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讲义模板

合集下载

物理说课稿模板(万能版)

物理说课稿模板(万能版)

物理说课稿模板(万能版)一、说课内容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现象,掌握物理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物理现象和概念的基本原理;- 运用公式和计算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知识讲解:介绍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验证物理原理;- 练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研究和知识交流;- 探究式研究:通过实验演示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培养其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具和展示设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理概念和现象;- 案例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群体特点是:- 年级:高中二年级;- 知识基础:已研究过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 研究态度:普遍对物理学科兴趣较高,但对抽象概念理解较困难。

针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本课采用了合作研究和探究式研究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本节课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有:- 多媒体教具和展示设备;- 实验器材和材料;- 课堂练和案例分析。

五、课堂评价与反思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批改课堂练的答案;- 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评价。

通过课堂评价,收集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意见,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教案模板ppt课件

物理教案模板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光学基础光的折射与反射解释光的折射定律、反射定律的内容,以及它们在光学现象中的 应用。
光的干涉与衍射
介绍光的干涉、衍射现象,以及它们在光学仪器和信号处理中的应 用。
光的波动性与量子性
阐述光的波动性与量子性的基本观点,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 效应等实验现象的解释。
03
物理实验
实验目的
总结词
实验的目的或意义
原子与量子物理基础
介绍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基 本概念。
课程要求
掌握课程大纲中的知 识点和实验技能。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 实验操作,培养团队 协作精神。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02
物理基础知识
力学基础
01
02
03
牛顿运动定律
详细解释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内 容,以及它们在解决力学 问题中的应用。
培养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和实 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逻 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 维。
课程大纲
热学基础
介绍热现象的基本概念、热力 学定律及其应用。
电学基础
介绍电场、电势和电流的基本 概念、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力学基础
介绍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牛 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光学基础
介绍光的基本性质、光的干涉 和衍射现象。
04
物理应用
生活中的物理
总结词
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详细描述
从早晨闹钟的机械转动,到晚上灯光的照明,再到微波炉的 加热原理,这些都是物理现象的应用。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 物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工具。

物理题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物理题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基本信息1. 教学对象:初二学生2. 教学内容: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掌握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典型例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解决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问题。

2.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回顾电阻、电压和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欧姆定律(1)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I)等于电压(U)除以电阻(R),即I=U/R。

(2)解释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 讲解典型例题(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例题,找出解题的关键点。

(3)总结解题技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4. 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2)巡视课堂,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欧姆定律的应用。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程度。

2. 学生提问与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解题技巧掌握情况: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用具1. 教学课件2. 例题练习题3. 教学板书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完整版)初中物理说课稿万能模板

(完整版)初中物理说课稿万能模板

(完整版)初中物理说课稿万能模板初中物理说课稿万能模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规律;2. 学会测量和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3. 理解重力和浮力的概念;4. 掌握简单机械原理的基本应用;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 物体运动速度的测量和计算;2. 重力和浮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难点是:1. 理解物体运动状态和变化的规律;2. 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规律;2. 运动速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重力和浮力的概念及其应用;4. 简单机械原理的基本应用。

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运动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规律。

第二步:知识讲解1. 介绍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等。

2. 详细讲解运动速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包括测量距离和计算时间,以及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法。

3. 讲解重力和浮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展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案例分析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计算物体的速度、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等。

第四步: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使用测速器测量物体的速度、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重力和浮力的效应等。

第五步: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进行以下形式的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能力、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2. 学生完成的练和作业,包括运算的准确性、应用知识的能力等;3. 学生的实践操作表现、实验结果和分析能力等。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第一章《力和压力》第一节《什么是力》。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能够区分力的种类,了解力的作用和表示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种类、力的作用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力的种类的区分。

四、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出力的概念,让学生自己感受力的存在。

2. 呈现新课。

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种类的力,如推、拉、挤压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力的作用。

3. 引导学习。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力的表示方法,如箭头表示法、图表法等,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表示方法。

4. 指导训练。

设计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力的作用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5. 作业布置。

布置力的作用和表示方法的相关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说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力的作用和表示方法。

2. 实验教学,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力的作用和表示方法。

3. 小组讨论,设计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存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说教学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力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力,并掌握了力的表示方法。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全科讲解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全科讲解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 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 物理实验操作技能;3. 科学探究方法和物理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复杂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2. 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3. 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初中物理知识,让学生回忆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 引入高中物理,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和重要性。

二、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1. 力学: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动量等基本概念和原理;2. 热学: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基本概念和原理;3. 电磁学:讲解电荷、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和原理;4. 光学: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5. 声学:讲解声波、共振、多普勒效应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讲解物理实验操作技能1. 介绍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 讲解常见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步骤;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四、讲解科学探究方法和物理思维能力1. 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2. 讲解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如类比、归纳、演绎等;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和物理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重点和难点;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活动,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初中物理辅导授课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辅导授课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辅导授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一对平衡力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相互性。

难点:一对平衡力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拉、推、挤、压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探究力的三要素:(1)大小: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方向: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作用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点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探究力的作用相互性: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 学习一对平衡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一对平衡力的概念和特点。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相互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增强学生的理解。

3. 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进步。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球、绳子等。

2. 多媒体课件:力的作用效果展示、力的示意图等。

3. 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力的作用的练习题。

物理说课稿模板十篇

物理说课稿模板十篇

物理说课稿物理说课稿模板十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功率》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3节内容。

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体现了力的作用在空间上的效果积累,同时功又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学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学的力的相关知识,又为后面即将学习的能得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第七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功率》的教学要求为: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模式。

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其定义、表达式P=W/t、单位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材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说明了物体做功、机器做功的功率等说法实质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如:汽车的功率就是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钢绳拉力的功率.然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既P=FV。

再借助“说一说”和“做一做”栏目,提出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

最后教材结合例题讨论了汽车两种启动模式的相关问题。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安排1个学时,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二.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概念及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会利用P=W/t,P=FV进行相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关于物理说课稿模板(精选14篇)

关于物理说课稿模板(精选14篇)

物理说课稿关于物理说课稿模板(精选1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某个力对物体做工就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的变化。

在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中,学生也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那么物体的动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都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深化了对功的理解,对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拓展了求功的思路,也为下一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并为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通道,因此本届内容在本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关建的一节,是重点的一节。

二、学生学情深入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1)学生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学生已经认识到做功必然引起对应能量发生变化。

(3)学生已经知道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把力学量与运动联系到一起。

(4)通过三年多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单位以及符号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物理意义3、理解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体会演绎推理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演绎推理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通过动能定理应用的学习,领会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

关键点:动能定理的推导四、教法学法教法(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1、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的方式(创设情景,引发兴趣)2、活动探究法(理论推理)3、集体讨论法(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学法:观察思考、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引出课题2、实验演示,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3、理论推导,归纳总结,得出结论4、拓展延伸,引出动能定理5、典例引领,内化反思6、反思总结,加深记忆(一)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告诉我们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上一节我们探2那么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具体的表达式如何究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得出了呢?出示课题:动能和动能定理(二)实验演示,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演示观察实验思考:(1)从高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滚到底端谁的速度大?谁做的功多?谁得动能大?(2)从高度不同质量相同的小球到低端谁的速度大?谁做的功多?哪个的动能大呢?(3)总结一些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以达到引发学生兴趣为目的)结论:质量大,速度决定动能大小。

高中物理讲义模板

高中物理讲义模板

高中物理讲义模板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为高中学生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物理讲义模板,通过该模板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现代物理等模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对象本讲义模板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对物理学科有一定兴趣和基础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素养。

此外,该讲义模板也可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资料,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开展物理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磁学中的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热学中的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等。

(2)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使用物理仪器,进行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

(3)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释物理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培养物理建模、数学推导和科学计算能力,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物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强调物理知识在人类文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和意义。

《八年级物理》课件讲义

《八年级物理》课件讲义

编号: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课件讲义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八年级物理》课件讲义目录一、教学内容1.1 力学基础知识1.2 运动和力1.3 压强和浮力1.4 温度和热量1.5 电学基础知识1.6 磁学和电能1.7 实验操作技巧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2.2 过程与方法2.3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难点3.2 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4.2 学具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教学新知5.3 课堂练习5.5 课后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6.1 板书提纲6.2 板书设计示例七、作业设计7.1 作业类型7.2 作业要求7.3 作业示例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方法改进8.3 学生反馈意见九、拓展及延伸9.1 拓展阅读材料9.2 延伸思考题9.3 实践操作建议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力学基础知识1.1.1 牛顿三定律1.1.2 重力、弹力、摩擦力1.2 运动和力1.2.1 加速度与力1.2.2 动能与势能1.3 压强和浮力1.3.1 压强的定义与计算 1.3.2 浮力的产生与计算1.4 温度和热量1.4.1 温度的定义与测量 1.4.2 热量的传递方式1.5 电学基础知识1.5.1 电流、电压、电阻 1.5.2 欧姆定律1.6 磁学和电能1.6.1 磁场与磁力1.6.2 电能的转换与守恒1.7 实验操作技巧1.7.1 力学实验操作1.7.2 电学实验操作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2.1.1 掌握力学基础知识2.1.2 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2.1.3 学会计算压强和浮力2.1.4 理解温度和热量的传递2.1.5 掌握电学基础知识2.1.6 了解磁学和电能的转换2.2 过程与方法2.2.1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2.2.2 通过例题讲解培养解题技巧 2.2.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2.3 情感态度价值观2.3.1 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2.3.2 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难点3.1.1 理解并应用牛顿三定律3.1.2 掌握电学实验操作技巧3.2 重点3.2.1 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3.2.2 学会计算压强和浮力3.2.3 理解温度和热量的传递3.2.4 掌握电学基础知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4.1.1 力学实验器材4.1.2 电学实验器材4.2 学具4.2.1 笔记本、笔4.2.2 计算器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1.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学概念 5.1.2 通过问题引导思考运动和力的关系5.2 教学新知5.2.1 讲解力学基础知识5.2.2 利用实验演示运动和力的关系5.2.3 引入压强和浮力的概念5.2.4 讲解温度和热量的传递方式5.2.5 介绍电学基础知识和磁学电能转换5.3 课堂练习5.3.1 针对新知识进行随堂练习5.3.2 分析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5.4.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5.4.2 强调重点难点知识5.5 课后作业布置5.5.1 根据课堂练习情况布置作业5.5.2 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拓展材料六、板书设计6.1 板书提纲6.1.1 力学基础知识提纲6.1.2 运动和力提纲6.1.3 压强和浮力提纲6.1.4 温度和热量提纲6.1.5 电学基础知识提纲6.1.6 磁学和电能提纲6.2 板书设计示例6.2.1 牛顿三定律板书设计6.2.2 运动和力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7.1 作业类型7.1.1 填空题7.1.2 选择题7.1.3 计算题7.2 作业要求7.2.1 按时完成作业7.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1 力学基础知识1.1.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理解并应用这三个定律对于学习后续的力学知识至关重要。

物理26届暑假高一升高二讲义模板--伏安法测电阻基础

物理26届暑假高一升高二讲义模板--伏安法测电阻基础

伏安法测电阻基础1.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1)两种接法的比较内接法外接法电路图误差原因电流表分压,U测=U x+U A电压表分流,I测=I x+I V电阻测量值R测==R x+R A>R x,测量值大于真实值R测=<R x,测量值小于真实值适用条件R A≪R x R V≫R x适用于测量大电阻小电阻(2)两种接法的选择①大内偏大,小外偏小”R x <时,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偏小Rx >时,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值偏大②实验试探法:按图所示接好电路,让电压表一根接头P 先后与a 、b 处接触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V A R R V A R R2.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法和分压式接法(1)两种接法的比较限流式接法分压式接法对比说明两种接法串、并联关系不同电路图负载R上电压0≤U≤E分压电路调节范围大调节范围负载R上电流分压电路调节范围大调节范围闭合S前b端a端都是为了保护电路元件滑片P位置由上表可看出:1、分压式接法中,电压和电流的调节范围很大2、限流式接法较节能。

(2)必须选用分压式接法的三种情况:①若采用限流式接法不能控制电流(或电压)满足实验要求②待测电阻的阻值比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大得多。

③实验中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则必须采用分压式电路。

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 x 约为200 Ω,电压表V 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A 的内阻约为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a)或图(b)所示,结果由公式R x=计算得出,式中U 与I 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若将图(a)和图(b)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 x1和R x2,则(填“R x1”或“R 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 x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 x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物理课堂讲义模板

物理课堂讲义模板

物理课堂讲义模板物理课堂讲义第一章:力学1. 介绍力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 掌握力学的原理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预测各种物理现象和运动。

- 力学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描述了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

- 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示例。

-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如行车的惯性、运动中的保持平衡等。

3.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和单位。

- 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描述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互相施加的力的特性。

-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如浮力、摩擦力等。

5. 弹簧力与胡克定律- 弹簧力的特性和胡克定律的描述。

- 弹簧力与弹簧的变形量和恢复力的关系。

- 弹簧力的应用:如弹簧秤、弹簧振子等。

第二章:热学1. 介绍热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能量的传递。

- 热学与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关系。

- 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计、空调等。

2.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定义和常用温标。

- 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描述了热现象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 通过例题和实验验证热力学第一定律。

4.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描述了热能在不同介质中传递的方式。

-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特点和应用。

-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比较和联系。

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和性质。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和应用。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热力学的关系。

第三章:光学1. 介绍光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研究光的传播和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光学在光通信、镜头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 光学与人眼视觉的关系。

物理教案讲解稿模板范文

物理教案讲解稿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物理》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三要素,能够运用力的三要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

2. 力的分解与合成。

教学难点:1. 力的分解与合成。

2. 运用力的三要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拉绳、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涉及到什么物理量?2. 学生回答:力。

3. 教师总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教师讲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力的分解与合成,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原理。

4. 教师演示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力的三要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分解与合成。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力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分解与合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力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 加强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分解与合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初中物理教案试讲稿万能模板

初中物理教案试讲稿万能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物理》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够描述力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实验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1. 力的概念的理解。

2. 力的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用到力的地方?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力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大小和方向。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如推动物体、拉动物体、物体变形等。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力现象,如汽车行驶、抛物线运动等,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三、实验探究1. 实验一: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目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力的工具。

- 步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学习如何正确读取示数。

-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 实验二:力的作用效果实验- 目的: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力对物体的影响。

- 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如小车、弹簧测力计、斜面等。

-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 强调力的实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利用力的作用效果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力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初中物理说课稿课件模板

初中物理说课稿课件模板

初中物理说课稿课件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一份初中物理说课稿课件模板。

这份模板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准备和呈现物理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程概述首先,我们需要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例如,本节课的主题是“光的折射”。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放大镜、眼镜等。

二、教学目标接下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例如: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并能够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例如:1. 教学重点: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光的折射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折射定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节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光的折射现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本部分是说课稿的核心,我们将详细描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展示与生活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

2. 讲解新知- 利用课件展示光的折射定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实验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变化。

4. 学生讨论-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5. 巩固练习- 通过习题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课件讲义

《八年级物理》课件讲义

《八年级物理》课件讲义一、教学内容本讲义基于《八年级物理》教材,涉及第四章“电磁学”的第二节“电流的形成与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电流的定义,电流的分类,电流的单位,欧姆定律,电阻的概念和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以及电流在实际应用中的示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形成过程,掌握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2. 掌握欧姆定律,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区分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形成,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难点:欧姆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演示电路板。

2. 学具:每组一套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简易电路实验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开关的闭合,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出电流的概念。

2. 理论讲解:讲解电流的定义,形成过程。

介绍电流的单位安培(A)。

3. 例题讲解:给出简单电路图,计算电流。

分析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连接一个实际电路,测量并记录电流值。

解决与电流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5. 应用拓展:探讨电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2. 欧姆定律公式:I = V/R。

3. 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电压和电阻下的电流。

分析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2. 答案:电流 I = 电压 V / 电阻 R。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讲义通过实验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建立了电流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后反思应关注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欧姆定律的理解程度。

拓展延伸可通过让学生设计简单的电路图,探究不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物理ppt课件模板

物理ppt课件模板

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
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传输和加 密的新型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优势
量子通信具有高度安全性和不可窃听 性,能够保证信息的传输安全。
量子通信的应用
量子通信在军事、政府、金融等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量子通信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竞相开展量子通 信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 究成果和进展。
现代物理学
总结词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涉及更加复杂的理论和实验技术,探 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详细描述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涉及更加复杂的理论和实验技术,探 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这一时期的物理学研究领域包括 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学等,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提供 了更加深入的视角。
05 物理前沿科技
CHAPTER
量子计算
详细描述
热学主要研究热量传递、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 相关。
光学
总结词
研究光现象的科学
详细描述
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等现象,以及光的产生和吸收等,应用广泛。
电学
总结词
研究电现象的科学
详细描述
电学主要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等电现象,以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等,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深远。
生活中的光学
总结词
光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看清世界到影像的呈现,都离不开 光的作用。
详细描述
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能够折射光线,使我们看到清晰的世界;摄影和电影技术则利用了 透镜和光线的反射原理,将影像记录下来并呈现给观众。这些都是光学原理在生活中的
应用。
生活中的电学
总结词
电学知识在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从家电设 备到通信技术,都离不开电的作用。

物理讲课示范教案模板范文

物理讲课示范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教学难点:1.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操作。

2.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力学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木板、钩码等。

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的情境吗?比如,我们拉绳子时,需要将两个方向的力合成一个方向。

2.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 力的合成: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一个力的过程。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2. 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以两个力的合力为例,演示如何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

-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步骤。

3.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演示。

-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强调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物理教学课件模板

物理教学课件模板

物理教学课件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初中/高中物理课程学生。

三、授课时间每节课45分钟。

四、授课教师XX学校物理教师。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勤奋、求实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的掌握;(2)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3)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

2、教学难点(1)物理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2)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注意事项。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通过生活实例、历史故事、趣味实验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提出与新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简要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搭建桥梁。

2、新知讲授(20分钟)(1)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为学生讲解物理概念、原理和公式;(2)结合实物、图片、动画等辅助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新课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解决问题;(3)鼓励学生分享探究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1)设计针对新课知识点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3)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姓名学号引言:1、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需要做这样一些事:①发现并,②与,③与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与,⑤分析与,⑥,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和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振动停止也就停止。

2、正在叫做声源,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练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声音,第一次是在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中传播的。

练习:☆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少0.29s(当时空气15℃)。

5、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

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

6.回声:①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②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在空气中人发声时,如果人到障碍物间的距离大于米,人就能听到回声。

如小于17米,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如:③利用回声测距离的方法:先测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的。

2、音调是指,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

3、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为,简称为赫,符号为。

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

4、响度是指,振幅指;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

还跟距发声体的有关,距发声体越,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5、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是,它由物体本身决定。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震耳欲聋,有理不在声高☆瓮声瓮气,闻期声知其人,隔墙有耳,少小离家老大回(三)令人厌烦的噪声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那些、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有产生的;噪声是指那些、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有产生的。

3、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dB。

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

为了保证人的正常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 。

5、、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在处控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2)在中(隔声、吸声和消声)(3)在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处控制。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或声音。

2、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的声波。

3、超声波具有、、等特点。

故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清洗、焊接、碎石、等方面、、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

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并将它作为的依据和的手段。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特点分别是:(☆水晶?水银?)物态变化与有关2、酒精灯的使用:⑴酒精灯的温度最高....用一只酒精灯去引.........;⑵绝对禁止....,应该用加热燃另一只酒精灯.......⑷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酒精灯时必须用盖灭不能吹灭;.......;⑶熄灭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扑盖..。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有.“高.”“低.”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4、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它的原理是利用制成的。

5、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为零度...度.,在0度到100度.....下的温度为100..,以标准大气压之间等分....,叫做,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为份.,每一等份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和;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要..............);待示数上升后再读数....,..(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玻璃泡..的上表面...。

(☆零上和零下..要与温度计中液柱...要仍与被测物体....,视线易错)7、体温计是根据性质..制成的,其测量范围是,测量时可准确到。

体温计不同与普通温度计的结构上的特点是:在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有一. 。

.这一特点决定体温计可以 读数..;也决定了体温计在使用前...应 。

(☆不甩的话,高对低错,只升不降,清洗时用酒精擦洗)③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像一道无形的玻璃墙,起保暖作用,使气温升高,这种现象叫 。

它使 上升、 频发。

④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乡村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点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为汽化和液化1、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②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电风扇旁的人,和干燥的温度计,玻璃泡上带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变化③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液体沸腾的特点..:温度 气泡 声音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纸锅烧水?煮稀饭时水烧开后,用小火?加快水沸腾的方法?(水放少,用热水,加盖子),洒精温度计不能测高温?④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 ;都需要 。

不同点...:蒸发在 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只在 下;蒸发只在液体的 发生,沸腾是在 同时进行的;蒸发是 的汽化现象,沸腾是 的汽化现象2、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液化 放 热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液化的实例(1) 水蒸气是人眼看不到的,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汽 成的 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如冬天哈气、热水冒气、冬天窗玻璃上的水珠(内侧);牙医的镜子,用前要烤烤,浴室的镜子,判断浴室里的冷水管和热水管,烧红的铁块,水蒸气烫伤更严重(2)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汽 形成的,如水管、缸外表面水珠、眼镜起雾;(3) 液化石油气是在普通温度下,用 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罐;(4) 火箭燃料液态氧、液态氢是采用 、 的办法把气体液化的。

火箭发射时的白气。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三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根据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将固体分为: 和 ;它们在热学上显著的区别是晶.体有.. :即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 ;而非晶体没有.....:即非晶体在沸腾蒸 发熔化和凝固时温度是变化的。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要放热.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熔点时有三种状态)☆、高烧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这是因为(夏天吃冰棍);北方的冬天,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可防止地窖里物品冻坏,这是利用用钨做灯丝,水银不能测低温,冰水混合物放到-2摄氏度的房间里,-5摄氏度的冰放在0摄氏度的水里升华和凝华1、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2、升华凝华的实例:碘的升华、冰冻物质的失水、霜是由于水蒸汽为小冰粒形成的、☆舞台获得烟雾效果就是利用干冰.....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中水蒸气的缘故;☆人工降雨就是利用撒在空中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时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汽成小水滴或为小冰粒形成的。

小冰粒下落过程中,降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火箭上的特殊材料。

(吸热升华,熔化,汽化)11.水循环a. 江河湖海、土壤中的水通过 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b 冰山上的积雪 ,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有的积雪 后变成水,流入江河。

c 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成小冰晶。

d.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e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 。

f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 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g.水的循环伴随着 的转移。

22、熟悉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1)用久的灯丝变细---- ; (2)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3)大雾消散--- ; (7)铁水变成铁锭---- ;(8)夏天吃冰棒解渴--- ;] (9)自来水管外“冒汗”--- ;(10)用久的灯泡发黑---先 后 ;(11)打铁淬火时有白气是先 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