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磁性材料

合集下载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磁学名词关于钕铁硼永磁体常用的衡量指标有以下四种:剩磁(Br)单位为特斯拉(T)和高斯(Gs) 1T=10000Gs将一个磁体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充磁到技术饱和后撤消外磁场,此时磁体表现的磁感应强度我们称之为剩磁。

它表示磁体所能提供的最大的磁通值。

从退磁曲线上可见,它对应于气隙为零时的情况,故在实际磁路中没有多少实际的用处。

钕铁硼的剩磁一般是11500高斯以上。

磁感矫顽力(Hcb)单位是奥斯特(Oe)或安/米(A/m) 1A/m=磁体在反向充磁时,使磁感应强度降为零所需反向磁场强度的值称之为磁感矫顽力(Hcb)。

但此时磁体的磁化强度并不为零,只是所加的反向磁场与磁体的磁化强度作用相互抵消。

(对外磁感应强度表现为零)此时若撤消外磁场,磁体仍具有一定的磁性能。

钕铁硼的矫顽力一般是10000Oe以上。

内禀矫顽力(Hcj)单位为奥斯特(Oe)或安/米(A/m)使磁体的磁化强度降为零所需施加的反向磁场强度,我们称之为内禀矫顽力。

内禀矫顽力是衡量磁体抗退磁能力的一个物理量,是表示材料中的磁化强度M退到零的矫顽力。

在磁体使用中,磁体矫顽力越高,温度稳定性越好。

磁能积((BH)max ) 单位为兆高·奥(MGOe)或焦/米3(J/m3)退磁曲线上任何一点的B和H的乘积既BH我们称为磁能积,而B×H的最大值称之为最大磁能积,为退磁曲线上的D点。

磁能积是恒量磁体所储存能量大小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磁体使用时对应于一定能量的磁体,要求磁体的体积尽可能小。

·各向同性磁体:任何方向磁性能都相同的磁体。

·各向异性磁体:不同方向上磁性能会有不同;且存在一个方向,在该方向取向时所得磁性能最高的磁体。

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是各向异性磁体。

·取向方向:各向异性的磁体能获得最佳磁性能的方向称为磁体的取向方向。

也称作"取向轴","易磁化轴"。

中国磁性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对高性能磁性料进行鼓励与扶持

中国磁性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对高性能磁性料进行鼓励与扶持

中国磁性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对高性能磁性料进行鼓励与扶持
磁性材料行业主要从事烧结钕铁硼、烧结钐钴等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处于“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中的“磁性材料”行业。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磁性材料行业处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显示,磁性材料行业由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管理,行业的主管部门有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协会组织有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下设的磁性材料分会,具体职能如下:
其中,主管部门侧重于行政管理,行业协会侧重于自律管理,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磁性材料行业的管理体系,为中国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环境。

行业主要法规及产业政策。

JJG 352-200×永磁材料标准样品磁特性

JJG 352-200×永磁材料标准样品磁特性

JJG 352-200×永磁材料标准样品磁特性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352-200×(征求意见稿)200Χ-ΧΧ-ΧΧ公布200Χ-××-××实施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年××月××日批准,并自××××年××月××日起施行归口单位:全国电磁计量技术委员会要紧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本规程托付××××技术委员会负责讲明目录1 范畴----------------------------------------------------------------(1)2 引用文献------------------------------------------------------------(1)3 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1)4 概述----------------------------------------------------------------(2)4.1 检定装置的构成------------------------------------------------------(2)5 计量性能要求--------------------------------------------------------(2)6 通用技术要求--------------------------------------------------------(3)7 计量器具操纵--------------------------------------------------------(4)7.1 检定条件------------------------------------------------------------(4)7.2 检定装置------------------------------------------------------------(5)7.3 检定项目------------------------------------------------------------(6)7.4 检定方法------------------------------------------------------------(7)7.4.1 差不多原理------------------------------------------------------------(7)7.4.2 磁场强度测量--------------------------------------------------------(7)7.4.3 磁场密度测量--------------------------------------------------------(8)7.4.4 退磁曲线测量--------------------------------------------------------(9)7.4.5 剩磁测量------------------------------------------------------------(9)7.4.7 矫顽力测量----------------------------------------------------------(10)7.5 检定结果的处理------------------------------------------------------(11)7.6 检定周期------------------------------------------------------------(12)附录A(辅助磁特性测量)----------------------------------------------------(13)附录B(永磁标准样品检定证书内页)------------------------------------------(14)附录C(永磁标准样品磁特性检定原始记录)------------------------------------(15)附录D(永磁标准样品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16)附录E(单位换算)----------------------------------------------------------(17)永磁材料标准样品磁特性检定规程1 适用范畴:本规范适用于永磁材料标准样品要紧磁特性的检定。

铁氧体用氧化铁国家标准(送审稿)

铁氧体用氧化铁国家标准(送审稿)

《铁氧体用氧化铁》国家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2008年7月GB/TXXXX-XXXX《铁氧体用氧化铁》标准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根据国标委综合[2007]100号及钢标委[2008]01号《关于下达全国钢标委2008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铁氧体用氧化铁》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

1.2 工作过程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三方面的准备工作:第一,向国内磁性行业及钢铁行业的专家和用户及生产厂征询对本标准制定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对国内外的相关标准资料进行了收集分析和研究工作,涉及的标准主要有GB/T 5060-1985、GB/T 8170-1987、GB/T 19587、HG/T 2574-94、SJ/T10383-93、SJ/T 11075-1996、JIS K 1462-1981等国内外标准。

第三,我们对国内进口的国外及地区的铁氧体用氧化铁粉的质量证明书进行了收集整理工作,主要收集到的质量证明书有如下数家:韩国EG公司、日本铁原、日本NKK、美国AMROX公司、台湾中钢、Magnetics International,Inc、V oestalpine(奥钢联)、THYSSENKRUPP(蒂森克虏伯)等8家的质量证明书。

通过对这些意见、标准及质量证明书的深入细致对比研究,掌握了国内外生产和使用铁氧体用氧化铁质量情况及要求的具体技术指标和现状特点,确定以国内用户对磁性材料铁氧体用氧化铁的实际需要、国内外现有生产铁氧体用氧化铁的实际水平为主要参考依据。

同时,考虑目前我国其他氧化铁粉行业使用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征求意见稿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共计22家,收到南京新康达磁业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深业五金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回函。

根据用户来函来电,经过分析、研究,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一些修改,形成了标准的送审稿。

四氧化三铁标准pdf卡片

四氧化三铁标准pdf卡片

四氧化三铁标准pdf卡片一、概述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卡片提供了一份PDF格式的标准文件,其中详细描述了四氧化三铁的国家标准信息,包括标准号、标准名称、标准状态、归口部门、应用领域等。

二、标准号XXXX-XXXX-XX-XX三、标准名称四氧化三铁化学分析方法(PDF)四、标准状态现行有效五、归口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六、标准内容与说明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样品制备、仪器分析、数据记录和处理等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不同规格和质量的四氧化三铁样品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许多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对一些相关文件进行了更新和修正。

3.试剂和材料:本标准详细说明了所需的试剂和材料的种类、规格、来源和制备方法,以确保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了说明。

4.仪器和设备:本标准对用于四氧化三铁化学分析的仪器和设备的型号、规格、精度等进行了详细描述,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了说明。

5.分析方法:本部分详细描述了各种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并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6.结果计算和表示:本部分介绍了如何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计算和表示,同时说明了如何根据误差数据对结果进行修正和处理。

7.注意事项:本部分对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了说明,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建议,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四氧化三铁的其他相关信息:本部分对四氧化三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领域等进行了说明。

七、附录和参考文献本卡片后附有附录A(规范性附录)和参考文献,提供了本标准中使用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计量单位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信息。

可以通过附录A了解更多关于四氧化三铁化学分析的深入知识。

八、应用领域1.钢铁生产:四氧化三铁在钢铁生产中作为除氧剂和脱硫剂使用,可以提高钢铁的质量和性能。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本标准是以GB/T 1.3 一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l 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 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为原则,对GB/T 13560 一1992《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修订。

在修订本标准时,依据国内生产厂家的产品情况及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参考了IEC404-8-1(1986)及其补充2(1992)《磁性材料第8部分:特殊材料规范第一节硬磁材料标准规范》和国内外有关企业标准。

对原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本标准参考了IEC 标准的永磁材料分类,钕铁硼合金的小类分类代号为R7。

本标准与GB/T 13560 一1992 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1.在“引用标准”项中增加了标准GB/T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GB/T 9637-1988 《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和GB/T 17803一1999《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2.对原标准中“术语、符号、单位”修改为“术语与定义”。

由于引用GB/T 9637—1988 《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取消了原来的磁学术语定义。

采用了IEC 404-8-l(1986)对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划分为主要磁性能和辅助磁性能的方法,并对这两个术语分别进行了定义。

3.修改并增加了材料的牌号。

4.对附录A 的机械物理性能范围值修订为典型值。

5.新增加了附录C“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成分、制造工艺及应用”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3560一199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均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稀土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包头稀土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征、马婕、王标、李泽军。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磁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同时给出了主要机械性能和辅助磁性能等其他物理性能的典型值。

本标准适用于粉末冶金工艺生产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磁粉检测国标

磁粉检测国标

磁粉检测国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磁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金属材料中的裂纹、缺陷等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情况。

磁粉检测国标是指制定了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国家标准,以规范磁粉检测操作流程、设备要求、检测标准等内容,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磁粉检测国标的相关内容。

一、国家标准编号磁粉检测国标的具体编号为GB/T 9444-2008《金属材料磁粉检测方法通用要求》。

该标准是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和发布的,适用于金属材料(钢、铝、铜等)磁粉检测的通用要求,用于指导和规范相关领域的检测操作。

二、标准内容1.检测方法:标准规定了磁粉检测的两种基本方法,即湿法磁粉检测和干法磁粉检测。

湿法磁粉检测适用于有水溶性磁粉的情况,而干法磁粉检测适用于无水溶性磁粉的情况。

2.检测设备:标准对磁粉检测中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进行了详细要求,包括磁粉检测机、磁粉检测液、磁粉、照明设备、清洁设备等。

这些设备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检测程序:标准规定了磁粉检测的操作程序,包括样件的表面清洁、磁粉布置、磁场施加、显像和评定等步骤。

操作程序的规范执行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5.检测评定:标准规定了磁粉检测中缺陷的分类、评定标准和接受标准。

根据不同类型的缺陷,设定了不同的评定标准,以确定缺陷是否符合接受标准。

6.检测报告:标准要求磁粉检测操作必须有完整的检测记录和报告,包括检测结果、操作人员、设备及检测时间等信息。

这些记录和报告是检测结果的重要依据,也是质量追溯的重要证据。

三、标准应用磁粉检测国标是对磁粉检测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它的应用对于保证磁粉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金属制品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磁粉检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无损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发现和评定金属材料中存在的缺陷,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

磁性元件与铁氧体材料国际标准

磁性元件与铁氧体材料国际标准

磁性元件与铁氧体材料国际标准[ 录入者:designer | 时间:2008-07-07 17:26:31 | 作者: | 来源: | 浏览:40次 ]1 引言磁性材料按化学组成分金属磁性材料和非金属磁性材料(铁氧体材料)两大类。

其应用极为广泛,涉及到电子信息、机电、汽车、冶金、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生物医学等各应用领域。

本文对磁性元件与铁氧体材料的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现状及发展动态作一简单介绍。

2 国外先进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未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并公布的其它国际组织的标准、区域性组织的标准、技术经济发达国家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及国际上有影响的公司的先进标准。

区域性和技术经济发达国家的标准主要有: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等制定的标准,美国国家标准(ANSI)、德国国家标准(DIN)、英国国家标准(BS)、日本工业标准(JIS)、法国国家标准(NF)、俄罗斯国家标准(ГОСТ)等。

多年来,以英、法、德为主的西欧和美国,一直致力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企图长期控制国际标准的技术大权,并且不遗余力地把本国标准变成国际标准。

为实现欧洲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趋同,1990年CENELEC与IEC签订了双边合作协议,1991年CEN也与ISO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两协议确立了国际标准优先原则,强调进行通力合作,避免工作重复。

CEN/CENELEC尽量等同采用现有的国际标准,对由ISO/IEC或CEN/CENELEC承担的标准化项目交由两机构进行平行审批,标准草案通过后,即作为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同时发布实施。

从我们目前收集的有关磁性材料、电感器、变压器的标准资料发现,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标准采用欧洲标准(EN)和IEC标准比例较大,且这三国的标准标题有很多相似之处。

以德国标准为例,有关磁性材料、电感器、变压器的67个标准中,有39个标准直接等同采用欧洲标准,在EN标准编号前直接冠上DIN;有11个标准直接等同采用IEC标准,在IEC标准编号前直接冠上DIN。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10号(总第150号)--关于批准302项国家标准的公告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10号(总第150号)--关于批准302项国家标准的公告
23
GB/Z 19032-2009
质量管理体系 GB/T19001在教育组织中的应用指南
2009-09-30
2009-12-01
24
GB/Z 19036-2009
质量管理体系 GB/T 19001在中小型组织中的应用指南
2009-09-30
2009-12-01
25
GB/T 19038-2009
顾客满意测评模型和方法指南
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要求
GB/T 18358-2001
2001-06-07
2009-09-30
2010-02-01
7
GB/T 18391.1-2009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1部分:框架
GB/T 18391.1-2002
2002-07-18
2009-09-30
2009-12-01
灯座的型式和尺寸 第3部分:预聚焦式灯座
2009-09-30
2010-02-01
29
GB 19261-2009
霓虹灯管的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GB 19261-2003
2003-08-06
2009-09-30
2010-07-01
30
GB/T 15721.2-2009
假肢与矫形器 肢体缺失 第2部分:下肢截肢残肢的描述方法
假肢与矫形器 假肢部件的分类和描述 第1部分:假肢部件的分类
GB/T 17255.1-1998
1998-03-182009Biblioteka 09-302009-12-01
43
GB/T 17255.2-2009
假肢与矫形器 假肢部件的分类和描述 第2部分:下肢假肢部件的描述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磁性材料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磁性材料

国家标准《磁性材料分类》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标准制修订计划(标准项目编号为20051325-T-604),从2006年开始制定国家标准《磁性材料分类》,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已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

二、标准制定的背景磁性材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材料组分可分为金属(如电工钢、坡莫合金、铝镍钴永磁、稀土钴永磁、钕铁硼永磁等)和非金属(铁氧体等)两类;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软磁材料(如电工钢、坡莫合金、软磁铁氧体等)、硬(永)磁材料(如铝镍钴永磁、稀土钴永磁、钕铁硼永磁、永磁铁氧体等)和功能磁性材料(如磁致伸缩材料、磁记录材料、磁电阻材料、磁泡材料、磁光性薄膜材料等);按生产工艺可分为热轧、冷轧、铸造、烧结、粘结等材料。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从事磁性材料的分类工作多年,最终确定磁性材料分类以公认的以下两类主要产品为基础:——软磁材料(矫顽力≤1kA/m);——永(硬)材料(矫顽力>1kA/m)。

在此基础上于2000年发布了IEC 60404-1:2000《磁性材料分类》。

我国是磁性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大国,近几年产量占到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并且产量及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还在逐渐增长,但没有磁性材料的分类方法标准,为统一我国磁性材料的分类方法,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4年申报了国家标准《磁性材料分类》制定计划并获得批准,标准制定工作由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负责。

三、标准的编辑过程制定《磁性材料分类》国家标准的任务下达后,起草人员认真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文件,尤其是IEC 60404-1:2000《磁性材料分类》。

研究分析认为:IEC 60404-1采用的分类方法合理,适合我国国情,可采用为我国国家标准。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按GB/T 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的规定等同采用IEC 60404-1:2000《磁性材料分类》。

分类方法如下:1.将磁性材料分为软磁材料(矫顽力≤1kA/m)和永(硬)材料(矫顽力>1kA/m)两大类;2.软磁材料按其组分分为A类—铁、B类—低碳软钢……I类—非晶软材料等9类;永(硬)材料按其组分分为Q类—磁致伸缩合金、R类永(硬)磁合金……T类—其他永(硬)磁材料(马氏体钢)等4类,粘结永(硬)磁材料按其制造工艺归在永(硬)磁材料的U类;3.在每一大类(如A类)材料中按材料形状或成分分为若干小类(如A.1,A.2),每一小类给出了进一步细分的依据。

磁棒的执行标准号

磁棒的执行标准号

磁棒的执行标准号
磁棒的执行标准号是根据其所属的行业、用途和特性而定的。

磁棒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电子、电气、机械等领域。

其执行标准号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国家标准:磁棒的国家标准由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和发布,如GB/T 14847-2011《磁性材料性能试验方法》等。

2. 行业标准:磁棒的行业标准由各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制定,如电子、电气、机械等行业。

例如,电子行业的磁棒标准可能包括SJ/T 10655-1999《磁性材料试验方法》等。

3. 地方标准:磁棒的地方标准由各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主要针对地域特点和当地产业需求。

例如,江苏省制定的《磁性材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

4. 企业标准:磁棒的企业标准由企业自行制定,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生产和质量控制。

企业标准通常会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但要求更为严格,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要查询磁棒的执行标准号,需要了解磁棒的具体用途、所属行业和企业所在地。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询:
1. 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网站:可以查询到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2. 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查询到企业的标准号和相关标准。

3. 专业书籍和期刊:可以查阅到关于磁棒的专业知识和标准。

总之,磁棒的执行标准号可能会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更新。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最新的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

磁性材料的国标

磁性材料的国标
7
IEC 60404-6:2003
在20Hz~200kHz频率范围内用环形试样测量软磁金属材料和粉末冶金软磁材料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8
IEC 60404-7:1982
开磁路中磁性材料矫顽力的测量方法(见GB/T 13888)
9
IEC 60404-8-1:2001
硬磁材料(见GB/T 17951)
10
IEC 60404-8-2:1998
永磁(硬磁)材料磁性试验方法(neqIEC 60404-5:1992)
5
GB/T 3655-2000
用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
6
GB/T 3657-1983
软磁合金直流磁性能测量方法
7
GB/T 3658-1990
软磁合金交流磁性能测量方法
8
GB/T 4180-2000
稀土钴永磁材料系列
24
IEC 60404-14:2002
用提拉或旋转测量铁磁材料极偶磁矩的方法
磁温度补偿合金技术条件
25
GB/T 17951-200×
硬磁材料一般技术条件(报批稿)
26
GB/T 19289-2003
电工钢片(带)的密度、电阻率和叠装系数的测量方法
国家军用标准
1
GJB 1647-1993
铝镍钴磁钢规范
2
GJB 1912-1994
永磁体表面磁场均匀性测试方法
行业标准
1
JB/T 8986-1999
铁钴钼磁滞合金热轧(或锻)棒材
20
GB/T 15001-1994
软磁尺寸、外形、表面质量、试验方法和检验规的一般规定
21
GB/T 15002-1994

稀土永磁材料国内外标准对比研究

稀土永磁材料国内外标准对比研究

目前,稀土永磁材料的国际标准是由世界性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即:IEC 60404-8-1-2015《磁性材料第8-1部分:单项材料规范硬磁材料》。

其中划分了硬磁材料的三种分类:烧结硬质合金、烧结硬质陶瓷和粘接硬磁材料,烧结钕铁硼和烧结钐钴永磁材料被列为烧结硬质合金,而粘接钕铁硼和粘接钐钴永磁材料被列为粘接硬磁材料。

另外,美国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协会(MMPA)发布了关于永磁材料的标准:《永磁材料标准规范》(MMPA 标准 0100-00),列出了稀土永磁材料按成分的分类(稀土钴、稀土与过渡族金属元素的合金、稀土铁合金)、生产工艺、磁性能、尺寸偏差、机械特点、物理和力学性能、工艺控制、检测与验收要求等。

我国标准则是按照不同永磁材料的成分类别及生产工艺分别制定的。

针对第一代、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钐钴材料,制订了XB/T 502-2007《钐钴1-5型永磁合金粉》、XB/T 507-2009《2∶17型钐钴永磁材料》行业标准对钐钴永磁材料进行了规范。

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问世后,我国于1992年制定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经过多次修订之后,目前实施的GB/T13560-2017《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另外我国还研制了系列稀土永磁材料相关标准,如GB/T 18880-2012《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GB/T 29655-2013《钕铁硼速凝薄片合金》等。

近年来,随着如“富铈磁体”“晶界扩散磁体”等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陆续投入生产使用,我国也已开始更多新型磁性材料标准的研制工作。

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差异对比1.稀土永磁材料包装要求从目前看来,IEC 60404-8-1-2015《磁性材料第8-1部分:单项材料规范硬磁材料》并没有对稀土永磁材料的包装提出具体要求,相关包装要求通常在国际交易中一般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包装设计应符合防潮、防震、防腐蚀等要求以保证产品在正常运输、搬运情况下不受到损伤。

磁分离技术标准

磁分离技术标准

磁分离技术标准磁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磁性物质对固体材料中的磁性杂质进行分离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开发、废弃物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

为了规范和推动磁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设备要求、操作规范、安全措施等方面,提出关于磁分离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技术原理1.1 磁性材料的选取磁性材料的选择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具有一定的磁感应强度和磁韧性,以保证磁分离效果。

1.2 磁场参数磁分离设备应当具有稳定的磁场强度和合理的磁场分布,磁场参数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标准。

1.3 磁分离原理对于不同类型的物料,磁分离的原理和方法有所不同,在标准中应当对各种磁分离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包括湿式磁分离、干式磁分离等。

二、设备要求2.1 磁选机性能指标设备的性能指标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通过率、磁选效果、生产能力等。

2.2 设备结构设计磁分离设备的结构设计应当符合工艺要求,具有合理的结构和布局,保证操作和维护的便利性。

2.3 设备安全保护磁分离设备应当具有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应急停机、过载保护等,以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三、操作规范3.1 操作人员培训对于磁分离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当进行专门的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3.2 设备操作规程制定磁分离设备的操作规程,包括启动、停机、维护、检修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

3.3 设备维护保养规定磁分离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要求,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四、安全措施4.1 防护措施为了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应当规定操作时应该穿戴防护用具,确保操作人员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4.2 应急处置制定磁分离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药品,以及应急处置人员。

4.3 环境保护规定磁分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符合环保要求,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等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护环境。

磁分离技术标准应当从技术原理、设备要求、操作规范、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这不仅有助于规范磁分离设备的生产和使用,也有助于推动磁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国内标准类文件】国家标准磁性材料

【国内标准类文件】国家标准磁性材料

国家标准《磁性材料分类》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标准制修订计划(标准项目编号为20051325-T-604),从2006年开始制定国家标准《磁性材料分类》,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已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

二、标准制定的背景磁性材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材料组分可分为金属(如电工钢、坡莫合金、铝镍钴永磁、稀土钴永磁、钕铁硼永磁等)和非金属(铁氧体等)两类;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软磁材料(如电工钢、坡莫合金、软磁铁氧体等)、硬(永)磁材料(如铝镍钴永磁、稀土钴永磁、钕铁硼永磁、永磁铁氧体等)和功能磁性材料(如磁致伸缩材料、磁记录材料、磁电阻材料、磁泡材料、磁光性薄膜材料等);按生产工艺可分为热轧、冷轧、铸造、烧结、粘结等材料。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从事磁性材料的分类工作多年,最终确定磁性材料分类以公认的以下两类主要产品为基础:——软磁材料(矫顽力≤1kA/m);——永(硬)材料(矫顽力>1kA/m)。

在此基础上于2000年发布了IEC 60404-1:2000《磁性材料分类》。

我国是磁性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大国,近几年产量占到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并且产量及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还在逐渐增长,但没有磁性材料的分类方法标准,为统一我国磁性材料的分类方法,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4年申报了国家标准《磁性材料分类》制定计划并获得批准,标准制定工作由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负责。

三、标准的编辑过程制定《磁性材料分类》国家标准的任务下达后,起草人员认真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文件,尤其是IEC 60404-1:2000《磁性材料分类》。

研究分析认为:IEC 60404-1采用的分类方法合理,适合我国国情,可采用为我国国家标准。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按GB/T 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的规定等同采用IEC 60404-1:2000《磁性材料分类》。

分类方法如下:1.将磁性材料分为软磁材料(矫顽力≤1kA/m)和永(硬)材料(矫顽力>1kA/m)两大类;2.软磁材料按其组分分为A类—铁、B类—低碳软钢……I类—非晶软材料等9类;永(硬)材料按其组分分为Q类—磁致伸缩合金、R类永(硬)磁合金……T类—其他永(硬)磁材料(马氏体钢)等4类,粘结永(硬)磁材料按其制造工艺归在永(硬)磁材料的U类;3.在每一大类(如A类)材料中按材料形状或成分分为若干小类(如A.1,A.2),每一小类给出了进一步细分的依据。

国标-氧化铽

国标-氧化铽

ICS 77.120.99H 65a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144--2009代替GB/T 12144--2000氧化铽Terbium ox i de2009-04-23发布2010-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借右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覆111GB/T 12144--2009刖罱本标准代替GB/T 12144--2000《氧化铽》。

本标准与GB/T 12144 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删除纯度不小于99%的牌号;——增加纯度不小于99.999%和99.995%的牌号,其稀土杂质考核指标分别用“分量”及“合量”表示;——调整了牌号091040中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氯离子的考核指标。

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珠江稀土有限公司、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卫东、谢建伟、肖睿、金燕华、张耀静。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i2144—1989、GB/T 12144--2000。

GB/T 12144--2009氧化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氧化铽产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法制得的氧化铽,可供制作荧光材料、金属铽、光学玻璃、磁性材料等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GB/T 12690(所有部分)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GB/T 14635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稀土总量的测定GB/T 18115.8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铽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G B/T 20170.1 2006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稀土化合物粒度分布的测定3要求3.1化学成分产品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规定。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磁性材料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磁性材料

国家标准《磁性材料分类》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标准制修订计划(标准项目编号为20051325-T-604),从2006年开始制定国家标准《磁性材料分类》,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已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

二、标准制定的背景磁性材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材料组分可分为金属(如电工钢、坡莫合金、铝镍钴永磁、稀土钴永磁、钕铁硼永磁等)和非金属(铁氧体等)两类;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软磁材料(如电工钢、坡莫合金、软磁铁氧体等)、硬(永)磁材料(如铝镍钴永磁、稀土钴永磁、钕铁硼永磁、永磁铁氧体等)和功能磁性材料(如磁致伸缩材料、磁记录材料、磁电阻材料、磁泡材料、磁光性薄膜材料等);按生产工艺可分为热轧、冷轧、铸造、烧结、粘结等材料。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从事磁性材料的分类工作多年,最终确定磁性材料分类以公认的以下两类主要产品为基础:——软磁材料(矫顽力≤1kA/m);——永(硬)材料(矫顽力>1kA/m)。

在此基础上于2000年发布了IEC 60404-1:2000《磁性材料分类》。

我国是磁性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大国,近几年产量占到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并且产量及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还在逐渐增长,但没有磁性材料的分类方法标准,为统一我国磁性材料的分类方法,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4年申报了国家标准《磁性材料分类》制定计划并获得批准,标准制定工作由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负责。

三、标准的编辑过程制定《磁性材料分类》国家标准的任务下达后,起草人员认真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文件,尤其是IEC 60404-1:2000《磁性材料分类》。

研究分析认为:IEC 60404-1采用的分类方法合理,适合我国国情,可采用为我国国家标准。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按GB/T 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的规定等同采用IEC 60404-1:2000《磁性材料分类》。

分类方法如下:1.将磁性材料分为软磁材料(矫顽力≤1kA/m)和永(硬)材料(矫顽力>1kA/m)两大类;2.软磁材料按其组分分为A类—铁、B类—低碳软钢……I类—非晶软材料等9类;永(硬)材料按其组分分为Q类—磁致伸缩合金、R类永(硬)磁合金……T类—其他永(硬)磁材料(马氏体钢)等4类,粘结永(硬)磁材料按其制造工艺归在永(硬)磁材料的U类;3.在每一大类(如A类)材料中按材料形状或成分分为若干小类(如A.1,A.2),每一小类给出了进一步细分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磁性材料分类》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标准制修订计划(标准项目编号为20051325-T-604),从2006年开始制定国家标准《磁性材料分类》,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已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

二、标准制定的背景
磁性材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材料组分可分为金属(如电工钢、坡莫合金、铝镍钴永磁、稀土钴永磁、钕铁硼永磁等)和非金属(铁氧体等)两类;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软磁材料(如电工钢、坡莫合金、软磁铁氧体等)、硬(永)磁材料(如铝镍钴永磁、稀土钴永磁、钕铁硼永磁、永磁铁氧体等)和功能磁性材料(如磁致伸缩材料、磁记录材料、磁电阻材料、磁泡材料、磁光性薄膜材料等);按生产工艺可分为热轧、冷轧、铸造、烧结、粘结等材料。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从事磁性材料的分类工作多年,最终确定磁性材料分类以公认的以下两类主要产品为基础:
——软磁材料(矫顽力≤1kA/m);
——永(硬)材料(矫顽力>1kA/m)。

在此基础上于2000年发布了IEC 60404-1:2000《磁性材料分类》。

我国是磁性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大国,近几年产量占到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并且产量及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还在逐渐增长,但没有磁性材料的分类方法标准,为统一我国磁性材料的分类方法,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4年申报了国家标准《磁性材料分类》制定计划并获得批准,标准制定工作由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负责。

三、标准的编辑过程
制定《磁性材料分类》国家标准的任务下达后,起草人员认真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文件,尤其是IEC 60404-1:2000《磁性材料分类》。

研究分析认为:IEC 60404-1采用的分类方法合理,适合我国国情,可采用为我国国家标准。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按GB/T 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的规定等同采用IEC 60404-1:2000《磁性材料分类》。

分类方法如下:
1.将磁性材料分为软磁材料(矫顽力≤1kA/m)和永(硬)材料(矫顽力
>1kA/m)两大类;
2.软磁材料按其组分分为A类—铁、B类—低碳软钢……I类—非晶软材
料等9类;永(硬)材料按其组分分为Q类—磁致伸缩合金、R类永(硬)
磁合金……T类—其他永(硬)磁材料(马氏体钢)等4类,粘结永(硬)
磁材料按其制造工艺归在永(硬)磁材料的U类;
3.在每一大类(如A类)材料中按材料形状或成分分为若干小类(如
A.1,A.2),每一小类给出了进一步细分的依据。

本标准对每一小类材料给出了化学成分、细分类依据、供货方式、物理特性和主要用途等内容。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立项等原因,本标准涉及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主要是IEC 60404-8系列产品规范)大部分未能转化为我国标准,这会给本标准的使用带来不便。

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这些引用文件的全部或大部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或机械行业标准,这对方便本标准的使用和完善我国在性材料标准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