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周公诫子

党外人士对周恩来总理的称呼,始于抗战时期,当时周总理在国统区工作,他的品格和才能,赢得了许多党外人士和国民党高层人物的尊敬,于是称他为“周公”。解放后,陈叔通、张澜、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张治中等人仍经常这样称呼周总理,毛主席在1949年12月致柳亚子的信中也说过:“周公确有吐握之劳”以表示对总理的钦佩和赞赏。其实,历史上确有周公此人,今天,请大家跟随我们认识一下历史上的周公。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

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周公诫.子(jiè) 又相.天子(xiàng) 一饭三吐哺.(bǔ) 德行宽裕.(yù)

禄.位尊盛(lù) 守以畏.者(wēi) 聪明睿.智(ruì) 可不慎欤.(yú)

2.听老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交流点拨】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3.指导学生大声读课文,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子:①子无以鲁国骄士(代词,你)

②吾,文王之子(名词,儿子)

(2)词类活用

①一饭.三吐哺(饭:名词用做动词,吃饭。)

②守之以浅者,智.(智,形容词做动词,显示出明智。)

③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3)古今异义

①聪明

..睿智(古义:明察事理;今义:听觉、视觉敏捷,指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

②德行宽裕

..(古义:宽大,宽容;今义:宽绰富裕)

③桀、纣是.也(古义:是:这,这样。今义:常用语判断词。)

④又相.天子(古义:辅佐;今义:互相)

⑤子无以鲁国骄.士(古义:怠慢,轻视;今义:骄傲。)

(4)通假字

①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畏”通“威”,威严)

5.作者链接

作者: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6.背景链接

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后营建洛邑。相传他制礼作乐,制定和完善宗法制、分封制等各种制度,使西周奴隶制获得进一步的巩固。为了奖赏周公,周成王封周公的儿子伯禽到鲁国为王。这是周公在儿子去鲁国前给儿子的告诫。

7.文体链接

《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懂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并翻译重点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2)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微的了。

(3)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未洗完的已散的头发来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4)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5)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这六个方面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6)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贵为君王的,之所以能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二)整体感知

周公诫子的背景与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背景:"成王封伯禽于鲁"。(交代周公诫子的背景,突出诫子的必要性,重要性。)目的: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三)文本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中心论点:“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2.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周公辅政时礼贤下士?

【交流点拨】“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3.文段中通过反面事例论证具有“谦德”的语句?

【交流点拨】“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4.“桀、纣是也。”中的“是”意思是什么?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这样。“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5.“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6.周公提出的“六德”是什么?(原文回答)

【交流点拨】“六德”就是六种谦虚的美德,即“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恭、俭、卑、畏、愚、浅。)

7.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交流点拨】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四)深层感悟

1.周公是从哪些方面诫子的?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自身体会、圣言相劝、谦德结果、桀纣亡身。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这几句,作者用了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要谦逊谨慎的观点。)

2.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

【交流点拨】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3.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交流点拨】(1)词语运用:言简意赅,脍炙人口。如“博闻强记”、“富有四海”、“握发吐哺”等词语,历来被人沿用。

(2)中心表达: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3)写作借鉴:本文说理逐层深入,给人不可置疑的感觉。周公先陈述自己的情况,由此引出对儿子的劝诫,并从六方面层层深入论述了谨慎之必要。这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