物:战争
三、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 式。
2、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写出和人一样 的感情和动作。
例1: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来写
例1: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例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 来,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比喻要贴切——判断下列是否合适
似的轻①快在。崎岖(的没道有路相上似最向点前)多猛的冲题,脚目步类像型踩—在棉—花仿上句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 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喻体不当)
仿家造俱例一③句扫大,而水用光一“,来橡今,皮天可.,真我比们老已虎圆下还规定厉.决害直心,尺,庄”一稼定、各要房写和子这、 一只句老话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 (前后不一致,前 粉面笔把-大-水身比作躯比缩老短虎了更,厉生害命的其的他轨事迹物延,长后了面.又比
▪ 8、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内衣) ▪ 9、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
▪ 比喻 ▪ 对比
广告修辞大擂台
▪ 10、××广告做得好,不如××冰箱好。▪ 对比
(电冰箱)
▪ 镶嵌
▪ 11、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电讯)▪ 双关
▪ 12、美好生活从头开始。(理发)
▪ 双关
▪ 13、亚洲皮鞋,足下生辉。(皮鞋) ▪ 对偶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六、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
②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 山下的坝子里来。
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 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 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 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拟人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见课本)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
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
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
二、借代
1、概念: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分类: (1)特征代替本体 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例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
慢向外走去 (2)具体代抽象 例:枪杆子里出政权。 (3)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例: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4)借部分代替全体。
3、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4、区别“对比”
▪ 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 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 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 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 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 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 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 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 法的兼类现象。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 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 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 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