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接力跑》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迎面接力跑》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标中“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激发每个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由于学生自身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有个别差异,在教学中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使学生体验团结友爱和竞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也可以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二、教材简析:
迎面接力跑是小学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奔跑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让学生在体验快速跑的乐趣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快速跑的能力,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技术与技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行为参与本节课教学。
三、学情分析:
水平三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但精力不集中。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并且在学练中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自控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迎面接力的含义和练习方法。
2、技能目标:掌握迎面接力跑正确的交接棒和跑的方法,发展速度和奔跑能力;掌握推小车,发展协调能力手臂和腰腹力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交接棒的方法。
教学难点:交接棒与跑的结合速度。
六、教法与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辅导、参与与促进作用,学生通过探究、协作、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法主要采用:
1.讲解法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本课中,教学语言贯穿于整个过程,如发布口令、队形调动、基本动作的描述、重难点的讲解等。还要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契机,适时进行表扬、指正、鼓励、指导,有意识的渗透道德情感教育等。
2.示范法
即教师示范、学习同伴的示范、正确示范、错误示范等,这些示范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观念和直接经验,便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3.重复练习法
依据体育学科特点,学生要真正掌握交接棒动作技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必须亲身实践,才能逐步掌握相关动作。本课主要通过学生
探讨、合作练习,使学生经过多次练习磨合掌握交接棒动作方法,并突破重难点。
4.合作探究法
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及时总结自评,让学生进行合作性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阶段---热身阶段---探究体验阶段---身心放松阶段四个部分。
教学设计
学习阶段:水平三人数:教师:
第8课教学
内容
1)迎面接力跑2)游戏:推小车3)游戏:贴膏药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迎面接力的含义和练习方法。
技能目标
2)掌握迎面接力跑正确的交接棒和跑的方法,发
展速度和奔跑能力;掌握推小车,发展协调能力
手臂和腰腹力量。
情感目标3)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难点):掌握正确的交接棒方法。
课
的结构教学内容
和练习手段
时间
组织教学
和教学要求
运动负荷
次
数
时间
开始部分一、体育委员整
队,报告人数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课的内容
和要求
1、迎面接力跑
2、推小车
3
组织:四列横队
♀♀♀♀♀♀♀♀
♀♀♀♀♀♀♀♀
♀♀♀♀♀♀♀♀
♀♀♀♀♀♀♀♀
要求:队列整齐,精神饱满。
4 3 1、热身操 2 组织方法:87
准备部分(一)上肢运动
(二)腰部运动
(三)踢腿运动
(四)踝关节运动
(五)原地高抬腿
练习
(六)原地摆臂练
习
3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教学要求:
1、动作到位,准备活动做充分。
2、听从指挥,纪律严明。
拍
基本部分一、迎面接力跑
动作要领:传棒者
将接力棒竖立,接
棒者五指张开接
棒。
要求:接棒准确,
方法正确。
二.游戏:推小车
游戏方法:学生两
人一组,一人双手
撑地,另一人在背
后将练习者两腿抬
起,练习者双手撑
地向前移动.
15
6
6
组
织
方法:分四组进行
5m ~~ 20m
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及
要求。
2)学生熟悉性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观察纠正。
4)提高练习,小结练习技巧。
5)表扬优胜,提出希望。
组织方法:
x x x x
x x x x
3
5
13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