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理论研究综述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思维 :启动个体行动,并支持个体朝向目标,即使在面临 困难时也能持续沿着既定的路径迈进的动机和信念系统。类似
于动机。 “我能做到”、“我不会退缩”
2.希望理论
1 Snyder (1991)对希望的定义是“希望是由个体后天学习而成的一种 个人思维和行为倾向,它是一种认知特征同时还是一种动力状态”。
2 希望的结构:Snyder认为,希望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它包含个人 对自己有能力找到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的认知与信念(路径思维)和 个人对自己激发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必要动机的认知及信念(动力 思维)。
3 希望理论模型:Snyder和他的同事们在1991年提出一种聚焦于目 标达成的认知动力理论模型,即希望理论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希 望作为一种认知特征,是以目标为核心、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的融 合体。
4 Gottschalk1974年认为希望是积极期待,他把希望定义为特殊喜 爱的结果和很有可能发生的乐观主义的总和。Gottschalk假设希 望能在更大范围、更普遍的领域发生,包括“宇宙现象……精神、 想象等事件”。因此,希望被确认为是一种刺激力量,激励个体 克服心理障碍。
5 80年代 ,众多学者对希望进行研究: 1983年,Milier从希望的本质和 辞源学的角度将希望定义为:一种对未来以相互关系为基础的美好 预期 ,是一种自己可以胜任和应付某事的能力感 ,一种心理和精神 上的满意度 ,一种对生活的目的感、 意义感的体验 ,以及对生活中 充满无限的“ 可能性的感觉 “。
3.希望的测量
1 无望量表:Beck(1974)发展了“无望量表”(HopelessScale),主要 以住院病人为样本,考查他们的无望态度,项目包括他们现有的忧虑情 绪,做决定时的放弃倾向,以及对未来的黑暗消极预期。Kazdin等人 (1983)发展了“儿童无望量表”,主要用来测量儿童指向自我和将来 的消极预期。
1. 希望的定义
6 Brezniz1986年把希望定义为一种认知倾向,他认为希望就是人 头脑中的思想,或者说是对认知状态的一种描述。因为希望对个 体有影响,他假设希望应该是一种持续的力量,能够持续产生的 一种心理反应。
7 Averill,Catlin&Chon等人1990年认为希望是一种与个体目标 紧密联系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当个体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可控 制的,对个体本身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并能为社会或道德所接受 时,希望这种情绪体验就会油然而生。
绪与认知的结合体。
Staats等人(1985)认为,希望在情绪上体现了“预期达到目标后的积 极情绪和预期没有达到目标后的消极情绪之间的差异”,在认知上具
有愿望和预期的交互作用。
2.希望理论
1 Snyder (1991)对希望的定义是“希望是由个体后天学习而成的一种 个人思维和行为倾向,它是一种认知特征同时还是一种动力状态”。
3 Erikson假设希望是健康认知发展的一个因素,把希望定义为在达 到强烈的愿望时一种持续的信念,希望允许个体保持朝向目标的 行为。同时,他把希望置于一种发展的情境中,他认为希望与生 俱来,而且因为希望导致个体内部冲突。他假设“我们的强烈愿 望”可能来自于各式各样的冲突,特别是婴儿期的冲突。
1. 希望的定义
2 希望的结构:Snyder认为,希望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它包含个人 对自己有能力找到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的认知与信念(路径思维)和 个人对自己激发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必要动机的认知及信念(动力 思维)。
3 希望理论模型:Snyder和他的同事们在1991年提出一种聚焦于目 标达成的认知动力理论模型,即希望理论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希 望作为一种认知特征,是以目标为核心、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的融 合体。
1. 希望的定义
有些学者认为,希望是一种情绪体验,一种在个体处于逆境或困境时
情绪 能支撑个体坚持美好信念的特定
。与此同时,另一些研究者
强调希望的认知特性,认为希望既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寻找到实现目标
途径的认知,同时也是对自己有能力、有毅力采取持续的行动而达到
认知 情 目标的
。心理学界基本认同第三种观点,即认为希望是
希望理论 研究综述
Content
? 1. 希望的定义 ? 2. 希望理论 ? 3. 希望的测量 ? 4. 希望的应用研究 ? 5. 总结与展望
1. 希望的定义
1 上世纪 50年代 ,西方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关注希望这个概 念 ,希望被认为是为了目标达成而具有的积极预期。
2 Mower1960年其行为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希望是一种情感,起 着次级强化物的作用。他发现在刺激-反应模式下,当某种施加 于实验对象的刺激伴随有某种愉快事物(如食物、水等)出现时,动 物常会通过增加自己的反应次数来获得这种愉快感。似乎动物能 预料到最终会有愉快的事发生,也就是说动物出现了希望的情绪 体验,这样的情绪体验可以推动动物朝向它们的目标。
3.希望的测量
3 Miller(1988) 的希望特质量表:“米勒希望特质量表”是基于对希 望的辞源学、宗教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 护理学和健康学等的综合考察,包含了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的 40个题目,采用6点量表,量表总分范围在40到240之间。此量表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两周后的再测信度为0.82,经因素分析检 验,量表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 Gottschalk(1974)的希望量表 :Gottschalk1974年的“希望量表” 是可查的最早的关于希望的测量工具。这一量表主要采用内容分析 的方法,要求被试尽可能详尽地写出过去到现在的4年里发生的重要 的生活事件。4个评估者分别阅读每一个故事,并用7等分法(其中4 个是富有希望的得分,3个是缺少希望的得分)为这些故事评分。这 一测验的评分员内部一致性达到0.61;在富于希望和缺乏希望的评分 一致性上也达到了0.88。
希望的结构
定义:我们心中想要的任何事物、经验或结果, 目标是希望的核心部分,它是希望的方向和终点。
目标
①接近性目标:朝向希望达到的结果
②避免消极结果的目标 :阻止或推迟不想要的事件
③维持性目标 :维持现状

④提高性目标 :提高一个已经存在的积极结果
望 路径思维:一系列有效地达到个人所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