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
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7a1e0602020740be1e9b5a.png)
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名词解释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活动有效进行必不可少的心理前提。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贯穿着积极思维的知觉,被称为“思维着的知觉”。
记忆:是故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迁移:已有的知识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原型启发:在解决问题时,因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方法的现象。
定势:(称心向)是人的心理的一种准备状态,使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法解决问题。
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变式:在组织学习感性材料时,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非本质的属性,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思维活动的方式不仅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受意志支配和调节的行动。
个性:之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指决定个体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
需要:个体和社会生活中所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动机:推动和维持人们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因。
学习动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因。
兴趣:人们探求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方面。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期中1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
《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7c56e9524de518964b7db4.png)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的科学之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如何发生的科学心理活动的发展性心理活动变化的线性与非线性⏹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想象:人脑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事物不在面前时,人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需要: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动机:引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特定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兴趣: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理想:符合客观规律的并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想象信念:人对于生活准则的某些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的意识倾向能力: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既是人脑的机能,又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人脑作为先天的物质基础,通过后天的社会影响和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的结果⏹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生理上有兴奋、整合、传导和统摄人体各个系统的作用心理上有感知信息、思维加工和调节运动的作用⏹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脑的结构和功能小脑、脑干、间脑、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人体的“最高司令部”,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二、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机能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大脑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刺激物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中的词汇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心理学》期末结业考核复习重点
![《心理学》期末结业考核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de186e336c1eb91a375ddf.png)
《心理学》期末结业考核复习重点一、填空题⒈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或边缘科学。
⒉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⒊华生的行为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及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的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即指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⒌大脑皮层被中央沟、顶枕裂和外侧裂三条重要的沟裂分为颞叶、顶叶、额叶和枕叶四个区,其中枕叶是视觉中枢。
⒍人的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构成;其中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三部分。
⒎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的反射,其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的暂时神经联系。
⒏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⒐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或通路),它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等构成的。
⒑根据有无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人的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或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或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亦称随意后注意)。
⒒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⒓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⒔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之一,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之一。
⒕有意后注意是指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⒖注意的品质特性有:注意的广度(范围)、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和注意转移。
⒗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它是在一瞬间(即1/10秒),人能清楚地意识到的对象的数量。
⒘注意的范围与紧张性有关,紧张性增强注意范围变窄(宽、窄),紧张性降低注意范围变宽(宽、窄)。
⒙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⒚注意分配的条件中,同时从事两种活动,有一种应熟悉;两种以上的活动,只能有一种生疏。
⒛人们在安静环境看书时,会感到桌上的座钟声时强时弱的“嘀嗒”响声。
期末心理学考试总结
![期末心理学考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b1d7c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2.png)
期末心理学考试总结引言: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深入理解。
期末考试是对我们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一个机会,通过总结和回顾来巩固知识、提高理解力。
本文将从认知、行为、人格和社交等多个方面总结心理学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和语言等心理活动的学科。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点:1.1 感知与知觉:感知与知觉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传递过程,以及感知过程中的常见误差和矫正方法。
1.2 记忆与遗忘:记忆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我们需要了解记忆的存储和提取过程,以及记忆的遗忘原因和控制方法。
1.3 语言与思维:语言和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高级形式。
我们需要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过程、特点以及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
1.4 解决问题和决策:解决问题和决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面临的认知活动。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问题解决的不同方法和思维技巧,以及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决策策略。
二、行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内容:2.1 学习和条件反射:学习是人类行为变化的基础,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学习和学习原则,例如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2.2 动机与情感:动机和情感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动机(生理动机、心理动机和社会动机)以及情感的分类和功能。
2.3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人类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和推断。
我们需要了解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对他人意图和动机的感知和解读的过程。
2.4 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人类行为受到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影响。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发展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群体中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变化。
三、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
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a68019227916888486d785.png)
一心理现象必考填空或判断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个体心理差异与知,情,意三大心理过程合起来就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喜怒哀惧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能力(一般能力,执行能力等)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等)性格(谦虚,乐群,自信,勇敢,毅力等)二心理学研究方法填空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和个案法等三感觉的相互作用填空或判断(一)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2,感觉适应:视觉的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3,感觉的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二)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3,联觉:色听现象“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了感觉的嗅觉适应。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属于感觉的适应现象举例子:(一)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例黑暗中的某个小光点,旁有易看,旁有强光刺激则难看1,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开灯关灯一秒以内,长点灯闪光,更短的则融合(一个闪烁的光源每秒闪烁超过10次,就会出现闪光融合现象,电影就是利用融合想象制作的)3,感觉适应:视觉的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黑暗中要适应一会才看到东西,太阳光太明亮也是)听觉(高音机器声,会发生适应现象,并且听觉感受器有明显丧失)肤觉味觉3,感觉的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例如两个灰色的小正方形,分别放在和白纸中央,黑色背景上的会亮些,白色会暗些,这叫同时对比,明度对比。
)(再如吃就觉得葡萄酸,吃了苦药觉得白开水甜)(二)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例如噪音听觉影响下,黄昏视觉的感受性降低为受刺激前的百分之20,轻微的肌肉运动或凉水擦脸,则提高。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盲人失去视觉可通过触觉阅读钞票上的盲文数字去识别,同理聋哑人。
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caee5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a.png)
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在大二的心理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点,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和整理思路。
一、认知心理学
1.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感知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方法
3. 注意和注意相关的现象
4. 认知控制过程、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5. 语言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6. 问题解决和决策心理学
二、发展心理学
1.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胎儿期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3. 婴儿期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4. 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5. 成人期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三、社会心理学
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自我和自我概念
3. 社会认知和社会认知的错误
4. 情绪和情绪调节
5. 性别和性别角色
6. 群体行为和集体决策
四、人格心理学
1.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人格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3. 人格特质的测量和评估
4. 人格心理学在职业选择、婚姻和家庭等方面的应用
5. 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五、临床心理学
1. 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评估和诊断
3. 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和方法
4. 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
5. 应激、创伤和危机干预
这些是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和备考。
同时,还要提醒你注意复习方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祝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心理健康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心理健康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61497afb0912a216147929f7.png)
(2) (3) (4)
学会称赞别人 学会微笑 寻找最佳新观念
(5) 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
(6) 培养乐观精神 (7) 经常使用自动的提示语 (二) 调控丰富我们的生活: (1) 读书 (2) 幽默 (3) 赏花 (4) 散步 (5) 运动 (6) 旅游 (7) 写日记 (8) 放慢速度 (9) 登高远眺 6 理性情绪调节法: ABC 理论 事件 A ——事件 B——情绪与行为的结果 C
( 2)温奇的需要互补理论
( 3)社会交换理论
( 4)同质性理论
( 5)墨斯登的刺激——价值——角色理论
( 6)克尔霍夫和戴维斯的“过滤”理论
5 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1 异性疏远期 -——异性接近期——恋爱期
6 青春期的性心理的表现:对性知识的追求——对异性的爱慕——产生性欲望和性冲动 7 青年的性行为:性自慰行为——爱抚——婚前性行为
四、社会资本的概念: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 这些资源与自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 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五、如何在大学中积累社会资本 1 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2 发现自己的“优势“ 3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4 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5 零存整取建立“关系网“ 6 社会资本的经营与整合
4 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 最后一章
1 职业生涯的概述 2 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虔诚
第五章 爱情与性心理
1 爱情三因论:动机成分、情绪成分、认知成分
2 恋爱的发展与持续:热情度先升后降
亲密感呈上升趋势 承诺上升并近乎持平
3 失恋心理及调适: ( 1)构建理性的认识
( 2)行为转移法,冲淡痛苦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094e3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2.png)
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2.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4.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5.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7.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8.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学科”。
9.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10.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11.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12.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13.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过程15.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或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17.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1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19.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2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21.青少年是指11、12岁~18、19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2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23.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2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二、选择、填空1.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期末必考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必考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0940a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1.png)
《心理学》期末必考考试知识点总结心理学导引第一章心理学概观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一、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2、科学的基本特征: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二、1、心理学的目标:(1)描述:客观地陈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只是将研究问题的有关现象呈现出来。
如认知能力和心理社会能力的发展趋势;(2)解释: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
如抑郁性别差异的ABC理论;(3)预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
如判别分析;(4)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如书写考试焦虑可提高考试成绩。
描述和解释属于理论任务,预测和控制则属于应用任务第二节心理学的方法一、科学方法的6个基本步骤:观察;对问题进行定义;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和检验假设;发表研究结果;建构理论二、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1)定义:是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
(2)优缺点:优点:适合特点的研究问题;所观察的行为是亲眼所见,其行为和心理很少干扰,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预期行为的出现;自然条件下行为难于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结果难于重复;观察结果易受无关因素影响。
(3)注意事项: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拟人化错误2、实验法:(1)定义: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从而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2)优缺点:优点:能控制无关变量,推论因果关系;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计划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可使某种行为在不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察验证。
缺点;有些问题无法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讨。
(3)典型概念:安慰剂效应:指没有实验操纵时,被试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3、相关法:(1)定义:了解两种变量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的方法(2)优缺点:优点:适合研究不容易被操纵或者因伦理学原因无法操纵的心理现象;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甚至做出预测。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b1af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3.png)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1. 生物心理学
- 神经元及神经传导
- 大脑结构和功能区域
- 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意义
- 神经系统的疾病和障碍
2. 认知心理学
- 认知功能及其神经基础
- 认知发展和认知过程(感知、注意、记忆、语言、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模拟
3. 社会心理学
- 社会认知及其作用
- 社会认知与人际关系
- 群体心理学
4. 临床心理学
- 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 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
- 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
5. 发展心理学
- 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
- 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
- 青少年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6. 行为主义心理学
- 条件反射和习得理论
- 操作条件作用和响应
- 心理治疗和行为调节
7. 心理测量
- 心理学测试评估原理
- 测试的分类和使用
- 量表开发和精神健康测量
8. 个性心理学
- 个性理论和分类
- 个性评估方法
- 人格障碍和治疗实践
以上知识点仅为心理学的部分内容,涵盖了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测量和个性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您做好期末考试的复习准备。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大学生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大学生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387b410bceb19e8b8f6baed.png)
心理学期末重点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善,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1. 快速性. 协调性开放性. 可塑性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过渡性。
动荡性。
社会性。
封锁性和文饰性。
关键期指的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识发展观。
是儿童主体的图式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同化和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
二、影响儿童认识发展的因素。
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4方面。
三、认识发展的阶段特点!!!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绪思绪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体性。
去自我为中心.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期)假设—演绎推理。
进行抽象思维。
系统思维。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中小学注意的发展目的性不断。
内容逐渐深化。
品质逐渐改善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
知觉的特性:整体性。
选择性。
理解性。
恒常性。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其内容可以是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
保持:是指已经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再认和回忆:再认和回忆是在不同条件下重现过去经验的过程,是检验记忆好坏的指标。
遗忘:是指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
![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https://img.taocdn.com/s3/m/59d664e8964bcf84b8d57b8e.png)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然(一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冯特事件: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方向--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注意的基本特征强度——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抑制无关、多余的活动。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2。
稳定的间接兴趣;3。
合理地组织活动;4.坚强的意志力.注意的特征;时间上的特征-—稳定性;数量上的特征—-广度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分散: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于其他的对象上。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补注意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同时进行的活动之间的关系,无关系—困难分配可以锻炼出来)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提高注意力的方法:1、养成午睡习惯2、进行头部按摩3、闭眼深呼吸,同时缓缓上下左右前后地活动头部4、嚼口香糖5、听没有歌词的舒缓音乐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什么事知觉:是多种感觉(视觉、听觉、动觉等)协同活动的结果是在已有经验参加之下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的加工是有注意参与的认知活动。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f63e2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2.png)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揭示心理的规律和原理。
心理学的知识点众多而复杂,本篇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将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学科。
以下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认知发展理论:- 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同水平。
- Lev Vygotsky的社会情境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例如通过合作活动和社会化教学来促进儿童思维发展。
2. 认知过程:- 知觉:研究人类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过程,包括感知的注意、选择、组织和解释等过程。
- 学习与记忆: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和记忆能力,包括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
- 概念与思维:研究人类的概念和思维能力,包括概念的形成和思维的逻辑推理等。
3. 注意与意识:- 注意的类型: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维持注意等类型。
- 意识的级别:研究人类意识的不同级别,包括清醒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等。
4. 言语和语言:- 语言的认知机制:研究人类语言的认知机制,包括语言的习得和理解等过程。
- 语言的处理:研究人类对不同语言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
二、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人格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人格的潜意识冲突和动机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稳定的个体差异和特质组成,如五个因素模型(外向性、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和开放性)。
2. 测量人格:- 人格测量方法:包括自陈式、观察、问卷调查和项目性测验等方法。
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e1aa67c77da26925c5b0fa.png)
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总结第一章心理学概说1.1897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科的成立。
2.亚里士多德《灵魂论》人类最早的心理学方面的著作。
3.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以把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4.辨证的心理观包括: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5.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是解释心理、意识、行为的一种独特的观点,也称为精神分析学派。
6.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是事实间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测验法: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心理状态概述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三项功能:①选择功能,注意能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并与当前活动任务一致的各种刺激,抑制并排除那些无意义的、附加和无关的刺激。
②保持功能,注意可以是其对象的映像和内容在意识中保持下来,直到完成活动或任务为止。
③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能使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过程,监督所从事的活动,使其朝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
3.依据,注意产生和保持的有无目的性和不同的意志努力程度,可以分为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客观因素,①刺激物强度的想对性;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③刺激物的变化性;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主观因素,①人的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兴趣和价值观等;②人的心境如何,精神是否健旺,身体疲劳与否,对事物有无期待,以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等。
江汉大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江汉大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68624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b.png)
江汉大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行为和心理过程B. 心理疾病C. 神经科学D. 人类行为学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哪一方面?A. 意识B. 潜意识C. 自我意识D. 社会意识3.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知觉B. 记忆C. 情绪D. 语言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基础的需求是什么?A. 自我实现B. 安全需求C. 生理需求D. 尊重需求5. 以下哪个选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A. 重视内省法B. 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C. 研究意识流D. 研究潜意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心理学的三大分支包括_______、_______和应用心理学。
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_______提出的。
8. 情绪智力(EQ)的概念是由_______首次提出的。
9.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7到11岁之间通常处于_______阶段。
10.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_______的重要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什么是心理测量学,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12.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并解释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功能。
13.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
15. 论述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16. 阅读以下案例:张华是一名大学生,最近因为期末考试压力巨大,出现了失眠、焦虑等症状。
请分析张华可能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C4. C5. B二、填空题6. 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7. 费斯汀格8. 戈尔曼9. 具体运算10. 模仿三、简答题11. 心理测量学是应用统计学原理研究心理现象的一种科学方法,它通过心理测试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特质和能力。
大学心理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大学心理学必考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03738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4.png)
大学心理学必考知识点大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既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奥秘,又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
在大学心理学的学习中,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并介绍大学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学习过程的学科。
在大学心理学考试中,以下几个知识点是重点考查的:1. 注意力:注意力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久注意等几个方面。
大学生应该了解注意力的特点、类型和影响注意力的因素。
2. 学习与记忆:学习和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记忆策略对知识获取和记忆保持的影响是必须掌握的。
3. 思维方式:人类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如概念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等。
大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思维方式的本质和运用。
4. 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了解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的结构以及语言障碍对人类沟通的影响是必要的。
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在社会中表现和互动的学科。
在大学心理学考试中,以下几个知识点是常见且重要的:1. 人际关系:人类的社交行为和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大学生应该了解人类的社交需求、人际关系的类型和发展,并了解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的感知、理解和判断过程。
了解社会认知的各个方面,如人类对他人的印象形成、社会归因和社会决策等是必要的。
3.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群体的形成、发展和解散等过程。
大学生需要了解群体行为的原因和特点,并理解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4. 感知与态度:人们的感知和态度对其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感知过程和态度形成的原理,以及这些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的影响是必考的。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胎儿时期到晚年时期发展过程的学科。
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精心整理).docx
![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精心整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fd3349dda38376bae1fae00.png)
心理学的研究目标1.描述:客观地呈现所研究问题的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造成事实的原因。
2.解释:揭示客观事实形成的原因,分析现象I'可的因果联系。
3.预测:根据己有的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将來发生的可能性。
4.控制:采取有效措施,使事物朝着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少到最小。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指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対象的行为,从而了解观察对象的特征或规律的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控制无关变量,系统地操纵自变暈,观测因变暈随自变暈改变而受到的影响,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杲关系的方法。
3.相关法: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的方法。
4.调查法:指预先拟定所要了解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冋答这些问题,以获得研究所需资料的方法。
5.个案法:指对某个人或某个团体(一个团队、企业、家庭或班级等)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的方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冯特在该校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屮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实验心理Z父”“心理学Z父”2.科学心理学产生两大源头:①西方古典及近代哲学②18世纪的西方生物学和生理学3.古希腊亚里士多徳《论灵魂》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的种类及功能等笛卡尔唯理论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身体和灵魂一起引起心理活动“天赋理论”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的,而是由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洛克经验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外部经验:感觉内部经验:反省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许多观念吋科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5.缪勒:大脑的功能是分区专用的,神经细胞之间由电化作用产生神经冲动赫姆崔兹:提出色觉理论和听觉理论费希纳:提出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物理刺激量的变化与感觉经验变化的数量关系三人奠定了后来生理心理学的基础现代心理学的流派1.结构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分析意识的元素。
2023年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2023年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8509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a.png)
2023年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心理学期末考试的复重点,帮助您有针对性地进行复准备。
以下是需要重点复的内容:
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方法
- 经典心理学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 重要的心理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成果
- 当代心理学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
3. 认知与知觉
- 注意、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
- 记忆和研究的过程和机制
- 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
4. 情绪与动机
- 情绪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 动机和驱动力的概念和理论
5.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评估方法- 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
- 群体心理学和集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6. 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评估
- 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 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7. 应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工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内容- 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实践技巧
请根据以上重点内容进行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全面复相关知识点。
祝您顺利通过2023年心理学期末考试!
注:本文档仅提供复习重点,具体考试内容以教师要求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然(一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冯特事件: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方向——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注意的基本特征强度——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抑制无关、多余的活动。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2.稳定的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4.坚强的意志力。
注意的特征;时间上的特征——稳定性;数量上的特征——广度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分散: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于其他的对象上。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补注意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同时进行的活动之间的关系,无关系—困难分配可以锻炼出来)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提高注意力的方法:1、养成午睡习惯2、进行头部按摩3、闭眼深呼吸,同时缓缓上下左右前后地活动头部 4、嚼口香糖5、听没有歌词的舒缓音乐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什么事知觉:是多种感觉(视觉、听觉、动觉等)协同活动的结果是在已有经验参加之下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的加工是有注意参与的认知活动。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也不相同。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闪光融合:连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使人们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刚刚能够引起融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叫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视觉后像:在光刺激视觉器官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能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感觉后像: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人能停止一段时间的现象叫做感觉后像。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或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叫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联觉: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
知觉特性:1、整体性(把刺激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知觉的组织化,根据以往的经验)2、选择性(从N个刺激物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刺激物为对象,使其余的刺激物成为背景,从而获得某刺激物的清晰影象的过程)3、理解性(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说明知觉的对象,并给予命名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4、恒长性: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个体的知觉对原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空间知觉:1. 形状知觉。
2. 大小知觉。
3. 方位知觉。
4. 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既深度的知觉,他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深度线索:(1)生理线索(2)双眼线索(3)单眼线索运动知觉包括: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3.运动幻觉似动知觉:将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知觉为运动的。
当先后呈现的时间间隔大于0.2秒时,先后呈现;小于0.03秒时,同时呈现;间隔0.06秒左右产生运动知觉错觉:是知觉者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产生的歪曲性反映。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1、识记 2、保持 3、再现或再认记忆系统:感觉记忆:又叫感觉登记,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之后的感觉暂留现象短时记忆:贮存时间: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
编码方式:主要以言语听觉形式进行编码,近年来发现存有少量视觉、语义编码。
容量:7±2个组块。
组块是人们生活中一个熟悉的记忆单位,即把几个小单位组成大单位。
遗忘机制:如未得到重复就会消退,且不能自动恢复;如果进行重复或强化便可进入长时记忆阶段。
影响遗忘的因素:1、时间因素2、材料的重要性3、材料的性质(有意义、形象、熟练)4、材料的数量、学习的程度5、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的学校的材料的干扰作业)、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表象+想象: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想像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内隐记忆:睡眠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特点:第一阶段:入睡期第二阶段:浅睡期第三阶段:中度睡眠期第四阶段:快速眼动睡眠思维的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间接性是建立在概括性的基础之上的发散思维的特点:流畅性——指发散的量,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变通性——指发散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特性——指发散的新奇成分,指对刺激能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
个性倾向性:是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性行为的动力系统。
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与选择。
它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个性因素。
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信念个性心里特征:是个性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心里特征:气质、性格、能力马斯洛的需要理论:1、人的需要由七个等级构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称为匮乏性需要高级需要的满足能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产生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
因而,也称为成长性需要。
3、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
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的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
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积极意义:1、该理论比较客观地概括了人的需要发展的实际情况,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特征。
2、该理论将人的需要看做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特征。
3、这个理论在教育和管理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缺陷:1、虽然马斯洛用“似本能”来代替“本能”的概念,用以说明人类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
但是他却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
这就把人的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
2、他的需要发展模式与某些实际情况不相一致,例如,有些人虽然缺乏基本需要的满足,但仍有所创造;有些人为了某种理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3、该理论脱离了社会历史条件,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谈个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是不可取的。
4、它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动机的含义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指人的行为动机。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韦纳的归因理论兴趣品质 1、兴趣的倾向性2、兴趣的广泛性3、兴趣的持久性4、兴趣的效能 主观体验 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外部表现 情绪与情感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通常称之为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s )。
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与语音语调表情。
表情既是传递情绪情感体验的鲜明形式,也是情绪和情感体验的重要发生机制。
心境 含义: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基本的情绪形式 1.快乐 2.愤怒 3.恐惧 4.悲哀应激含义:由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三维度不稳定的 可控的 四因素 运气好坏动机冲突:(动机斗争)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了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活动动机,不可能都获得满足是所产生的心理矛盾。
(1)双趋冲突即指一个人面临两个有相同吸引力的目标,但又不可兼得而只能选取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2)双避冲突即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威胁,但又不可能同时躲避,必须面对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
3)趋避冲突既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有吸引和排斥两种力量,但必须取舍决断的矛盾心理状态。
(4)多重趋避冲突指两种或两种趋避冲突混合的一种复杂模式。
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 3、坚持性 4、自制性意志的培养1 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2 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 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性适宜的工作社交工作、推销员、采购员、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新闻记者、演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改变气质是不可能。
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缺点,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使他们不断克服自己气质的缺点,发展其优点。
对于不同气质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要教育学生正确剖析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行为的自我修养,克服自己气质的消极面、发扬其积极面。
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
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为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胆汁质的人择业时,主动性强,具有竞争意识,通常倾向选择且适合于竞争激烈、冒险性和风险性强的职业或社会服务型的职业。
胆汁质的人择业时,主动性强,具有竞争意识,通常倾向选择且适合于竞争激烈、冒险性和风险性强的职业或社会服务型的职业。
多血质的人择业时,积极主动,热情大方,善于推销自己,适应性强,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通常适合于出头露面、交际方面的职业。
粘液质的人择业时,沉着冷静,目标确定后,具有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韧性,从而弥补了其他素质的不足。
抑郁质的人择业时,思虑周密,有步骤,有计划,一般较适合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等。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1)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2)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
性格测量㈠自然实验法:㈡交谈法:㈢问卷法:㈣投射法: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1空间智力 2音乐智力 3言语智力 4逻辑数学智力 5人际智力 6内省智力 7身体运动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