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能量的获得一

合集下载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8. 蓝色箭头表示: 该能量是散失到系统外的,不能再利用的能量
9. 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10.能量传递的效率: 10%~20%
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计算
选取最短食物链
消费 者获 得的 能量 最多 最大的传递效率20%
选取最长食物链
最少 最小的传递效率10%
五、能量金字塔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 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B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 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4.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它们共 同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其各种生物 所含能量如表5-1。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呼吸作用
生产者
(植物) 遗体 残骸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分 解 者
被下一营养级 的生物所利用

….
粪便
初级消费者 摄入
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分 初级消费者 解 同化 呼 者 去路: 遗体 吸 利 用于生长 呼吸作用消耗 发育和繁殖 用 残骸 失散 呼 分解者分解利用 次级消费者 吸 下一营养级摄食 摄入 散失
能量是如何流动的?从哪里开始研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94页,并 分析下面的问题: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请阅读并讨论: ⒈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 太阳光能
2.起点: 生产者 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 3.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 2.能量流动的起点和渠道是什么? 能的总量(约占1%)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 第2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 第2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第八页,共十八页。
3.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的结果才可 靠?为什么?
不可靠。重复多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偶然(ǒu rán)因素的影响。
12/12/2021
第九页,共十八页。
以上是某小组(xiǎozǔ)同学的设计,与你设计的有何不同? 哪一个更好?
该同学设计的好。将试管换成了锥形瓶,种子及锥形瓶 外加了金属套包起来。
12/12/2021
第十页,共十八页。
探究二
能量(néngliàng)的释放
12/12/2021
有机物氧化 (yǎnghuà)分解释 放能量
第十一页,共十八页。
分析(fēnxī)讨论
1.剧烈运动时,人的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快加强,这些变化 有何意义?
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多,需要及时补充能量,同时,消 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增多(zēnɡ duō),心跳、呼吸的变化维 持能量消耗和释放之间的平衡。 2.有机物在体内分解与在体外燃烧,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都是分解有机物,都需要氧,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12/12/2021
第十二页,共十八页。Fra bibliotek探究三
影响(yǐngxiǎng)能量消耗的因 素
1.人在一天中消耗的能量(néngliàng)与
哪些因素有关?
2.每天摄取的食物越多越好吗?
12/12/2021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03 本课小结
量人 体 怎 样 获 得
入量低于11340千焦,他会变得怎样?_____消__瘦_。
(4)食物中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______,这种 糖类
物质来源于绿色植物的_________。
光合作用

2 第二节 能源的利用方式 第三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四节 能源与环境

2 第二节 能源的利用方式  第三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四节 能源与环境

第二节能源的利用方式第三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四节能源与环境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1.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2.了解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到人类珍惜和保护能源和资源的必要性.3.了解我国的能源状况,认识到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一、能源的利用方式1.化石能源:主要是石油、煤炭、天然气等.2.新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2.能量转化(转移)的方向性(1)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有些是可以自然发生的,有些则不能.(2)能量的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虽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能源变成不便于利用的能源.(3)能量的耗散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三、能源与环境1.能源的分类(1)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2)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潮汐能等.2.能源与环境3.环境污染的危害4.环境保护(1)防治生产和生活的污染.(2)防止建设和开发的破坏.(3)保护自然环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任何能量之间的转化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2)因为能量守恒,所以我们不需要节能.()(3)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不可逆性.()提示:(1)√(2)×(3)√2.(多选)(2020·金陵中学高一期中)关于能量和能量耗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客观过程的方向性B.能量耗散表明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C.能量守恒,不可消失,所以没有必要节约能源D.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能源可以很方便地循环利用解析:选AB.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规律,能量耗散过程中能量也是守恒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客观过程具有方向性,故A正确;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有些能量耗散到空中无法再次回收和利用,因此能量耗散表明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故B正确;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即指能量在转化和转移中总量保持不变,但能量在转化中具有方向性,不能循环利用,所以我们需要节约能源,故C、D错误.探究一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适用范围: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各种自然现象中普遍适用的一条规律.2.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多选)(2020·华南师大附中高一月考)如图,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当小车运动的位移为s时,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最右端,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f)(s+l)B.这一过程中,物块对小车所做的功为f(s+l)C.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系统产生的内能为flD.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系统增加的机械能为Fs[解析]对物块分析,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位移为l+s,根据动能定理得:(F-f)×(l+s)=12m v2-0,则知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f)(l+s),故A正确;对小车分析,小车相对水平面的位移为s,根据动能定理得:fs=12M v′2-0,则知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fs,故B错误;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系统产生的内能为Q=fl,故C正确;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知:外力F做的功等于小车和物块增加的机械能和摩擦产生的内能之和,则有:F(l+s)=ΔE+Q,则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ΔE=F(l+s)-fl,故D错误.[答案] AC[针对训练1] (2020·泉州十六中高一月考)如图所示,一小孩从公园中粗糙的滑梯上自由加速滑下,其能量的变化情况是( )A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B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少C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守恒解析:选 B.小孩加速滑下,高度不断减小,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加;小孩在下滑过程中与滑梯摩擦生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导致机械能总量减小,而总能量不变,故B 正确,A 、C 、D 错误.[针对训练2] (2020·山东济南一中学业考试)某地强风的风速约为v ,空气的密度为ρ,如果把通过横截面积S 的风的动能完全转化为电能,则用上述已知量计算电功率的公式为( )A .P =12ρS vB .P =12ρS v 2C .P =12ρS v 3D .P =12ρS v 4解析:选C.风能转变为电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 v 2=Pt其中m =ρV =ρv tS联立解得P =ρv 3tS 2t =12ρS v 3A 、B 、D 错误,C 正确.探究二能量转移或转化的方向性(多选)在能源消耗的过程中,我们无法把一些能源消耗产生的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作能量的耗散.对于能量耗散理解正确的是() A.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不断地减少B.能量耗散遵循能量守恒定律C.能量耗散说明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但能量却可以凭空消失D.能量耗散从能量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解析]能量耗散是能量变成了无法收集利用的内能,能量不会减少,A错误;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整个自然界,物质能量变化必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B 正确;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C错误;能量耗散是一个宏观过程,代表着能量向不可收集利用的方向转化,D正确.[答案]BD[针对训练3]市面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如图所示).在阳光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凉爽.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A.太阳能→电能→机械能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C.电能→太阳能→机械能D.机械能→太阳能→电能解析:选A.电池板中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小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针对训练4]关于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能量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不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B.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一个物体能量增加,必然伴随着别的物体能量减少D.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证明了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解析:选 A.能量可以在不同物体之间转移,也可以转化,但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探究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如何正确理解能量耗散和品质降低(1)各种形式的能最终都转化为内能,流散到周围的环境中,分散在环境中的内能不管数量多么巨大,它也只能使地球、大气稍稍变暖一点,再也不能驱动机器做功了.(2)从可被利用的价值来看,内能较之机械能、电能等,是一种低品质的能量.由此可知,能量耗散虽然不会导致能量的总量减少,却会导致能量的品质降低,实际上是将能量从高度有用的形式降级为不大可用的形式.(3)能量耗散导致可利用能源减少,所以要节约能源.2.能源的分类(多选)(2020·杭州学军中学高一期末)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能源是有限的,无节制地使用常规能源,是一种盲目的短期行为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同时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不断开发新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解析]能源是有限的,比如常规能源,所以无节制地利用常规能源是一种盲目的短期行为,故A正确;能量都转化为不能利用或不易利用的能源,这样会减少可利用资源的数量,因此应该节约能源,故B错误;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同时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故C正确;不断开发新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根本途径,故D正确.[答案]ACD[针对训练5](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B.因为能量守恒,所以“能源危机”是不可能的C.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D.能源的利用受能量耗散的制约,所以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解析:选AC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故A正确;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不能反过来转化,能量虽然符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但其在转化过程中是有方向的,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虽然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能源的利用受能量耗散的制约,所以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故B 错误,C、D正确.[针对训练6](2020·扬州市大桥中学高二期中)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生活物资、垃圾的焚烧,为了控制污染,我们必须节约及高效利用资源.关于能源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的石油、煤炭等资源可供人类永久使用B.能量被使用后就消灭了,所以要节约资源C.人类应多开发与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资源D.能量耗散说明自然界的能量正在不断减少解析:选 C.煤、石油虽然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但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能量被使用后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能量并没有消失,故B错误;太阳能和风能,包括水能等都是可再生资源且为清洁能源,应该尽量开发,故C正确;能量虽然守恒,但有些能量使用以后不可能再被利用,所以要节约资源,但能量不会减少,也不会被消灭掉,只是形式发生转变,故D错误.1.(多选)关于能源和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地球上的能源永不枯竭B.能源的利用过程中有能量耗散,所以自然界的能量在不断减少C.能量耗散遵循能量守恒定律D.人类在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所以能量可以被创造解析:选ABD.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但提供能量的物质即能源是有限的,是会枯竭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能源的利用过程中有能量耗散,但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自然界中的能量不会减少,故B错误,符合题意,C 正确,不符合题意;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故D错误,符合题意.2.(多选)关于煤、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的共同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少一点C.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D.污染环境的能源解析:选BC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污染环境的能源,来源可追溯到太阳能,故B、C、D正确.3.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以下做法中不符合这个理念的是()A.夏天天气炎热,空调的温度调得越低越好B.把家里不好用的燃气热水器换成太阳能热水器C.出行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D.随手关灯,关掉较长时间不使用的电脑和电视解析:选 A.夏天天气炎热,空调温度调得越低电能消耗越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A不符合“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燃气热水器消耗的燃气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的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属于绿色能源;选择公交出行有利于减小碳排放,减少污染;随手关灯等习惯有利于节约能源,B、C、D都符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4.(2020·莱州一中高二月考)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石能源是清洁能源;水能是可再生能源B.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方向性C.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由于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所以不需要节约能源D.能量耗散现象说明: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虽然能的总量并不减少,但能量品质降低了解析:选D.化石能源不是清洁能源;水能是可再生能源,A错误;在自发状态下,能量传递具有方向性,B错误;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虽然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是能源的品质在降低,所以还需要节约能源,C错误;能量耗散现象说明: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虽然能的总量并不减少,但能量品质降低了,D正确.5.(多选)(2020·江苏西亭中学高一期中)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球静止在O点正下方时,球心到O点的距离为l.图中实线c是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圆弧.现用水平力F拉球,使球缓慢运动的过程中()A.小球可能沿图中曲线a运动B.小球可能沿图中曲线b运动C.水平拉力做的功等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D.水平拉力做的功一定大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解析:选BD.拉力水平,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弹簧的长度应变大,所以小球轨迹可能沿图中曲线b运动,不可能沿曲线a运动,A错误,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拉-W G-W弹=0,所以水平拉力做的功等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和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C错误,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67北师大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67北师大PPT课件

名称和颜色分别是 D(
)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黄色的叶黄素
C.蓝绿色的叶绿素a D.黄绿色的叶绿素b
5.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
素分离,会看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
的色素是 ( A )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黄色的叶黄素
C.蓝绿素的叶绿素a D.黄绿色的叶绿素b
6.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
(2)加入少许SiO2 、CaCO3, 再加入10毫升无水乙醇,
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 SiO2——使研磨充分 • CaCO3 ——中和酸性物质,
防止色素被破坏 • 无水酒精——溶解色素
(3)过滤:将研磨液迅 速倒入玻璃漏斗(基部放 置单层尼龙布),获取绿 色滤液,及时用棉塞将试 管口封严。
过滤叶脉及 二氧化硅等 防止乙醇挥发, 叶绿素氧化分 解
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呢?
利用水绵做试验材料。水绵不仅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 体,而且螺旋分布于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
利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水绵细胞中 释放氧气的部位。
利用棱镜将可见光分成7色连续光谱,便于观察出好氧 细菌集中分布在哪些色光区,从而知道叶绿体中的色素 主要吸收哪些色光进行光合作用.
3、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养料的制造车间”、“能量的转
1880年,恩格尔曼的实验
水绵和好氧 细菌的装片
隔绝空气
黑暗,用极细光束照射
完全暴露在光下
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 氧是由 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
场所。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恩格尔曼又一个实验
这一实验又说明了什么?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吸 收强度不同,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几乎不吸收绿光。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能量的获得》说课教学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能量的获得》说课教学课件
代谢与平衡



第4节 能量的获得
-









知识点 1 氧化供能
1.人体内组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可将有机物分解,从中获得
生理活动所需要的( A )
A.能量
B.有机物
C.无机物
D.二氧化碳









2.糖类等物质的燃烧,与它们在体内氧化相比,不同点是(D )
A.前者有氧气参与反应,后者不需要









4.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是
( A )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有毒
害作用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烂根
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遭到毒害
D.土壤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到低温损害









5.接力赛上,部分运动员因某些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感到
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
图B4-4-1
C.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解析] 制作果酒时,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当通入氧气时,酵母菌
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当通入其他气体时,酵母菌可以进行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可以通过改变通入气体种类,研究呼吸
( C )

人教生物必修1第5章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

人教生物必修1第5章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
车胤囊萤
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 ,但由于家贫没有钱点灯,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 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 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油灯呢!他就借着萤火虫 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二.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 酶1 酶2
ADP +Pi +能量
三.ATP的来源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四.ATP的利用
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知识迁移:
海洋里有一种软体动物枪乌贼,它有 巨大的神经细胞,能不断吸收K+,科学 家做过实验:用一种有毒物质使其神经细 胞中毒,吸收的功能就消失。如果注入一 种物质X,神经细胞又能恢复不断吸收的 功能,一直到这种物质消耗完。请回答: (1)注入的这种物质X是 ATP ,其结 构简式可表示为 A—P~P~P 。 (2)神经细胞吸收的方式是 主动运输 , 此物质的吸收除需要注入一种物质A外, 还需要 载体 。
动物和人
绿色植物
5、合成ATP过程中,需要哪些物质?需要什么条件?
6、所需的能量从哪里来?
ADP + Pi + 能量 (合成)酶
资料: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合成ATP的 能量来自于细胞呼吸时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对于绿色植 物来说,除了依赖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外,在叶绿体内进 行光合作用时,ADP转化为ATP还利用了光能。
条件下直接形成
C、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ATP转变为ADP的反应是可逆的
练一练
7A.T对P 于酶酶反A应D式P:+Pi+能量,以下提法正确的是(A )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第 54 页]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 程,有的生态系统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 )
2.[第 54 页]可以把一个营养级中的所有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能量流动, 也可以把一个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能量流动。 ( √ ) 3.[第 55 页]太阳输送到地球的能量大多数被第一营养级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 有机物中。 (× )
2022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明确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逐步完 善物质与能量观。
2.通过探究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掌握定量分析法等科学分析方法,提升科学探究 素养。
3.通过探究学习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1)计算某一生物所获得的最多(最少)的能量规律(设食物链为 A→B→C→D):
已知
D营养级
净增重M
A营养级
净增重N
问题
至少需要A营养级多少(设为N1) 最多需要A营养级多少(设为N2) D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设为M1) D营养级至少增重多少(设为M2)
求解思路
N1=M÷(20%)3 N2=M÷(10%)3 M1=N×(20%)3 M2=N×(10%)3
(2)涉及多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计算时,若根据要求只能选择食物网中的 一条食物链,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其规律如下: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参考如下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一般在群体营养级水平上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B.研究流经某一种群的能量时,要考虑到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 C.模型中的“能量输入”就是指捕食者的捕食 D.模型中的“能量散失”主要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高一生物第4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导学案北师版

高一生物第4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导学案北师版

NO:15 南州中学高一生物学案班级______小组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课题章节第四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设计人:周长林审核人:审批人:教学时间: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的环境因素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认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学习三、能力目标1、树立内因与外因辩证唯物观,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CO2、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物质含量的变化学习方法:自学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性学习法、评价法一、揭示目标,学法指导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例1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

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C.丙组装置内的CO2 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例2 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_____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光合速率也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

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右图①。

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右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边练边清巩固提升1.(2009年广东理基)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 )A.O2 浓度过低B.O2 浓度过高 C.CO2浓度过低D.CO2 浓度过高2.如图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二光能的转换——光合作...》38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二光能的转换——光合作...》38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生物》课中已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

这些知识、经验和技能是学好本节内容的重要基础。

对于光合作用中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的学习学生会有些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七、教学策略1.对多个实验进行有效的整合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有一系列的实验,学生学习这些探究实验的过程也就是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过程。

有些实验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就有所接触,对于这些探究实验的学习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讨论,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通过对反应式中元素的来源和去向的探究把学生引入鲁宾、卡门实验和卡尔文实验的学习,这两个实验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较为陌生,教师先讲授实验过程,再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体验、感受科学家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

2.对教材中的某些知识做了适当的调整在讲授探究氧气来源的实验时穿插介绍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内容;在讲授探究碳元素的转移途径的实验时穿插介绍暗反应的内容,这样处理不仅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于学生把握它们的联系;还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2、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2节 能量的获得
二 光能的转换—光合作用
1771年,(英)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A组 :
B组 :
说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产生O2。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 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着能量 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光合作用
6CO2+12H2O
(6)能量变化: 光能
电能
活跃的化学能
2.碳反应阶段
主要是将CO2转化成糖类,同时将ATP和NADPH (1)作用: 中的化学能转化成储存在糖类化合物中的化学能。 (2)场所: 叶绿体内的基质中 (3)条件: 多种酶参与
(4)过程: ①CO2的固定:CO2+C5
NADP+ NADPH 供氢 酶 酶
(CH2O)
C.光
D.光
ATP
AD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H2O)
ATP
再见
答案:D
练习
2.将一株植物培养在H218O中并进行光照,过一 段时间后18O存在于( ) A.光合作用生成的水中 B.仅在周围的水蒸气中 C.仅在植物释放的氧气中 D.植物释放的氧气和周围的水蒸气中
答案:D
3、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流动的大
致途径是
A.光 B.光 色素 色素 ADP

C)
(CH2O) (CH2O)
能 量 三 步 形 曲 式
(二)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项目 场所 条件 反应产物 光反应阶段
叶绿体中类囊体膜上
碳反应阶段
叶绿体的基质中
光、色素、酶 NADPH、ATP、O2
水的光解:

多种酶 有机物、ADP、Pi、 NADP+

第三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你听说过“一山不容二虎”这个谚语吗?请你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解释这个谚语中 的道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具有什么特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活动1 认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依据下面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分别 是什么? 【提示】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食物链和食物网。
2022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明确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逐步完 善物质与能量观。
2.通过探究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掌握定量分析法等科学分析方法,提升科学探究 素养。
3.通过探究学习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
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3.珠江三角洲某一桑基鱼塘使用蚕粪作饲料来喂鱼。假设蚕同化的能量为105 kJ,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鱼从蚕同化的能量中获得的能量为(A )。
2.能量的传递、转化和散失: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② 呼吸作用 中以 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③ 生长、发育和繁殖 等的生 命活动,其中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的形式被④ 分解者 分解;另一部 分则被下一营养级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⑤ 下一营养级 。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⑥ 单向 的;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⑦ 递减 ,能 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⑧ 10%~20%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 不超过⑨ 5 个营养级。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二光能的转换——光合作...》208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二光能的转换——光合作...》208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一、教学内容分析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让学生学习几位科学家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巧妙之处,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并能受到科学家敢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的熏陶,领悟科研方法。

为以后深入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解题思路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光合作用的概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已然具备光合作用的知识基础和兴趣,但由于本节所涉及的内容是实验设计的开始和关键,学生还缺乏实验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1.说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2.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3.尝试分析实验、设计实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4.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科学家们的智慧力量。

5.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实验、继承、争论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萨克斯实验、恩格尔曼实验和鲁宾-卡门实验的实验分析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真正领悟探究实验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很好地运用到设计实验中。

五、教学策略通过观察、阅读、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展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科学思维方法的目标。

六、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依据引入介绍198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科学家戴森霍费尔,明确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眸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去初步揭开光合作用之谜。

学生倾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导入新课。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出示资料17世纪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

讲述果真是来自土壤吗?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实际上只是一个经验上的推测,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教材P74~P75)1.能量的获得:(1)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

(2)草食动物:通过摄食获得有机物,同时获得能量。

(3)肉食动物:通过捕食草食动物获得能量。

2.途径:沿食物链依次流动。

3.特点:沿食物链各环节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4.生物体数量与能量关系(能量金字塔):越向食物链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贮存的能量也愈少。

5.图示举例:6.请写出【情境思考】问题的答案。

提示:选第一种。

理由:第一种选择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小组合作分析:“万物生长靠太阳”,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什么?提示: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输入生态系统中,开始了能量流动。

【微点思考】如何理解“一山不容二虎”?提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处于最高营养级的老虎数量是最少的。

【活学巧记】食物链中各成分与营养级的比较草(生产者)——第一营养级↓食草昆虫(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蜘蛛(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鸟(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猫头鹰(四级消费者)——第五营养级【易错点拨】生物体能量的四大去向(1)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2)排泄物、尸体等带走一部分能量;(3)通过食物链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能量;(4)剩下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教材P76~P77)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呼吸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e.动物摄食。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2)物质进入生物部分: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来自无机环境,绿色植物将从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物质构成植物体,并使这些物质进入食物链。

(3)物质返回无机环境:生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又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44北师大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44北师大PPT课件
并且白天也开灯,有什么好处?
(4)温室的顶棚用红色玻璃还是绿色玻璃好?
叶绿体 色素
吸收可见 的太阳光
叶绿素主要吸收 红光、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问 题: 1.为什么树叶一般都呈绿色?
叶绿素占叶绿体色素的3/4,叶绿素对绿光吸 收量少,绿光被反射出来,叶绿体呈现绿色。
2.秋天为什么叶子会变黄?
叶绿素解体。
2.海洋里的藻类为什么五颜六色? 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藻类本身的颜色是反射出来的光。
海水的浅层的绿藻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反 射出绿光; 海水深层的红藻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反射 出了红光; 褐藻反射出黄色的光。
探究活动三: 阅读P99页第三、四段思考: 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什么结构中呢? 1.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的结构:
2.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所 以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 色光源。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为什么 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①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 4400亿吨有机物; ②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储存的能量 约为7.11×1018kJ,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 240000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出的电力。
2.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阅读P97页 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①色素提取的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是有
机物,能溶解在有机溶 剂乙醇中,从而分离出来.
分离色素
②色素分离的原理: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溶解度不同, 溶解的度高 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快,反之则慢。因而,不 同的色素会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提取(无水乙醇)、分离(层析液)

第二节能量守恒定律

第二节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 5×104 J ;放热。 2.生活中到处可见能量转化的事例,试说明下列实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 的? (1)一根火柴正在燃烧; (2)用太阳灶将一壶水烧开; (3)一台正在运转中的电风扇; (4)一个人用锤子敲打一根铁条; (5)一个在地面上转动的陀螺,速度不断减小; (6)一位同学捡起一块石头,向远处扔去; (7)一个荡秋千的人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8)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发动机熄火后,速度越来越小,最后 停止; (9)子弹从枪中发射出去,射穿靶子,射入墙里; (10)用柴油水泵把水从井里抽上来浇地。
压缩机是电冰箱的“心脏”,它消耗电能对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做功, 将气态制冷剂压缩。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忽略热传递,由于压缩机对制冷 剂做功,所以使制冷剂的热力学能增加,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如p ≈ 9.2× 105 Pa,t ≈ 46 ℃)。
物理 (通用类)
这种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来到冷凝器,由于制冷剂的温度比外界空气 高,因此向空气放热,热力学能减少,被冷却而凝结成常温高压的液体(如p ≈ 9.0×105 Pa ,t ≈ 37 ℃)。
不论空调器如何运转,它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力学能加上压缩机所消耗 的电能总等于向高温热源放出的热力学能,即在整个能量转化过程中,能的 总量是守恒的。
物理 (通用类)
练习3-2
1.空气压缩机的活塞对空气做了2×105 J的功,同时空气的热力学能增 加了1.5×105 J,这时空气与外界传递的热量是多少?是吸热还是放热?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 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 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这是自然界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定律之一,也是 各种自然现象都遵循的普遍规律。任何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都被证明 是错误的。

第三章__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笔记要点

第三章__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笔记要点

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知识要点第1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1、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工作所需的电能来自哪里?太阳能(光能)→化学能→电能 (光电电池:太阳能(光能)→电能)2、间歇泉能从断地向外面喷泉,能量从哪里来? 热能→机械能3、青蛙一跃去捕食害虫,如何获得能量?这些能量从哪里来? 化学能→机械能4、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不能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

5、能量转化是个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第2节 能量转化的量度1、 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⑴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 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的方向与通过的距离成90度角)3、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 =Fs 单位:焦(J )或 牛·米(N ·m )**功的计算公式计算时需注意的问题:1、 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计算功时的F 就是这个力2、 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4、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所以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

5、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反映该物体做功的快慢。

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P =t W =Fv (F 为牵引力,v 为速度) 单位:瓦特(W ) 或 焦/秒 (J/s ) 或 牛·米/秒(N ·m/s )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1、 一根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围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硬棒称为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垂线段的长度。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二光能的转换——光合作...》197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二光能的转换——光合作...》197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过程”教学设计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曾晓宜单元(章节)课题第四章细胞能量的代谢——第二节能量的获得——二、光能的转换——光合作用本节课题光合作用的过程课标要求概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光合作用过程,认识光合作用过程和反应实质,使学生建立科学严谨的态度,从中学习科学家契而不舍的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有一定基础,但化学知识面窄、深度不够,对光合作用只是很浅显的认识,有的学生还有错误的认识,对光合作用的实质一清楚。

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应从光合作用的实质上认识和学习,使学生要建立起正确的光合作用知识体系。

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学习光合作用过程,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实质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2.通过分析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物质合成量的影响,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教学思路:通过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分析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条件改变对各种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及相关练习,反复强化突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资源选择1.引导学生画图、讲述、分析、讨论,以及教师综合点评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2.“课前自主预习”预习,3.“课堂导学案”教学过程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教师教与学生学科&网Z&X&X&K]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新课研学三、练习巩固复习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写出光合作用总式,从反应总式中找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光合作用的图解,学习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主要反应步骤,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实质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2.暗反应: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二、分析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物质合成量的影响三、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体会到光合作用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得以发现的,那么什么叫光合作用?学生回答: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绿体》63北师大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绿体》63北师大教案设计

第三节第1课时叶绿体中的色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理解各药剂在实验中的作用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技能目标(1)合理组织语言,描述实验现象,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对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实验课,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志向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素中色素的方法、探索叶绿素色素在滤纸上层析的情况难点:分离叶绿体色素中绿叶细线的画法三.教学用具幼嫩、鲜绿的菠菜叶剪刀、天平、研钵、药勺、量筒、玻璃漏斗、脱脂棉、试管、棉塞、试管架、干燥的定性滤纸条、铅笔、直尺、盖玻片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四.教学方法师生合作(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一片绿色的叶子为例,引入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必做实验(按课本要求操作)选做实验(各小组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愿选作一些补充实验)成果展示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优秀小组的纸层析结果,并进行评价。

实验反思交流小组讨论总结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1.课题引入教师以叶片是绿色的是因为里面含有光合色素的原因,引入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学生听讲。

2.复习叶绿体的结构根据板图逐一复习双层膜结构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垛堞组成)基质提问:1.大家知不知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在哪吗?2.教师讲述叶绿体中的几种色素名称、颜色。

在滤纸上扩散情况由学生实验探究。

3.引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纸层析法。

学生回顾叶绿体有关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叶绿体中色素的具体位置及色素的种类。

3.实验原理和目的教师简明讲述实验原理和目的:1.叶绿体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中的色素。

2.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及功能 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及功能
分布: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分布: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绝大多数叶绿体色素的功能是吸收太阳光能, 绝大多数叶绿体色素的功能是吸收太阳光能, 这类色素叫聚光色素 聚光色素。 大多数叶绿素a 这类色素叫聚光色素。如:大多数叶绿素 和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和全部的叶绿素 、胡萝卜素、叶黄素。 既能吸收光能, 既能吸收光能,又能接受其他色素传递来的 光能,最终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色素叫反应 光能,最终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色素叫反应 中心色素。 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中心色素。如: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 。
练习: 练习:
(2008·江苏高考)分别在A、B、C 3个研钵中加 g剪碎 · 个研钵 高考 分 、 、 个研 中加2 剪碎 的新鲜菠菜绿 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 试剂, 研磨、 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 过滤得到 得到3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 过滤得到 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 或 褐色)、几乎无色。 褐色 、几乎无色。
(1)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成功的 叶片要新鲜 色要深绿 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 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 ②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 以免滤 挥发。 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细线不 ③滤液细线不仅要细、直,而且要含有 多的色素。 比较多的色素。 滤纸上的 上的滤 细线不能浸入 析液中。 不能浸入层 ④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中。
第二节 能量的获得
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绿体 、细胞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
植物的所有绿色部分都含有叶绿体。 植物的所有绿色部分都含有叶绿体。 叶绿体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键并 储存在绿色植物体内的细胞器。 储存在绿色植物体内的细胞器。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叶片中含有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 的叶绿体最多,是吸收、 的叶绿体最多,是吸收、转化太阳 能的最主要场所。 能的最主要场所。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 (占色素总量的1/4) 占色素总量的1/4) 叶绿素a 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绿素 叶绿素
(占色素总量的3/4) 占色素总量的3/4)
色素具有不同颜色的是因为每种 色素都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光, 色素都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而对其 他波长的光则吸收很少。 他波长的光则吸收很少。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 叶绿素主要吸收太阳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太阳 光中的蓝紫光和红橙光 蓝紫光和红橙光, 光中的蓝紫光和红橙光,对绿光的吸 收量很少,所以呈绿色。 收量很少,所以呈绿色。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对 黄橙光吸收量很少,所以呈橙黄色。 黄橙光吸收量很少,所以呈橙黄色。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传 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 递、转化光能
1.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
本讲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 或丙酮)中 醇(或丙酮 中。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 或丙酮 不同, 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有机溶剂在滤纸 条上扩散得快, 条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有机溶 剂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这样, 剂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这样,叶绿体中的色 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一)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
1.叶绿体的形态 叶绿体的形态 光学显微镜下, 光学显微镜下, 叶绿体的形状一般为 椭圆状或球形。 椭圆状或球形。叶绿 体在细胞内的数目、 体在细胞内的数目、 大小和形状因植物种 类不同50~200个叶绿体。 个叶绿体。 大多数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含有 个叶绿体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有亚显微结构。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有亚显微结构。 一个典型的叶绿体由叶绿体膜、基粒和基质组成。 一个典型的叶绿体由叶绿体膜、基粒和基质组成。
处理 SiO2(少量 少量) 少量 CaCO3(少量 少量) 少量 95%乙醇 乙醇(10 mL) 乙醇 蒸馏水(10 mL) 蒸馏水 A + - + - B + + - + C + + + -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表示加; 表示不加。
试回答: 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 , 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 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答案 (1)黄绿色 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 答案] 部分叶绿 答案 黄 (2)几乎无色 叶绿素不溶于水 几乎无色 (3)深绿色 大量叶绿素溶于乙醇 大量叶绿 深
色素与吸 收光谱
(1)连续光谱:可见光―→三棱镜 连续光谱:可见光 三棱镜―→ 连续光谱 三棱镜 赤、橙、黄、绿、青、蓝、紫。 (2)吸收光谱:可见光 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 可见光―→色素溶液 色素溶液 ―→三棱镜 三棱镜―→红光、蓝光、紫光区 红光、 三棱镜 红光 蓝光、 出现强暗带,绿光区几乎无变化(说明 出现强暗带,绿光区几乎无变化 说明 对绿光吸收非常少)。 对绿光吸收非常少 。
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传递光能、 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传递光能、转化 光能(只有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 只有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光能 只有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 。
能量在色素之间的传递效率很高, 能量在色素之间的传递效率很高,类胡萝卜素所 吸收的光能传给叶绿素a的效率可达 的效率可达100%。这样 吸收的光能传给叶绿素 的效率可达 。 聚光色素就像透镜把光束集中到焦点一样, 聚光色素就像透镜把光束集中到焦点一样,把大 量的光能吸收、聚集, 量的光能吸收、聚集,并迅速传递给反应中心色 然后转换城电能。 素,然后转换城电能。
[解析 加入少量 解析] 加入少量CaCO3可以防止叶绿素受到 解析 破坏, 的乙醇能溶解叶绿素, 破坏,95%的乙醇能溶解叶绿素,而蒸馏水 的乙醇能溶解叶绿素 是作为对照(叶绿素不溶于水 叶绿素不溶于水)。 是作为对照 叶绿素不溶于水 。通过比较可 由于没有加入少量CaCO3,部分叶绿素 知,A由于没有加入少量 由于没有加入少量 受到破坏,处理得到的滤液颜色是黄绿色; 受到破坏,处理得到的滤液颜色是黄绿色; B虽加了少量 B虽加了少量CaCO3,但没加乙醇,只加了蒸 虽加了少量CaCO 但没加乙醇, 馏水,由于叶绿素不溶于水, 馏水,由于叶绿素不溶于水,处理得到的滤 液几乎无色; 加入少量的 加入少量的CaCO3和乙醇,没 和乙醇, 液几乎无色;C加入少量的 加蒸馏水,由于大量叶绿素溶于乙醇中, 加蒸馏水,由于大量叶绿素溶于乙醇中,处 理得到的滤液颜色是深绿色。 理得到的滤液颜色是深绿色。
●叶绿体膜
叶绿体是双层 膜,由内膜和 外膜组成。 外膜组成。叶 绿体膜具有控 制代谢物质进 出叶绿体的功 能。外膜通透 性较大, 性较大,而内 膜对物质透过 的选择性较强。 的选择性较强。
●基粒
在叶绿体内部的结构中, 在叶绿体内部的结构中, 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复杂 的层膜系统,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的层膜系统,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类囊体 是膜围成的扁平囊, 是膜围成的扁平囊,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类,膜流动性高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有进 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 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 几个类囊体垛叠形成一个圆柱体, 几个类囊体垛叠形成一个圆柱体,也就是一 个基粒。叶绿体的这种结构特点大大增加了 基粒。 叶绿体内的膜面积。 叶绿体内的膜面积。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 光照: 光照 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 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 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 片发黄。 片发黄。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 温度: 温度 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 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 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3)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 、Mg等必需元素, 必需元素: 等必需元素, 必需元素 叶绿素中含N、 等必需元素 缺乏N、 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 叶变黄。 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 缺乏 、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 另外, 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 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 成分, 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 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 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 黄。
(2)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注意事
①制作取定性滤纸条时,注意双手尽量不要接 制作取定性滤纸条 滤纸 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脏 滤纸。 触纸面,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脏物污染滤纸。 细线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适中。 ②画滤液细线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适中。 研磨要迅速、充分。 因 容易挥发 为 挥发; ③研磨要迅速、充分。a.因为丙酮容易挥发;b.为 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较多的色素; 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较多的色素;c. 素极不稳 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 叶绿素极不稳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 而破坏。 而破坏。 备滤纸条 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 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 ④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 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 散均匀,便于观 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 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基质 基质
基质 基粒
叶绿体内膜与类囊体之间的无定形物质称为 基质。 基质。 基质中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酶。 基质中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酶。还含 有叶绿体本身的基因组和遗传系统: 有叶绿体本身的基因组和遗传系统:一套特 有的DNA、RNA、核糖体,使得叶绿体在遗 有的 、 、核糖体, 传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所以, 传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所以,叶绿体是一 种半自主性细胞器。 种半自主性细胞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