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实现美的创造》阅读答案
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九中学等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九年级5月模拟(五)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2题12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
这(甲)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乙)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cāng sāng)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
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xiǎn hè)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
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
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cāng sāng)________ ②(xiǎn hè)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附着________ ②赘生物________(3)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无论都B.如果那么C.虽然但是D.不但而且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中源的云和山,是一幅无需画师捉笔蘸颜料的天然画。
云棉白,山深翠;云柔软,山();云飘逸,山沉稳。
在这里,我也看尽了一天之中不同时段的九岭白云。
清晨﹐云从山后升起,冲破黎明前的暗淡,生机勃勃□正午时分的云,饱满蓬松,洁白胜雪□傍晚,暮云四合,悠缓、凝重,寻找着无风的山谷,躺靠在那里过夜。
《现实与创造》阅读题与答案
《现实与创造》阅读题与答案《现实与创造》阅读题与答案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现实与创造张世英传统真理观认为,凡不符合逻辑概念的东西或不可能出现在感性直观中的东西,就是不真的。
这就是所谓的现实性。
现实者,在场、出场之谓也,根本不可能出场的东西就是不现实的东西,就是不真的。
这种真理观移植到中国来,于是像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和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就都被看做是不现实的因而是不真的东西。
因为“白发三千丈”不可能在感性直观中出场,声中闻湿不可能在概念中出场。
人所生活于其中、实践于其中的世界,总是人与物交融的产物,所谓离开人而独立的外物是没有意义的。
人的生活世界,其意义是人与现实(现实既包括物,也包括个人以外的他人)的接触中创造出来的。
人是有创造性的动物。
人在与现实的接触、交融中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远远超越了现实,它比现实的东西要丰富得多,这些丰富奇妙的内容远非简单地归结为现实就可以了结的。
可以说,人的创造性就是人之超越现实的特性。
人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从人的这种有意义的世界的角度看问题,那么,真理的标准就不应该再固守在传统真理观所坚持的狭隘的“现实”或“在场”的'范围内,不应该以超出人的创造活动之外的抽象之物为依归,而应该就在人的创造活动本身。
只要人的创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是有意义的,它就是真的,说它是真的,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的内心深处的真实闪光,这真实的闪光是人与现实接触、交融的产物,因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却又远远超越了现实,表现了人的独特的创新。
孙悟空大闹天宫,固然反映了对现实中旧秩序的反抗,但如果仅仅把孙悟空大闹天宫归结为这一现实,那么,孙悟空大闹天宫或者说整个《西游记》小说的文学意味及其创造性和独特性何在呢?那种单纯用科学分析、用逻辑和历史分析探究神话之现实基础的做法,实无异于否认神话的独立性和人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活动由于远远超越了现实,因而具有虚拟性。
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以圈地、祭祀为起源,到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基于对自然的获得和再现,人们赋予园林实用且宏伟的意义。
而后,它又成为文人生活的布景、观照的对象,逐渐成为一种与诗画同构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园林成熟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融入了诗意的内涵。
以诗意的表达和诗化的结构传达园林理想。
东汉以来,一直到北宋,把诗歌当作隐喻的做法颇为盛行。
文人们试图在绘画中输入严肃的内容时,就借用诗歌意境来表达。
对绘画与诗歌结合所产生的情感需求,是诗意在绘画空间中表达的最初渊源。
诗和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在欧阳修之后、在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圈子里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到了南宋,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延伸至园林,园林不论从其场景布营,还是观赏流线设置都以表现诗歌意象为本。
南宋中晚期,新儒学的发展开始影响艺术领域,新儒家、道家倡导以“道”来统摄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器”,在思维上注重综合观照和往复推衍。
各种艺术方式在此时全面融合,突破界域,触类旁通,进一步铸就了中国古典园林得以参悟于诗画艺术、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
园居生活在此时成为文人格物致知、观照自然的最佳方式。
南宋文人曾丰在《东岩堂记》写到,士大夫们喜爱天台、雁荡山水,常游览其间,当游览难以满足能“日涉之”时,则作画来记录山林并且加以想象;当绘画仍难以满足时,则开始选石叠石,以象二山之态,日夜对坐其间;但当如此都无法满足时,则“相所居前后左右山,天所予形,峥嵘耶,崔嵬耶,陂陀耶,壇曼耶,百尔屈奇,与二者仿佛",选择与二山相似的山地依山造园以居其间。
从这样递进式的描述看来,选择相似的山水环境进行改造成园并栖居其间,才是观照自然的最佳方式。
人们对诗意的生活有过多种想象,但要说出它究竟是什么却不容易。
园林结构的不拘于法,园林空间的迷离零散,园林与自然关系的暧昧不清,园林中人物活动的性质难辨,都成为可提供诗意生活的可能。
内蒙古呼和浩特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和参考答案详细解析
内蒙古呼和浩特2020届中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令我真想引háng高歌。
在天底下_________(A.沃野千里 B.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山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使人(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风光_________(A.引人注目 B.引人入胜),就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要求写正楷字)。
(2)给文段中画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3)在文段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4)请你积累用于写景的主谓短语。
(写序号。
)①一泓清泉②翠色欲流③情思悠长④花团锦簇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和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
B.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习品质。
C.今年麦子的收成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
D.人的身高与人的智力高低没有什么关系。
3.名著阅读。
(1)①这四幅图出自《__________》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__________。
②按照小说情节发展过程,四幅图应排列为__________。
(2)下列与四部名著相关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以简洁洗练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但是他刚要开展工作,新的不幸又偷偷袭来——他的两条腿完全瘫痪了。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卷第四单元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推敲(qiāo)藻饰(zǎo)诘难(jié)咬文嚼字(jué)B.矫揉造作(jiāo)睾肾(gāo)阐证(chǎn)狂妄自大(wàng)C.统筹(chóu)狡黠(xiá)提倡(chàng)吹毛求疵(zī)D.滞碍(zhì)要诀(jué)伦理(lún)豁然贯通(huò)2.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一首歌谣,_____口头唱,_____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
(2)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_____了。
(3)我们_____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A.虽然还拓展鉴赏B.不但还扩大鉴赏C.虽然但是扩大欣赏D.不但而且拓展欣赏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人普遍重视札记在读书治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撰写札记可以督策学人勤读深思、力学进业。
正因为认识到了札记撰写对于进学修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古代很多学者将札记作为重要的为学之具,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常以札记来记载感悟、辑录见闻、考究原委等。
如乾隆时学者翟灏即是龚例:“苟可资多识者,靡不览。
诸子之瓌论,百家之琐语,山经地志之异闻,荒冢破壁之奇字,包孕而贯串之;下至街谈巷说,亦必考所由来,有所得辄札记之,意或龃龉,则旁参互巧。
穿穴以求其合。
自壮至老,手搦翰一管,撰述无倦。
”札记为古人求知修学所倚用,在其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古代的学术札记十分发达,成为传统学术的重要载体,为数甚夥,精品亦多。
清梁章钜说:“子书杂家最多,而有数部不可磨灭之书,必须专读者。
如班固之《白虎通义》、颜之推之《家训》、王应麟之《困学纪闻》,皆当家有其书。
”清徐养原说,“杂家者流,自古有之,至唐宋而寝盛”,出现了苏鹗《苏氏演义》、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等一大批学术札记名著,“足为考镜之资”。
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此时学者在训诂研究上的所闻、所思、所得,有很多是以札记来承载和呈现的。
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孙诒让《札迻》等学术札记,其中就多有训诂探究的内容,借此能窥见当时训诂学研究实绩之大略,甚至可以粗知清代学术的内涵、特点等。
所以梁启超说:“札记实为治此学者所最必要,而欲知清儒治学次第及其得力处,固当于此求之。
海南省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
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
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
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
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
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
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
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
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
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材料二: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
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
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
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现”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
湖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为什么真实的生活不能直接成为艺术呢?这是因为,生活的真实,虽然是艺术形象结构的要素之一,但是生活的结构并不等于艺术的结构。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在根本上有统一的方面,但这种统一是矛盾的统一。
市场上一筐筐真虾,并不是艺术,而齐白石的笔下,一枚枚用水墨画出来的虾,明明是假的,却是艺术。
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打仗,不是艺术,没有人会买票去欣赏,但在京戏舞台上那种绝对没有死亡的可能,保证不会流血的把舞蹈和杂技结合起来的武打,却是艺术。
把反映生活、创造形象误解为按生活描红,是许多生活经验丰富的人不能进入艺术境界的最基本的原因。
闻一多在《冬夜评论》中说“绝对的写实主义便是艺术的破产。
”简单地照搬生活的逼真场景,并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的高度,有时反倒给人一种既不真实又不艺术的感觉。
艺术不管怎样模仿都不可能像生活本身那样生动而丰富。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不管多美的大理石雕像也不及彼得堡大街上的少女那么动人。
艺术如果纯粹以自己逼肖于生活作为存在的理由,它就可能在写生活的竞赛中被淘汰。
艺术的创造性使它必须突破模仿的局限。
要创造就不能满足于逼真,就不能不通过幻想和想象,就不能没有假定,就必须以想象的假定的形态来创造艺术的真实形象,达到既具认识又具娱乐功能的目的。
不假定就不自由,不在想象中自由地创造就不能引起销魂荡魄的惊异,没有艺术的魅力。
某一酒店主人为吸引顾客,暗叫一个人藏在丛林里模仿夜莺的鸣啭,十分逼真,深得顾客赞美。
但当人们发现这鸣声是人的模仿,而毫无模仿者的创造时,就感到这声音讨厌了。
没有假定,艺术也就没有娱乐作用了。
一个艺术家画一个苹果,就不单是对一个苹果的认识,而是包含了他对许多苹果的理解。
同时,还表现了他对苹果的特殊感情,他自己对生活的特殊态度,对艺术形式的特殊理想。
202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希腊以来的许多唯物主义者,他们思考的问题不是物本身,而是对物的阐释。
从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他们都在言说物的存在本质在于其物质上的构成。
这是一种最为朴素的对物的理解与阐释,仿佛在我们弄清楚了物的构成物质之后,便可以很清晰地理解物以及物的本质。
一把铁锤之所以是物,是因为它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一个电脑之所以是物,是因为它是由电脑的硬件物质构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中的怪物,我们无法说这个数字怪物是由某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但仍然可以将这个怪物看成是一个电子脉冲或比特。
这种对物的理解方式,可以被认为是向下还原。
海德格尔则以一个古希腊陶壶为例,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壶之所以为壶,不在于壶壁和壶底,而在于居于其中的虚空。
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道德经》中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不过,海德格尔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壶中虚无的物质形态,而且是我们如何在观念中架构了壶这个物体。
也就是说,人将壶之物纳入人类本身的生存机制之中,当我们使用壶来装水、酒等物时,壶才向我们呈现为一个壶。
壹的物性,并不在于它如何呈现出自己物质材料的构成,而在于它是一种可以在人的生存机制中找到使用位置的物品。
这种对物的理解方式,可以被认为是向上还原。
无论是向下还原还是向上还原,都是把人当作主体,而把物当作外在于人的客体。
在数字空间中,情况却完全不同。
2020-2021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萤光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萤光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自然无往而不美。
何以故?以其处处表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故。
照相片无往而美。
何以故?以其只摄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现自然底面的精神故。
艺术家的图画、雕刻却又无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能从艺术家自心的精神,以表现自然的精神,使艺术的创作,如自然的创作故。
“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
自然的美终不是一切艺术所能完全达到的。
你看空中的光、色,那花草的动,云水的波澜,有什么艺术家能够完全表现得出?所以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
艺术最后的目的,不外乎将这种瞬息变化,起灭无常的“自然美的印象”,借着图画、雕刻的作用,扣留下来,使它普遍化、永久化。
什么叫做普遍化、永久化?这就是说一幅自然美的好景往往在深山丛林中,不是人人能享受的;并且瞬息变动、起灭无常,不是人时时能享受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艺术的功用就是将他描摹下来,使人人可以普遍地、时时地享受。
艺术的目的就在于此,而美的真泉仍在自然。
“自然”本是个大艺术家,艺术也是个“小自然”。
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物质的精神化;自然创造的过程,是精神的物质化;首尾不同,而其结局同为一极真、极美、极善的灵魂和肉体的协调,心物一致的艺术品。
罗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是从形象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
但他的雕刻中确没有一条曲线、一块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意跃动,神致活泼,如同自然之真。
罗丹真可谓能使物质而精神化了。
罗丹的雕刻最喜欢表现人类的各种情感动作,因为情感动作是人性最真切的表示。
罗丹和古希腊雕刻的区别也就在此。
希腊雕刻注重形式的美,讲求表面的美,讲求表面的完满工整,这是理性的表现。
罗丹的雕刻注重内容的表示,讲求精神的活泼跃动。
所以希腊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几何学”,罗丹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心理学”。
自然无往而不美。
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同中国的和世界的许多著名的典型一样,宝玉这个名字一直流行在生活中,成为了一个共名。
但人们是这样用这个共名的呢?人们叫那种为许多女孩子所喜欢,而且他也多情地喜欢许多女孩子的人为贾宝玉。
这种理解虽然是简单的,不完全的,或者说比较表面的,但并不是没有根据。
这正是贾宝玉这个典型的最突出的特点在发.作用。
在他没有出场的时候,别人就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作的骨肉,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
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虽然后来他见到大观园内也有不理睬他的女孩子,才“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不可能死时得到许多女孩子的眼泪。
但他喜欢在许多女子身上用心的痴性并没有改变。
《红楼梦》用许多笔墨渲染出来的贾宝玉的这种特点是如此重要:去掉了它也就没有了贾宝玉。
这就是这个叛逆者得以鲜明地与其他历史上的和文学中的男性叛逆者区别开来的缘故,这就是曹雪芹的独特的创造。
当然,这个特点是和贾宝玉身上的整个的叛逆性完全统一的。
从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礼教看来,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叛逆,也就会引起“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而且在贾宝玉完全否定他的阶级给他规定的道路,从他的生活中又再也找不到其他什么值得献出他的青春和生命的同时,这种对于纯洁可爱的少女的欣赏和爱悦,特别是对于林黛玉的永不改变的爱情,正是他精神上的唯一的支柱。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B卷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B卷实力提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通常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假如觉得其中某个人物具有生活实感,就会说他很“典型”。
我们还会认为这样的人物肯定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的集中和概括,所以才生动逼真。
“典型”并不意味着概念化。
我们平常讲“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里的“典型”,是指从人物生存环境到人物本身,既不会在现实生活中重复,也不会在他人作品中重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创建,是作家一次性的、崭新的艺术呈现。
一部作品既然是“创建”,就必定有其独创性,换个角度说,假如这个创建出来的世界跟人们脑子里早有的世界完全一样,那这个“世界”就不是“典型”,而只是一个“概念”,这个创作就失败了。
真正意义上的杰出作品,并不急于与读者一拍即合,而往往具备肯定的生疏化和摩擦力。
因为只要是杰作,就应当让读者在阅读中实现个人阅历的扩大和延长,假如只觉得随处符合自己的日常阅历,那么这只会是其次流的作品。
有时候,恰恰是一些概念化的表述才“畅通无阻”,因为它们能够较为便捷和快速地满足读者的个人阅历,但是,真正的杰作肯定会强有力地突破读者原有阅历范畴。
我们提倡“写现实”,认为这是更有难度的写作。
为了说得明白,我把写作过程比方成酿酒。
生活跟文学的关系就像粮食和酒的关系,总说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和基础,问题是怎样理解这个“源泉”和这个“基础”、怎样用生活的“粮食”来“酿造”。
很多人认为就是将现实生活剪裁组合一番,把更有戏剧性、冲突性的部分集中到一起,略加改造甚至干脆照搬下来就行,只要做得奇妙,便是胜利的文学作品了。
这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从现实生活到文学作品,它们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怎样发生的,须要仔细探讨。
这其实不过是写作学的基本问题,是并不深邃的朴实道理。
还从酿造说起,经过考察我们即会发觉;这个过程中粮食已经发生了“化学变更”,而不是“物理变更”。
所以现实生活的粮食,经验的绝不仅仅是什么“剪裁组合”的工作,也不仅是“归纳和选择”的工作。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为了对“自强不息”精神有更多的了解,小苏制作了一张阅读积累卡,请帮他完善卡片内容。
(17分)“自强不息”主题阅读积累卡资料摘录一“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恪(A.kèB.gé)守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之美德,不屈不挠(A.náo B.ráo),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待人接物应度量宽厚,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严,责人轻,气度雍容。
日后能以博大之襟怀,jí()取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为社会之表率,作中流之砥柱,担负起历史重任。
为此当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
”梁启超的这段演讲不仅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更激励了无数后人前pū()后继地为社会的革新进步而奋斗。
(选自梁启超《清华演讲稿》,有删改)资料摘录二____________苏州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
身体残疾的他中专毕业后却到处找不到工作。
父亲病重逝世、家庭困顿,使得他下定决心自主创业。
他靠着自强拼搏,将生意从开照相馆、做电子相册加工,逐渐发展到拥有35位员工的实体相册加工厂。
他不仅自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还为21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陆鸿的带领下,工厂202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近1400万。
如今,他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2023年3月,陆鸿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素材源自网络)(1)卡片中有两个易读错的字,请选出它们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单元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单元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接受美学诞生之前,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段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随着“80后”、“90后”加入当代艺术的阵营,年轻艺术家开始大量制造流行美学与多媒体装置结合的作品,这些装置类似酒吧的另类装修、舞台美术或者游乐园装置;后来,这些装置又逐渐被消费主义文化的小清新美学所取代。
当然,小清新美学不具备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
当代艺术是当下时代的“先锋”,它一定是小众的艺术。
有些先锋艺术过了十几年后,成为一种被重复模仿的套路,这种“先锋”就不再是先锋了。
有人将一些由最初的先锋变为僵硬不变“套路”的现象,归结为“先锋已死”,认为这个年代没有先锋了,或“先锋”不再可能,这是一种“死亡论”的翻版。
“先锋”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流派,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持续地变革,如果按照过去的形式上的先锋特征去识别,它显然消失了。
但实际上“先锋”总是以不同形式和思想一再出现,只是它永远不在大多数人的视线内,等其被大多数人关注时,它已是一种以流行风尚浮出水面的“过去的先锋”。
还有一种先锋是隐藏在大众文化外衣下的,公众不太容易识别它的“先锋性”。
上世纪“二战”后,先锋艺术不再以抽象艺术、观念艺术、贫穷艺术等与大众文化在形式上差异明显的方式出现,而是采用大众文化的“表皮”,在叙事和观念上保持先锋,这样“先锋”就能通过商业系统深入公众,并获得市场收入。
比如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叙事上非常“先锋”,但公众未能透过表象识别其中的深层探索。
社会对先锋艺术的认识,同职业圈层的艺术认识有一个时间差。
比如,社会和媒体认为只要使用了行为艺术、Video(影像)等形式,就是先锋艺术。
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这种艺术形式刚刚兴起,只要使用了这一形式,不管内容如何,都可算作前卫艺术。
但行为艺术、Video成为艺术界普遍使用的形式时,就不能再以形式作为前卫的判断依据。
另一种对当代艺术的认识误区,是把“当代”的含义理解成“时尚”,“小清新”美学即是一例。
2020届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聆听井冈山素素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
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能就是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
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之畔,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
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
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
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颜色斑驳而多样,或是红漆,或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难辨,有的影影绰绰。
像一支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这一条条光影斑驳的拷贝,就悬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
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
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
我去过的地方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祠堂,还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几乎被标语给密集地覆盖了。
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红军之手的标语,把整个井冈山都染红了。
革命需要鼓动。
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当然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革命需要打胜仗。
红军与白军发生过的战斗不胜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围剿就有五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白军,也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
红军战士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员一贫如洗的百姓拥护红军,更是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
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
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
2021年贵州省贵阳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1年贵州省贵阳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文学祖母”——多丽丝·莱辛瑞典学院是这样评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莱辛的:“这个表述女性经验的诗人,以其怀疑主义精神、火一样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一个分裂的文明作了详尽细致的考察。
”他们将作家写于45年前的《金色笔记》单独罗列了出来,称它是一本“先锋性的作品”,是“影响了二十世纪的男女关系的为数不多的几本书之一”。
可这对于莱辛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因为《金色笔记》,莱辛无可争议地成为英国最年长的女性主义“代言人”;但自从那本书出版以来,莱辛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摆脱“女性主义的先锋战士”这个恼人的头衔。
那么,莱辛究竟有怎样的人生,又是怎样的一位作家呢?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于伊朗(当时仍称波斯)西部的克曼沙,父母都是英国人。
六岁时,她随全家迁往非洲的英国殖民地南罗得西亚(今日的津巴布韦)。
莱辛从小没有受到太正规的教育,14岁时就辍了学。
好在,她的母亲执著于将她培养成一个有教养的淑女,因此源源不断地从英国订购文学名著。
于是,莱辛的少女时代便与狄更斯、吉卜林、司汤达和史蒂文森为伴。
15岁时,莱辛离开家当保姆。
她的雇主给她阅读了一些政治、社会学书籍,让她迷上了共产主义的思想。
19岁,她嫁给了弗兰克·韦兹登,生了两个孩子。
几年后,她抛夫弃子,独自私奔,成为了一个左翼读书俱乐部的成员。
在那里,她遇到了弗里德·莱辛,闪电结婚,生了一个儿子。
1949年,她带着两岁半的儿子离开丈夫,搬到了伦敦。
就在这一年,她加入了共产党,并且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
离婚与政治,这两件事深刻地影响了莱辛的写作。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莱辛偏爱描写婚姻破裂的女人;确切的说,是描写因为失去丈夫而生活支离破碎的女人。
但她本人觉得自己并不是其中的一员。
至于政治,也许是多丽丝·莱辛与其他女作家拉开差距的根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现实中实现美的创造》阅读答案《在现实中实现美的创造》阅读答案《在现实中实现美的创造》阅读答案在现实中实现美的创造廖小文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真正感动观众和读者的,只能是深刻的内容和思想,而这其中必然会有深深的现实烙印。
关注现实,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美、创造美、展示美,给人们美好的愿景和期待,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文艺作品成为永恒的生命力所在。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早已存在。
但是后来现实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脱离现实、解构现实成为一些文艺作品的习惯表达,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其中有的是属于不同文艺流派的独特呈现,而更多则是由于文艺家对现实的不屑、冷漠和误解,导致缺乏关注现实的勇气和品性。
一些文艺家认为现实主义就是政治文艺的代名词,关注现实就是贴上了政治标签。
出于对政治的敏感甚至是反感,他们对现实主义敬而远之,甚至不屑一顾,转而推崇所谓的“纯文艺”,认为唯美是文艺的唯一本质、终极功能,将文艺与社会、历史、人文割裂开来,贬斥文艺审美之外的一切作用。
于是热衷于凡庸的生活碎片的叙述,醉心于低俗、浅薄的表达,沉迷于人生种种黑暗、绝望、丑陋、龌龊的书写。
关注“自我”,突出本能,一味追求原始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表达,不再描写深刻和崇高,不再表达理想和信念,陷入非理性的泥淖。
关注现实是一种创作态度,而不是政治立场。
中国的文学艺术受政治的影响颇深。
一段时间,文艺作品的真实程度变成了对政治真理的信仰程度,简单直白式的“宣教式”创作手法取代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呈现。
一些文艺家深受其害。
但是,政治永远只是现实的一部分。
作为文艺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分张扬文艺“美”的纯粹性,文艺必然迷失方向。
把文艺同现实生活和美育教化完全对立起来,使文艺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文艺就只能由政治化的极端坠入非理性的深渊。
而当文艺作品不再关注人们生活的时代和社会,不再给人理想、信念和美好愿景的时候,最终,人民也会逐渐丧失对文学艺术的信任、崇拜和敬畏之心。
作为文艺家还应该理性的认识到,文艺家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永远不可能超离社会关系和历史的制约而绝对独立和自由。
一味追求绝对独立和自由,其结果只能是与整个社会隔离甚至于对立,只能是自我孤立。
社会发展需要一切美好事物的推动,人们生活需要一切美好愿景的支撑。
文艺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份至高的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人民期盼文艺家带来的不是过分渲染生活的苦难和丑陋。
文艺家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发现、提炼现实生活的美,进而以美的创造为人们平凡的生活注入一缕生机,为精神的缺失撑起一个脊梁,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勇气和力量。
文艺家要关注到这个现实,在现实中实现美的创造。
17.下列关于“现实主义”和“唯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实主义创作就是要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美、创造美、展示美,从而表达理想和信念。
B.由于文艺家对现实的不屑、冷漠和误解,从而使现实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C.一些文艺家往往将唯美与现实相割裂,在自我和本能上下功夫,认为唯美才是文艺唯一本质。
D.现实主义同样需要去发现美创造美,文艺和现实不应对立,而且文艺应该关注现实。
1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艺作品想感动人,既要关注现实,又要做到唯美,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众多读者。
B.现实非政治,政治只是现实的诸多要素之一,文艺家不要因曾受其害就拒绝它。
C.人们对文艺的信任、崇拜和敬畏,往往取决于文艺作品是否给人理想、信念和美好愿望。
D.表达理想和信念还是一味追求原始的冲动和欲望,则是评判文艺作品高下的标准。
1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现实主义文艺创作方法的现状来看,脱离现实,醉心于低俗、浅薄的表达,可能把文艺带入泥淖之中。
B.“纯文艺”的观点认为唯美是唯一的,这就易导致为了片面追求美,而排斥现实,脱离现实,抛弃现实。
C.政治永远只是现实的一部分,倘若文艺把现实看做政治,那么文艺就只能成为政治的教科书和传声筒。
D.文艺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现实中供给人们精神食粮,因此他们也是精神缺失的脊梁,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勇气和力量。
参考答案:17.B 18.C 19.D202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工作目标、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语文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课沙龙、评课沙龙,提高教师说课能力,和评课能力,能够结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展教例赏析活动。
、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赏析重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交流教学心得。
让备课不再是走场,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实实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教师的素质服务。
、根据上学期制定的语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过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学习质量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指标。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一)骨干教师示范、把关,当好“领头羊”。
、本学期,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
教研组将围绕“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
低段(1-2年级)则继续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
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成熟、有效,切实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年轻教师取经、学习,争取出成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新教师迅速成长,—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期上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研讨课。
上模仿课的内容可以通过观看名师的关盘、视频或者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据个人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模仿,从而使新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2021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
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习工作。
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要到位,适当兼顾史地政三个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人。
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
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
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
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
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本册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本册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习惯。
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
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教学目标: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极性,再结合高二年的“剑”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